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信息 > 網路殺熟平台有哪些

網路殺熟平台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5-01-30 01:55:31

Ⅰ 滴滴打車被指大數據殺熟,還有哪些軟體也存在這樣的情況

不止滴滴打車存在著大數據殺熟,還有美團、第三方購票軟體和一些購物軟體,也存在著大數據殺熟。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得到國家的重視,也應該受到管控。

大家知道大數據殺熟的軟體是非常多的,而且這些軟體都是大家使用頻率非常高的。

Ⅱ 如何看待「美團大數據殺熟」這一行為

"美團大數據殺熟"是指美團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對用戶實施價格歧視,即對不同的用戶收取不同的價格。 這個現象在2018年就被新華社記者親測發現,同一賬戶在不同平台的價格存在明顯差異。 今年10月,浙江省消保委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點名美團、飛豬等網路訂房平台存在退訂難、大數據「殺熟」、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承諾優惠不兌現等亂象。

對於"美團大數據殺熟"這一行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這種行為無疑是不公平的。消費者在選擇服務時,應該享有公平的消費權利,而不是因為使用了某種服務,就被無理由地提高價格。這種行為違反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其次,從企業的角度看,這種行為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提高利潤,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會損害企業的聲譽和消費者的信任。如果企業經常採取這種不公平的手段來提高利潤,那麼消費者就會選擇其他的服務提供商,從而導致企業的市場份額下降。

最後,從法律的角度看,這種行為可能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例如,中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企業不得通過虛假或者誤導的方式,對消費者進行價格歧視。如果美團的行為被認定為價格歧視,那麼它可能會面臨法律的制裁。

總的來說,"美團大數據殺熟"這一行為是不應該被接受的。企業應該尊重消費者的權益,公平對待所有的消費者,而不是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對消費者進行價格歧視。

Ⅲ 文旅部擬出新規:「大數據殺熟」最高或被罰50萬

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遊客們很多是通過在線 旅遊 平台購買車票、預訂酒店。不過網路平台在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虛假預訂、不合理低價游、「大數據殺熟」等現象也飽受詬病。對此,文化和 旅遊 部發布了《在線 旅遊 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准備對在線 旅遊 經營行為做出進一步規范。

OTA平台成「殺熟」重災區

殺熟,即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包括滴滴出行、攜程、飛豬、京東、美團、淘票票等多家互聯網平台均被曝疑似存在「殺熟」情況,涵蓋在線差旅、在線票務、網路購物、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特別是OTA(Online Travel Agent)在線差旅平台較為突出。對此,上述各家平台大多進行否認。

2018年10月7日,知名作家王小山在微博炮轟飛豬旅行App利用大數據「殺熟」。飛豬對此回應稱: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行業龍頭攜程早前也被用戶指責存在「大數據殺熟」。3月10日晚間,微博網友@陳利人爆料稱,在攜程訂票未支付時,發現忘記勾選「報銷憑證」,退回修正再支付時被提醒「已無票」。重新搜索該票,價格貴了近1500元。而通過海航APP購買該票,價格比攜程第一次給出的價格低了2100元。

3月11日,攜程發布致歉說明稱,攜程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對爆料所述訂單進行復盤發現,2月26日發布的新版本在機票預訂程序中存在Bug,並對此作出道歉。經初步統計,該bug影響到約1300人,涉及成交訂單約100個。10日晚11時,該Bug已修復,將逐一與客戶聯系,承擔用戶因此造成的損失。

「大數據殺熟」的三種套路

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馬述忠總結了「殺熟」的三種套路:

一是藉助大數據進行「用戶畫像」。根據用戶的收入水平與消費習慣,針對性地向用戶推送一部分商品,隱藏另一部分商品,誘導用戶的消費選擇,並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實現「殺熟」。

二是通過地理位置信息實現「殺熟」。商家通過移動端應用後台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信息並進行實時分析,若用戶所處的位置附近潛在的競爭對手較少,則進行一定幅度的加價。

三是通過用戶與移動端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實現「殺熟」。用戶與應用交互的行為細節,如鍵入信息頻率、搜索關鍵詞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一時點用戶對於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迫切程度,一些商家會基於這些信息進行動態浮動加價。

為什麼「殺熟」不「殺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系教授駱品亮指出,首先,熟客往往「自以為是」,覺得跟商家熟就會得到更好的服務和更優惠的價格,孰料熟客往往要為「自以為是」付出代價。其次,熟客的行為軌跡相對固化,比較厭煩「貨比三家」,因此要為「慣性」或「粘性」支付更高的價格。最後,熟客往往具有較高的轉移成本,因此要為「鎖定效應」買單。總而言之,相比生客,熟客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也就是價格彈性比較低。所以,「殺熟」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行業監管難,文旅部出手整治

文化和 旅遊 部指出,在線 旅遊 企業和平台既是線下 旅遊 行業的服務主體,又是在線電子商務平台的經營者,具有雙重身份。目前,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對在線 旅遊 市場規范作出明確規定,這給行業監管帶來較大難度。從各地文化和 旅遊 行政部門收到的舉報和投訴,以及媒體相關報道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來看,上述企業和平台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於「 旅遊 安全保障和救助義務、消費者權益保障、虛假宣傳」等行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亟需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加以規范。

《暫行規定》回應了 社會 熱點問題。對虛假預訂、不合理低價游、價格歧視(大數據殺熟)、信用監管等問題都做出了具體規定。

/ 話你知 /

消費者遇「殺熟」如何維權?

消費者在遇到「價格歧視」問題時,如何辨別是不是被「殺熟」了呢?又該如何維權呢?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表示,消費者要分辨自己是否「被殺熟」可以選擇「貨比三家」,或者與不同的消費者在相同條件下同一產品上價格對比是否存在差異,經常留意在同一平台上提供的商品價格變化幅度是否過大等。

「如若消費者發現確實存在價格歧視,應當及時保存證據並與平台溝通,同時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蒙慧欣稱。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對在線 旅遊 平台的舉報投訴渠道提出了明確要求。《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顯示,在線 旅遊 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公示12301全國 旅遊 服務熱線等舉報投訴渠道,建立完善糾紛處理機制和預警公示制度。

「一直以來,OTA平台上提供的機票、住宿等各項 旅遊 服務中出現價格『殺熟』、虛假宣傳等問題且得不到治理。《暫行規定》的發布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了現有的法律法規,對大數據的法律屬性和使用范圍予以規定,於此同時,加強了OTA平台的監管,有利於在線 旅遊 行業的規范化發展。」蒙慧欣稱。

據中國證券報、央視 財經 、中新經緯客戶端

Ⅳ 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你遇到過類似的「殺熟」經歷嗎

其實現在很多平台都有殺熟行為,不僅點外賣,訂酒店,買機票,不同的賬號價格都會不一樣,平台往往會對新用戶給出更高的價格。近日,屢見不鮮的殺熟事件終於落在了美團頭上,有網友發文表示,自己購買美團會員之後,配送費直接翻了好幾倍,這讓自己難以接受,該用戶還表示,自己已經試過兩次,會員價格都遠遠超過普通賬號的配送費,他表示自己肯定是被美團割韭菜了。雖然這在互聯網平台中已經很常見的,但在近期反壟斷指南出台期間,這件事情就顯得很敏感了。

其實早在今年10月份,浙江消費者保護協會就發布了一份投訴報告,其中包括美團,飛豬網路平台在內,都發生到了類似的殺熟的事件,引起了不少用戶的反應和投訴。如今時隔幾個月,美團再度陷入這種爭議,也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

Ⅳ 滴滴打車被指大數據殺熟,還有哪些軟體有大數據殺熟的可能

現在大數據殺熟已經非常普遍,除了滴滴打車,還有一些購物軟體存在殺熟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路,但是人們使用網路多了之後,個人的數據會被各種APP利用,他們會通過用戶畫像,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滴滴打車就曾經爆出過,用不同手機打車價格不同的事情。

除了滴滴打車之後,還有一些購物軟體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防不勝防。

一、購物軟體大數據殺熟,同樣的物品價格不同。

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很多人體會到了網路購物的快樂,但是隨著上網次數增多,很多人發覺自己在一些購物網站買東西,會遇到大數據殺熟的事情。比如自己經常購買的物品,哪怕降價也不會有所顯示。

同樣的物品,其他用戶顯示的價格不同,比老用戶價格更便宜,尤其是一些會員更是遭到了欺騙。成為購物網站的會員,非但沒有任何優惠,有的物品價格還要高於非會員。

大數據殺熟其實是通過用戶個人信息,對用戶的欺騙,應該抵制這種行為。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Ⅵ 網曝攜程大數據殺熟,這種現象的背後是何原因

出現這種現狀主要是因為這些平台在各自領域占據壟斷地位,所以它們想通過大數據殺熟的方式來獲取利益。早前美團大數據殺熟事件就已經引起了熱議,但就在這件事情還沒有得到解決的時候,攜程又被爆出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有網友表示,現在這些大的互聯網平台都開始利用自己數據上優勢開始進行殺熟行為,很多平台對不同用戶的價格差異巨大,但由於這些平台在一些領域的壟斷優勢,所以用戶一直不得不默默忍受這些殺熟行為。

早前有權威媒體也發文表示,商家已經掌握了太多的個人信息了,有了這些個人數據,平台與用戶之間處於一個更加不公平的地位,用戶的選擇權和議價權會受到損害。未來監管單位應該嚴格管控這平台的殺熟行為,保護好用戶的利益。

Ⅶ 「大數據殺熟」你遇到沒有這4大平台將被套上「緊箍咒」

作者 | 金萊

來源 | 財經 觀察網


不久之後,一直以來亂象不斷的在線 旅遊 業終於將被戴上了一個 「緊箍咒」 ,《在線 旅遊 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規定的第十五條明確: 在線 旅遊 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基於 旅遊 者消費記錄、 旅遊 偏好等設置不公平的交易條件,侵犯 旅遊 者合法權益。


國家之所以在法規中做出這樣的規定,主要是因為這些年國內在線 旅遊 市場快速增長下,相關企業和平台利用大數據殺熟搞得民怨沸騰。


大數據殺熟普遍存在,在線 旅遊 位列前茅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殺熟」?


網路給出的「大數據殺熟」的定義是: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互聯網企業利用所擁有的用戶數據,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以此獲得利潤最大化。


這是因為新用戶黏度低,對價格比較敏感,平台希望其變成忠誠用戶,就會提供更多的優惠措施來留住新用戶;而老用戶已經是忠誠用戶,他們基本不會貨比三家,所以平台方面覺得不需要來特別對待。


這一行為的本質是一種差異化的定價策略,企業依據不同顧客的偏好以及價格敏感性,對「熟客」推薦與其個人特徵相吻合的產品或服務,並收取更高的價格。



這一項策略之所以能夠給實現,基礎是海量用戶數據,突破口是國家這一方面沒有相應的法律規定,讓平台有空子可鑽。


如今這一現象已經普遍存在於網上消費之中,很多人有過被殺的經歷,這並非胡亂猜測,而是有調查數據為證。


針對「大數據殺熟」現象,去年北京市消協專門委託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開展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中近9成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存在,而且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那麼人們在購買那些商品和服務最容易被大數據「殺熟」呢?


答案是網購、 旅遊 、酒店住宿、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


在這56.92%的有過被「殺熟」經歷的消費者中,被購物類APP「殺熟」的有44.14%,被線 旅遊 類APP「殺熟」的有39.5%,被打車類APP「殺熟」的有37.17%;


此外,外賣類APP、視頻類APP、電影類APP也有不同程度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比例分別為16.26%、15.10%、13.94%。



而在57個樣本的體驗調查中,在線 旅遊 出現問題最多,去哪兒、飛豬兩個平台出現老用戶費用比新用戶貴的情況。

針對這一項調查結果,去哪兒、飛豬等平台均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稱對所有用戶報價均一致。


而價格變動系優惠活動(促銷紅包、新人優惠)以及酒店和航班庫存變化帶來實時價格變動,因此會出現同一商品不同人購買時價格不同、同一人在不同時間購買同一商品時價格也不同的情況。


然而消費者、廣大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從以下3個案例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幾大在線 旅遊 平台都存在殺熟的痕跡。


4大平台都「殺熟」,消費者維權難


案例一,黑貓平台匿名用戶投訴 同程


我用同程超3年,一直用同程訂酒店機票火車票等,是白金卡會員,我愛人基本不用,但是同時訂一家酒店,入住時間及要求、房型等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我這個白金卡需要付出的總金額比我愛人高出不少,明細顯示房價也比普通用戶高出很多,詳見圖片,由此可見多年來一直在用會員的名義多花錢,現索賠一年差價一萬,索賠總計3萬元。


案例二,黑貓平台用戶oakhl投訴攜程。


2018年7月13日一對北京夫妻同時在攜程為一大人訂23日和26日北京往返三亞的機票,是攜程白金用戶的妻子幾次查詢發現機票價格遞次上升,於是趕緊下單並支;而同時在也在攜程查詢下單丈夫詢問問妻子價格,發現價格比他的價格每人都高出好幾百。而聯系攜程要求退票時,攜程客服不僅不承認殺熟,還要反收1800元的退票費。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夫妻 兩人在同一時間在同一平台訂機票、酒店,結果是老用戶反而比新用戶多花錢。


除了這一種殺熟的方式,在線 旅遊 平台的另外一招就用「售罄」手段逼迫趕時間的老客戶買高價票。


一名近3年每年年均買在300張以上機票(支付費用50萬元左右)的客戶在2020年8月17日晚在「去哪兒旅行官方旗艦店」預定8月18日成都至拉薩MU5825航班,平台顯示該航班機票票價為920元(剩8張),下單後支付頁面,顯示航班已售完。


返回首頁刷新後重新預定,票價為920元(剩8張)的信息仍存在,為避免耽誤行程,於是選擇了1550元的票價進行購買操作,至支付頁面時,平台提示票價升高到1795元,加上機建、燃油等費用,成交價格1895元。


目前在黑貓投訴評平台,這樣的「大數據殺熟」投訴案例多達400多起。看似很少,其實很多,因為很多人意識到知道被「殺熟」後根本沒有去投訴。


調查結果顯示,在意識到自己被「殺熟」後,只有26.72%的人選擇向消協、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者向媒體曝光;剩下的近3/4要不忍氣吞聲、自認倒霉,要不就是用腳選擇用腳投票。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很多人知道投訴、訴訟、曝光等手段也沒用。



因為即使消費者發現自己被"殺熟",由於平台這一手段的復雜性和隱蔽性,消費者舉證確實存在困難;而即便是拿到確切證據,也很難通過訴訟、投訴或者媒體曝光等方式贏得權益。


不僅如此,能夠發現到自己被「殺熟」的人還只是的很小一部分,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殺熟」了。


因此即使不斷被旅客投訴,這些國內的在線 旅遊 平台仍然「有恃無恐」,也沒有停下「殺熟」,因為這樣來錢快。


法規處罰減弱,仍可重塑行業信譽


而在這么多年消費者的不斷地投訴聲下,國家終於決定整治這一亂象。


去年10月9日《在線 旅遊 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一年以後《在線 旅遊 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


不過相比於徵求意見稿,正式實施的「法規」對於在線旅經營者的的處罰力度大大減弱。


徵求意見稿中規定,對於「大數據殺熟」行為,縣級以上文化和 旅遊 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即沒收違法所得、責令限期改正, 並可以並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罰款


而在正式法規中,這一條處罰被刪除了,只是通過約談等行政指導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並責令其限期整改。


當然,這一法規的實施對於規范行業發展肯定是有幫助的,有助於重塑在線 旅遊 行業的信譽。

Ⅷ 在遇到大數據殺熟的時候,有什麼反制的辦法

「大數據殺熟」頻頻曝光, 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即互聯網公司根據新、老用戶、瀏覽終端、使用習慣、甚至是日常消費習慣的不同來調整用戶在消費終端顯示的價格,也就說使用頻率、購買力較高的用戶價格反而高於新手用戶。

說在最後,不管是殺熟,還是隱私泄露,一方面只能依靠國家政策阻止,一方面只能自己注意核心信息在網上的傳播,說實話,只要你上網,就逃不過這張網!

與網路殺熟平台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aya粒子表達式教程 瀏覽:84
抖音小視頻如何掛app 瀏覽:283
cad怎麼設置替補文件 瀏覽:790
win10啟動文件是空的 瀏覽:397
jk網站有哪些 瀏覽:134
學編程和3d哪個更好 瀏覽:932
win10移動硬碟文件無法打開 瀏覽:385
文件名是亂碼還刪不掉 瀏覽:643
蘋果鍵盤怎麼打開任務管理器 瀏覽:437
手機桌面文件名字大全 瀏覽:334
tplink默認無線密碼是多少 瀏覽:33
ipaddgm文件 瀏覽:99
lua語言編程用哪個平台 瀏覽:272
政采雲如何導出pdf投標文件 瀏覽:529
php獲取postjson數據 瀏覽:551
javatimetask 瀏覽:16
編程的話要什麼證件 瀏覽:94
錢脈通微信多開 瀏覽:878
中學生學編程哪個培訓機構好 瀏覽:852
榮耀路由TV設置文件共享錯誤 瀏覽:52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