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登山包背負系統「固定平衡」「3D立體」「網狀背負」的區別是什麼
BIG PACK(以下簡稱BP)。
BP是最早引進大陸市場的德國品牌,在老一輩的驢友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BP的背負系統有:TCS(管架背負系統)、 CR(強力鋁條背負系統)、AC(智能減負系統)、AP(肌肉支撐型背負系統)等,其中的TCS的知名度,恐怕已達到「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步了。不過該系 統確實有值得驕傲的地方。首先,它打破了鋁條支撐的傳統方法,運用了鈦這種金屬的特性,製造了管狀撐條,不僅堅固異常而且還大大減輕了本包的自重(誰都知 道戶外負重行走,最大的敵人就是重量)。其次,TCS整個背負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倒U型的鈦管撐架形成主體,兩條從背包中斜穿出並直插到腰帶上的側管形 成副體。
倒U型鈦管起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基底,從而緊緊「抓」住整個背包。而側管則承擔起分配整包重量的責任,基本可把整包的大部分重量合理傳遞到腰間,大 大減少了肩部的負擔。在多次的徒步中,TCS一路上和我並肩作戰,克服了重重困難,直達敵人的「心臟」,最終取的革命的勝利!(哇!說得太誇張了)所以 BP中只有TCS是最完美的,至於其他的一般般,就不做討論了。
DUTER(以下簡稱DT)。DT比BP進入大陸市場的時間相對晚一些,所以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要比BP相對低一些。但DT在歐洲市場的佔有率 可是第一位的,足可見其品質的卓越。DT的背負是VARI-QUICK,設計簡潔易用。整個系統由背包中間的強力弓型織帶和肩帶組成。只要把肩帶中央的魔 術貼揭開,肩帶就能拿下,拿下後就可以實行簡單快速的調節,很好體現QUICK字上。雖然設計簡單,但一點也不影響到背包的整體穩定性,這就是德國人的典 型設計:簡單實用。佩服!
看完歐式包,我們再看一下美式包。美式包以GREGORY、OSPREY、DANA DESIGN、ARC′TERYX等世界頂級包為代表。
先說GREGORY(以下簡稱GG)。GG是由WAYUE GREPORY於1977年創立的品牌。之所以GG能獲得背包中的「勞斯萊斯」的美譽,是因為WAYUE認識到只要背囊的背帶及腰帶的位置、長短、弧度等 均與你的身材吻合的時候,無論背囊有多重,重量自然會轉移到合適的部位,使你的背囊是由你的「身體」所負擔,而非單靠肩膀,因此大大減輕了肩膀的壓力。
據 此,WAYUE發明了GREGORY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靈活性背負系統)。該系統由ADJUST-A-CANT腰帶、AUTO-CANT背帶、FOAM-X背墊及航空工程級的T075-T6鋁架 組合而成。其中AUTO-CANT和ADJUST-A-CANT可以說是背負系統中的一次重大革命。
AUTO-CANT背帶
每個人肩膀的闊度及厚度均不同,只靠調節背帶的長度根本不足以將背帶調至最合適之角度。而AUTO-CANT背帶的角度是可以轉動的,在負上背時會自動轉至最合適的角度,大大減低頭部兩側之壓力。
ADJUST-A-CANT腰帶
臀部是大背囊最受力的位置,調校不對會使重量無法轉移到腰部,移動時更會因背囊下滑而增加肩膀的壓力。而且每一個人臀部的弧度都不是一樣的,而 ADJUST-A-CANT腰帶的內傾角度可以作三級調校,配合腰帶外層的硬膠承托板,能有效地將重量平均分布在腰部,比其他背包更為舒適。
AUTO-CANT及ADJUST-A-CANT結合起來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能使身體動作更靈活。傳統設計是將所有索帶拉緊才能有效卸去重量,但 因此會令身體被束綁起來,動作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GG的AUTO-CANT和ADJUST-A-CANT就能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
② 登山背包的背包結構
1997年我在北京的《旅遊》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也說登山包》的文章,第一次提出登山背包在結構上劃分為三大部分的概念——即背負系統、裝載系統和外掛系統。後來許多文章沿用了這個提法,實踐證明這個劃分是合理的、准確的。三大部分各司其責,分擔不同的責任。
背負系統:背負系統之功能是保證承重及背負的舒適性。
結構上包括肩帶、胸帶、腰帶、肩部受力帶、包底受力帶、支撐裝置、通風裝置和調節裝置(簡稱五帶三裝置)。背負系統是背包科技含量的核心,一隻背包性能優劣最大差別也在於背負系統,性能良好的登山包其背負系統在設計上不僅考慮通風,而且便於重力傳遞、承重強和舒適。
完美的背負是在逐步發展中實現的。背負支撐裝置早期常見的有U型管、雙鋁條;改進型背包採用了「∏」字形鋁片加摸板支撐,並根據身體曲線造型;為了提高背負性能,二十世紀末,歐洲背包製造商發明了「TCS」背負系統,這種背負採用合金管框架支撐,選用高強度、高彈力鈦合金管定型,大大減輕了材料重量,並使其受力強度更高,也更加均衡,其大容積背包增設腰撐,使承重受力更加渾然一體。為解決行進中仰視,該系統設計了凹陷頭靠。為了適應不同背負者體型個性,有的背包腰支點軟墊可打開,內加一個襯墊,可解決臀部消瘦者受力點與腰支點結合不牢的矛盾。人性化設計使「TCS」背負系統,在歐州登山包背負性能測評中,連續六年獨占鰲頭,被譽為「智能背負系統」。
背負系統通風裝置是背負舒適的重要指標,製造商通常採用柔軟的通氣材料隆起,雙肩部設計成造型軟墊,腰支點處裝一個可調的透氣軟墊,使背部縱向、橫向形成鞍部,從而良好的解決了通風性。
背負系統調整裝置是在固定裝置基礎上發展而來、固定結構只能適應特定身高,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製造商開發了可調式背負(一般常見於歐款包)。可調式背負又分為上調式和下調式:上調式一般在肩帶根部設階梯調整,下調式則是在腰帶中部安裝調節裝置,這兩類調節方式雖然都能根據背負者形體調整背部距離,但受到一定限制。為解決這一矛盾製造商開發了腰肩連接無極調整式,其完全克服了前兩種調整方式的限制,背者可根據個人的需求任意調整到合適位置,從而找出最佳感覺。仍有一些品牌採用固定結構(常見於美款包),他們認為固定式更穩定,用S-L不同的號碼適應身高。
背負系統的五帶功能是保證背包與人體可靠結合,保證正確受力傳遞並輔助承重。其材料、工藝、設計方式直接影響著背負的舒適性。為了保證肩部舒適,製造商發明了「S」肩帶,使肩帶既能饒開頸部並且不卡肩窩,材料用高溫模壓形成多層泡膜加之富有彈性的萊卡布外層,使肩墊柔軟舒適;其肩部受力帶採用通體連接,不僅保證了背負重心調整,也滿足了承力的要求;胸帶是背負系統的小部件,但並非是無足輕重的部件,胸帶主要作用是調整雙肩帶開距,增強背包穩定性並有利於呼吸;腰帶是背包承重部位,通常由腰墊和腰帶構成,採用活動設計,腰帶用尼龍貼固定在背包的底部,取下後可以微調上下,以求找出最佳結合點;背包腰底調整帶又分單帶、雙帶兩種,專業款的背包都是雙帶調節、交叉受力,保證了背包底部和腰撐與腰部的可靠結合。
背包裝載系統的結構一般不太復雜,通常有主袋、頂袋、側袋、附袋等構成。主袋多採用上下分層式,即上端和中部各設一個開口,中間裝活動隔層,可連通亦可斷開,其優越性在於使用者可依據需要分裝物品,上下都可以取出。背包頂袋也叫頭包,設在背包頂部,有單包結構和雙包結構,裝一些小物品取拿十分方便。側包亦稱耳包,像兩只耳朵設在背包兩側,為了外掛方便,有的包不設側包或採用隱藏式側包設計,也有的採用活動側包設計,使用時隨時裝上,使用外掛時可拆下來。附袋指附設在主袋外的小包,依附在背包正面或側面,目的便於分裝物品,有的附包可單獨取下來使用。
雖然裝載系統功能是裝載物品,然而設計是否科學也直接影響到舒適性和受力傳遞。如背包的雙「V」字形設計理念,就是吸取尼泊爾背簍和葡萄牙背酒桶受力原理,將自己背負支架設計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把背包主袋的形狀也設計成上大下小的錐形,顯然這種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傳遞重力的合理。
外掛系統:背包外掛系統的功用是為增加攜帶物品數量,方便綴掛不規則物品。
一款專業的登山包,外掛系統是必不可少的。背包的外掛系統具體可分為頂掛、側掛、背掛、底掛等,通常採用點固定或條固定方式。點掛式一般設一組或兩組對應掛點,使用時採用四點捆綁固定。條掛式通常是在背包正面裝兩排外掛條,每條設若干個固定點,其固定物品更具有隨意性,較少受形態的影響。專業背包的設計都有許多獨到之處,高低錯落的長短冰鎬掛點;便於托起側掛物品的小插袋;獨特的冰爪固定結構及高強度防刺破的合成皮革墊;使外掛系統在使用中既方便有耐用。這種來自實踐的理性化設計,保證了背包在負重上的完美性。合理的使用的外掛系統,可使你的背包容量增大一倍。
③ 買了卡西歐PRO TREK PRX-8000T專業登山表,但不會用它的智能操作系統,求指導~
卡西歐PRO TREK PRX-8000T是攀登8000米高峰的專業裝備,功能特別強大,但搭載有卡西歐獨創的智能操作系統,操作起來非常的簡單方便,很容易上手。智能操作系統把磁性感測器植入錶冠內部,通過對錶冠的「推」、「拉」和「轉」就能輕易完成各種手錶操作和多重功能切換;而且獨立驅動的三大指針(時針、分針和秒針)與中心位置顯示圓盤,也大大縮短了手錶調整和功能性切換的等待時間,所以放心入手吧。
④ 卡西歐登山表智能操作系統怎麼樣好用嗎~
當然好用,卡西歐PROTREK採用尖端技術,開啟了指針表的新時代,並簡單實現指針手錶的多功能性和簡易操作,它的【5馬達獨立驅動技術】,是採用獨立的指針驅動,確保功能和顯示流暢的轉變,【電子錶冠】則能夠實現各種功能的直觀控制,只有用過才知道它的便利性,在論壇上看到很多用戶玩家對PROTREK登山表的綜合評分都很高~~
⑤ 哪位大蝦可以給我說說卡西歐PRO TREK PRW-6000YT登山表的智能操作系統原理啊
其實這個智能操作系統是指用五馬達獨立驅動技術搭配電子錶冠,可以簡單實現各種功能的直觀操作,確保功能和顯示流暢轉換。獨立驅動的三大指針(時針、分針和秒針)以及中心位置顯示圓盤,提高手錶功能操作的便利性。全新的電子控制技術,把磁性感測器植入錶冠內部,通過對錶冠「推」、「拉」和「轉」,這些簡單的動作就能輕易完成各種手錶操作和包括世界時間在內的多重功能切換。
⑥ 登山機器人工作原理
登山機器人系統通過安裝具有通用性功能的感知設備(也就是感測器,如攝像頭,測距儀等等),通過處理,可以對各種場景(術語是非機構化的,也就是說不是特意搭出來的簡單實驗環境)進行識別;在此基礎上,利用認知技術,可以對場景進行理解。如果再往一個低一些的層面說,就是機器人內部有台計算機,通過讀取各個感測器的信息,做出判斷,並且調用電機實現相關的動作。
拓展:機器人(英文名:Robot)是一種自動化機器,不同的是這種機器具備一些與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規劃能力、動作能力和協同能力,是一種具有高度靈活性的自動化機器[1]。
機器人可以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完成危險、繁重、復雜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質量,服務人類生活,擴大延伸人的活動及能力范即機器人本體,其臂部一般採用空間開鏈連桿機構,其中的運動副(轉動副或移動副)常稱為關節,關節個數通常即為機器人的自由度數。根據關節配置型式和運動坐標形式的不同,機器人執行機構可分為直角坐標式、圓柱坐標式、極坐標式和關節坐標式等類型。出於擬人化的考慮,常將機器人本體的有關部位分別稱為基座、腰部、臂部、腕部、手部(夾持器或末端執行器)和行走部(對於移動機器人)等。圍。
⑦ 攀高智能監測系統的原理是什麼
攀高智能監測系統基於智能視頻分析,對重要區域進行7*24小時監測,當檢測到有人違規攀爬時,以最快、最佳的方式進行預警,真正做到事前預警,事中常態檢測,事後規范管理,將安防操作人員從繁雜而枯燥的「盯屏幕」任務中解脫出來。
⑧ 攀爬監測預警系統都有哪些
預警探測系統包括的技術領域有:雷達探測器、光電探測器、自動目標識別。雷達探測器探測以上各個波段雷達波權並使用聲、光進行提示使用者,根據接收到的反射波頻移量的計算而得出被測物體的運動速度。
雷達作為重要的戰略性裝備,得到了極大的重視,技術發展迅速 ,從國際上最先進的幾型預警機發展的情況來看,是一個在使用中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其主要改進的方向是提高雷達雜波抑制能力,抗干擾能力和檢測小目標的能力。(8)登山智能系統擴展閱讀:
預警探測的光電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光電效應,熱探測器基於材料吸收了光輻射能量後溫度升高,從而改變了它的電學性能。
預警探測的光子探測器的最大特點是對光輻射的波長無選擇性。光電子發射器件:光電管與光電倍增管是典型的光電子發射型探測器件。其主要特點是靈敏度高。
⑨ 登山背包功能詳解
登山包,顧名思義是登山者用來裝載物資裝備的背囊。登山背包是裝帶各種旅行物品的重要裝備,是旅行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對戶外登山背包各個功能做一個介紹。
1 .登山包的結構及功能
登山包結構可概括為三個部分——即背負系統、裝載系統和外掛系統。
1.1 背負系統
1.1.1 背負系統的設計原理
背包設計來源於人體工程學,人類的脊椎由26塊脊椎骨組成,並被我們分為5個區域。從上向下1-7塊為第一區;8-19為第二區;20-24為第三區;第25塊為第四區;26塊為第五區。
脊椎有以下四種主要功能:
支持頭部及軀干;
保護脊椎的內部不受傷;
支撐背部肌肉;
使頭部與軀干能夠自由活動。
所以背包的背部設計必須完全符合人體脊椎的形狀,這樣才能減輕背包給人體帶來的不舒適感,以及不妨礙頭部及軀乾的活動,並且將背包的重力更好地分散於背部各處。同樣,肌肉在背部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形狀的。所以背負設計必須符合人體肌肉的形狀,通過將背負系統材料製成符合肌肉的形狀,我們才可以將受力分散於整個背部,而不是集中於某一部分肌肉。這種方法還減輕了肌肉的疲勞並使背包在身體上的穩定性增加了。
人的鎖骨通常是突出的,所以背包背部的肩帶必須依據鎖骨的形狀進行設計。背包背部肩帶必須依據肩甲骨進行設計,並充分考慮肩甲骨在運動中的自由度。背包的腰帶設計充分考慮了人體的胯骨形狀,並且增加了背包的穩定性,能夠隨胯骨的運動而運動。
背包的背負系統的主導思想是將重量分散於整個背部,而不是集中於某一處,正是依據這一思想,形成了重量的傳遞的設計。背包的腰帶設計為圓錐型上斜式設計。這種設計更加符合人體腰部曲線,並能將受力分散於腰的各個部位。肩帶肩部的受力是從背包的底部開始的,通過這樣的設計,我們將重量分散於整個背部。
經常看到背著大包野營去的提法,其實准確說法應是馱著大包野營去,因為人在背包時,受力點在腰部,肩部只是輔助受力和控制平衡。如果純粹用肩部承受重量,一天下來,一定是肩酸腰疼,這樣背包重力從肩到腰、從腰到腿的多環節力量傳遞,增加體力消耗是不難理解的。而重心放在腰部,減少了承重受力的傳遞環節,也減少了不必要體力消耗。智能背負系統,提供了最科學、最簡潔力量傳遞、良好通風、並保證了背包與人體的完美結合,背著感到舒適輕松也是自然的。
1.1.2 背負系統的結構
背負系統之功能是保證承重及背負的舒適性,結構上包括五帶功能(雙肩背帶、受力調整帶、胸帶、腰帶、腰底調整帶)、支撐裝置、通風裝置和調節裝置。背負系統是背包科技含量的核心,一隻背包性能優劣最大差別也在於背負系統,性能良好的登山包其背負系統在設計上不僅考慮通風,而且便於重力傳遞、承重力強及舒適。
五帶功能:
背負系統的五帶功能是保證背包與人體可靠結合,保證正確受力傳遞並輔助承重。其材料、工藝、設計方式直接影響著背負的舒適性。為了保證肩部舒適,製造商發明了“S”肩帶,使肩帶既能繞開頸部並且不卡肩窩,材料常選用高溫模壓形成多層泡膜加之富有彈性的萊卡布外層,使肩墊舒適至極;其肩部受力帶採用通體連接,不僅保證了背負重心調整,也滿足了承力的要求;胸帶是背負系統的小部件,但並非是無足輕重的部件,胸帶主要作用是調整雙肩帶開距,增強背包穩定性並有利於呼吸;腰帶是背包承重部位,通常由腰墊和腰帶構成,採用活動設計,腰帶用尼龍貼固定在背包底部的腰墊內,打開腰墊可以微調上下,以求找出最佳結合點;背包腰底調整帶又分單帶、雙帶兩種,專業款的背包都是雙帶調節、交叉受力,保證了背包底部和腰撐與腰部的可靠結合。
支撐裝置:
完美的背負設計來源於改進和革新,早期常見的有U型管、雙鋁條,改進型背包採用了“∏”字形鋁片加模板支撐,雖加強了穩定性卻又增加了背包自重。為了提高背負性能,二十世紀末,背包製造商發明了“TCS”背負系統,這種合金管框架式支撐結構,選用****度、高彈力鈦合金管預製成型,大大減輕了材料重量,並使其受力強度更高,分散重量更均衡,其大容積背包增設腰撐,使承重受力更加渾然一體。為解決行進中仰視,該系統設計了凹陷頭靠。人性化設計使“TCS”背負系統,在歐州登山包背負性能測評中,連續六年獨占鰲頭,被譽為“智能背負系統”。
通風裝置:
通風良好是背負舒適的重要指標,為解決背負系統的通風,製造商通常採用柔軟的通氣材料隆起,雙肩部設計成造型軟墊,腰支點處裝一個可調的透氣軟墊,使背負位形成一個鞍部,從而良好的解決了通風性。為了適應不同背負者體型個性,其腰支點軟墊可打開,內加一個襯墊,可解決臀部消瘦者受力點與腰支點結合不牢的矛盾。
調節裝置:
背負調整裝置是在固定裝置基礎上發展而來、固定裝置只能適應特定身高,使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製造商開發了可調式背負。可調式背負又分為上調式和下調式:上調式一般在肩帶根部設階梯調整,下調式則是在腰帶中部安裝調節裝置,這兩類調節方式雖然都能根據背負者形體調整背部距離,但受到一定限制。為解決這一矛盾製造商開發了腰肩連接無極調整式,其完全克服了前兩種調整方式的限制,背者可根據個人的需求任意調整到合適位置,從而找出最佳感覺。
1.2 登山包裝載系統
1.2.1 裝載系統的設計原理
裝載系統功能是裝載物品,然而設計是否科學也直接影響到舒適性和受力傳遞。如背包的雙“V”字形設計理念,吸取尼泊爾背簍和葡萄牙背酒桶受力原理,將自己背負支架設計成上大下小的“V”字形,把背包主袋的形狀也設計成上大下小的錐形,顯然這種設計的承載方式是科學的。大家熟悉的南方山區用的背簍不也是上大下小半截空嗎?其實這正是人類背負重物的智慧結晶。隱藏式側包、內頂包和外頂包、化妝包、附包的設計,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
1.2.2 裝載系統的結構
背包裝載系統是指登山包裝載物品的部分,結構不太復雜,通常有主袋、頂包、側包、附袋等構成。主袋多採用上下分層式,即上端和中部各設一個開口,中間裝活動隔層,可連通亦可斷開,其優越性在於使用者可依據需要分裝物品,上下都可以取出。背包頂包也叫頭包,設在背包頂部,有單包結構和雙包結構,裝一些小物品取拿十分方便。側包亦稱耳包,像兩只耳朵設在背包兩側,為了外掛方便,有的包不設側包,也有的採用活動側包設計,需用隨時裝上,使用外掛時可拆下來。附袋指附設在主袋外的小包,依附在背包正面或側面,目的便於分裝物品,有的附包可取下來作為小背包單獨使用。
1.3登山包外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