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GBZ/T 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應為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含臨時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勞動者名冊應按照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分別建立存檔。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況;
—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事;
—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關於台賬:
4.3.5 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設備台賬
4.3.7 使用、生產、經營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化學品台賬
4.3.8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質材料的台賬
4.7.3 職業病防護設施及其台賬
4.7.4 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台賬
5.1.15 工種台賬
5.3.2 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台賬
❷ 什麼是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GBZ188-2007《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3.1職業健康監護
是以預防為目的,根據勞動者的職業接觸史,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醫學健康檢查和健康相關資
料的收集,連續性地監測勞動者的健康狀況,分析勞動者健康變化與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
素的關系,並及時地將健康檢查和資料分析結果報告給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以便及時采
取干預措施,保護勞動者健康。職業健康監護主要包括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
等內容。 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離崗後醫學隨訪以及應急健康檢查。
GBZ/T 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
4.1.11 建立、健全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根據規定,用人單位應為存在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含臨時工)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勞動者名冊應按照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分別建立存檔。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勞動者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婚姻、文仁程度、嗜好等一般概況;
—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相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事;
—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表)
編號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單位名稱)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
性 別:男 女
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住址: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車間:__________________
崗位工種: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觸職業危害名稱:___________
一、基本情況
姓 名 性 別
民 族 出生年月
籍 貫 婚 姻
文化程度 嗜 好
二、職業史及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史
起止時間 工作單位 車間 工種 職業病危害因素 防護設施
三、既往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情況:
監測時間 危害因素 檢測結果 評價情況 處理結果 監測單位
五、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體檢時間 從事工種 體檢結果 處理情況 體檢單位
六、職業病診療情況
診斷時間 從事工種 診斷結論 診斷單位 治療情況
七、備注
九、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一)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從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2.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3.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4.職業病診療等員工健康資料
(二)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檔案
1.職業健康監護委託書;
2.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報告和評價報告;
3.職業病報告卡;
4.對職業病患者、患有職業禁忌證者和已出現職業相關健康損害從業人員的處理和安置記錄。
(三)職業健康檢查
1、開展上崗前的職業健康檢查,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員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2、開展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將體檢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對需要復查和醫學觀察的勞動者,應當按照體檢機構要求的時間,安排其復查和醫學觀察;對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向所在地安全監管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按照體檢機構的要求安排其進行職業病診斷或者醫學觀察。
3、開展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對未進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4、開展職業危害事故後參加應急救援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