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星S7和motoZ 選哪一個三千到四千的還有哪些值得入手 平時玩游戲多
若您需要三星手機與其他品牌手機對比,因為品牌不同,產品的設計理念等也是不一樣的,各有優勢,建議您根據您的需求及喜好選擇合適的手機。
如需了解S7的規格參數,請參考以下介紹:
1.屏幕:5.1英寸的Super AMOLED屏,解析度:2560 x 1440(Quad HD)。
2.外形體積是:142.4 x 69.6 x 7.9mm;重量為152g。
3.外殼顏色:金色、黑色、白色、銀色(以實際銷售為准)。
4.CPU(處理器):2.15GHz+1.6GHz,四核處理器。
5.內存:總ROM內存為32GB;總RAM內存為4GB;最高支持200GB的microSD卡。
6.攝像頭:後置攝像頭12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500萬像素。
7.藍牙版本:藍牙4.2。
8.USB採用2.0介面。
9.電池容量為3000mAh。
『貳』 Moto Z的屏幕怎麼樣
oto z play使用康寧第三代大猩猩屏幕,配備5.5英寸FHD(1920x1080)OLED 顯示屏,像素密度達到401 PPI。
『叄』 MOTOz和榮耀8哪個好
榮耀8採用5.2英寸雙面2.5D玻璃手感很不錯,屏幕解析度是1920*1080 系統是華為 EMUI 4.1 + Android 6.0 支持雙卡雙待雙通 處理器搭載了麒麟950+八核 手機運行更流暢 後置兩顆攝像頭1200萬*2,6P鏡頭組,F2.2光圈 + 前置800萬,F2.4光圈,固定焦點 支持NFC和紅外 電池容量是3000mAh的 續航時間長,性價比還蠻高的一款手機,值得入手。
『肆』 如何評價摩托羅拉6.9號發布的MOTOZ手機
Moto Z採用的是高通驍龍820 處理器,配備5.5英寸QHD(2560x1440)OLED 顯示屏,像素密度高達540 PPI。存儲方面採用4GB RAM+64GB ROM的組合。攝像頭方面採用的是1300萬後置攝像頭和500萬前置攝像頭的組合,電池容量為2600mAh,支持Moto 15W 渦輪快充 。
『伍』 motoz和play 該選哪個
motoZ和MOTO Z Play區別在於:
1、處理器不一樣,Zplay搭載曉龍625八核處理器,Z搭載曉龍820處理器
2.機身厚度不一樣,motoZ機身最薄的地方僅為5.2毫米,重量僅為137g,比iphone6S Plus輕薄30%,MOTO Z play厚度僅為6.9毫米,重量僅為165g,對比iphone6S Plus要薄5%,輕14%。
3.電池容量不一樣,motoZ搭載2600mah,能滿足日常工作生活20小時的續航,moto z play搭載3510mah大容量電池,可以滿足日常36小時的續航需求。
4.相機不一樣,motoZ搭載1300W像素F1.8大光圈高清攝像頭,支持激光對焦與光學防抖,motozplay搭載1600W像素F2.0大光圈攝像頭,同時支持激光對焦與相位對焦
5.內存不一樣,moto z內存配置為4G+64G,moto Z play內存配置為 3G+64G 6.屏幕不一樣,兩者都是使用的康寧第三代大猩猩屏幕,但moto z使用QHD2K屏幕,PPi 達到540,moto z play使用FHD sAMOLED,ppi高達401。
若還需要了解更多,建議登錄聯想手機商城了解,根據您的喜好選擇購買。
『陸』 更接地氣的模塊化手機 Moto Z Play評測
【IT168 評測】作為曾經齊名諾基亞的手機巨頭,Moto在我們的記憶里一直是行業先行者,依靠著創新的設計與精湛的工藝,帶來過諸多引領潮流的產品,成就了Moto曾經的輝煌。我們可以輕易地說出V3、明、里程碑、後空翻、Razr這些響亮的名字。盡管Moto曾經短暫告別中國市場,但依然有數以萬計的摩粉購買水貨手機來支持Moto,Moto的標准也一直被奉為行業典範。可見其之於我們的情感、之於行業的影響從未褪去。
即便如今Moto已不復當年巔峰的輝煌,但不可否認,Moto依舊是那個不走尋常路的行業先行者。繼推出Moto Maker引發手機個性化、定製化的思考後,Moto又帶來了全新的模塊化產品——Moto Z和Moto Z Play。之前筆者曾經體驗過旗艦級的Moto Z,本次有幸體驗另一款售價相對較低的Moto Z Play。售價打折的情況下,Moto的模塊化創新是否依舊純粹?通過評測我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筆者有必要為大家解答一下「Play」這個後綴,其實就像去年的Moto X Play一樣,「Play」並非本系列旗艦款,往往代表著夠用的性能+更親民的價格+娛樂特性(長續航、相機等),因此「Play」是一個年輕化、娛樂化的標簽,在筆者眼中是個接地氣的定位。折射到Moto Z Play這款產品上,則是其3299元的定價、驍龍625處理器、3510mAh大電池、1600萬像素相機等,下面用一張表格為大家為大家詳細說明。
"Moto Z Play、Moto Z產品參數對比
產品型號
Moto Z Play
Moto Z
機身尺寸
156.4x76.4x6.99mm
155.3x75.3x5.19mm
產品重量
165g
136g
屏幕特性
5.5英寸super AMOLED屏幕
解析度
1920x1080 像素
2560x1440 像素
處理器
高通驍龍625
高通驍龍820
頻率特性
八核 2.0GHz,Cortex-A53
四核 1.85GHz,Kryo
機身內存
32GB
64GB
運行內存
LPDDR3 3GB
LPDDR4 4GB
主攝像頭
1600萬像素,F/2.0
1300萬像素,F/1.8
前置相機
500萬像素,F/2.2,美顏拍照
操作系統
Android 6.0.1
電池
3510 mAh
2600 mAh
特色功能
Moto Mods模塊化擴展、指紋識別、渦輪快充
網路制式
全網通
價格
3299元【查看】
3999元【查看】
通過表格,我們簡單地將Moto Z和Moto Z Play做一個對比,作如下解讀。
1、Moto Z Play的整體設計傳承自Moto Z,相比於Moto Z僅為5.2mm的厚度,Moto Z Play略厚一些,但是厚度的增加也會令手機的握持感優於纖薄凌厲的Moto Z。另外,Moto Z Play的背板採用玻璃材質,觀感相比金屬更加靈動,無奈指紋收集器的尷尬。
2、Moto Z Play的配置更加註重提升續航。驍龍625+3510mAh的搭配可謂是開源節流,官方宣傳的36小時超長續航可以保障。Moto Z定位旗艦,自然搭載驍龍820,主流的4GB+64GB存儲,出於纖薄的設計僅搭載了2600mAh電池。同時,兩款機均支持新一代渦輪快充,充電速度值得肯定。
3、相比於Moto Z 13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Moto Z Play搭載了更高的1600萬像素感測器,但也缺失了光學防抖,夜拍效果並不如意,索性激光對焦保留,保證對焦性能。
4、Moto Z和Moto Z Play都採用了模塊化設計,通過磁吸方式連接模塊,從而擴展手機功能,模塊通用,沒有任何區別。
▲掃描即可購買
應該說,Moto Z Play擁有著完全的Moto模塊化體驗。相比於Moto Z對於極致性能、旗艦定位的追求,Moto Z Play更注重均衡的配置、較長的續航體驗,因此售價也相對降低,是一部更接地氣的模塊化手機,如果想要體驗Moto的模塊化魅力,值得推薦。下面我們就展開評測,進行更深入地解讀。
"Moto Z Play外觀設計
Moto的工業設計一直為人稱道,在Moto Z這款產品上,我們看到了Moto對於輕薄設計與先進工藝的追求。目光回到Moto Z Play,作為Moto Z的衍生機型,延續了Moto Z的設計與工藝
,但是厚度上的微調以及細節之處的改變,令這款產品少了些許Moto Z的鋒芒與張揚,多了幾分扎實與沉穩。
具體來看,Moto Z Play的正面設計與Moto Z如出一轍,搭載了一塊5.5英寸1080P的Super AMOLED屏幕,覆蓋2.5D玻璃,聽筒位置集成了外放揚聲器,略突出於面板以保證外放質量。
另外,Moto Z Play還在正面頂部設計了一枚閃光燈提升自拍效果,與前置攝像頭對稱布局,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其突兀感。與Moto Z將Moto標志安排在底部不同,Moto Z Play則是將Moto的徽標安排在頂部。
正面底部為正方形的指紋識別模塊,不可按壓,官方宣稱指紋解鎖速度僅為0.09s,支持指紋支付。其左側有一個開孔為麥克風。
相比於Moto Z僅為5.2mm的厚度,Moto Z Play的厚度控制在6.9mm。源於在厚度上的妥協,Moto Z Play添加了3.5mm耳機介面,內部電池容量也提升至3510mAh,配合邊框的磨砂處理,手感更加扎實。
Moto Z Play採用USB3.0標准USB Type-C介面,支持正反插的同時,也支持新一代的渦輪快充。另外Moto Z Play天線設計也很巧妙,在保證通信性能的前提下,僅在機身頂部與底部有注塑帶,並不影響整體美觀。
機身背部,Moto Z Play採用了一塊康寧大猩猩玻璃覆蓋,底襯同心圓的紋路,有著極佳的光影觀感,但無奈黑色玻璃手機「指紋收集器」的尷尬,日常使用中還要悉心維護。值得一提的是,Moto Z Play表面進行了納米疏水塗層的處理,可以輕松應付下雨天等日常濺水的情況。
Moto Z Play的後置攝像頭凸出於機身背面,採用了與金屬中框顏色相同的金屬圈進行保護,當然如果加上模塊之後,攝像頭凸出的問題便被解決,比如筆者就安裝了一款摩范背殼。
機身背面底部則是用於連接模塊的金屬觸點「Mods Smart Surface」,採用鍍金防水抗氧化處理,與模塊通過磁力貼合,支持即貼即用。模塊化設計是此次Moto Z系列最大的看點,Moto Z全系可以通過搭配不同的模塊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以實現不同的功能。有關於Moto Z模塊化的具體體驗將在文章後面的內容中詳細介紹。
"Moto Z Play系統體驗
Moto的產品一直以來都是採用安卓原生的系統,這也成為其獨有的標志。此次Moto Z Play搭載的是安卓6.0系統。原生系統總是給人干凈、流暢的印象,與其他定製ROM的臃腫相比,輕巧了不少。下面,我們就針對這款系統做一定的梳理,你會發現,其實這也不是簡單的原生安卓。
直觀來看,Moto Z Play的系統界面實際上與原生安卓有著很大變化。Moto Z Play沒有採用原生安卓的二層桌面,所用應用平鋪於一張桌面,圖標也沒有選擇原生的風格,轉而迎合圓角矩形,使得桌面清爽整潔了不少。
但是當你繼續操作起來,下拉通知欄、進入多任務界面,原生系統的親切感撲面而來,這一切依舊是Materials Design的設計風格。
雖然是原生的系統,但是Moto Z Play依舊沒有預裝谷歌的框架,涉及的服務全部由聯想提供,比如樂商店、語音助手等。另外,一些接地氣的應用服務也被接入,比如安全中心,其中融合了騷擾攔截、應用許可權管理、後台應用管理等。
在人機交互方面,Moto一直有著自己獨到的一面。我們看到,在Moto Z Play的正面有著許多感測器,比如聽筒的金屬裝飾條微微凸起於屏幕、前置面板頂部的紅外感測器開孔,這些為Moto的語音操控和手勢操控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熄屏狀態下,對手機說出預設的口令,就可以喚醒手機進入語音助手,最令Moto自豪的是,Moto Z Play可以識別不同人的聲音,並且只對預設機主的聲音有反應(通過低功耗處理器識別聲紋而實現喚醒),做到你的手機只聽你的。功能方面,可以通過語音命令進行撥打電話、設置鬧鍾、聽書、查詢話費流量、看新聞、查天氣等等,十分豐富。
除了語音交互,Moto Z Play支持手勢操作,用手在屏幕上劃過,就會顯示時間等信息,左右搖手機即可快速啟動相機、上下搖手機開啟手電筒,這些功能有一定的實際意義。特別是開啟相機,觸發率幾乎達到100%,用戶可以從掏出手機開始到雙手握持手機准備拍照之間就可以完成。
而Moto顯示則是目前Moto系列手機標志性的人機交互功能,就是我們近期常說的Always On功能,利用AMOLED屏幕的自發光特性,簡訊、微信、微博等信息都會直接顯示在黑屏狀態下,在功耗和實用性上做了很好的平衡。
應該說在人機交互方面,Moto有著在硬體與軟體雙方面入手,確實做出了一定的特色。整體來看,系統在原生的基礎之上做了一定的改良,但框架仍是原生的體驗。
"Moto Z Play硬體配置
出於不同的產品定位,Moto Z Play並沒有採用旗艦級的驍龍820處理器,轉而選擇了高通驍龍625處理器,這是高通今年下半年主推的一顆中端晶元,特色在於出眾的功耗控制,配合其內置的3510mAh電池,手機的續航時間達到了36小時,筆者在使用中也體會到了其續航優勢。
高通驍龍625處理器隸屬於驍龍600系列,由8顆平行的Cortex-A53核心組成,採用先進的14nm FinFET工藝打造。Cortex-A53架構的特點就在於能效高、面積小,因此常被冠以「節能小核」的名號。此番高通更是選擇了14nm的製程,使得處理器會更省電、發熱也更小,從而A53核心的主頻可以穩定維持在較高的2.0GHz,不會因為過熱而降頻,保證了足夠性能,我們也進行了一定的跑分測試,安兔兔輕松突破6萬分,GeekBench 3的單核突破700、多核突破4000。
除了在處理器設計、工藝上下功夫,高通還有更多專業技術進一步降低功耗。比如在GPU中加入UBWC(通用帶寬壓縮技術),意在以更低的功率實現更真實的場景和物體渲染。從原理上,帶寬壓縮技術可以做到在傳輸同樣大小數據時所用帶寬更小,因此運算量更高,獲得畫面的細節也就更多更細膩。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GPU運算時減少不必要的功耗,達到更加省電的目的。
連接性方面,驍龍625處理器搭載驍龍X9 LTE數據機,支持Cat.7 LTE網路,上下行均支持雙載波聚合,下行網速可達300Mbps,上行網速可達150Mbps;同時,也支持802.11 ac和MU-MIMO(可以簡單理解為無擁堵Wi-Fi)的Wi-Fi技術,帶來優秀的無線連接體驗。
快充測試
之前的Moto旗艦手機均支持渦輪快充,今年的Moto Z Play在渦輪快充的基礎上升級為了極速渦輪快充,採用5V/3A 15W充電器,官方宣稱充電15分鍾即可使用(非通話)7小時。我們也進行了Moto Z Play的快充測試,從完全沒電到充滿整個耗時不到100分鍾,前70分鍾的充電速度極快,幾乎可以完成80%的充電任務,值得肯定。
"Moto Z Play成像體驗
Moto Z Play作為Moto最新的產品,在相機方面傾注了不少心思。參數上,Moto Z Play搭載了1600萬像素主攝像頭+500萬前置攝像頭,主攝像頭除了原生支持相位對焦,還支持激光對焦。當然,許多人也會吐槽其略顯突出的鏡頭,這里需要為大家解釋一下,之所以攝像頭會突出,是為了容納更大的音圈馬達,從而保證對焦速度,完全是出於對攝像頭性能的追求。這種性能和審美之間的取捨,蘋果和三星都不約而同地傾向於前者,Moto做出如此選擇其實也就不足為奇了。
Moto Z Play的拍照界面簡潔,基本不需要任何設置,夜景、HDR等模式都是自動識別場景開啟,還提供了畫面亮度手動調節,通過滑動可以進行相冊照片的預覽,整體的交互並不復雜。下面我們通過樣張來具體解析Moto Z Play的成像實力。
日間情況下,Moto Z Play的表現值得肯定,畫面白平衡比較准確,第一觀感不錯。1600萬像素的解析力足夠,能夠還原真實的細節,得益於相位對焦和激光對焦的加持,在對焦方面的表現尤其迅速,體驗很好。
激光對焦在微距拍攝方面的幫助很大,普通手機需要相位對焦實現,遇到光線環境並不友好的場景,可能還會激發反差對焦,模糊幾個來回。而Moto Z Play依靠激光對焦直接光線測距,通過反饋的距離信息直接將焦點調實,速度與准確度都有保證。
夜景方面,我們選擇一款國產1600萬像素的手機進行對比,可以看到Moto Z Play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畫面亮度尚可,但是噪點十分明顯,整體畫面並不幹凈,希望後期的固件升級可以提升降噪效果。
總體來說,Moto Z Play的成像有一定的特色,其超快的對焦速度也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勝任日間的拍攝沒有任何問題。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相機夜間的降噪處理,在保證拍得到的前提下,使得畫面更加純凈。
"關於Moto Z的模塊化
作為Moto Z系列的最大賣點,模塊化的設計成為其獨一無二的標志,目前,Moto提供了5款模塊進行功能擴展,分別為摩范、摩電、摩音、摩影和摩眼,對應著個性後蓋、拓展電池、音響、投影和哈蘇相機5種不同的模塊。Moto Z Play的後蓋底部與模塊上各自有一個16針介面,手機與智能模塊進行貼合時,兩者的針腳接觸就能完成模塊功能的拓展。
年初推出的LG G5也是一款模塊化手機,但是其模塊的拓展是通過「插拔下巴」的方式完成,模塊與手機間通過卡口聯接,使用起來並不是十分友好。Moto Z與模塊間通過磁性吸附,連接簡單順暢,同時也支持熱插拔,這提供了極大的便捷性,應該算是目前較為完善的模塊化解決方案。
巧合的是,谷歌研究已久的模塊化手機Project Ara剛剛宣布流產,似乎為模塊化手機的前程蒙上了一層陰影,Moto是否也會重蹈Project Ara的覆轍?這里不得不說,Project Ara的模塊化與Moto Z的模塊化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Project Ara相當於「攢手機」,可以選擇不同的處理器、攝像頭以及電池等模塊進行組合,去完成一部手機;而Moto Z則是在一部完善的手機基礎之上進行功能擴展,做到特定領域更加專業的體驗,因此用Project Ara做類比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
筆者體驗了手中的摩音-JBL揚聲器模塊,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是Moto聯合著名的音響品牌JBL打造,與Moto Z Play貼合後,兩者會自動完成匹配,無需任何設置,聲音即通過
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播放。可以明顯感到,
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提升的重點不只是音量,更重要的極具層次感的立體音效,這在手機端是很少有的體驗。另外,
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還內置了折疊式支架支撐手機,在看電影、賽事直播和演唱會的同時,也可以享受
摩音
在聲音層面帶來的沉浸感。
根據Moto的介紹,這款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內置了1000mAh的電池,採用USB Type-C介面充電,以筆者的實際體驗,充滿電大約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充滿一次的話,可以提供10個小時的播放時間,按照聚會派對、外出野營場景的娛樂習慣,
摩音-JBL揚聲器模塊
的續航以及外放完全滿足需要。
筆者手中還有一款摩范-背殼模塊,即個性後蓋,這算是Moto Maker遺留下來的傳統,旨在體現用戶的個性品味。從實際效果而言,摩范-背殼模塊
一方面突出手機的質感,另一方面抹平了突出的攝像頭,顏值驟增,值得推薦。但需要說明的是,摩范背殼帶來的改變僅限於外在,並不能帶來延伸至手機系統的主題改變,可能是筆者的期待太多,略顯遺憾。
體驗下來,不可否認Moto Z系列模塊化的價值,尤其是在手機嚴重同質化的今天,Moto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多元、前沿的選擇。
回到Moto Z Play這款產品,外觀沿襲了Moto出眾的工業設計,配置方面追求性能與功耗的平衡,搭載驍龍625處理器,輔以3510mAh的電池,使其續航時間得到充足保證,以筆者中度的使用習慣,使用一天半沒有任何問題。拍照方面,1600萬的像素決定了其擁有足夠的解析力,激光對焦的加入使得對焦迅速,日間的成像無需顧慮,只是夜間的拍照畫面純凈度不夠,後期仍有優化空間。
至於模塊設計,體現出Moto依舊不俗的工業底蘊與創新精神,展示了其對於未來手機發展的思考,成為Moto Z Play在3000元價位段直接與其他機型拉開差距的關鍵。因此,筆者將Moto Z Play簡單概括為均衡的配置、長續航優勢和模塊化差異三個特點,而這三個特點如果有兩個戳中了您的需求,花3299元買一個還是值得的。
『柒』 moto z play屏幕怎麼樣
moto z play使用康寧第三代大猩猩屏幕,配備5.5英寸FHD(1920x1080)OLED 顯示屏,像素密度達到401 PPI。
『捌』 Moto Z值得買嗎
motoZ搭載曉龍820處理器,內存配置為4G+64G,motoZ機身最薄的地方僅為5.2毫米,重量僅為137g,比iphone6S Plus輕薄30%,使用的康寧第三代大猩猩屏幕,QHD2K屏幕,PPi 達到540,motoZ電池容量是2600mah,能滿足日常工作生活20小時的續航,motoZ搭載後置1300W像素,F1.8大光圈高清攝像頭,前置500w, f/2.2光圈,支持激光對焦與光學防抖,若需要了解更多,請登錄聯想手機官網具體了解,或到官網社區與網友交流,請參考。
『玖』 摩托羅拉Moto Z Force的屏幕畫質採用AMOLED技術優勢有哪些,Mot
Super AMOLED(全稱:Super 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款超炫屏,相比傳統AMOLED炫屏而言,摒棄了之前觸控感應層+顯示層的架構設計,操控更為靈敏。此外,取消玻璃覆蓋層還帶來了更佳的陽光下顯示效果。同時,Super AMOLED還搭載了 mDNIe(移動數字自然圖像引擎)技術能從任意角度觀看並做出快速的反應,搭載AMOLED顯示技術優點在於構造三層顯示屏,一個是顯示屏幕、觸摸感應面板跟外面保護的那層玻璃。Super AMOLED少了中間那層觸摸感應面板,而把觸摸感應層做在AMOLED顯示層上了。Super AMOLED面板比AMOLED屏幕更薄,而且就是原生的觸控面板, 不像AMOLED還需要觸控感應器與空氣層,觸控就更靈敏,而且因為少了一層阻隔,顯色更亮麗。
『拾』 motoz用的什麼屏幕
motoz 手機顯示屏使用的是5.5 英寸 AMOLED,1440p 2K 超高清屏 (2560 x 1440),535 ppi康寧大猩猩玻璃,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