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好多恆星都是雙星系統的,有三星系統的恆星嗎
有。我們所熟知的北極星(現指勾陳一)就是一個三星系統。此外還有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天蠍座的格利澤667(Gliese 667)等等。
三星系統類似於雙星系統做著相對運動,,一般是由一對雙星和另一顆距離較遠的星組成的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兩層雙星系統的疊套。穩定的三星系統構成,是由一個雙星系統和一顆單恆星組成一對雙星。其他的情況難以穩定存在。
❷ 北極星是什麼樣子的
北極星,現階段指小熊座恆星勾陳一(Polaris,αUMi),距地球445.3光年。在地球上觀測,其位置在正北方向,位置近乎固定不動,視星等在1.86等(較亮)至2.13等(較暗)間規則變化,平均為1.98等,在全天肉眼可見恆星中屬中等較亮水平[最亮恆星為大犬座天狼星(Sirius,αCMa),亮度?1.46等]。觀測發現它實際上是一個三星系統,由一顆主星(αUMiAa,屬超巨星)及兩顆伴星(αUMiAb/αUMiB,均屬主序星)構成。❸ 我們常說的北極星是什麼恆星距離地球多遠,體型有多大
在夜晚的天空中,北極星是旅者的指路明燈,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隻也會依靠北極星來判斷方向,如果迷失在野外,夜晚的北極星可以為你指引方向,那麼宇宙中的北極星究竟是一顆怎樣的天體,它是恆星還是行星,距離地球有多遠呢?
首先,北極星毫無疑問是恆星,夜晚天空中能被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基本都是恆星,因為行星本身不會發光發熱,只能反射恆星的光,距離人類最近的恆星系也有整整4.2光年,這么遠的距離人類是無法用肉眼看清楚的,所以系外行星無法被我們用肉眼觀察到。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只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能被我們觀察到,天王星和海王星肉眼完全觀察不到,這也導致了這兩顆行星的發現時間比較晚,除了這五顆行星,可見天體中還有月球是一顆太陽系天體,其餘的星星都是恆星,並且這些能被我們看到的恆星都要比太陽更大更亮,只有足夠亮的恆星,才能被我們看到,同時大部分天體和地球的距離都是很遙遠的,前文已經提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也有4.2光年,其餘的恆星距離我們只會更遠。
其實我們常說的「北極星」其實應該被稱為「勾陳一」,這里的勾陳一並不是一顆單獨的恆星,而是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這三顆恆星分別是「北極星Aa」、「北極星B」和「北極星Ab」,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北極星是「北極星A」,一顆巨大的「超巨星」。
北極星A是一顆瀕臨老年的黃色超巨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4.5倍,亮度是太陽的1260倍,距離地球433光年,除此之外它還擁有兩顆伴星,北極星B和北極星Ab,相對於主星來說,這兩顆恆星更小一些,其中北極星Ab因為距離北極星A太近,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被科學家發現。
這兩顆伴星和北極星A對比顯得很小,其實它們的質量要比太陽高一些,大約有1.5倍太陽質量,只不過因為太靠近北極星A光芒都被掩蓋了,北極星Ab大約每30年圍繞主星旋轉一周,而北極星B和北極星A的運行軌道在4萬年左右,它們之間距離大約2400個天文單位,也就是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2400倍。
很神奇的是,北極星A這顆恆星,其實只誕生了7000萬年左右,年齡和地球相差很遠,但是這顆恆星已經不是主序星了,因為越大的恆星釋放能量就越多,內核中的氫燃料消耗得越快,宇宙中的大部分巨星都是曇花一現,在出現後幾億年內就會快速地消失,這些恆星死去後,噴發出的物質和能量會促使新的恆星誕生,周而復始往復循環。
北極星A的兩顆伴星因為質量比較低,大約還能持續燃燒50億年,目前還不知道北極星A產生的超新星爆發會對兩顆恆星造成什麼影響,因為北極星B距離主星足夠遠,受到的影響可能比較小,而北極星Ab在主星演變成白矮星後,各個方面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主星引力降低後,軌道會產生很大的變化。
在宇宙中,像北極星這樣的多恆星系統其實很多,保守估計數量不比太陽系這樣的單恆星系統少,一般情況下,穩定的三星系統都是和北極星一樣,由一顆較大的主星和較小的恆星形成雙星系統,再加上另外一個比較遠的恆星組成,或者是一顆較大的主星為引力中心,另外兩個較小的伴星形成雙星系統圍繞主星運動,這兩種情況的三合星系統比較穩定。
宇宙中的多星系統很常見,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太陽也有一顆伴星,只是這顆伴星還沒有被我們找到,從目前的觀測來看,太陽系是一個雙星系統的概率不大。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邊緣地帶,物質相對比較貧瘠,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恆星數量會更多一些,天體活動比較頻繁,多星系統誕生的概率更大。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也屬於一個三星系統,比鄰星圍繞著另外兩個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運動。如果太陽系也是一個多星系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多顆恆星了,甚至可能會因為位置的不同,夜晚的天空會被另外的恆星照亮。
太陽是一個單星系統,並不算一件壞事,因為太陽提供的溫度和亮度恰到好處,發生任何變化地球都可能無法誕生出生命。
❹ 宇宙中存在像三體星系一樣的三星系統嗎,為什麼
當然有了,而且最近的三合星系統就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南門二,或者叫半人馬座α星。這個三合星系統位於4光年之外,它就是小說《三體》的原型。
不過,目前天文學家還沒有發現像《三體》中那樣的混沌三合星系統。在目前已知的三合星系統中,三顆恆星都擁有穩定的軌道,它們的運動方式是可以預測的。
以南門二為例,其中質量較大的南門二A和B繞著一個質心旋轉,形成了一個雙星系統。它們之間的距離介於11.2至35.6天文單位,環繞周期約為80年。質量較小的南門二C(比鄰星)則在1.3萬天文單位之外繞著南門二A和B雙星系統旋轉,環繞周期約為55萬年。此外,著名的北極星也是類似結構的三合星系統。
《三體》中描述的三合星系統在現實中是很不穩定的,只要幾百萬年的時間,就可能會導致有恆星發生碰撞或者脫離,這種混沌結構很難長期維持相對穩定。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所觀測到的三合星系統都是屬於穩定的恆星系統。
❺ 北斗七星距離多遠和太陽相比大小如何
其實這個話題有些不好討論,因為北斗七星總共有七顆,而且還有不少是雙星或者多星,當然北斗七星的在各位的記憶中是最為深刻的,因為在北半球是最為著名的 星座 ,也許另一個獵戶座還要排在北斗七星之後!
一、上圖是北斗七星 星座 的各顆恆星命名,下面做個簡單統計,分別統計下單恆星以及多星系統!
1、單恆星:
搖光,玉衡與天璇
2、雙星系統:
天樞:雙星系統,伴星天樞B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6倍
天璣:雙星系統,主星是天璣A,還有一顆較小的伴星——天璣B,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79%,這是一顆橙矮星。
3、三星系統:
天權:三星系統,主星是天權A,另外還有兩顆較小的伴星
4、多合星系統:
開陽:光學雙星,視力好即可分辨!但真正的開陽是一個六合星系統
二、北斗七星中哪顆最亮?
很明顯,最亮的那顆是視星等為1.77的玉衡,玉衡是單恆星,因此它的第一當之無愧,不過他距離地球也稍近!
三、北斗七星中有在靠近地球的嗎?
1、天璇正以12公里/秒的速度朝地球運動。
2、玉衡也在靠近地球,視向速度約為9.3公里/秒。
3、搖光也正以11公里/秒的速度在靠近地球。
四、北斗七星中,哪顆最大?
天樞是一顆已經演化到恆星紅巨星時代的恆星,當前已經膨脹到了太陽直徑的22.8倍,從大小來看它的直徑是最大的!
五、北斗七星中,那顆質量最高?
搖光的質量是太陽的6.1倍,是北斗七星中質量最高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對照下上圖中的詳細信息
魁星: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天樞,以及前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的總稱,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主文運!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 星座 辨認是,從天璇到天樞的連線延長方向就是北極星,大小北斗是兩兩相望的!
所以找到了北斗七星,北極星就跑不掉了!
❻ 三個恆星形成的三星系統會是什麼樣的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不少三顆恆星組成的三合星系統,比如目前的北極星(勾陳一)、半人馬座α星(南門二)、HD 188753,格利澤667等等,它們的繞行方式各有特點,但是對於差不多質量的三顆恆星,是很難在實際中長期穩定繞行的。
三合星系統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據估計,這些恆星當中的有超過一半的處於聚星系統當中,也就是由兩顆或者兩顆以上恆星相互繞行形成的天文系統,其中雙星系統是最多的,三合星系統也有不少,比如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南門二,就是一個典型的三合星系統。
在我們銀河系中,除了三合星之外,還存在四合星,五合星,六合星,七合星等等,其繞行方式也更加復雜;比如北斗星當中的開陽星,就是一個七合星系統,開陽主星和開陽輔星各自又是雙星系統,其中開陽主星中的子星一又是一個三合星,子星二則是一對密近雙星。
❼ 《三體羅輯傳》:三星系統在宇宙中存在嗎
三體人生活的星系有三顆恆星,形成的三星系統,而三體人的行星就在這樣的三星系統中。三體中的描述指三體人所在的三星系統是無規律的,三體人也因此進化自己,可以通過"脫水""浸泡"來生存,適應恆星的無規律運動帶來的溫度變化。那這種三星系統在宇宙中存在嗎?系統中的行星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事實上三星系統在宇宙中很普遍,普遍的有點超過常識。因為我們生活在只有一顆恆星的恆星系中,所以無法想像三星系統。其實不僅有三星系統,還有四星、五星等等,都是在宇宙中比較普遍的,太陽所處的位置是銀河系的邊緣,而靠近銀河系中心的位置恆星數量密度更大,多星系統的可能性也就可能越大。
我們熟悉的北極星就是一個三星系統,有兩顆伴星和一顆主星。三星系統也是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框架內,所以有些三星系統是可以計算出規律的,例如三角形的,或者主星加伴星等其它簡單的組成方式。他們圍繞的點不一定是一個星球,可能是一個萬有引力平衡點,那裡可能什麼都沒有,但是三顆恆星的相互作用就會產生那樣的點。同樣也有"無規律運動"的三星系統,不過也只是無法預測。不一定是絕對無規律,只是在較短的時間尺度是沒有規律的,只有很長的尺度才會表現出規律。
在三星系統是很難產生生命,或者文明。准確的說是以人類為標準的生命體,因為宇宙中應該會有很多生命形式,是無法想像的。比如有的生命是硅基的,那樣的生命對溫度的要求則要小的多,有可能有些生命不需要水,甚至也有可能不需要陽光。所以我們限制一下,如果以人類為標准,三體星系中有生命的可能嗎?只能說很難有,尤其是一顆行星的運動因為恆星而運動的非常復雜,離恆星的距離時遠時近,那麼就很難有人類這樣的生命體。
就像三體文明一樣系統,人類無法適應變化無端的天氣。但是如果行星能夠離遠一點,遠到將三星系統變成一個獨星,即三星之間的距離相比於行星和恆星的距離可以忽略,也就有存在人類這樣生命的可能
宇宙是無邊無際的,什麼樣的星系都有可能,什麼樣的文明也都有可能,所以在觀察時不能以人類本身為基準。如果這樣的話,那可能三體人那樣的文明到處都有。
❽ 三合星系統是什麼樣的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有許多由三星組成的三星系統,例如當前的北極星,半人馬座α星,HD188753,格利澤667等,因為它們的彎路有其自身的特點,然而,對於質量幾乎相同的三星來說,在實際的中長期內很難做出穩定的彎路。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概有近2000億顆恆星,據不可靠的估計,這些恆星中有一半以上位於星團系統中。
如果它在三維空間中更加復雜,在實踐中,這三個物體的質量完全相等,初始參數形成穩定的軌道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於三星系統,也可以在任何恆星周圍形成行星。例如,半人馬座α星B周圍有一顆行星,在三星系統HD188753中,至少有兩顆行星圍繞著相鄰的恆星,主恆星也至少有一顆行星。
關於三合星系統是什麼樣的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❾ 宇宙中三星系統怎麼形成的
宇宙中有很多的三星系統,一般認為,三顆恆星是同時形成的。
由於三星系統很難穩定,像三顆恆星在一條直線上,兩顆恆星圍繞中間的恆星運動;或是三顆恆星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以等邊三角形的幾何中心以相同的角速度轉動,屬於極端理想情況,現實中由於很難找到質量相等的星,加之相互之間存在擾動,這種系統也是難以穩定存在的。
所以目前發現的三星系統都是由一對雙星和另一顆距離較遠的星組成的一個雙星系統,也就是兩層雙星系統的疊套。這三顆恆星的距離相對於其他恆星很遠,因此三星系統受其他星體引力影響通常忽略不計。南門二、北極星、格利澤667等都屬於這樣的三星系統。
至於三星系統的形成,應該也與雙星形成類似。即星際氣體塵埃雲引力收縮時,角動量與質量分離不徹底,一部分質量仍保持在星際雲中心位置,另一些質量則分離到雲盤中。中心位置的星際雲仍保有大部分星際雲的角動量,無法使中心質量集中形成一顆恆星,而是形成一對雙星。雲盤中的質量再集中,又形成第三顆恆星。從而形成一個三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