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件管理 > 組織版本發布後會產出哪些文件

組織版本發布後會產出哪些文件

發布時間:2023-03-28 13:33:19

㈠ 注冊完德國公司之後會有哪些文件和資料,打算注冊德國公司來做國際貿易,想先了解一下

您好,德國公司注冊下來後的資料:

1、 德公司注冊文件(德文,下同);

2、 注冊成立德國公司的注冊地址和德國公司營業地址,並委任1名德國當地居民擔任董事(非德國公司股東);

3、 德國政府簽發的德國公司注冊證書(C.T.)/營業執照,在德國官方憲報上發布注冊成立德國公司通告;

4、 德國公司組織大綱及組織細則(M&A),德國公司股票簿,德國公司法定之股東、董事、秘書及公司會議記要;

5、 德國公司金屬鋼印(Common coal),銀行支票簽名原子印章。

6、 德國外交部的證明(letter of good standing )由於德國公司的管理體系嚴謹,沒有所謂殼公司的概念,公司一旦設立就應該正規合法運作,同時成立德國公司的中國企業,其目的是要正式運用德國的品牌形象,來爭取國內外市場。

雖然總費用高於香港、美國公司,但創造價值的潛力較大,其效果也截然不同。德國政府對一些真正在德國投資超過5年以上的,對德國經濟作出一定貢獻的,也給予長期居留的機會,這給海外投資者創造了更好的營商的機會和條件。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㈡ 十八大後中央出台過哪些關於社會組織的文件特別是提到社會組織定義的部分。

社會組織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2010年09月12日 17:16:23 來源: 瞭望
在國際上,由於各國在文化傳統和語言習慣方面存在著不同,社會組織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多種不同的稱謂。如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公民社會、第三部門或獨立部門、志願者組織,慈善組織、免稅組織。等等。這些叫法在內涵上區別不大。與政府、企業相區別,社會組織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獨立性、志願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徵。
2007年,我國開始正式用「社會組織」代替「民間組織」。「民間組織」的「民間」是與「政府」、「官方」相對應的,反映了傳統社會政治秩序中「官」與「民」相對應的角色關系,容易讓人誤解民間組織是與政府相對應甚至是相對立的。因此在新的形勢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黨的十七大把民間組織納入了社會建設與管理、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大局,對傳統的提法進行改造,提出了社會組織這一稱謂。
社會組織稱謂的提出和使用,有利於糾正社會上對這類組織存在的片面認識,形成各方面重視和支持這類組織的共識。我國將社會組織分為三類,即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
社會團體是由公民或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按章程開展活動的社會組織,包括行業性社團、學術性社團、專業性社團和聯合性社團。基金會是利用捐贈財產從事公益事業的社會組織,包括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是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分為教育、衛生、科技、文化、勞動、民政、體育、中介服務和法律服務等十大類。
(資料提供: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

㈢ 會議文件資料分成哪些類型

會議文件資料分成7種類型:

1、開會通知/會務通知
2、會議日程/程序
3、會議議程
4、發言規則
5、會議提案
6、會議記錄
7、會議文書

知識拓展

會議文書是各類社會組織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公開發布並反復適用,用以規范行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文件。

典型的會議文書,包括開會通知、會議議程、會議記錄和會議紀要。有時候連同開會通知發出的,還有參加者回條;而比較大型或正規的會議,還會有與會者提案。

顧名思義,「開會通知」用來通知某些會議的參加者關於會議的召開日期、時間、地點,以及需要閱覽和攜帶的文件,通常由主席或者秘書發出。如果是比較大型的會議,還需要列明與會者報到的時間和地點、聯絡人姓名和聯絡方法、交通安排等。「會議程序」也可以稱為「議事日程」,簡稱「議程」,用來列明某次會議將要討論的事項和程序,以便參加者可以事先閱覽有關的文件,作好開會准備;「會議記錄」則用來記錄會議的過程。視乎個別情況,有些機關團體會再根據會議記錄,整理歸納出比較重要的內容,寫成「會議紀要」,供有關人士閱覽。會議紀要也可以用來反映某些會議的主要概況和精神。至於「提案」,是會議成員就個別議題提出的議案,交大會討論之用。

㈣ 哪些會議文件是在會後進行收集

哪些會議文件是在會後進行收集
1.
會議期間產生的文件,包括決定、決議、 議案、提案、會議記錄、會議耐清拍正斗簡報、重 要照片、錄音錄像等。
2.
會後產生的文件,包括會議紀 要、傳達提綱、會議昌羨新聞報道、 論文集等。

㈤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主要包括哪些文件

2、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以下:
頒布令任命書
組織質量安全體系機構圖
崗位職責及許可權
崗位職責及任職要求
質量安全管理方針、目標
文件和資料控製程序
記錄控製程序
廠區環境、生產車間衛生管理制度
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培訓管理制
實驗室管理辦法
實驗室儀器管理辦法
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制度
生產設備管理制度
計量器具管理辦法
生產線設備維護保養管理程序
過程質量控制制度
過程質量控制及考核制度
原物料倉儲管理規定
成品倉儲、出貨管理制度
采購管理程序
采購作業管理辦法
供應商管理辦法
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收集制度
食品添加劑管理制度
產品防護制度
不合格控製程序
不合格品控製程序
不合格產品召回管理制度
標識和可追溯控製程序
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設備清洗消毒作業標准書
異常處理作業辦法

㈥ 開工文件包括哪些文件資料它們分別產生於哪些建設流程

需要驗線合格文件、建築工程竣工檔案責任書等材料;以上材料均產生應用於開工階段的建築流程。

工程開工文件包括了驗線合格文件、建築工程竣工檔案責任書、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合同文件由建設單位分別與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單位協商簽訂而成,並到建設主管部門備案,由參與簽訂的單位負責提供。

招標文件由建設單位自行編制或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招投標代理機構編制,投標文件分別由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編制,中標通知書由建設單位或招標代理機構編制而成,監管部門備案。由編制單位負責提供。

(6)組織版本發布後會產出哪些文件擴展閱讀:

建築工程資料的相關要求規定:

1、應該實行分級管理,由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的主管(技術)負責人組織各自單位的工程資料管理的全過程工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審核工作應有熟悉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

2、工程各參加單位應該確保各自資料的真實、准確、有效、完整、齊全,字跡清楚,無未了事項。所用表格應按相關規定統一格式,若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加表格時,應按有關規定統一歸類。

㈦ 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哪些種類

質量管理體系大致結構:
1、質量手冊
2、程序文件
3、作業指導書
4、記錄及表單
任何質量管理體系都是以以上4種文件呈金字塔型結構組成,記錄用來表明組織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所作的工作。

㈧ 在軟體開發設計階段應產生的文檔是什麼

Boehm: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來設計並構造計算機程序及為開發、運行和維護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關文件資料。

IEEE在軟體工程術語匯編中的定義:軟體工程是:1.將系統化的、嚴格約束的、可量化的方法應用於軟體的開發、渣或運行和維護,即將工程化應用於軟體;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Fritz Bauer在NATO會議上給出的定義:建立並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則,以較經濟的手段獲得能在實際機器上有效運行的可靠軟體的一系列方法。
目前比較認可的一種定義認為:軟體工程是研究和應用如何以系統性的、規范化的、可定量的過程化方法去開發和維護軟體,以及如何把經過時間考驗而證明正確的管理技術和當前能夠得到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

《計算機科學技術網路全書》中的定義:軟體工程是應用計算機科學、數學及管理科學等原理,開發軟體的工程。軟體工程借鑒傳統工程的原則、方法,以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其中,計算機科學、數學用於構建模型與演算法,工程科學用於制定規范、設計范型(paradigm)、評估成本及確定權衡,管理科學用於計劃、資源、質量、成本等管理。

軟體工程學的內容
軟體工程學的主要內容是軟體開發技術和軟體工程管理.
軟體開發技術包含軟體工程方法學、軟體工具和軟體開發環境;軟體工程管理學包含軟體工程經濟學和軟體管理學。

軟體工程基本原理
著名軟體工程專家B.Boehm綜合有關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並總結了多年來開發軟體的經驗,於1983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軟體工程的七條基本原理。
(1)用分階段的生存周期計劃進行嚴格的管理。
(2)堅持進行階段評審。
(3)實行嚴格的產品控制。
(4)採用現代程序設計技術。
(5)軟體工程結果應能清楚地審查。
(6)開發小組的人員應該少而精。
(7)承認不斷改進軟體工程實踐的必要性。
B.Boehm指出,遵循前六條基本原理,能夠實現軟體的工程化生產;按照第七條原理,不僅要積極主動地採納新的軟體技術,而且要注意不斷總結經驗。
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為:目標、過程和原則。
(1)軟體工程目標:生產具有正確性、可用性以及開銷合宜的產品。正確性指軟體產品達到預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軟體基本結構、實現及文檔為用戶可用的程度。開銷合宜是指軟體開發、運行的整個開銷滿足用戶要求的程度。這些目標的實現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均存在很多待解決的問題,它們形成了對過程、過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選取的約束。
(2)軟體工程過程:生產一個最終能滿足需求且達到工程目標的軟體產品所需要的步驟。軟體工程過程主要包括開發過程、運作過程、維護過程。它們覆蓋了需求、設計、實現、確認以及維護等握吵活動。需求活動包括問題分析和需求分析。問題分析獲取需求定義,又稱軟體需求規約。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規約。設計活動一般包括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概要設計建立整個軟體系統結構,包括子系統、模塊以及相關層次的說明、每一模塊的介面定義。詳細設計產生程序員可用的模塊說明,包括每一模塊中數據結構說明及加工描述。實現活動把設計結果轉換為可執行的程序代碼。確認活動貫穿於整個開發過程,實現完成後的確認,保證最終產品滿足用戶的要求。維護活動包括使用過程中的擴充、修改與完善。伴隨以上過程,還有管理過程、支持過程、培訓過程等。
(3)軟體工程的原則是指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軟體開發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軟體工程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已提出了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1)選取適宜的開發模型

該原則與系統設計有關。在系統設計中,軟體需求、硬體需求以及其它因素間是相互制約和影響的,經常需要權衡。因此,必需認識需求定義的易變性,採用適當的開發模型,保證軟體產品滿足用戶的要求。

(2)採用合適的設計方法

在軟體設計中,通常需要考慮軟體的模塊化、抽象與信息隱蔽、如皮伍局部化、一致性以及適應性等特徵。合適的設計方法有助於這些特徵的實現,以達到軟體工程的目標。

(3)提供高質量的工程支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軟體工程中,軟體工具與環境對軟體過程的支持頗為重要。軟體工程項目的質量與開銷直接取決於對軟體工程所提供的支撐質量和效用。

(4)重視軟體工程的管理

軟體工程的管理直接影響可用資源的有效利用,生產滿足目標的軟體產品以及提高軟體組織的生產能力等問題。因此,僅當軟體過程予以有效管理時,才能實現有效的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是指導計算機軟體開發和維護的工程學科。

採用工程的概念、原理、 技術和方法來開發與維護軟體,把經過時間考驗而證明正確的管理技術和當前能夠 得到的最好的技術方法結合起來,這就是軟體工程。

軟體工程強調使用生存周期方法學和各種結構分析及結構設計技術。它們是在七十年代為了對付應用軟體日益增長的復雜程度、漫長的開發周期以及用戶對軟體產品經常不滿意的狀況而發展起來的。人類解決復雜問題時普遍採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各個擊破」,也就是對問題進行分解然後再分別解決各個子問題的策略。軟體工程採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學就是從時間角度對軟體開發和維護的復雜問題進行分解,把軟體生存的漫長周期依次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有相對獨立的任務,然後逐步完成每個階段的任務。採用軟體工程方法論開發軟體的時候,從對任務的抽象邏輯分析開始,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開發。前一個階段任務的完成是開始進行後一個階段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而後一階段任務的完成通常是使前一階段提出的解法更進一步具體化,加進了更多的物理細節。每一個階段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嚴格標准,對於任何兩個相鄰的階段而言,前一階段的結束標准就是後一階段的開始標准。在每一個階段結束之前都必須進行正式嚴格的技術審查和管理復審,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對這個階段的開發成果進行檢查,通過之後這個階段才算結束;如果檢查通不過,則必須進行必要的返工,並且返工後還要再經過審查。審查的一條主要標准就是每個階段都應該交出「最新式的」(即和所開發的軟體完全一致的)高質量的文檔資料,從而保證在軟體開發工程結束時有一個完整准確的軟體配置交付使用。文檔是通信的工具,它們清楚准確地說明了到這個時候為止,關於該項工程已經知道了什麼,同時確立了下一步工作的基礎。此外,文檔也起備忘錄的作用,如果文檔不完整,那麼一定是某些工作忘記做了,在進入生存周期的下一階段之前,必須補足這些遺漏的細節。在完成生存周期每個階段的任務時,應該採用適合該階段任務特點的系統化的技術方法——結構分析或結構設計技術。

把軟體生存周期劃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任務相對獨立,而且比較簡單,便於不同人員分工協作,從而降低了整個軟體開發工程的困難程度;在軟體生存周期的每個階段都採用科學的管理技術和良好的技術方法,而且在每個階段結束之前都從技術和管理兩個角度進行嚴格的審查,合格之後才開始下一階段的工作,這就使軟體開發工程的全過程以一種有條不紊的方式進行,保證了軟體的質量,特別是提高了軟體的可維護性。總之,採用軟體工程方法論可以大大提高軟體開發的成功率,軟體開發的生產率也能明顯提高。

目前劃分軟體生存周期階段的方法有許多種,軟體規模、種類、開發方式、開發環境以及開發時使用的方法論都影響軟體生存周期階段的劃分。在劃分軟體生存周期的階段時應該遵循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使各階段的任務彼此間盡可能相對獨立,同一階段各項任務的性質盡可能相同,從而降低每個階段任務的復雜程度,簡化不同階段之間的聯系,有利於軟體開發工程的組織管理。一般說來,軟體生存周期由軟體定義、軟體開發和軟體維護三個時期組成,每個時期又進一步劃分成若干個階段。下面的論述主要針對應用軟體,對系統軟體也基本適用。

軟體定義時期的任務是確定軟體開發工程必須完成的總目標;確定工程的可行性,導出實現工程目標應該採用的策略及系統必須完成的功能;估計完成該項工程需要的資源和成本,並且制定工程進度表。這個時期的工作通常又稱為系統分析,由系統分析員負責完成。軟體定義時期通常進一步劃分成三個階段,即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開發時期具體設計和實現在前一個時期定義的軟體,它通常由下述四個階段組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和單元測試,綜合測試。

維護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使軟體持久地滿足用戶的需要。具體地說,當軟體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錯誤時應該加以改正;當環境改變時應該修改軟體以適應新的環境;當用戶有新要求時應該及時改進軟體滿足用戶的新需要。通常對維護時期不再進一步劃分階段,但是每一次維護活動本質上都是一次壓縮和簡化了的定義和開發過程。

下面扼要介紹軟體生存周期每個階段的基本任務和結束標准。

1問題定義

問題定義階段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不知道問題是什麼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顯然是盲目的,只會白白浪費時間和金錢,最終得出的結果很可能是毫無意義的。盡管確切地定義問題的必要性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在實踐中它卻可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步驟。

通過問題定義階段的工作,系統分析員應該提出關於問題性質、工程目標和規模的書面報告。通過對系統的實際用戶和使用部門負責人的訪問調查,分析員扼要地寫出他對問題的理解,並在用戶和使用部門負責人的會議上認真討論這份書面報告,澄清含糊不精的地方,改正理解不正確的地方,最後得出一份雙方都滿意的文檔。

問題定義階段是軟體生存周期中最簡短的階段,一般只需要一天甚至更少的時間。

2可行性研究

這個階段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對於上一個階段所確定的問題有行得通的解決辦法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系統分析員需要進行一次大大壓縮和簡化了的系統分析和設計的過程,也就是在較抽象的高層次上進行的分析和設計的過程。

可行性研究應該比較簡短,這個階段的任務不是具體解決問題,而是研究問題的范圍,探索這個問題是否值得去解,是否有可行的解決辦法。

在問題定義階段提出的對工程目標和規模的報告通常比較含糊。可行性研究階段應該導出系統的高層邏輯模型(通常用數據流圖表示),並且在此基礎上更准確、更具體地確定工程規模和目標。然後分析員更准確地估計系統的成本和效益,對建議的系統進行仔細的成本/效益分析是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

可行性研究的結果是使用部門負責人做出是否繼續進行這項工程的決定的重要依據,一般說來,只有投資可能取得較大效益的那些工程項目才值得繼續進行下去。可行性研究以後的那些階段將需要投入要多的人力物力。及時中止不值得投資的工程項目,可以避免更大的浪費。

3需求分析

這個階段的任務仍然不是具體地解決問題,而是准確地確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標系統必須做什麼」,主要是確定目標系統必須具備哪些功能。

用戶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知道必須做什麼,但是通常不能完整准確地表達出他們的要求,更不知道怎樣利用計算機解決他們的問題;軟體開發人員知道怎樣使用軟體實現人們的要求,但是對特定用戶的具體要求並不完全清楚。因此系統分析員在需求分析階段必須和用戶密切配合,充分交流信息,以得出經過用戶確認的系統邏輯模型。通常用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和簡要的演算法描述表示系統的邏輯模型。

在需求分析階段確定的系統邏輯模型是以後設計和實現目標系統的基礎,因此必須准確完整地體現用戶的要求。系統分析員通常都是計算機軟體專家,技術專家一般都喜歡很快著手進行具體設計,然而,一旦分析員開始談論程序設計的細節,就會脫離用戶,使他們不能繼續提出他們的要求和建議。較件工程使用的結構分析設計的方法為每個階段都規定了特定的結束標准,需求分析階段必須提供完整准確的系統邏輯模型,經過用戶確認之後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克服急於著手進行具體設計的傾向。

4總體設計

這個階段必須回答的關鍵問題是:「概括地說,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應該考慮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列如,目標系統的一些主要功能是用計算機自動完成還是用人工完成;如果使用計算機,那麼是使用批處理方式還是人機交互方式;信息存儲使用傳統的文件系統還是資料庫……。通常至少應該考慮下述幾類可能的方案:

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系統只能完成最必要的工作,不能多做一點額處的工作。

中等成本的解決方案。這樣的系統不僅能夠很好地完成預定的任務,使用起來很方便,而且可能還具有用戶沒有具體指定的某些功能和特點。雖然用戶沒有提出這些具體要求,但是系統分析員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斷定,這些附加的能力在實踐中將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高成本的「十全十美」的系統。這樣的系統具有用戶可能希望有的所有功能和特點。

系統分析員應該使用系統流程圖或其他工具描述每種可能的系統,估計每種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還應該在充分權衡各種方案的利弊的基礎上,推薦一個較好的系統 (最佳方案),並且制定實現所推薦的系統的詳細計劃。如果用戶接受分析員推薦的系統,則可以著手完成本階段的另一項主要工作。

上面的工作確定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目標系統需要哪些程序,但是,怎樣設計這些程序呢?結構設計的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程序應該模塊化,也就是一個大程序應該由許多規模適中的模塊按合理的層次結構組織而成。總體設計階段的第二項主要任務就是設計軟體的結構,也就是確定程序由哪些模塊組成以及模塊間的關系。通常用層次圖或結構圖描繪軟體的結構。

5詳細設計

總體設計階段以比較抽象概括的方式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詳細設計階段的任務就是把解法具體化,也就是回答下面這個關鍵問題:「應該怎樣具體地實現這個系統呢?」

這個階段的任務還不是編寫程序,而是設計出程序的詳細規格說明。這種規格說明的作用很類似於其他工程領域中工程師經常使用的工程藍圖,它們應該包含必要的細節,程序員可以根據它們寫出實際的程序代碼。

通常用HIPO圖(層次圖加輸入/處理/輸出圖)或PDL語言(過程設計語言)描述詳細設計的結果。

6編碼和單元測試

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是寫出正確的容易理解、容易維護的程序模塊。

程序員應該根據目標系統的性質和實際環境,選取一種適當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必要時用匯編語言),把說細設計的結果翻譯成用選定的語言書寫的程序,並且仔細測試編寫出的每一個模塊。

7綜合測試

這個階段的關鍵任務是通過各種類型的測試(及相應的調試)使軟體達到預定的要求。

最基本的測試是集成測試和驗收測試。所謂集成測試是根據設計的軟體結構,把經過單元測試檢驗的模塊按某種選定的策略裝配起來,在裝配過程中對程序進行必要的測試。所謂驗收測試則是按照規格說明書的規定(通常在需求分析階段確定),由用戶(或在用戶積極參加下)對目標系統進行驗收。

必要時還可以再通過現場測試或平行運行等方法對目標系統進一步測試檢驗。

為了使用戶能夠積極參加驗收測試,並且在系統投入生產性運行以後能夠正確有效地使用這個系統,通常需要以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方式對用戶進行培訓。

通過對軟體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預測軟體的可靠性;反之,根據對軟體可靠性的要求也可以決定測試和調試過程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應該用正式的文檔資料把測試計劃、詳細測試方案以及實際測試結果保存下來,做為軟體配置的一個組成成分。

8軟體維護

維護階段的關鍵任務是,通過各種必要的維護活動使系統持久地滿足用戶的需要。

通常有四類維護活動:改正性維護,也就是診斷和改正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軟體錯誤;適應性維護,即修改軟體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完善性維護,即根據用戶的要求改進或擴充軟體使它更完善;預防性維護,即修改軟體為將來的維護活動預先做准備。

雖然沒有把維護階段進一步劃分成更小的階段,但是實際上每一項維護活動都應該經過提出維護要求(或報告問題),分析維護要求,提出維護要求,提出維護方案,審批維護方案,確定維護計劃,修改軟體設計,修改程序,測試程序,復查驗收等一系列步驟,因此實質上是經歷了一次壓縮和簡化了的軟體定義和開發的全過程。

都應該經過提出維護要求(或報告問題),分析維護要求,提出維護要求,提出維護方案,審批維護方案,確定維護計劃,修改軟體設計,修改程序,測試程序,復查驗收等一系列步驟,因此實質上是經歷了一次壓縮和簡化了的軟體定義和開發的全過程。
軟體開發模型
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1970年Winston Royce提出的最早出現在軟體開發模型。
2.漸增模型
3.演化模型
4.螺旋模型
5.噴泉模型
6.轉換模型
7.智能模型

㈨ 在軟體開發中,需求分析階段產生的主要文檔是什麼

這個時期產生的主要文檔是《XX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
需求規格說明談運書一般包含含衫梁以下內容,但具體內容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書寫,以下僅供參考:
1.引言
1.1編寫目的
【闡明編寫需求說明書的目的,指明讀者對象.】
為明確軟體需求、安排項目規劃與進度、組織軟體開發與測試,撰寫本文檔.
本文檔供項目經理、設計人員、開發人員參考.
1.2項目背景
a.項目的委託單位、開發單位和主管部門
b.該軟體系統與其他
1.3定義
【列出文當中所用到的專門術語的定義和縮寫詞的原文.】
1.4參考資料
a.項目經核準的計劃任務書、合同或上級機關的批文
b.項目開發計劃
c.文檔所引用的資塌態料、標准和規范.列出這些資料的作者、標題、編號、發表日期、出版單位或資料來源
2.任務概述
2.1目標
2.2運行環境
操作系統: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支持環境:IIS 5.0
數 據 庫: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2.3條件與限制
3.數據描述
3.1靜態數據
3.2動態數據
【包括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
3.3資料庫介紹
【給出使用資料庫的名稱和類型.】
3.4數據詞典
3.5數據採集
4.功能需求
4.1功能劃分
4.2功能描述
5.性能需求
5.1數據精確度
5.2時間特性
【如響應時間、更新處理時間、數據轉換與傳輸時間、運行時間等.】
5.3適應性
【在操作方式、運行環境、與其它軟體的介面以及開發計劃等發生變化時,應具有的適應能力.】
6.運行需求
6.1用戶界面
【如屏幕格式、報表格式、菜單格式、輸入輸出時間等.】
6.2硬體介面
6.3軟體介面
6.4故障處理
7.其它需求
【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可維護性、可移植性等.】

㈩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包括哪些

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以及相關記錄形成了一整套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文件只版是一個基礎,主要還是權在於運用得當,適合自己公司運行。

凡是通過認證的企業,在各項管理系統整合上已達到了國際標准,表明企業能持續穩定地向顧客提供預期和滿意的合格產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公司以顧客為中心,能滿足顧客需求,達到顧客滿意,不誘導消費者。

(10)組織版本發布後會產出哪些文件擴展閱讀:

1,質量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發展的產物隨著質量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許多國家和企業為了保證產品質量,選擇和控制供應商,紛紛制定國家或公司標准,對公司內部和供方的質量活動制定質量體系要求,產生了質量保證標准。

2,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的產物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為了適應產品和資本流動的國際化趨勢,尋求消除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措施,ISO/TC176組織各國專家在總結各國質量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國際標准。

閱讀全文

與組織版本發布後會產出哪些文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給網站掛黑鏈 瀏覽:282
360斷網急救箱網路異常修復不了 瀏覽:889
身份證驗證的js文件 瀏覽:994
什麼人經常換微信名字 瀏覽:707
網站源碼挖掘 瀏覽:944
荔枝fm和app哪個播放量好 瀏覽:535
樂秀音頻在哪個文件里 瀏覽:486
以數據說話什麼意思 瀏覽:319
java中對象 瀏覽:794
酷狗網路機頂盒如何設置 瀏覽:408
threejs添加文字 瀏覽:436
微信春節理財通 瀏覽:948
qq主題模塊應用教程 瀏覽:993
javaweb項目打包 瀏覽:59
qq主題是哪個文件夾里 瀏覽:642
超越狂暴升級txt書包 瀏覽:263
cad復制不能粘貼到新建文件 瀏覽:565
linux網路socket編程 瀏覽:926
戰爭雷霆客戶端在哪個文件里 瀏覽:847
如何授權點淘app讀取步數 瀏覽:67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