㈠ 古代考狀元的程序是怎樣的
明代正式科舉考慧謹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
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㈡ 古代考狀元的程序是怎樣的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凱碧段、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慧謹,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
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㈢ 古代考狀元的程序是怎麼什麼
古代考狀元的程序不同朝代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科舉制創自隋朝大業元年(605年),隋朝滅亡後,唐朝對科舉製作了進一步的完善,考試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定期舉行的為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稱制科。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送往尚書省孝運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巧賀梁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常科的考試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陛下突發奇想,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就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所以只能算是半場考試。也就是說,在唐朝,一個狀元,只要經過四場半考試就夠了。
宋初科舉,也是實行兩級考試制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開寶六年,宋太祖開始實行殿試,並將殿試制度化、常態化。自此以後,殿試便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拍銷舉考試制度。一個狀元,要經歷五場考試。
元代的科舉制度基本沿襲宋代,分為地方的鄉試和在京師進行的會試及殿試。元代科舉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應考;鄉試時只考兩場,要求相對較簡單。左榜供漢人、南人應考,鄉試時考三場,要求相對較嚴格。元代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三場所試項目分別為四書文、五言八韻詩、五經文以及策問,與鄉試同。會試之後,便是殿試。所以,元朝的狀元,最多也不過是參加七場考試。
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分為四個級別,最低的一級叫院試,由府、州、縣的長官監考,正場一場,復試一場,考試通過後為秀才,然後是鄉試,這是省一級的考試,考中的就成了舉人。再高一級的是會試,由禮部主持,考取的叫貢士,如果能考過這一關,就有資格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也就是殿試。殿試又叫廷試,由皇上親自主持。其中,鄉試、會試都是考三場。在明清時期,一個狀元,大約要經過九場考試。
㈣ 古代如何考狀元
古代參加科舉考狀元,參加科舉獲得殿試第一名才為狀元。凡是習舉業的讀書沖稿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經過第一次童凳判純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院試,通過棗咐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
第三次考試叫鄉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被薦舉之人。第四次考試叫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參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進貢給天子的士子。貢生里邊的第一名叫會元;到皇帝那兒的考試叫殿試,通過殿試的叫進士,進士里邊的第三名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狀元。
(4)狀元中程序擴展閱讀
科舉內容: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里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繫到一個人能不能陞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陞官。所以在小說中說:「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
「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