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屋拆遷農民需要什麼手續房屋拆遷都需要什麼手續和證件
房屋拆遷是一個政府重要的城市發展項目,在這個過程中農民的利益也需要得到合理保護。那麼,農民在房屋拆遷中需要哪些手續呢?
1. 土地使用權證
房屋拆遷是需要合法的土地使用權證的,在拆遷前,農民必須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該證件。
2. 房屋所有權證
如果農民自己的房屋被拆遷,就需要提供該房屋的所有權證明。
3. 身份證
農民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在拆遷過程中能夠驗證個人的身份信息。
4. 戶口簿和結婚證
如果農民是家庭戶,還需要提供戶口簿和結婚證明。
5. 拆遷協議
房屋拆遷需要簽署協議,農民需要閱讀並簽署相關文件。如果協議中包含經濟補償,農民需要保留有關證據。
6. 調解書
如果農民和拆遷方發生合法糾紛,雙方需要到有關政府部門補償調解,拆遷方簽署的調解書也是農民的必要證據之一。
7. 收據/發票
如果農民在拆遷過程中需要支付相關費用或收到費用補償,需要保留發票或收據。
8. 其他證明文件
根據當地政策法規規定,農民還需要提交其他相關證明文件,例如房屋評估和戶口轉移證明等。
總之,在房屋拆遷中,農民需要保證材料齊全,確保自己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農民應該了解自己的權益,在與拆遷方進行協商前咨詢有關部門了解規定和配合政府的拆遷計劃。
⑵ 拆遷需要公示哪些文件
1、國務院或省級政府、依法批准用地的批復文件。其中,國務院批準的城市用地,還應公開省級政府、審核同意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實施方案的文件。
2、市、縣政府用地報批時,擬定的「一書四方案」(建設用地項目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收土地方案、供地方案)。
城市建設用地為「一書三方案」(建設用地項目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收土地方案)。
3、地方政府轉發國務院批准用地的文件,如用地面積、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批准情況,與申報情況相比發生變化的,轉發文件中,應明確表述變化後情況。
4、征地告知書、以及履行征地報批前程序的相關證明材料(擬征地補償安置聽證告知、土地權屬證明材料以及征地批後實施中征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市縣政府批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建設用地批准書)。在征地拆遷中,如果徵收方未依法公開上述文件陵銀,那麼徵收則是不合法的。因此,在沒有保障被徵收人合法權益的情尺宴宴況下,被徵收人可以拒絕交出土地或是簽訂補償協議。向有關部門申請政府信息公開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的規定,公民、法人或是其他組織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的需 ,可以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最好是以書面的形式申請公開。
完整的征地程序到征地批文下來之後要經歷的程序:
1、征地祥廳擬公告
由市、縣、區級人民政府或者國土資源部門在擬征地的村(居)委會發布征地擬公告,告知被征地的村(居)委會和村(居)民,將被徵收土地的范圍、面積、地類、位置、補償標准、補償方式、被安置人員、安置途徑一次性張貼公告在被征地的村(居)委會公示欄以及各村民小組。征地擬公告出來之後,搶栽、搶種的農作物以及搶建的建築物不列入補償范圍。公安局也會暫停該被征地的村(居)委會的戶口遷入或遷出。
2、現狀調查及確認
征地擬公告出來後,市、縣、區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對征地情況進行調查,查清擬征地的權屬、地類、面積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情況,計算征地涉及的需要安置農民的情況,擬定征地補償標准及人員安置方案,並由被征地村(居)委會、被征地農民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簽字。
3、征詢村民意見,組織征地聽證
在上報征地材料前,縣或市級國土資源部門同所在地的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就確認結果及擬征地的范圍、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和人員安置方案,在擬征地村予以公示,聽取被征地農村村民和村(居)委會的意見,告知聽證的權利,如果有人提出聽證的,應當召開聽證會,聽取被征地村民的意見。
4、征地材料的組織、審核及上報
縣或市級國土資源部門根據征地情況調查結果和征地補償標准、人員安置方案,以及建設項目的相關材料,擬定建設用地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徵收土地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經過區縣人民政府初步審核同意後,層層上報,最後報省人民政府或國務院批准。
5、征地的審核、報批
市、縣人民政府上報的征地材料,一般由省、直轄市國土資源部門受理並進行審核。凡是征地材料齊全、征地程序合法、征地補償符合最低保護標准,人員安置方案已經確認,報請省級、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需報國務院批準的,由省級、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核後報請國務院批准,征地經國務院或省政府批准後,省級、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土資源部下發正式的征地批准文件。
6、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省級、直轄市人民政府或國土資源部的征地批文下發後,當地的縣、市、區級人民政府要發布征地公告,當地的縣、市、區級國土資源部門要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均需要在被征地的村(居)委會和被征地村民小組進行張貼公示。有條件的還應通過廣播、通知等形式進行廣而告之。
7、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被征地的村民在看到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後到公告所指定的位置和聯系人持土地權屬證明和其他產權證明,辦理補償登記。
8、簽署征地補償協議和交付土地
根據征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市、縣、區級國土資源部門和被征地農戶以及村(居)委會簽訂征地補償協議,一式三份,國土資源部門一份、被征地農戶一份、村(居)委會一份。並且征地補償款足額及時支付給被征地農戶和村(居)會;如果征地補償款沒有落實到位的,被征地農戶有權拒絕交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十九條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主動公開本行政機關的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機關職能、機構設置、辦公地址、辦公時間、聯系方式、負責人姓名;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四)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五)辦理行政許可和其他對外管理服務事項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辦理結果;
(六)實施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的依據、條件、程序以及本行政機關認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行政處罰決定;
(七)財政預算、決算信息;
(八)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其依據、標准;
(九)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十)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十一)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三)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十四)公務員招考的職位、名額、報考條件等事項以及錄用結果;
(十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二十一條除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政府信息外,設區的市級、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還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涉及市政建設、公共服務、公益事業、土地徵收、房屋徵收、治安管理、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鄉(鎮)人民政府還應當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主動公開貫徹落實農業農村政策、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運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宅基地使用情況審核、土地徵收、房屋徵收、籌資籌勞、社會救助等方面的政府信息。
第二十二條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確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按照上級行政機關的部署,不斷增加主動公開的內容。
第二十三條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機制,將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或者其他互聯網政務媒體、新聞發布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途徑予以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