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踐行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的特點
一.1、是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網路道德問題的治本之道,是要用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是開展網路道德素質教育,提高網民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修養。由於網路道德運行機制受阻,社會輿論的作用減弱,因此,加強網路道德主體以「自律」為特徵的道德教育尤為重要。同時,要提高網民的善惡鑒別力,分清那些行為是合法的、善的,那些行為是非法的、惡的。
3、是要大力開展網路法制教育,著力提高網民遵守網路游戲規則的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網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根治網路不道德行為,使網路社會在有序中實現發展。
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路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響應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號召,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我們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
4、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5、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網路道德的特點是:自主性 、多元性 、開放性。
信息時代的網路媒介是傳播先進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這種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據著很大的優勢,能夠形成一種史無前例的網路信息環境。網路環境中的信息知識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區的,與人們的傳統認識、道德觀念也大不相同。網路環境對大學生的 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紛紛加強校園網路建設,並將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對待。因為,網路像一把「雙刃劍」,給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復雜性,做好調查研究,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對策。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
1、鑒別判斷能力下降,理想與價值觀迷失。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這主要歸因於學校和社會上的各種培訓、各類媒體、計算機網路、通訊網路、各種社團等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學生獲取的知識量已遠遠超出了學校教育的范圍,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像,但是,無論學生家長、教師,還是學生本人,由於對知識「爆炸當量」的心理准備不足,造成了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對知識鑒別、判斷能力的欠缺;同時,隨著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確的價值選擇變得更加困難,直接導致大學生的價值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劇烈;而世界各國、東西方價值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過度強調自我,社會公德失范。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很高,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日俱增,他們渴望獨立,期盼一個沒有約束、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足夠大的時空;由於長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們的獨立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和鍛煉,心理素質滯後於身體素質,心理年齡落後於生理年齡,這使社會和家庭難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獨立的期盼。這就導致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發生沖突,以及代溝的擴大,有些學生心胸狹隘,不懂得寬容和妥協;有些學生思想偏激,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反感;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差,對社會道德的約束產生抵觸。 3、思想網站功能缺乏,內容簡單,難以發揮思想教育的功能。雖然我國許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網站,但是,這些網站還未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存在多種問題:如教育模式落後、教育方法簡單化、教育過程形式化,網站面目呆板,沒有感染力與親和力;網站上相關內容簡單羅列,信息面狹窄,或內容泛化,缺乏個性,影響力不大;功能簡單,針對性弱,有效性差,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教育的網路平台。 以上這些現狀與問題,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亟待探索有效對策。
此外,要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優化網路育人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做好心理咨詢輔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網路上與生活中為學生解決思想中的難題。最後,要設立網上思想品德教育問卷調查、學生信箱等,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5.加強祖國傳統文化教育與信念教育。要堅持從正面教育入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通過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培養師生對祖國濃厚的民族情感,提高愛國覺悟,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的信心和決心;要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途徑,努力開創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㈡ 如何加強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網路給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帶來了機遇
網路拓寬了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和手段,為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法的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主要表現在:(1)大學生藉助網路可以及時獲取豐富的知識,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2)開拓大學生的思路和視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有助於拓寬大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加強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開發大學生內在的潛能。這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既開闊了思路和視野,又提高了綜合素質。
(二)網路給大學生倫理道德教育帶來了挑戰
網路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 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而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沒有成熟,還沒構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主要表現在:(1)網路的個性化,易導致道德冷漠現象的產生和人際情感的疏遠。(2)網路的虛擬性易使其成為學生逃避現實的場所,並沉溺於其中。對於學習壓力相對較輕,有較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的學生,以及由於學習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往往選擇在網路的虛擬社區中尋找位置,以期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無疑加劇了大學生沉溺於網路的客觀原因。
(三)新時期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勢在必行
大學這個時期正是大學生處於人生觀、價值觀、民族文化意識形成的階段,辨別能力比較弱,而網路正以極快的速度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主渠道,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產生巨大的沖擊,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因此嚴峻的現實迫使我們必須重視與加強大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所以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的教育和宣傳是必要的。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現狀
今天的互聯網正以超乎人們想像的速度向前發展,其中Internet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用戶最多,影響最廣的計算機互聯網路。而根據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調查統計:18歲以下上網的學生佔17.6%,18歲至24歲年齡比例最大,而其主體則是大學生。
以上一系列數據和調查表明網路和現代的大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其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手段。但由於網路上的內容擁有多元化和多樣性,不同的民族觀、價值觀、宗教觀、道德觀強烈的撞擊在一起,以及部分不良的內容充斥在網路上,對大學生思想方面的突擊尤為嚴重。
(一)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取得的成績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網路活動的主力軍,其網路意識和行為對整個網路社會的道德規范將產生重大影響,但從整個社會來看大學生的網路行為和網路意識的主流是積極,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表現在:(1)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得到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視。網路的興起,使世界的溝通,信息的交流不再受時空限制,信息時代「地球村」已成為現實。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它既能促進了教育觀念的更新,改變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能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育質量,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素質。(2)大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現象有所減少,網路道德意識有所加強。社會媒體首先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既擔負積極宣傳的導向作用,又揭示網路生活中的非道德的危害性一面,也積極闡釋網路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及其長遠的發展前景。
(二)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當前的教育環境和教育體制之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觀念落後和意識的薄弱。網路行為由於其本身的隱蔽性和匿名性,很多人在網路上的行為變得隨意、放縱,缺少一種行為的責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為監督。另一方面是非標准淡化。在調查對網路黑客的態度時,有17%的大學生崇拜黑客,26%的大學生認為黑客不需譴責,這從側面上反映出隨意網路行為已影響了學生是非標準的判斷,使學生的言行缺乏約束和自我約束,削弱或喪失了道德行為、道德准則和法律意識。
2.網路教育機制的不健全和管理的滯後。就當前來說,開啟並加強網路道德教育的呼聲已越來越高,政府和社會各界也都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但一個完善的教育機制並未真正形成,也就是說盡管社會、學校、家庭對加強網路道德教育的積極性很高,但還未真正形成政府牽頭,各部門和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各自為政的狀態明顯,網路道德教育的合力未能體現。
3.網路心理教育的缺失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網路心理。國際互聯網給教育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基於現代教育技術的網路教育能為情感教育開方便之門。然而,歷史偏重於認知教育、忽視情感教育的傾向,在目前的網路教育中並未得到根本的改變。這種傾向對學生的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塑造是極其不利的,常容易形成大學生的亞健康心理。
4.網路道德教育的立法管理滯後,缺乏有效保障。我國的網路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原來頒布實施的一系列網路法律法規,由於網路應用向縱深發展,已有部分明顯滯後。一些關於網路道德行為的認定過於原則或系統化,缺乏可操作性,且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一些網路行為無法可依。
三、解決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教育工作者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增加網路道德教育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1.教育者應加強大學生道德的規范功能。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調控力量,在網路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都是通過網路道德規范的宣示來進行的,都包含著規范性的意蘊。因此,教育者應以這種道德規范對學生進行調節,增強網路道德教育的科學性。
2.教育者應加強大學生道德的調節功能。在網路時代,網路與人類個體、社會整體等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矛盾,它不僅需要運用正確的科技政策、法律和一些行政制度、措施來調節和處理,還必須依靠思想道德的因素來加以自覺地調節,增強網路道德教育的系統性。
(二)健全網路教育機制,加強網路教育,為大學生網路生活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長期以來,評價大學生思想道德的主要依據是其行為表現,而實際上思想觀念是隱藏在人的內心深處,並且更具有隱蔽性。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學生情感和品性修養等方面的關注缺乏深入。網路道德教育是一項新課題,它涉及的面較廣,需要社會、家庭、高校、大眾傳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齊抓共管,構造新的教育模式。
(三)做好大學生網路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培養大學生具有網路道德責任感和自我教育性。網路時代的大學生比其他人能更快地接受新信息,傳統方式的教育功能相對弱化,道德傳遞效果逐漸減弱,「見異思遷」的機會明顯增多。因此在網路時代增強大學生的倫理意識和道德責任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多做有利於社會進步的事,不去違背社會道德和褻瀆文明。同時,在網路時代,要善於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境界,大學生一定要做到自學、自護、自辨、自製和自省。
(四)加強網路管理體系,構築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
1.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學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它將隨著網路的發展而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沖擊。學校教育者應及時關注網路發展的動態,不斷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勇於創新,豐富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形成一種良好的網路道德教育文化氛圍。
2.家庭也是開展網路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大學生的閑暇時間主要是在家庭中度過的,上網的時間和地點也主要是在校外的家庭或網吧。因此,隨著網路的發展,家庭也將對網路道德教育發揮積極的作用。如家長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駕馭互聯網的辦法,並主動改變觀念,與時代同步。
3.發揮社會作用。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社會對於網路道德內容的建設、管理體制上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界定網路社會道德內容,實現未成年人自律,是社會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1)加強立法,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根據現在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和法律制度不完善的現狀來看,我國有必要建立和健全有關信息保護法、通信法、軟體法等相關法律,及時完善法律條文,以保障互聯網安全、健康、高效地運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2)網路經營者也有責任和義務監督大學生上網,禁止他們利用網路查閱不健康的內容。這不僅有利於大學生科學地對待網路信息,而且還有利於凈化網路管理環境。
總之,網路世界豐富多彩,網路世界誘惑無限,我們對於網路世界只能勇敢面對。在五花八門的網站和網路資源面前,我們不僅要教會大學生應怎樣使用網路,還要教會他們具有辨別和控制自身行為的能力。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要依靠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的綜合力量,還要爭取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網路教育工作的支持。一起攜起手來為網路道德教育的美好明天創造一個新天地。
㈢ 如何對大學生進行網路德育教育
隨著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正被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在整個網民的架構上,大學生已成為最大上網群體,從基本的衣食住行到學習、娛樂、消費,生活每時每刻都在和網路發生著密切地聯系,網路在給大學生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伴生著一系列道德問題,網路上充斥的虛假、色情、暴力恐怖、網上犯罪等信息對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和學習生活帶來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致使大學生網路道德問題越來越突出。正確把握大學生的網路行為及網路道德狀況,加強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和引導對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存在的問題
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依靠網際公民的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它是現實社會及網路社會對網路行為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在網路使用與網路生活中產生和形成的,是健康的網路道德關系及其本質的集中概括。網路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倫理生活秩序造成很大沖擊。大學生作為網路的主體,其網路行為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迷戀網路成癮、網路行為不良,網路價值觀念模糊等現象,暴露出嚴重的網路道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價值觀和道德信念的迷失
網路時代的到來對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信念造成了很大沖擊。一方面,網路上充斥著的色情、兇殺、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極大地擾亂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其道德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網路向網路的使用者不斷地傳遞文化信息,鼓吹西方的民主和人權觀念,進行網路文化的滲透,將其意識形態、價值理念強加於人。境內外各種敵對勢力更是把網路作為滲透、煽動和破壞的重要工具。散布各種自由化言論,詆毀社會主義制度;煽動社會不滿情緒,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傳播暴力兇殺、淫穢色情及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迷惑、腐蝕大學生,對大學生的網路道德的形成產生沖擊。大學生正處在求知的重要階段,可塑性很強,極易受到這種不良信息的吸引而產生道德價值取向錯位、理想信念的傾斜和迷失。
2.社會責任感缺失
網路具有虛擬性、匿名性、隱蔽性的特點。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正處在心理、行為上的不成熟期,自律性與自製性較差,容易為色彩斑斕的網路世界所吸引。而網路世界的隱匿性也很容易成為他們張揚個性、實現自我的陣地,為他們叛逆社會正統倫理提供機會。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有社會壓力感和對現狀不滿的大學生,更是傾向沉溺於網路這個虛擬的社會,加之網路社會還沒有形成完備的道德法律體系,對於網路中存在的種種不道德問題沒有相應的制裁措施,網路行為也不會受到社會輿論和傳統道德習慣的制約,致使部分大學生在網上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為所欲為,放鬆對自己的道德約束,並逐漸淡化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引發種種不良的行為。
3.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
由於網路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網路的隱蔽性、無拘束性和虛擬性正好迎合了大學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標新立異的獨特心理。在這種條件下大學生們的行為就變得為所欲為,他們在網路社會宣洩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不滿,滿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加上在網路世界上網者不僅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還可以帶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容易使長期沉迷於互聯網的大學生產生現實和虛擬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並且常常陶醉於虛擬自我的自由、暢快和灑脫中,不斷地放大虛擬的自我而不願面對真實的自我。進而造成對網路這一虛擬世界的依賴性增強而對現實的世界產生厭惡感和不適應,常常產生孤獨、沖動、暴力、淫逸、空虛等心理障礙和人格異常。
4.人際交往障礙和情感的冷漠
大學生處在風華正茂的時代,迫切渴望人際的交往和情感的交流,而網路互動性強,參與者可以在網路上進行點對點,點對面任意的交流,這種打破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時空限制的交流方式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成了人與機器的交流,或是一種長時間僵坐在一個固定地方進行非口頭的符號交流,無疑使大學生缺乏現實社會必要的人際交往,使之與現實生活中的親屬、朋友、同學、鄰居的感情逐漸淡化、淡薄。出現失落空虛,不願意與人交往的情況,造成人際關系冷漠,人際距離疏遠,人際情感萎縮。
5.網路犯罪日益突出
互聯網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其迅猛發展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給人們帶來諸種便利和好處的同時,也夾雜著一些低級庸俗、色情淫穢、迷信邪教、暴力與欺詐等有害信息,給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尤其是大學生的心靈帶來負面的影響。加上在網路世界中,網路立法相對滯後,傳統道德的約束力、法律的權威性均被弱化,大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弱、人生觀處於不穩定的形成期,容易迷失在網路的虛幻世界裡被這些不良信息誘惑,使大學生網路侵權和犯罪行為大量增加。尤其是近幾年,關於網路方面的大學生犯罪更是屢見不鮮,發案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一些大學生沉溺於網路游戲和不良的網上活動造成了身心的扭曲,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強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
加強當代大學生網路道德教育,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及時克服網路上的各種負面影響,必須要確立與此相適應的新的網路道德教育理念。
1.加強網路監管,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路成長氛圍
由於網路社會的虛擬性和隱蔽性,上網者可以隨意掩藏自己的身份,逃避公眾輿論的監督和制裁。我們在進行網路道德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網路制度建設,從凈化網路大環境入手,對那些不健康的網路內容加強法律、技術上的監督。信息管理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和計算機網路的監管,建立起網路安全的「防火牆」,對網上的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及時清除通過計算機網路傳播的反動色情和不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電子信息,堵塞一切可能對大學生產生毒害的渠道。同時要建立健全校園信息網,加強校園文化網路建設,建立能夠傳播正確、積極、健康信息的「德育網站」等,在網路上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
2.建立高素質的網路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新形勢下要做好當代大學生的網路道德教育,高校必須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網路道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他們不僅要有深厚的德育理論水平,還應充分了解和熟練掌握計算機網路知識和技能,了解有關網路法規和網路道德,在啟發大學生的道德思維上教育和引導他們構建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念。一方面能把網路道德教育和網路媒體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運用網路提高網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採取網上灌輸教育與網下疏導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給予正面引導和教育;另一方面更具有創新意識,參與校園信息的製作與控制,做到以敏銳的思維和行動,迅速地抓住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網路道德教育工作,使大學生網路行為規范化、道德化。
㈣ 中學生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1.首先作為青少年應該有自己青少年的意識,現在正式學習最好的時候,還是要以學業為重嗎,只有意識正確了才不會被網路的誘惑帶偏。所以青少年在面臨網路是要以學習為重。
2.限制上網時間
對於青少年來講,更多的時間應該用在學習上而不是整天的沉迷與網路世界。也許你會說窩上網只是看資料,所以時間可以自己來安排,但是窩告訴你,現在網路上的各種游戲,各種娛樂廣告那麼多,你可能會抵擋不住它們的誘惑,所以限制一定的上網時間是很有必要的。
3.上網查資料
對與青少年來講肯定會有好多東西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每天上上網查下資料,無窮無盡的網路知識對你的幫助肯定是很大的,網上還會有你需要的題庫,在網上做做題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無論是電腦還是手機對眼睛都是有一定的傷害的,所以最好是看15-20分鍾休息一下再看。
4.看新聞
青少年在網上看看時事新聞,了解世界和國家發生的一些事情,能開闊自己的見識,這對你的幫助是很大的,不但是你的學習成績大增,而且你知道的事情其他同學不知道豈不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嗎!有句話說:有文化的人不懂得實時新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這就凸顯了看新聞的重要性。
其實青少年上網倒不是不可以干其他的事情了,在學習之餘還是可以上網玩玩游戲,看看視屏之類的來放鬆一下,就當休息,豈不是很好的事情嗎。作為青少年一定到抵制不良網路誘惑,抵制不良網站。
㈤ 如何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一、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網路的開發和應用日趨提高,復雜化、多元化、商業化日益加強,網路越來越成為科技、文化、教育等傳播的重要載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它給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使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互聯網進行聯系。當前的網路已成為一個吸納、承載人類生活、生產的大平台,它以其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及無可比擬的信息容量,極大地推進當前物質文明,同時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思維方式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網路對德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路使當前的德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得到非常明顯的提高,網路的普及推動了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普及。二是網路使我們了解到更為真實的中小學生的思想動態,根據這些動態,教育者能有效地對中小學生進行相關的德育教育,從而提升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三是網路世界大容量的信息豐富了當今德育教育的素材;網路傳播的多媒體(文字、畫面、聲音等)特性,豐富多彩的手段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具有藝術的感染力;網路傳播的即時性可以使得教育更具有時效性。因此,我個人認為,首先,網路有利於級解中小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讓中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其次是網路有助於激發中小學生的求知慾和增強自信心,再次是網路的出現為中小學生的成長發展更多地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它充實了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更多樣化,因而也給當前中小學生的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網路經過德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網路豐富了德育的內容,增多了信息量;網路促進了德育手段的現代化,實現了多媒體交流;網路使德育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效率;網路消除了面對面可能產生的心理壓力和存在的顧慮,能夠了解中學生的真實思想,有利於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總之,網路正在成為繼學校、課堂、家庭、社區、社會之後的第五大重要的德育陣地,所以,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互聯網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也提出了:「計算機聯網作為開放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當前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在網路化信息時代,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網路給德育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步跟進網路,讓網路更好地為我們的德育教育服務,為德育現代化服務,為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服務。
誠然,網路對德育的積極影響是主要的,但是,我們又必須清醒地看到,網路在給人們帶來文明、便利和享受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問題。據統計,互聯網上的信息80%以上來自美國,其主導價值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等。而且互聯網常常成為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文化侵蝕,毒害我國青少年的首選的廉價的最便利的工具之一。所以,網路對我國青少年的德育的消極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網路的特點又使其對中小學生具有魔力般的吸引力。有數據表明,中小學生已成為我國網民的重要主體,也成為各種網吧的常客。他們一旦迷戀上網,很容易痴迷成癮,深受其害而不不能自拔,所以,正確看待網路對德育和中小學生的消極影響,引導他們正確對待網路,是當今我們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和義務。
那麼,網路對德育的消極影響也就是指網路的負面影響:一是網路上信息良莠不齊,可能使一些中小學生失去理性思維,迷失方向,深受其害。二是網路的開放與封閉及虛擬的現實間的兩種象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給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三是西方網路思想文化的侵蝕,扭曲了中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網路會使中小學生的道德意識弱化,道德責任感淡化,並對其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負面影響。網路的負面影響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對我國主旋律文化形成了巨大沖擊,導致當前許多中小學生學生道德失衡,嚴重影響學生的學業和身心健康。
總之,面對目前的網路信息化時代,網路已經成為當前中上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對他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意識、行為規范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應對網路的挑戰,正確應對網路的消極影響,在積極地推廣網路應用的同時,切實加強網路的管理和教育,引導網路良性地健康地發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消極負面影響,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網路環境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二、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意義
德育是發展全面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同時,它也是形成中小學生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它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和心理教育。教育理論上曾說道:「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而21世紀是網路時代,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網路的開發度和自由度日趨提高,復雜化、多元化、商業化日益加強,日益成為科技、文化、教育等傳播的重要載體,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不同文化類型、意識形態之間的交匯、沖突與整合將越來越明顯。快速發展的網路給人們生活和學習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新問題。近幾年中小學生上網人數的急劇飆升,網路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產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也給中小學的德育教育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問題。雖然網洛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但網路本身不是洪水猛獸,關鍵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網路環境下如何創造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徑,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如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倫理思維和判斷;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德育規律來提高德育的操作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因此,網路已成為當前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陣地,作為網路普及的今天,重視網路對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變得十分重要。
三、學校應對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策略
學校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場所要緊密圍繞如何適應網路時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科學性。
首先,要深入了解網路環境下德育的效應和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
我們不能一味指責學生自甘墮落,不好好學習,沉浸在網路中,而應當認真分析為什麼網路中的事物能迅速地吸引學生?它是怎麼迎合了學生什麼樣的需求,這種需求為什麼在學生正常的生活中缺失了?有人說:「90後作為完全獨生子一代,承受的各方面壓力都很大,導致的困惑和緊張可想而知。」的確如此,如果學生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找不到成功、感動的感覺,在學校和家裡都處於一種持續麻木的狀態之中,一旦上網遇到可以給人以感觀刺激、令人激動的事物,就會很容易被其吸引,甚至產生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青少年處於身心發展的階段,生理和心理機制的發展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判斷能力,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偏弱,同時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強,好奇心強,不少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會無條件地接受網路提供的信息,接受它的不良教育,良莠不分,兼收並蓄。他們寧願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在網上,大家又互相學習、模仿,加上缺少了來自方方面面的理性監管,更易造成感觀刺激的泛濫。故而,網路能夠吸引大批的未成年學生於其中並樂此不疲,是與其固有的特性和學生當前的遭遇分不開的。而此時網路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消解青少年精神生活的積極因素,限制學校德育作用的發揮。
其次,充實、更新、拓寬中小學德育內容。
當前,學校德育實踐在內容上主要強調「三個主旋律」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學校德育知識化、認知化和泛政治化,而較缺情感體驗及情感發展。只有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去開放自主的活動,去真切地體驗現實中的生活,將自己的熱情、身心融入進去,才能認同道德規則,才能把它化為自己的內在道德需要,才能在實踐中體驗和遵循。如愛國主義教育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和地方的實情,以多樣化的形式,充分發揮歷史資源建設的德育基地教育作用,讓學生親自上網搜集或查閱當地的名人事跡,參觀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的博物館和紀念館,並寫下自己的感受來體驗道德情感,促進道德品質的生成。我國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面臨嚴峻挑戰以及各種復雜環境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所以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意義,充分發揮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傳統民族節慶的作用來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內容,禮儀、風俗的理解和維護,將道德認知有效地轉化為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並外化為行為,達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心理健康教育彌補了學校德育內容,為德育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其某些內容也可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再次,拓寬德育途徑,改進德育方法。
(1)引導學生主動接受好網路道德教育
學生對計算機充滿了好奇心,網路對中小學生更是充滿誘惑。除學生對網路的獵奇心理,消除神秘感,正確地引導他們去接觸網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能在正確的信息引導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中小學教育基本上已經普及了計算機課程,學校要重視此教學工作,抓住機遇進行網路道德教育。德育教學的滲透也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上的口頭傳授,對於網路的道德法規和網路安全法規就可以採取說理誘導法,對於信息垃圾、計算機病毒等不良信息對人類的危害,除了明確指出、深入剖析以外還可採取集體討論法等。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是相對開放的可以藉助於過程性設計、協作學習、讓學生參與對不良道德行為的正確評論等途徑實現。通過校園網路,開展人生觀、價值觀、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建立一個學校德育網站,鼓勵學生在網上對中小德育形式,內容,目標各抒己見,並對學校發生的德育方面的具體案例在德育網上做到教師,家長,學生網上對話與交流。利用網路的正面優勢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同時也防止了學生忽視正常學習、沉溺於網吧、陷入網路陷阱的負面影響。
(2)注重德育目標的實現的方式、方法
重視對學生系統的道德知識體系的灌輸及道德目標的實現方式。不斷向學生灌輸道德知識,理解道德規范,形成道德判斷推理能力。為了避免過程的枯燥,教師在灌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來自互聯網的美麗的道德故事,即採取「故事法」。故事中,人的智慧、真情的溫暖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在觸動和召喚著學生的心靈。這種「欣賞型德育」可以通過各種德育內容的審美化改造從而使學生自覺自願,並愉悅地接受道德的熏陶。學校可在校園網上建立一個「故事資源庫」供師生參閱。不能忽略了道德行為的塑造與指導,因為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形成學生的品德,使學生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地過有道德的生活。把知識轉化為信念,把道德轉化成行動,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真正地下工夫,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指導他們的現實生活,才能使他們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相應的道德行為習慣。教師還要善於從正面教育的角度,客觀評價學生,善於提升學生中的典型事例,使他們在肯定、贊揚、鼓勵中,受到良好道德情感激勵。所以道德教育過程不僅要求學生積極的參加,而且更要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獲得和實現道德價值。
(3)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及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把德育容入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
傳統德育方法,重視單向灌輸,較缺乏雙向互動和參與。重課堂式的教育,輕社會生活實踐和德育文化建設,表現為德育時間和空間的封閉性。德育途徑應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學校向社會拓展。學校教育應是使每個學生都受到全面的教育,學校要豐富課餘生活,提倡健康、積極的集體活動,把學生的目光從網路中轉移。課外活動,是培養人才的有效手段。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基本設施,師資力量來組織適合本校的學生參與的學科活動、科技活動、文化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和專題講座等在內的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不但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了基本科學素質,鍛煉了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而且增強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避免學生與周圍的世界產生矛盾的時候,就會去網上尋找「更完美」的朋友。與社會接觸,在社會實踐中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學會自我教育,對學生品德的形成產生很大的影響。如,在校內及社會上有許多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服務他人來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通過服務他人,學生可理解別人的需要,體驗對別人的同感、同情,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承擔精神,並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養成堅毅和豁達的品行,將社會的需要內化成自身修養的動力。
總結:
總之,面對目前的網路信息化時代,網路已經成為當前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對他們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道德意識、行為規范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做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應對網路挑戰,正確對待網路的消極影響,在積極發展推廣網路的同時,切實加強網路的管理和教育,引導網路良性健康發展,最大限度地消除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消極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積極影響,為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網路環境,讓網路發揮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應有的積極作用。
㈥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基本原則有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等。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從以下方面遵守網路道德:
第一,樹立積極向上的網路觀,遵守相應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己上網行為,自覺並加以抵制對網路文明、道德及和諧產生破壞的事,積極倡導並自覺實踐文明上網方式,為建設和諧網路社會貢獻力量!
第二,積極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致力於傳播先進有益的網路文化知識,攜手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氛圍。把文明上網當作習慣,將道德准則刻在腦海,向網路道德模範看齊學習,努力在網上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第五,拒絕網貸,遠離網貸。當代社會,校園的網貸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助長了一些學生的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金融和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防範能力,做到少網貸,最後不網貸!
㈦ 大學生如何人正確對待網路
1、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能力。網路說到底是一種工具,看你怎麼用它,因此說到底是自身的問題。迷戀網吧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的出於好奇,有的出於消遣、休閑,有的心理負擔大,尋求心理釋放。不管哪一種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心理問題,要防止學生沉迷於網路聊天、游戲,關鍵就是要充實學生的精神空間和現實空間,讓學生有忙的地方、時間和內容。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進行教學課堂改革,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技能化,學有趣味、學有所用、學有致用。
2、大學生要嚴格自律。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很少想到改變自己。有網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它的危害,並不去設法改變自己。有句諺語說:「生存決定於改變的能力」。其中所說的關鍵是學生要有自控力。我們要著重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作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學生手中有用的學習工具。
3、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無節制的上網浪費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我們必須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在上網和工作、學習之間取得平衡。只有通過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才能做到有效率的使用網路資源並使其真正的為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4、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勞逸結合、寓教於樂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學習方式,適度娛樂能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為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能量。然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不會讓人感受到娛樂帶來的快樂反而會玩物喪志。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的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
5、具備時間觀念。我們可以通過網路放鬆自己,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路,但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控。最好是0.5h-1h之間就站起身,放下手機,活動活動身體,讓自己從網路中抽離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網路沉迷,也減少了身體上的負擔。
㈧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文明上網。嚴格律己。
二、大學生一定要注意網路語言的使用,不攻擊他人,誹謗他人。合理文明地上網。
三、保護他人的隱私。並且不隨意使用他人的計算機。
四、還要監督他人或社會有不道德的使用網路行為。及時舉報或揭發網路惡意行為等。
㈨ 如何加強青少年的網路道德教育
為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中與學校總體安全工作相結合,針對當前社會關注的青少年上網問題,採取有力措施,加強網路安全文明教育,積極為未成年人的成長營造文明的環境,特製定以下網路安全制度。
一、切實加強對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教育,要求各教學系部按照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積極開設計算機網路課程,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網路知識。學校網路教室要盡可能延長開放時間,滿足學生的上網要求。同時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給學生必要的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其安全防範意識和能力。
二、進一步深入開展《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學習宣傳活動。教育學生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三、加強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等學生上網場所的管理,防止反動、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危害學生,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網路,文明上網。
四、加強網路文明、網路安全建設和管理。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網路道德水平和自律意識,以及在網路環境下防範傷害、自我保護的能力。注重在校園網路建設過程中,建立網路安全措施,提供多層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體系。
五、加強校園網路文明宣傳教育。要求各處室部門和學校各教學系部注意研究防止網路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積極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網路知識,遵守網路道德,學習網路法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網路道德與網路安全教育。
六、
加大與國家網路安全相關部門交流與合作,加強對校園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力度。積極主動聯合市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城管等部門,開展學校內部及學校周邊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控和管理,杜絕學生沉迷於網吧。
附:《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㈩ 大學生對網路道德的認識
正確使用網路工具。網路是一個內容龐雜、覆蓋面廣的信息共享平台,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便利地瀏覽新聞、查詢資料、下載數據。大學生應當學會利用網路這一先進工具獲取最新信息,使之成為提高自己學習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網路上存在不少虛假、低級庸俗甚至反動、淫穢和色情的內容,同學們要提高鑒別善惡美醜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網站,不瀏覽不良的內容。
健康進行網路交往。網路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侮辱、誹謗他人。同學們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路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
自覺避免沉迷網路。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著一些同學上網成癮,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的現象。值得同學們警惕的是,沉迷於網路尤其是游戲已成為近年來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學生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學會理性對待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