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斗系統進入民眾生活了嗎
目前已進入民眾生活了。
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正在構建以北斗時空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產業生態鏈,並正在成為北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發動機和助推器,推動著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
據中國日報報道,北斗系統第一顆衛星發射15年後,它每年為幾家大型企業產生的營業額高達3150萬美元,其中包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高德軟體有限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截至2020年中,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
截至2019年底,中國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 余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
目前已建成部、省、市(縣)3級平台,實現6級業務應用,推廣北斗終端超過4.5萬台。受災地區利用北斗短報文功能,及時上報災害位置、突發災害信息及災區救助信息等。各級民政部門通過北斗終端進行救災物資的查詢管理和監控,大幅提升全國救災物資管理與調運水平。
國內外主流晶元廠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系統的通導一體化晶元。據統計,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申請進網的手機有116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82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70%。
支持北斗系統的手錶、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學生卡、老年卡等特殊關愛產品不斷涌現,得到廣泛應用。
此外,北斗系統還廣泛應用到印度尼西亞土地確權、科威特建築施工、烏干達國土測試、緬甸精準農業、馬爾地夫海上打樁、泰國倉儲物流、巴基斯坦機場授時以及俄羅斯電力巡檢等多國不同領域。
(1)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於2000年能夠使用後,其定位精度100米,使用地面參照站校準後為20米,與當時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民用碼相當。系統用戶能實現自身的定位,也能向外界報告自身位置和發送消息,授時精度20納秒,定位響應時間為1秒。
由於是採用少量衛星實現的有源定位,該系統成本較低,但是系統在定位精度、用戶容量、定位的頻率次數、隱蔽性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另外該系統無測速功能,不能用於精確制導武器。因而與可能的沖突中,使用正式系統乃是必要的,不能當作備用。
『貳』 北斗系統逐漸完善,即將全面建成,北斗系統全面建成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北斗系統的全面建成對生活的影響有:
1、促進產業升級,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後,產生的效益不可限量。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催生了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如結合物聯網的北斗菜網應用,使蔬菜播種、採摘、運輸、上架全供應鏈全程可追溯,保證老百姓能夠吃上「新鮮菜、放心菜」。
2、定位服務升級
北斗系統聯合交通運輸部、地震局、氣象局、測繪地理信息局,以及軍隊有關部門,通過整合國內現有的1400個GPS基準站資源,建成以北斗系統為主兼容其他系統的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成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為中國境內用戶提供分米級定位服務,部分地區定位服務最高可達厘米級。
3、農林漁業打造精準作業
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應用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可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船位監控、緊急救援、信息發布、漁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務。
4、提升水文監測的精準性
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5、氣象預報更加精確
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叄』 北斗導航系統可以有哪些應用
1、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2、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3、通信時統方面,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4、電力調度方面,開展基於北斗的電力時間同步應用,為在電力事故分析、電力預警系統、保護系統等高精度時間應用創造了條件。
5、救災減災方面,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3)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北斗基礎產品已實現自主可控,國產北斗晶元、模塊等關鍵技術全面突破,性能指標與國際同類產品相當。多款北斗晶元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水平達到28納米。
截至2018年11月,國產北斗導航型晶元、模塊等基礎產品銷量已突破7000萬片,國產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分別占國內市場30%和90%的市場份額。
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截至2018年12月,在中國范圍內已建成2300餘個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基準站,在交通運輸、地震預報、氣象測報、國土測繪、國土資源、科學研究與教育等多個領域為用戶提供基本服務,提供米級、分米級、厘米級的定位導航和後處理毫米級的精密定位服務。
『肆』 北斗導航有怎樣的應用領域
1、「授時」作用,即將我國的標准時間告知各類用戶,以便使用。
2、交通運輸行業。
3、北斗系統與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
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副主任盧曉春表示,我國授時中心除了參與北斗系統建設,給北斗系統提供標准時間之外,本身也是北斗的用戶。國家授時中心保持的國家標准時間,也是一個國際的標准時間,是與國際上其它相關機構一起來聯合解算出來的,供全世界統一使用,叫協調世界時,獲得協調世界時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時間比對,我們目前所用的共視比對和精密單點定位(PPP)比對,就是利用北斗系統而獲得的。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劉昕表示,在綜合交通的大框架下,全國已有超過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萬輛郵政和快遞運輸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70艘交通運輸公務船舶安裝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統,國產民航運輸飛機首次搭載北斗系統,近期我們還針對長江航運等重點領域,研究出台了具體措施,分階段穩步推動北斗系統在行業全覆蓋。
此外,全國各省也在逐步探索北斗系統與新興技術的融合發展。例如江西省就成立了江西省北斗應用研究院,未來將建設江西北斗高精度綜合服務平台,吸引衛星導航人才、企業、資金等入贛,在全省大力推廣北斗、高分技術等特色應用,帶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推廣。
(4)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據了解,北斗系統將於2020年服務范圍覆蓋全球,2035年前還將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屆時將會為全球提供更廣泛的應用和更高質量的服務。2018年11月19日02時,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42、43顆北斗導航衛星。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標志著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將部署完成,將進一步提升該系統對中國和全球的服務能力。
『伍』 北斗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哪裡有山體滑坡
北斗監測系統提前預警到石門縣有山體滑坡。據央視新聞,7月6日下午,石門縣南北鎮發生了該縣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山體滑坡災害,300萬立方米土石方傾瀉而下,導致300米省道路面、1座小型電站和5間房屋被毀,萬幸的是,6月24日,石門縣就接到北斗衛星監測系統地質災害橙色預警,提前轉移村民,此次災害未造成人員傷亡。
系統預警稱潘坪村雷家山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數據出現異常,經智能地質災害風險預警評估模型分析,該處隱患點變形量偏大,且近期有加速下滑的趨勢,建議啟動應急調查,受威脅居民臨時撤離。隨後,當地馬上轉移安置危險區6戶20名村民,並開展24小時巡查值守,在收到值守幹部的異常通報後,又及時轉移走疑似危險區8戶13位村民。
(5)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北斗系統的行業及區域應用
1、交通運輸方面,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
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據統計,2011年至2017年間,中國道路運輸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均下降50%。
2、農林漁業方面,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應用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船位監控、緊急救援、信息發布、漁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務,全國7萬余只漁船和執法船安裝北斗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3、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4、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陸』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有什麼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基礎測繪、工程勘測、資源調查、地震監測、氣象探測和海洋勘測等領域。
1、短報文通信: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報文通信功能,用戶可以一次傳送40-60個漢字的短報文信息。
2、精密授時:北斗系統具有精密授時功能,可向用戶提供20ns-100ns時間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
4、系統容納的最大用戶數:540000戶/小時。
(6)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1、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3、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4、通信時統方面,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5、電力調度方面,開展基於北斗的電力時間同步應用,為在電力事故分析、電力預警系統、保護系統等高精度時間應用創造了條件。
6、救災減災方面,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柒』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原則是什麼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是繼GPS、GLONASS之後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它的建設原則是:自主、開放、兼容、漸進。
1、自主
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具備向全球用戶獨立提供衛星導航服務的能力。
2、開放
免費提供公開的衛星導航服務,鼓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3、兼容
提倡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開展兼容與互操作,鼓勵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4、漸進
分步驟推進北斗系統建設,持續提升北斗系統服務性能,不斷推動衛星導航產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7)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北斗的行業及區域應用
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交通運輸方面
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
2、農林漁業方面
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應用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船位監控、緊急救援、信息發布、漁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務,全國7萬余只漁船和執法船安裝北斗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4、水文監測方面
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5、氣象測報方面
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6、通信時統方面
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7、電力調度方面
開展基於北斗的電力時間同步應用,為在電力事故分析、電力預警系統、保護系統等高精度時間應用創造了條件。
8、救災減災方面
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9、公共安全方面
全國40餘萬部警用終端聯入警用位置服務平台。北斗系統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二十國集團峰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捌』 北斗定位可以精確到多少米
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找人,可以精確到10米。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為了滿足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我國自行研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其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8)北斗探空系統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應用:
1、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2、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3、通信時統方面,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4、救災減災方面,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5、公共安全方面,全國40餘萬部警用終端聯入警用位置服務平台。北斗系統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二十國集團峰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玖』 中國的定位系統叫什麼
北斗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區域性有源三維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
用戶端由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洲「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 前期覆蓋中國及周邊,最終覆蓋全球!
運用地方
1、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2、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3、通信時統方面,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4、電力調度方面,開展基於北斗的電力時間同步應用,為在電力事故分析、電力預警系統、保護系統等高精度時間應用創造了條件。
5、救災減災方面,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拾』 我國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後可在什麼發揮作用
一、行業及區域應用
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系統、電力調度、救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融入國家核心基礎設施,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交通運輸方面,北斗系統廣泛應用於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
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有效提升了監控管理效率和道路運輸安全水平。
據統計,2017年與2011年中國道路運輸重特大事故發生起數和死亡失蹤人數相比均下降50%。
2、農林漁業方面,基於北斗的農機作業監管平台實現農機遠程管理與精準作業,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精細農業產量提高5%,農機油耗節約10%。
定位與短報文通信功能在森林防火等應用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為漁業管理部門提供船位監控、緊急救援、信息發布、漁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務,全國7萬余只漁船和執法船安裝北斗終端,累計救助1萬餘人。
3、水文監測方面,成功應用於多山地域水文測報信息的實時傳輸,提高災情預報的准確性,為制定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4、氣象測報方面,研製一系列氣象測報型北斗終端設備,形成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高了國內高空氣象探空系統的觀測精度、自動化水平和應急觀測能力。
5、通信系統方面,突破光纖拉遠等關鍵技術,研製出一體化衛星授時系統,開展北斗雙向授時應用。
6、電力調度方面,開展基於北斗的電力時間同步應用,為在電力事故分析、電力預警系統、保護系統等高精度時間應用創造了條件。
7、救災減災方面,基於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功能,提供實時救災指揮調度、應急通信、災情信息快速上報與共享等服務,顯著提高了災害應急救援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決策能力。
8、公共安全方面,全國40餘萬部警用終端聯入警用位置服務平台。北斗系統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二十國集團峰會等重大活動安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大眾應用
北斗系統大眾服務發展前景廣闊。基於北斗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製造、位置服務等廠商採用,廣泛進入中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2019年5月10日,由中國聯通與華大北斗共同成立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開放實驗室」將運營商、晶元模組商、設備商、垂直行業應用商、研究機構及高校聯合起來,構建基於5G和北斗的合作生態系統,共同推動5G+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在垂直行業的應用落地。
1、電子商務領域,國內多家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貨車及配送員,應用北斗車載終端和手環,實現了車、人、貨信息的實時調度。
2、智能手機應用領域,國內外主流晶元廠商均推出兼容北斗的通導一體化晶元。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約有470款具有定位功能,其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有298款,北斗定位支持率達到63%以上。
3、智能穿戴領域,多款支持北斗系統的手錶、手環等智能穿戴設備,以及學生卡、老人卡等特殊人群關愛產品不斷涌現,得到廣泛應用。
原理
1、空間定位原理
在空間中若已經確定A、B、C三點的空間位置,且第四點D到上述三點的距離皆已知的情況下,即可以確定D的空間位置,原理如下:
因為A點位置和AD間距離已知,可以推算出D點一定位於以A為圓心、AD為半徑的圓球表面,按照此方法又可以得到以B、C為圓心的另兩個圓球,即D點一定在這三個圓球的交匯點上,即三球交匯定位。北斗的試驗系統和正式系統的定位都依靠此原理。
2、有源與無源定位
當衛星導航系統使用有源時間測距來定位時,用戶終端通過導航衛星向地面控制中心發出一個申請定位的信號,之後地面控制中心發出測距信號,根據信號傳輸的時間得到用戶與兩顆衛星的距離。
除了這些信息外,地面控制中心還有一個資料庫,為地球表面各點至地球球心的距離,當認定用戶也在此不均勻球面的表面時,三球交匯定位的條件已經全部滿足,控制中心可以計算出用戶的位置,並將信息發送到用戶的終端。北斗的試驗系統完全基於此技術,而之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使用新的技術外,也保留了這項技術。
當衛星導航系統使用無源時間測距技術時,用戶接收至少4顆導航衛星發出的信號,根據時間信息可獲得距離信息,根據三球交匯的原理,用戶終端自行可以自行計算其空間位置。此即為GPS所使用的技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使用了此技術來實現全球的衛星定位。
2、精度
參照三球交匯定位的原理,根據3顆衛星到用戶終端的距離信息,根據三維的距離公式,就依靠列出3個方程得到用戶終端的位置信息,即理論上使用3顆衛星就可達成無源定位,但由於衛星時鍾和用戶終端使用的時鍾間一般會有誤差;
而電磁波以光速傳播,微小的時間誤差將會使得距離信息出現巨大失真,實際上應當認為時鍾差距不是0而是一個未知數t,如此方程中就有4個未知數,即客戶端的三位坐標(X,Y,Z),以及時鍾差距t,故需要4顆衛星來列出4個關於距離的方程式;
最後才能求得答案,即用戶端所在的三維位置,根據此三維位置可以進一步換算為經緯度和海拔高度。
若空中有足夠的衛星,用戶終端可以接收多於4顆衛星的信息時,可以將衛星每組4顆分為多個組,列出多組方程,後通過一定的演算法挑選誤差最小的那組結果,能夠提高精度。
電磁波以30萬千米/秒的光速傳播,在測量衛星距離時,若衛星鍾有一納秒(十億分之一秒)時間誤差,會產生三十厘米距離誤差。盡管衛星採用的是非常精確的原子鍾,也會累積較大誤差;
因此地面工作站會監視衛星時鍾,並將結果與地面上更大規模的更精確的原子鍾比較,得到誤差的修正信息,最終用戶通過接收機可以得到經過修正後的更精確的信息。當前有代表性的衛星用原子鍾大約有數納秒的累積誤差,產生大約一米的距離誤差。
為提高定位精度,還可使用差分技術。在地面上建立基準站,將其已知的精確坐標與通過導航系統給出的坐標相比較,可以得出修正數,對外發布,用戶終端依靠此修正數,可以將自己的導航系統計算結果進行再次的修正,從而提高精度。
例如,全球定位系統使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統後,定位精度可達到5米左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