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科技大全 > 操作系統呈現融合趨勢

操作系統呈現融合趨勢

發布時間:2022-09-15 01:41:02

1. 智能手機 有幾種操作系統 哪種系統好! 系統的優劣。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統有5種,分別是Symbian,Windows
Mobile
,.Android,Linux,Mac
OS。
其中前三個是目前絕大多數智能手機所採用的系統,也是目前功能上以及兼容性擴展性上最強的系統。Linux系統現在已呈現衰弱趨勢,Mac
os則是蘋果獨家研發的系統,應該說具有較強的封閉性。
就前三個而言,Windows
Mobile
應該說是功能上拓展深度上最強的。其處理器的主頻已達1Ghz,運行內存也接近500M。
Android系統應該說目前發展勢頭迅猛,功能上已不亞於WM系統了,只是在穩定性及軟體擴展方面上稍有略勢。
Symbian系統是目前使用人數最多的系統,其優勢在於其易操作性,穩定性,強大的擴展性上。雖然其運行能力不比前兩個,但和手機的融合性非常出色。

2. 數字化醫療記錄系統將會給商業和社會帶來哪些好處

當前,全球信息產業正在發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微軟與英特爾的「Wintel聯盟」開始瓦解、蘋果公司快速崛起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業、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戰略新思路。這些變化到底揭示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哪些發展方向?新時期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和主要任務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作出回答。

一、發展方向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在步入融合、轉型和調整的新階段,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加速重構,企業跨界競爭愈演愈烈,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面對新形勢、新環境,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戰略方向,培育綜合集成能力,重構產業生態系統,不斷鞏固和加強市場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1.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正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制高點

操作系統一直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誰掌握了操作系統,誰就綁定了消費者,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Wintel聯盟」通過核心處理晶元和操作系統,主導全球信息產業長達30年之久。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新型設備的不斷涌現和快速普及,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Wintel聯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蘋果的iOS目前已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領域居於領先位置,三星、英特爾等巨頭也在積極謀劃進入,操作系統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競合的新態勢。

由於適應了信息產業從技術融合向終端融合、網路融合、服務融合演變的趨勢,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應用范圍將持續拓展,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日益成為操作系統發展的方向,並將決定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的歸屬。

2.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當前,隨著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不斷涌現和發展,原有產業邊界被全面打破,產業競爭已從企業競爭演進到產業鏈競爭,IT跨國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力圖整合與重構產業鏈,發展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確立競爭優勢。

產業鏈整合是將傳統的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提供等產業環節進行重新組織,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向消費者提供基於智能終端的多元化、動態化、實時化的娛樂、消費、社交、資訊等服務。通過產業鏈整合,能夠提高企業運作效能,提升企業的全面競爭優勢,乃至掌控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這種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機領域形成,並快速拓展到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領域。蘋果公司作為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互動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產品,率先實現了「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鏈整合,鎖定了消費者、聚集了開發者、抑制了競爭對手、獲得了壓倒性優勢。蘋果公司的成功引來了愛立信、微軟、諾基亞、黑莓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加速基於軟體、內容與終端的整合轉型,三星、LG電子、福特等企業也開始在電視、汽車等領域應用這一模式。這一模式日益構成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3.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建設正成為新的企業競爭焦點

隨著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現代信息系統日益大型化、綜合化、集成化。為滿足用戶對「問題分析+戰略規劃+方案設計+關鍵軟硬體產品開發+項目實施+業務外包+人才培訓」的一體化需求,IBM、惠普、戴爾等跨國巨頭正著力打造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IBM不斷整合內外部資源,深化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層面的融合,強化網路、業務、內容和終端的互動發展,重構和延展業務體系,打造全業務流程的綜合集成能力,並憑借其在金融、能源、製造、電信、交通、城市管理、醫療等領域積累的信息化經驗,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信息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圖將其綜合集成服務能力轉變為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新思路。惠普、戴爾也調整策略,通過收購兼並、業務重組等途徑,加快建設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國內的用友、金蝶等軟體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加速並購,用友還成立了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公司。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建立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競爭要求。

4.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是推動產業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當前,服務化已成為軟體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和推動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雲計算是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就是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改變了IT資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能夠通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服務。基於雲計算的硬體設備、基礎軟體、開發工具、應用軟體、信息服務等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IBM、微軟、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都相當重視雲計算領域的發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意圖在新的產業格局中鞏固和擴大優勢地位。

二、發展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更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1.從行業和企業應用層面上看:兩化深度融合越來越依賴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

兩化融合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兩化融合的持續推進,行業和企業層面上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得到了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融合廣而不深的問題。兩化深度融合要求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上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這對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研發設計工具、高檔數控系統、製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體等工業軟體的市場需求,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超過7000億元;隨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製造、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隨著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的加快,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的大規模建設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創造出廣闊的市場,僅智能電網相關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未來5年的規模就將達到700億元,年均增長65%;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也不斷擴展,國內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

2.從政府和社會機構應用層面上看:社會管理方式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民生領域,要加強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以社保醫療信息化為例,未來5年年均投入增速將達30%。

電子政務領域,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未來5年電子政務市場投資額增速可達20%以上。

數字城市領域,為提高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未來5年我國「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城市交通、電網、供水、應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將顯著加快,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新的市場機會。

3.從個人和家庭消費層面上看:數字化生活的廣泛普及正在不斷拓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廣闊市場空間

數字化生活將帶來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3G手機用戶就將超過1億。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4年,我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將超過6000萬,平板電腦用戶將超過5000萬,車載娛樂通信終端用戶將超過800萬。

智能終端的普及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將成為全球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最大市場;移動軟體商店下載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未來3年,我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未來5年,我國數字家庭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經具備較堅實的發展基礎,進入到產業加速做大做強的新階段,需要結合我國大國大市場的優勢,整合產業資源,突破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方式,選擇高端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帶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1.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加快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研發和應用

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市場,是一個用戶使用習慣和軟體鎖定效應尚未形成的新興市場,是一個擺脫了單一寡頭壟斷而形成的多種平台百花齊放的市場。我國擁有3億多計算機用戶、8.59億手機用戶、8829萬數字電視用戶,以及未來數量將超過5000萬的平板電腦用戶,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跨終端操作系統市場,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整合市場資源,就是要推動軟體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廣電內容提供商、內容分發商等擁有客戶資源和分銷渠道的企業加強合作。

整合創新資源,就是要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研和產業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以及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網路運營等企業的研發資金、技術積累、專業人才等創新資源。

在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研發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構建系統軟體開發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網路運營服務商、數字內容分發商、應用軟體開發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

2.突破技術瓶頸和制度壁壘,構建軟體、內容和終端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生態系統

一是突破技術瓶頸。圍繞構建「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軟體應用商店)+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重點突破開發與測試工具、瀏覽器、搜索引擎、網路內容聚合、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軟體。

二是突破制度壁壘。在內容監管方面,適應產業組織形態變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對數字內容提供、分發的公平、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在電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電子支付和銀行卡支付的監管體系、政策法規和基礎環境;在信用認證方面,加大對網路環境下軟體著作權、數字內容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消費者隱私權保護。

3.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進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服務牽引,就是面向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的服務需求,引導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發展新的服務業態、交付形態和商業模式,以服務創新帶動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新的產業組織模式。

堅持示範帶動,就是選擇應用前景廣闊、技術體系完善、預期效果顯著的重點領域,在條件成熟的企業、城市和區域組織開展雲計算服務試點示範,探索推動技術進步、市場培育、產業鏈協同、標准規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模式。

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圍繞工業生產研發設計、流程優化、企業管理、采購營銷等關鍵環節,提供軟體在線支持和服務,創新工業軟體發展模式。二是圍繞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數據存儲、數據挖掘、輔助決策等需求,開展雲計算服務。三是圍繞政務、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數據共享、在線服務等需求,運用雲計算服務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4.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能力

一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構建工業企業、軟體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聯合研發、深化應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CAD\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製造執行管理系統(MES)、過程式控制制系統(PCS)、數字控制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等關鍵工業軟體的研發應用。

二是面向鋼鐵、石化、建材、裝備製造、輕紡食品、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交通、物流等領域信息化應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大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

3. 國產操作系統發展趨勢怎麼樣呢

智能手機行業主要代表品牌:目前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代表公司主要有華為(HUAWEI)、榮耀、OPPO、Vivo、小米(XIAOMI)等。

本文核心觀點:我國首套手機操作系統鴻蒙OS 2.0是我國手機操作系統領域里程碑式的一步,未來或將搶占現有安卓和IOS手機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促進我國本土智能手機的發展。

1、首套國產智能手機操作系統鴻蒙2.0正式登場

2021年6月2日,華為發布了可以覆蓋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鴻蒙OS2.0系統,自此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手機系統正式投入使用,此舉不僅使得華為在眾多智能手機廠商中脫穎而出,也打破了國外對我國智能手機系統方面壟斷的壁壘,是我國智能手機產品發展重要的一步。

綜合來看,鴻蒙OS 2.0操作系統打破了之前我國智能手機行業嚴重依賴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局面,使我國有了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手機操作系統。

相較於安卓手機操作系統,鴻蒙OS 2.0手機操作系統省去了「翻譯」環節,使得手機運行更加流暢,而目前安卓手機操作系統不夠流暢是大多數智能手機的技術壁壘,鴻蒙OS 2.0操作系統打破了這種技術壁壘且比IOS操作系統更加開放,未來或將會有更多的智能手機使用鴻蒙OS 2.0手機操作系統,鴻蒙OS 2.0手機操作系統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4. 未來互聯網環境中,將會為電子政務帶來怎樣的創新和變革

當前,全球信息產業正在發生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微軟與英特爾的「Wintel聯盟」開始瓦解、蘋果公司快速崛起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企業、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戰略新思路。這些變化到底揭示了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哪些發展方向?新時期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發展需求和主要任務又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並作出回答。 一、發展方向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正在步入融合、轉型和調整的新階段,技術創新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組織形態加速重構,企業跨界競爭愈演愈烈,新的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面對新形勢、新環境,跨國公司紛紛調整戰略方向,培育綜合集成能力,重構產業生態系統,不斷鞏固和加強市場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1.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正成為新的產業發展制高點 操作系統一直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制高點,誰掌握了操作系統,誰就綁定了消費者,誰就能夠獲得競爭優勢地位。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Wintel聯盟」通過核心處理晶元和操作系統,主導全球信息產業長達30年之久。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新型設備的不斷涌現和快速普及,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Wintel聯盟」的掌控力大大降低,谷歌的安卓(Android)、蘋果的iOS目前已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操作系統領域居於領先位置,三星、英特爾等巨頭也在積極謀劃進入,操作系統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競合的新態勢。 由於適應了信息產業從技術融合向終端融合、網路融合、服務融合演變的趨勢,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應用范圍將持續拓展,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日益成為操作系統發展的方向,並將決定未來產業發展主導權的歸屬。 2.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當前,隨著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不斷涌現和發展,原有產業邊界被全面打破,產業競爭已從企業競爭演進到產業鏈競爭,IT跨國公司紛紛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力圖整合與重構產業鏈,發展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確立競爭優勢。 產業鏈整合是將傳統的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數字內容提供等產業環節進行重新組織,構建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向消費者提供基於智能終端的多元化、動態化、實時化的娛樂、消費、社交、資訊等服務。通過產業鏈整合,能夠提高企業運作效能,提升企業的全面競爭優勢,乃至掌控或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這種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首先在智能手機領域形成,並快速拓展到平板電腦、互聯網電視等領域。蘋果公司作為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互動的先行者,推出iPod、iPhone、iPad等產品,率先實現了「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鏈整合,鎖定了消費者、聚集了開發者、抑制了競爭對手、獲得了壓倒性優勢。蘋果公司的成功引來了愛立信、微軟、諾基亞、黑莓等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加速基於軟體、內容與終端的整合轉型,三星、LG電子、福特等企業也開始在電視、汽車等領域應用這一模式。這一模式日益構成新的產業基本形態。 3.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建設正成為新的企業競爭焦點 隨著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現代信息系統日益大型化、綜合化、集成化。為滿足用戶對「問題分析+戰略規劃+方案設計+關鍵軟硬體產品開發+項目實施+業務外包+人才培訓」的一體化需求,IBM、惠普、戴爾等跨國巨頭正著力打造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IBM不斷整合內外部資源,深化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層面的融合,強化網路、業務、內容和終端的互動發展,重構和延展業務體系,打造全業務流程的綜合集成能力,並憑借其在金融、能源、製造、電信、交通、城市管理、醫療等領域積累的信息化經驗,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信息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智慧地球」理念,就是IBM力圖將其綜合集成服務能力轉變為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新思路。惠普、戴爾也調整策略,通過收購兼並、業務重組等途徑,加快建設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 國內的用友、金蝶等軟體企業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調整,加速並購,用友還成立了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公司。這些舉動都是為了建立全業務綜合集成服務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競爭要求。 4.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的基本方式,商業模式創新是推動產業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當前,服務化已成為軟體產業發展的基本趨勢,而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和推動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雲計算是軟體產業服務化的集中體現,其本質就是面向服務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改變了IT資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戶能夠通過網路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服務。基於雲計算的硬體設備、基礎軟體、開發工具、應用軟體、信息服務等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涌現,產業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IBM、微軟、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都相當重視雲計算領域的發展,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意圖在新的產業格局中鞏固和擴大優勢地位。 二、發展需求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了更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1.從行業和企業應用層面上看:兩化深度融合越來越依賴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 兩化融合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隨著兩化融合的持續推進,行業和企業層面上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得到了較快提升,但仍然存在著融合廣而不深的問題。兩化深度融合要求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等關鍵環節上的應用,促進信息技術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轉變,這對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 隨著工業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研發設計工具、高檔數控系統、製造執行系統、工業控制系統、大型管理軟體等工業軟體的市場需求,將以每年超過25%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超過7000億元;隨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製造、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物流等領域的信息化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迫切,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隨著基礎設施智能化轉型的加快,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的大規模建設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創造出廣闊的市場,僅智能電網相關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未來5年的規模就將達到700億元,年均增長65%;隨著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信息技術外包(ITO)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也不斷擴展,國內市場規模未來5年將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長。 2.從政府和社會機構應用層面上看:社會管理方式創新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社會管理水平。這就要求加快經濟社會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管理和服務系統的綜合集成能力。 民生領域,要加強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重要信息系統建設。以社保醫療信息化為例,未來5年年均投入增速將達30%。 電子政務領域,推動重要政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系。未來5年電子政務市場投資額增速可達20%以上。 數字城市領域,為提高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未來5年我國「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城市交通、電網、供水、應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步伐將顯著加快,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新的市場機會。 3.從個人和家庭消費層面上看:數字化生活的廣泛普及正在不斷拓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的廣闊市場空間 數字化生活將帶來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3G手機用戶就將超過1億。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14年,我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將超過6000萬,平板電腦用戶將超過5000萬,車載娛樂通信終端用戶將超過800萬。 智能終端的普及將為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我國將成為全球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最大市場;移動軟體商店下載量將呈現爆炸式增長;未來3年,我國網路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元;未來5年,我國數字家庭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三、主要任務 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經具備較堅實的發展基礎,進入到產業加速做大做強的新階段,需要結合我國大國大市場的優勢,整合產業資源,突破發展瓶頸、創新發展方式,選擇高端領域進行重點突破,帶動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整體發展。 1.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加快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的研發和應用 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市場,是一個用戶使用習慣和軟體鎖定效應尚未形成的新興市場,是一個擺脫了單一寡頭壟斷而形成的多種平台百花齊放的市場。我國擁有3億多計算機用戶、8.59億手機用戶、8829萬數字電視用戶,以及未來數量將超過5000萬的平板電腦用戶,這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跨終端操作系統市場,是支撐產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 整合市場資源,就是要推動軟體企業與電信運營商、廣電內容提供商、內容分發商等擁有客戶資源和分銷渠道的企業加強合作。 整合創新資源,就是要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研和產業化基金,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以及終端設備製造、軟體開發、網路運營等企業的研發資金、技術積累、專業人才等創新資源。 在整合市場資源和創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研發跨終端操作系統平台,構建系統軟體開發商、終端設備製造商、網路運營服務商、數字內容分發商、應用軟體開發商、內容服務提供商等廣泛參與、合作共贏的應用推廣體系。 2.突破技術瓶頸和制度壁壘,構建軟體、內容和終端於一體的新型產業生態系統 一是突破技術瓶頸。圍繞構建「智能終端+內容分發渠道(軟體應用商店)+應用軟體與數字內容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重點突破開發與測試工具、瀏覽器、搜索引擎、網路內容聚合、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軟體。 二是突破制度壁壘。在內容監管方面,適應產業組織形態變革的要求,梳理完善對數字內容提供、分發的公平、科學、高效的監管體系;在電子支付方面,建立健全第三方電子支付和銀行卡支付的監管體系、政策法規和基礎環境;在信用認證方面,加大對網路環境下軟體著作權、數字內容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消費者隱私權保護。 3.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進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堅持服務牽引,就是面向政府、企業、個人及社會組織的服務需求,引導和支持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發展新的服務業態、交付形態和商業模式,以服務創新帶動虛擬化技術、分布式存儲技術、海量數據管理技術等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建立新的產業組織模式。 堅持示範帶動,就是選擇應用前景廣闊、技術體系完善、預期效果顯著的重點領域,在條件成熟的企業、城市和區域組織開展雲計算服務試點示範,探索推動技術進步、市場培育、產業鏈協同、標准規范制定、商業模式創新的新模式。 堅持服務牽引和示範帶動,推動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需要在三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圍繞工業生產研發設計、流程優化、企業管理、采購營銷等關鍵環節,提供軟體在線支持和服務,創新工業軟體發展模式。二是圍繞物流、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數據存儲、數據挖掘、輔助決策等需求,開展雲計算服務。三是圍繞政務、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數據共享、在線服務等需求,運用雲計算服務提高社會管理水平。 4.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模式,提高工業軟體和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應用能力 一是加大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引導構建工業企業、軟體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聯合研發、深化應用的新模式,加快推動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製造(CAD\CAM)、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製造執行管理系統(MES)、過程式控制制系統(PCS)、數字控制系統、企業資源管理(ERP)、供應鏈管理(SCM)等關鍵工業軟體的研發應用。 二是面向鋼鐵、石化、建材、裝備製造、輕紡食品、能源等行業和金融、電信、交通、物流等領域信息化應用的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於一體的大型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提供更加成熟的行業解決方案。

5. 華為鴻蒙車機操作系統深度解析

華為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表示,華為的智能 汽車 部件業務是華為長期的戰略機會點,將持續加大投資,尤其是在智能駕駛的軟體領域,打造體驗最好的智能駕駛系統。

2021年預計研發投資10億美金,研發團隊達到5000人,其中智能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並在全球搭建超過10個研發中心。

華為提供高階自動駕駛(ADS)等五大智能解決方案,打造「雲-管-端」架構。雲為智能車雲;管為智能網聯;端從車機擴展到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動三大終端。

智能座艙是目前智能駕駛進程中最為成熟的應用,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1000億元,到2030年達到1527億元。其中,車載 娛樂 系統佔比最高達到60%左右。

智能座艙作為人車智能交互的中心,主要涵蓋座艙內飾和座艙電子領域的創新和互動,是擁抱 汽車 行業發展新興技術趨勢,從消費者應用場景角度出發而構建的人機交互體系。

華為以「平台+生態」為發展戰略,通過「鴻蒙車機OS平台+鴻蒙車域生態平台+智能硬體平台」為智能座艙提供更多交互,從而構建人-車-生活的全場景出行體驗。

當前華為的鴻蒙OS操作系統已搭載在吉利、比亞迪的部分車型上,並將作為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進入整車前裝,包括極狐、賽力斯等已經與華為展開深度合作的品牌有望率先裝車。

根據華為在智能座艙領域的布局,預計未來將主要作為Tier2 供應商切入智能座艙產業鏈,將產生更多配套機會。#華為鴻蒙#

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由計算平台、軟體平台、顯示平台和生態構成。

智能座艙計算平台為麒麟車機模組,麒麟710A已在榮耀系列手機應用成熟,基於智能手機麒麟晶元構建IVI模組,發揮產業鏈協同的規模效應,降低硬體成本。未來將成為華為首款智能座艙晶元,對標高通820A,製造工藝已達12納米,採用8內核設計。

操作系統方面,華為推出車用的鴻蒙2.0,同時面向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和 汽車 ,做到10ms的時延和2.4Gbps的吞吐量。鴻蒙2.0採取先進的分布式能力,無縫銜接從車內到車外的生活場景。

顯示平台包括車載智慧屏、AR-HUD等硬體,並結合視覺、音效、AI等能力,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座艙硬體。

車域生態平台,實現手機+ 汽車 +N端無縫銜接,實現多功能交互。

華為智能座艙解決方案:

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可理解為融合系統),是華為開發的自有操作系統,早期叫LiteOS,是為了物聯網開發的系統,主要應用於物聯網、智能家居、車聯網、遠程操控、醫療等領域等。鴻蒙系統將兼容Linux、Unix和安卓系統,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鴻蒙OS基於分布架構,天生流暢,內核安全,生態共享。鴻蒙OS的出發點和Android、iOS都不一樣,是一款全新的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能夠同時滿足全場景流暢體驗、架構級可信安全、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的要求。

華為HarmonyOS結構圖:

基於鴻蒙OS,共享華為「1+8+N」生態,實現跨終端的全無感互聯。

相較於傳統的操作系統,鴻蒙車機操作系統是真正意義上面向車的操作系統,其中包含了HMS-A(HMS for Automotive),12個車機子系統和多個HOS-C API三大亮點,以構建真正面向「車」場景的軟體平台。

鴻蒙車機OS軟體平台將負責提供以鴻蒙OS操作系統為主的底層軟體系統。

華為的鴻蒙OS操作系統採用分布式架構和模塊化設計,能夠通過組合、抽取不同的模塊,在不同的智能設備上實現並形態的智能操作系統。

基於鴻蒙OS操作系統,車機與其他智能終端之間有分享和聯系,用一套系統滿足各種硬體設備,將人、車、家打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

鴻蒙車機OS中還提供了超過500個車控類API介面,API介面能夠將上述功能進行開放,為後續車企、Tier1等開發人員的開發及定製提供便利。

鴻蒙車域生態平台中,華為將聯合開發者提供更多好用的 汽車 應用及相關硬體,通過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艙生態。

車域生態中主要包括兩類:面向用戶界面的應用生態以及座艙的硬體生態。

應用生態主要是聯合更多的應用軟體企業進行共同開發。

硬體生態則面對更多的硬體設備生產商,進行互聯互通、聯合創新、持續升級,再通過開放的API幫助生態夥伴快速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符合車企座艙差異化特點的硬體和軟體服務,為用戶帶去極致體驗。

HI為華為智能 汽車 部件業務的核心品牌,HI的核心是用華為inside 的模式幫助車企造車。

HiCar通過手機和 汽車 的連接,將手機的應用服務輻射到 汽車 ,手機+ 汽車 +N端無縫連接,進一步完善人機交互體驗,預計2021年裝車量達500萬台。

華為HiCar主要提供了兩項重要的開放能力。

其一是手機應用和服務接入的能力,通過手機上的應用直接可以訪問虛擬化的 汽車 硬體資源。其二,HiCar提供了 汽車 硬體設備接入的開放能力,通過集成HiCarSDK,車機等硬體也能夠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機豐富的應用生態和服務,例如將手機上播放的內容傳導至 汽車 上播放等,最終達成手機和車機的無縫流轉。

智能化大勢所趨,華為在電動智能化領域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並能夠實現從部件到全棧式服務的服務能力,有望帶動產業鏈全面提速。

根據羅蘭貝格和地平線聯合發布的《智能座艙發展趨勢白皮書》,未來智能座艙的發展將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電子信息系統的整合階段,具體表現為子系統向功能域的轉化,實現各系統的互聯。

第二階段為增強車內的感知能力。

第三階段實現人機共駕,車輛感知能力進一步提升(語音控制、手勢控制等),實現消費者上車-駕駛-下車全周期的體驗。

第四階段將打造智能座艙的最終形態,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不斷豐富場景。

當前智能座艙的發展處於第一階段,域控制器的發展成為當前主流。

未來智能座艙的發展以需求端和供給端雙重驅動。從需求端來看,消費者對於電子化體驗認知的加深,符合 汽車 消費升級的趨勢。從供給端來看,傳統的座艙是由獨立分散的子系統組成,難以形成聯動,無法滿足消費者消費升級的趨勢,因此催生了座艙域控制方式來實現更多的功能並且在成本端實現下探。

6. 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統誕生,超越蘋果拿下全球10.8%份額,對此你怎麼看

這件事情很正常啊。不管是國際上的哪個企業,哪個公司都不可能一直一家獨大下去,更何況只是一個操作系統呢。肯定會有其他的公司軟體超過蘋果的。

關於操作系統

對於我們國內而言,其實無論是微軟的Windows系統,還是蘋果的Mac OS,亦或者是谷歌的Chorme OS,都是屬於國外的技術,不能太過於依賴。國內應該做的是,大力發展國產操作系統,致力於實現技術自主化,避免被「卡脖子」。

7. 手機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

流行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有Symbian OS、Andriod OS、Windows Phone、iOS、Blackberry等。按照源代碼、內核和應用環境等的開放程度劃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可分為開放型平台(基於Linux 內核)和封閉型平台(基於UNIX 和Windows 內核)兩大類。1996年,微軟發布了Windows CE 操作系統,微軟開始進入手機操作系統。2001年6月,塞班公司發布了Symbian S60 操作系統,作為S60 的開山之作,把智能手機提高了一個概念,塞班系統以其龐大的客戶群和終端佔有率稱霸世界智能手機中低端市場。2007年6月,蘋果公司的iOS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手指觸控的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iOS 將創新的行動電話、可觸摸寬屏、網頁瀏覽、手機游戲、手機地圖等幾種功能完美地融合為一體。2008年9月,當蘋果和諾基亞兩個公司還沉溺於彼此的爭斗之時,Android OS,這個由Google研發團隊設計的小機器人悄然出現在世人面前,良好的用戶體驗和開放性的設計,讓Android OS 很快地打入了智能手機市場。現在Android OS 和iOS 系統不僅僅在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維持領先,而且這種優勢仍在不斷增加[5]。作為成熟穩定的手機操作系統,Symbian 仍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有上升的潛力。而Windows Phone 7與Windows 系統綁定的優勢不容忽視。如果微軟公司在手機性能和第三方軟體及開發上做出提升和讓步,也是市場份額的有力競爭者。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在嵌入式操作系統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專為手機設計的操作系統,除了具備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功能(如進程管理、文件系統、網路協議棧等)外,還需有針對電池供電系統的電源管理部分、與用戶交互的輸入/ 輸出部分、對上層應用提供調用介面的嵌入式圖形用戶界面服務、針對多媒體應用提供底層編解碼服務、Java 運行環境、針對移動通信服務的無線通信核心功能及智能手機的上層應用等[6]。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Android OS 份額達到68.6%,占據絕對主流地位。Symbian OS 難抑下滑趨勢,份額僅剩下12.4%。隨著2013年度消費者對蘋果手機追捧熱度的減退,iOS 市場佔有率相應有所下滑,佔比12.8%。此外,Windows Phone 占據3.8%。

8. 計算機新科技:國產桌面操作系統5.0發布後,會帶來哪些改變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也成為了不可缺少的東西,而在早期計算機也是從國外引進來的,而國家也在扶持國產晶元以及操作系統。華為手機的晶元也是受制於人,在遭遇了變故之後也開始研發自主系統。而國產桌面也在不斷的進行優化,5.0的操作系統也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體驗感。雖然跟 iOS系統相比還是會有一些差距的,但是整體的表現還是比較值得誇贊的。而且it核心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操作系統也在不斷升級。5.0版本有著更高的安全性,打造出了生態新平台。

新系統的操作以及管理模式也進行了融合,可以運行很多數碼以及設計軟體,可以滿足用戶對於交通機械製造以及電信等方面的需求。在操作的過程中也是會有極致體驗感的,而且這個系統的兼容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可以容納很多大型工業軟體,非常的穩定順暢,也是比較好用的。

9. 操作系統是什麼過去的手機沒有操作系統嗎舉例說明一下它到底是什麼通話點說!

手機操作系統一般只應用在高端智能化手機上。目前,在智能手機市場上,中國市場仍以個人信息管理型手機為主,隨著更多廠商的加入,整體市場的競爭已經開始呈現出分散化的態勢。從市場容量、競爭狀態和應用狀況上來看,整個市場仍處於啟動階段。 目前應用在手機上的操作系統主要有Palm OS、Symbian(塞班)、Windows mobile、Linux、Android(安卓)、iPhone(蘋果) OS、Black Berry(黑莓)OS 6.0、Windows Phone 7(自Windows Phone7出現後,Windows Mobile系列正式退出手機系統市場)。
基本分類
Symbian
iOS
Brew
Windows Phone
Linux
Palm OS
HP WebOS
Android
基於安卓二次開發系統
Flymef OS
MIUI
米柚
網路易
阿里 雲OS
Blur
Sense
LG Optimus
CyanogenMod
BlackBerry OS
MeeGo MeeGo是諾基亞和英特爾宣布推出一個免費手機操作系統,中文昵稱米狗
Web OS
最新操作系統簡介
MeeGo
融合諾基亞的Maemo以及英特爾的Moblin兩個Linux平台,全新的MeeGO誕生了。如果說諾基亞此前推出Maemo意在提升高端智能手機競爭力,應對iPhone、Android的挑戰,那麼這次聯合英特爾推出的MeeGo則完全彰顯了其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野心。這一新的操作系統不僅可用於智能手機,而且可在攜帶型上網設備、筆記本電腦、電視、車載信息系統等一系列終端產品上運行。

由於這一系統尚未成品,我們還難以對其做出評價。但是,就這一舉動而言,看起來多少有些不成熟。諾基亞在三個月前剛推出了Maemo平台的首款手機N900,並對這一系統進行了宣傳,而現在Maemo就將被MeeGO所取代,這意味著MeeGo很可能只是諾基亞和英特爾在一兩個月之內做出的決定,考慮是否周全值得懷疑。而且,在軟體平台領域,英特爾的Moblin與諾基亞的Maemo都不能算是成功,兩家公司都是業界翹楚,MeeGo卻稱不上是珠聯璧合的產物。曾被諾基亞力捧的MeeGo慘遭拋棄後由Jolla接盤,外界許多人都猜測缺乏外界支持的Jolla面對Android和iOS甚至是Windows Phone的夾擊將很快被抬出場外,但天無絕人之路,Jolla近日又迎來了新的轉機——Jolla CEO Jussi Hurmola接受芬蘭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Jolla將能夠兼容Android應用。

Jussi Hurmola稱,新的操作系統需要構建新的App社群,而Jolla決定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ACL(應用程序兼容層)技術,讓包括Android在內的不同平台的應用都能在MeeGo(Jolla)上運行。因此,除了Android以外,MeeGo還可以執行QuickTime和HTML5的應用,以保證平台開放初期不會出現應用不夠的情況,從而使用戶更容易從其他系統過渡到MeeGo。值得一提的是,Hurmola透露到,首台Jolla手機的屏幕尺寸將會是3.5英寸,比此前的MeeGo一代機N9的3.9寸更小,因此對大屏手機情有獨鍾的人可能要失望了。目前Jolla正在針對多任務處理以及全新的用戶體驗進行平台的進一步優化,Hurmola也在Twitter上表示,MeeGo的更新不止於此,後續還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4]bada
在戰略層面,三星推出bada操作系統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三星此前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盡管涉獵了幾乎各種開放的操作系統,但占據的終端市場份額卻微不足道;另外,在智能手機成為產業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如果採用第三方操作系統,三星很難在應用程序市場有所作為。而如果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平台,這一切都將可能改變。

從這一系統本身而言,首次亮相的bada並沒有給我們帶來驚喜。在bada操作系統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革命性的功能和用戶界面。而從國內外同行的反饋來看,這一系統的用戶體驗也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目前來看,bada並不具備挑戰iPhone、Android等操作系統的實力。從這一方面考慮,bada很難吸引其他手機製造商。

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說bada不會成功。三星在非智能觸摸屏手機市場領先業界,很多產品在全球廣受歡迎。在這個基礎上,三星未來或許會逐漸使用bada操作系統的產品來替代非智能產品,從而逐漸培養這一系統的生態環境;而且,三星也加大了在手機應用程序方面的投入,這將有助於提高bada系統的競爭力。

10. 所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未來發展趨勢,以及詳細介紹。

iPhone OS:首先從現在最熱門的蘋果iPhone OS說起吧,這款操作系統隨著iPhone的熱賣而興起,也就意味著未來如果iPhone的受歡迎程度打了折扣那麼該系統的市場佔有率也將隨之下降。不過從短期看來iPhone OS還會再火一把,因為最新的iPhone又要發布了,而從目前外泄的iPhone工程樣機來看,新款的iPhone仍將熱賣。不過從遠景來看這款系統可謂前途未卜,因為它的興衰榮辱都將和一款手機聯系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過必須注意的是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軟體的支持,而蘋果的線上商店則為用戶提供了不計其數的軟體,以便用戶對自己的iPhone進行擴展,其其中多數是免費的。面對Google和微軟等公司的圍剿我認為短期內iPhoneOS會隨著新一代iPhone的熱銷而有所攀升,但長遠看來該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應當是穩中有降。
Symbian塞班:塞班操作系統現在已經完全是諾基亞自家的產業了,該系統曾經輝煌無限,但現在面對強勢的競爭者們卻逐漸的顯示出了老態。目前市場上採用塞班系統的手機主要來自諾基亞,另外三星和索尼愛立信等也有很少量的機型採用此系統。而隨著諾基亞手機的銷量下滑塞班的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漸下降。為了挽救市場諾基亞也在近期推出了新的操作系統Meego以及Symbian3。雖然塞班系統在國內待遇優越,大多數軟體公司推出軟體新品時都優先支持塞班系統,但在我看來這並不足以挽救塞班的頹勢。至於諾基亞近期伴隨著N8等手機推出的Symbian3系統我也不是十分看好。我認為塞班的市場佔有率在未來會繼續下滑。
Android:Google的這款操作系統不用多說了吧?最近它可謂是火的一塌糊塗。HTC(台灣宏達,多普達的母公司)、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手機巨頭都成了它的忠實擁躉。而Android系統也給予了它的粉絲們豐厚的回報,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正在逐漸跌入谷底的摩托羅拉。摩托憑借著數款採用此系統的強悍手機強勢反彈一舉走出V3困局,重回頂級手機廠商的競爭之列。Android手機的代表作為摩托羅拉Mileston等。對於該操作系統我還能說什麼呢?系統優異、機型眾多、廣受關注、廠商支持、免費開源、軟體數量與日俱增,該系統未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Windows Mobile:這款系統可以說出身名門,且軟體應用十分豐富,有微軟做後盾自然底氣十足。Windows Mobile系統使用起來相對復雜,但相對於塞班系統來說可玩性比較高,使用該系統的多數是對手機系統有一定要求的玩家,總體看來該系統的使用群體相對於塞班的用戶群也要稍微高端一點。不過目前來看WM系統可謂是前景堪憂。看看安卓系統,從推出至今版本更新了多少次,新功能不斷加入,而Windows Mobile卻久久不出新版本,即使是推出了新版本從6.0升級到6.1再到6.5都沒有太大變化,實質性的功能升級並不大。而這也導致了在安卓和iPhoneOS的夾擊之下Windows Mobile的市場份額持續縮水。目前作為救命稻草的Windows Mobile7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進度緩慢,且據微軟所說,採用Windows Mobile7系統的手機都要採用1G主頻的cpu才能很好的運行,這也表示普通工薪族短期內恐怕難以親密接觸這新系統了。另外考慮到採用該系統的手機都要向微軟繳納授權費,且此類手機研發難度較高,這也大大的限制了它的發展。再加上Windows Mobile的鐵桿支持者HTC也倒戈Android,這種種跡象表明即使Windows Mobile7正式裝機出貨,也難擋市場份額慢慢下滑的勢頭。該系統目前的代表機型是我垂涎已久的HTC HD2。WindowsCE:微軟還有一款操作系統是WindowsCE,它是微軟消費電子設備操作系統OS的總稱。採用此系統的手機多數並不主流,而GPS、MID等終端很多也在使用此系統。此系統作為手機系統也存在軟體相對不足的問題,國內的很多公司在推出軟體時都沒有為CE推出專門的版本,這也降低了此系統手機的可玩性。此系統在國內的代表機型當然是魅族M8咯,不過魅族已經表示下一款手機M9將採用google的Android系統。唉,良禽擇木而棲啊,這也說明該系統作為手機操作系統的壽命已不久矣。
Linux OS:現在採用該系統的智能手機真是不多見了,但當年的摩托羅拉A1200、V8、E2、E6還是取得了不錯業績的。表面上看該系統已經退出人們的視線了,但實際上谷歌的Android系統、諾基亞的Meego系統等都是以Linux為基礎編寫的。當然了,Linux這樣一款免費、開源,集全球軟體愛好者共同努力編寫的系統生命力自然頑強,前途無量啊。我個人倒是希望Linux在電腦端也能撼動微軟的統治地位,讓大家用上免費的操作系統。Palm Web OS:代表機型為Palm pre。說到Palm的web OS可就真的杯具了,絕對的虎頭蛇尾。當年palm的系統在智能手機、掌上電腦上還是很風光的,可時光荏苒風光不在。前不久在美國的一個民意調查反映,多數女性願意和使用Iphone的男士約會,而多數女性不願意和使用Palm手機的男士約會,絕對的杯具。目前Palm已經被世界現排名第一的電腦製造商惠普公司收購,而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其收購Palm的原因之一就是Web OS,通過收購這會讓惠普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不過目前手機操作系統領域已經很難容許惠普涉足了,而目前也看不出惠普想全力進軍手機市場的意向。綜合來看我認為我們不要對Web OS抱有幻想了,這款操作系統恐怕沒有明天了。黑莓OS: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黑莓的操作系統,不過可惜的是黑莓手機這么火卻一直沒能在國內正式銷售,而水貨市場的黑莓手機很多都存在成色問題。一直說黑莓將由國內的電信運營商引進卻一直都沒能引進,這也是個不小的遺憾。再從軟體來說,目前國外黑莓手機的應用軟體還是很豐富的,不過國內就相對較少了。今天既然說是預測操作系統的前景嘛,那我也給黑莓算一卦。未來一段時期黑莓系統會隨著黑莓手機繼續強勁下去,不過受到安卓和iPhone的圍剿黑莓的市場佔有率日後恐怕會出現持續性的小幅度下滑,這一卦算的准不準日後自有分曉。
Maemo:Maemo的名氣並不大,但其背後卻有諾基亞助陣。最新的Maemo5系統也曾承載了諾基亞的新希望,並被看作是塞班系統的繼任者,而採用此系統的諾基亞N900發布時也是當之無愧的旗艦機型。可一切都在改變,隨著諾基亞和英特爾的戰略結盟,N900可能會成為Maemo系統的絕唱。Meego:此款系統目前還是初生的嬰兒,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這個操作系統,但這個小傢伙可是絕對的名門之後,他是英特爾和諾基亞的混血兒。Meego將在第二季度推出,並以Linux為基礎,Meego將合並英特爾的Moblin和諾基亞的Maemo及feature Qt。諾基亞手機設備事業部主管Kai Oistamo曾表示:「我們一直在下力氣開發Meego系統,努力將其定義為一種超越傳統手機與智能筆記本的新型移動平台。該系統可縮短銷售時間並降低其復 雜性,我們將重塑傳統電子系統。」這個小傢伙絕對是生在了一個戰亂的年代,雖然他的父母非常強悍但是他的敵人也同樣強悍甚至更加強悍。這是唯一一款我不敢貿然預測它未來生死的操作系統,畢竟它還沒有真正接受市場的考驗。目前看來它想對抗安卓等操作系統非常非常困難,但有英特爾和諾基亞的扶持我們誰又敢說它一定不行呢?對這款操作系統我持3分樂觀7分悲觀的態度。
總結:未來幾年iPhoneOS和黑莓OS仍將保持強勢,但市場份額會慢慢的被安卓Android侵蝕掉一部分;老邁的Symbian塞班操作系統雖然近期推出了新品Symbian3,但我認為它的市場佔有率仍會繼續下滑;基於Linux的安卓Android系統市場份額會繼續穩步攀升,微軟的Windows Mobile將繼續走下坡路不過未來很多年內並沒有被殲滅的可能,而WindowsCE作為手機操作系統壽命將盡,只能在其它手持終端上下功夫了;Linux則會依託Android、Meego等基於其發展起來的新系統以新的面孔鳳凰涅槃;Palm Web OS和Maemo系統已經伴隨著Palm被惠普收購以及諾基亞聯合英特爾推出Meego系統而消亡,至於Meego目前前途未卜,個人認為其前景也不容樂觀。會戰到此落幕!不管大家怎麼品評,作為玩家的筆者有自己的看法:目前Symbian的「老東家」好像一直沒有用心,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界面和設計,在觸控機上幾乎沒有經驗的NOKIA,著實讓人擔憂。蘋果iOS 4也並非無懈可擊,只「御用」在iPhone上便是局限,同時收費的軟體能否一直大行其道呢?而谷歌Android的成長似乎得益於系統的開放性,可過度的開放是否會留有一些後患?而新出的Bada和一直表現平庸的BlackBerry OS會不會反客為主?一切皆無定數。把這一切都交給市場和時間吧!我們的宗旨是「里子面子」都要,我們有理由相信「大浪淘沙」之後,「金子」自會璀璨!

閱讀全文

與操作系統呈現融合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行數據怎麼合並2列 瀏覽:342
word中嵌入本地excel文件 瀏覽:735
w7電腦如何連接網路列印機共享的列印機 瀏覽:474
文件標題是什麼 瀏覽:575
js獲得粘貼的數據 瀏覽:384
什麼是pdb文件 瀏覽:89
windowsphone微信 瀏覽:128
小米3基帶文件 瀏覽:763
新建文件路徑是什麼 瀏覽:504
word默認擴展名 瀏覽:753
網路電話插口如何接線的 瀏覽:330
美妝相機2016版本 瀏覽:901
五年級學什麼編程最好 瀏覽:471
沈陽什麼app騎手好 瀏覽:596
微信群成員頭像是灰色 瀏覽:495
找房用什麼app 瀏覽:174
osx賬戶恢復配置文件 瀏覽:966
安卓m1卡破解 瀏覽:557
系統保護文件是什麼 瀏覽:200
冒險島老物品代碼 瀏覽:83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