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元網路的公司榮譽
2012年8月,天元網路「數據業務監控和分析系統」入選2012年度國家火炬計劃
2012年7月,我公司四項產品及服務通過首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認定
2012年6月,天元網路研發大樓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2012年5月,天元網路又有3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為國際標准(標准號:X.782、Q.818、M.1402)
2012年3月,天元網路順利通過「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復審
2012年1月,孟洛明董事長榮獲「2011年電子信息產業標准化傑出人物獎」
2011年12月,孟洛明董事長當選海淀區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2011年10月,天元網路入選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標准創新試點第一批試點單位
2011年10月,「無線網路優化平台軟體」和「IT服務管理平台軟體V1.0」分別入選2011年度國家火炬計劃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2011年10月,天元網路獲得中關村科技園區「瞪羚計劃五星級企業」稱號
2011年5月,天元網路被評定為北京市納稅信用A級企業
2011年5月,「數字集群網路管理系統」、「IT終端管理系統」、「IT資產管理系統」等三個產品獲得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認定
2011年5月,「網路管理建模、分析與評價技術系列國際標准及應用」項目獲得200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1年4月,天元網路榮獲中關村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准化示範區建設「優秀集體」稱號
2011年4月, 我公司副總經理林巍獲「2010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
2011年2月,天元網路獲2010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認定
2011年2月,喜獲中關村科技園區「瞪羚計劃四星級企業」稱號
2011年2月, 我公司第十四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批准為國際標准(標准號:M.3102)
2010年12月,「網路管理介面通用信息模型與公共交互機制等4項國際標准」榮獲2010年度通信標准化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0年12月,「面向運營支持的網路與業務質量保障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0年度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0年12月,入選「中關村企業信用培育雙百工程」最具影響力企業
2010年12月,被評為2010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2010年10月,獲得2010年度「中國電信集團無線網路優化技能競賽」最佳支撐獎
2010年10月,「無線網路優化支撐整體解決方案」和「IT服務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榮獲工信部「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典型
解決方案」稱號
2010年9月,天元網路子公司重慶擎天博元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重慶市納稅信用A級企業
2010年8月,入選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瞪羚計劃」首批重點培育企業名單
2010年7月,董事長孟洛明教授被授予 「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人才」榮譽稱號
2010年7月,被評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重點創新型企業
2010年5月, 「多業務綜合運營支撐系統」入選國家火炬計劃、「無線網路優化平台軟體V2.0」被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立項
2010年4月,入選北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四個一批」工程首批企業
2010年4月,天元網路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被市經信委認定為軟體企業認定
2010年4月,天元網路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國家保密局頒發的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證書
2010年2月,天元網路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授予裝備承製單位注冊證書
2010年1月,我公司第十三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702)
2010年1月,我公司第十二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704)
2009年12月,被認定為「首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型企業」
2009年12月,天元網路子公司重慶擎天博元科技有限公司通過ISO 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
2009年12月,「ITU-T E.412.1:2007傳送網資源中斷對業務可用性影響的評價等3項標准」獲2009年中國標准創新貢獻二等獎
2009年12月,被認定為2009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
2009年12月,「網路管理通用介面國際和行業標准及其應用」榮獲2009年度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09年12月,「無線網路優化平台軟體」獲2009年北京市火炬計劃項目立項
2009年7月, 「IT綜合監控系統」和「數字集群調度系統」獲北京市第四批自主創新產品認定
2009年6月,天元網路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被國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格審查認證委員會授予二級保
密資格單位證書
2009年5月,孟洛明董事長受聘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
2009年5月,天元網路獲得 「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海淀區創新企業」認定
2009年5月,天元網路被評為信用良好A級企業
2009年4月,天元網路被評為北京市納稅信用A級企業
2009年4月,「電信運營支撐系統、IT服務管理平台」被北京市科委等機構聯合認定為北京市第二批自主創新產品
2009年3月,順利通過2008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復審,再次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2009年3月,天元網路榮獲「中關村20周年突出貢獻企業」、孟洛明董事長榮獲「中關村20周年突出貢獻個人」榮譽稱號
2009年2月,天元網路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獲得ISO9001:2000和GJB 9001A-2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08年12月,「面向多業務的大規模復雜傳送網網路管理關鍵技術」獲得中國電子學會電子信息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8年12月,「傳送網運行狀態評價系列國際標准及行業標准」獲得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8年12月,天元網路及其子公司北京天元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同時獲得北京市2008年度首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2008年12月,獲得2008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認定
2008年11月,「面向多業務的大規模復雜傳送網綜合管理系統」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8年11月,我公司第十一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160)
2008年11月,「IT服務管理軟體」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2008年10月,天元網路董事亓峰當選ITU-T第十二研究組副主席
2008年10月,天元網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北京市工業促進局認定為2008年度北京市第十一批企業技術中心
2008年8月,參與奧運保障工作,圓滿完成了奧運期間的通信保障、供電保障等多項任務
2008年5月,天元網路子公司重慶擎天博元科技有限公司被重慶市信息產業局授予重慶市軟體企業證書
2008年4月,天元網路子公司重慶擎天博元科技有限公司被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重慶市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2008年2月,孟洛明董事長當選中國人民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07年12月,「基於SOA架構的電信綜合網路管理平台」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2007年12月,「電子運維系統V3.0」被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監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7年12月,「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管理系統」 被認定為北京市火炬計劃項目
2007年12月,「CORBA介面實現一致性聲明的需求和指南、ITU—T M.3031 tML Schema實現一致性聲明文稿的定義指南」
獲得2007年中國標准創新貢獻獎一等獎
2007年12月,「SLA表示模板定義指南」獲得2007年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7年12月,獲「2007年度信用良好企業」稱號
2007年11月,榮獲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渣打銀行2007第二屆「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金獎」(小企業組第一名)
2007年11月,我公司第十項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E.412.1)
2007年10月,「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被評為2007年中關村十大創新技術產品
2007年8月,通過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二級認證
2007年6月,獲「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單項資質(軟體開發)」資質認證
2007年5月,孟洛明董事長被評為「海淀區有突出貢獻專家」
2007年5月,天元網路董事亓峰被北京市委、北京市人事局聯合授予第二十一屆北京市「五四獎章」
2007年4月,董事長孟洛明、董事亓峰當選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同時孟總擔任該學會通信軟體技術委員會
主任,亓峰擔任第三屆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
2007年4月,獲得第十屆北京技術市場金橋獎
2007年4月,我公司第九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O.220)
2007年4月,入選「中關村科技園區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2007年2月,「線路巡檢系統、移動網網路管理系統軟體V1.0」 被北京市科委等機構聯合認定為2007年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
2007年2月,董事長孟洛明等八人獲「『十五』期間國際電信聯盟研究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軟體V2.0」被北京科委、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6年11月,「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被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監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6年9月,「移動通信網綜合管理系統」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火炬計劃項目
2006年12月,董事長孟洛明連任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網路管理與運營支撐技術工作委員會(TC7)主席
2006年12月,天元網路董事亓峰、副總經理林巍獲「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榮譽稱號
2006年12月,「包交換與電路交換混合網路綜合管理體系結構」獲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12月,順利通過CMMI L3評估
2006年11月,入選2006年德勤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暨德勤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
2006年11月,天元網路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渣打銀行「2006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優秀獎」
2006年8月,被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授予「信息產業科技創新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孟總等三人榮登「信息產業科技創新
先進工作者」光榮榜
2006年7月,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2006年6月,被北京市科委認定為北京科技研究開發機構
2006年5月,我公司參加「ITU-T SG4全會暨電信網路管理和運營支撐系統國際研討會」,我公司第八項標准提案被國際
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342)
2006年5月, 「線路巡檢系統V2.0」被北京科委、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認定為2005年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6年2月,「光纖通信傳送網SDH網路管理系統」獲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5年12月,入選2005年度德勤亞太地區「高科技、高成長500強」
2005年12月,「網路管理介面測試系列國際技術標准及行業標准」獲得中國通信標准化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5年9月,「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管系統」獲得中關村十大技術創新產品稱號
2005年7月,被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深圳證券交易所確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首批入選企業
2005年5月,獲得中關村科技園區「五年上台階」海淀園「自主創新明星企業」稱號
2005年2月,「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管理系統」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2004年,被北京市國稅局認定為A級信用企業
2004年12月,「移動網網路管理系統軟體」被北京科委、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4年12月,「中國聯通長途傳送網綜合網管系統」獲得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4年10月,我公司第七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Q.838.1)
2004年7月,「移動網網路管理系統」 被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監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4年6月,我公司第六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031)
2004年6月,我公司第五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Q.827.1)
2004年3月,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2003年度「守信企業」
2004年2月,「CORBA系統實現一致性聲明的需求和指南」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年10月,我公司第四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017)
2003年7月,獲Sun Microsystems公司授予的「戰略合作獎」,並再次成為Sun公司「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行業合作夥伴」
2003年4月,「綜合型SDH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2002年12月,獲得第六屆北京技術市場金橋獎三等獎
2002年12月,「CORBA系統實現一致性聲明的需求和指南」獲得2002年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2002年7月,「接入網網管系統」被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監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2年9月,順利取得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資格
2002年5月,「綜合型SDH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被北京科委、北京發展計劃委員會認定為北京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2002年1月,通過ISO 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
2001年12月,「綜合型SDH傳送網網路管理系統」被科技部、商務部、國家質監總局、環保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01年7月,我公司第三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X.781)
2001年7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授予「海淀園首批信譽企業」稱號
2001年8月,「光纖用戶接入網網路管理系統」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1年6月,國家信息產業部授予軟體企業認定證書
2000年3月,我公司第二項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108.3)
2000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授予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優秀新技術企業
2000年8月,「骨幹ATM網網路管理系統」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9年3月,我公司第一項標准提案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為國際標准(標准號:ITU-T M.3208.3)
1999年12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1999年12月,北京市軟體企業和軟體產品認證小組授予北京市軟體企業證書
1998年8月,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管理委員會授予新技術企業證書
⑵ 中國移動哪一年開始有gprs這項業務的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通信」)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4000億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在國內31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目前,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是我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
中國移動通信主要經營移動話音、數據、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並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除提供基本話音業務以外,還提供傳真、數據IP電話等多種增值業務,擁有「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等著名客戶品牌。用戶號碼段包括「139」、「138」、「137」、「136」、「135」以及「134(0至8號段)」,最新又推出159號段(與3G無關)。
中國移動通信是國內唯一專注移動通信發展的通信運營公司,在我國移動通信大發展的進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移動通信已建成一個覆蓋范圍廣、通信質量高、業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移動通信網路。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列全球第一。截至2004年底,網路已經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縣(市),主要交通干線實現連續覆蓋,城市內重點地區基本實現室內覆蓋,客戶總數超過2億戶,於184個國家和地區的235個運營公司開通了GSM國際漫遊業務,與73個國家和地區的51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國際漫遊,國際簡訊通達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14家運營商,彩信通達4個國家和地區的14家運營商。
中國移動通信已經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國際投資。中國移動通信已連續4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500強,最新排名第242位。2004年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為「中國企業500強」第五位。上市公司成為連續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級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國企業。
中國移動通信既是一個財務穩健、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盈利性公司,又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具有發展前景的持續成長性公司。面向未來,中國移動通信確立了「爭創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中國移動通信全力實施「服務與業務領先」的近期戰略重點,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新跨越,確保企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2000年大事記
運營機制市場化
打破依據行政區域層層設立管理機構的慣例,組織完善了非上市省(區、市)移動通信公司的省會城市公司撤並工作,使管理層、操作層的界面更加清晰。在原來廣東等六省公司上市的基礎上,將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山東、廣西七省(區、市)移動通信公司資產重組,注入更名的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
客戶增長規模化
行動電話客戶總數以平均每月230萬的速度增長,截至2000年底達到6579萬戶。全年凈增行動電話簽約客戶1403萬戶,簽約客戶總數達到5209萬戶;"神州行"客戶達到1370萬戶,占行動電話客戶總數的20.8%
業務發展多樣化
在全國各省(區、市)全面開放"神州行"智能網預付業務,"全球通"和"神州行"兩大品牌家喻戶曉。相繼推出了"全球通"IP電話、"全球通"WAP、手機銀行、信息點播、奧運點播、聾啞人手機、中國移動聯網、虛擬專用網、電子商務等新業務,受到市場歡迎。
企業管理規范化
開展管理創新,建立集團母子公司內部產權紐帶關系,實行經營者績效考核制度,推動以省(區、市)公司為單位的財務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開展財產和債務慣例,控制財務風險。加大清繳欠費和清理不良資產的力度,核銷非上市公司的不良資產。
企業合作擴大
與14 個國家32家運營公司新開辦了國際漫遊業務,使得與中國移動開通自動漫遊業務的國家和地區達到63個,運營公司達到116個。積極與國內其他電信企業展開合作,先後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宇通信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適應移動互聯網市場特點,推出具有共贏效應的"移動夢網創業計劃",得到社會廣泛響應。
強化網路集中管理,完善網管系統和本地集中操作維護中心的功能,開展大規模的網路優化工作,使網路運行質量穩步提高。2000年,GSM移動通信網長途來話接通率達到61.14%。無線接通率達到99.06%,話音接通率達到60.09%,掉話率為1.25%,基本消滅了超忙小區。
加強工程建設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40億元,凈增GSM行動電話交換機容量4000萬戶,總容量達到11020萬戶(其中GSM網9864萬戶);凈增信道100萬個,總數達到312萬個;凈增基站15426個,總數達到59973個。完成全國移動智能網二期工程,啟動中國移動互聯網試驗網工程和骨幹網一起工程建設,中國移動互聯網投入商用。進一步完善支撐服務網,各省(區、市)計費業務中心建成投產,形成全國兩級計費管理的體系結構。
截至2000年底,全部從業人員為111824人,其中在崗職工89518人,比上年減少6665人。通信企業勞動生產率(不含兩費的通信業務收入)達到128.6萬元/人*,比上年增長53.7%*。有16人獲得行業教授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3人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31個集體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絕大多數企業被評為當地文明單位。
2001年大事記
1月19日,中國移動通信與全國華聯集團北京華聯綜合超市有限公司簽署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業務合作的框架協議。
2月20日,在法國嘎納舉行的第六屆全球GSM年會上,中國移動通信公司李默芳總工程師榮獲「GSM聯盟突出貢獻獎」。
自2月21日零時起,經報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中國移動通信對原有的國內、國際及港澳台長途電話資費進行結構性調整。
3月1日,由重慶移動通信公司員工組成的代表隊,在全國電信條例只是大賽決賽中榮獲冠軍。
自3月21日開始,經報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中國移動通信在全國陸續推出「全球通」行動電話「套餐」資費。
4月20日,張晨霜同志被任命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並兼任集團公司紀檢組組長。 5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移動通信主辦的第五屆中國GSM年會在京召開。
6月10日,中國移動通信網站全面改版。
6月30日,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中國移動通信停止模擬行動電話網客戶的國際、國內長話和漫遊業務。
7月1日,遵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中國移動通信取消行動電話入網費和附加費。
7月9日,中國移動通信GPRS投入試商用。
7月10日,中國移動通信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500強。
8月10日,中國移動通信被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組委會授予「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唯一指定移動通信運營商」稱號。
9月14日,中國移動通信廣州國際局實現了順利割接入網,這標志著中國移動通信第一個國際通信出入口局正式開通。
11月1日,中國移動通信啟動「全國網路質量會戰活動」。
11月7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京落幕。全國31個省(區、市)移動企業的150名代表出席了工會。
11月14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電信網間互聯及結算協議》。
11月26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的第一億客戶代表在北京產生,標志著中國移動通信已成為全球客戶規模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
12月21日,中國移動通信宣布,支持領先移動運營商和終端製造商發起的開放移動架構計劃。
12月31日,中國移動通信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停止經營模擬行動電話業務。
2002年大事記
1月至2月,中國移動通信作為首批五個國有骨幹企業參展單位之一,參加了中央企業工委舉辦的以「落實三個代表,加快國企發展」為主題的展覽。 期間,國務院總理朱基、副總理吳邦國、國務委員王忠禹在中央企業工委副書記鄭斯林的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移動通信的展台。
1月22至24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在今後兩三年內實施「服務與業務領先」的近期戰略重點。
1月23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雙方將全面開展合作。這是通信與民航開展跨行業合作的首次嘗試。
3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與韓國KTF公司在京正式簽署了GSM-CDMA自動漫遊雙邊協議。中國移動通信率先實現了GSM-CDMA兩種制式之間的自動漫遊。
4月27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勞動模範表彰大會隆重召開,來自各級移動企業的90名勞模被授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4月29日,中國移動通信成為2002年韓日世界盃「中國之隊唯一移動通信服務商」。
5月17日,GPRS業務正式投入商用。
5月20日,中國移動通信赴韓服務小組到達韓國,為韓日足球世界盃期間赴韓的中國移動通信客戶提供GSM-CDMA原號漫遊服務。這是中國移動通信首次跨出國門提供現場移動通信服務。
7月1日,中國移動通信推出「計費月改自然月」和「天天能交費」兩項客戶服務措施。
7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移動通信主辦的第六屆中國GSM年會在京舉行。
8月16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9月26日,中國移動通信派出服務組飛赴韓國釜山,為在第14屆亞運會期間前往韓國的全球通客戶提供GSM-CDMA韓國原號自動漫遊服務。
10月1日,彩信(MMS)業務正式商用。
11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與美國AT&T Wireless公司聯合宣布,兩公司GPRS國際漫遊業務正式開通。
2月16日,中國移動通信與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就規范移動夢網音樂著作權使用授權一事正式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並出台了針對音樂著作權相關移動業務的管理辦法。
12月18日,中國移動通信和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與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框架協議》。
⑶ 如何選擇網管平台
通常,在選擇網管軟體時思想框架應該有下面幾點:總結並詳細列出網管人員的日常工作;每一工作的執行人員的知識經驗要求和時間投入;每一工作的執行 效果;每一工作的支持軟體工具能帶來的效果:;減少了多少網管人員的時間投入;降低了多少網管人員的知識經驗要求;完成了多少網管人員手工不能實現的功 能,這些功能的價值;每一工作的支持軟體工具的整體成本(TCO);資金投入,知識經驗要求,培訓學習時間,使用時間。
另外,要注意同類網管軟體的通性。網管軟體的目的無非是幫助網管人員更高效更低成本地完成日常工作。在同類型網管軟體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通性的,這些通性指的便是它們的主要功能。
網管工具的五大基本標准
一、 提高工作效率
我們需要其實這個標準是所有工具的評估標准。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這里把它提出來呢?這是因為信息系統這類工具和其他工具有不同之處,信息系統工具 的科技含量比較高,如果在進行信息系統研發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易用性方面的問題,就很容易造成一種復雜到另一種復雜的過渡。這樣一來,使用信息系統工具來提 高工作效率的初始目標便沒有實現。所以,在選擇網管工具的時候,產品的易用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國內較為易用的網路管理系統如:聚生網管、網路掌門人等 等。
二、 注重與業務系統的整合
網管軟體不應該僅停留在設備管理層面,它應該能進一步深入的對伺服器和應用系統進行監測和管理。目前很多網管軟體僅僅是幫助網管員對網路中的各個設 備進行監控,卻忽視了對網路流量的深度監測,比如:區域網大量的帶寬佔用究竟是何種業務的數據流;還是純粹的無用的信息流。這樣一來,網管軟體的很多功能 便被浪費了。如果網管軟體能夠像聚生網管系統能夠讓管理員清晰地掌控網路行為的具體數據流是什麼,並且從根本上對無用的數據流進行完全的控制,這樣可以極 大地降低網路資源的浪費。
三、 採用B/S架構和非代理模式
成熟的網管軟體一般採用友好的使用界面,這樣就可以遠程協同維護和管理,實現分布式大規模網路的集中層級管理。現在非常流行的一類網管軟體,它採用 非代理模式,這樣就避免了傳統的「Agent」模式的繁瑣和重復性勞動,而且便於實施和後期維護,極大地節省了工作時間和工作繁雜度。簡單的例子,通過非 代理模式,您就再也不用從一樓爬到五樓去更改監測內容了,更不用為了更改某些設置在城市內穿梭或在城市間飛行了。如目前流行的聚生網管系統支持網橋模式、 網關模式、旁路模式、監視模式、主動引導模式等等,可以迅速地在企業部署,而不需要在客戶端安裝任何軟體,也不需要對網路環境做任何調整。
四、 實現應用監測和拓撲圖展示
網管軟體必須做到對網路中每個關鍵應用的監測和管理。這樣,管理人員可以迅速對其應用系統、伺服器或設備進行定位,檢測各關鍵應用、業務系統、辦公 系統、財務系統等運行是否正常。先進的網管軟體還能提供美觀的網路應用拓撲圖,對應用系統的流程進行逐步監測,當系統異常時,通過顏色變化及時定位和提示 應用系統故障。
五、 主動式的網路管理
目前,對網管系統的需求最為強烈的用戶一般都是網路規模比較大或者核心業務建立在網路上的企業,一旦網路出現了故障,對他們的影響和損失是非常大 的。所以,網管系統如果僅僅達到了「出現問題後及時發現並通知網管員」的程度是遠遠不夠的,這種被動式的管理必然會被淘汰,而主動式的網路管理式網管系統 的發展方。好的足球裁判在綠茵場場上的表象可以讓球迷忽視了他的存在,同樣,好的網管系統因該讓網管員忘記了這套系統在網路中的管理。
一款好的網管軟體應該具有操作簡便、全面監測網路中各種應用及其他設備、良好的開放式介面等特性,能夠自動恢復各種標准及非標准故障、極大的降低網 管員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得IT投資的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性價比方面的非技術特點,這里就不贅述了。當然,用戶的需求還是第一位的, 所以功能非常強大且符合標準的產品,對用戶來說也許並不是好的產品,用戶在選擇網管系統的時候還是應該先對自身的需求做好定位。
⑷ 中國移動通信網管中心是干什麼的工資和網路建設維護的相差有多大嗎
網管中心負責通信設備故障的發現和派單,核心網設備的維護。而網路建設維護負責故障處理和其他現場工作。
⑸ 網管進階必讀篇:交換機使用的相關答疑解惑
解惑:無法為交換機分配IP地址
對於那些可以支持網路管理的交換機來說,生產廠家通常都為它們設置了默認的IP地址,日後我們可以使用TELNET命令或Web窗口對其進行遠程管理與維護;可是也有一部分支持網路管理的交換機,它們在預設狀態下並沒有被分配IP地址,面對這種類型的交換機,我們該如何為它們分配合適IP地址,以便日後方便進行遠程管理與維護呢?其實,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計算機系統自帶的串口為交換機分配合適的IP地址,下面就是具體的實施步驟:
首先使用交換機隨機配備的一條串口線纜將交換機與本地計算機連接起來,在連接時我們可以先把串口線纜的一端直接插入到交換機背面的「Console」埠中,並要注意擰好固定螺釘,以確保線路連接牢靠,然後將串口線纜的另一外一個埠插入到本地計算機的串列埠中,並且需要記下線纜是插在COM1埠中還是COM2埠中;
在完成好物理線路的連接操作後,分別啟動交換機系統和本地計算機系統,然後檢查本地計算機系統中是否存在「超級終端」程序,要是沒有發現的話,我們可以通過「添加/刪除程序」來自行安裝好該程序組件;
之後依次單擊「開始」/「程序」/「附件」/「通訊」/「超級終端」命令,隨後系統會彈出一個「超級終端」新建向導窗口,該向導在預設狀態下會認為超級終端是通過Modem連接的,並為要求我們輸入連接的區號,我們可以任意輸入一個就可以了。倘若本地計算機中沒有連接Modem設備,那麼向導窗口彈出「在連接之前必須安裝數據機,現在就安裝嗎?」之類的提示時,我們只要點擊「否」按鈕就可以了;
用舊電腦輕松架設無線網路列印伺服器
在工作中,單位需要列印的文件還是不少的,可是筆記本電腦連接一個列印機確實不方便,這樣使用筆記本的同事們只有使用快閃記憶體將文件拷貝到列印室或辦公室的台式電腦上去列印了,時間久了文件拷來拷去的確實有些麻煩,於是很多同事想將列印機設置一個共享列印,後來通過單位的無線網路在自己的電腦上實現共享列印了。
為了方便同事們遠程列印,我在單位中架設了無線網路列印伺服器,這樣同事在任何一台電腦上都能將需要列印的文件通過列印伺服器進行列印,並且我們還可以通過網頁的方式對列印伺服器進行遠程管理。
網路列印與共享列印的區別
早期的共享列印方式是由網路上的某一台電腦連接上列印機,並且設置為共享模式,其他電腦要共享這台列印機,並且通過共享的方式進行連接,這樣才能實現列印共享。如果使用共享列印機的用戶多了,連接列印機的那台計算機就會難堪重負,管理起來有些麻煩。
網路列印機是基於Internet的網路列印,列印機已不再是一個外設,而是作為網路上的一個節點存在,網路列印機通過網線插槽直接連接網路,通過Web的方式進行遠程管理,能夠以網路的速度實現高速列印輸出。
列印伺服器的架設
網路列印需要一台帶有網路列印伺服器的列印機,但是這么一台列印機的價格不便宜。為了節約成本,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我將單位的一台舊電腦虛擬成一台列印伺服器,這樣同事們在單位區域網內也可以輕松實現網路列印了。
首先確保該電腦安裝好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並能保證正常連接到單位區域網內,隨後將列印機連接到該電腦上,打開「管理您的伺服器組件,在「列印機伺服器中單擊「添加列印機(圖1),隨後按照提示來添加我們需要安裝的列印機並安裝好列印機的驅動程序。
隨後在「控制面板→「列印機和傳真對話框中用右鍵單擊該列印機圖標,選擇「屬性命令。在打開的列印機屬性對話框中將該列印機設置為共享模式,並輸入一個共享名稱(圖2)。
隨後我們還需要在同事操作的電腦上安裝好該列印機的驅動程序,安裝時在該電腦上打開網上鄰居,找到安裝好列印機的電腦,此時看到我們安裝好的共享列印機名稱,單擊右鍵,選擇連接,這時系統提示將會在本機上安裝一個列印驅動程序,選「是就可以安裝網路列印機的驅動了。
設置Web管理
列印機設置完成後,為了實現網路列印我們還需要通過IIS進行發布。啟動系統自帶IIS程序,首先我們為網路列印機創建一個虛擬目錄。
提示:在Windows XP系統中IIS組件默認情況下沒有安裝,如果我們的系統中沒有該組件我們首先在「添加/刪除程序中將其安裝。
創建時,在IIS列表中,用右鍵單擊默認的Web站點,依次單擊「新建→「虛擬目錄,隨後打開創建向導對話框。在該向導中我們可以按照提示設置一個虛擬目錄的別名,如「Print,將目錄指向列印機驅動的安裝目錄,並將「訪問許可權設置為「讀取、「運行腳本。虛擬目錄創建後,打開該站點目錄的「屬性對話框,在「文檔對話框中勾選「啟用默認文檔復選框。隨後單擊右側的「添加按鈕,添加一個默認文檔名,如惠普列印機默認文檔為「Ipp_0001.asp。隨後單擊「確定按鈕。
你需要對目標列印機進行遠程管理時,在區域網任意一台電腦上運行其中的IE瀏覽器程序,輸入網路列印機的URL地址「http://列印伺服器IP地址/print即可打開網路列印機的管理頁面了。單擊「暫停或「恢復超級鏈接時,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好列印機的輸出操作,要是想取消列印機正在執行的所有任務時,就可以單擊「取消所有文檔超級鏈接。這樣就像操作自己電腦上的列印機一樣方便。
如何實現公網IP地址讓多台電腦共享上網
問:我們單位用的是政務網,網通公司接過一個路由器來,每台電腦設置一下IP地址就能上網了,可是現在IP地址不夠用了,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實現用一個IP地址、一個交換機,使多台電腦都能同時上網?
答:光有這些還不夠,還需要在接入公網IP的電腦上插一塊網卡,使之成為雙網卡電腦。其中一塊網卡接入網通提供的政務網,另一塊網卡接入你找的交換機。
再在這個電腦安裝代理軟體,或者網關防火牆,都可以,比如代理軟體有CCProxy,網關防火牆如WinRouter等,具體設置方法請參考所使用的代理軟體或網關防火牆軟體的說明文件。
網路管理與網管軟體相關問題解讀
網路是新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信息傳遞、辦公、營銷、服務、交流、娛樂等各種活動都可以通過網路完成,網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質量。在計算機網路的質量體系中,網路管理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正如一個管家對於大家庭生活的重要,網路管理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網路的運行質量。那麼,怎樣給自己的網路選擇合適的網路管理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呢?
網路管理
當前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特點是規模不斷擴大,復雜性不斷增加,異構性越來越高。一個網路往往由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子網組成,集成了多種網路系統(NOS)平台,並且包括了不同廠家、公司的網路設備和通信設備等。同時,網路中還有許多網路軟體提供各種服務。隨著用戶對網路性能要求的提高,如果沒有一個高效的管理系統對網路系統進行管理,那麼就很難保證向用戶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
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技術,網路管理對網路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並已成為現代信息網路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實際上,網路管理並不是一個什麼新概念。從廣義上講,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管理,只是根據系統的大小、復雜性的高低,管理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也就有重有輕。網路也是一個系統。追溯到19世紀末的電信網路,就已經有了自己相應的管理「系統,這就是整個電話網路系統的管理員,盡管他能管理的內容非常有限。而計算機網路的管理可以說伴隨著1969年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ARPANET的產生便產生了,當時,ARPANET就有一個相應的管理系統。隨後的一些網路結構,如IBM的SNA、DEC的DNA、SUN的AppleTalk等,也都有相應的管理系統。不過,雖然網路管理很早就有,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當時的網路一是規模較小,二來復雜性不高,一個簡單的網路管理系統就可以滿足網路正常管理的需要,因而對其研究較少。但隨著網路的發展,規模逐漸增大,復雜性增加,以前的網路管理技術已不能適應網路的迅速發展。
網路系統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網路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方面使得網路的維護成為網路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例如排除網路故障更加困難、維護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網路性能也成為網路系統應用的主要問題。雖然可以通過增強或改善網路的靜態措施來提高網路的性能,比如增強網路伺服器的處理能力、採用網路交換等新技術來拓寬網路的帶寬等,但是網路運行過程中負載平衡等動態措施也是提高網路性能的重要方面。通過靜態或動態措施提高的網路性能分別稱為網路的靜態性能和動態性能。而網路的動態性能的提高是通過網路管理系統即「網管系統來加以解決的。
一般說來,網路管理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對網路狀態進行調整,使網路能正常、高效地運行。其目的很明確,就是使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能及時作出報告和處理,並協調、保持網路的高效運行等。一般而言,網路管理有五大功能,它們是:網路的失效管理、網路的配置管理、網路的性能管理、網路的安全管理、網路的計費管理。這五大功能包括了保證一個網路系統正常運行的基本功能。
現代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主要由四個要素組成:若干被管的代理(Managed Agents);至少一個網路管理器(Network Manager);一種公共網路管理協議(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一種或多種管理信息庫(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其中網路管理協議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定義了網路管理器與被管代理間的通信方法,規定了管理信息庫的存儲結構、信息庫中關鍵字的含義以及各種事件的處理方法。目前有影響的網路管理協議是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和CMIS/CMIP(the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Protocol)。它們代表了目前兩大網路管理解決方案。其中,SNMP流傳最廣,應用最多,獲得支持也最廣泛,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詳見技術部分)。
網管軟體
網路管理的需求決定網管系統的組成和規模,任何網管系統無論其規模大小,基本上都是由支持網管協議的網管軟體平台、網管支撐軟體、網管工作平台和支撐網管協議的網路設備組成。其中網管軟體平台提供網路系統的配置、故障、性能及網路用戶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也就是說,網路管理的各種功能最終會體現在網管軟體的各種功能的實現上,軟體是網管系統的「靈魂,是網管系統的核心。
網管軟體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三個部分:體系結構、核心服務和應用程序。
首先,從基本的框架體系方面,網管軟體需要提供一種通用的、開放的、可擴展的框架體系。為了向用戶提供最大的選擇范圍,網管軟體應該支持通用平台,如既支持Unix操作系統,又支持Windows NT操作系統。網管軟體既可以是分布式的體系結構,也可以是集中式的體系結構,實際應用中一般採用集中管理子網和分布式管理主網相結合的方式。同時,網管軟體是在基於開放標準的框架的基礎上設計的,它應該支持現有的協議和技術的升級。開放的網路管理軟體可以支持基於標準的網路管理協議,如SNMP和CMIP,也必須能支持TCP/IP協議族及其它的一些專用網路協議。
網管軟體應該能夠提供一些核心的服務來滿足網路管理的部分要求。核心服務是一個網路管理軟體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大多數的企業網路管理系統都用到這些服務。各廠商往往通過提供重要的核心服務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他們通過改進底層系統來補充核心服務,也可以通過增加可選組件對網管軟體的功能進行擴充。核心服務的內容很多,包括網路搜索、查錯和糾錯、支持大量設備、友好操作界面、報告工具、警報通知和處理、配置管理等等。
此外,為了實現特定的事務處理和結構支持,網管軟體中有必要加入一些有價值的應用程序,以擴展網管軟體的基本功能。這些應用程序可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網管軟體集成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網路管理系統的核心服務和廠商產品的功能。常見網管軟體中的應用程序主要有:高級警報處理、網路模擬、策略管理和故障標記等。
由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體系結構、核心服務和應用程序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體系結構提供一個系統平台,一個多種資源有機聯系的場所;核心服務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務,就象生活中維持人正常生存的部分;應用程序滿足具體的、個性化的需求,有如生活中不同人的不同習慣和愛好。
Cisco交換機配置注意事項
現在絕大數的思科交換機用戶對Cisco交換機配置方法還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向大家說明一下關於Cisco交換機配置的具體配置和方法,希望看完本文您可以輕輕鬆鬆的對Cisco交換機配置有所了解。
一般有兩種方法:
1、控制台埠(Console):可以直接對交換機進行Cisco交換機配置。
2、遠程登錄(Telnet):通過TELNET程序對已經設置了IP的交換機進行遠程配置,一般等控制台埠配置好交換機的IP後才可以進行。除了以上的兩種方法外,其實還有兩種方法:
1、WEB的配置方式,此方法只能是Cisco交換機配置的一般設置。
2、硬體自帶的應用程序,專用的程序,一般很少用。
建立控制台連接到交換機,一般交換機自帶一根Console線,一端連接到交換機的Comsole口,一端連接到電腦的串列口。打開超級終端,一般就可以連接到交換機。具體的參數設置如下,這樣就可以連接到交換機了。
連接到交換機後,如果是第一次啟動會要執行初始化操作,一般是設置交換機的名稱,密碼等一般的信息。由於交換機已經初始化,如果要進行初始化操作,那就要進入特權EXEC模式。
在命令提示符號下輸入:setup,就會啟動初始化操作。剛才講到了特權EXEC模式,這理就要講一下覺換機的幾種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執行不同的操作命令,首先來說兩種基本的模式。
一般為了安全考慮,CISCO將操作會話分為兩個不同的訪問級別:用戶EXEC級別和特權EXEC級別。用戶EXEC級別只能使用有限的命令,且交換機顯示Switch>提示符,不能進行Cisco交換機配置。看例子,處於用戶EXEC級別下的狀態:AITG_FrontekCoreSW>。
智能三層交換機的過濾策略綜合說明
三層交換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里我們主要介紹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流處理技術。電腦網路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正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思維與生活方式。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更多地關心邁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之後人們將如何利用電腦,如何利用網路為人類自身營造更大的生活空間。
一、高帶寬頻來的新課題
在現代的數據通信領域,人們的思維跳躍速度已經無法跟上網路帶寬的增長速度,而通信設備的網路承載容量是由不斷增長的數據流量處理需求和基於解決並發的數據流的處理能力來推動的。隨著網路帶寬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網路數據處理方法和對於數據流的分配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容量數據流的吞吐需要。在這里,能夠處理二、三、四層網路數據的快速ASIC技術將能夠滿足網路高帶寬、高吞吐量的需求。然而,在大容量、高帶寬的環境下,如果應用不加約束,那麼網路中的數據流將會像脫韁的野馬、破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因此,如何對數據流進行管理和分配是寬頻模式下的一個新課題。
在網路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數據流的分配效率問題和數據流分配後其數據包的穩定性問題。這兩個問題是困擾寬頻業務數據流QoS保證的盲點。人們常常被寬頻模式下數據包的高傳送速度遮住雙眼,將數據流的分配效率與穩定性遺忘,使寬頻網路的利用效率降低、傳輸成本增加,使寬頻變成了「空中樓閣,使高傳送速度變成了「海市蜃樓。
根據以上問題的特點,基於三層交換機的流處理方式利用了ASIC的硬體多層交換技術實現分層的數據包處理。首先是對數據流的分類,然後對不同的流賦予不同的優先順序別,在不損失數據交換性能的情況下更高效地處理網路數據,保證關鍵數據的優先傳送。也就是說這種ASIC的集成處理技術為數據包提供了一個集成的快速的處理平台,讓數據包在ASIC晶元中完成整個路由甚至是訪問策略處理的全過程。
傳統的IP轉發都是通過軟體實現的,單純而簡單的軟體轉發效率相對於現代的寬頻數據交換模式無疑是「杯水車薪。所以,高效的交換和流分類能力必然要基於緩存的IP交換。與二層交換不同,三層交換需要CPU加以干預,CPU的主要任務包括:運行RIP、OSPF等路由協議產生路由表;運行ARP協議解析IP地址;設置緩存的IP轉發表項。
作為基礎網路的IP網路正在演化成為一個多業務網路。因此,網路設備必須為不同的策略提供一個數據操作的平台,在港灣千兆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架構中,每一個數據包都能通過一個快速過濾引擎保證數據的按策略處理。
二、智能三層交換機的過濾策略
智能交換架構中的過濾策略採用分析數據幀前80個位元組的方法,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制定靈活的策略,提供相應的智能服務,一般來講,主要的過濾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物理埠:主要解決固定埠用戶的過濾。
二層策略:主要解決包的二層特徵的過濾,可以根據用戶的MAC地址信息,也可以根據VLAN信息等等。
三層策略: 主要解決包的三層特徵的過濾,既可以根據用戶的源IP地址,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的目的IP地址。既可以根據用戶的源IP子網,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的目的IP子網,還可以將源和目的IP信息結合使用。
應用策略: 主要解決三層以上策略的實現,可以根據TCP或UDP的埠號,同時也可以根據應用數據內部的相關特徵,比如DNS數據包的域名等信息。
根據數據包的多層信息進行深入分析,能夠識別數據流以什麼方式建立連接、在建立信令的通道中IP包的流向和IP包所承載的數據類型。通過對照流分類表能夠清楚地了解該數據流的准確信息,從而精確地對該數據流進行策略選擇,使數據流能夠在一個良性的環境中得以順利交換。
三、智能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服務
以港灣網路公司的千兆三層交換機為例,它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可以提供的主要智能服務包括以下幾點。支持包的丟棄和轉發: 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可以讓用戶得到有選擇的服務,比如根據目的站點的IP地址丟棄包,從而限制用戶訪問某些站點。支持包的輸出埠的重定向: 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可以實現流量工程。支持網路二層802.1p的優先順序業務傳送: 可以根據繳費的不同,分別實現不同級別的金、銀、銅牌服務,盡量保證高優先順序用戶的服務。支持網路三層DiffServ 服務: 提供包的優先順序標記和優先順序區分處理。
以上智能服務可以解決網路數據流在傳輸中的分配效率和穩定性問題,網路的物理介質是多種網路數據流的承載體,而該承載體上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破碎或超長的包,或是非重要業務的數據包大量佔用網路帶寬。將數據包有選擇地拋棄並有選擇地進行優先順序控制不但可以解決網路的傳輸效率問題,還可以保證重要應用的服務質量。
⑹ 網路管理系統的系統特點
全自動拓撲發現技術
自動搜索網路、發現網路節點,包括:網路設備回、伺服器答、非網管設備的發現、PC主機等,並基於網路的二層連接關系構建物理拓撲。
故障智能預測與分析
通過實時的網路運行監測,系統可智能分析和預測潛在故障,並根據告警程度的不同發送警報。
支持分布式管理
支持多用戶,多角色,IT運維人員,決策人員,不同角色有不同許可權,不同區域級別也有不同許可權。
多維度監控
支持從路由、設備、終端、流量、故障等方面多角度、細顆粒度地監控、管理整個IT網路。
配置變更告警及比對
對用戶端交換機定期進行配置備份並支持配置檢查工作,可根據配置模板自動進行配置比對,並以告警方式提供報告。
支持多操作平台
支持包括Windows、Linux、Solaris等主流操作平台。
⑺ 網管進階必讀的交換機使用答疑解惑參考
網管進階必讀:交換機使用答疑解惑
交換機作為區域網系統的傳輸「樞紐」,它的運行性能以及可管理能力直接影響著區域網的整體性能。事實上,區域網中頻繁發生的一些不正常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由於交換機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為了盡可能地提高區域網整體運行性能,我們有必要對交換機的一些常見故障現象學會排除,以便讓交換機始終能夠高效地運行,從而促進區域網整體運行性能的提高!
解惑1:埠之間無法Ping通
區域網中有幾台工作站通過交換機連接在一個相同的子網內,按照常規來說,只要每台工作站的網路參數設置正確,並且網路線纜處於連通狀態的話,那麼相同子網中的工作站應該能夠相互Ping通,可事實上我們有時會遇到連接到同一交換機中的工作站無法互相Ping通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我們究竟該如何進行應對呢?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硬體因素,也可能是設置因素。如果是由硬體因素引起的話,我們可以通過人眼觀察法來確認相關的網路設備工作狀態是否正常,觀察的主要對象包括工作站與交換機之間的線纜連接是否穩定可靠,是否存在明顯的斷線或短路現象,交換機控制面板中的相關信號燈狀態是否正常,交換機埠或其他配件是否工作正常等;要是交換機的埠發生損壞,或者交換機控制面板中的相關信號燈狀態不正常的話,那連接到該交換機中的工作站無法相互Ping通的現象就是由交換機自身引起的,此時我們必須重新更換新的交換機或者請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維修,才能解決連接到同一交換機中的工作站無法相互Ping通的現象。
要是交換機自身工作狀態正常,網路連接通道也處於正常通信狀態,那麼連接到同一交換機中的工作站無法相互Ping通的現象很有可能是網路管理人員人為設置不當引起的;此時我們必須先仔細檢查一下交換機的IP地址是否設置正確,要是交換機的IP地址和其他工作站或網路設備的IP地址不處於同一網段的話,那我們必須重新為其分配一個和其他工作站處於同一子網的IP地址;在排除了IP地址因素後,我們還需要檢查一下交換機是否啟用了VLAN設置,因為交換機一旦設置了不同的VLAN時,連接到交換機不同埠中的工作站可能並處於相同的子網,這樣它們自然也就無法相互Ping通了,所以我們只有將設置好的VLAN取消掉,才能解決連接到同一交換機中的工作站無法相互Ping通的現象。
交換機配置- 使用channel方式封裝子介面
該方式下, 首先將L2與L3的內部介面作成以太通道,然後,在L3上創建一個虛擬的通道介面,在該介面下開子介面為各個VLAN提供三層路由功能。
在廣西城域網工程中,所有的4006交換機都是採用的這種方式。關於以太通道的介紹見上文。
配置步驟:(以下假設L3模去是插在第二槽上,且使用預設的channel協議)
① L2:set port channel mod/ports 配置GE埠。
Cat4000> (enable) set port channel 2/1-2 mode on;;;;
Ports 2/1-2 channel mode set to on.
Cat4000> (enable)
②指定同一channel的埠為相同VLAN。
Cat4000> (enable) set vlan 1 2/1-2;;;<---埠2/1-2必須屬於同一VLAN
VLAN;;Mod/Ports
1;;;;;2/1-4,2/6-48
;;;;;;3/1-6
Cat4000> (enable)
③用 set trunk mod_num/port_num 打開Trunk功能並且指定封裝類型
Cat4000> (enable) set trunk 2/1 on dot1Q 1-10 <----只需要在其中一個埠指定trunk即可
Port(s) 2/1 trunk mode set to on
Port(s) 2/1 trunk type set to dot1Q 1-10
Cat4000> (enable)
④利用 session mod_num 進入L3模塊
Cat4000> (enable) session 2
Trying Router...
Connected to Router.
Escape character is Q^]'.
router>
⑤創建 EtherChannel (portchannel)介面,介面范圍為1 到 64:
router(config)# interface port-channel channel_number
⑥將GE3和GE4埠綁到portchannel上。
router(config)# interface g3
router(config-if)# channel-group channel_number
router(config-if)# exit
router(config)# interface g4
router(config-if)# channel-group channel_number
router(config-if)# exit
⑦創建子介面和封裝VLAN。
router(config)# interface port-channel channel_number.vlan_id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ulation dot1Q vlan_id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ip_address subnet_mask
router(config-subif)# exit
重復以上步驟直到將所有的VLAN都封裝完畢。
⑧ 利用 native要害字封裝一個本地VLAN的子介面。需要為Trunk幹道來產生一個本地VLAN子介面。注重,該native要求與L2的native vlan號相同
router(config)# interface port-channel channel_number.vlan_id
router(config-subif)# encapsulation dot1Q vlan_id native
<-------native指明此介面為本地VLAN介面
router(config-subif)# ip address ip_address subnet_mask
router(config-subif)# exit
以下是該方式的一個完整示例:
L2:(採用PAgP協議)
Set vlan 1 2/1-2
set port channel 2/1-2 mode on
set trunk 2/1;;on dot1q 1-1005
set trunk 2/2;;on dot1q 1-1005
L3:
version 12.0
no service pad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localtime show-timezone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localtime show-timezone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hostname M-4006R-NN
boot system flash bootflash:cat4232-in-mz.120-18.W5.22b.bin
enable secret 5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interface Port-channel1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hold-queue 300 in
interface Port-channel1.1
description manage-vlan
encapsulation dot1Q 1 native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interface Port-channel1.2
description local Management
encapsulation dot1Q 2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interface Port-channel1.76
description uplink to
encapsulation dot1Q 76
ip address XXXX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interface Port-channel1.201
description PPPoE test 2002.8.1
encapsulation dot1Q 201
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interface FastEthernet1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shutdow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shutdow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2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shutdown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3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no negotiation auto
channel-group 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4
no ip address
no ip directed-broadcast
no negotiation auto
channel-group 1
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end
通過串口連接設置來管理交換機
交換機是校園網系統的交通樞紐,其管理特性決定了校園網的整體性能。有些可網管交換機並沒有默認的IP地址,所以初始配置時不能通過Telnet、Web 來管理。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串口來管理交換機。;
下面,我們就來演練一下如何用串口管理交換機。
一、連接交換機和PC
首先,需要先把PC和交換機連接在一起,這樣才能進行管理。可網管型交換機都附帶一條串口電纜,供網管員進行本地管理。先把串口電纜的一端插在交換機背面的Console口上,同時擰好螺釘,防止接觸不良。串口線的另一端插在普通PC的串口上,此時要記住電纜插在COM1還是COM2口上,以後設置會用得著。
二、設置「超級終端
連接好後,接通交換機和電腦電源並開機。Windows 98/Me/2000都提供「超級終端服務,如果沒有可以在「添加/刪除程序中的「通訊組內添加。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符合VTY100(終端的一種標准,現在很少見)標準的終端模擬程序。
在第一次運行「超級終端時,系統默認為通過Modem連接,會要求用戶輸入連接的區號,隨便輸入一個即可。如果你的電腦中沒有安裝Modem,則會提示「在連接之前必須安裝數據機,現在就安裝嗎?,這里點擊[否]按鈕。
程序運行之後會提示你建立一個新的連接名稱,我們在這里輸入「Switch。點擊[確定]按鈕後,會出現一個窗口,要求用戶選擇連接時使用哪一個埠。這里一定要注意,應該選擇你連接的PC串口的序號。如果不太清楚,可以用「串口1和「串口2分別試試。
串口號後,點擊[確定]按鈕,會出現一個COM口屬性的窗口,裡面有波特率、數據位、奇偶檢、停止位、流量控制等參數設置。這么多參數,如何設置呢?其實不要緊,只要點擊一下[還原默認值]按鈕,就會調用最保守的參數設置。默認參數在大多數的連接狀況下都能適用,這樣用戶就不必再花費時間研究這些參數了。
設定好連接參數後,程序就會自動執行連接交換機的命令。咦!界面怎麼一片空白?不要急,按一下回車鍵,交換機管理主界面的廬山真面目終於出現了。
從現在開始,你就得忘記滑鼠的存在,所有的控制都要通過鍵盤來實現。不過操作非常簡單:用回車鍵執行命令,用「Tab鍵或箭頭鍵在選項中移動,用空格鍵或鍵盤字母鍵、數字鍵改變某項參數。登錄操作系統之前,用戶需要輸入管理員用戶名和密碼。大多數設備管理員的默認用戶名都以「Admin、「Super等有意義的英文單詞命名。有的交換機有初始口令,有的則沒有,只要仔細查看交換機使用手冊就可以了解這些信息。
交換機的配置是一項技巧性和實踐性並重的工作,只有在平時認真總結,才能對交換機進行有效管理,使校園網暢通運行,為學校用戶的信息傳遞提供最可靠的服務。
網路管理與網管軟體相關問題解讀
網路是新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信息傳遞、辦公、營銷、服務、交流、娛樂等各種活動都可以通過網路完成,網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質量。在計算機網路的質量體系中,網路管理是其中一個關鍵環節,正如一個管家對於大家庭生活的重要,網路管理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網路的運行質量。那麼,怎樣給自己的網路選擇合適的網路管理系統和網路管理軟體呢?
網路管理
當前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特點是規模不斷擴大,復雜性不斷增加,異構性越來越高。一個網路往往由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子網組成,集成了多種網路系統(NOS)平台,並且包括了不同廠家、公司的網路設備和通信設備等。同時,網路中還有許多網路軟體提供各種服務。隨著用戶對網路性能要求的提高,如果沒有一個高效的管理系統對網路系統進行管理,那麼就很難保證向用戶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
作為一種很重要的技術,網路管理對網路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並已成為現代信息網路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實際上,網路管理並不是一個什麼新概念。從廣義上講,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管理,只是根據系統的大小、復雜性的高低,管理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也就有重有輕。網路也是一個系統。追溯到19世紀末的電信網路,就已經有了自己相應的管理「系統,這就是整個電話網路系統的管理員,盡管他能管理的內容非常有限。而計算機網路的管理可以說伴隨著1969年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ARPANET的產生便產生了,當時,ARPANET就有一個相應的管理系統。隨後的一些網路結構,如IBM的SNA、DEC的DNA、SUN的AppleTalk等,也都有相應的管理系統。不過,雖然網路管理很早就有,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是因為當時的網路一是規模較小,二來復雜性不高,一個簡單的網路管理系統就可以滿足網路正常管理的需要,因而對其研究較少。但隨著網路的發展,規模逐漸增大,復雜性增加,以前的網路管理技術已不能適應網路的迅速發展。
網路系統規模的日益擴大和網路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一方面使得網路的維護成為網路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例如排除網路故障更加困難、維護成本上升等;另一方面,如何提高網路性能也成為網路系統應用的主要問題。雖然可以通過增強或改善網路的靜態措施來提高網路的性能,比如增強網路伺服器的處理能力、採用網路交換等新技術來拓寬網路的帶寬等,但是網路運行過程中負載平衡等動態措施也是提高網路性能的重要方面。通過靜態或動態措施提高的網路性能分別稱為網路的靜態性能和動態性能。而網路的動態性能的提高是通過網路管理系統即「網管系統來加以解決的。
一般說來,網路管理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對網路狀態進行調整,使網路能正常、高效地運行。其目的很明確,就是使網路中的各種資源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當網路出現故障時能及時作出報告和處理,並協調、保持網路的高效運行等。一般而言,網路管理有五大功能,它們是:網路的失效管理、網路的配置管理、網路的性能管理、網路的安全管理、網路的計費管理。這五大功能包括了保證一個網路系統正常運行的基本功能。
現代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主要由四個要素組成:若干被管的代理(Managed Agents);至少一個網路管理器(Network Manager);一種公共網路管理協議(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一種或多種管理信息庫(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其中網路管理協議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定義了網路管理器與被管代理間的通信方法,規定了管理信息庫的存儲結構、信息庫中關鍵字的含義以及各種事件的處理方法。目前有影響的網路管理協議是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和CMIS/CMIP(the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Protocol)。它們代表了目前兩大網路管理解決方案。其中,SNMP流傳最廣,應用最多,獲得支持也最廣泛,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詳見技術部分)。
網管軟體
網路管理的需求決定網管系統的組成和規模,任何網管系統無論其規模大小,基本上都是由支持網管協議的網管軟體平台、網管支撐軟體、網管工作平台和支撐網管協議的網路設備組成。其中網管軟體平台提供網路系統的配置、故障、性能及網路用戶分布方面的基本管理,也就是說,網路管理的各種功能最終會體現在網管軟體的各種功能的實現上,軟體是網管系統的「靈魂,是網管系統的核心。
網管軟體的功能可以歸納為三個部分:體系結構、核心服務和應用程序。
首先,從基本的框架體系方面,網管軟體需要提供一種通用的、開放的、可擴展的框架體系。為了向用戶提供最大的選擇范圍,網管軟體應該支持通用平台,如既支持Unix操作系統,又支持Windows NT操作系統。網管軟體既可以是分布式的體系結構,也可以是集中式的體系結構,實際應用中一般採用集中管理子網和分布式管理主網相結合的方式。同時,網管軟體是在基於開放標準的框架的基礎上設計的,它應該支持現有的協議和技術的升級。開放的網路管理軟體可以支持基於標準的網路管理協議,如SNMP和CMIP,也必須能支持TCP/IP協議族及其它的一些專用網路協議。
網管軟體應該能夠提供一些核心的服務來滿足網路管理的部分要求。核心服務是一個網路管理軟體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大多數的企業網路管理系統都用到這些服務。各廠商往往通過提供重要的核心服務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他們通過改進底層系統來補充核心服務,也可以通過增加可選組件對網管軟體的功能進行擴充。核心服務的內容很多,包括網路搜索、查錯和糾錯、支持大量設備、友好操作界面、報告工具、警報通知和處理、配置管理等等。
此外,為了實現特定的事務處理和結構支持,網管軟體中有必要加入一些有價值的應用程序,以擴展網管軟體的基本功能。這些應用程序可由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網管軟體集成水平的高低取決於網路管理系統的核心服務和廠商產品的功能。常見網管軟體中的應用程序主要有:高級警報處理、網路模擬、策略管理和故障標記等。
由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體系結構、核心服務和應用程序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體系結構提供一個系統平台,一個多種資源有機聯系的場所;核心服務提供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務,就象生活中維持人正常生存的部分;應用程序滿足具體的、個性化的需求,有如生活中不同人的不同習慣和愛好。
Cisco交換機配置注意事項
現在絕大數的思科交換機用戶對Cisco交換機配置方法還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向大家說明一下關於Cisco交換機配置的具體配置和方法,希望看完本文您可以輕輕鬆鬆的對Cisco交換機配置有所了解。
一般有兩種方法:
1、控制台埠(Console):可以直接對交換機進行Cisco交換機配置。
2、遠程登錄(Telnet):通過TELNET程序對已經設置了IP的交換機進行遠程配置,一般等控制台埠配置好交換機的IP後才可以進行。除了以上的兩種方法外,其實還有兩種方法:
1、WEB的配置方式,此方法只能是Cisco交換機配置的一般設置。
2、硬體自帶的應用程序,專用的程序,一般很少用。
建立控制台連接到交換機,一般交換機自帶一根Console線,一端連接到交換機的Comsole口,一端連接到電腦的串列口。打開超級終端,一般就可以連接到交換機。具體的參數設置如下,這樣就可以連接到交換機了。
連接到交換機後,如果是第一次啟動會要執行初始化操作,一般是設置交換機的名稱,密碼等一般的信息。由於交換機已經初始化,如果要進行初始化操作,那就要進入特權EXEC模式。
在命令提示符號下輸入:setup,就會啟動初始化操作。剛才講到了特權EXEC模式,這理就要講一下覺換機的幾種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執行不同的操作命令,首先來說兩種基本的模式。
一般為了安全考慮,CISCO將操作會話分為兩個不同的訪問級別:用戶EXEC級別和特權EXEC級別。用戶EXEC級別只能使用有限的命令,且交換機顯示Switch>提示符,不能進行Cisco交換機配置。看例子,處於用戶EXEC級別下的狀態:AITG_FrontekCoreSW>。
智能三層交換機的過濾策略綜合說明
三層交換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里我們主要介紹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流處理技術。電腦網路的普及和應用范圍的擴大正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思維與生活方式。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更多地關心邁入數字化、信息化時代之後人們將如何利用電腦,如何利用網路為人類自身營造更大的生活空間。
一、高帶寬頻來的新課題
在現代的數據通信領域,人們的思維跳躍速度已經無法跟上網路帶寬的增長速度,而通信設備的網路承載容量是由不斷增長的數據流量處理需求和基於解決並發的數據流的.處理能力來推動的。隨著網路帶寬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網路數據處理方法和對於數據流的分配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容量數據流的吞吐需要。在這里,能夠處理二、三、四層網路數據的快速ASIC技術將能夠滿足網路高帶寬、高吞吐量的需求。然而,在大容量、高帶寬的環境下,如果應用不加約束,那麼網路中的數據流將會像脫韁的野馬、破堤的洪水,一發而不可收。因此,如何對數據流進行管理和分配是寬頻模式下的一個新課題。
在網路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數據流的分配效率問題和數據流分配後其數據包的穩定性問題。這兩個問題是困擾寬頻業務數據流QoS保證的盲點。人們常常被寬頻模式下數據包的高傳送速度遮住雙眼,將數據流的分配效率與穩定性遺忘,使寬頻網路的利用效率降低、傳輸成本增加,使寬頻變成了「空中樓閣,使高傳送速度變成了「海市蜃樓。
根據以上問題的特點,基於三層交換機的流處理方式利用了ASIC的硬體多層交換技術實現分層的數據包處理。首先是對數據流的分類,然後對不同的流賦予不同的優先順序別,在不損失數據交換性能的情況下更高效地處理網路數據,保證關鍵數據的優先傳送。也就是說這種ASIC的集成處理技術為數據包提供了一個集成的快速的處理平台,讓數據包在ASIC晶元中完成整個路由甚至是訪問策略處理的全過程。
傳統的IP轉發都是通過軟體實現的,單純而簡單的軟體轉發效率相對於現代的寬頻數據交換模式無疑是「杯水車薪。所以,高效的交換和流分類能力必然要基於緩存的IP交換。與二層交換不同,三層交換需要CPU加以干預,CPU的主要任務包括:運行RIP、OSPF等路由協議產生路由表;運行ARP協議解析IP地址;設置緩存的IP轉發表項。
作為基礎網路的IP網路正在演化成為一個多業務網路。因此,網路設備必須為不同的策略提供一個數據操作的平台,在港灣千兆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架構中,每一個數據包都能通過一個快速過濾引擎保證數據的按策略處理。
二、智能三層交換機的過濾策略
智能交換架構中的過濾策略採用分析數據幀前80個位元組的方法,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制定靈活的策略,提供相應的智能服務,一般來講,主要的過濾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物理埠:主要解決固定埠用戶的過濾。
二層策略:主要解決包的二層特徵的過濾,可以根據用戶的MAC地址信息,也可以根據VLAN信息等等。
三層策略: 主要解決包的三層特徵的過濾,既可以根據用戶的源IP地址,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的目的IP地址。既可以根據用戶的源IP子網,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的目的IP子網,還可以將源和目的IP信息結合使用。
應用策略: 主要解決三層以上策略的實現,可以根據TCP或UDP的埠號,同時也可以根據應用數據內部的相關特徵,比如DNS數據包的域名等信息。
根據數據包的多層信息進行深入分析,能夠識別數據流以什麼方式建立連接、在建立信令的通道中IP包的流向和IP包所承載的數據類型。通過對照流分類表能夠清楚地了解該數據流的准確信息,從而精確地對該數據流進行策略選擇,使數據流能夠在一個良性的環境中得以順利交換。
三、智能三層交換機的智能服務
以港灣網路公司的千兆三層交換機為例,它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可以提供的主要智能服務包括以下幾點。支持包的丟棄和轉發: 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可以讓用戶得到有選擇的服務,比如根據目的站點的IP地址丟棄包,從而限制用戶訪問某些站點。支持包的輸出埠的重定向: 在實際網路應用中可以實現流量工程。支持網路二層802.1p的優先順序業務傳送: 可以根據繳費的不同,分別實現不同級別的金、銀、銅牌服務,盡量保證高優先順序用戶的服務。支持網路三層DiffServ 服務: 提供包的優先順序標記和優先順序區分處理。
以上智能服務可以解決網路數據流在傳輸中的分配效率和穩定性問題,網路的物理介質是多種網路數據流的承載體,而該承載體上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破碎或超長的包,或是非重要業務的數據包大量佔用網路帶寬。將數據包有選擇地拋棄並有選擇地進行優先順序控制不但可以解決網路的傳輸效率問題,還可以保證重要應用的服務質量。
⑻ 網管中心作用是什麼有哪些方法檢測網管故障以及維修方法求解
網管中心的作用:
(1)網管中心基本職能是網路資源的統計分析,網路運行指回標的統計分析。根據維護部答門、業務部門、職能部門的需求和公司發展的需要收集、整理各項網路基本信息,為公司決策提供依據。
(2)科學預測,為移動通信網路建設提供依據。一方面,話務模型的建立由網管系統提供,這直接涉及到建設規模,經營決策;另一方面,為設計規劃部門提供依據。網管系統可以提供全省各個交換機、中繼、基站、小區的話務量,這些基礎數據都為網路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
(3)提高運行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分析網路運行指標,提出網路中存在的問題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為維護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指標依據,保證網路穩定可靠運行。
(4)進行遠程技術支持。利用網管系統的先進性、便利性,進行遠程技術支持,主要解決網上的疑難障礙。
(5)實時監督全網運行情況,統計網路故障、監督故障處理,分析故障原因;
2、檢測鼓掌:主要的檢測網管故障以及維修方法主要是,查看日誌,按作業計劃巡檢,對網路管理設備和主設備進行定期的倒換備份。
⑼ 什麼是網路性能管理它有哪些典型功能
網路性能管理是指評價系統資源的運行狀況及通信效率等系統性能,包括監視和分析被管網路及其所提供服務的性能機制,性能分析的結果可能會觸發某個診斷測試過程或重新配置網路以維持網路的性能。
典型功能:性能監控,由用戶定義被管對象及其屬性;閥值控制,可對每一個被管對象的每一條屬性設置網值;性能分析,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和整理;可視化的性能報告,對數據進行掃描和處理,生成性能趨勢曲線;實時性能監控,可任意設置數據採集間隔。
(9)移動網管系統規模擴展閱讀:
網路性能分析
1、表現網元的負荷,如中繼鏈路平均話務量、信令鏈路平均話務量、忙時VLR用戶數、話音擁塞率、信令擁塞率,這類指標超標一般表示系統資源不足,對系統擴容將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2、性能指標,如語音信道掉話率、信令信道掉話率、交換機來話接通率、交換機去話接通率等,這類指標反映了網路某一方面的性能。對性能指標不僅僅是對指標本身的分析同時應包括對構成指標的各個計數器的分析以及對相關計數器的分析。
3、綜合指標,如呼叫成功率、長途來話接通率等。這是一些全局的綜合指標,它反映了網路的整體運行質量。特別是長途來話接通率,與交換機接通率、語音信道掉話率都有密切的關系。對這類指標分析是根據呼叫流程將綜合指標分解為小項,逐項統計分析,確定影響整體指標。
⑽ 誰知道中國移動的相關信息,什麼都可以,越具體越好。
13年發展歷程回顧
1987年11月18日,第一個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在廣東省建成並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郵電部移動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數字電話網正式開通。
1996年,行動電話實現全國漫遊,並開始提供國際漫遊服務。
1997年7月17日,中國移動第1000萬個行動電話客戶在江蘇誕生。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廣東移動通信和浙江移動通信資產分別注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國移動客戶突破2000萬。
1999年4 月底,根據國務院批復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移動通信分營工作啟動。
1999年7月22日0時,"全球通"行動電話號碼升11位。
2000年4月20 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底,中國移動的交換容量超過1億戶。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移動通信」)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冊資本為518億元人民幣,資產規模超過4000億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香港)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在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目前,中國移動有限公司是我國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亞洲市值最大的電信運營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主要經營移動話音、數據、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並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局業務經營權。除提供基本話音業務外,還提供傳真、數據、IP電話等多種增值業務,擁有「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等著名服務品牌,用戶號碼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號段)」和「159」。 中國移動通信在我國移動通信大發展的進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並在國際移動通信領域佔有重要地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移動通信已建成一個覆蓋范圍廣、通信質量高、業務品種豐富、服務水平一流的移動通信網路。網路規模和客戶規模列全球第一。截止到2005年底,網路已經100%覆蓋全國縣(市),主要交通干線實現連續覆蓋,城市內重點地區基本實現室內覆蓋,客戶總數超過2.4億戶,與206個國家和地區的271個運營公司開通了GSM國際及台港澳地區漫遊業務,與101個國家和地區的93個運營商開通了GPRS國際及台港澳地區漫遊業務,國際及台港澳地區簡訊通達106個國家和地區的214家運營商,彩信通達6個國家和地區的21家運營商。
中國移動通信已經成功進入國際資本市場,良好的經營業績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國際投資。中國移動通信已連續5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世界500強,最新排名第224位。在中國企業聯合會和中國企業家協會組織的「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評選中,列中國企業500強綜合榜第四位,列服務企業500強第二位。上市公司成為連續三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級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國企業。
中國移動通信既是一個財務穩健、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贏利性公司,又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具有發展前景的持續成長性公司。面向未來,中國移動通信確立了「做世界一流企業,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新跨越」的發展戰略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中國移動通信將秉承「正德厚生,臻於至善」的企業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打造卓越的運營體系,建設卓越的組織,培育卓越的人才,打造「一個中國移動(One CM)」,努力成為移動信息專家和卓越品質的創造者。
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理念體系
企業價值觀:正德厚生 臻於至善
企業使命:創無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會棟梁
中國移動的願景:成為卓越品質的創造者
一、序
二、核心價值觀
三、企業使命
四、願景
五、跋
中國移動通信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正如中國移動通信王建宙總裁所言:企業最核心的任務是為國家、股東、客戶、員工、社會創造最大價值,而通過自主創新來實現這些目標,是中國移動通信做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經之路。今天,創新對中國移動通信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移動通信在市場需求的驅動力下,通過服務、業務、技術與管理創新在這幾年內大大刷新了其經營業績,這種以准確的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創新,盤活了整個企業的價值鏈,促進了中國通信產業的快速、持續、健康、蓬勃發展,並完成了許多獨家的壯舉:
----第一個國內通信企業在境外掛牌上市,率先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並經過6次分步收購,於2004年第一個實現了主營業務資產整體上市;
----第一個開展客戶品牌塑造,針對年輕一族推出客戶品牌「動感地帶」,被譽為推倒了電信業品牌競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第一個推出「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價值鏈商業合作模式,「移動夢網」拉動中國互聯網產業走出低谷,迎來發展的春天;
----第一個在全球建設移動智能網,開發出深受市場歡迎的"神州行"預付費業務、移動虛擬集團電話業務等多種智能業務,帶動了民族通信製造業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形成;
----第一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據業務管理系統(DSMP系統),杜絕了SP的欺詐行為,支持並完善了移動夢網的商業模式,引領了消費時尚。
……
以服務創新提升客戶價值
供職於外企的張小姐因為上班來的匆忙,到了辦公室發現手機忘在家裡了,回去再去吧,要耽誤一個多小時的時間,不去取吧擔心無法接聽重要客戶的電話,情景之下,撥通了中國移動通信1860,將所有的行動電話轉移到了辦公電話上,確保了通信的及時暢通。
這僅僅是中國移動通信服務創新的一個縮影。幾年來,中國移動通信堅持以客戶為導向,不斷進行服務與業務創新,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提升了服務品質和客戶價值。
首先,中國移動通信優質的網路覆蓋本身就是創新。目前,中國移動通信經營一張有2.46億客戶、覆蓋全國99%以上的縣市、人口覆蓋率超過97%、漫遊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路,在歷史上和世界上都是一大創舉。把網路建到電梯、地下室,在沒有路、沒有電的條件下建到偏遠山村,中國移動通信優質的網路覆蓋已經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非洲一家電話公司的CEO非常欽佩中國移動通信的突飛猛進。他說,他們的人口覆蓋能夠達到50%已經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了,沒有路、沒有電,根本做不到。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優質的網路覆蓋是中國移動通信最大的服務創新。
再之,中國移動通信的三大客戶品牌(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大家也都是公認做得好的,在客戶中產生了良好的凡響。以全球通VIP客戶服務為例,誰見到過國外哪個機場有專屬於行動電話客戶的候機室,而中國移動通信可以讓VIP客戶享受易登機服務:只需要把你的證件、機票、行李都交給一個專門的服務人員,就能為你辦好全套的登機手續,這充分體現了一種非常高的服務水準。
如今,中國移動通信的1860已經成為世界上高水平的客戶服務中心,客戶滿意度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網路質量已經達到國際優秀水平,「網路質量好」,甚至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通信的代名詞;「全球通」、「神州行」、「動感地帶」三大客戶品牌優勢明顯,深入人心;創新推出的VIP延伸服務、「話費誤差、雙倍返還」誠信服務、跨區服務等舉措極大地提升了客戶價值。
以業務創新推進社會信息化進程
「自主創新也不神秘,從實踐中來,解決我們碰到的實際問題,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改進不適合我們的方案,就可以創新。」王建宙總裁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正是在這個創新理念的指引下,中國移動通信能夠根據客戶需求的變化,不斷把客戶需求變成現實,不斷創新業務內容和模式,不斷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使中國移動通信成為全世界唯一單月客戶凈增長量超過300萬戶的電信運營商。
首先,簡訊迅速普及的創新。2005年,中國移動通信的簡訊業務使用量接近2500億條,一天最高的有17.6億條簡訊,簡訊業務的普及率和使用量均為世界第一。簡訊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溝通、工作、學習方式。簡訊拜年、簡訊聊天已經成為新的生活的一部分,以前,大家都是上門去拜年的,後來變成了打電話拜年,如今,簡訊替代了其他所有的拜年形式。這就是移動通信業務改變了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的例子。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張晨霜深有體會地說,我們能夠從事這項事業是非常值得驕傲的。簡訊雖然不是我們首創的,但我們推廣了簡訊,改變了文化,為整個社會做出了貢獻,這就是創新。
其次,簡訊與互聯網結合的創新。中國移動通信首創「移動夢網」商業模式,打造了一個開放、公平的無線增值業務產業鏈,不僅使中國移動通信在業內樹立了創新的形象,同時拉動了整個產業鏈的蓬勃發展。新浪、搜狐CEO到現在還在說,他們當時一直找不到贏利的模式,只有跟簡訊相結合以後,才找到了贏利的模式,而且收入呈直線上升。日前,中國移動通信在香港開了無線數據業務的演示介紹會,引起媒體和分析師震動的,是無線音樂。一家香港報紙舉了一個經典例子:《老鼠愛大米》2月份一個月下載彩鈴的數量是500萬次,一次2元就是1000萬,超過了中國所有發行的唱片。這也是在中國移動通信的推動下產生的,也體現了一種創新的精神。據悉,2005年,中國移動通信新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提升到20%,超過了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的水平。
再次,以移動信息化推動社會信息化,提高企業和社會效益,這也是中國移動通信業務創新的重要體現。中國移動通信以GPRS以及簡訊為主要載體,為客戶提供包括企業直聯、IP電話、GPRS上網、企業信息發布、移動辦公、無線GPS定位、無線POS、CMNET等業務在內的企業整體解決方案和行業典型解決方案,推出了政府、電力、交通、石油等近二十個行業進行了應用,移動行業信息化大大推進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最後,以創新打造手機多用化和媒體化,引領消費新時尚。一方面手機多用化。愛立信公司的前任CEO柯德川先生做了個比喻,說將來我們的手機要變成瑞士軍刀。這個比喻非常好。瑞士軍刀集合了各種刀具的功能,非常豐富,現在功能還越做越多。如果你要出門,只需要帶一把瑞士軍刀,其他一切工具就都可以不用帶了。手機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打電話的工具,它還可以變成一種新的媒體。
以技術創新贏得國際「話語權」
技術創新是服務與業務創新的堅強基石。作為行業的領先者,中國移動通信在成立之初就有意識地開展自主技術創新工作,專門成立了研究院,從事通信產品和網路技術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技術支持,建成了全球規模和容量最大的網管系統和國內最先進的業務支撐系統,世界最大的軟交換匯接網,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多業務統一綜合管理的系統(DSMP系統)。
早在1987年,中國內地最早TACS標準的蜂窩式移動通信系統在廣東開通,1994年,開通了GSM網路。兩項技術的應用都是借鑒了歐洲和美國的技術。但到了1997年,中國移動通信客戶達到千萬級,2004年,更是突破2億客戶。今天中國移動通信已經成為世界上客戶規模最大的電信公司,可借鑒的東西越來越少。在世界上已經沒有這樣的先例的情況下,作為既不是研究部門,也不是設備的生產部門,作為應用運營商的中國移動通信只有靠自己創新,自己尋求答案,自覺從被動創新轉到主動創新、引導技術發展潮流。
王建宙總裁告訴記者:通信運營商的技術創新,總體而言有兩個大的方面:第一,積極參與技術標准化、技術規范的制定,以此來影響技術的發展,改變長期以來技術方面由製造商主導的局面。第二,在應用、開發等方面不斷地創新,要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獲得更多的專利,贏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一方面,中國移動通信一直注重標準的制定,自成立以來共發布企業標准300項,並且每年以近100項的速度增加。在企業標准制定的基礎上,自2002年開始,中國移動通信加大了在國際標准制定方面的力度,每年都向3GPP、OMA(Open Mobile Alliance開放移動聯盟)等國際標准化組織提交大量稿件,其中僅2005年向3GPP提交362篇,把「一個移動網路兩個網號」等59篇寫入了國際標准。
另一方面,中國移動通信加大了專利的投入。公司即將成立專門管理專利的辦公室,在其統一的管理下,逐步提高專利的數量和質量。截止目前,中國移動通信共向國家專利局提交了「一種基於客戶請求實現通信服務等級業務的方法」等十個專利的PCT國際申請以及140項國內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36項,這些專利為中國移動通信開展的彩鈴、可視電話等業務提供了技術基礎,大大減少了業務開展的專利門檻,加速了中國移動通信新業務的引入。再如,中國移動通信擁有DSMP全部的知識產權和軟體著作權,並已經申請了多項專利,並被國際標准組織OMA所接受,這無疑為中國自主的技術在國際標准和規范制定方面獲得了更重要的「話語權」。
以管理創新成就卓越品質
「一個企業擁有多方面的資源,管理就是使各種資源更好地有效配置,達到最滿意的目標。管理就是使1+1=3,甚至更多,多出的部分就是管理創造的價值,無論是服務也好,業務也好,技術也好,實際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管理的優與劣,而管理創新正是企業更好地服務於客戶的保障。」王建宙總裁如是說。
中國移動通信既是國有企業,又在海外整體上市,運營管理好這樣一個公司本身就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通過海外上市,藉助國際資本市場嚴格的監管要求,中國移動通信引入了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通過建立誠信、透明、公開、高效的公司治理,公司發展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中國移動通信在運營體制、管理制度方法上進行了大膽探索與創新,形成了戰略、預算、績效、薪酬的閉環管理體系;同時還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在設備采購、網路管理、內部資金調度等方面探索建立並逐步完善了集中化低成本運營管理的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益,促進了公司的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管理創新節省了大量的成本,還使客戶享受到低價位高品質的服務。有數據顯示,2005年與2004年相比,采購成本平均下降27.9%,客戶平均每分鍾話費的價格從1999年的0.73元下降到2005年底的每分鍾0.24元。
2004年,中國移動通信實現了整體上市,每年新增客戶數都超過了3000萬,客戶總數已達到2億多,如何做好這樣一家上市公司財務工作的精細化管理並無先例可循。中國移動通信在運營管理體制、制度和方式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全面實施了市場、業務、投資等各方面綜合配套的全面預算管理,實現了從事後管理向事前控制、事中監督的重要轉變形成了以預算管理為中間結點的戰略、預算、績效、薪酬的閉環管理體系。
一些省公司總經理在談到公司上市後的感受時,主要是考核上與過去完全不同,從過去以總量增長為依據,到現在的更注重效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需要公司在外部市場、在內部管理上不斷來實施創新,改變傳統管理手段,建立一種新的「壓力傳遞機制」。
中國移動通信率先推出職位、薪酬、績效為主要內容的人力資源提升項目,建立起一套科學的職位管理體系,營造了吸引優秀人才和鼓勵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近年來,培養經營管理人才及後備人才兩千餘人,專業技術人才三千餘人;在職位設置和職位分析上,規范職位描述,嚴格職位評估,明確職位職責;在績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記分卡方法和KPI體系,保證戰略目標在組織內部的溝通和實現,這些都為公司持續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網路電子集中管理系統得到普遍應用,實現了前台客戶服務部門與後台支撐管理部門的實時聯動,工單的進展和完成情況可以全程跟蹤管理,建立了高效的閉環電子生產調度流程。中國移動通信通信從2000年初至2005年底,客戶數由3806萬增長到2.46億戶,網路規模也相應擴大了4倍,但員工總數卻沒有更多的增加,這得益於先進的信息化支撐管理。
內部管理風險的防範與控制上,啟動了SOX法案內部控制項目工作,大大提升了公司內控管理水準和全員風險意識。同時,作為海外上市公司,中國移動通信在對所有股東的信息披露上也做到了適當、及時和公平,許多省公司還率先在同行業中通過了ISO全面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TL9000電信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對法律風險的管理和控制方面,中國移動開創性地提出了構建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體系的創新做法,建立了一套以風險分析、風險控制、評估更新形成閉環管理的法律風險管理體系。該體系創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工具,全面客觀的識別和分析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統籌制定風險控制計劃,並落實到公司的各項制度、流程和活動之中,真正實現對企業法律風險的事前有效防範和控制。
以創新精神打造世界一流企業,造就了中國移動通信良好的發展業績。中國移動通信已連續5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最新排名224位;已成為全球客戶數量和網路規模最大的電信運營企業。近日英國《金融時報》聯合跨國品牌調研及咨詢公司明略行向全球發布的最新「全球最強勢100品牌」排名中,中國移動通信以品牌價值392億美元高居第四名,在全球電信品牌中排名第一,成為中國企業品牌國際影響力擴大的重要標志;公司股票價格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增長近一倍,市值達到創紀錄的1100億美元,成為亞洲市值最大的電信企業,作為一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國移動通信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秉承「正德厚生、臻於至善」的核心價值觀,以創新精神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中國移動通信在創造出令人翹楚業績的基礎上,站在新的起點,瞄準新的戰略發展目標,將繼續不斷創新,不斷跨越,更好的履行好「創無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會棟梁」的企業使命,努力「成為卓越品質的創造者」,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通信信息需求,提升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促進社會進步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