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濡備綍姝g『鐨勭湅寰呭獟浣撶殑鎶ラ亾錛
鎴戜滑姣忎竴澶╅兘浼氱湅鍒板悇縐嶅悇鏍風殑鏂伴椈鍑虹幇鍦ㄦ垜浠鐨勮韓杈癸紝閫氳繃璁拌呯殑鎶ラ亾浠ュ悗鎴戜滑浼氳窡鐫鏂伴椈鐨勪環鍊艱傝蛋錛岄偅涔堟垜浠璇ュ備綍姝g『鐪嬪緟濯掍綋鐨勬姤閬撳憿錛
鍏跺疄姝g『鐪嬪緟濯掍綋鐨勬姤閬撴湁涓ょ嶆儏鍐碉紝絎涓縐嶅氨鏄瑕侀氳繃鑷宸辯殑鐞嗚В鍘葷湅寰呮姤閬擄紝絎浜岀嶅氨鏄瑕佷簡瑙f柊闂葷殑鏁翠釜榪囩▼鎵嶈兘璁╂垜浠鐭ラ亾璇ユ庝箞鏍鋒g『鐪嬪緟濯掍綋鐨勬姤閬撱
絎涓縐嶆儏鍐靛氨鏄閫氳繃鑷宸辯殑鐞嗚В鍘葷湅寰呭獟浣撶殑鎶ラ亾錛屾瘡涓浜哄逛笘鐣屼笂鐨勪笉鍚岀殑浜嬫儏鏈夎繖鑷宸辯殑鍒ゆ柇鍜岀悊瑙o紝濯掍綋鍙鏄浣滀負涓涓鎶ラ亾鐨勪富浣撴妸榪欎竴浠朵簨鎯呰插嚭鏉ヨ屽凡錛屾垜浠闇瑕侀氳繃鑷宸辯殑鎬濊冩柟寮忔潵鐞嗚В榪欎簺鎶ラ亾錛屽苟涓嶆槸濯掍綋璇翠粈涔堝氨鏄浠涔堬紝璺熺潃濯掍綋涓嶅ソ鐨勬柟鍚戣蛋錛屾垜浠闇瑕佹湁鑷宸卞逛簨浠跺垽鏂鐨勮兘鍔涳紝涓嶇劧鐨勮瘽灝卞緢瀹規槗琚濯掍綋鐨勮█璁哄甫鐫璧般
絎浜岀嶅氨鏄濯掍綋鍦ㄦ姤閬撶殑鏃墮棿鏄鏈夐檺鐨勶紝濯掍綋涓嶈兘鎶婁簨浠剁殑瀹屾暣鎬у叏閮ㄦ挱鏀懼嚭鏉ワ紝鍙鑳芥妸鐗囬潰銆佹渶閲嶈佺殑涓滆タ鎾鏀懼嚭鏉ワ紝閭d箞鎴戜滑灝變細閫氳繃榪欎竴鐐圭殑鐗囬潰鎬х敾闈㈡潵鍒ゆ柇浜嬩歡鐨勫畬鏁存э紝榪欐牱鐨勮瘽浼氬緢瀹規槗琚璇瀵煎ぇ瀹跺垽鏂浜嬩歡鐪熺浉鐨勮兘鍔涳紝濯掍綋鏈甯屾湜鐨勫氨鏄寰楀埌榪欐牱鐨勬晥鏋溿
濯掍綋灝卞彧鑳藉仛涓縐嶄俊鎮浼犳挱鐨勮緟鍔╁瓨鍦錛屽獟浣撴墍鎶ラ亾鐨勪簨鎯呭苟涓嶆槸鍏ㄩ儴閮芥槸姝g『鐨勶紝鏈変竴浜涗環鍊艱備篃涓嶆槸涓瀹氭g『鐨勶紝鎴戜滑瑕佹湁涓鐐瑰逛簨浠剁殑鍒ゆ柇鑳藉姏錛屼笉鑳戒竴鐩磋窡鐫濯掍綋鐨勮█璁鴻蛋錛屾垜浠鐪嬪緟濯掍綋鎵鎶ラ亾鐨勪簨浠朵篃闇瑕佷簡瑙d簨浠剁殑瀹屾暣鎬ф墠鑳藉仛鍑鴻瘎璁恆
⑵ 壓制處理網路負面輿情新聞要如何做
應對網路上的負面新聞:
1、速度第一,快速反應
一旦監測到公司在網上有了負面新聞後,企業的品牌公關或者輿情管理部門必須在危機出現的最初24小時內,快速反應,控制事態擴大范圍,這是危機處理的關鍵,如:及時的官方聲明、誠懇的道歉等。
2、查找負面新聞輿情的源頭
通過查找負面新聞輿情的源頭,可以幫助企業從源頭遏止負面新聞的迅速傳播態勢,甚至直接從源頭將危機扼殺。
具體的方法則可以藉助像識微商情這樣的大數據網路輿情監測系統,自動進行傳播溯源,挖掘新聞輿情信息的傳播網站、傳播媒體、關鍵傳播節點等,便於企業全面掌握輿情發展的脈絡,進而做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3、加強正面信息的宣傳,壓制負面新聞
此外,為應對網路上的負面新聞,加強正面信息的宣傳,以達到壓制負面新聞的目的,這一環節也很關鍵。主要是在各大新聞媒體發布一些正面報道的文章,盡可能地降低負面新聞的曝光率,為應對那些負面新聞贏得時間。
(2)如何對待網路上一些報道擴展閱讀
網路輿情的來源主要有幾類:
1)、消費者選購商品或服務之後與企業產生的不和諧。當消費者感覺自己選購的商品或服務與企業承諾的質量或水準有所差異時,就會出現矛盾,有些網民就會將這種意見反饋到網路上,從而對企業產生一定的網路輿情危機。
當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質量較低時,這種網路輿情危機就會越大,尤其是對於一些非標品的商品或服務,面臨的網路輿情壓力會更大。
2)、競爭對手的惡意抹黑。競爭對手有時會在網路上專門發布一些同行的不良信息,這些抹黑信息雖然在法治環境下降低了很多,但是尚未杜絕,因此也是企業需要直面的一類網路輿情危機。
3)、相關利益方的刻意中傷。除了競爭對手,相關利益方的利益如果受損,有時也會在網路上發布一些對企業不是很友好的言論,從而影響到企業的形象,帶來網路輿情危機。
4)、網路黑社會的惡意攻擊。網路黑社會有時會專門搜索或製作虛假的企業負面信息,然後對企業進行敲詐勒索,當然,隨著國家對互聯網管制的日趨嚴格,這種情況已經降低了很多很多。
⑶ 濡備綍姝g『鐨勭湅寰呭獟浣撶殑鎶ラ亾錛
濯掍綋鐨勪綔鐢ㄧ浉褰撲簬涓鍧楅忛暅錛屼綘閫氳繃閫忛暅鐪嬪埌鐨勪簨鐗╂槸浠涔堟牱鐨勫彇鍐充簬浜嬬墿鍘熸湰鐨勬牱瀛愬拰鎵撶(閫忛暅鐨勪漢紓ㄤ簡涓鍧楁庢牱鐨勯忛暅銆
濯掍綋鐨勬姤閬撲竴瀹氫細鎺烘潅緙栧間漢鍛樼殑涓昏傝ょ煡錛岃繖浼氫嬌鎶ラ亾鐨勫㈣傛у緱鍒版崯浼ゃ
榪欐槸鏃犳硶閬垮厤鐨勪簨瀹烇紝鍥犳ゅ湪鍚鍒頒竴鍒欐柊闂葷殑鏃跺欒佸︿細鎬鐤戙傚︿細鑷宸卞幓奼傝瘉銆佽嚜宸卞逛簨鐗╀笅姝g『鐨勫垽鏂銆
璇寸櫧浜嗭紝鏂伴椈璇勮虹殑涓昏傝ょ煡涔熷彲浠ヨ存槸鎶ラ亾鐨勪竴閮ㄥ垎銆
⑷ 面對網路假新聞的泛濫,網路編輯應該如何做
新時期虛假新聞新特徵
作者:徐一化 來自:中國新聞研究中心 點擊: 168 時間:2006-12-1
--------------------------------------------------------------------------------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而虛假新聞則是對新聞真實的反動。從我黨新聞事業的發展史來看,虛假新聞對於新聞事業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嚴重破壞損害了媒體的形象,削弱了新聞的公信力,而且嚴重破壞影響了黨和政府新聞宣傳職能的履行。同時,以犧牲新聞真實性為代價換取眼前利益是一種短視行為,無異於自毀根基,媒體將失去發展的基礎。因此,面對全國新聞界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我們要將抵制、防範虛假新聞,作為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從業要求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本文試從不同時期虛假新聞的對比入手,剖析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特點,並提出對策,以就教於新聞界同行和廣大讀者朋友。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正在開展的反虛假新聞活動,是上世紀40年代下半葉我黨領導的延安解放區反虛假新聞運動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反虛假新聞運動的繼續。根據《新聞失實論》一書所收集的資料,當時延安解放區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向壁虛構,憑空捏造;二是文藝手法,拔高典型;三是添枝加葉,虛報成績;四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虛假新聞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是子虛烏有,通篇捏造;二是虛構情節,編造典型;三是強扭角度,跟風拔高;四是文藝手法,合理想像;五是作風飄浮,以訛傳訛;六是刪改不當,造成失實;七是預制新聞,造成失實。究其原因,如果說,延安解放區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是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即加入新聞大軍的人員,對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不甚了解而造成的話,那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現的大量虛假新聞,更多的是由於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左」的思潮的滲透,如過分強調新聞事實要為政治工作服務等;社會風氣不正導致新聞單位工作秩序混亂;部分新聞工作者缺乏應有的專業基本訓練等。
將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與上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相比較,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新時期虛假新聞的表現形式,囊括了上述全部內容,還具有更為突出的個性。主要有:一是私利當前,公開造假;二是屈從壓力,昧心造假;三是僥幸心理,人為造假;四是唯利是圖,編造新聞;五是合理想像,生造新聞;六是偷梁換柱,移花接木;七是審查不嚴,出現假稿;八是宣傳需要,隱匿真情;九是為了政績,添油加水;十是製造熱點,誇大其辭。比如:《鬥智斗勇:女記者與「狼」共穴61天》、《180萬買輛寶馬砸著玩》、《七十八歲老孕》......看到這些標題,大多數讀者會饒有興味地讀下去。然而,誰想到,這些看似言之鑿鑿的新聞報道,竟純屬子虛烏有。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媒體上,虛假新聞頻頻出現,而有關文化娛樂、體育、經濟等方面的報道更是虛假新聞的「多發區」。有的或把道聽途說的小道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未經核實的消息當成事實來報道,或把內部計劃設想當成已經發生的事實來披露。有的或望文生義以至違反常識,或把新聞事實「深加工」成新「事實」,或一味追求標題「抓人」造成文題不符。有的則藉助口述實錄、情景再現等手法,人為製造「熱點」,奪人耳目。
筆者認為,新時期虛假新聞往往呈現出以下特徵:
一是虛假新聞傳播范圍越來越廣。 以前虛假新聞的消息源大多取自於我國國內,伴隨著網路更深地介入到新聞信息的傳播中,各家媒體獲得新聞信息來源的方式更加便捷,更加延伸,國內虛假新聞的消息來源也從國內走向了國際。
2001年2月25日,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刊出題為《上海計劃建造可容納十萬人的摩天大樓》的稿件,聲稱:「上海將建造一座可容納10萬人、高達1121米、300層的摩天大廈。這將是全球最高的摩天大廈,比現時全球最高、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452米的雙子塔大廈還高出一倍有多。」香港《文匯報》給予了轉載,上海最早報道的是《新聞晨報》(2月27日)。國內網站最先報道的是大洋網(2月26日)。幾天之內,此消息出現在全國幾乎所有的網站上。從報道內容可以看出,幾乎所有報道的來源,不是直接譯自《星期日泰晤士報》,就是轉載自香港《文匯報》。而事實上,據知情者披露,這只是歐美建築商的設想而已。時任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公開澄清事實:「歐美多批建築商屢次向上海有關方面推銷了各種方案,但都還沒有得到中方的認可。國內報紙引用時沒有完整表達,以訛傳訛造成了誤解。」
假新聞《木乃伊懷孕了》的作者曾繪聲繪色寫道,一埃及考古小組在開羅發掘出一具已逝世超過3000年的女木乃伊。在展出過程中,發現這具木乃伊竟在出土後懷孕了,至今其腹中胎兒看來已有八個月,經超音波檢查後得出胎兒正常成長。看守人西塔爾被指是胎兒的父親,而他也承認自己難以抗拒女木乃伊的美色。這條新聞包括了歷史、愛情、生命、奇跡、科學,簡直就成了一個傳奇。像這種從國外傳到國內「可讀性」強、內容離奇、情節曲折的「新聞」往往能讓人口耳相傳,其傳播范圍越傳越廣。可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虛假新聞正由傳統的人際傳播轉變為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並存。
二是虛假新聞造假技巧越來越高。其中之一是無特定指向,它是造假者打的「擦邊球」。不斷涌現的新聞侵權訴訟表明,虛假新聞不僅違背了新聞規律,同時也侵害了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新聞媒體和新聞作者有捲入新聞侵權法律紛爭的可能。透過眾多的案例,我們看到,幾乎所有涉訴的虛假新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均指向特定的新聞當事人。有的是在報道中指名道姓,以直露的方式侵害了當事人的人格權。有的則沒有指名道姓,但通過特定的時空關系和人物特徵的描寫可分辨出其新聞指向和侵害對象。也許是虛假新聞製造者從諸多的新聞官司中領悟到,製造有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存在著侵權和被起訴的極大風險,於是,無特定指向這種「有驚無險」的虛假新聞便得以紛紛出籠。
《45年前的戀人從死亡名單上走來》一文,曾是前些年為許多媒體刊載的一篇「紀實」通訊,文中講述了黑龍江省海林市勝利鄉一位叫王家政的戰斗英雄與長沙姑娘許燕的生死戀情,稿件頗為煽情動人。後經《黑龍江日報》記者的調查,發現該篇「紀實」通訊純屬「紀虛」,不但許、王其人其事均屬虛構,連「海林市勝利鄉」也是作者編造的。
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雖然新聞要素一應俱全,但實際上純屬虛構。這類報道對事不對人,它追求的是事件所具有的轟動效應,它不以侵害新聞當事人為目的,實際上也因為其事件乃至人物、地點的子虛烏有構不上對特定新聞當事人的侵權。它使作者追名逐利的渴求得到滿足,又避免了新聞官司的煩擾,這是無特定指向虛假新聞日益泛濫的緣由。盡管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沒有侵害新聞當事人的權益,但其危害性卻是十分嚴重的。無特定指向的虛假新聞使普通受眾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在感情上受到了欺騙和傷害。另外,憑借對媒體的信任,在某些虛假新聞的誤導下,受眾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抉擇,不僅使自身利益受損,甚至還可能妨礙整個社會的常態發展。
三是虛假新聞傳播速度越來越快。近年來假新聞層出不窮,《新聞記者》雜志從2001年開始對每年中出現的假新聞進行評選,每年所評選的10條假新聞,大部分首先是由報紙刊發,在網上轉載後得以廣泛傳播。這些新聞100%被網站轉發過。網路的廣泛普及,大大加快了各種信息的傳播速度。而虛假新聞一旦搭上網路的「快車」就會變得肆無忌憚。在網上發布新聞成本低,流量大,其虛假新聞會迅速地在受眾中肆虐。傳媒的力量源於社會公信力,在一個規范的社會環境和規范的市場體系中,社會公信力無疑是傳媒生命的核心。無論網路媒體或其他任何大眾媒體,都必須以社會利益為行為的第一準則。作為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受眾不但是網路信息的目的地,還是網路信息的中轉站,具有網路信息繼續傳播的主體作用。他們把所接受到的網路信息通過簡訊、BBS、MSN、QQ、E-MAIL等聯絡工具進行再傳播,從而使虛假新聞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今年,一條關於央視主持人周濤的虛假新聞從網路一路傳播到傳統媒體——報紙上,網路對報上刊登的這條假新聞紛紛予以轉載,使其成為「熱點」新聞。事情起源於近日一篇博客文章:有人以周濤同學的身份,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曝周濤的「校園往事」和「兩段婚史"等隱私。2006年4月11日武漢某報發表了《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的文章,各大網站紛紛轉載。4月12日,周濤委託新浪娛樂發表聲明:「前段某博客上發表的所謂揭露我個人隱私的文章,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並有全國多家媒體轉載......近期又有多家網站轉載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文章內容更是與實際情況漸行漸遠。」「目前多家網站轉載的某報文章《名嘴周濤:再婚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未經采訪我本人,未經本人授權刊載,任意編造,屬虛假文章。」她還稱對於以上侵權行為,將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
這樣,網路假新聞信息-媒體假新聞-網路轉載,假新聞就是以這樣快的速度,迅速出爐,網路實際上已經成為成為傳統媒體的「放大器」。新聞是網站媒體傳播的信息中的重要組織部分。據筆者了解,僅北京市的網站,每天就刊載新聞信息4萬多條,論壇帖文和新聞跟帖更新量達70萬條,頁面總瀏覽量超過10億頁次,瀏覽者逾億人次。一旦出現虛假新聞,危害極大。誠然,在當今社會,網路新聞傳播顯示出它巨大的功效,但是虛假新聞屢禁不止,更使網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在有的網路缺少的就是它的公信力。應該說,網路新聞傳播速度之快,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傳播途徑。而網路所具有的公開程度,恰恰給受眾利用相同信息進行傳播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在集合行為中,人們不為信息的准確性負責,根據自己的意願,任意對謠言內容進行改造。這樣,虛假新聞就會以飛快的速度在人們中間傳播,從而加劇其傳播的惡果。因此,在網路開展反虛假新聞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四是虛假新聞傳播媒體越來越多。從大眾媒體到精英媒體,從小媒體到大媒體,都曾有意無意出現過虛假新聞。在我國,國家級媒體的地位和權威是無可置疑的。人們很難將權威主流媒體與虛假新聞聯系在一起。但是近些年,許多虛假新聞正是通過個別國家級媒體產生或是加以放大的。
2001年7月12日,新華網發表名為《中國天才少女打破800年校史記錄》的通訊,文中寫道:「近日,英國牛津大學頒發校長令,把博士學位和最高獎學金的榮譽授予來自中國齊齊哈爾第一中學的留學生吳楊,以表彰她在數學和電子計算機學科中獲得的優異成績……頒發給她6萬英鎊的最高額獎學金。導師戴里克教授說,吳楊是他當15年博士生導師中教過的最好的學生。」《人民日報海外版》緊跟其後,於10月2日以《「我是中國人」》為題加以報道,人民網迅速轉載。10月8日,中新網也予以報道。但是令各家媒體難堪的是,11月23日,吳楊本人在《中國青年報》上公開發表聲明指責該報道失實。
在這個事件中,一些主流權威媒體的報道,或是以原創新聞的方式,或是以轉載的名義,加速了這一虛假新聞的傳播。由於權威媒體的地位,這些虛假消息一經傳出便迅速傳播開來,致使更多的人蒙受侵害,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不好的影響。由此看來,權威主流媒體在報道時,應該尊重事實真相,對社會負有更多的責任;當某些機關提供的信息與實際情況顯然不符時,媒介需要做更為細致和詳盡的調查;否則會產生較其他媒體更為嚴重的負面效果,會給受眾對國家媒體預設的可信度心理造成波動,損害媒體長久以來形成的公信力,而且公信力一旦受到重創不是短期內可以恢復的。由於中國的商業網路沒有自采新聞的權利,一旦有公信力高的媒體報道了具有高度「可讀性」的虛假新聞,各大網站之間就會進行鏈條式的轉載,成批量地在短時間內完成復制粘貼發送這一系列程序,引發媒體之間的「多米諾牌骨」效應。
新時期虛假新聞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一些媒體在思想觀念上無視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在制度建設上缺少完善的新聞報道機制,在管理環節上缺乏嚴格的管理規范,結果使虛假新聞出現「跑冒滴漏」。另外,社會對媒體發布的虛假新聞缺乏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虛假新聞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低,「造假」媒體和記者很少受到應有的懲罰,難以感到切膚之痛。一些記者不講新聞職業的操守和規范,丟掉了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為名利所驅而刻意編造新聞。
新時期新聞如何「打假」?具體來說:
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規范,用法規來嚴懲造假者。從新聞價值的核心要素和新聞產品質量的標准來看,真實性不再是一種模糊、彈性的道德要求,而是一個明智、剛性的法律標准。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出了《關於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以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新聞采編人員行為,維護新聞界良好形象,促進新聞事業健康發展。規定強調,新聞采編人員要堅持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新聞事實准確。要認真核實消息來源,杜絕虛假不實報道。新聞報道在新聞媒體刊發時要實行實名制。新聞采編人員有虛假報道、有償新聞等行為,情節嚴重的,一律吊銷記者證。凡被吊銷記者證的新聞采編人員,自吊銷之日起5年之內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因故意犯罪被判處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新聞采編工作。要讓新聞出版管理部門真正行使法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處罰。筆者建議借鑒國外經驗,國家出台媒體行業規范,對刊登虛假新聞的媒體進行嚴厲懲處。虛假新聞的投稿人、消息提供者以及參與造假的記者、媒體,均應該為虛假新聞承擔法律責任。
二要進一步實行媒體主編或責編引咎辭職制,強化媒體的把關意識。除了對媒體造假者的追究外,同時也要加大追究製造假新聞的媒體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管理,提高其識別虛假新聞的能力。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培訓,大力提高記者編輯隊伍的業務水平素質,把好新聞入口關。教育新聞采編人員在新聞實踐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感。
四要進一步在網站開展文明辦網的活動,加大嚴懲虛假新聞的力度。2006年4月9日,北京千龍網等50個網站聯合向全國互聯網界發出文明辦網倡議書,全國各大網站紛紛響應。這是良好的開端。國家有關部門應順應民意,盡快制定出嚴懲網路虛假新聞的具體辦法,並付諸實施。
對新時期的虛假新聞這個新聞工作者深惡痛絕的「公害」,只要我們堅持大打持久戰,就一定能將其數量逐步減少,直至徹底杜絕。
注釋:
1、蔣亞平、官建文、林榮強.新聞失實論.中國新聞出版社,1986.
2、楊保平.虛假新聞表現的三個層次.今傳媒雜志.2006.2.下期.
3、常紅.網路傳播中虛假新聞現象剖析.和訊傳媒.2005.6.18.
4、楊保平.虛假新聞表現的三個層次.今傳媒.2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