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系統為什麼總是登不進去啊
是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原因,我換了XP的一台電腦就可以登錄了。你可以試試。
⑵ 江蘇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的定義是什麼
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旨在根據我省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長期需求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特點,以科技資源集成開放和共建共享為目標,通局滲過整合、集成、優桐哪脊化科技資源,完善相關基礎條件建設,提升公共技術服務能力,建設具有基礎性、開放性、公益性特點的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為我省高新技術研究、產業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創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由向社會提供科技資源共享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術服務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組成。按照組建方式,可分為多單位參與共建或具備多個功能子平台的網路化公共服務平台和依託緩早單個單位建設的單一性公共服務平台。
⑶ 江蘇湛清上市了嗎
湛清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湛清科技)是一家技術型企業,主要從事軟體開發、計算機系統集成和網路技術的應用,擁有一支技術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在智能化、網路化、雲計算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禪凱驗和技術優勢。
但是湛清科技目前尚未上市。2018年,湛清科技成為江蘇省科技型企業,獲得江蘇省科技型企業資質,並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19年,湛清科技被江蘇省科技廳授予「江蘇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稱號。
湛清科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得軟體企業認證、軟體運營許可證以及多項軟體著作權。湛清科技在江蘇省多個領域擁有多項科技成果,其中包括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模鋒省級科技攻關項目、省級科技支撐項目等。
湛清科技在江蘇省享有良好聲譽,在技術研發、產賀碼喚品開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目前尚未上市。
⑷ 許盛上了哪所大學
上的是北京理工大學。
七班許盛,從不穿校服,臨江六中校霸史上最野的櫻鄭前一位,各科均分30出頭,處分通知拿到手軟,隔三差五全校進行檢討。
主要信息:
烈日當空,少年聲音張揚:「對不起,我下次還敢。」而號稱考神的年級第一邵湛,高冷且不近人情。本應沒有交集的兩人卻因為一次意外互換了身體。
老師看著結下樑子死活脊清不願意當同桌的兩位少年。一個是他最頭痛的不良學生許盛,一個是他引以為傲的優秀學生邵湛。
老師沉吟兩秒:「之前是誰說沒有當同桌的緣分」身穿黑色T恤和周遭格格不入的許盛倚著牆:「緣分來了。」老師看看另一個:「是誰說強扭的瓜不甜?「校服紐扣扣到最上頭一顆,渾身上下像是刻著『生人勿進』四個字的高冷學叢哪神:「強扭的瓜,不試試怎麼知道甜不甜。」
你上北大,我上北大青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這題超綱了
⑸ 王永利的項目經歷
[1]「大數據雲存儲產品研發和產業化並配」,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2014.1-2016.12,主持。
[2]「天基空間目標探測與識別的射頻信息融合新機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30920130112006),2013.7 -2015.7,主持。
[3]「簡便參與物聯網環境中的數據質量保證關鍵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61170035),2012.1-2015.12,主持。
[4]「面向冰山查詢的RFID數據血統跟蹤」,國家自然圓蔽咐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0803001),2009.1-2011.12,主持。
[5]「基於自適應粒子濾波的RFID數據流不確定性分析」,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200902517),2009.1-2011.12,主持。
[6]「基於時空相關壓縮感知的物聯網數據清洗與融合方法」,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BK2011702),2012-2014,主持。
[7]「RFID數據倉庫中冰山查詢結果的數據血統跟蹤研究」,江蘇省博士後基金項目(0801043B),2009.1-2010.12,主持。
[8]「RFID標簽動態信息實時管理軟體的研究與開發」,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製造業信息化重點項目),編號2010軟資02014,2010.3-2011.12,主持。
[9]「起重機物聯網人機交互監控項目」,南京市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研究院,2011.6-2011.8,橘純主持。
[10]「無錫新區感知城管數據採集分析平台」,紫光軟體(無錫)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項目,2011.1-2012.4,主持。
[11]「大規模多源物聯信息融合與儲存機理研究」,江蘇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BK2011022),2012-2014,第2主持。
[12]「福建清代名醫醫案基礎資料庫建設及相關共性技術研究」,福建省衛生廳中醫葯科研專項項目(YA30702),2007.4-2010.5,第2主持。
[13]「╳╳╳╳╳射頻╳╳方法」,陸軍裝備預研項目,2011.7 -2014.12核心參與人。
[14]「基於3G通信的移動互聯網流媒體關鍵技術和應用系統研發」,江蘇省科技計劃(工業)項目(No. BE2011186),2011.7 -2013.12,核心參與人。
[15]「計算機與計算技術」,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本科生通識教育選修核心課程立項,2014.12-2015.12,主持。
[16]「移動雲計算與海量媒體數據分析實踐」,南京理工大學校企合作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2014.12-2016.12,主持。
⑹ 老師,有申請高新的政策嗎
您好,稍等 有個文件可以發給你看下哦
關於組織申報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
江蘇科技 3月28日
關於組織申報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
蘇高企協辦〔2020〕3號
各設區市、縣(市、區)科技局、財政局、稅務局,省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中小企業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蘇政辦發〔2020〕5號)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印發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為各類科技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的通知》(國科火字〔2020〕38號)及省科技廳印發的《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為科技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的通知》(蘇科高發〔2020〕51號)有關要求,根據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以下簡稱《認定辦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以下簡稱《工作指引》)規定,結合我省工作實際,現就做好我省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組織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一)在我省行政區域內注冊成立一年(365個日歷天數)以上的居民企業。
(二)凡2017年經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及2017年經外省(市)認定機構認定並在有效期內整體遷移至困差悔江蘇省內的高新技術企業,根據《認定辦法》的規定,至2020年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滿,企業如需再次提出認定申請,按本通知規定辦理。
(三)高新技術企業名稱發生變化的,須先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名稱變更,再進行認定申請。企業應按照《關於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更名操作規程(試行)>的通知》(汪正蘇高企協辦〔2017〕6號)和《關於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更名與辦理整體遷移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蘇高企協辦〔2019〕6號)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更名材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已失效的,不再辦理更名手續。
二、申報批次及時間
高新技術企業採取常年申報、集中受理、定期評審的方式,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集中受理各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報送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受理截止時間為:7月31日、8月31日和9月15日,申請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申報批次(每年僅限申報1個批次)。企業向所在地科技局提交申報材料的截止時間以地方通知為准。
三、申報程序
(一)自我評價
企業對照《認定辦法》第十一條進行自我評價。符合條件的,按照《認定辦法》、《工作指引》有關規定和本通知要求准備企業申請材料以及參與本企業認定審計或鑒證工作的中介機構的資質條件證明材料。
(二)網上申報
1. 企業首先通過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台(網址:http://210.73.128.81/)進入「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進行注冊登記(已注冊過的企業,無需重新注冊),並選擇所屬地區科技部門作為注冊機構提交。地方科技部門負責對其注冊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對注冊信息無誤的企業網上予以通過。注冊通過後,企業再次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按要求填寫企業基本信息、知識產權明細等相關數據,並通過網路提交至所屬地區科技部門。
2. 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網址:www.innocom.gov.cn)進行注冊登記,按要求填寫《企業注冊登記表》,並選擇所屬地區科技部門作為注冊機構提交(已注冊過的企慶清業,無需重新注冊)。完成注冊後,企業按認定管理系統要求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並通過網路提交材料至所屬地區科技部門。只有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校驗的有效知識產權,才能填入「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中,且提交的知識產權要符合《工作指引》中「按II類評價的知識產權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時,僅限使用一次」的要求。企業要確保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填寫的數據與其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上填寫的數據完全一致。企業所在地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負責對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提交的網上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及時通過網路提交到省科技廳。
3. 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生成並列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由企業法定代表人簽字、加蓋企業公章,連同相關證明材料,原件掃描形成電子版申報材料(PDF格式、彩色掃描),按順序逐頁編制總目錄、分類目錄和頁碼,逐項上傳至「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相關證明材料必須與申請書所填內容對應(具體材料要求見附件1)。企業須認真檢查上傳的電子版申報材料,確保簽字蓋章齊全、清晰完整,並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中填寫《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審核表》(附件5),連同申報材料網上提交至所屬地區科技部門。待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按照有關規定,企業將「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中正式提交的電子版申報材料完整列印,裝訂形成紙質申報材料報送至所屬地區科技部門(具體要求以地方通知為准);企業同時須妥善留存一份紙質申報材料備查。對涉密企業,應按照國家有關保密工作規定,將申報材料做脫密處理,確保涉密信息安全。
(三)地方匯總
1. 各地科技部門要指導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做好相關數據的填寫工作,確保每家推薦上報的企業均通過該系統提交了准確、完整的材料,且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填報的數據一致。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負責對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填寫的數據進行審核,按批次由系統生成並導出《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附件2)、《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中介機構情況匯總表》(附件3)、《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匯總審核表》(附件4)。
2. 地方科技部門會同財政、稅務部門對企業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縣(市)范圍內的企業,由縣(市)科技部門會同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審核;設區市各城區范圍內的企業,由設區市科技部門會同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審核;省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征管的企業,由企業所在地科技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省稅務局第三稅務分局進行審核;國家和省級高新區內的企業,由高新區科技部門會同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審核(未設立科技部門或稅務部門的高新區,由所在地縣(市)科技部門會同縣(市)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審核,高新區管委會協助配合)。科技部門主要對知識產權是否符合要求出具意見,尤其對企業提交的II類知識產權進行認真把關,切實避免重復使用,對系統生成的《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匯總審核表》進行審核確認並加蓋公章;對照本通知要求,對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中提交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查,確保提交的電子版申報材料符合要求,並在系統中如實填寫《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審核表》;同時對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是否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出具意見。財政部門主要對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符合要求出具意見,稅務部門主要對稅務師事務所是否符合要求出具意見,並在《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中介機構情況匯總表》上蓋章;稅務部門還需對申報材料中銷售收入、總收入與納稅申報系統數據是否一致出具意見,並對申報企業填報的所屬稅務機關是否准確進行核對,如有錯誤,應及時與所屬稅務機關進行信息交換,確保無誤。以上材料各有關部門在10日內確認無誤、符合要求後,填報《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並加蓋科技、財政、稅務部門公章。同時,各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需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中將正式推薦上報的企業通過網路提交到省科技廳,提交的企業清單必須與三部門蓋章推薦的《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一致。
(四)現場核查
各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局要堅決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對申報企業的現場核查工作延遲至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按照有關規定,各地要合理安排好對轄區內申報企業的現場核查工作,如實記錄核查中發現的問題,填寫《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地方現場核查意見表》(附件12),簽字蓋章後留存備查,並按申報批次匯總填報《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地方現場核查情況匯總表》(附件13),簽字蓋章後可與推薦函等上報材料一並提交,也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延遲提交,最遲不得晚於10月30日前郵寄至委託受理單位——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同時將簽字蓋章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地方現場核查情況匯總表》掃描上傳至「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對現場核查中發現與申報材料不一致、有弄虛作假行為或不符合申報要求等情況的企業,各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部門應於10月30日前會同同級財政和稅務部門正式行文提請取消相關企業的申報資格。
(五)材料報送
各市、縣、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科技部門須正式行文出具推薦函。推薦函、《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中介機構情況匯總表》、《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匯總審核表》、《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各一式一份,於受理截止時間前統一郵寄至委託受理單位——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同時將上述文件掃描上傳至「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縣(市)、省級高新區科技、財政、稅務部門須將《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分別抄送設區市科技、財政、稅務部門。
四、工作要求
(一)各地科技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與服務工作,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和服務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主動會同同級財政、稅務部門,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群、**群、網路直播、錄播等方式,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政策宣傳解讀和業務培訓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協調機制,確保申報工作的有序開展;加強與同級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確保推薦企業符合《認定辦法》有關要求;重點加強對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的輔導,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入庫培育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和認定工作的有機銜接,進一步提高申報質量;扎實做好企業創新管理服務工作,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二)各地科技部門在組織申報時要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照省科技廳黨組《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意見》(蘇科黨組〔2019〕16號)文件要求,嚴格執行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六項承諾」和「八個嚴禁」規定,把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申報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切實加強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政風險防控,確保申報工作的公正性和規范化操作,堅決杜絕「有償服務」行為的發生,不得委託或指定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為申報企業編寫申報材料。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受理要主動服務,不得直接受理非申報單位報送的材料。各地科技、財政和稅務部門應切實做好審查工作,強化責任意識,把好審核關,杜絕審核流於形式、走過場,確保申報材料符合本通知要求。
(三)全面實施企業誠信承諾制,申報企業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合法性負主體責任,並作出信用承諾,確保在「省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中填寫上傳的申報材料完全一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經企業法定代表人簽字並加蓋企業公章後方可報送。同時,企業要積極配合做好現場核查和申報材料審查工作,若存在弄虛作假行為,一經發現並查實,省高企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將按照《認定辦法》和《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蘇科技規〔2019〕329號)的相關規定取消其評審資格並記入不良信用記錄。對涉及參與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的中介服務機構,將按照《工作指引》和《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告,自公告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關工作,並記入不良信用記錄。
(四)為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我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實行全流程網上辦理,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中填報的數據和上傳的材料是後續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的依據,企業無需向省高企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提交紙質申報材料。各地科技部門要開辟專門的檔案存放場所,妥善保管企業紙質申報材料和《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現場核查意見表》備查,未經省高企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同意,不得擅自銷毀。
(五)各地應合理安排企業填報時間,防止因申報過於集中造成網路擁堵。如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相關政策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與省高企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聯系;如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及「高新技術企業輔助材料提交系統」使用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請及時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系。
省高企認定管理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聯系人:
李亮 李天童
電 話:025—83303526 57715164
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系人:徐雷、任海玲
電 話:025—85485971
材料報送地址:
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新管理與高新技術服務處(南京市龍蟠路171號510房間)
附件(2-13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1. 申報材料清單及裝訂順序
2. 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匯總表
3. 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中介機構情況匯總表
4. 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匯總審核表
5.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審核表
6. 企業信用承諾書
7. 知識產權權屬人聲明
8. 企業近三年科技成果轉化匯總表
9. 企業職工人數情況表
10. 2019年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情況表
11. 中介機構聲明
12.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現場核查意見表
13. 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地方現場核查情況匯總表
⑺ 常州高新技術企業如何申報
你可以到那個纖賣單五進區武進毀旦逗區那個會過去咨詢一下他,你只要自己那邊就可以了呀,到遲歷常熟市裡面有很多企業,那個地方僅咨詢一下的
⑻ 園藝專業有哪些名師PS:只要他們的名字和簡單介紹就行了。謝謝!
生物技術系、園藝系教師簡介
--------------------------------------------------------------------------------
楊星昊教授 博士: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葯物制劑研究室主任。主要承擔葯物制劑方向科研工作和《葯劑學》等教學工作。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科技計劃咨詢專家、《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等國際葯學核心刊物審稿人、中聯天然葯物新型給葯系統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葯物傳遞系統設計和機制研究;2、創新葯物篩選和開發。近五年先後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江蘇省新葯創制發展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在SCI源刊、國內核心刊等發表研究論文30餘篇;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四項;曾承擔多項企業委託的新葯開發或技術改造, 近年主持創制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葯「復方柴術片」,該品種對於臨床高發疑難疾病-腸易激綜合症,具有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等優勢。
虞德源農藝師:江蘇蘇州人,國家農業部任命的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應用生態相似引種原理,在農林作物和樹種引種馴化中,從與滬、寧、新等生態相似的國內有關省市以及美、日、法、波、荷等國引進馴化,擴繁野生新優林木花卉新品種巧裂及培育適合新疆西部地區國家級甜菜多倍體新品種。主持課題獲第五屆花博會銀獎和「全國特色種苗基地」稱號。先後在中國花卉報、中國花卉園藝、中國甜菜等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及撰寫《甜菜良種繁育學》等專著。為江蘇省勞動模範,全國農林科技先進個人,全國農墾科研先進個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吳國榮教授: 南京師范大學生科院有影響的專家(原南師大生科院生物技術專業主任),在植物葯的提取、鑒定、修飾及功能性開發研究方面做了許多有價值的工作,主持參與十多項國家與省部級的相關科研項目,在功能性化妝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的研發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和較好的市場效益,在國內外發表相關論文3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等多項。
連賓教授 博士:安徽鳳陽人,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導。1985年獲安徽師范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浙江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學位;1998年8月至1999年9月在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農業與環境保護學院做訪問學者;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至2006年先後在南京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做生物學和地質學博士後。分別於1991、1994和2003年榮獲貴州省科技進步獎,2001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12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鏈鍵。 2009年2月至5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化學系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地質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和環境生物地球化學。先後參加或主持完成了國家基金、省基金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等課題。在微生物與礦物相互作用的過程與機理、礦山廢水生物修復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取得創新性成果。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90餘篇,獲授權專利6項。目前承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項目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孝喚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專題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優群體項目子課題等。
陸長梅副教授 博士:江蘇省植物生理學會理事,南京師范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畢業,研究方向為植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與植物資源利用。先後主持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子項目、國家十五攻關項目子項目等多項課題。在Belg. J. Bot、植物分類學報等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
張光富副教授 博士:IUCN/SSC中國植物專家組成員,副組長。1999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生態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赴法國里昂第一大學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近40篇,先後主持省級課題及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同濟大學吳新久環境工程獎、《山地學報》創刊20周年優秀論文獎、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多項。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區系生態、分子生態及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生物學研究。
戴亦軍副教授 博士:江蘇泰州人。主講《發酵設備》和《發酵工藝學原理》等本科生必修課以及研究生課程《微生物專題》、《文獻閱讀與檢索》、《高級微生物學》、《微生物轉化專題》。主要研究領域為微生物生物技術,環境微生物學。目前主要從事微生物轉化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謝與降解等研究。現主持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環境保護部-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加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教育廳重大項目等課題研究。近三年來,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SCI收錄6篇,EI收錄1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兩項。2004年曾獲中國微生物學會基礎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獎以及江蘇省微生物學會優秀論文獎各一項。
尚廣東副教授 博士: 安徽全椒人,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葯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與生化葯學專業獲理學博士,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博士後。科研方向為微生物葯物生物合成和代謝工程,葯物中間體的生物工程,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學部主任基金-雷帕黴素生物合成基因蔟的異源表達和「十一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重組工程在次級代謝來源的葯物研究和開發中的應用等研究課題資助。
余書勤副教授 碩士: 湖北潛江人。基礎醫學研究生,微生物與生化制葯專業、生理學專業碩導。先後承擔了《新葯評價》、《動物生物學》、《葯物毒理學》、《葯事管理與法規》、《葯理學》、《應用毒理學》、《高級生理學》等課程。近年來從事的研究主要包括新型葯用輔料及新葯的臨床前代謝動力學及安全性評價,系列b-環糊精衍生物安全性評價,多烯紫杉醇b-環糊精衍生物包合物的葯效及葯代研究。從事炎症信號傳導與新葯靶點研究,致力於急性肺損傷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等肺部疾患的炎性發病機理及葯物干預研究。發表論文40餘篇,作為主要參加者獲新葯證書4個,國內專利6項,國際專利1項。
陳育如副教授 博士:江西豐城人,中國微生物學會永久會員。先後師從歐陽平凱院士、岑沛霖教授從事生物化工研究工作多年,持有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先後主持江蘇省高技術研究計劃項目、省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及國家煙草總局項目多項。2005-2006年在澳大利亞格里菲斯(Griffith)大學進行訪問合作研究,參與澳大利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ARC)與澳大利亞農林部在悉尼的科研項目。在國內外SCI\EI及權威期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申請了包括煙草和美洲一枝黃花綠原酸提取、異甜菊醇制備等在內的國家專利10餘項,參與撰寫專著一部,參與完成的省部級鑒定成果三項,先後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成果獎。
⑼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院系設置
學院現有17校園文化生活(13張)個系,設有教育管理、漢語言文學、地理科學、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音樂學、美術學、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體育、攜侍模教育技術學、經濟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用美術、藝術設計、應用化學、現代文秘、財務會計、電子商務、金融英語、經貿英語、環境保護、工商管理、網路與多媒體等30多個全日制普談岩通本科專業。自2003年起,學院面向全省5年制師范畢業生先後開辦了漢語言文學、英語、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計算機、音樂、美術等7個「專轉本」專業。學院設有江蘇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江蘇省中學教師培訓中心、馬列主義教研室、德育教研室、體育教研室、人口教育教研室、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教育培訓服務中心等教育科研和教學輔助機構。 物理系以培養適應教育現代化要求的合格中學物理教師以及向教學科研機構輸送優秀人才為主要目標。為適應科技、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調整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增加選修課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目前,除物理類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外,強化了信息技術和其他綜合性課程,形成了「寬口徑,多方向」的辦學特色,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及技能、優秀的教師素養和良好的就業適應能力。
目前物理系設有物理學普通本科專業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物理學專業在專業基礎課修完後分為物理師范類和信息技術兩個專業方向。在中學教師(專升本)物理專業中分設物理教育和科學教育兩個專業方向。同時積極參與中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多次舉辦物理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班和其他各類培訓班。
物理系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以上職稱佔40%以上。長期以來形成了「嚴謹求實」的教學傳統。畢業的學生中已有特級教師多人,不少學生走上各類學校的領導崗位。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原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德藩本科畢業於江蘇教育學院物理系。物理系對本科生的要求嚴格,使得絕大部分畢業生能夠勝任物理教學的任務,各中學名校如南師附中、南京外國語學校、金陵中學等遍布物理系的校友,同時在各大研究型名校(南京大學等)深造的同學表現優異。物理系大部分教師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復旦大學物理系等,其中數位教師曾出國出境訪問學習如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台灣各高校等。
物理系下設四個教研室:理論物理教研室、實驗物理教研室、 電子技術教研室 、中學物理教研室。實驗室有:普通物理實驗室、無線電物理實驗室、中學物理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電子電工實驗室、計算機原理實驗室、EDA實驗室等 地理系創建於1952年10月,1958年2月組建成地理科學。1978年3月學院復辦,開始復建地理專業,1984年恢復地理專修科並招收普高專科生。1987年9月成立地理系,招收函授地理教育本科和普高地理教育專科學生。1997年開始招收普高地理專業本科生。目前,地理系已發展成為以普通高等教育為主,成人高等教育並重,本科、專科並舉,職前職後聯系,培養、培訓兼顧的教學機構。現有地理科學、旅遊管理兩個普高本科專業,旅遊管理、涉外旅遊和酒店管理(中澳聯合辦學)三個專科專業。全日制普高本、專科專業,在校學生600多人。
地理系已建成了一支人員精幹、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現有在職專業教師20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0 %。教師中獲博士學位的 5人(另有3人博士在讀);獲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70 %。教師隊伍中有省「333」工程培養對象2人,省「青藍工程」青年骨幹教師2人,院學科帶頭人3人,院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教師隊伍敬業精神強,團結協作好。另外該系還聘請了一些兼職教師,還常聘請南師大、南大等校外專家來校講學。 地理系具有良好的教學條件。現建有天文觀測室,氣象氣候實驗室、地質實驗室、地質地貌標本陳列室、土壤植物地理實驗室、GIS實驗室、模擬導游實訓室、模擬前廳實訓室、客房實訓室、中西餐飲實訓室。該系建有資料室,有幾萬冊專業書籍和專業期刊向教師和學生開放。該系還建有野外實習基地,地理教育實習基地和旅遊實習基地。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 中文教育系始建於1952年初創時期。1958設語文教研組。同年7月,設中文系;8月,改設中國語文學科,並建立黨支部。1959年5月9日,經省高教廳批復同意,中文科 改建為系。「文革」結辯緩束,學院復辦後,1980年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正式建立,並於同年招收首屆「專升本」班,是全國同級教育學院中最先成立的專業之一。目前中文系的任務,主要是承擔我省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學歷補償教育和繼續教育工作。
作為基礎性學科,中文教育系擁有一支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獨特的管理模式與理念,全系師生以「崇德、敬業、求真、創新」為工作和學習的准則。復辦以來截至2001年底已培養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近7000名(其中自學考試畢業生2000餘人),專科生4000餘名(其中自學考試畢業生3000餘人)。同時,本專業也逐步成為培養優秀語文教師、語文教育專家的搖籃,迄今為止,已有30餘名畢業生成為中小學教育戰線上的特級教師。 中文教育系目前分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文藝理論及學科教育等四個教研室,能開設必修、選修課程近40門,專業設置比較合理。 外語系是一個具有師范性質的英語專業系科,承擔著四年制英語本科學歷教育、中小學教師專升本教育以及師范類專轉本教育等任務,同時還是江蘇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英語專科和本科的主考單位,也是國家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確定的國家級和省級中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培訓基地。
外語系現有教職工33人,專任教師30人,其中正副教授10人,講師10人,外籍教師3人。曾先後有多名教師赴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丹麥、泰國等國家長期進修或短期考察。此外該系常年聘請外籍教師2-3人,還較固定地聘請了一批兼職教師,其中既有高校英語專業教授,也有中學特級教師及省級名教師。外語系擁有設施一流的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紅外線雙向語言教學系統及語言實驗室。
外語系是江蘇省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的創始單位之一,而江蘇省中小學外語專業委員會曾長期掛靠本系,由本系領導擔任理事長和秘書長。目前本系是江蘇省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有1位同志擔任江蘇省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3位同志分別擔任省教育學會外語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和副秘書長,2位同志擔任省外國文學學會理事,2位同志獲曾憲梓基金會教師獎,1位同志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等。外語系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泰國的高等學校建立了長期的交流合作關系,可以互派教師和學生到對方學校學習與進修並獲得相應的學士、碩士學位。 1952年設置了數學專修班;1958年2月設立數學科,1958年成立數學系;1978年設立數學教研室,教師主要來自江蘇省中小學教材編寫組;1984年恢復數學系;從此,數學系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2001年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數學系更名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2004年計算機專業分離出去,成立信息技術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再次更名為數學系。數學系目前具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全系共有在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餘名。在學分制模式下,實行強基礎、寬口徑、出精品、求特色的本科生培養戰略,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每位本科生入學後,都由一位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導師。自1984年恢復數學系以來,已培養數學專業全日制普通本科畢業生500多名。有的本科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家教學名師,有數十人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有5名在著名高校工作,有的已為博士生導師。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2位成特級教師,更多的畢業生已經成長為單位學科帶頭人或教學骨幹。除此以外,數學系現有省內函授點20餘個,班級40多個,函授學員近2000名。建系50多年來,數學系已為國家培養各類本專科畢業生近萬人,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著的貢獻。
數學系擁有一支年齡、職稱、學歷、知識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學、科研梯隊。現有專任教師17名,其中3位教授, 7位副教授,2位講師。有3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具有碩士學位,一位博士在讀,一位碩士在讀。有兩位教師分別在東南大學和南京師范大學兼授碩士研究生課程,並擔任碩士生導師。一位教授主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3位教師分別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有2位教師被確定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位教師被評為院學術帶頭人。1位教師參與了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成為國標版教材編寫組核心組成員,在中學數學界享有盛譽。
數學系設有幾何與代數教研室、函數論教研室、應用數學教研室和中學數學教育教研室。經過長期的重視和建設,各教研室在教學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進步與發展。尤其是在概率統計、函數論、圖論與組合優化、中學數學教育等方向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由於數學系研究隊伍陣容強,後勁足,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喜人的成果。特別是近五年來,在 SCI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近十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有2位教師分別獲得院中青年教師教學、科研雙優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在兩院舉行的優秀論文評比中,獲得一等獎的有2人次,獲得三等獎的1人次,多位教師獲院優秀教學質量獎一、二等獎;1位獲院首屆教學成果「二等獎」;1位青年教師獲院「十佳園丁」稱號。多位教師在院舉辦的教學成果獎評比中取得嘉績。 生物系始建於1958年,1961年因國家政策調整停辦,1984年恢復生物專修科建制,1988年撤科建系。生物系現設有四年制生物科學(師范類)一個本科專業,三年制科學教育(師范類)和生物製品營銷(非師范)兩個專科專業,在籍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235人、成人專升本函授學員202人。
生物系擁有一支師德好、教學與科研俱優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高級實驗師2名,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9人,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人,省教育廳「青藍工程」培養人選1人,院重點培養的學科帶頭人1人、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等。
生物系下設現代生物學和基礎生物學兩個教研室,一個生物學實驗室。生物學實驗室下設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人體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微生物學、植物組織培養室、中心實驗室和中學生物學技術等10個實驗分室,能夠較好地滿足四年制本科實驗教學的要求。
生物系教師十分重視學科研究和應用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江蘇省科技計劃開發項目等省級以上項目7項,市級以上項目多項;在國外科學刊物及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教學研究方面,該系教師先後主持全國教育規劃「九五」「十五」部委級重點課題及江蘇分課題、教育部師范教育課題、江蘇省教委中小學教學研究重點課題等多項研究,主持編寫了《全國中小學教師進修高師專科生物教育專業教學大綱》1本,主編和參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的各種教材、教參近20本、中學生物電教片多部,網路課程建設和多媒體 教學課件製作也都走在學院前列。 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教學研究室 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 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中小學課程教材研究中心 幼兒教育研究所 特殊教育研究所 基礎教育研究所 職業教育研究所 終身教育研究所 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期刊:《江蘇教育研究》《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物理學系普通物理實驗室 無線電物理實驗室 中學物理實驗室 近代物理實驗室 電子電工實驗室 計算機原理實驗室 EDA實驗室
化學系無機化學實驗室 分析化學實驗室 中學化學教研室 有機化學實驗室 物理化學實驗室 化學化工教研室
生物系
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 漢語教研室 中國近現代文學教研室 綜合教研室
歷史系中國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 地方史研究 教學法研究
實習基地:江蘇省工藝美術館 中國近代史博物館 黃橋新四軍紀念館
音樂系江蘇地方傳統音樂教學研究中心 計算機音樂教學研究中心 合唱藝術教學研究中心
美術系國畫教研室 西畫教研室 設計教研室 理論教研室 電腦美術工作室
數學系函數論教研室 代數幾何教研室 應用數學教研室 數學教育教研室
地理系天文觀測室 氣象氣候實驗室 地質實驗室 地質地貌標本陳列室 土壤植物地理實驗室 GIS實驗室 模擬導游實訓室 模擬前廳實訓室 客房實訓室 中西餐飲實訓室
現代傳媒與教育技術系教育技術學專業教研室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研室 公共課教研室 教育技術研究所
教育管理系教育學教研室 心理學教研室 管理學教研室 政治經濟系政治教研室 經濟教研室 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江蘇省教育行政幹部培訓中心江蘇省教師資格認定指導中心江蘇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⑽ 江蘇東大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簡介
江蘇東大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集公司」)成立於2002年。
東集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江蘇省軟體企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組建了南京市嵌入式微處理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了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獲得了「江蘇省百家優秀科技成長型企業」、「南京市高成長科技創新型百優企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突出貢獻企業」等榮譽;公司致力於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取得了多項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有20餘項項目列入了國家863計劃、電子信息產業陵哪發展基金、國家火炬計劃、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江蘇省軟體和集成電路專項等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產品獲得了省市科技進步獎、國家、省重點新產品、省市高新技術產品、市優秀專利新產品等稱號,相關產品通過了國家強制性產品(3C)認證。
東集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增強企業競爭力,持續不斷的滿足客戶需求」的發展管理戰略。公司擁有先進的研發、生產和測試設備,擁有一流的研發、生產、管理人才,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價值的提升。
東集公司作為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產品銷售等各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未來公司將稟承「以客戶為中心、努力改進設計、製造、服務和管理水平,持續不斷的滿足顧客需求」的發展宗旨,以先進的技術、優質的服務,面向不同應用,不斷豎棗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終端及整體解決方尺纖碼案,並努力成為國內最具研發實力的嵌入式產品及服務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