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信息 > 學校網路平台用的什麼技術

學校網路平台用的什麼技術

發布時間:2023-06-15 12:17:52

❶ 大學校園網常採用哪些網路技術千兆網還是ATM網或是別的什麼的

一般是千兆乙太網,ATM成本太高而且技術復雜,和其它的兼容也是個難題,絕大多數都是千兆網,技術成熟,升級擴展容易。

❷ 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背景和研究進展 及其在校園網路中的應用 有網址也行

論校園網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促進

摘要校園網已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如何構建一個實用性強、效率高的校園網路平台,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和總結去提高認識和應用水平,摸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校園網建設模式。
關鍵詞校園網教育教學信息技術

構建校園網路平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形成現代教育辦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網的大力發展為校園信息化建設帶來了科技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效率。如何利用互聯網路這一強大的信息資源,更好地服務於學校教育事業,已成為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最大功效的利用網路技術為教育做支撐,要明白一點,先進的技術不必然產出好的教育,技術要用得其法。

1 對校園網路技術的認識

「校園網」是利用現代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及Internet技術等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計算機網路,它是一個軟體、硬體和師資力量充分結合的產物。如果把校園網比作一個人的話,那麼交換機、路由器及網線等網路設備和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可以說是校園網的骨幹;而集教育、學習、辦公和管理等功能的網路應用軟體則是校園網的血液;擁有較高水平的設計、開發和使用網路平台的師資隊伍則可以說是一個校園網的靈魂。沒有硬體設備,校園網就失去了物質基礎,校園網無從談起;缺少網路應用軟體,那麼這些硬體就成了一堆擺設;而沒有優秀的師資隊伍去應用這些軟硬體設備,那麼校園網就成了學校信息技術的噱頭,從而失去建設的目的。比如有的學校只重視硬體設備的投入,輕視軟體建設和師資培訓,導致設備使用率不高;有的學校校園網上的信息陳舊,甚至沒有網上
信息,造成大量設備閑置,只能作為客人參觀時展示的門面。

2 對學科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

對於利用網路技術來教學和電腦進課堂,許多的教育同行是持保留意見的,其實不少老師都苦於幾個問題:不能熟悉使用電腦;沒有現成的教學軟體;要製作課件演示;如何才能將網路技術融合在課程之中等。校園網路技術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總結,但可以肯定的是,校園網路技術可以促進教育。
校園網提供了一個通向世界知識的窗口。網上的知識是不斷地、高速地在更新,總能夠給學習帶來新的動力。美國、新加坡等國家都把互聯網放在信息科技教育計劃的首位,目標是讓每個課室上網,每個教師和學生都上網。網路資訊能夠提供教科書上不能形象表達的知識,提供比光碟更多、更豐富和更新的知識,與本來有趣的、真實的生活上的知識聯系在一起,起到非常良好的教育作用。互聯網打破了教學的框框,為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如何通過應用校園網路技術把學科課程結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以文科教育利用校園網路技術為例:英語教學中的寫作、語文教學中的議論文教學設計。
教學任務:小論文寫作——《能源危機》
教學目標:通過對實例的分析與論文寫作,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文字表達的能力。
備課過程: 首先要確定文章論題、討論范圍。 然後任課教師在互聯網上查詢資料、剪輯網址材料,確定論據和分析材料、教學過程:
(1)教師授課 —— 簡要復習議論文的寫作特點和寫作方法。(5分鍾)
(2)搜集網址 —— 根據老師備課所提供的網址去搜集材料(10分鍾)
(3)編輯材料 —— 訓練整理、分析和歸納的能力(10分鍾)
(4)電腦寫作 —— 剪輯資料並通過文字、表格等處理,形成小論文(15分鍾)
課後,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對學生的文章進行批改,並在網上講評。
這個例子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讓學生通過網路去接觸到所學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體,並且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在課程安排和教學設計上淡化了學科之間明顯的邊緣,逐步走向「通才教育」。
課程教學設計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各段時間再進行組織和優化。例如,活動課的地點可以在電腦室進行,並且有相應的電腦老師協助。在應用網路技術與學科教育結合的過程中,老師成為了一名「知識增值提供者」。因為學生很難在網上找到准確、表達合理的資料。老師要與時並進,成為學生的導航者,包括確立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學生建立起點及路標,以免學生迷失方面,又適時地給學生指引和鼓勵,讓學生按部就班,達到目標以致建立信心。

3 校園網路技術應用促進網路課件設計的改進

一般認為,課件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課件設計者根據教學目標和自己對某一教學的想法設計,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體。但是,課件的使用者千變萬化,教師的思想素質、教學方式、教學經驗、教學習慣各不相同,教學的對象更在層次上呈現出多元性,一個被固化的課件當然不足以適應所有的教學。
與課件不同,「積件」思想是把課件放在一個系統里的東西分門別類放入一個開放的網路積件庫里,(下轉第78頁)(上接第76頁)這個庫可以無限擴充、發展,庫的內容可以被任一使用者重組。由於被重組的過程能充分調動使用者的主觀能動性,能實時實地進行隨機組合變化,因此這個庫可以被更廣泛地共享。 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可以針對某一教學需求靈活實現,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因人因時因地而宜地採用交互形式,因此,積件模式更適合於課堂教學。
就積件組合平台而言,易於學習和使用的有PowerPoint 2000。全中文化的操作環境、易學易用的特性以及工具與素材的緊密結合,優點十分突出,教師可以製作充分代表個性化的「電子教案」。並且PowerPoint 2000中的網路化功能為利用網上信息資源以及教師間交流「電子教案」提供了便利。可以說PowerPoint 2000是積件的雛形,它蘊涵著積件思想的精髓,它的出現也為積件思想的成熟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4 校園網路技術應用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

利用校園網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就像計算機進入教學內容一樣,網路也將成為或已經成為教學內容。學生必須學習網路化知識,以適應社會網路化的環境。網上可以獲得海量信息,但良莠不齊,因此,我們開發了適合學生使用的各學科的專題知識學習網,通過網路實現個別化、互動式的學習——網路化的教學使實現教育個性化、個別化提供了可能。
通過校園網搭建家校聯系的平台,家長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從班級網頁了解學生所在班級的學習動態,並參與班級熱點問題的討論;通過家長論壇咨詢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利用校長信箱對學校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5 網路技術應用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導致教學效果的變化,教師除了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這兩方面能力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和開拓教育思路、集思廣益。網路技術的應用不僅是把計算機和網路引入了課堂,它更成為學科教育改革的一鼓推動力量,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光是利用先進設備技術提高教育質量。更重要的是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和知識的增值者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和思想認識,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點。
校園網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過程,需要全體教師不斷地使用、完善和提高。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需要提高教師應用網路的意識,讓教師在備課、辦公時體會到網路的優勢,逐步養成使用網路的習慣。其次是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制訂培訓計劃,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使教師在多媒體、網頁製作及網路運用等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只有教師真正成為第一手資料的獲得者,他才能把知識「增值」並傳授給學生。只有教師運用網路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才能構建出一個真正的校園網平台,實現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

❸ 校園網路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_簡單的校園網路設計和實現

摘 要: 在校園網路的具體應用中,監控系統提供主要的技術支撐。監控系統是任務調度、資源分配、性能調節的基礎,其具有較強的數據監測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為中間層的中間件、系統組件等提供基礎數據信息。針對大學校園網的監控需求開展研究,設計和實現校園網網路監控系統,系統設計可以動態設置多層虛擬監控域,並對網路的監控區域進行分區監控。
關鍵詞: 校園網路:監控系統;管理;設計
在校園網路的應用范圍里,其自身具有較多的特點,如校園網的速度快、規模大,難於管理;計算機系統管理也相對復雜,涉及的層面較多;用戶群體包括學生、老師等,尤其是學生群體具有一定的活躍性,在管理過程中必須予以相應的監控和管理;校園的網路環境必須具有開放性,這就給網路管理增加了難度;在管理費用上,由於學校的主要投入都應用於教學和師資建設,因此在這方面的管理資金有限;在網路中的盜版資源泛濫,難於統一和整合,也給整個校園網帶來了諸多安全隱患等等。
基於以上問題,我們需要建立先進、科學的校園網路監控系統,保證系統可擴展性、安全性的同時,接受計算機高速發展以及計算機數量呈幾何數字增長所帶來的嚴峻挑戰。本文的研究首先詳細分析了校園網路的特點,同時剖析了目前網路監控系統的科研現狀,並給出了層歲腔次分域監控系統的系統設計。本文最後通過實驗方法,對監控系統的有效性進行理論驗證,並給出系統的總體評價。
1 相關研究
1.1 校園網網路的特點
校園網網路的特點主要包沖雀圓括:網路資源具有集中性的特點,但在地理位置上卻具有一定的分布格局;校園網的網路所覆蓋地理范圍相對較大,網路部署規模具有多性;校園網具有多級管理域,且用於大型科學計算的計算需求很多;一般校園網都是建立在CERNET平台上,網速快,可校外網的網速大多受到一定的約束;在邏輯結構設計方面,其結構雖然不十分復雜,可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其異構性、動態性的特點。
1.2 校園網網路監控系統
目前,基於校園網網路監控體系結構GMA(Grid Monitoring)
在很多網格監控系統已經作為一種業內標准被廣泛採用。GMA網路監控體系結構主要建立在「生產者消費者」模型的基礎之上,通過此模型為網路提供一種網路監控系統能夠實現互操作的系統體系架構,同時還可以給出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在基於GMA的系統框架里,監控系統方案主要分為兩個發展方向:即基於關系網格監控結構的R-GMA(Relative-Grid Monit
oring)以及基於層次結構的GLOBUS MDS。目前,在國內的很多相關研究,科研成果主要有GMA-C監控系統、GRIDMON監控系統等。這些監控系統均實現了樹狀結構的網路監控系統,在基於LDAP目錄服務的框架內,將系統的動態信息、靜態信息統一整合到LDAP目錄中,並通過中間件技術解決校園網的介面問題,通過組件技術解決校園網路的網路安全問題。
採用集中式的存檔管理是監控系統自身的特點,校園網中的節點數目相對較少,而將大量的監控數據信息暫存在數量相對較少數節點上,其必然降低了各個節點的網路傳輸性能和系統吞吐量。而且,現有的成型的監控系統中不具備可視化的操作界面,校園網路十分復雜,管理任務艱巨,因此完全不能滿足校園網路的管理的基本需求,不能實現校園網路的人性化管理。基於校園網路環境的背景復雜,監控系統缺乏針對校園網路的通用監控平台來保證散塌網路管理的正常運行。
2 校園網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1 監控系統的總體架構
在地理上與組織上,校園網網路資源普遍具有分布性和動態分布的特點。網路的「動態」和「分布」不等同於網路的無序劃分,實際上很多網格資源都能夠進行劃分,劃分後形成多個資源域,將每一個資源域進行獨立劃分後,由同一個組織管理網路資源組成,也可以有地理上相近的組織管理資源組成。一般情況下,在校園網路里,一個資源域由某一個實驗室的監控設備構成,通過實驗室集中對網路進行維護與管理。
在校園網路監控系統的設計中,按照監控目標所屬的不同資源域的不同,節點中數據的暫存和整個網路的監控對象,按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劃分成若干區域,通過對這些區域進行集中、統一的管理,可以實現整個校園網的網路監控。監控系統的整體結構的劃分也對應這種模式,將其劃分成若干個可自治的本地資源域(LRD),每個資源域中配置有監控設備,由本地資料庫、監控代理SMA(Sub Monitor Agent)和RAM(Resource Adaptor Middleware)三者構成。
在地理上或組織上層面,多層虛擬監控域包含了所有的資源域,且通過監控管理,可以對VMR監控范圍進行調節。其中,S-VMR(即中心監控域)主要負責存儲校園網全局網路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監控;而Portal主要負責從S-VMR中提取數據,並以圖表形式進行顯示後集中在客戶端中進行發布;Unregister Agent(UA)和Register Agent(RA)同全局LDAP伺服器按需求不同劃定不同的監控范圍,並交互實現VMR的注冊操作和注銷操作。
2.2 模塊設計與實現
2.2.1 RAM設計
系統的RAM主要對信息收集處理模塊和資源組管理模塊(ICH和RGM)進行統一封裝操作,並採用不同的策略和實現機制進行監控系統的模塊化設計,以實現系統中間件的策略管理,保證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
其中ICH(IMORMATION Collection Handling)模塊主要實現網路傳輸數據的收集和處理,針對的目標是集群內的所有管理主機節點的粒度相對較細的數據。通過Socket傳輸模式,將監控信息定時、快速地傳送給RGM(Resource Group Management),接受信息後對請求進行處理操作。
監控過程主要通過子進程實現,而子進程一般通過守護進程派生出來。校園網網路資源信息的類型有諸多種類,針對獲取方式的不同,信息採集採用get Message()方法,而系統的子進程採用get Process()方法,對不同的集群提供的一整套統一的外部介面,通過對介面的調用實現監控信息的集中調用和數據的集中管理。在安裝LSF以及安裝DHPQ集群系統的計算機資源中,通過其提供的外部介面命令可以獲取主機運行狀態、主機數目等系統信息參數。
2.2.2 域監控器Monitor的設計
域監控器Monitor的設計主要在LDAP中展開。首先,監控系統在第一時間獲取校園網網路環境中監控域主機的網路地址(IP地址),並通過定時傳輸的方式,由Monitor域監控器向靜態Agent組件等中間件發送監控請求,請求對監控節點數據進行監控;其次,進行具體操作,如VMR注冊、VMR注銷,網路資源信息的獲取等,所有操作均通過Agent組件動態調用的方式實現監控數據的處理。域監控器設計的開發平台採用IBM Aglet,基於Java語言的進行程序設計,本系統中設計和實現了多種Agent,可以實現不同的校園網路的監控需求。如下表1所示。
系統設計需提供了容錯保障機制,保障機制主要分為資料庫連接故障處理以及集群故障的處理,通過設置故障標志位(SQLLS Wrong,XXLS Wrong)的方式進行故障的排錯操作。
3 系統總體測評
本文設計的校園網網路監控系統其系統目標是實現校園網網路資源的動態、科學管理,並對節點的數據進行分布式監控。系統的監控性能和監控指標均較高,其具有以下3大特色:
1)本監控系統對「域數據」公告服務進行統一的維護和管理,滿足監控系統的低侵擾性原則,同時減了受控資源的額外開銷。
2)設計過程中引入分層監控模型,將網路中各個計算節點進行分區域監控,並通過可變粒度劃分建立與之對應的樹狀關系的VMR邏輯結構,通過LDAP提供的目錄層次服務,實現局部監控與全局監控的物理隔離,有利於增強網路監控信息的管理,同時方便對監控服務進行擴展。
3)系統引入了動態Agent技術,設計實現了多種Agent,其可以對局部監控范圍方便、靈活地進行動態更改,並可以自定義VMR。有效過濾校園網中的數據信息,並提供多種定製服務管理。
參考文獻:
[1]豐燕華,構建實時的校園網路監控系統,提升主動網路管理能力[J].農業網路信息,2006.
[2]沈繼濤、張君陽、胡海濤,校園機房網路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3).
作者簡介:
林景升,沈陽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遼寧職業學院信息中心技術人員,多年從網路管理與運維、系統監控管理等工作,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

❹ 在校園網的規劃中,一般使用哪些傳輸介質為什麼要使用這些傳輸介質

中學校園網規劃方案
一. 設計目標
1.配合當前的教學發展情況,完成學校內部 Intrannet的配套基礎建設,將全校的信息資源利用計算機網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流暢、合理、可靠、安全的校園網。還應針對學校的教學特點,具有一些基本的教學功能,以完成學校的基本教學任務。通過各校校園網路的連接,可以更便利地互相交換信息,促進各個學校間的學術交流。
2.通過校園網路使教師和科研人員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加強對外技術合作,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建立新的通訊方式和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二. 設計原則
1.學校需求為前提原則:堅持以學校具體需求為校園網信息系統方案設計的根本和前提,同時,也要注重源於需求又高於需求的原則,注意用專業化的技術思想來進行校園網的規劃與設計,確保校園網的實用性、先進性和便於擴展性。
2.設備選型兼顧原則:滿足學校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要求;滿足校園網建設及互聯網的要求;所選設備在國際上保持技術先進性;供應商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優質的售後服務。
3.堅持標准原則:一切校園網設計和施工,均要嚴格遵循國際和國家標准。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校園網的實現要求通訊協議、網路平台等應具有世界性的開放性和標准化的特點,並且應採用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
4. 堅持先進的成熟的技術原則:採用通用的、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降低建設成本、減小設計、施工和使用難度、縮短建設周期。有利於保護投資,並且有利於校園網的維護和升級。選擇品質最好的設備不一定是最佳選擇,成本因素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將品質與成本實現最佳匹配。
5. 堅持規范布線,考慮長遠發展原則:
布線系統使網路的重要基礎,布線系統的好壞是衡量一個網路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志。布線系統不合理將降低網路的可靠性,使網路難以管理和維護,所以必須採用標準的綜合布線系統。
6. 堅持易於使用和管理原則:
校園網的各種軟體應用項目必須易於使用,對最終用戶的起點要求不能太高,一般以熟練使用操作系統、辦公軟體系統、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系統為宜;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要方便、簡易。網路拓撲結構一經配置確定,不應輕易更改。
7.堅持可擴展性原則:考慮現有網路的平滑過度,使學校現有陳舊設備盡量保持較好的利用價值;選用產品應具有最佳性價比,又要應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的應用,具有高擴展性。
三. 用戶需求分析
學校要求如下:
1. 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
辦公樓共有40個信息點。要求通過校園網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並對財務科,人事科等科室進行單獨子網管理。
2. 建立考試監控系統
共有教學樓3座,120個信息點。
(1) 綜合教學樓一個,60個信息點。其中有10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配置1台PC和1個投影儀(此處無須上網);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2) 普通教學樓1:40個信息點,共2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普通教學樓2:20個信息點,共10個教室,其中一個教室2個攝像機。
3. 建立綜合多媒體教室
信教中心:共120個信息點。有兩個多媒體教室,每個教室60台PC。要求可網管,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0M到桌面。
4. 為了滿足教職工的需要,提高教職工教學條件和水平,大力發展網上教學,優秀科目科件製作等。將教職工宿舍區的PC通過校園網上連至INTERNET,達到10M到桌面,以後可擴展到100M 。
5. 學校校園網建設所需PC和投影儀有校方自行選擇和安裝。學生宿舍由於高中階段學習生活的特殊性,不進行任何布置。
四. 網路規劃設計總體方案

閱讀全文

與學校網路平台用的什麼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喜歡編程嗎喜歡什麼語言 瀏覽:841
cad迷你看圖軟體怎麼刪除文件 瀏覽:267
看視頻寫文件格式 瀏覽:2
大數據平台怎麼審綠 瀏覽:398
java打包教程 瀏覽:787
電腦有多少個文件夾 瀏覽:1
dnf86版本極限光強 瀏覽:974
國考資料分析哪裡來的數據 瀏覽:87
文件拷貝到u盤以後md5變化 瀏覽:281
kali中pdf攻擊文件生成 瀏覽:507
專利檢索如何找到最接近對比文件 瀏覽:673
文件描述符inode 瀏覽:342
ps多邊形套索工具摳圖 瀏覽:957
u盤文件怎樣加密 瀏覽:431
如何將多個pdf文件合成一個 瀏覽:652
桌面文件隱藏圖片 瀏覽:204
word分44 瀏覽:521
信息網路通訊研究所是研究什麼的 瀏覽:602
簡述創建資料庫的過程 瀏覽:607
手機上哪些自帶文件不能刪 瀏覽:47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