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學習小說
從寫作的基礎開始學起,沒有基礎那其他的都是白搭,如果連最基本的記敘文也寫不會,那就別談寫小說了。 首先買一本 《現代漢語》和《文學概論》 來看,了解文學的基礎,然後買本《寫作》,但是寫寫作的這種書基本上市場沒有太正規的,建議你就買全國自考的漢語言文學里邊的那門課的教材《寫作》,是國家統編的,都是專家寫的。
這個看了呢就看國內外的名篇,最好是精選的小小說,或者是精選的小說段落的書,這種書比較多,也比較雜,一定要仔細選,看書的序言,看精選的這些作品的出發點是什麼。
千萬別盲目的看所謂碼皮頃的世界名著,並不是所有的世界名著都是寫作技巧非常高超的,很多都是因為思想高尚而被評為世界名著,那些書的寫作技巧不是頂尖。所以要有針對性的挑。
文握簡學積累是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你如果想短期速成的話,估計很難全面提升文筆和文章結構構造,這些東西都是長期積累才能形成的。
你別聽網上有些人所言,首先你得明白,任何文學家開始創作作品的時候,他們至少破了「萬卷書」,他們首先是經過長期積累然後才開始動筆的,你如果沒有文學的積淀,你剛開始就別動筆,因為動筆是你有了一定的文學基礎之後才能有動力的。
先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再試著動筆,這樣才能進步,不然的話,怎麼寫都是垃圾文章。這是真理。每個文學家在創作之前都是讀了無數書,這樣才能厚積而薄發。在創作上沒有天才,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
如果你想全面提升寫作水平,那麼最好是在以遲陸上這些書看完之後,看下中外文學史。
看完這些書也就有點底子了。然後再多看些國內外的名篇,有針對性的學習各種文學流派的寫法,這樣每天每天的積累一些,其實只需要大半年基本上寫小說至少不會犯基礎性的錯誤。
我建議吧,你就對照著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的教材買書,或者是對照著全國漢語言文學自考的教材買書也行,這些書都是有名的學者編寫的,深入淺出,比較全面。
把這些書看完,也就差不多可以動筆開始試著寫寫了。
② 寫網文小說如何入門,先來了解這些知識
一、網文入門
1、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網路小說, 故事是為主角服務的 。除了主角和幾個重要角色,其餘角色你甚至可以把他們當NPC,讀者要看到的判敬,是主角的成長(劃重點!),是這些劇情能為主角帶來什麼,主角要有超強的存在感,並且貫穿始終。
傳統小說, 人物是為故事服務的 ,人物在很多時候不重要,哪怕是主角,有時候起到的作用也只是穿針引線,推動情節發展,簡單說就是,人物是為故事服務的。甚至可以經常換主角,只要故事連貫,沒有問題。
2、網文小說分類
玄幻、都市、科幻、言情、靈異、歷史、軍事、仙俠、武俠、同人掘豎慎
3、網文小說寫作規劃體系
寫作除了不斷的輸入,還應該不斷的輸入,寫作需要有一個體系:固定的創造時間,細綱時間,閱讀時間,學習時間,交流時間等。
細綱時間:為了提升創作速度
閱讀時間:為了增加自己的眼光,以及市場調研
學習時間:為了提升作品的質量
交流時間:為了驗證自己對網路文學的理解,互相提升
4、糾正新手寫作問題
1)句子要短小精悍
問題 : 文章存在大量的長句,使讀者閱讀起來困難
解決:對長句進行分割,精簡成短小精悍的句子。
2)語言不能太啰嗦
問題:語言過於啰嗦,表達不夠清楚,不能讓讀者感同身受
解決: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場景描寫,尤其是描寫一個著重強調人物的場景時,要概括性精準情緒描寫(要抓住人物那時候的情緒進行描寫)
例子:主角周圍圍了很多人,有人忐忑,有人擔憂,也有一部分壞心思的幸災樂禍。
[if !supportLists]· [endif]細節處理方式:細節描寫一定要與情節有關,要與劇情有關,不能為了真實性,一味增加細節。
3)段落不宜過長
問題 : 段落過長,甚至一個章節就是一段,現在是手機閱讀時代,段落過長,會影響閱讀效果
解決 : 拆分段落
4)每章字數統一且不可過多
問題 : 每章字數參差不齊,尤其是前三章,拚命多些,造成讀者視覺疲勞
解決 : 每章字數大體保持差不多,一般男頻向字數大體在兩千字出頭或者三千字出頭,女頻向字數大體在一千字左右。
5)開篇進入劇情,並且有亮點或沖突
問題:開篇大量的設定,沒有劇情或者劇情薄弱不夠吸引人
解決:重視開篇,開篇一定要深思熟慮,將設定往後推,開篇進入劇情,要有亮點,或者沖突。因為讀者沒有耐心,前面沒有抓住讀者,後面寫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6)避免對話過於單一
問題:對話描寫形式單一,新人描寫一般全是對話流,雙引號寫到底,導致畫面單薄,甚至會引起讀者分不清到底誰在說話。
解決:交叉使用以下四種對話模式:
1.牽羊式 。提示語在前,引語在後,引語之前用冒號。即先交代誰說(說明性部分),後寫說了些什麼(引文部分)。
例1: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的口子縫得一點兒也看不出來。」 (選自 《羚羊木雕》 )
例2: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選自 《羚羊木雕》 )
先寫某某說,然後寫他所講的話,這種對話描寫,能夠使讀者先知道是誰說的話,人物關系明白清楚。
2.推車式 。引語在前,提示語在後,提示語後面用句號。先寫所講的話(引文部分在前),下面寫某某說(說明性文字在後)。把引話放在某某的前面(某纖橡某說的話後面用句號),其作用是為了強調所說的話。
例1:「那隻羚羊木雕哪裡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爸爸不是說給了我么?」我小聲地回答。(選自《羚羊木雕)
第一句,引文在前,是作者為了強調她母親質問地話。說明性文字用「突然」,既說明事情發生得料想不到,又展示了她母親發怒得神態。
「我」以反問口氣作答,突出了「我」的委屈與不滿,說明性文字中的「小聲」一詞,既突出了「我」的害怕心理,又渲染了對話時的緊張氣氛。
3.挑擔式 。提示語在兩個引句中間,提示語後面跟著逗號。即將某某說插入引話的中間(說後面用逗號)。
這種對話描寫,有三種情況:一是需要插入說話人的動作神情;二是某某說的話比較長,前面的又必須將引話與別人的對話緊密相接,把某某說(說明性文字)放在最後又相隔太遠;三是一個人所說的話,在意思上前後有轉折。
例1:「媽媽!」孩子委屈地搖著我的手臂,喃喃地說,「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給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嗎?」(選自 《這不是一顆流星》 )
這部分說明性文字,「委屈」、「搖著」表神情動作,屬於第一種情況。
例2:「你這個人真是自不量力!」姑娘好象生了很大地氣,瞪了老頭一眼說,「你干一天活,掙幾個錢,充什麼大肚子漢呢?十五不要,十四不要,十二也不要,看在你來得早,憑著你那票子新鮮,依你,十塊錢搬走吧!記住,原產墨西哥,免得叫人再拿扇子拍你!」(選自 《花市》 )
這句人物對話比較長,先承接他人的話,說明性部分承前啟後,使後面的引文朗利明白。如果將說明性文字放在後面,那就顯得拖拉不明快。再特定環境中,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第三種類型人物對話描寫,能夠增強表達效果。
例3:「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摟在懷里說,「媽媽幹啥去了?」(選自 《夜走靈官峽》 )
這個例句中,後邊的話不是順著前面的話的意思說的,在意義上有轉折,所以在引話中插入說明性部分。
4.省略式 。即把說話人是誰省略掉。使用這樣的格式時應注意,必須使讀者能夠根據說話的語言壞境清楚話是誰說的。
例1:年輕幹部手裡搖著黑色紙扇,上下看了老頭一眼,似笑非笑地說:
「老頭,你曉得這是什麼花?」
「令箭荷花!」
「原產哪裡?」
「原產……原產姑娘家裡!」
年輕幹部哈哈大笑。(選自 《花市》 )
以上所說地人物語言地四種表現形式,人物對話的位置為什麼要變化呢?這主要是為了表現說話人的神態、情緒、心理及時間先後等,是為了讓人物語言表達得更精確、更細致、更流暢,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對話的另一類轉述,即間接轉述講話的內容。它是由作者或文章的敘述人轉述講話的大意。它不用冒號和引號,提到說話人的地方,用第三人稱。
例2: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書講語法。(選自 《最後一課》 )
7)不要一味埋頭碼字,要注重技巧,多看多學
問題:新手寫書的時候,心情比較激動,一味的悶頭碼字,從來不注意相應技巧的使用,也不去閱讀別人的書籍,不去學習經驗技巧,然後看著糟糕的成績,奔潰了......不願意寫了......
解決:要經常去看那些暢銷榜單上的書籍,並且進行總結學習。安排情節的時候,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本能,而是要有意識的安排沖突,安排懸念,安排爽點。
③ 如何寫好網路小說
我也是寫作萌新,在經常混的網站里勾搭了一位編輯大大,然後她手把手教我的
寫作分為
1、從外到里的寫作。2、從里到外的寫作。
從外到里的寫作就是:杜撰出一個想法,稍加醞釀,便直奔鍵盤,以一種大家都覺得合適的方式把自己喜歡的場景串聯起來。遇到問題時,死抱其心愛的場景,用新的講述方法將其扭結在一起。結果:有可能會作出一件精品,但水平忽高忽低,而且不能隨心所欲駕馭自己的天賦。
從里到外的寫作就是:
花掉大部分的時間創作故事的步驟大綱。
1)步驟大綱
即一步一步講故事。
①簡單說明每一個場景發生了什麼,如何構建和轉折
②在故事設計中這一場景應該屬於什麼位置(激勵事件?幕高潮?主情節、次情節?)
*他必須創造比他所能使用的多得多的素材,然後毀掉一切他認為不夠理想的東西,追求一個珠圓玉潤的故事。
*十分鍾內講述不對的任何東西在銀幕上會糟糕十倍。
*一件優秀的藝術品都具有令心靈的聒噪寧靜下來,並將我們提升到另外一處的力量。
這都是我的編輯教我的,希望對你有用哦!
④ 初學者怎樣學習寫小說
寫小說先學會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
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有了環境,才能有人,有了人,才能有生活,有了生活,才能從中產生情感,所以環境、人、生活、情感,這四個方面是統一的。描述時,將這四個方面聯合起來描述,不要遺漏任何一者。
環境的描寫:時間、地點、景物、天搜猜氣。
人的描寫:長相孝旁和體型描寫世慎型、穿著描寫、身份描寫、言語描寫、行為描寫、表情描寫。
小說最終要表達的是情感,但是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人物、生活中才能清楚的表現出來,作者先考慮要表達什麼情感,再設計能清楚表達這個情感的環境、人物、生活。
1.正面描寫:作者直接描寫。
2.側面描寫:故事中,人物對人物的描述。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這幾點。
說到底還是要多學多看。
⑤ 我想學寫小說,請問要怎麼入門還有別的求細教。
作家是個雜家
也就是什麼都看,什麼都接觸,然後才有自己的感悟與體會,然後才有一種想寫出來的感覺.然後才會開始學會慢慢的積累,最後才能成為一個三流的作家.
過程是艱難的,堅持才是最重要的.
想像力與現實的結合,成就作家.你要想當作家啊,那就開始熬吧 呵呵
至於寫作技巧和知識什麼的,哪有那麼好的事啊,要是都看過技巧文章就能寫好的話,現在滿地都是作家了,寫文章小說什麼的,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表達,一種人性本質的真情惡.一定要記住,要真,不要刻意去安排.
寫作技巧
小說的特點主要有三點: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反映或表現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第三,有具體的、典型的環境描寫。因此,人物、情節和環境被稱 為"小說的三要素"。
具體
一、充分准備,打好基礎 寫作短篇小說與寫作中、長篇小說一樣,在寫作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首先,在執筆 寫小說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修養和生活積累。其次,讀過較多的文藝作品,喜愛文學創作,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和文藝理論的基礎常識。茅盾在《創作的准備》開頭就指出:"世 界文學史上的巨人們遺留給我們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們畢生的文學事業的經歷,就是這題 目--'創作的准備'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論家們從這些文學巨人們的業跡研究分析解釋, 寫了很多論文,數十萬言一厚冊,也就是給這題目作注腳。"再次,在寫作小說之前,從事 過表達方法的基本練習,並從事過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寫的寫作練習。"一個初學寫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練習,不要急於備銀帆寫通常所謂小說,不要急於成篇。所謂基本練習,現在通行的'速寫'這一體,是可以用的。不過我覺得現今通行的'速寫'還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儼然已是成篇的東西,而不是練習的草樣了。作為初學寫作者的基本練習的速寫,不妨只有半個面孔,或者一雙手,一對眼。這應當是學習者觀察中恍有所得時勾下來的草樣,是將來的精製品所必需的原料。許多草樣結合起來,融和起來,提煉起來,然後是成篇的小說。"(《茅 盾論創作》第358頁)所以,我們要學習寫作小說,必須從思想、生活、技巧各個方面下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能絕對化。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等思想、生活、技巧三關都完全過好之後再進行創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經驗說明,初學寫作者就是要勇於創作實踐,寫是最好的基本訓練。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小說創作和其它文體 的寫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小說的技巧只有自己從多次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別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鑒,創作還是要靠自己。
二、認識生活,熟悉人物 創作需要生活,對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反映和表現生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人是社仿雹會諸關系的總和,只有熟悉、理解社會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類人物。不 熟悉、不理解各類人物,就無法進行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小說寫作。茅盾在談他怎樣開始小說創作時說:"我是真實地去生活、經驗了動亂中國的最復雜的人生的一幕,終於得了幻滅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執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燼從別方面在這迷亂灰色的人生內發一星微光,於是我開始創作了。我不是為的要做小說,然後去經驗人生。"他還說;"好管閑事是我們做小說的人最要緊的事,你要去聽,要去問。"(《創作的准備》)因此,一個小說作者應像阿·托爾斯泰說的那樣:"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體之中;他是一個參加者。"
小說寫作需要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飲食男女之類,能成為小說素材的"生活",至少應該有三個搏滾條件:
1.具有較鮮明、生動的形象;
2.具有獨特性;
3.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因此,當作者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無論對人物、對故事、對環境,都應從上述三點出發,勇敢地揚棄那些瑣屑的、紛紛擾擾的"流水帳",抓住真正有用的寫作素材,滲透作者 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 三、嚴格選材,深入開掘 1931年,沙汀和艾蕪寫信給魯迅,請教短篇小說的題材問題。魯迅回信說:"只要所寫的是可以成為藝術品的東西,那就無論他所描寫的是什麼事情,所使用的是什麼材料, 對於現代以及將來一定是有貢獻的意義的。為什麼呢?因為作者本身便是一個戰斗者。不過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將一點瑣屑的沒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創作豐富自樂。" 高爾基也說過:"在短篇小說中,正如在機器上一樣,不應該有一個多餘的螺絲釘,尤其是不應該有多餘的零件。" 這就告訴我們,寫作短篇小說必須嚴格選擇題材,深入開掘。那麼,短篇小說怎樣進行題材的選擇和主題的開掘呢?
選材
(一)擷新去陳,根據時代需要選材。短篇小說的題材是沒有什麼限制的,凡是人類涉足的領域、產生的事件,都可以經過選擇作為作品的題材。但是,從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來考慮,我們就必須擷新去陳,盡量選擇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題材來寫。
(二)以小見大,根據體裁特點選材。短篇小說這種體裁的形式特點,要求作者不能象寫長篇小說那樣寫人生的縱剖面,而必須寫人生的橫斷面,就象是橫著鋸斷一棵樹,察看年輪可以知道樹齡一樣,短篇小說雖寫人生中的一角、一段,也就可以窺見整個人生。魯迅、 茅盾、巴金等作家為了在短篇小說中反映他們所處的時代,在寫作短篇小說時,都是選取主人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段作為題材的。因此,有經驗的小說家在談創作經驗時就指出,創作短篇小說必須善於"截取"、"選擇"。如王蒙在《談短篇小說的創作技巧》中就說過,短篇小說構思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廣闊的、浩如煙海的生活事件里,選定你要下手的部位。它可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它可能是一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它可能是一個美好的畫面,它也可能是深深埋在你的心底的一點回憶,一點情緒,一點印象,而且你自己還一時說不清楚。這個過程叫作從大到小,從面到點,你必須選擇這樣一個'小',否則,你就無從構思無從下筆,就會不知道自己寫什麼。"
(三)揚長避短,根據自己生活選材。一般來說,作者應該寫自己熟悉的題材,因為這些題材是在自己的生活中積累的大量素材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寫起來容易駕馭,而且能寫得生動、深刻。當代小說家中的佼佼者大多是從寫自己生活經歷中的人和事開始走上小說創作道路的。 選材是短篇小說寫作中的第一個重要的環節。選材的目的在於從大量的素材中選取可以寫入小說中的題材--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片斷。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具有從紛紜的生活現象中"捕捉"題材的能力。這種"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片斷的能力,對於小說創作極為重要。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說選集後記》中指出:"在橫的方面,如果對於社會生活的各樣環節茫然無知;在縱的方面如果對於社會生活的發展方向看不清,那麼,你就很少可能在繁復的社會現象中,恰好地選取了最有代表性、即具有深刻的思想的一事一物,作為短篇小說的題材。"所以,短篇小說在選材時,不能只著眼於事件的故事性和吸引力,而要著眼於把生活的側面、片斷放到整個時代的背景上去考察,要把握住社會的"縱"的和"橫" 的兩個方面,善於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捕捉住不平凡的東西,從而由時代和社會的一角反映出時代和社會的全貌,使讀者從生活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看出奔騰澎湃的大海。
對於短篇小說題材的"開掘"--主題的提煉同樣要十分重視。"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作家心中首先想到的總是小說的主題,或者說思想內容。他構思小說的情節是為了表達這一主題,創造人物也是圍繞著這一主題。好的小說總是有一個好的主題的。"([英]《小說家的技巧》) 衡量一篇小說的美學價值,重要的並不是看題材本身,而是看作者對於題材所開掘的思想的深度--主題提煉的程度。所謂開掘,就是要深入發掘生活素材所內涵的本質意義的東西; 作者對生活素材的本質意義開掘得越深入,主題思想就越深刻,作品的教育作用也就越大, 美學價值也就更高。所以說,一篇沒有好的主題的小說,是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的。 李師東在《一個新的文學層面的誕生》中評論九十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時指出:"八十年代的文學,是以對表現疆域的拓展的掘進、對表現手段的探索和實驗為其顯著特徵的。與前幾茬作家相伴隨的是沖突和對抗、張揚和摒棄、試驗和沿襲、超前和滯後、創新和守成、反撥和 建立等源遠流長的話題。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能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中感受到來自不同思想觀念、文化背景的沖撞和對舉。""在九十年代新的時空下,這一茬更為年輕的青年作家得以走上文壇,正在於他們明顯疏離了前幾茬作家習慣關心的話題,而與社會的新的變化和進展保持了同步相向的趨勢……把個人的情緒與時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處境勾連在一起,謀求與九十年代社會的契合,體現中國社會新的進展,這正是他們的努力。以一種消解的姿態, 達到對文學的整合,以反先鋒的方式,回歸到樸素的情感姿態,以個人化的方式,進入到文學創作之中,這正是這個新生代作家群的文學用心。"(中國華僑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 生代小說系列"總序) 應該指出:小說寫作中對材料的分析與科學研究中對材料的分析是根本不同的兩回事。
"一個文學作家應當走的'創作過程'的道路,是和社會科學家研究過程的道路相反的。""社會科學家所取以為研究的資料者,是那些錯綜的自然的現象,文學作家的卻是造成那些現象的活生生的人。社會科學家把那些現象比較分析,達到了結論;文學作家卻是從那些活生生的人身上,--從他們相互的關繫上,看明了某種現象,用藝術手段來'說明'它,如果作家有的是正確的眼光,深入的眼光,則他雖不作結論而結論自在其中了。"(《茅盾論創作》第466頁)因此,小說作者的分析工作是與自己對人物、事件的觀察、感受,對生活的體驗、理解結合在一起的,這種分析是理性的,但是它是融化在形象思維中的。
許多小說作者的創作實踐告訴我們,有的作品的主題是在人物之前產生的,而有的主題是在有了人物之後才確定的。例如茅盾創作《春蠶》,是先有了主題,"其次便是處理人物,構造故事。"(《我怎樣寫〈春蠶〉》)而王蒙說他的許多短篇小說並不是先有了主題然後再去寫的。他說:"《夜的眼》是什麼先行呢?是感覺先行,感受先行,是對城市夜景的感受先行。這里頭有我個人的感覺,但又不全都是。……《夜的眼》就是寫一個長期在農村、在邊遠地區的人對大城市、對我們生活的感受。……這個感受飲食著深思對我們生活的深思,這個深思還沒有做出明確的結論,但是它充滿了深思。"王蒙又說:"《夜的眼》還有一個主題,就是寫了我們生活中的轉機。……所謂'轉機',充滿了艱難,充滿著歷史的負擔,但又開始有了新的東西,大有希望。《夜的眼》里既有負擔,又有希望; 既有傷痕,又有跨越傷痕向前進的努力;既有思索,又有感受;既有想不清的地方,又有相當清楚的地方。我覺得《夜的眼》里包含的東西是比較多的。"(《漫話小說創作》)
總之,我們對小說的材料必須深入開掘,對主題必須刻苦提煉。而在構思時、寫作中,是不能將主題提煉、人物刻劃割裂開來的。可以是主題先行,也可以是人物先行,還可以是感受先行。而且,主題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幾個,即寫成多主題的小說。
小說人物
第一種,以生活中的某一個原型為主,加以概括、想像和虛構,從而創造出典型人物。 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個表兄弟。魯迅結合平時對黑暗社會的 多方見聞,改造了這個瘋人形象的內容,賦予人物以深刻的社會意義,從而塑造出了狂人這 個藝術典型。
第二種,在廣泛地集中、概括眾多人物的基礎上塑造出典型人物。這就是魯迅說的"雜 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巴爾扎克在談人物塑造時指出:"為了塑造一個美麗的形象, 就取這個模特兒的手,取另一個模特兒的腳,取這個的胸,取那個的骨。藝術家的使命就是 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體里去把描給變成現實。如果他只是想去臨摹一個現實的女人,那 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讀者乾脆就會把這未加修飾的真實扔到一邊去。"
魯迅筆下的人物大多是這樣的。他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 但決不全用這一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 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有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這種作品中的典型人 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說比用某一原型塑造人物形象更為困難,然而,一個真正的小說作者是 必須掌握這種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的。 以上兩種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時可以在一個作品中同時運用,即可以用一種方法塑造 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種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刻劃小說人物注意
(一)小說中的人物和真實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虛構的,而這種虛構的人物來自小說作 者的心靈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靈魂、性格、氣質的"臆造"的人物。小說中的人物生 活在小說的國度里,這個國度是一個敘述者與創造者合而為一的世界。英國小說家福斯特在 《小說面面觀》中指出:小說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項主要活動--出生、飲食、睡眠、愛情和 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於真實人物的特點。只要他了解他們透徹入理,只要他們是他的創作 物,他就有權要怎麼寫就怎麼寫。這就說明:小說人物由於是作者展開想像、通過虛構創造 的,因此他不同於生活中的真實人物。學習小說寫作,不能不首先明白這個問題。
(二)小說人物與作者自我之間是一種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莫泊桑在《談小說創作》中告 訴我們:作者寫的不管是什麼人物,"我們所表現的終究是我們自己","我們要使人物各各 不同,就只有改變他們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和我們'自我'的生活情況,這'自我'是 大自然用不可越逾的器官限制所形成的。""要使讀者在我們用來隱藏'自我'的各種面具下 不能把這'自我'辨認出來,這才是巧妙的手法。"
同時,莫泊桑又指出:我們作者"如果對人物進行了充分的觀察,我們就難免相當准確地確 定他們的性格,以便能預見他們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行動方式,如果我們能夠說:'一個具 有這樣性格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事',但決不能由此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 能夠一個個地確定人物自己的非我們所有的思想中的一切最隱蔽的活動,那些與我們不同的 本能所產生的一切神秘的希求,他那器官、神經、血液、肌膚和與我們特殊的體質所決定的 曖昧的沖動。"這就是說:作者根據自己的藝術構思塑造著人物,但人物卻對作者保持著相 對的獨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進行藝術構思,修改自己的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來站起來, 是典型又是個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來站起來,他就要頑強地按照他的社會地位、 生活環境、思想性格、個人氣質來思考,說話,做事,行動,抒發內心情緒。這時候,他常 常要跟他的作者發生爭執,提醒作者應該怎樣描寫他。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的筆就只好順 著人物自身的行動進行寫作。當然,這種情況是只有在進行認真、深刻的藝術構思後才會出 現,草率從事是寫不出真正的小說人物的。
(三)小說人物的個性特徵需要通過真實的細節描寫體現出來。在小說寫作中,細節描 寫對人物的個性化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真實的典型的細節首先是行動方面的,也可以是語 言方面的,或者是心理活動方面的,以及其它方面的。作家劉真從創作中體會到:"作品中 的細節,就象活人身上的細胞,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謂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細部 來決定的。""一個細節很難構成一篇小說,可它常常是一篇小說的引線或基礎。"(《首先要 攻下的難關》)
學習小說寫作,一定要下功夫尋找這樣的細節--看似無所謂卻有重要意義的細節。因 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正是由許多適當而具有力的典型細節來完成的。唯有把許多有典 型意義的細節有機地貫串起來,組織起來,才能達到從典型環境中描寫典型性格的目的。
另外,有的作者還常常通過寫人物小傳分析人物性格。這種人物小傳對作者掌握人物性 格有一定幫助,初學者也可在習作小說時採用。
先找份工作吧 ,因為小說如果寫的不好點擊率就少,拿的錢也會少。先找到穩定的工作,然後用空閑的時間來寫小說。寫小說的話必須要持之以恆,要堅持定時更新,才會有吸引力。
我也不知道
嘻嘻,這還是要多看多練,先給你看看基礎吧:
因為自己也才剛開始寫小說,一直以為寫小說也不過如此的時候,發覺自己寫不下去了,於是開始研究起小說的創作,翻閱了一些書籍,聽取些網友見解。在此討論下寫書的一些感悟。如有不足處請多多包涵,也請大家一起討論下寫作的心得。 在當今小說泛濫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小說慢慢都忽略了創作技巧,盲目地追求 *** 、發泄、濫竽充數等現象也越來越多。
文筆再好,語句再華麗,情節再誇張,那都只是表面的,猶如一個帥哥、美女,這類小說可能一開始很吸引人,但接下去,能不能把那批讀者留住就要看作者真正的本事了。 我認為文章離不開人性,據我所知,當今最熱門最受歡迎的動漫,往往是那些繪畫水平一般,但在故事方面引人入勝的作品,特別是在人性方麵塑造成功的作品;而那些繪畫水平已達到「大師」級的,就因為故事方面無法滿足讀者的要求而被打入冷宮的作品很多。舉例,比較成功的動漫作品《高達》,主要描述了戰爭的本性——是因為強大的力量才帶來戰爭還是因為需要和平才需要力量來維護和平?戰爭是對是錯一直是大家尋找的問題。它把戰爭描述的淋漓盡致,更是運用戰爭襯托出人性的多面現象。所以,日本《高達》系列的動漫一直高居榜首。
現在我們來討論小說的創作技巧:
小說劇情是有節奏感的,它就像一首鋼琴曲,它的旋律有輕、重、急、緩,曲子在緩和、溫順的時候,或 *** 、高昂的時候,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才可以完成。一個旋律很沒的曲子,聽起來會很舒服、感動。但如果曲子是雜亂無章、不和諧,聽起來就顯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達什麼。曲子有抑揚頓挫,那故事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一、人物個性的刻畫
1、人物表現的要素有:
a、獨有的表情b、習慣的動作c、常用的對白d、思想y、意念和慾望f、弱點和缺陷g、角色的好惡習性
2、這些要素的運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當作創作的工具,這些工具一定要善於運用,你可以將這些設定條列出來,然後有表現的部分做出記號,比較重要的個性部分,應該要不斷重復的表現出來,以加深讀者對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運用和襯托
有那麼句笑話,帥哥美女總喜歡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因為那時襯托。故事創作也一樣,也需要這種襯托,特別是配角的襯托,不斷地運用配角來襯托主角,全力將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是為襯托主角而設定出來的。
1、配角的類型:
正面——導師型、愛慕型、協助型
不確定——神秘型、競爭型、丑角型
負面——陷害型
2、協助型:時常和主角形影不離地出現,有難同當,有富同享的必備角色。
導師型:給予主角正確知識和觀念的輔助角色
愛慕型:主角心儀的對象,通常也會是(男)女主角,對主角心境影響很大,是影響整個劇情變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對主角會有明顯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絕不會自己報上名來,通常他都會被神格化。
競爭型:實力一定不主角先佔優勢,但本身會對主角的隱藏實力感到興奮或畏懼,不會阻礙主角的進步,反而會促進主角的成長,成為足以和自己競爭的對手。
陷害型:通常為了得到主角擁有的某樣東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順眼等不同理由,經常和主角作對,也是劇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會扯人後腿,作出很 *** 、荒唐的事,為搞笑而聲的角色。
3、每個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想在線游戲一樣,在你的劇情中必須不斷地製造平衡,再將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也就相應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危機感不足;負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潰。在這樣的堆棧下不斷地製造出 *** 。
三、橋段的發揮和設定
1、對比法橋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個橋段,與主角的設定做嫉妒的反差對比,這樣的方式,容易讓讀者有一個度量的標准,更能突現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個走投無路的敗家子遇到一貧如洗,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主角,兩者產生極大的反差,更能襯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棧法橋段:把橋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個高度,再將主角疊到這個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費吹灰之力到達最高的位置。
如:一個傳說中的劍客,,劍術相當精湛,沒有任何人是他的敵手,一些挑戰他的都在三招內被斬斃。但是離奇的是,在對上一個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漢時被一擊打敗了,而當眾人崇拜他時出現了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流浪漢稱他為師傅
買本紐約攝影學院教材 不貴 內容很全很實在
你多看小說 再加上一些語文底子應該就可以了 那些作家可從來沒有拜什麼師傅多是自己慢慢打磨出來的
有一種恐怖的渲染方式,那就是血腥。我喜歡哥特風格的寫作手法,在冥冥中給人陰森感。
以下,是我在網上看到的。
美麗殘暴的謀殺,男人用匕首撫摸她的臉頰,對准喉嚨一刀深下去,刀刃親進肌膚,穿過動脈氣管。黏稠的血液噴出來,濺到四處,床單,枕頭,衣衫 。女人沉悶的瞪大眼睛死望天花板,男人用舌尖舔食掉傷口多餘的鮮血。這個曾有解剖學歷史的醫生,把女人潔白光滑的腹部切開,肉皮綻開,皮膚組織依稀可見,邊緣滲血,挖出活生生水淋淋的沁臟,滴血到地板磚滲進罅隙,肉連肉斷裂的聲音滋響。看到了你的沁臟和雪白的骨骼,完美之極,腸,肺,腎………稀癱而柔軟的可怕。 我想你是愛我的,心還在跳呢。(選自QQ286071316)
冰冷 侵入血液 本能旳讓它得到釋放 月光包圍著我漬滿血旳身軀
看著腳下旳黑影 我在它身上 肆虐旳跳舞 時而激烈
時而柔美 直到滿腳都是那鮮紅旳興奮 我大步跳著 歡呼著「一....二...」
在空中 我叫喊著 「三...四」我旳靈魂也得到了釋放
它依舊在我腳下 血肉模糊 不斷湧出鮮血
融合在乳白色粘稠旳液體里
我再次興奮 因為它比月光更皎潔 這將是我重生旳洗禮。
(選自QQ325939077)
我斬斷了我的頭顱
與你一同玩耍
碗口大的傷疤
鮮血逐漸發黑凝固 (選自325939077)
怡芊芊
-----《早安,老公大人》豪門世家
作者用俏皮的寫作手法描述了一個俏皮女主和一個沉穩腹黑男主的故事,情節牽動人心且清晰流暢。文章整體很吸引人,是寵文中的寵兒。
桃子貓
-----《絕寵億萬甜心》豪門世家
作者筆力老到,主角的發展路線值得期待,情場感也很強,情節的開局過度發展都十分自然,讀起來很順很舒服,人物塑造上入木三分。
醉時眠
-----《如驕似妻》豪門世家
原本的一場尋歡作樂,演變成了惹火燒身,題材十分的新穎,作者在人物的設定上也是惟妙惟肖,生動形象。
唯一的迷蝶
-----《前夫,請你入局》豪門世家
女主的華麗歸來,男主暴跳如雷,文筆流暢,內容新穎,無不讓人眼前一亮。
我當初學C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畫流程圖,我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它有多重要,但老師說,以後遇到復雜的題目,這回是一個好的幫手,雖然我沒有感覺,但是,你可以試一下,你要選一本好書,最好例題多一點,方便你理解,不要找那些只有文字說明的書,你光看定義,是不理解它講的是什麼的,反正一步一步,千萬不要急,要把基礎打牢,什麼是基礎,基礎就是所謂的變數,運算順序,FOR,while之類的語法,要一步步來,就像是在蓋房子,如果基礎不牢,到最後會吃虧的,以前我初中學習就急於求成,無法理解老師說的基礎不扎實是什麼意思,現在知道,如果你基礎扎實了,成績一定數一數二的,所以這是我的建議。
推薦一本書:
《行為心理學》(學苑出版社,2003年)。章乃器學院導師推薦書目 :znq.zjgsu.e./eWebEditor/UploadFile/200810309249872.xls
網路文庫下載
TXT格式:wenku../view/9796dfbff121dd36a32d82b7.
PDF格式:wenku../view/5e381540be1e650e52ea993f.
DOC格式:wenku../view/6dd4eac75fbfc77da269b13f.
⑥ 我想要學習寫小說,但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
親,您好、小說並不是人人都能寫的,首先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大綱,你要知道你自己要寫什麼,就像是給一篇作品按上一個骨架,在其基礎上添肉。大綱寫好了,文章就會好,其次,一個好的簡介可以吸引讀者的眼球,內容要清晰,最好可以在眾多文中脫穎而出,當然你要了解讀者的口味。寫好之後,記得以讀者的身份看一遍,是否能看得懂,有沒有不完善的地方。現斗睜在的小說可謂比米粒還多,所以加緊練習也不錯哦,當初我剛接觸小說信銷脊的練習方法是:擴句!
舉個例子:我不愛你,你又何必愛我。
這一句話,勤加練習,每天寫十份擴句,保證不重復,漸滑滲漸的強大的文學水平就積累起來啦。
但願對你有幫助~嘿嘿
⑦ 新手寫網路小說,應該怎麼入門
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個世界。而我們要盡力把它描述得更真實。
寫酒館里一場打架事件,寫富家公子在餐桌上的行為,寫鄉間小路上的風景,這些都要寫得真實
可信。小說必須要把這份真實表現出來,否則,即使是現代小說都難以令人溶入,更何況幻想小
說。
做得不夠,小說就會「飄」。讀者多數說不清是怎麼回事,他們只會感到,小說比較「模糊」。
那是因為,在讀者腦中並沒有形成清晰的畫面。他們對這個世界、對這些事件的印象還不清楚。
這就是作者的責任了。好的作者,能夠把讀者帶進作品中的世界裡,令他們如同身臨其境。
他們看見街道上的癩皮狗,看見樹冠上的鳥巢,看見賣飾品小販的破袖子;他們聽見鐵匠鋪的叮
當聲,聽見孩子們追打時的尖笑,聽見屋檐邊盤旋的風聲。
他們聞到垃圾堆的濕臭,摸到祭壇粗糙的石面;他們在火山口汗流雨下,隔著靴底也感到腳下發
熱;他們在地震的紛亂中奔跑,不停被人撞來撞去,頭暈目眩,崩落的木板石磚就掉在腳邊,濺
起的灰土弄臟了牛皮短靴,耳邊是幾百個聲音驚叫不停。
這個時候,讀者就會感到這個世界活了過來。他們在世界中行走,在作品裡旅行,每個畫面都清
清楚楚展示在眼前。當他們向別人轉述的時候,不僅能復述這些場景,甚至還能添油加醋補充一
些。那是因為,這些場景真的曾經出現在他們眼前,就好像他們親自走過一樣。
對我來說,這方面的第一課,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每次當我回憶起來,總感覺眼前是一幅幅
畫面,一個個鏡頭。《琵琶行》能夠流傳至今,拋開思想性之類的不談,它的那份真實感頗足稱
道。
或者有人說,那本來就是真實的事情啊。沒錯,但問題不在於事件是否真實,而在於講述得是否
真實。講得好,假的也能變成真的。畫家憑著想像畫一個山谷,那山谷真的存在嗎?同樣,作家
寫一個城鎮,那城鎮真的存在嗎?
只要表達得法,觀眾就會相信。一句老話,情節可以虛構,細節一定要真實。
* * * * * *
說到《琵琶行》,那就先以它為例。其實,討論《琵琶行》不僅涉及到真實的細節,還有用詞氣
氛、視角切換,以及場景與人物的互動。單歸在這一篇里不太合適……不管了,咱們繼續聊吧。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場景時間、地點、事件,帶氣氛的景物描寫)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動作,事件)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心理,景物,而且這兩方面的氣氛相互加強)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聲音,與人物互動,並且作為情節轉折點)
夜裡到江邊去送客,正是秋天,花凋葉落,滿目凄涼。臨別喝點兒酒,又沒音樂。就這樣悶悶
地,也沒什麼話說。該走啦,心情越來越差。再看江水茫茫,月色寂寥,不知不覺,凄涼感更深
了。忽然聽見有人彈琵琶,彈得真好啊!大家都傻傻地聽著,腳也不動了,眼睛也不轉了,酒杯
端在半空停著……
這八句中,有景物,有心情,有聲音,有動作,並且被同樣的氣氛貫穿。說到細節,裡面有楓
葉、荻花,有馬,有船,有舉杯相敬的動作,有江月茫茫的景物,又有聲音,以及人們對聲音的
反應。短短五十六個字,如果拍成電影,至少有六七個鏡頭,兩三分鍾的長度。
http://tieba..com/f?kz=556855743
這篇寫的不錯 如果真的想寫的話可以看下 我很喜歡看小說的 祝你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網路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