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反感網路流行語
「藍瘦香菇」、「洪荒之力」等網路詞彙的流行,引發網民對網路流行語褒貶不一的看法,有人認為網路流行語是瞬息萬變的網路時代的產物,也有人質疑網路流行語讓生活少了詩意,人們更因此患上了語言貧乏症,還有輿論表示,非常反感網路流行語。那麼,反感網路流行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部分網路流行語語言粗鄙且缺乏美感,致人反感。網路流行語雖能豐富我們的表達形式,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形象生動、一陣見血,但部分詞彙卻如同低俗市井文化,語音粗鄙,用詞不堪。
如「日了狗了」、「屌絲」、「然並卵」等,因帶有性器官字眼,一度遭到部分輿論的質疑。知友「達芬奇愛吃魚」這樣形容社交網路中使用「屌絲」一詞的人,「把男女生殖器官掛在嘴邊的朋友本身教養就有問題。用『屌絲』來評價個人、群體太片面欠考慮了。隨大流,不加思考既不了解詞語產生的原因,也不顧及詞語是優雅還是低俗,就亂用網路流行語,這種短淺、狹隘的思想造成的習慣,可以說很屌絲。」知友「肖曉」 也認為,「有些流行語感覺不那麼正派,偏黃偏惡心,受不了它的流傳。」
部分網路流行語除了言辭粗鄙外,還較為簡單粗暴,有網路輿論認為,太簡單粗暴的流行語,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美感大大降低。如人民日報在文章《藍瘦香菇流行:患上語言貧乏症》中指出,「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樹臨風』『顧盼神飛』,而我們只會說『高富帥』『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難看可以用『東施效顰』『獐頭鼠目』,而我們只會說『矮窮矬』『顏值低』;古人表達悲傷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我們只會用『藍瘦香菇』」。這或許是語言貧乏的一種,但是對比古文,確實美感度下降不少。
網民跟風濫用流行語,常常詞不達意造成審美疲勞。有時候,病毒式傳播都無法形容網路流行語傳播速度之快,據清博輿情監測系統(yuqing.gsdata.cn),10月11日上午9時至13日下午16時,微博、微信等多個網路平台與「藍瘦香菇」相關的信息有20萬+條,其中微博數據達196845條。一時間,所有人都有那麼點藍瘦香菇的心事兒。這種大范圍的跟風套用很容易給人造成審美疲勞,之前就曾有人吐槽,「寶寶」一詞的流行使全社會不管男女老少、高矮美醜都自稱寶寶,實在難以消化。
流行語的濫用還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生搬硬套抖機靈,不管詞意是否符合語境,甚至根本不清楚詞意就跟風使用,試圖塑造自己緊跟潮流的形象,但結果是詞不達意的表達造成他人的理解障礙;其二是不考慮時效性持續使用一些過去式的網路流行語,微博網民@被動型 直言:「我覺得使用網路流行語的人要注意時效性~現在還在反復使用重要的事說三遍~真的是讓人反感~既然愛用別人的話~就要有與時俱進的覺悟~~」
網路流行語的濫用都是對詞語的過度消費、傳播和闡釋,最終可能徹底毀滅一個詞語,使之消失在當代文化的詞庫中。@中青報曹林 評價:「一個流行詞、流行語風行後,不把它用濫、用臭、用到讓人反感,是不會罷休的。很多詞語,就是在這種過度消費、過度傳播、過度闡釋中被毀掉的。」
流行語扭曲詞語原意,消解中華語言魅力,加速傳統文化流失。部分流行語並非拼接或創造詞彙,而是在已知詞彙上進行意義的延展、豐富甚至是完全替代,因此常常出現扭曲詞語原意的狀況,導致傳統詞彙的不斷消解,而流行語短暫的生命周期更加劇了詞彙的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