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薄西山的奮力之作 HTC U Ultra評測
【IT168 評測】2008年10月,一款代號為Dream的手機帶著一個Logo為綠色小機器人的系統與世人見面,宣告安卓時代的來臨;2009年9月,一個揚著翹下巴的「英雄」帶著全新的姿態在英國倫敦亮相,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此後,帶著觸摸板Desire G7,頗受爭議的首款雙核處理器Senasation,作為為安卓系統開疆拓土的頭號先鋒,曾經在HTC巔峰的歲月里,帶給我們許多的經典,也留給一些人對於安卓手機最初的懷念。
此後,機海戰術的疲倦、高端市場的競爭以及來自「互聯網手機」的沖擊,HTC逐漸落寞,盡管也曾推出過HTC One(M7)這樣近似於苛求的產品,但「The One」終究也沒能像賦予它的名字那樣,成為那個救世主,幫助HTC東山再起。時過境遷,如今的HTC已經輝煌不再,就在人們以為HTC就像諾基亞、Moto那樣漸行漸遠最後相忘於江湖的時候。17年初,HTC帶著全新系列HTC U Ultra回歸大家的視線。雙屏、全新的玻璃機身工藝、標準的旗艦硬體配置,就連隨機附送的配件都是一副聲納耳機。在經歷HTC 10「處理器」風波之後,HTC U Ultra似乎是帶著HTC的誠意回歸,而HTC U Ultra能否在激烈的市場中贏回大眾的心,則是我們這篇評測的目的。
硬體配置一覽
去年HTC旗艦HTC 10因為兩個版本處理器的問題搞得沸沸揚揚, 可見對於旗艦的硬體配置,大家都還是非常的在意。而今年,HTC自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一眼略去,驍龍821、2K解析度SuperLCD雙屏幕、1200萬+1600萬前置攝像頭這樣的配置基本就是HTC當前能拿出的最大誠意。
HTC U Ultra基本參數
屏幕特性
主屏:5.7英寸 1400*2560 副屏:160*1040
機身尺寸
162.41x79.79x7.99mm
機身重量
170g
處理器
驍龍821,主頻2.15GHz
網路模式
全網通
機身內存
64GB
運行內存
4GB
相機特性
後置1200萬像素/前置1600萬像素
特色部分
雙屏幕、聲吶耳機、人工智慧、BoomSound
電池容量
3000mAh 鋰聚合物電池(支持快充 不可拆卸)
操作系統
HTC China Sense 基於7.0
機身顏色
黑/白/粉/藍
銷售價格
5088元
HTC U Ultra最大的亮點在於採用了雙屏(主副屏)的設計, 主屏為一塊5.7英寸2K解析度SuperLCD屏幕,副屏是一塊2.03英寸解析度160*1040長條型屏幕,在主屏右上方。這塊副屏被HTC稱為「第二屏幕」,能夠在不佔用大屏幕的情況下顯示音樂、日歷等一些定製的應用,在你專注於大屏幕的內容的同時能更方便的快速瀏覽信息。關於這塊副屏,也有一些網友問其實用性,我們在文章之後的階段會有所體驗。
從參數表可以看到,HTC U Ultra配備驍龍821、4+64GB內存,同樣為UFS 2.0+LPDDR4的規格,保證了內存傳輸速度;攝像頭方面採用1200萬像素UltraPixel相機,F/1.8光圈,單像素麵積1.55μm,並且搭載激光對焦、相位對焦以及OIS光學防抖。基本上HTC U Ultra從硬體部分,還是展示出來HTC對於這款產品的誠意。
外觀設計:
總體滿意但仍有遺憾
HTC U Ultra採用一塊5.7英寸主屏,加上一塊2.05英寸的副屏,整個機身著實不算苗條,由於額頭上多了一塊屏幕,因此HTC U Ultra相比其它5.7英寸的手機長了5mm左右,顯得視野更加寬闊。而79.79mm的寬度與7.99mm厚度則與其它同級別手機沒有太大差別。並且HTC U Ultra在四周R角的部分採用3軸對稱,因此在單手握持的時候並不會顯得費力。而且在筆者看來,手機的長度並不太會影響實際觸感的體驗,但副屏的增加卻能在一定場景下提升手機操作的效率,利大於弊。
機身材質上,HTC U Ultra採用全新的雙玻璃+金屬邊框無縫銜接的設計。提到HTC,或許大家想到最多的會是HTC在金屬材質方面的造詣,尤其是13年推出的HTC One(M7),更是以全鋁制一體成型的設計成為當時智能手機工藝難度的巔峰,之後HTC的旗艦則基本沿用金屬工藝。而到了HTC U Ultra身上,轉變為採用玻璃機身,但不變,則是對工藝的追求。
HTC U Ultra的玻璃機身採用3D曲面的造型,同時輔以四角的三軸對稱設計,盡管在這個級別的屏幕上, 完全依靠單手操作不太現實,但這樣的設計還是提供了HTC U Ultra不錯的握持感。並且背部多點對稱的3D玻璃在觀感上看起來造型圓潤飽滿。坦白說,盡管HTC如今的手機業務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但對工業設計的造詣猶在。
在HTC U Ultra的玻璃上,採用最新的分光混合成色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顏色注入玻璃不同的層次,在光線直射下,不同的角度能看到機身顏色有著細膩過渡的變化。並且還對玻璃表面進行了拋光處理,顯得機身流光溢彩。不過魚和熊掌難以兼得,對於深色的機器,這樣的設計比較容易成為指紋收集器或出現劃痕,並且機身表面比較光滑。
細節之處,HTC U Ultra在玻璃與邊框與稜角的結合處,採用高壓與高熱的特殊處理,在接縫處有著順滑的手感,不會有割手的感覺。電源鍵與音量鍵同在一側,電源鍵做了紋理的處理。兩個按鍵鍵程適中,但回饋力度比較僵硬,在按壓時有些費力。
機身背部,HTC U Ultra採用1200萬像素UltraPixel相機,F/1.8光圈,單個像素為1.55μm,並且搭載激光對焦、反差對焦以及光學防抖。從硬體上來看,HTC U Ultra的相機水準還在旗艦級,但大幅的凸起則顯得有些像兩年前的設計水準,這也是在外觀上筆者對U Ultra唯一不滿意的地方。
機身底部,HTC U Ultra採用感應式指紋識別模組,不可按壓,整體的指紋識別模組比較狹長,位置有些偏下,造成整機的視覺重心有些偏下,但不會影響使用。在看起來兩側配備返回和多任務按鍵。並且如今的Sense已經擺脫了過去被人吐槽的多下巴設計,顯得清爽不少。
總體看來,HTC U Ultra在機身材質的選擇、加工工藝上依舊有著一定的功力,即便在當今旗艦中也屬於一線水準,但對於一些細節的把握則有些遺憾。
系統體驗:
作為承載著安卓系統一起成長的元老之一,在當年安卓系統還尚未羽翼成熟的時候, HTC的Sense系統笑傲江湖。而後,隨著MIUI等國內一大批第三方OS的崛起,使得以HTC為首的許多品牌因為系統本地化不夠深入而逐漸在使用體驗上落後。似乎HTC也察覺到這個問題,在15年,將HTC Sense改名為ChinaSense,在內地發售的產品都會預裝ChinaSense。而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們就來看看HTC U Ultra的系統使用體驗如何。
雙屏幕:
此次HTC U Ultra在功能上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搭載了一個雙屏幕,在主屏的右上方還有一塊2.05英寸的副屏,與LG V20一樣,顯示內容與主屏幕分離。對於這塊屏幕,HTC希望能成為用戶的「第二空間」。功能方面,在這塊副屏上能夠查看重要的信息和通知、添加日歷、常用聯系人、顯示天氣、一個播放音樂的Weiget、以及各種自定義應用的快捷開啟。由於副屏內容與操作與主屏分離,筆者猜測兩塊屏幕也是有不同的IC控制。
▲副屏目前只能承載六個功能
對於這塊副屏,很多網友都非常關心其實用性如何。目前來看,HTC U Ultra的副屏暫時只能夠支持以上這六個功能,可以自定義顯示的排列順序。因此這樣其實就已經顯示了這塊副屏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實用性。比如經常需要查看天氣、喜歡聽歌、手機重度用戶,經常在不同的應用之間切換的,那麼這塊副屏還是有著不錯的體驗和實用性。而如果恰好你對這些操作和功能都沒什麼需求,手機就拿來打電話、上網發微信、追電視劇,那麼可能這塊副屏對你的價值可能就於熄屏(主屏)狀態下的信息顯示(類似各家的AOD功能)。
另外,這塊副屏與LG不同的是,無法常亮(AOD),HTC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雙擊屏幕或抬手亮屏。而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設計應該是針對於電池容量所設計的優化。畢竟無論是看信息還是需要操作,抬手亮屏這個手勢與操作本身需要拿起手機基本是同一動作,所以並不會顯得多此一舉。
而對於筆者這樣的手機重度用戶,由於主副屏幕之間操作相互獨立,因此副屏最大的作用在於可以提升操作效率,相當於一個弱化版的One Step。還記得老羅在發布會上如何介紹One Step嗎:把一段文字從微信復制到其它應用中一共要用多少步。而副屏也是如此,在幾個常用的應用范圍內(HTC給了六個自定義選項),切換應用需要分幾步。絕大部分手機都需要2-3步,HTC U Ultra則只需要一步。當然你也可以說我不怕麻煩,但科技的進步,不就是為效率(生產力)服務的嗎?
Sense體驗:
系統外觀上,新的Sense UI化繁為簡,取消了臃腫的應用抽屜,僅保留一級桌面,所有的應用和游戲均會全部呈現在桌面當中,圖標風格逐漸精緻扁平化,雖然許多界面均延續原生Android設計,但特色的Sense天氣插件Sense首頁插件依然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除此之外,ChinaSense的本地化功能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基礎功能,例如撥號鍵盤拼音首字母查找等最常用的功能:ChinaSense相比之前的版本,還是有了不少的進步,比如支持撥號界面的首字母查詢,甚至增加了微信多開這樣非常本地化的功能。但仍然有些遺憾,比如缺少了全局搜索這樣的功能。
二是擴展性功能,比如音樂、應用商店等服務:在這方面,HTC選擇了與網易雲音樂、騰訊安全管家等第三方應用合作的方式來補齊,這也是手機廠商當前普遍採用的一種形式。尤其對於HTC這樣的非內地手機品牌,盡管可能在個性化服務上沒有國產OS來的接地氣,但這也是最快速直擊目標的方式。二者之間的差距就在於:有,就是1,沒有,只是個0。
硬體性能:
此次,HTC U Ultra採用驍龍821處理器,與Google Pixel同款,大核主頻為2.15GHz、小核主頻為2GHz。在這里我們也要解釋一下, 其實所謂的「滿血版」和「性能版」之間主要集中在核心主頻方面有所差異,要是因為在不同的晶元體上切割出來的不同的處理器,通過復雜精密的加工之後在物理特性方面也會不完全相同,而最終在經過加同樣的電壓測試後,不同的處理器能穩定保持的主頻也有所不同,因此才會有主頻不同的各個處理器版本。而除了主頻方面,其它性能諸如:連接性、DSP、ISP等方面都沒有任何差別。
▲驍龍821相比820的提升
關於驍龍821這顆處理器,在經過去年一整年各款旗艦的使用,相信大家也都已經比較了解。我們這里就只做一個簡單的回顧:驍龍821可以算是驍龍820的全面穩定升級版,架構依然是高通自研的Kryo微架構,兩顆大小核心主頻均有所提升,主要歸結於高通通過技術的演進來做到在製程、架構不變的情況下可以穩定的提升其性能,並且功耗不會相比較上一代產品有明顯的差異,這是驍龍821相比較驍龍820最大的提升。而在實際表現的測試中,我們也主要以跑分和實際游戲測試,來檢測這顆「性能版」驍龍821的性能如何。
跑分環節,HTC U Ultra安兔兔跑分137922,與Google Pixel基本一致,介於正常版本的驍龍820和821之間,GeekBench4,單核成績1655、多核成績4100,與其它821水平接近。另外在GFXBench的測試中,1080P曼哈頓離屏40Fps、1080P霸王龍離屏能達到75Fps,這樣的水準也完全不落後於標准版的驍龍821。
而在實際測試環節,HTC U Ultra在運行王者榮耀這樣的Fps游戲半小時,期間游戲幀數可以穩定保持在29-30Fps的水平,並沒有出現頻幀數不穩的現象。
另外,HTC U Ultra支持QC 3.0快充,原裝充電頭為9V2A最高18W,據官方宣稱,用時30分鍾就可以為手機充至50%的電量。而經過我們測試,全速充電時期大概可以到17W,逐漸下調到13W,在涓流充電的時候大概在7W左右。整個充電過程從1%-90%,需要1小時25分鍾。
拍照體驗:
HTC U Ultra配備了一顆1200萬像素第二代UltraPixel攝像頭, F/1.8光圈,支持激光對焦、相位對焦,並且具備光學防抖,圖片最大解析度為3072*4096,並且單個像素麵積可達1.55μm。UltraPixel這個概念是HTC在One上率先應用,當時由於技術限制,只能將主攝像頭最大像素做到400萬,而在解析力方面輸給了同年的1300萬像素的三星S4。時至今日,在技術逐漸提升之後,UltraPixel已經不在受到像素的困擾,那麼話不多說,我們通過樣張來看看HTC U Ultra的拍照實力如何。
首先是光線充足的室外場景下,HTC U Ultra對於曝光控制的把握比較恰當,在比較容易拍成過曝的白色指示牌上還原的比較准確,整體畫面的通透感非常強。
光線不足的場景,HTC U Ultra對於色彩的把握也比較寫實,褐色的木門與鮮艷的紅紙,營造出一種古樸的意境。另外可以看到,HTC U Ultra相機也有一定的寬容度,對於畫面的暗部細節也有所保留。
餐前驗毒環節,在光線略微昏暗的餐廳,HTC U Ultra的表現依舊穩定,F/1.8的光圈帶來的虛化過度自然,而大像素的UltraPixel對於畫面細節的記錄則體現出了優勢。放大到細節來看,在實物表面有著輕微的銳化痕跡,在完全可接受的范圍內,也提升了畫面的質感。
夜景方面,則到了UltraPixel發揮的時候,單個像素1.55μm的尺寸確實帶來了比較高的進光量以及不錯的畫質。天空背景的純凈度比較高,幾乎沒有噪點,而畫面主體則亮度較高, 並且可以看到,在抗炫光的部分HTC U Ultra也做的不錯,提高畫面亮度的同時並沒有帶來各種亂七八糟的光線。不過在夜間,HTC U Ultra的白平衡則微微有些偏暖,無論是拍牆面還是地面,都有一些發紅的傾向。
總結:
從產品來看,HTC U Ultra與以往HTC風格迥異的外觀設計、仍然稱得上當前旗艦級的硬體配置,盡管在細節上仍然有改進的空間。但對於已經巔峰不再的HTC,在筆者看來,U Ultra依舊是HTC當前能展現出最有誠意的產品。
對於許多人來說,情懷是諾基亞、是Moto,或許還有黑莓、有蘋果,而作為一個從安卓起步時代開始關注智能手機的編輯,依然記得在學生時期靠著省下的生活費、壓歲錢買到的HTC Hero、HTC Sensation,興奮地挑燈夜戰刷機美化,以及參加工作後自己買的第一部手機HTC One。跌宕起伏,人之常情,走過它的巔峰,也接受它的低谷。
Ⅱ HTC U12+採用的oled的屏幕嗎
HTC官方給出的參數是6英寸的super LCD,第六代大猩猩的屏幕
Ⅲ htcu11屏幕刷新率
60hz。
htcu11是htc公司去年上市的旗艦機,採用當時最新的曉龍835處理器,採用supelcd6的屏幕,配上近4000mAh的大電池,正常日用一天完全沒有問題,後置1200萬前置800萬的攝像頭,有著ois光學防抖技術和激光對焦。
Ⅳ htcu11成本
現在買一台二手估計也不用這么貴。在算成本已經沒意義
Ⅳ HTCu11是什麼屏幕材質
在配置上HTC U11採用驍龍835處理器,5.5英寸2K屏,輔以4GB RAM+64GB ROM(6GB RAM+128GB ROM)存儲組合,擁有1200萬像素內後置+1600萬像素前置鏡頭容組合,內置3000mAh電池,支持快充3.0,支持雙卡雙待。
外觀設計:
HTC一直在走創新之路,此次U11的外觀與配色耗時兩年打造,經過設計師反復推敲,只為給用戶帶去更驚艷的產品。背面八曲面玻璃,弧度很大握感舒適自然,獨特的三軸對稱效果讓用戶無論用哪種方式握持都同樣輕松。為了配合邊緣觸控技術,雖然不是曲面屏設計,但是相對很多手機來說,屏幕占邊框的比例更多。
HTC U11拍照評分最高,獨立音頻解碼立體聲揚聲器,獨創智感一握操控極其簡便,防水防塵設計!後殼加入礦物質玻璃,開創新工藝!外觀炫麗,目前最強娛樂辦公安卓旗艦!
Ⅵ htc u ultra 的屏幕是天馬的嗎
是的。
機身材質上,HTC
U
Ultra採用全新的雙玻璃+金屬邊框無縫銜接的設計。提到HTC,或許大家想到最多的會是HTC在金屬材質方面的造詣,尤其是13年推出的HTC
One(M7),更是以全鋁制一體成型的設計成為當時智能手機工藝難度的巔峰,之後HTC的旗艦則基本沿用金屬工藝。而到了HTC
U
Ultra身上,轉變為採用玻璃機身,但不變,則是對工藝的追求。
HTC
U
Ultra的玻璃機身採用3D曲面的造型,同時輔以四角的三軸對稱設計,盡管在這個級別的屏幕上,
完全依靠單手操作不太現實,但這樣的設計還是提供了HTC
U
Ultra不錯的握持感。並且背部多點對稱的3D玻璃在觀感上看起來造型圓潤飽滿。坦白說,盡管HTC如今的手機業務已經不復當年之勇,但對工業設計的造詣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