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信息 > 網路化農業有哪些

網路化農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7-30 06:08:13

⑴ 農業互聯網目前都有哪些不錯的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互聯網+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目前,有24個省市31個地縣在阿里平台設立了「特設館」,在淘寶網正常經營的注冊地為鄉鎮和行政村的網店更是達到163萬家,其中經營農產品的網店已經接近40萬個。其中,褚橙、三隻松鼠等品牌藉助網路營銷的力量,快速完成了傳統農產品幾年才能完成的口碑積累和宣傳推廣效果。
與此同時,各類互聯網龍頭公司也進軍農業。阿里自2003年開始實行淘寶村,2012年的「遂昌模式」,2014年啟動「千縣萬村計劃」農村戰略,2015年建立「智慧農村」。同時,還在25個省250各縣近6000個村點開展農村貸款。此外,京東F戰略實施——工業品進農村、農村金融、生鮮電商,「一縣一中心」在全國建立自營「縣級服務中心」,「京東幫服務店」以實現家電渠道順利下沉。目前已在全國1500個縣落地生根,包括電商、物流和金融在內的各項服務。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互聯網+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農村電商僅僅是一個開始。
作為熱度飆升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藉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互聯網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農業眾籌與電商存在本質區別。電商單純是將現成的產品拿到網上賣,而農業眾籌則是在產品形成之前就已經有了完整的創意,這種模式包含了更多的內容和可選產品,為用戶提供的是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是新農業革新的有力手段。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要讓農村信息化「叫好又叫座」,首先就要利用各種各樣的的應用服務,讓農民獲取有用的涉農信息,直接幫助其生產和銷售,這就能讓農民「想用」,而在「想用」之後,還得「易用」,對於不具備高深的信息技能的農民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目前互聯網+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路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路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再加上農村市場龐大,信息量也是無窮的。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畜禽養殖、各類種植、二手市場等等都可以開辟出一片天地。
但這種模式對於非常廣闊而分散農村市場,需要長期的扎實的工作來穩步推進,而且,農村市場的渠道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擁有先發優勢後,後來者的成本會很高。所以,擁有互聯網上的農村渠道網路資源,就等於掌握了農村互聯網發展的關鍵點,未來可以大展拳腳。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目前,針對農村金融模式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郵政銀行自2007年正式掛牌以來,搭建「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合作平台,破解貸款難、貸款貴難題。同時,採用因地制宜地創新抵質押擔保方式,先後將大型農機具、大額農業訂單、涉農直補資金、土地流轉收益等納入抵質押物范圍,形成了農戶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涉農商戶貸款、縣域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和農業龍頭企業貸款等10條產品線。
除了郵政銀行,還有其他的具有定向金融服務的企業誕生。這些企業多年來深深根植於農村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積累了海量的農戶交易數據,這些數據如今變成了企業重要的資產——大數據資源。憑借大數據對農戶信用的判斷能力,這些大型涉農企業紛紛涉足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為農戶提供信用貸款,如大北農的農銀貸、農富貸等產品,村村樂的村村貸、村村融等產品。這些平台為千家萬戶的農民搭建了對接市場的大通道,解決他們產後通市場的問題。
當然,這些貸款方式都是在農民伯伯的財產權沒有充分完善的背景下創新出來的,而未來隨著農民財產權的理順以及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相信農民貸款將不再是難題。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
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農村電商也必然會走上品牌化之路,但品牌化除了要有自己的特色之外,打好品牌的「組合拳」也非常重要。同時,由於農產品電商的快速增長,物流成本的高企,目前電商產品還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產品上,而這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品牌依賴性,沒能完成品牌打造的產品,很難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企業在打造品牌過程中,要兼顧農產品的消費習性、文化特色和互聯網的個性化、分享性。一方面,要做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品牌。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路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台,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此外,藉助「郵掌櫃」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此外,部分農產品由於自身特性,如:各類生鮮、豆製品、活的家禽和家畜等,在存儲和運輸過程中都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溫度。這類產品的運輸現階段只能依靠個人進行運輸,但是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也造成了巨大的空間浪費。因此,若能夠開展農村物流,對各類產品進行統一運輸,成立第三方運輸平台,這對於整個農村電商市場必定是一片叫好!
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各個行業,尤其是一些像農業這樣相對落後的傳統產業,藉助互聯網之力實現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變革成為可能。主要思路是用農業思維和互聯網相結合,而不是用互聯網思維去結合農業,根據農業自身的特色,將互聯網看成是一種工具,實施新型農產品、農業現代化變革,這種變革,必將出現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將有大量非農行業的企業跨界而來。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通過產業的融合和創新,以最新的互聯網行業之長,補最傳統的農業之短,甚至是創造全新的產業模式,農業企業家們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挖掘與互聯網的最佳切入點,實現企業升級

⑵ 什麼是智慧農業智慧農業有什麼發展趨勢

智慧農業就是為農戶、農場與農企提供科學的生產管理解決方案,告別勞動力成本過高、生產管理粗放等難題。以作物生長周期中的關鍵指標為導向,提供標准化的農事日歷模版;

極飛智慧農業系統

通過數字農業基礎設施、精準農業智能裝備及農業物聯網與人工智慧等技術,系統能夠匹配作物生長的關鍵指標,精準管理農事生產規劃與執行,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追求產量與質量的最優平衡,實現農場生產力與盈利能力最大化。

獨立使用系統,或將你的物聯設備、農業無人機、機器人、數據服務接入農場管理,融入智慧農業生產新場景。

支持第三方接入,支持物聯設備、智能農機、農業自動駕駛儀、控制閥、水位感測器等多種農業裝備,通過感知與精準農業任務執行將物理信息數字化,提供多維數據源。

⑶ 數字農業包括哪些建設內容

標准答案網上有很多,歸納來說就是通過信息+智能裝備,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升生態可持續性。但以目前我國的國情來看,像歐美那種理想型的數字農業定義,基本上是很難實施的,或者只能在少數地方實施。

中國適合耕種的土地面積1.282億公頃,大概128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國土面積的13%左右。四大平原面積86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國土面積的8.9%。真正只靠這點耕地養活14億中國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在袁隆平沒有發明雜交水稻前,我們這個民族歷經了多少大火和劫難,還能延綿繁榮至今,跟我們農耕民族的秉性是分不開的。在我小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有自留地,用來種種菜,或者開墾荒地種糧食。這些與生存抗爭帶來的額外產能,估計是很難被計算在內的。

湖北、湖南地區大量的丘陵;福建、四川地區的梯田,都是人工開墾的傑作,歷經千年與天斗、與地斗,一鍬一鏟,經營出來的結果。跟歐美那幫老牛氓的發展邏輯不一樣,發展工業,然後洗劫全世界,然後再進一步發展工業,再洗劫全世界。再加上他們地理條件後。幾百年的積累,才有了歐美現在的機械化農業的產業現狀。

而中國現在局部地區連機械化都沒有實現,你們從各大農產品批發平台看看,水果蔬菜都沒辦法進行嚴格的分級定價,生產端通過農業生產獲得的溢價非常少,很難支撐農業的生產的持續投入和升級。但是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和新一代農人的崛起,又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改善的作用。譬如你在中國既可以看到高度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也能看到一邊用牛耕地,人來插秧,但是卻用無人機打葯的生產模式。

鑒於現有的國情和實際環境,我對中國數字農業建設的判斷如下:

新農人,基於現有的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品質和產品差異化。大大縮短,農產品的流通渠道,提升生產者的綜合收益。

列舉一個場景:一個從事農產品電商運營的人,因為厭倦了城市的生活回到家鄉創業。他拿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的20萬元創業資金支持,因為從事農產品電商運營多年,他通過價格趨勢分析,找到了枇杷作為自己的種植目標。首先這個產品在一線市場的價格高,有利潤空間。其次,枇杷樹好種植,豐產時間長。於是他下載了一款農業培訓類App,跟著裡面的老師開始種植枇杷樹。老師不但提供在線教學,還能進行遠程支撐,讓自己的種植過程非常順利。為了給枇杷樹最好的生長環境,他在自己的枇杷園里裝了各種監控感測器,可以實時查看土壤肥力,土壤溫濕度,以便更好的判斷什麼時候施肥,什麼時候澆水。為了有效的防治病蟲害,他又下載了一款病蟲害識別和農葯復配的產品。定期巡視果園,拍照識別,以便對病蟲害做提前的應對。三年以後,果樹長勢良好,他就通過直播平台為自己的枇杷做售前預熱,將自己精心耕作的內容做成視頻,分享到互聯網。同時他還開通了很多B2B的供應鏈平台,發布自家的產品,以便獲得更多的銷售機會。為了區別自家產品與別家產品的區別,他專門委託檢測機構,將市面上的比較出名的枇杷品種做了一個綜合評測。對產品的口味、甜度、大小、營養元素、農殘等消費者關心的決策因素進行對比,為自己的產品提供品質和差異化背書。最後他的產品在當年宣傳預售時就銷售了1/3,供應鏈渠道分銷了1/3,直播渠道賣了1/3。同時他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商機,周邊城市的用戶問他可不可以來產地採摘,開花的時節,是否可以過來旅遊。所以他決定明年可以考慮發展一下農旅業務,將自家的老房子裝修升級一下,提供住宿、採摘、以及周邊地區垂釣、野餐、遊玩的業務。

這是我預想到的近期可以發生的事情,如果大家想了解具體的構思,可以到雲上觀展回復數字農業,我們會為您提供具體的可以落地的方案。

閱讀全文

與網路化農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qq女生頭像正面長發 瀏覽:154
trrd資料庫是什麼 瀏覽:630
電腦上的文件在哪裡弄 瀏覽:430
導信息到app為什麼要u盤 瀏覽:488
js限制輸入字數 瀏覽:776
protel99se詳細教程 瀏覽:631
數據鏈路層按什麼傳輸 瀏覽:235
網路借貸存在哪些主要模式 瀏覽:205
鄭州孩子去哪裡學編程 瀏覽:477
鄭州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1
瀏覽器清理工具 瀏覽:723
網路適配器電源管理 瀏覽:261
c盤系統文件損壞win10 瀏覽:364
速達h5賬號密碼 瀏覽:345
哪個網站有微博數據 瀏覽:47
易觀大數據官網怎麼用 瀏覽:347
uibot怎麼設置編程語言 瀏覽:610
tt2文件可以刪除嗎 瀏覽:254
手機酷狗app怎麼關閉開機啟動 瀏覽:248
微信一元購平台 瀏覽:48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