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疆創新出廠的除了NAZA系列飛控還有哪些系列的飛控呢(任意寫出5個)
WooKong-M 飛行控制系統
商用及工業多旋翼平台飛行控制系統,多種飛行控制模式。
Naza-M 飛行控制系統
具有雲台增穩、失控保護和一體設計的輕量級控制平台。
Naza-H 飛行控制系統
集成暴力3D和脫控懸停,專為直升機模型愛好者打造。
WooKong-H 飛行控制系統
大疆第一台專為模擬/娛樂直升機設計的飛控系統。
A3 飛行控制系統
安全可靠精準控制,豐富的擴展和外設支持開創更多可能。
Ace One 飛行控制系統
體積小重量輕,簡單便捷的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
A2 飛行控制系統
高性能精準GPS定位,成熟的多旋翼平台飛行控制系統。
N3 飛行控制系統
最新控制導航演算法,雙IMU冗餘,減震結構,可靠性高。
Naza-M V2 飛行控制系統
一體化設計理念,配備獨立電源模塊並具有增強功能擴展。
Naza-M Lite 飛行控制系統
智能方向控制,姿態穩定演算法,高性價比入門級控制平台。
Ace Waypoint
Ace Waypoint 是建立在 DJI 第四代無人直升機飛控系統基礎上的帶地面站軟體 (GCS) 的飛行控制系統。
『貳』 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及技術現狀是什麼
1基本概念
如圖4-1所示框圖說明了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動作信號通過(經由)控制系統元件後,提供一個指示,此系統的目的就是將變數c控制於該指示內。一般來說,被控變數為系統的輸出,而動作信號為系統的輸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汽車的方向控制(Steering Control),兩個前輪的方向可視為被控制變數,即輸出;而其方向盤的位置可視為輸入,即動作信號e。再如,若我們要控制汽車的速度,則加速器的壓力總和為動作信號,而速度則視為被控變數。
圖4-13自動化生產線
5)大系統理論的誕生
系統和控制理論的應用從60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從工業方面滲透到農業﹑商業和服務行業,以及生物醫學﹑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由於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出現了許多需要綜合治理的大系統,現代控制理論又無法解決這樣復雜的問題,系統和控制理論急待有新的突破。在計算機技術方面,60年代初開始發展資料庫技術,1970年提出關系資料庫,到80年代資料庫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60年代末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數據通信。1969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局的阿帕網(ARPA)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取得成功,開創了計算機網路的新紀元。資料庫技術和計算機網路為80年代實現管理自動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管理自動化的一個核心問題是辦公室自動化,這是從7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技術,到80年代已初步成熟。辦公室自動化為管理自動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於1976年在義大利的烏第納召開了第一屆大系統學術會議,於1980年在法國的圖魯茲召開第二屆大系統學術會議。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於1982年10月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弗吉尼亞海灘舉行了一次國際大系統專題討論會。1980年在荷蘭正式出版國際性期刊《大系統──理論與應用》。這些活動標志著大系統理論的誕生。
6)人工智慧和模式識別
用機器來模擬人的智能,雖然是人類很早以前就有的願望,但其實現還是從有了電子計算機以後才開始的。1936年,圖靈提出了用機器進行邏輯推理的想法。5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的研究是基於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用途而展開的。
早期的人工智慧研究是從探索人的解題策略開始,即從智力難題﹑弈棋﹑難度不大的定理證明入手,總結人類解決問題時的心理活動規律,然後用計算機模擬,讓計算機表現出某種智能。1948年美國數學家維納在《控制論》一書的附註中首先提出製造弈棋機的問題。1954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工程師塞繆爾應用啟發式程序編成跳棋程序,存儲在電子數字計算機內,製成能積累下棋經驗的弈棋機。1959年該弈棋機擊敗了它的設計者。1956年赫伯特·西蒙和艾倫·紐厄爾等研製了一個稱為邏輯理論家的程序,用電子數字計算機證明了懷特海和羅素的名著《數學原理》第二章52條定理中的33條定理。1956年M.L.明斯基、J.麥卡錫、紐厄爾、西蒙等10位科學家發起在達特茅斯大學召開人工智慧學術討論會,標志人工智慧這一學科正式誕生。1960年人工智慧的4位奠基人,即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麥卡錫、麻省理工學院的明斯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紐厄爾和西蒙組成了第一個人工智慧研究小組,有力地推動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從1967年開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機器智能》,共出版了9集。從1970年開始出版期刊《人工智慧》。從1969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次人工智慧國際會議(IJCAI)。這些活動進一步促進了人工智慧的發展。70年代以來微電子技術和微處理機的迅速發展,使人工智慧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起來。一方面在設計高級計算機時廣泛應用人工智慧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級微處理機實現人工智慧,大大地加速了人工智慧的研究和應用。人工智慧的基礎是知識獲取﹑表示技術和推理技術,常用的人工智慧語言則是LISP語言和PROLOG語言,人工智慧的研究領域涉及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生成﹑機器視覺﹑機器定理證明﹑自動程序設計﹑專家系統和智能機器人等方面。人工智慧已發展成為系統和控制研究的前沿領域。
1977年E.A.費根鮑姆在第五屆國際人工智慧會議上提出了知識工程問題。知識工程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它的中心課題就是構造專家系統。1973—1975年費根鮑姆領導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研製成功一個用於診治血液傳染病和腦膜炎的醫療專家系統MYCIN,能學習專家醫生的知識,模仿醫生的思維和診斷推理,給出可靠的診治建議。1978年費根鮑姆等人研製成功水平很高的化學專家系統DENDRAL。1982年美國學者W.R.納爾遜研製成功診斷和處理核反應堆事故的專家系統REACTOR。中國也已經研製成功中醫專家系統和蠶育種專家系統。現在專家系統已應用在醫學﹑機器故障診斷﹑飛行器設計﹑地質勘探﹑分子結構和信號處理等方面。
為了擴大計算機的應用,使計算機能直接接受和處理各種自然的模式信息,即語言﹑文字﹑圖像﹑景物等,模式識別研究受到人們的重視。1956年,塞爾弗里奇等人研製出第一個字元識別程序,隨後出現了字元識別系統和圖像識別系統,並形成了以統計法和結構法為核心的模式識別理論,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較大進展,為人和計算機的直接通信提供了新的介面。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愛丁堡大學對機器人學進行了許多理論研究,注意到把人工智慧的所有技術綜合在一起,研製出智能機器人,如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手眼裝置﹑日立公司有視覺和觸覺的機器人等。由於機器人在提高生產率,把人從危險﹑惡劣等工作條件下替換出來,擴大人類的活動范圍等方面顯示出極大的優越性,所以受到人們的重視。機器人技術發展很快,並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並在工業生產﹑核電站設備檢查﹑維修﹑海洋調查﹑水下石油開采﹑宇宙探測等方面大顯身手,正在研究中的軍用機器人也具有較大的潛在應用價值。關於機器人的設計﹑製造和應用的技術形成了機器人學。
總結人工智慧研究的經驗和教訓,人們認識到,讓機器求解問題必須使機器具有人類專家解決問題的那些知識,人工智慧的實質應是如何把人的知識轉移給機器的問題。1977年,費根鮑姆首倡專家系統和知識工程,於是以知識的獲取﹑表示和運用為核心的知識工程發展起來。自70年代以來,人工智慧學者已研製出用於醫療診斷﹑地質勘探﹑化學數據解釋和結構解釋﹑口語和圖像理解﹑金融決策﹑軍事指揮﹑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等各種專家系統。智能計算機﹑新型感測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為高級自動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工具。
50年代以來,在探討生物及人類的感覺和思維機制,並用機器進行模擬方面,取得一些進展,如自組織系統﹑神經元模型﹑神經元網路腦模型等,對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有所啟迪。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一般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和超循環理論等對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
『叄』 什麼是MES系統對比ERP有什麼區別
MES系統全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即製造執行系統;
『肆』 mes系統是什麼國內mes廠商排名哪些比較好
一、MES系統全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即製造執行系統;
合肥邁斯軟體 版權所有
『伍』 新代數控系統模擬器怎麼安裝使用
隨著機械加工精度和速度的提高,要求NC系統的功能不斷的擴大、改進和完善,特別是適應高速高精度加工的要求產生了高速高精控制系統,包括程序的快速輸入、高速高精插補、控制以及輸出.另外機械結構的簡化與改進及新加工功能的完善,要求NC的軟體功能越來越復雜.還有,機械加工的連續運行、協調,要求NC系統可靠性不斷提高,加工和信息系統不但可以控制、處理、傳輸、管理而且通過網路可以共享.正是由於以上的原因,基於PC—BASED的開放性數控單元開始在數控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開放性數控系統開放性系統結構的定義為:在競爭的環境中允許多個製造商可以相互交換和相互操作的模塊.機床製造商可以在開放系統的平台上增加一定的硬體和軟體構成自己的控制系統.目前比較流行的開放式數控主要有兩種結構:1、CNC+PC主板:把一塊PC主板插入傳統的CNC機器中,PC板主要運行非實時控制,CNC主要運行以坐標軸為主的實時控制.2、PC+專業運動控制卡:把運動控制卡插入計算機標准插槽中做作實時控制用,而PC機主要用作處理非實時控制.尤其是方案2,能充分發揮其計算機處理速度快,人機介面友好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機床製造商的歡迎,成為近年來國內開放式數控發展的主流.2.開放性數控系統的硬體結構:下面以步進機電公司自主研製開發的MPC01運動控制卡為例,介紹「PC+專業運動控制卡」這種結構模式的開放式數控系統.該系統採用主從式控制結構:其中PC機負責人機交互介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統的實時監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系統狀態的顯示、控制指令的發送等等);下位機選用步進機電公司MPC01系列運動控制卡,用來完成控制的所有細節,包括脈沖和方向信號的輸出、自動升降的處理、原點和限位等信號的檢測等等.工控機的CPU及MPC01控制卡上的專用運動控制晶元構成了「PC+MPC01」的雙CPU的硬體結構,DOS或Windows作為操作系統.2.1MPC01系列運動控制卡的控制方式及特點步進機電有限公司(step-servoCo.,Ltd)是一家以技術為依託的專業運動控制公司.是目前國內運動控制卡的主要生產廠家之一,MPC01系列運動卡採用進口專用晶元,集成度高,穩定可靠;同時配備了內容豐富,功能強大的運動函數庫,可在C/C++或VB等環境下調用,它和計算機之間以匯流排方式進行通訊.而且由於它採用了VXD虛擬驅動技術,很好的利用了Windows底層的中斷調用,從而可以進行實時的多任務處理,這使得它在處理時間和任務切換這兩方面大大減輕主機和編程的負擔,提高了整個控制系統的運行速度和控制精度.2.2制系統的控制結構控制系統以基於工業PC的MPC01為核心,採用松下數字交流伺服系統構成一個開放式的數控系統.利用MPC01的多軸運動控制功能,將交流伺服系統與DMC的脈沖輸出通道相連,實現電機的轉速信號的輸出.同時也可接受光電編碼器的反饋信號的采樣,以達到實現全閉環控制.另外通過DMC的DB15介面,可以接收機床上一些與運動控制有關的IO量的輸入.如檢測機床原點、限位等開關的信號.運動控制卡必須與PC機進行通訊才能完成機床的控制任務,通過PC機的外設可實現加工程序的輸入、編輯、參數的設置、機床運行的實時狀態等等.另外藉助PC的圖形數據處理的強大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實現系統的DNC功能.3.開放性數控系統的軟體構成:本系統充分發揮了PC機軟體資源豐富和處理數據速度快的優點,吸收了CAD/CAM的特點,在利用造型軟體生成零件圖後,將圖形的DXF格式文件轉化為加工G代碼.然後將G代碼解釋為板卡的運動控制函數,最後通過調用MPC01運動函數庫內的插補運動函數,達到實現機床控制的目的.4.結束語:「PC+運動控制卡」式數控系統將是開放式數控系統的一個里程碑.這種系統支持運動控制策略的用戶定製,體現了一種核心級的開放思想,從這種系統開始,數控系統將進入「完全開放」時代.
『陸』 哪個品牌的crm系統好
回答內容來自知客CRM的《知客網路》
覺得產品不錯是購買的前提條件。我們希望所購買的東西能更好更多地解決我們的問題。特別是CRM這種對整個企業發生作用的產品,更加需要一個(或多個)強有力的理由來支持采購決策。這就是為什麼「您的CRM都有哪些亮點」是一個常見問題的原因。CRM是一個「泛型」產品,「好不好」取決於供應商對目標客戶價值的適配和潛在客戶的認知。所以,「亮點」就成了銜接這條鴻溝的橋梁。為了讓您快速從A點到達B點,我們為您准備了這篇文章,幫助您快速理解知客CRM有哪些特點,您可以根據這些特點是否迎合了您的需求來做下一步的決定。
6、統計分析模塊
基於數據驅動的決策正在成為企業在制定戰略規劃時的重要手段,面對CRM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如果CRM軟體本身缺乏分析能力,僅僅只是收集數據做簡單匯總,而無法將數據切片加工反饋給用戶,則根本無法發揮這些數據的潛在價值。
知客CRM具有豐富的統計模塊和深度的數據分析功能,幫助企業提煉數據價值,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我們在這里提供一個匯總視頻,列出知客CRM所有的統計分析模塊。
知客CRM於2007年推出第一代產品,從成立時間上看,我們似乎是一個「傳統」企業。傳統也有傳統的好處:低調而且務實。這意味著我們能以更好的性價比提供經過時間和大量客戶考驗的產品。作為連續六年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為很多大企業實施過CRM項目,也為眾多中小企業提供可靠的CRM產品。
經過十二年的產品迭代,無論是對CRM的垂直深度和應用廣度,知客CRM都有該有的沉澱和見解。無論是產品的功能、性能還是安全性,我們該踩過的坑都踩了一遍,該挖掘出來的東西也基本都擺在了檯面上。
知客CRM除了以上具有亮點的功能外,還在總擁有成本、部署方式、數據和系統控制權等方面與租用型CRM(SaaS)有著明顯的區別。作為買斷型CRM,知客CRM只需要一次付費就能無限使用,第二年起支付少量服務費就能獲得持續的產品更新和技術支持,這在總擁有成本上比很多SaaS CRM更加經濟。由於知客CRM可以部署在企業指定的伺服器上(私有雲或區域網),企業也因此獲得了對CRM系統的絕對控制權。
通過說明亮點,可以快速評估一個CRM產品有著哪些獨特的優勢。不單單只是功能,還有著理念和實踐所帶來的價值。我們之所以在《知客網路》中創建大量的文章和視頻,是想把CRM的整個體系整理清楚,給我們的目標客戶分享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幫助他們為整個團隊持續賦能。畢竟,再有亮點的功能也要正確的應用才能發揮其價值。我們知道,各花入各眼,再好的亮點也無法打動所有潛在客戶,畢竟,「合適」才是王道。
歡迎您了解並試用知客CRM。
『柒』 stm的工作原理
STM為一般時分復用,即各信道的信號按時間間隔出現在線路上。 SDH的基本速率是155.52Mb/s 稱為第1級同步傳輸模塊,即STM-1,相當於SONET體系中OC-3的速率。步進電動機是將電脈沖激勵信號轉換成相應的角位移或線位移的離散值控制電動機。這種電動機每當輸入一個電脈沖就動一步,所以又稱脈沖電動機。步進電動機的轉子由軟磁材料或永磁材料製成多極的形式,定子上裝有多相不同連接的控制繞組。它的激勵信號有直流脈沖、方波、多相方波和邏輯序列多種。步進電動機的步距和速度不受電壓波動、環境溫度和負載變化的影響,而僅與脈沖頻率有關。改變脈沖頻率就能在很大范圍內准確調節電動機的速度。因此步進電動機用於開環數字控制,可大大簡化控制系統。步進電動機配以位置檢測元件時也可用於閉環數字控制,常用於列印機、帶讀出器、計數器、繪圖機、數控機床、閥門執行機構、定位平台和數模轉換器等。SDH傳輸業務信號時各種業務信號要進入SDH的幀都要經過映射、定位和復用三個步驟:映射是將各種速率的信號先經過碼速調整裝入相應的標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開銷 (POH)形成虛容器(VC)的過程,幀相位發生偏差稱為幀偏移;定位即是將幀偏移信息收進支路單元(TU)或管理單元(AU)的過程,它通過支路單元指針(TU PTR)或管理單元指針(AU PTR)的功能來實現;
『捌』 自動控制的歷史發展
最早的自動化控制要追溯到我國古代的自動化計時器和漏壺指南車,而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則開始於歐洲的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瓦特在發明蒸汽機的同時,應用反饋原理,於1788年發明了離心式調速器。當負載或蒸汽量供給發生變化時,離心式調速器能夠自動調節進氣閥的開度,從而控制蒸汽機的轉速。
150多年前第一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是基於5-13psi的氣動信號標准(氣動控制系統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簡單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論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模擬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於0-10mA或4-20mA的電流模擬信號,這一明顯的進步,在整整25年內牢牢地統治了整個自動控制領域。它標志了電氣自動控制時代的到來。控制理論有了重大發展,三大控制論的確立奠定了現代控制的基礎;控制室的設立,控制功能分離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開始了數字計算機的應用,產生了巨大的技術優勢,人們在測量,模擬和邏輯控制領域率先使用,從而產生了第三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這個被稱為第三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是自動控制領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的特長,於是人們普遍認為計算機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被稱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計算機系統,需要指出的是系統的信號傳輸系統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擬信號,但是時隔不久人們發現,隨著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問題,失控的危險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會使整個系統癱瘓。所以它很快被發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統(DCS)。
第四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統):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的飛速發展,微處理器的普遍使用,計算機技術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DCS,或分布式數字控制系統),它主要特點是整個控制系統不再是僅僅具有一台計算機,而是由幾台計算機和一些智能儀表和智能部件構成一個了控制系統。於是分散控製成了最主要的特徵。除外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它們之間的信號傳遞也不僅僅依賴於4-20mA的模擬信號,而逐漸地以數字信號來取代模擬信號。
第五代過程式控制制體系(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是從DCS發展而來,就象DCS從CCS發展過來一樣,有了質的飛躍。「分散控制」發展到「現場控制」;數據的傳輸採用「匯流排」方式。但是FCS與DCS的真正的區別在於FCS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於傳統的DCS的技術水平雖然在不斷提高,但通信網路最低端只達到現場控制站一級,現場控制站與現場檢測儀表、執行器之間的聯系仍採用一對一傳輸的4-20mA模擬信號,成本高,效率低,維護困難,無法發揮現場儀表智能化的潛力,實現對
現場設備工作狀態的全面監控和深層次管理。所謂現場匯流排就是連接智能測
量與控制設備的全數字式、雙向傳輸、具有多節點分支結構的通信鏈路。簡
單地說傳統的控制是一條迴路,而FCS技術是各個模塊如控制器、執行器、檢測器等掛在一條匯流排上來實現通信,當然傳輸的也就是數字信號。主要的總
線有Profibus,LonWorks等。
1、 40年代--60年代初:
需求動力:市場競爭,資源利用,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適應批量生產需要。主要特點:此階段主要為單機自動化階段,主要特點是:各種單機自動化加工設備出現,並不斷擴大應用和向縱深方向發展。典型成果和產品:硬體數控系統的數控機床。
2、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
需求動力:市場競爭加劇,要求產品更新快,產品質量高,並適應大中批量生產需要和減輕勞動強度。主要特點:此階段主要以自動生產線為標志,其主要特點是:在單機自動化的基礎上,各種組合機床、組合生產線出現,同時軟體數控系統出現並用於機床,CAD、CAM等軟體開始用於實際工程的設計和製造中,此階段硬體加工設備適合於大中批量的生產和加工。典型成果和產品:用於鑽、鏜、銑等加工的自動生產線。
3、70年代中期--至今:需求動力:市場環境的變化,使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中普遍性問題愈發嚴重,要求自動化技術向其廣度和深度發展,使其各相關技術高度綜合,發揮整體最佳效能。主要特點:自70年代初期美國學者首次提出CIM概念至今,自動化領域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主要特點是:CIM已作為一種哲理、一種方法逐步為人們所接受;CIM也是一種實現集成的相應技術,把分散獨立的單元自動化技術集成為一個優化的整體。所謂哲理,就是企業應根據需求來分析並克服現存的「瓶頸」,從而實現不斷提高實力、競爭力的思想策略;而作為實現集成的相應技術,一般認為是:數據獲取、分配、共享;網路和通信;車間層設備控制器;計算機硬、軟體的規范、標准等。同時,並行工程作為一種經營哲理和工作模式自80年代末期開始應用和活躍於自動化技術領域,並將進一步促進單元自動化技術的集成。典型成果和產品:CIMS工廠,柔性製造系統(FMS)。
隨著現代應用數學新成果的推出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適應宇航技術的發展,自動控制理論跨入了一個新階段——現代控制理論。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變數變參數的最優控制問題,主要採用的方法是以狀態為基礎的狀態空間法。目前,自動控制理論還在繼續發展,正向以控制論,資訊理論,仿生學為基礎的智能控制理論深入。
為了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任務,首先要將被控制對象和控制裝置按照一定的方式連接起來,組成一個有機的總體,這就是自動控制系統。在自動控制系統中,被控對象的輸出量即被控量是要求嚴格加以控制的物理量,它可以要求保持為某一恆定值,例如溫度,壓力或飛行航跡等;而控制裝置則是對被控對象施加控製作用的機構的總體,它可以採用不同的原理和方式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但最基本的一種是基於反饋控制原理的反饋控制系統。
在反饋控制系統中,控制裝置對被控裝置施加的控製作用,是取自被控量的反饋信息,用來不斷修正被控量和控制量之間的偏差從而實現對被控量進行控制的任務,這就是反饋控制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