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騙子有很多,為什麼人們還是喜歡在網路上聊天
隨著社會的進步,網路的發展,現在網路騙子也很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在網路上和別人聊天,因為這群人就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外向孤獨。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因為身體上,或者是思想上有一些缺陷,他們不敢面對面地,和其他人進行一個交流,
漸漸的回到現實中來,因為現實總歸是我們所存在的,網路上總歸都是虛擬的東西,網路上很多東西,我們都不知道真假,太容易被騙了。最好還是不要再網路上和一些不認識的人交談,你不知道對面坐的是什麼樣的人。
2. 每月離開一天網路什麼感受
幾周前遇到位朋友工作日的時候手機卡壞了沒法通訊和上網,
Wi-Fi也無法連接,
她說自己彷彿是個山頂洞人。
因為沒法訂外賣,聊天,看視頻,看新聞,乘坐地鐵......
而失去網路的她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直到手機卡恢復她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
聽了她的話開始思考我們的生活好像真的離不開網路了。
遙想二十年前用「貓」上網的日子,
只是上網查個資料速度慢不說還特別貴;
接著到了2G網路異地戀的人可以用QQ通話了,
省下了長途電話費;
3G4G網路的到來我們可以視頻通話了,
即使隔著萬里也能清楚地看到對方;
即將迎來的5G網路,
不知道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雖然互聯網的發展史只有幾十年,
但它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02
—
為了試試沒有網路的日子究竟如何,
上周六清明的時候星星包選擇斷網一日,
從早上7點30開始關閉網路,
為什麼選這個時間?
因為7點半是螞蟻森林收集能量的時間。
當天做了不少事情:
祭拜,
細嚼慢咽吃三餐,
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做冥想,
將看過的書做讀書筆記,
做午餐和晚餐,
給爸媽梳頭和按摩,
聽說這樣做對睡眠好,
看完《接地氣不生病》,
泡完腳沒到10點關燈睡覺。
不過要說這一天不想打開手機看看是假的,
心裡害怕錯過重要的信息,
也想看看當天有什麼重大新聞發生,
......
但也都忍住了。
第二天打開手機有好幾百條信息,
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
至於重大新聞晚一天知道似乎也沒關系。
03
—
這其實並不是我第一次主動關閉網路,
2018年辭職回上海的時候,
沒有工作的自己,
看到朋友圈每個人似乎都像大神一樣,
各種成功學在告訴著大家應該怎麼做,
這一切讓我對人生充滿焦慮和疑惑,
對自己的將來迷茫不已。
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的焦慮來自社交網路,
於是決定關閉微信和微博一個月,
用原始的郵件或簡訊與朋友交流。
一個月的時間看了很多書和電影,
思考了很多人生問題。
我也知道了為何自己會焦慮,
外在的世界讓我迷失了自我,
忘記了自己本來的追求和目標,
而只顧著去比較去尋找本不屬於我的一切,
當停止過多的外在信息,
真誠與人交流,
找回原來的自己,
焦慮感也就慢慢消失了。
04
—
陶淵明先生寫的《桃花源記》令人心生嚮往,
而生活在桃花源的人為何會怡然自得?
其實和他們遠離塵世有關。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在東漢末年戰火紛飛的年代,
桃花源里的人們對外界一概不知,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因此他們不存在對世事的擔憂和煩惱。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可能脫離周圍的一切,
但適時減少信息的攝取,
讓紛亂的思緒能獲得片刻的寧靜。
05
—
網上不少人討論古人是不是焦慮或煩惱的話題,
其實他們並不是沒有憂愁或焦慮的時候,
不然也不會留下如此之多的詩詞歌賦了,
只是他們都能夠守住本心,
不被外界所動搖,
就像劉禹錫所說的: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科技使得我們獲取信息或學習知識都太方便了,
5分鍾可以學會一個技能,
10分鍾可以通過視頻了解一本書,
幾十秒就知道外面世界發生了什麼,
......
這些碎片化的獲取知識讓我們看似無所不知,
很人聊起天來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但背後缺少我們自己的思考,
一套自成體系的知識架構,
和看待外在事物的標准。
我們整個人是由各種碎片堆砌而成,
所以在面對很多事時會呈現自我矛盾的理論。
《三聯生活周刊》有句話說的是:
生活在碎片時代,
不能像碎片一樣生活。
06
—
Youtube上有一首印度歌曲放量達1300萬的印度歌曲,
名字叫:《Baatein Karo》,
中文翻譯過來是:「我們講話吧」。
MV中的男女主角像極了生活中的你我,
社交網路里分享著各種美好,
但現實生活中卻和親近的人溝通甚少。
網路看似讓我們更近了,
但人和人之間的心卻變遠了,
交流變少了。
網路世界的熱鬧掩蓋不了現實世界的孤獨,
本就是群居動物的人類,
如果孤立生存於這個世界,
抑鬱,焦慮,煩惱都會出現。
《數字2019》報告發現,
全球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為6小時42分鍾。
中國人的平均上網時間是5小時52分鍾
美國為6小時31分鍾,
英國是5小時46分鍾。
日本上網時間最少,
平均每天只有3小時45分鍾。
除去我們睡眠和工作的時間,
我們一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網路的海洋中,
卻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07
—
毒舌的北野武在《北野武的深夜物語》里談網路:
年輕人好像一離開網路就會坐立難安,
因為他們認為全世界都塞在網路這個小盒子里。
年輕人拚命往盒子里鑽,
想了解這個小世界,
但終究只是活在盒子里。
這個盒子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了,
出門只要帶上手機即可,
在家裡也可以學習各種知識,
遠程也能辦公,
星球寫的文章也是因為網路才能呈現給更多的人。
所有的一切只要滴滴幾下就可以搞定。
數碼時代一切都變得如此容易,
我們好像忘了真實社會是什麼樣的。
《黑鏡》是英國迷你劇,
他們用極端的黑色幽默諷刺和探討了科技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影響。
第一季的第二集編劇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多年後的人們生活的世界裡沒有人與人的交流,
只有高科技、娛樂和社交網路,
人們生活中一切都可以通過app來完成,
想要做什麼動動手指就好。
底層人們的唯一工作是日復一日地騎單車,
而目的是供給電能和賺取足夠的金錢滿足自己的生存,
不騎車的時候他們將時間和金錢獻給了娛樂:
電影、音樂、真人秀、游戲……
吃的食物是添加了完全營養的能量棒,
看完這集介紹是不是感覺和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差不多?
黑鏡劇照
08
—
不希望科幻片的里場景有一天成真,
因為這個世界還有許多值得欣賞的美好。
好好利用網路帶給我們的便利,
但也要時不時將它放下,
回歸真實的世界,
和人交流看花花草草享受微風
......
文章最後得說說這一天自己的收獲:
眼睛舒服很多,
之前因為每天看很久電腦第二天醒來覺得眼睛特別干,
但關閉網路後的一天感覺眼睛很輕松;
晚上睡眠變好了,
入睡快而且沒做夢;
節約用電,
一整天沒有給電腦和手機充電;
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休息,
沒有刷劇沒有刷信息的一天真的很輕松。
至於別的需要你自己體驗了。
明天就是雙休日了,
試試看關掉網路和真實的世界在一起,
如果一天做不到,
不如先從一小時離開網路開始吧!
體驗後記得告訴我們感受喲。
3. 那些沉迷於網路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沉迷於網路危害的:
1、沉迷於網路,往往是由於長時間的上網導致,大腦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
2、從而產生體內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導致神經功能紊亂,能力下降,誘發各種疾病,比如說緊張性的頭疼,腸痙攣等等情況都有可能出現。
3、長時間的敲鍵盤還可以引起手部疼痛,腕管綜合征等等,長時間注意屏幕,還有可能導致視力下降,怕光,長身的僵坐在電腦前還可以引起腰肌勞損,沉迷網路造成心理障礙,使心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者甚至會沒有錢花上網,騙取錢財,違法亂紀,造成,人品方面的問題,甚至人格的喪失。
正確引導孩子不沉迷網路幾點方法:
1、家長和孩子事先約定,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培養孩子不沉溺網路的習慣。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有句話說的很到位,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做到這些,孩子才會做到。約定的內容和孩子一起商量,哪些是允許的,哪些是禁止的,讓孩子意識到什麼是合理使用網路,這樣孩子更容易遵守上網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