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55問:企業融資時應該如何估值,一般出讓多少股權比較合適
行業不同,企業估值方法就不同,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估值也不盡相同。
但估值有一個基本定律,就是要考量企業現在或將來創造利潤的能力。
一般來說,科技公司的估值比餐飲行業、商品生產行業等傳統公司要高。
例如,新餐飲企業的估值,一般是其收入的3~4倍。而流量快速增長的互聯網公司,估值可能是其收入的5~10倍。
對信游於創業初期需要融資的公司,沒有流量及用戶數,也沒有太多財務數據作為參考,那麼投資人一般會以創始人的個人價值、創業團隊的價值及項目的市場前景來判斷估值。這樣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也包含了投資者的主觀因素。
對於處於鄭仿發展中後期的創業公司喊坦纖,估值就比較有據可依。投資人一般會通過創業公司過往幾年的收入、現金流量、業績等,再比對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來給企業估值,估值越大,融資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給公司估值時,非上市公司一般會比上市公司低25%~35%。(因此,一般不懂股權設計的老闆,前三次融資基本上屬於賤賣資產)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給投資人的股權比例不宜過多,一般第一輪融資金額為幾萬元至幾百萬元不等,會占公司8%~25%的股權。
對於發展方向比較好、創業團隊優秀的公司,融資金額可以達到1000萬~2000萬元,但是最多給投資人不超過30%的股權,一般給10%~20%的股權。
企業發展起來之後,會有風投公司進行投資,投資金額一般在2000萬元以上,公司會給出20%~30%的股權。
公司發展壯大,在上市之前還要進行幾輪融資,融資金額為5000萬元至數億元。每輪融資,公司會給出10%左右的股權,一直到公司上市為止。
總之,創業者盡量不要讓給投資人過多股權,可以適當將公司估值高一些,這樣既可以提高融資的金額,又可以少給投資人股權。
公司越小越要珍惜股權,創始人最好規定一個出讓股權的上限,超過這個上限就下調融資金額或選擇不融資。
② 創業公司在第一次融資時如何確定自己應該融多少錢
第一次融資:別激動得找不著北
早期創業公司可以說根本就沒有什麼精確的「估值」方法,你和VC去討價還價看著辦吧。這樣吧,換個角度來看,先讓我們限定討論的邏輯假設:
1.萬事有一個起點;
2.錢是在時間過程中增值的(金融風暴暫且忽略不計);
3.我們吃飯是一口一口吃的,爬樓梯是一節一節地爬上去的,融資也是同樣的道理;
4.公司的規模等於公司創造收入(包括利潤)的能力;
5.賣方永遠希望以最高的價格出售;
6.買方(理論上)永遠希望以最低的價格購入(奢侈品牌除外);
創業者們心急火燎地尋找錢,就算你運氣好,一出門就撞上了一個肥頭大耳的VC,他問你需要多少錢,你急切地央求:「快快給我20萬吧……不對不對說錯嘴了,是200萬……不不不,又錯啦,還是給我2000萬吧。」
VC輕松地一笑又詭異地轉轉眼睛:「錢嘛,當然是沒問題的……不返胡檔過你得告訴我,出這筆錢能買你公司的多少股份?你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錢?」
如果這是你有生以來第一次找VC要錢,我猜這時的你,肯定就像第一次聽到一個女孩對你說「我愛你」那樣,會頃刻間面紅耳赤、不知所措。
創業者們,要是此時此刻的你一無所有、只有一個idea,請原諒我,我實在不知道如何幫助你找答案。
不過,假如換了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話,我絕對不會連20萬和2000萬都搞不清楚……我會精確算計好我未來6到12個月內必不可少的資金,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然後這樣地對他說:「如果你能給足我6到12個月的運營資金,我可以給你1/3的公司股份,這是我的底線,絕對不會超過;如果你能把我下半輩子的經營給全部包下來的話,你我肯定應該是法定的一半一半。」
討價還價:買方確認估值價格
早期創業的公司,尤其是還沒有成型的、沒有現金流的公司的估值,實在是很難確定出一道公式的。無論是創業者還是VC,可以看好未來的發展潛力,相互談判公司的估值和定價,應該客觀、理性、適可而止,不要寸步不讓,寸土必爭。
創業者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設法搞定「第一個機構投資人」來確認你公司的估值。因為專業的投資人通常不會莫名其妙地拍腦袋叫價砍價,他們會根據分析和判斷來對你的公司進行估值,其依據包括但並不限於:
1.你的公司目前和未來的盈利能力如何?
2.看看有沒有類似的公司被VC投資了,那些公司的估值大概在什麼范圍?
3.算算看如果根據計劃發展,你的公司多久後要進行下一輪融資,在那時候,我投入的錢,至少會有幾倍增值?
看出來了嗎?估值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拍拍腦袋就可以搞掂的。我們不妨再來分析一下,
1.盈利能力是硬道理,在你的盈利基礎上雙方討價還價討論倍數是件很簡單的事情;
2.和同類被投企業比較估值是危險的,因為一旦發現市場上還有你的競爭對手,大多數VC就會把自己已經伸了出來的頭又縮了回去,人們不是都說VC只投老大、老二的嗎?你要是老三的話,機會很小,即使有VC願意投老三,你的估值一定不會比老大高;
3.VC其實算計得最多的,並不是你的估值,那是你最關心的事情。VC心裡有他們自己的一本帳,那就是在下一輪投資人進來時,或者在自己投資退出的時候,他們現在投入的錢到底有沒有可能增值,如果有,到底可以增加幾倍?
別總想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融資就像我們平時吃飯要買米,你知道自己創業辛苦胃口大,每天要吃一斤飯,預測自己至少要活70年,一輩子要消耗的大米等於25550斤。但是你不會把這70年要吃的米一次性買好,而是會每過兩個禮拜做態出去買一次,吃完了再買。實際一點吧,別老是白日做夢搞定你的「第一個機構投資人」。
初創的公司如果有了第一次機構投資人的「認價」,等於萬事有一個起點。而有了第一次估值以後,你公司再融資時就容易很多。
VC投資的游戲就是:在我投入資金以後,這公司就要增值,換句話來說,當下一個投資人進來時,他理所當然要花更高的價錢才能買到和我相同大小的股份。
公司成長需要漏亂不斷地引入更多的資金,所以會有一批又一批的VC願意一輪輪地把錢投入到你的公司里來。每經過一輪融資,股價就相應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早進來的VC的持股不斷增值,後來的VC不斷對公司重新溢價認價,公司的價值也就不斷地翻倍。
融資規模越大,風險越高,下一輪融資越難,因為投資者們需要不低於投資成本十倍回報的收益,早期的投資人甚至要求更高。有數據表明,投資人更願意為一兩億的收益投資,而不願意為四五億的收益去冒險,因此設置低一點兒的資金額度更容易完成融資。
假如你在估值2000萬美元時融資500萬美元但沒能成長進入到下一輪估值的話,你會陷入困境,因為風險投資人厭惡「流血融資」(down round,即下調估值)。這將嚴重破壞你與之前投資機構的合作關系,VC管理團隊可能會出於無奈接受下調估值但他們會因此喪失繼續幫忙的動力! 切記,切記!
③ 融資金額越多越好嗎為什麼
企業融資是企業成長的重要一步,但並不是越多越好,原因如下:
1、不論融資多少,都會在同樣時間內花完
融資越多,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越大,當你的融資金額超出企業能力承受范圍的時候,過度的融資肯定悄者亂無益。
2、融資金額決定了你的估值
企業獲得融資之後,投資人是需要獲得企業股份的。一般標准應該是出讓15%到30%的股權,而大多數公司在前期階段都在20%到25%之間。
融資金額過度很容易造成的局面就是企業的估值被過分高估,企業面嫌攔臨的就是股權被過度轉讓,沒有創始人願意將自己大部分股權轉給投資人的。
3、融資規模越大,下一輪融資越難
注意過度融資的侵蝕性,因為投資者們需要不低於投資成本十倍回報的收益,早期的投資人甚至要求更高。因此設置低一點兒的啟檔資金額度更容易完成融資。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④ 創業公司融資時如何估值
早期融資如何估值?
引導語:項目估值是項目投資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估值的方法也有很多種,如何合適的估值,尤其是首輪融資的時候?
自己到底值多少錢,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最基礎的事。有些創始人聊到最後就是說不出來他們具體的融資金額,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團隊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商業邏輯。所以說,在融資過程中,估值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輪融資,估值不妨稍低點
我復盤了一下我們過去兩三年投的項目,凡是安全性比較高的,都是過去投的比較便宜的項目。現在算是一個融資的冬天,融資很難,有的企業因為以前燒了很多錢,加之後續融資難度大,所以就很容易倒掉。總的來說,第一輪融資這個階段,我們覺得比較安全的,整體估值一般在1500萬以下。
問:稍低的估值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第一,你的後續融資會很容易。
比如第一輪估值是1500萬,你稍微做一點成績,就能用三五千萬的估值去融下一輪,下一輪進來的人不會有什麼心理障礙。
前些天我跟我們投的一家企業的CEO聊下一輪融資節奏的問題。本來,他下一輪的融資是要按照兩個億的估值去融的。他們很興奮,覺得按兩個億的估值,可以槐帶備融到一筆比較大的錢。但其實不然,這個數字對項目方鉛毀(創業者)來講,是個特別大的壓力。我講一個真實案例,我們投的一個項目,是一家知名機構接的A輪。我們投的時候比較便宜,估值不到兩千萬。後來者是按1個億的估值投進來的,投後估值2個億,投了2000萬。這個項目,從開始接觸這家知名機構,到所有的法律條款的最後交割,整整用了五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到最後那一個月的時候,項目方接近崩潰,因為他的賬上已經沒有錢了。起初,他認為出資應該很快啊,你大機構兩三個月還搞不定嗎?不幸的是,確實搞不定。
只要項目融資額在1000萬以上,或者1500萬以上,第一,下決策就很難;第二,這個階段一般都是大機構,大機構的流程會特別漫長,因為他內部要層層過會。而且,通常情況下,大機構的法務又是外包的,外包的法律公司為了避免出現任何差錯,就會一遍遍去跟你梳理公司的架構等等。這個階段,投資機構是不會介入的,他覺得他們已經有了投資意向,接下來你就需要去跟法務確定具體的事情。等項目方跟法務過完所有的具體細節,再講打款的事情。但是在法務這個階段,可能會耽誤你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法務一定是會跟項目方嚴肅認真、反復地去談所有的細節,項目方又很難越過法務,直接去跟投資人提「跟法務談細節的時候,能否同時把款打了」的要求。投資機構合夥人是一定不會給你開這個綠燈的,因為他也怕會出什麼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後續融資就會很繁瑣,資金到位時間會很長,因此會出現項目方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第二,如果項目的估值便宜,那麼對投資人來說,一開始占的權益會比較多,這樣後期很容易變現退出。
比如,我在2014年投游戲項目,通常投兩三百萬,我就會佔到20%甚至30%的股份。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有利。因為,他的初始估值只有一千萬,到了2015年的時候,隨便一個游戲項目出來,就可以要三千萬的估值。在這種情況下,要融兩三千萬的話,一個有成品的團隊肯定要比只有一個計劃書要容易得多,而且投資機構也更容易下決策。如果投資人佔有足夠多股份,那就可以通過賣一些老股或其他方式,來保障我們的權益。
我們也遇到過其他的情況。
比如一個做技術研發的初創項目,第一輪融資,一千萬的估值,我們投200萬占他們20%的股份。但是在下一輪的時候,由於很多投資人來找,創始人開始自我膨脹,覺得他的項目應該很值錢。那時,我們就建議他以五六千萬的估值,先融到錢再說。但是他最後選了一個給他估值最高的公司,那個公司其實並不是很懂這個行業,但是的確很有錢。而創始人又只想融1000萬,他就跟這個公司說,我要按投後估值2億來融這個錢,1000萬你只能占我5%的股權。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時候那個市場很熱,所以那家公司就按這樣的估值投了。
最近那個創始人又找我們聊了一次,說想要召集所有的投資人來開一個會,因為他們前一輪的估值太高——2億。現在想再融,他就至少要以2.5億或者3億去融,就算是佔5%的股份,也要投1500萬,但是投資人又覺得投這么多,話語權特別小,所以都不願意按這個估值來,所以現在項目方就卡在2個億這個懸崖上了。他就問我們所有的投資人,他現在能不能按照1個億或者1.5個億的估值來融這一輪?如此一來就產生一個大問題,所有以前進去的人都不願意調估值行森,甚至於他還會觸發一些其他的條款。
因為所有的條款裡面都會約定,你下一輪的融資估值不得低於這一輪的融資估值,否則,投資人會按照下一輪的估值重新計算占股比例。比如上一輪你是按2億投的,下一輪估值變成了1.5億,那麼我就要把我之前投的錢,按照1.5個億的估值重新調整,要多佔你的股份,這個是所有的保護性條款裡面都有的。
而且這還涉及到一個信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投資機構在下一輪投進來之前,他都要去做盡職調查,你把你之前的投資協議給投資機構看,結果對方發現項目上一輪是按估值2億投的,這一輪為什麼要給我報一個億或者1.5個億啊?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你做得不夠好,所以現在融不到錢了。這樣的話投資機構就會很擔心,會不會成接盤俠?第二,就是你們過去過度膨脹,那投資機構就會對你的團隊有擔心,你的人員素質,你的創始人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所以,這個前期估值過高,是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的。
問:早期融資,出讓多少股份比較合適?
早期階段,投資人要佔多少的股份呢?通常來講,一般希望至少佔到10%,最好在15%到20%之間這樣的一個比例。
會不會要25%到30%呢?也有可能。第一,要看這個創始人會不會接受,但他會覺得在後期股份還需要被稀釋,所以在這個階段就不會釋放太多的股份。第二,我們也擔心我們開始占的股份太多,會導致他後續融資的困難,或者說是他的團隊內部激勵會有難度。
如果我們按照15%或者20%去估算的話,你拿三百萬,很容易倒推出他這一輪融資的估值到底是多少。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粗暴的.做法,也就說你現在需要多少錢,我就去給你多少錢,然後我現在要佔多少股,就給你定出來這么一個估值。
一般創業者在這個階段比較弱勢,因為現在什麼都沒有,所以投資機構占的股份就一定要多。而項目方少要錢又不可能,因為你現在需要300萬,如果投資機構只投100萬,項目方又完不成所做的事情。所以這兩個剛性條件一疊加,就推導出項目方現在的估值。這樣項目方目前就是一個估值2000萬左右的企業,而且這個估值基本也落在我們現在早期投資的投資金額區間裡面。
很多項目為什麼估值高?是因為他的人力成本已經非常高了。同時,伴隨著現在價值的回歸,項目的估值就會相應的隨著經濟周期變化而改變。什麼是價值的回歸?前兩天我看到朋友圈一個段子,說:「現在一個iOS程序員,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萬兩千塊錢,這讓程序員怎麼活啊。」但是投資人可能會覺得他應該再降一點,降到八千可能會好一點,因為他之前是在一路的上漲。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一些不理性的融資者,也會有一些技巧去讓他把估值降到合理的區間。因為很多融資者其實是不了解這一點的,他認為估值是越高越好,所以我們一定要跟他把融資步驟講清楚,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候採用過高的估值,那對你的項目也會是一種巨大的障礙。
我見過一些非常固執的融資者,他就是覺得融資當然估值越高越好,「如果有人能給我兩個億,為什麼我只要一個億?」這種情況下,第一,你一定要在這個項目的後續融資上給他講清楚,不要只圖眼前利益,而為你的後續融資人為地製造很多障礙。第二,要教給他一個正確的方法論,就是說你要去選擇真正對企業有價值,對你有幫助的投資企業,而不是誰投的錢多就選擇誰。2015年有很多的土豪基金,因為有很多的房地產轉型,他把錢給了你之後,對你的後續成長卻沒有任何的幫助,因為他們缺乏相關的行業資源。拿這種沒有價值和後續資源支撐的錢之前,要慎之又慎。
通常融資者另外一個執著的點是,創始人會覺得投資機構佔了企業如此多的股份,股份被攤薄了,最終甚至創始人都不能控股。這一點,要首先給企業創始人講明白,你能看到的上市公司的老闆,其實在公司里基本上都只佔了一個特別小的股份,因為你的股份在不斷地融資在稀釋,或者說在不斷地分給你的團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沙丘學習,圈內專業的創投知識平台。
通常來講,當企業融到C輪之後,公司的主要合夥人,一般股份都是在30%或者在30%以下。所以不要那麼執著地去說,你有沒有控股,你有沒有佔51%以上,或者說你是不是一個相對最大的股東等這些東西。投資機構要首先給企業創始人講清楚這個邏輯,否則很難達成一致。
⑤ 創業投資600萬融資估值多少合適
創業投資600萬融資估值大約在1000-1200萬左右,因為項目還有公司的架構也能算上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