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科技大全 > 物聯時代wifi

物聯時代wifi

發布時間:2022-12-19 17:59:05

wifi 6晶元出貨量暴漲六倍在即,行業迎發展機遇

9月16日,Wi-Fi聯盟宣布啟動Wi-Fi6認證計劃。和上一代的Wi-Fi技術標准相比,Wi-Fi6的數據傳輸速度提高了四成,能夠支持增強和虛擬現實(AR/VR),擴大了網路容量,即使身處擁擠的火車站和相對封閉的角落,也能享受到優質的網路服務。目前,新發布的iPhone11全系均支持Wi-Fi6標准,這也將極大推動Wi-Fi6技術的普及速度。

去年年底,Wi-Fi聯盟宣布改變Wi-Fi的命名方式,復雜的命名方式已經不復存在,Wi-Fi6(也就是原來的802.11.ax)將是下一代Wi-Fi標準的名稱,從1999年使用至今的802.11a命名格式正式退出 歷史 舞台。

WiFi6相關技術規范仍在商討中,預計會在今年完成正式及標准化,目前已有廠家提前做出產品搶跑市場。在日前舉辦的IFA國際電子消費展上,WiFi6系列產品包括拓展器,MeshWiFi系統等均有亮相。

幾乎人手一部手機的移動互聯時代,Wi-Fi對我們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將是Wi-Fi6商用元年。

關注「樂晴智庫」,看深度行業研究報告(公眾號:樂晴智庫精選 / 網站:www.767stock.com)

晶元領域的高通、博通等巨頭看好Wi-Fi6標准成為主流,以華為、三星、蘋果為代表的終端玩家也已積極入場。射頻晶元巨頭Qorvo預計,今年年底前,Wi-Fi6設備出貨量將會有爆炸性增長,明年Wi-Fi6將成為Wi-Fi產品與設備的主流。預計會在2023年前後取代現有的Wi-Fi標准。

業內預估具WiFi6標準的晶元,全球出貨量將由今年的約3億套,快速成長到2022年超越20億套,市場規模大幅超越5G基帶晶元出貨的規模。

與前幾代Wi-Fi標准相比,WiFi6有著更快速的連接速度、更高效的聯機效率與更安全的傳輸方法。WiFi6是5G網路互補的要素,在網路密度需求快速上升之下,WiFi6將扮演對無線通訊網路終端客戶,在物聯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新興應用的強力支援角色。

WiFi是5G時代AIoT近場入室的最後一步。從技術上來看,蜂窩移動網路在升級,而WiFi同樣在升級,2018年10月Wi-Fi聯盟已經發布了新的Wi-Fi技術標准,也就是Wi-Fi6。由於提高了數據的編碼效率來提高傳輸的吞吐量,WiFi也讓數據的吞吐量變大了,速度也變得更快。

Wi-Fi6標准吸納了大量5G關鍵技術,優化了設備功耗和覆蓋能力,完整適用於支持智慧家庭各種物聯網應用。而5G的理論下行速度為10Gb/s,而WiFi6的最快下行速度為9.6Gb/s。同時,WiFi6標準的實際應用的穩定性與低延遲性能層面與5G或許不遑多讓。WiFi是5G時代AIoT近場入室的最後一步的最佳選擇。

5GCPE將重新定義物聯網入口。經過之前的討論我們知道,未來5G物聯網時代由於5G無法實現對室內空間的廣泛覆蓋,因此WiFi便成為了5G時代物聯網近場入室的最佳選擇之一,但Wi-Fi屬於區域網通信技術,必須和廣域網通信技術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價值。因此5GCPE便成為了5G時代WiFi和5G結合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5GCPE(CustomerPremiseEquipment,客戶終端設備)基於5G網路,目的是把5G信號與Wi-Fi信號互為轉換,為消費者提供真正無線的超光纖寬頻體驗。在5G時代,各物聯網終端尚不能直接支持5G,但是大部分終端都支持WiFi,因此5GCPE將成為物聯網終端與5G網路連接的中轉站,而WiFi也將分享5G時代物聯網發展帶來的紅利。

根據5G物聯產業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未來全球5GCPE的出貨量將由2019年的10萬台左右增長至2025年的1.2億台左右,而全球市場規模將由2019年的2.4億元增長至2025年的約600億元,5GCPE的市場空間廣闊,由此也將拉動WiFi晶元的潛在需求持續增長。

當前物聯網互聯市場高度分散,技術方案眾多,整合為必然趨勢。當前物聯網無線連接技術的選擇方案包括ANT+藍牙、BluetoothSmart、EnOcean、InGenu、LoRa、LTE、NB-IoT、Sigfox、ULE聯盟、Weightless、WiGig和各種不同的Wifi版本等。

而IOT的重點在於應用層,而不是無線技術,過多的技術方案將不利於互聯生態間的協同,因此長期來看,眾多IOT連接方案最終將淘汰整合至幾種主流方案。

技術特性與應用場景相匹配是關鍵,研判Wifi、藍牙、Zigbee、蜂窩網路將成為IOT主流方案。WiFi的特性在於傳輸速度較快,帶寬較大。

WiFi和Zigbee預計將在中距離(300英尺以下或約100公尺)應用佔主導地位,以家庭應用為主。WiFi用於處理家庭中的所有內容,而Zigbee則適用於各種感知和控制資料。遠距離的連線需求則將主要通過LTE或NB-IOT等蜂窩網路實現。

WiFi為主流方案中最核心之一。根據Gartner數據,到2025年,所有物聯網連接中的72%將使用WiFi和Zigbee的傳輸技術。從總量角度考慮,根據IDC數據顯示,全球Wifi晶元出貨量將於2022年達到49億顆,占據各大主流互聯方案出貨量逾40%,為最重要市場之一。

物聯網拉動WiFi晶元行業持續增長,市場空間廣闊。在龐大的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基數下,隨著物聯網等新興行業的不斷壯大以及無線技術的不斷發展,採用Wi-Fi連接技術的終端設備將會持續增長,也使得Wi-Fi晶元行業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MarketsandMarkets研究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Wi-Fi晶元模塊市場規模達到了158.9億美元,未來幾年內將以3.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全球Wi-Fi晶元模塊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197.2億美元。

樂晴智庫,深度行業研究 (公眾號ID:樂晴智庫精選 /網站:www.767stock.com)

❷ 物聯網中最簡單的Wifi模組

模塊的引腳圖如下:

      這個Wifi模塊的主晶元Cortex-M3內核,288K的SRAM,有最大2M的Flash空間,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Wifi晶元。只要提供VCC(3.3-3.6V),GND,Reset就可以實現物聯網的功能,對於模塊的傳統應用,EEL-WifiM600提供完善易用的AT命令,方便用戶外掛便宜的MCU實現物聯網。

應用場景一:

        這是一個比較經典的Wifi物聯網應用場景,普通用戶或者管理員,通過平台伺服器管理或者授權來鏈接Wifi模塊,由Wifi模塊自帶的GPIO/ADC/PWM等硬體資源,控制或者採集現場的模擬量和數字量,達到主人和設備的交互。

應用場景二:

      這個應用場景是某個 Wifi 模塊為 AP, 模式接入控制用戶, 若干 Station模塊 (最大可以是 8 個 Station 模塊 )接入這個 AP 模塊 ,最多接入 15 個TCP/IP 鏈接 ,n Station 端實現模擬量,數字量,感測器等等的採集,控制,介面設備的控制 ,不需要伺服器接入,自成系統。用戶的手機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或者採集比較多的現實中數字模擬量。

應用場景三:

      這個種用場景是 可以大規模的接入模擬,數字終端,只需要 配置一個 Wifi 接入通用路由器就可以了 , 我們實際測試可以很大的設備接入量,伺服器管理簡單,用戶操控容易。

eeLanguage的應用:

❸ 藍牙Mesh 與 Wi-Fi有何不同,在物聯網時代誰更具優勢

您的位置: 豆豆網 > 自媒體 > 升潤科技文章 > 正文
在物聯網時代,「藍牙 Mesh」與 WI-FI 誰更具優勢
2017年09月15日 15:47來源 : 升潤科技
內容概要:
1. 藍牙 Mesh與 Wi-Fi傳輸范圍對比。
2. 藍牙 Mesh網狀網路能否取代 wifi。
3. 而「藍牙 Mesh」找到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
物聯網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人們對智能家居的嚮往。不過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智能家居的要求已經不是僅停留在控制一兩個物體的簡單層面了,而是想把智能觸角延伸到每個角落。過去這種智能延伸我們可能更多靠的是 wifi,但在2017年7月19日SIG宣布「藍牙 Mesh」網路的到來,這讓物聯網的連接與應用情境變得更多元。
藍牙與Wi-Fi優勢對比
藍牙有更低的功耗、小體積、低成本,適用於幾台設備之間的短距離數據傳輸;Wi-Fi的特點是高帶寬、長距離、更多的連接設備數目,適用於大規模、大范圍的數據傳輸和信號覆蓋。但隨著物聯網的普及,藍牙與Wi-Fi相繼升級,藍牙升級到5版本,提高了帶寬和傳輸范圍;Wi-Fi推「Wi-Fi HaLow」,降低功耗延長電池續航。可以看出,這兩者重點升級的方向都是對方所擅長的,也意味著它們將在消費級和企業級的物聯網市場正面競爭。
藍牙 Mesh與 Wi-Fi傳輸范圍對比
Wi-Fi 的一大缺陷就是有距離限制,就是說一旦離開這個區域,你的設備就失去用武之地。除此之外,Wi-Fi 還有耗電問題,就手機而言,算是把屏幕關閉,耗電量也非常大。
而「藍牙 Mesh」找到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這些裝置彼此間連接,並將信號傳遞給附近另一個裝置,形成元數據傳輸的互連裝置網路或網格。這意味著訊息從一個裝置傳遞到另一個裝置,再到下一個裝置,可以實現接力傳輸,理論上可以無限覆蓋。同時,值得一說的是藍牙 Mesh 網路不需復雜設定、配對或使用路由器等存取裝置,因此並不會造成安裝負擔,反觀採用其他智能家庭聯網技術如:ZigBee、Z-wave 或其他廠商間自有的通訊技術,多需加裝網關(Gateway)才能確保各種裝置之間的溝通。

❹ 、求解:「物聯網」與「wifi」有聯系嗎

當然有聯系了,「物聯網」只的是物物相聯的互聯網,你想想嘛!怎麼樣「物物相聯」,可以是靠「wifi」提供搭橋作用呀!國內很多wifi路由器廠商都是在為「物聯網」服務撒,介面做的比較好的應該是小九wifi路由器吧。

❺ 物聯網配網兩大技術:AP配網和一鍵配網

AP(Access Point): 無線接入點,是一個無線網路的創建者,是網路的中心節點。簡單來講就像是無線路由器一樣,設備打開後進入AP模式,在手機的網路列表裡面,可以搜索到類似TPLink_XXX的名字。
STA(Station): 任何一個接入無線的設備都可以成為一個站點,也就是平時接入路由器的設備。
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個無線AP都應該有一個標示用於用戶識別,SSID就是這個用於用戶標識的名字,也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wifi名。
B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每一個網路設備都有其用於識別的物理地址,稱作MAC地址,一般情況下出廠會有一個默認值,可更改,也有其固定的命名格式,也是設備識別的標識符。BSSID是針對設備說的,對於STA的設備來說,拿到AP接入點的 MAC地址 就是這個BSSID
ESSID(Service Set Identifer): 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實際上就和SSID相同(本質也是一串字元),只是能如果有好幾個無線路由器都叫這個名字,那麼我們就相當於把這個SSID擴大了,所以這幾個無線路由器共同的這個名字就叫ESSID。

總結一下:
BSSID就是具體的某個連鎖店編號或地址
SSID就是連鎖店的名字或照片
ESSID就是連鎖店的總公司或招牌或品牌
然後一般SSID和ESSID都是相同的

物聯網時代技術開始規模化服務民眾,方便快捷顯得尤為重要,WIFI直連便是一個典型案例。目前主流的WIFI配置模式有以下兩種:

設備熱點配網,智能硬體處於AP模式(類似路由器,組成區域網),手機用於STA模式
手機連接到處於AP模式的智能硬體後組成區域網,手機發送需要連接路由的ssid和pwd以及自定義的一些信息至智能硬體,智能硬體接收後,找到對應的路由器主動去連接路由器,完成配網。

又叫智能配網、快速配網、簡單配網。智能硬體處於混雜模式下,監聽網路中的所有報文,抓取空口包。手機APP按照一定的協議格式將ssid和pwd及自定義的一些信息編碼,以UDP報文格式通過廣播包或組播包發送,智能硬體接收到UDP報文後解碼,得到正確的ssid和pwd及自定義信息,然後找到對應的路由器主動去連接路由器,完成配網。

優勢:

劣勢:

優勢:

劣勢:

此處大致介紹一下流程,當然實際為增加成功率考慮到安全性或者業務不同,肯定比這復雜豐富的多。比如為了安全性,會對定義的UDP廣播協議採用自定義的一種安全性定義,增加校驗增加加密等。比如為了增加成功率會才有一定的優化策略等等。
詳細可參考:

此處大致介紹一下流程,當然實際為增加成功率考慮到安全性或者業務不同,肯定比這復雜豐富的多,比如傳輸ssid和pasword,有的廠商使用HTTPS方式,有的採用LAN Mode來交換密鑰,後在在傳輸時加密ssid和password以及其他信息

❻ 智能可穿戴市場迎來新技術!低功耗Wi-Fi標准專為物聯網打造

在互聯網時代,Wi-Fi如同我們生活中的氧氣一般無處不在。它是當今使用最廣泛的無線網路傳輸協議,承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流量。Wi-Fi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用於描述不斷發展的802.11協議家族。


而Wi-Fi聯盟是推動Wi-Fi發展的組織,他們通過數字命名法簡化了Wi-Fi名稱,例如Wi-Fi 6對應802.11ax、Wi-Fi 5則是802.11ac、Wi-Fi 4為802.11n。



5G的到來,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時代,像自動駕駛、智慧城市、遠程醫療、智能可穿戴等,都是物聯網的應用場景。 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這類市場的需求,Wi-Fi聯盟推出了覆蓋距離更廣、功耗更低的Wi-Fi HaLow認證方案。


Wi-Fi HaLow是基於IEEE 802.11ah技術的認證標准,同時也是針對IoT市場量身打造的低功耗Wi-Fi技術。



眾所周知,適用於物聯網的低功耗傳輸標准,還包括ZigBee、Z-Wave、藍牙以及Thread。ZigBee和Z-Wave的缺點在於頻寬較低,並且兩者在設定時的彈性較弱。以ZigBee為例,它無法進行跳頻,在網路布建時容易受到干擾。因此,ZigBee不太適合射頻環境不穩定的物聯網或M2M應用(基於特定行業的終端)。 而Wi-Fi HaLow單個節點最多連接設備超過8000個,同時還具備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和牆壁穿透性。


至於藍牙,它的缺點在於通訊距離,一般不會超過10米。 而Wi-Fi HaLow的最大傳輸距離達到了1000米。




作為遠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的一種,Wi-Fi HaLow低功耗、長距離的特性,除了適用於工業物聯網、無人機、安防監控等領域外,還可以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


目前,主流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TWS、智能手錶和智能眼鏡。 首先是TWS, 消費者在選購TWS耳機前,通常會比較在意耳機的音質、降噪以及續航能力。


為了更好的便攜性,TWS耳機的體積基本上做得都比較小,大概只有一根大拇指那麼大。在有限的體積下,TWS耳機內部需要塞入很多元器件,包括音頻單元、降噪晶元、電池等。



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TWS耳機,單次使用時間基本都能達到5~8個小時。想要進一步提升TWS耳機的續航能力,廠商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增大電池容量;另一種則是引入快充技術。


雖然增大電池容量並不難,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隨著電池容量的增加,電池的體積也會增大,這樣一來,耳機腔體部分也會變大、變重,不僅犧牲了部分便攜屬性,還會影響耳機的佩戴舒適度。而且,在TWS上加入更多的功能,也會加快電池消耗的速度。


至於引入快充技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TWS耳機的續航問題,因為用戶需要將耳機放入充電盒,等待5分鍾後,才可以繼續使用1小時。 而Wi-Fi HaLow低功耗的特性有助於改善TWS耳機的續航能力,盡管不難帶來質的提升,但是最起碼要比以前更好一些。



其次是智能手錶。 以Apple Watch為例,它可以通過e-SIM功能脫離手機獨立運作,而且擁有專門的應用商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下載對應的App,這些操作均離不開移動蜂窩數據和Wi-Fi。


傳統Wi-Fi最大的瓶頸在於功耗問題。Wi-Fi HaLow在功耗表現方面,由於採用了700~900更低的頻率,以及更窄的頻道佔用寬度,使得功耗與藍牙、ZigBee等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也就是說,無論是下載安裝應用還是長時間使用需要聯網的App,支持Wi-Fi HaLow標準的智能手錶功耗表現會更低,與之對應的就是續航能力的提升。



最後是智能眼鏡。 現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智能眼鏡有家用或戶外使用兩種類型,前者主要用來影音 娛樂 ,比如看電影、玩 游戲 等;後者則更傾向於接打電話和聽歌。


而Wi-Fi HaLow除了低功耗的特性外,還支持遠距離傳輸、多設備連接、更好的穿牆能力以及更強的抗干擾性。 對於家用型智能眼鏡,如果路由器位於客廳,在房間內使用時,WiFi連接性會變差。再加上如果家裡不止你一人,路由器又不支持Wi-Fi 6的情況下,使用智能眼鏡可能會因為網路擁堵問題影響用戶體驗。如果家用型智能眼鏡支持Wi-Fi HaLow標准,上述問題或許都能得到解決。


對於像華為Eyewear這類戶外使用的智能眼鏡而言,其最大的問題在於網路連接的穩定性。 舉個例子,在地鐵、公交等信號復雜的應用場景下,使用戶外型智能眼鏡聽歌時,可能會受到外界信號的干擾,導致設備經常斷連。相比傳統Wi-Fi和藍牙,Wi-Fi HaLow擁有更強的信號抗干擾能力,可以大幅降低外接信號對智能眼鏡的干擾性。




其實,相比智能可穿戴設備,Wi-Fi HaLow更多的作用在於布局AIoT市場。比如智能安防,由於Wi-Fi HaLow最大傳輸距離為1000米,並支持最多1萬台設備同時接入同一連接點,大型商場只需要在一個位置搭建Wi-Fi HaLow的接入點,即可覆蓋一公里以內所有支持該標準的監控攝像頭。對於商家來說,布局安防監控成本會更低。


而且Wi-Fi HaLow有助於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體驗,現階段的智能家居,體驗上都不是太好,不是經常斷連,就是受到家裡其他設備的信號干擾,導致實際使用起來延遲偏高。如果智能家居全部支持Wi-Fi HaLow標准,那麼這些問題可能都會得到解決。



事實上,Wi-Fi HaLow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在2016年,Wi-Fi聯盟就已經公布了這項標准,只是沒有廠商願意去跟進, 直到2020年,國內珠海泰芯半導體才推出了全球首款基於Wi-Fi Halow標準的量產晶元,但應用場景與普通消費者沒有太多聯系。


說實話,Wi-Fi HaLow在定位上,與Wi-Fi 6多少有些重疊,畢竟室內應用場景,兩者區別並不大。相較之下,Wi-Fi HaLow更適合戶外場景。很顯然,Wi-Fi聯盟在這個時間節點再次宣布該標准,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不過,考慮到之前該標准從公布到晶元量產再到商用的進度,廠商們可能沒有那麼跟進並推出相關產品。雖然加入Wi-Fi聯盟的廠商不在少數,包括上游晶元廠商英特爾、高通等,下游終端品牌廠商包括微軟、蘋果、華為等,但是Wi-Fi HaLow標準是否會應用於智能可穿戴領域,最終還要看廠商們願不願意,畢竟已經有了「前車之鑒」。

❼ 物聯網的無線通信技術根據距離可以分為哪四個網路

你好,首先物聯網的特性決定了其必須採用自組網的模式,也就是mesh或者ad hoc、zigbee,其中zigbee傳輸速率低,耗電低、傳輸距離短(100米左右,大功率可達500-1000米)主要用於終端感測器數據傳輸,mesh和ad hoc主要用於大數據傳輸,區別在於mesh偏向臨時固定,adhoc偏向移動

mesh和ad hoc 根據無線調制方式來看,國內目前主要用的是wifi mesh(例如strix的mesh設備)和cofdm mesh(例如winet無線智能寬頻網路),前者利用的是wifi技術速率可達幾百兆,頻率主要用2.4G和5.8G,使用全向天線距離大概3-5公里。cofdm調制的mesh速率大概幾十兆,特點是傳輸速率比較穩定、延遲小,適合傳輸視頻以及實時性較高的數據,使用全向天線距離大概5-10km

除了以上無線通信技術以外,還有gps定位、rfid射頻識別等無線通信技術

❽ 工業級4G WIFI網關 在物聯網上的應用

wifi網關的主要作用是將4G信號轉換為wifi信號,提供一定范圍內的用戶通過4G網路上網的功能,工業領域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廣泛,隨著4G網路的快速覆蓋和資費的大幅下調,這個設備的使用空間將非常巨大,在物聯網上的使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❾ 物聯網體系標准與協議中,WIFI如何支撐M2M系統架構

把WiFi用於M2M連接的主要優點是使用現有網路、速率高(WiFi的速率大大超過處理遙測所需的數據量)、前後兼容性好。


WiFi現在是一種用得較多的無線技術。除了在筆記本電腦中,目前在許多網路設備(Cisco的所有路由器和交換機)中也增加了處理802.11協議的能力,就像處理乙太網和IP一樣方便。由於WiFi在企業中已經非常普遍,故自然會考慮選用它來提供M2M連接。目前,諸如Airespace、TrapezeNetworks等無線交換機廠商,已經推出能夠實時跟蹤器具的軟體。Intel出資的新興公司Bluesoft甚至已經在銷售基於802.11b的RFID標記,一片小小的用電池供電的網路介面卡。
使用WiFi的缺點包括功耗大、成本高、協議開銷大、需要接入點。目前在一個器具上增加WiFi至少需要15美元。Bluesoft標記的價格是65美元。雖然成本還會下降,但近期仍只能用於跟蹤價值較高的資產。一個倉庫可能只會把Bluesoft標記用於它的鏟車,而不會用於鏟車搬動的箱子。WiFi是一個無中繼轉發能力的單跳網,器具只能連接到接入點(AP)。AP之間的連接、AP與其它網路的連接往往通過常規的有線乙太網。如果已經用於其它乙太網業務的同一布線再用作WiFi回傳,就需要進行認證或把WiFi無線數據包隔離開。要不,你就不得不安裝新的纜線和交換機。

閱讀全文

與物聯時代wifi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轉換點陣圖 瀏覽:237
百度文件包含違規內容提取不了 瀏覽:317
大名網站推廣多少錢 瀏覽:791
喜歡網路詞都有什麼 瀏覽:811
怎麼設置iphone網路 瀏覽:281
cad坐標轉換圖文教程 瀏覽:397
蘋果12原裝數據線怎麼感覺有點硬 瀏覽:764
js獲取div中的圖片不顯示不出來 瀏覽:291
什麼網站有首映動漫 瀏覽:461
淘寶網路電話叫什麼 瀏覽:231
編程要讀哪些書 瀏覽:134
如何在手機上新建文件夾里添文件 瀏覽:292
先鋒w10刷安卓系統 瀏覽:787
java設置過期日期 瀏覽:114
新版本抖音怎麼看我的數據比例 瀏覽:946
什麼是3G網路3G的發展史 瀏覽:269
如何使用ps把圖片的文件大小弄小 瀏覽:880
安卓系統根目錄文件夾 瀏覽:900
手錶怎麼設置蜂窩網路 瀏覽:51
舊愛勾搭app還有嗎 瀏覽:14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