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信息 > 切換台的乙太網絡是干什麼用的

切換台的乙太網絡是干什麼用的

發布時間:2022-09-20 06:15:07

『壹』 網路連接時常說的」乙太網」是什麼

乙太網(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

乙太網分類:
1、標准乙太網,傳輸速率可達10Mbps/s;
2、快速乙太網,傳輸速率可達100Mbps/s;
3、千兆乙太網,傳輸速率可達1000Mbit/s;
4、萬兆乙太網,傳輸速率可達10Gbps/s。

乙太網拓撲結構:
1、匯流排型,所需的電纜較少、價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離故障點、採用共享的訪問機制,易造成網路擁塞;
2、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擴展、需要專用的網路設備作為網路的核心節點、需要更多的網線、對核心設備的可靠性要求高。

『貳』 電視機頂盒上得乙太網口是干什麼用的上網嗎

就是為以後上網預留的,這些年國內的直在搞三網合一,所以這些設備都為相關功能預留了介面

『叄』 乙太網交換機是干什麼的

乙太網交換機是基於乙太網傳輸數據的交換機,乙太網採用共享匯流排型傳輸媒體方式的區域網。乙太網交換機的結構是每個埠都直接與主機相連,並且一般都工作在全雙工方式。交換機能同時連通許多對埠,使每一對相互通信的主機都能像獨占通信媒體那樣,進行無沖突地傳輸數據。它是目前組建區域網的必須設備。

乙太網交換機工作於OSI網路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是一種基於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識別、完成乙太網數據幀轉發的網路設備。
交換機上用於鏈接計算機或其他設備的插口稱作埠。計算機藉助網卡通過網線連接到交換機的埠上。網卡、交換機和路由器的每個埠都具有一個MAC地址,由設備生產廠商固化在設備的EPROM中。MAC由IEEE負責分配,每個MAC地址都是全球唯一的。MAC地址是長度為48位的二進制,前24位由設備生產廠商標識符,後24位由生產廠商自行分配的序列號。
交換機在埠上接受計算機發送過來的數據幀,根據幀頭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然後將該數據幀從對應埠上轉發出去,從而實現數據交換。
交換機的工作過程可以概括為「學習、記憶、接收、查表、轉發」等幾個方面: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每個埠上所連接設備的MAC地址;將MAC地址與埠編號的對應關系「記憶」在內存中,生產MAC地址表;從一個埠「接收」到數據幀後,在MAC地址表中「查找」與幀頭中目的MAC地址相對應的埠編號,然後,將數據幀從查到的埠上「轉發」出去。
交換機分割沖突域,每個埠獨立成一個沖突域。每個埠如果有大量數據發送,則埠會先將收到的等待發送的數據存儲到寄存器中,在輪到發送時再發送出去。

『肆』 乙太網交換機的作用是用干什麼用的可以用在電腦上嗎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詢問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是什麼,功能如何,有何區別,筆者就這些問題簡單的做些解答。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集線器現在使用較少了,比較多的是交換機或者路由器,像豐潤達的NS1016G我們單位用的。

『伍』 乙太網是干什麼用的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協議: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乙太網簡史:

1972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實驗型的乙太網系統,用來實現Xerox Alto(一種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工作站)之間的互連,這種實驗型的乙太網用於Alto工作站、伺服器以及激光列印機之間的互連,其數據傳輸率達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發明的這套實驗型的網路當時被稱為Alto Aloha網。1973年,梅特卡夫將其命名為乙太網,並指出這一系統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還可以支持任何類型的計算機,而且整個網路結構已經超越了Aloha系統。他選擇「以太」(ether)這一名詞作為描述這一網路的特徵:物理介質(比如電纜)將比特流傳輸到各個站點,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論」(luminiferous ether)所闡述的那樣,古代的「以太理論」認為「以太」通過電磁波充滿了整個空間。就這樣,乙太網誕生了。

最初的乙太網事一種實驗型的同軸電纜網,沖突檢測採用CSMA/CD 。該網路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1980年,三家公司(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施樂公司)聯合研發了10M乙太網1.0規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於該規范,並且與該規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組於1983年通過了草案,並於1985年出版了官方標准ANSI/IEEE Std 802.3-1985。從此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標准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更新,以支持更多的傳輸介質和更高的傳輸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並生產出第一個可用的網路設備:乙太網卡(NIC), 它是允許從主機到IBM終端和PC機等不同設備相互之間實現無縫通信的第一款產品,使企業能夠以無縫方式共享和列印文件,從而增強工作效率,提高企業范圍的通信能力。

乙太網和IEEE802.3:

乙太網是Xerox公司發明的基帶LAN標准。它採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速率為10Mbps,傳輸介質為同軸電纜。乙太網是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網路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開發的,而IEEE802.3標準是在最初的乙太網技術基礎上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現在,乙太網一詞泛指所有採用CSMA/CD協議的區域網。乙太網2.0版由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聯合開發,它與IEEE802.3兼容。

乙太網和IEEE802.3通常由介面卡(網卡)或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電纜協議規定用收發器將電纜連到網路物理設備上。收發器執行物理層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沖突檢測及收發器電纜將收發器連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種電纜規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與乙太網最為接近。在這一規范中,連接電纜稱作連接單元介面(AUI),網路連接設備稱為介質訪問單元(MAU)而不再是收發器。

1.乙太網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於廣播的乙太網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發送到網上的信息幀。每個工作站都要確認該信息幀是不是發送給自己的,一旦確認是發給自己的,就將它發送到高一層的協議層。

在採用CSMA/CD傳輸介質訪問的乙太網中,任何一個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路。發送數據前,工作站要偵聽網路是否堵塞,只有檢測到網路空閑時,工作站才能發送數據。

在基於競爭的乙太網中,只要網路空閑,任一工作站均可發送數據。當兩個工作站發現網路空閑而同時發出數據時,就發生沖突。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工作站必須在一定時間後重發,何時重發由延時演算法決定。

2.乙太網和IEEE802.3服務的差別

盡管乙太網與IEEE802.3標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乙太網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而IEEE802.3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即第二層的一部分)。IEEE802.3沒有定義邏輯鏈路控制協議,但定義了幾個不同物理層,而乙太網只定義了一個。

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都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其特徵,這三方面分別是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

『陸』 乙太網是什麼東西

乙太網的意思如下:

首先乙太網是計算機區域網的技術標准,是目前最廣泛的區域網技術。它的傳輸介質可以是光纖或雙絞線這些。簡單的說,乙太網就是一種在區域網內,把附近的設備連接起來,使它們之間可以進行通訊的技術。所以,也可以說,乙太網是當今被應用的最普遍的網路技術,目前大部分網路都屬於乙太網范疇內。

IEEE組織的IEEE 802.3標准制定了乙太網的技術標准,它規定了包括物理層的連線、電子信號和介質訪問層協議的內容。乙太網是當前應用最普遍的區域網技術,取代了其他區域網標准如令牌環、FDDI和ARCNET。

乙太網內容:

乙太網有兩類:第一類是經典乙太網,第二類是交換式乙太網,使用了一種稱為交換機的設備連接不同的計算機。

經典乙太網是乙太網的原始形式,運行速度從3~10 Mbps不等;而交換式乙太網正是廣泛應用的乙太網,可運行在100、1000和10000Mbps那樣的高速率,分別以快速乙太網、千兆乙太網和萬兆乙太網的形式呈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乙太網

『柒』 你好,問一下,乙太網和一般的網有什麼區別乙太網能幹嘛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一種覆蓋一座或幾座大樓、一個校園或者一個廠區等地理區域的小范圍的計算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網際網路(一般網路)是由採用TCP/IP協議族(一種通信協議標准)的眾多計算機網相互連接而成的最大的開放式計算機網路。
簡單地說,乙太網是一個區域網通信標准,而網際網路是一個系統。
比如說你們學校的教育網是一個區域網,但你同時處於網際網路中。同時如果你要用QQ和同學聊天,那麼你是必須遵循通信協議(現在基本都是TCP/IP協議)才能實現,這部分由電腦完成。當你敲下回車鍵時,電腦首先將你要發送的信息翻譯成電腦可識別的語言,然後經過一系列封裝,通過MODEM將電腦的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傳輸(一般家庭就是電話線),最後通過router(路由器,相當於快遞的,通過你的數據包找到你要發送的地址)把信息傳遞到目的地址。

『捌』 乙太網轉換器是干什麼用的

前面的是通俗一點就是usb形式的網卡,不用往pci插槽里放,直接安在usb口就行。
乙太網轉換器就是交換機

『玖』 數字電視機頂盒背面的乙太網口是干什麼用的

1、數字電視機頂盒背面的乙太網口作用可以通過連接廣電前端伺服器進行雙向互動傳輸數據。

帶網口的機頂盒一般有內置有線貓,用於有線電視網路的調制解調,可實現寬頻互聯網接入。通過向廣電前端伺服器發送埠指令,然後可以使用廣電雙向互動功能。
缺點:只能是廣電服務的區域網。
優點:傳輸數據快,還能在線升級軟體。

『拾』 什麼叫做乙太網主要是做什麼用的

乙太網是Xerox公司發明的基帶LAN標准。它採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速率為10Mbps,傳輸介質為同軸電纜。乙太網是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網路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開發的,而IEEE802.3標準是在最初的乙太網技術基礎上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現在,乙太網一詞泛指所有採用CSMA/CD協議的區域網。乙太網2.0版由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聯合開發,它與IEEE802.3兼容。

乙太網和IEEE802.3通常由介面卡(網卡)或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電纜協議規定用收發器將電纜連到網路物理設備上。收發器執行物理層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沖突檢測及收發器電纜將收發器連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種電纜規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與乙太網最為接近。在這一規范中,連接電纜稱作連接單元介面(AUI),網路連接設備稱為介質訪問單元(MAU)而不再是收發器。

1.乙太網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於廣播的乙太網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發送到網上的信息幀。每個工作站都要確認該信息幀是不是發送給自己的,一旦確認是發給自己的,就將它發送到高一層的協議層。

在採用CSMA/CD傳輸介質訪問的乙太網中,任何一個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路。發送數據前,工作站要偵聽網路是否堵塞,只有檢測到網路空閑時,工作站才能發送數據。

在基於競爭的乙太網中,只要網路空閑,任一工作站均可發送數據。當兩個工作站發現網路空閑而同時發出數據時,就發生沖突。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工作站必須在一定時間後重發,何時重發由延時演算法決定。

2.乙太網和IEEE802.3服務的差別

盡管乙太網與IEEE802.3標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乙太網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而IEEE802.3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即第二層的一部分)。IEEE802.3沒有定義邏輯鏈路控制協議,但定義了幾個不同物理層,而乙太網只定義了一個。

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都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其特徵,這三方面分別是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

閱讀全文

與切換台的乙太網絡是干什麼用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在電腦文件上添加圖片 瀏覽:297
xslist網站怎麼登錄 瀏覽:735
ftp不能直接打開文件 瀏覽:145
ps調整後的xps文件 瀏覽:572
小米如何取消wifi和數據同時使用 瀏覽:347
微信數據6個g怎麼清理 瀏覽:533
找廠房去哪個app 瀏覽:881
linuxmini 瀏覽:997
如何找編程類的工作 瀏覽:286
jsp從mysql讀取時間 瀏覽:680
有什麼app可以存app 瀏覽:603
游戲編程從哪裡學的 瀏覽:738
win8文件布局 瀏覽:308
數據存儲參數配置文件 瀏覽:122
面膜去哪個網站買好 瀏覽:627
天下游舊版本 瀏覽:622
iphone6按鍵震動 瀏覽:528
u盤沒有顯示怎麼打開文件夾 瀏覽:13
win7升級win10激活失敗 瀏覽:914
win10系統文件缺失介質修復 瀏覽:90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