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才能避免信訪「負面輿情」
按照社會政治態度性質不同, 可以把網路輿情分為正面網路輿情和負面網路輿情。 負面網路輿情會引發群體性事件, 弱化政府公信力, 造成社會認同危機, 影響社會穩定。 要想緩解網路輿論造成的巨大沖擊, 有效管理網路公共空間, 正確引導網路輿情發展,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增強網路監管和網路執法隊伍建設
應建立一支網路監管隊伍。 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 有統一嚴格的規章制度, 明確的責任落實制度。 隊伍中的輿情監測員運用簡訊、 電子郵件、 在線輸入等方式上報輿情信息, 經輿情技術人員整理, 利用輿情智能分析技術對網路輿情做整體分析, 及時掌握有關輿情動態和危機徵兆, 以輿情專報的形式向部門主管反饋, 進而上報領導。當網路輿情突發事件發生時, 網路監管隊伍可迅速轉成網路輿情突發事件指揮中心。 這樣可以提高事件響應速度, 盡快採取有效措施, 沉穩應對網路輿情突發事件。
2 建立健全網路輿情應對和防範機制
首先, 不斷運用網路技術收集、 篩選、 分析、 研判、 過濾網路上的負面網路輿情。 通過網路信息分析研判系統, 實時監控網路信息發生和發展動態, 提高負面網路輿情的預警預防機制。 其次, 繼續發揮內部網路作用, 建立信息預警機制, 使網情動態等涉及群體性事件方面的情報能夠達到實時共享, 一方預警, 多方聯動。 最後建立快速有效的聯動機制。
3 改進網路技術方法
面對網路海量的輿情信息,不可能手工操作,必須依賴於先進的網路技術, 才能有效提取網路輿情發展信息, 從而實現對網路輿情的管理。根據自己的工作領域和行業需求,選擇一個合適而且穩定的輿情監測系統,輔助輿情監測工作。(當前提供輿情監測,大數據等服務的公司規模不一,各有特點,小公司也越來越多,市場宣傳活躍但日後發展方向不確定等,挑選一個合適的輿情監測軟體很重要。)
4 利用政府網路媒體積極引導網路輿情
依託政府網路媒體, 就網上的焦點問題, 及時披露消息, 並且組織有說服力、 有深度的文章在網上刊發, 解釋疑惑, 維護網上正確的輿論向導, 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 「網風」。 只有確立政府的主導地位, 充分發揮網路媒體的監督功能, 才能實現對網路輿情的管理。
5 注重研究應對網路輿情危機的方法和技巧
在應對網路輿情危機時, 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第一時間介入事件, 爭取主動, 並積極做出回應。 任何聲音當第一時間進入人的腦海後, 再想用其他聲音去覆蓋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因此, 處理網路輿情危機必學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時間介入, 爭取主動, 搶占話語權, 最大程度地爭取得到網民和媒體的支持。 危機事件發生後, 網路監管辦公室要在第一時間了解、 掌握危機的情況, 研究應對策略, 及時與領導溝通, 並通過新聞發言人迅速將與危機相關的內容用統一的口徑、 統一的聲音傳達給媒體, 滿足網民和媒體的知情權, 切不可封殺。
(2)注意用語, 不迴避矛盾和問題。 輿情危機發生時, 要遵循 「統一口徑、 不說假話」 的原則, 保證在危機處理中盡量留有迴旋的餘地, 做到實事求是。
(3) 態度誠懇, 沉著冷靜。 在網路輿情危機處理中, 負責處置工作的相關人員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態度, 做到有禮有節, 沉著冷靜, 理性面對, 還要做到有人情味、 親和力和影響力。
(4) 領導要以身作則。 領導在網路輿情危機處理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網路輿情危機發生後, 領導要盡可能在第一時間到達第一現場, 適時向媒體作出解釋、 承諾和道歉, 回答社會公眾和媒體的問題, 努力挽救聲譽, 減少網路輿情危機對形象的損害和破壞。
6. 妥善解決網路輿情危機善後事宜
網路輿情危機發生後, 要認真受理公眾和媒體的投訴, 安撫群眾, 並對受害方給予慰問和補償。 同時,對網路輿情危機處理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評估, 並將檢查結果寫成相關書面報告。 網路輿情危機過後, 還應當認真回顧處理網路輿情危機的整個過程, 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並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 找出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有針對性地開展形象修復工作, 以正面輿論向導來宣傳形象借機沖淡網路輿情危機影響。
『貳』 強制信息針對強制信息消費負面效應的對策
要減少強制信息消費的負面效應,關鍵在於推動信息消費的健康發展。從宏觀層面,應規范信息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監管,制定嚴格的法規,確保信息商品質量;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如網路技術、金融結算和安全監督等;強化法制建設,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
擴大信息教育,提高消費者素質是另一個重要對策。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消費者獲取、鑒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如高校繼續教育和IT培訓,以增強消費者在信息市場中的主動地位。
發展信息產業,提升消費層次是關鍵。要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之與工業化同步,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同時扶持信息服務業,提供更貼近需求的信息資源和服務。
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加大推動力度。制定有利於信息產業發展政策,建設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引入公平競爭機制,控制商業活動,培養公民道德意識,給予企業政策支持,並在必要時採取經濟懲罰措施。
企業在品牌策略和經濟刺激上也需努力,降低信息不對稱,避免誤導消費者;個人則需完善知識結構,提高信息獲取能力,提升道德修養,抵制不良信息。
強制信息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在非主觀意願的情況下,被某種外來力量強迫而接收的信息。強制信息也是事物自身顯示其存在方式和運動狀況的屬性,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現象 。
『叄』 壓制處理網路負面輿情新聞要如何做
應對網路上的負面新聞:
1、速度第一,快速反應
一旦監測到公司在網上有了負面新聞後,企業的品牌公關或者輿情管理部門必須在危機出現的最初24小時內,快速反應,控制事態擴大范圍,這是危機處理的關鍵,如:及時的官方聲明、誠懇的道歉等。
2、查找負面新聞輿情的源頭
通過查找負面新聞輿情的源頭,可以幫助企業從源頭遏止負面新聞的迅速傳播態勢,甚至直接從源頭將危機扼殺。
具體的方法則可以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大數據網路輿情監測系統,自動進行傳播溯源,挖掘新聞輿情信息的傳播網站、傳播媒體、關鍵傳播節點等,便於企業全面掌握輿情發展的脈絡,進而做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3、加強正面信息的宣傳,壓制負面新聞
此外,為應對網路上的負面新聞,加強正面信息的宣傳,以達到壓制負面新聞的目的,這一環節也很關鍵。主要是在各大新聞媒體發布一些正面報道的文章,盡可能地降低負面新聞的曝光率,為應對那些負面新聞贏得時間。
(3)如何避免網路負效應擴展閱讀
網路輿情的來源主要有幾類:
1)、消費者選購商品或服務之後與企業產生的不和諧。當消費者感覺自己選購的商品或服務與企業承諾的質量或水準有所差異時,就會出現矛盾,有些網民就會將這種意見反饋到網路上,從而對企業產生一定的網路輿情危機。
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質量較低時,這種網路輿情危機就會越大,尤其是對於一些非標品的商品或服務,面臨的網路輿情壓力會更大。
2)、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競爭對手有時會在網路上專門發布一些同行的不良信息,這些抹黑信息雖然在法治環境下降低了很多,但是尚未杜絕,因此也是企業需要直面的一類網路輿情危機。
3)、相關利益方的刻意中傷。除了競爭對手,相關利益方的利益如果受損,有時也會在網路上發布一些對企業不是很友好的言論,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形象,帶來網路輿情危機。
4)、網路黑社會的惡意攻擊。網路黑社會有時會專門搜索或製作虛假的企業負面信息,然後對企業進行敲詐勒索,當然,隨著國家對互聯網管制的日趨嚴格,這種情況已經降低了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