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文化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② 中國民族文化應該如何傳承
(1)加大資金投入,拓寬多渠道資金來源
要切實得到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需要專項資金的投入和贊助,這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基礎。保護和傳承民間文化的各項工作都離開資金的支持。這既需要政府的投入,又需要社會各界、各渠道的共同參與。可以利用文化旅遊資源的收入,公益演出的資金收入,以及社會募捐和分散資金積累的方式多渠道的為保護活動的開展提供資金基礎。政府針對資金的來源制定方便政策上的有力措施,並監督資金的正確利用和開展進度。
(2)利用傳媒力量普及民族民間文化知識
人們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度普遍偏低,要提高人們的主動參與的熱情度。利用現代媒體力量宣傳民族民間文化知識,包括報紙、新聞、電視專欄節目、電影、書刊雜志、互聯網以及宣傳欄等方式長期、不間斷的向普通民眾進行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宣傳。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認識到民族民間文化的基礎知識和存在意義,樹立人們尊重和保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意識。
(3)大力培育民間文化人才,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人才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被保護的基礎,一切藝術形式的保護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保護。民族民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發展壯大人才傳承隊伍是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根本。人才的保護包含兩個主要方面:
①、注重對現有掌握民族民間文化技術的人才為其提供藝術繼續創造的周邊生活保障,為其傳授文化記憶提供有力的扶持性政策,如提高其待遇,以及申辦技藝傳授教學單位在政策上的扶持和獎勵;
②、注重對未來青年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做到民族民間文化技藝和教育的深度結合,和其他文化課程一並列入教育課程之中,培養青少年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熱愛之情,建立一套保護民族民間人才培養和未來就業方面的教育和社會保障、鼓勵機制,從而壯大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人才隊伍。
(4)樹立民族民間文化認同感,增強國民的民族自豪感
國民缺乏對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對傳承和保護民族民間文化就不可能有該有和自覺及自律行為。我們可以將民族文化融入到正規的教育體制中,使得國民系統的了解民族民間文化的淵源和發展知識,建立對自己民族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是一項長期而且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時的情趣高漲也不是一時的熱血澎湃。而是讓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融進血液之中,從而形成一種自覺、自發的保護和傳承意識。
(5)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知識產權
完善我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法律、法規。包括對民族民間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包括著作權,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等。使得我國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免受其他國家或組織的盜用,以及民間組織、個人的非法牟利性行為。可以利用先用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並對存在法律漏洞之處及時修訂或者出台新法規。借鑒別國的成功保護模式,以充分實現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文化、經濟價值,對其進行有法可依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簡介: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