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怎樣的,又是怎樣工作的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由中國建立的區域導航定位系統。該系統由四顆(兩顆工作衛星、2顆備用衛星)北斗定位衛星(北斗一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斗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時的即時定位服務,授時精度可達數十納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導航系統三維定位精度約幾十米,授時精度約100ns。美國的GPS三維定位精度P碼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碼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時精度日前約20ns。。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製造。四顆導航定位衛星的發射時間分別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顆是備用衛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它將在交通、場館安全的定位監控方面,和已有的GPS衛星定位系統一起,發揮「雙保險」作用。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簡稱為BD,在ITU(國際電信聯合會)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發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衛星定位系統的英文為Compass(即指南針),在ITU登記的無線電頻段為L波段。 北斗一號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時。 北斗二代系統的功能與GPS相同,即定位與授時。 系統工作原理: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②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如何定位的啊原理是什麼呢
「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兩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於一個以第一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兩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出於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北斗一號」的覆蓋范圍是北緯5°一55°,東經70°一140°之間的心臟地區,上大下小,最寬處在北緯35°左右。其定位精度為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系統能容納的用戶數為每小時540000戶。
「一代『北斗』只用雙星定位,比GPS等投資小、建成快,」範本堯說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也對一代「北斗」的技術路線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定位系統具有自己的特點。」
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顆衛星(GPS還另有3顆備份衛星,GLONASS則因經費問題損失了幾顆衛星)組成網路。這些衛星不中斷地向地面站發回精確的時間和它們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衛星發送的信號確定衛星在太空中的位置,並根據無線電波傳送的時間來計算它們間的距離。等計算出至少3~4顆衛星的相對位置後,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學來算出自己的位置。每個GPS衛星都有4個高精度的原子鍾,同時還有一個實時更新的資料庫,記載著其他衛星的現在位置和運行軌跡。當GPS接收器確定了一個衛星的位置時,它可以下載其他所有衛星的位置信息,這有助於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衛星的信息。
「1983年,『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陳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兩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經過分析和初步實地試驗,證明效果良好,」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的黃秉英研究員說,這一系統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
一代「北斗」採用的基本技術路線最初來自於陳芳允先生的「雙星定位」設想,正式立項是在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戶終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與GPS系統不同,對所有用戶位置的計算不是在衛星上進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戶的位置及時間信息,並負責整個系統的監控管理。
有源無源是關鍵不同點
「一代『北斗』採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無源定位,」範本堯說,「這是它們質上的不同點。」
所謂有源定位就用戶需要通過地面中心站聯系及地面中心站的傳輸,通訊就不必通過其他的通訊衛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國國情。GPS和GLONASS沒有設計通訊功能,主要原因就在於不需要地面站中轉服務的無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訊服務。
③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組成部分,原理和與gps的區別
原理上基本一樣。抄主要的是北斗襲定位和GPS的區別:
一、製造國家不同
1.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2.GPS是美國軍方聯合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
二、衛星的數量不同
1. 北斗定位空間段由5顆地球同步衛星和30顆非地球同步衛星組成。
2. GPS的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21顆工作衛星;三個備用衛星)。
三、不同的功能
1. 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簡訊通信功能,用戶可同時發送40-60個漢字的簡訊信息。
2. GPS不具備簡訊通訊功能。
四、定位精度要不同
1. 北斗定位水平精度為100米(1),設置標定站後水平精度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
2、單機導航精度約10米,綜合定位,精度可達到厘米和毫米級。
④ 北斗衛星的定位原理是什麼有哪些難度呢
引言:我們國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非常好的,而且比較安全。很多人都想知道北斗衛星的定位原理是什麼,他們存在哪些難度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們使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的時候是非常容易的,但是科研人員在製作之前是需要有一些難度的跨越,才能讓北斗衛星定位系統變得更加完善。首先我們要知道衛星定位,它中間可能會有一個到達時間差的概念,所以科研人員就要跨越這個難度去計算出到達時間差的一些概念。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到達時間差的概念是什麼,就是利用每一顆衛星的精確位置。從而來發送出一些導航信息,就獲得一些衛星上面的接收信息這個時候到達的時間差就叫做到達時間差。而且也要知道衛星的位置,精準可知要懂得接收對衛星觀測,而且還要計算衛星到接收機之間的距離,從而計算出准確的位置。
⑤ 北斗定位是什麼原理
北斗衛星(BDS)工作原理. BDS實施的是"到達時間差"(時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顆BDS衛星的精確位置和連續發送的星上原子鍾生成的導航信息獲得從衛星至接收機的到達時間差。. BDS衛星在空中連續發送帶有時間和位置信息的無線電信號,手機接收,由於傳輸的距離因素,手機接收到信號的時刻要比衛星發送信號的時刻延遲,通常稱之為時延,因此,也可以通過時延來確定距離。. 衛星和手機同時產生同樣的偽隨機碼,一旦兩個碼實現時間同步,接收機便能測定時延;將時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離。
⑥ 什麼是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原理又是什麼
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它有很多GPS沒有的功能和優勢,比方常州萊特北斗短報文通信功能;
至於你問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原理,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我們中國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未來應用上還是相當讓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