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部教育法規提出培養四有新人
「四有新人」是1980年5月26日,鄧小平同志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中演變而來的。
四有新人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
「四有」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靠理想,靠紀律,組織起來才有力量。否則,就會像一盤散沙,不僅革命和建設不會成功,還會遭人宰割。
⑵ 四有新人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四有新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全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
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素質,這種素質的好壞,決定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成就和進步。因此,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培養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推進現代化建設。
四有新人的科學內涵
1、有理想
有理想即要把自己的理想放到共產主義的大的背景當中去,並使之成為內心中的精神支柱,在思想上牢固地樹立起共產主義的信念,困難面前能夠百折不撓,奠定正確的思想基礎,有為共產主義大目標奮斗的決心,有為這個事業獻身的勇氣。
2、有道德
有道德就是要把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融合到一起,和大目標融合到一起,而且個人要服從集體。道德觀要樹立在既熱愛集體又熱愛國家這一集體的基礎上,把個人、集體、國家的利益緊密地聯繫到一起。
3、有文化
文化包括多方面。文化要為實際工作服務。應根據需要學以致用。要為自己制訂一個長計劃短安排的計劃,一步步地去完成。
4、有紀律
紀律是約束人的行為的。我們要在教育的基礎上讓人們自覺地遵守紀律。我們的意識中存有必須迅速消除的不正確的東西,不符合社會或集體要求的東西,要通過紀律去約束它,不能任其自由泛濫。當你能自覺地執行紀律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感到自己自由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有新人
⑶ 法律規定培養「四有」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四有」是指哪「四有」
1981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號召和軍隊的特點,在《關於加強部隊青年工作的指示》中提出了「四有、三講、兩不怕」的口號。
「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體力」。1983年1月,總政治部又根據黨的十二大文件中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關提法,將「四有」的內容調整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四有」提法得到了鄧小平的多次肯定,他說:「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們的各民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四有」後來成為新時期黨和政府青年工作的指導原則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的的概括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