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科技大全 > 顯示器屏幕生產技術

顯示器屏幕生產技術

發布時間:2022-09-10 23:17:34

㈠ 顯示器生產出來需要什麼流程

液晶顯示器製造流程

液晶顯示器製造工藝流程基礎技術一.工藝流程簡述 前段工位: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 玻璃清洗與乾燥(CLEANING)——塗光刻膠(PR COAT)——前烘烤(PREBREAK)——曝光(DEVELOP) 顯影(MAIN CURE)——蝕刻(ETCHING)——去膜(STRIP CLEAN)—— 圖檢(INSP)——清洗乾燥(CLEAN)——TOP 塗布(TOP COAT)——烘烤(UV CURE)—— 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 塗取向劑(PI PRINT)——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絲網印刷(SEAL/SHORT PRINTING)—— 烘烤(CUPING FURNACE)—— 噴襯墊料(SPACER SPRAY)—— 對位壓合(ASSEMBLY)—— 固化(SEAL MAIN CURING) 1. ITO 圖形的蝕刻:(ITO 玻璃的投入到圖檢完成) A. ITO 玻璃的投入:根據產品的要求,選擇合適的ITO 玻璃裝入傳遞籃具中,要求ITO 玻璃的規格型號符合產品要求,切記ITO層面一定要向上插入籃具中。 B. 玻璃的清洗與乾燥: 將用清洗劑以及去離子水(DI 水)等洗凈ITO 玻璃,並用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將ITO表面的雜質和油污洗凈,然後把水除去並乾燥,保證下道工藝的加工質量。 C. 塗光刻膠: 在ITO 玻璃的導電層面上均勻塗上一層光刻膠,塗過光刻膠的玻璃要在一定的溫度下作預處理:(如下圖) D. 前烘:在一定的溫度下將塗有光刻膠的玻璃烘烤一段時間,以使光刻膠中的溶劑揮發,增加與玻璃表面的粘附性。 E. 曝光:用紫外光(UV)通過預先製作好的電極圖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膠表面,使被照光刻膠層發生反應,在塗有光刻膠的玻璃上覆蓋光刻掩模版在紫外燈下對光刻膠進行選擇性曝光:(如圖所示) F. 顯影:用顯影液處理玻璃表面,將經過光照分解的光刻膠層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膠層,用化學方法使受UV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膠溶於顯影液中,顯影後的玻璃要經過一定的溫度的堅膜處理。(如圖:) G. 堅膜:將玻璃再經過一次高溫處理,使光刻膠更加堅固。 H. 刻蝕:用適當的酸刻液將無光刻膠覆蓋的ITO 膜蝕掉,這樣就得到了所需要的ITO 電極圖形,如圖所示: 註:ITO 玻璃為(In2O3 與SnO2)的導電玻璃,此易與酸發生反應,而用於蝕刻掉多餘的ITO,從而得到相應的拉線電極。 I. 去膜:用高濃度的鹼液(NaOH 溶液)作脫膜液,將玻璃上餘下的光刻膠剝離掉,從而使ITO玻璃上形成與光刻掩模版完全一致的ITO 圖形。(即按客戶要求進行顯示的部分拉線蝕刻完成,如圖) J. 清洗乾燥:用高純水沖洗餘下的鹼液和殘留的光刻膠以及其它的雜質。 2. 特殊製程:(TOP 膜的塗布到固化後清洗) 一般的TN 與STN 產品不要求此步驟,TOP 膜的塗布工藝是在光刻工藝之後再做一次SiO2的塗布,以此把刻蝕區與非刻蝕區之間的溝槽填平並把電極覆蓋住,這既可以起到絕緣層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消除非顯示狀態下的電極底影,還有助於改善視角特性等等,因此大部分的高檔次產品要求有TOP塗布。 3. 取向塗布(塗取向劑到清洗完成)〈BR〉〈/STRONG〉〈BR〉此步工藝為在蝕刻完成的ITO玻璃表面塗覆取向層,並用特定的方法對限向層進行處理,以使液晶分子能夠在取向層表面沿特定的方向取向(排列),此步驟是液晶顯示器生產的特有技術。 A. 塗取向劑:將有機高分子取向材料塗布在玻璃的表面,即採用選擇塗覆的方法,在ITO玻璃上的適當位置塗一層均勻的取向層,同時對取向層做固化處理。(一般在顯示區) B. 固化: 通過高溫處理使取向層固化。 C. 取向摩擦:用絨布類材料以特定的方向摩擦取向層表面,以使液晶分子將來能夠沿著取向層的摩擦方向排列。如TN 型號摩擦取向:45 度 D. 清洗: 取向摩擦後的玻璃上會留下絨布線等污染物,需要採取特殊的清洗步驟來消除污染物。 4.空盒製作:(絲網印刷到固化)〈BR〉〈/STRONG〉〈BR〉此步工藝是把兩片導電玻璃對疊,利用封接材料貼合起來並固化,製成間隙為特定厚度的玻璃盒。制盒技術是製造液晶顯示器的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必須嚴格控制液晶盒的間距) A. 絲印邊框及銀點:將封接材料(封框膠)用絲網印刷的方法分別對上板印上邊框膠和和下板玻璃印是導電膠。 B. 噴襯墊料: 在下玻璃上均勻分布支撐材料。將一定尺寸的襯墊料(一般為幾個微米)均勻分散在玻璃表面,制盒時就*這些材料保證玻璃之間的間距即盒厚。 C. 對位壓合: 按對位標記上與下玻璃對位粘合,將對應的兩片玻璃面對面用封接材料粘合起來。 D. 固化: 在高溫下使封接材料固化。固化時一般在上下玻璃上加上一定的壓力,以使液晶盒間距(厚度保持均勻)。 後段工位: 切割(SCRIBING)—— Y 軸裂片(BREAK OFF)——灌注液晶(LC INJECTION)—— 封口(END SEALING)——X 軸裂片(BREAK OFF)—— 磨邊——一次清洗(CLEAN) ——再定向(HEATING) ——光台目檢(VISUAL INSP)——電測圖形檢驗(ELECTRICAL)——二次清洗(CLEAN)—— 特殊製程(POLYGON)——背印(BACK PRINTING)——干墨(CURE)—— 貼片(POLARIZER ASSEMBLY)—— 熱壓(CLEAVER)—— 成檢外觀檢判(FQC)——上引線(BIT PIN)—— 終檢(FINAL INSP)——包裝(PACKING)—— 入庫(IN STOCK)

㈡ 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發生變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變(調制),完成電一光變換,再利用R、G、B三基色信號的不同激勵,通過紅、綠、藍三基色濾光膜,完成時域和空間域的彩色重顯。

液晶顯示器的具有的特點是機身薄,節省空間,與比較笨重的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間;省電,不產生高溫,它屬於低耗電產品,相比CRT顯示器可以做到完全不發燙;無輻射,有利於身體健康,液晶顯示器完全無輻射;畫面柔和不傷眼。

(2)顯示器屏幕生產技術擴展閱讀:

液晶顯示器的安全清潔

如果顯示器屏幕面板上有灰塵,要在專業維修人員的建議下進行操作,個人不要隨便找塊抹布、或者比較粗糙的東西去擦,因為由於個人操作的不當很容易損壞液晶屏,正確的擦拭方法應該選取比較清潔柔軟的布去擦拭,這樣就不會對顯示器屏幕面板造成傷害。

在擦拭過程中,不要把水或清潔劑直接噴到屏幕上,可以在軟布上蘸上少許專用清潔劑,輕輕地擦拭屏幕,這就避免了清潔劑流到屏幕里造成短路。擦拭顯示器屏幕面板時注意用力要輕,更不要用硬物去碰刮面板等,一定不要讓任何液體進入顯示器邊界的縫隙里。

㈢ 手機的液晶屏幕是什麼原理生產它的關鍵工藝是什麼

手機顯示屏大體分為四個部分 1.液晶面板 顯示就靠它 更重顏色的變化 靠的就是它 2.液晶面板背後的東西 這個的作用就是讓下方的3個LED燈發出的光均勻的分布在整塊液晶面板上 是透光率 光滑度 反光率 都不同的5張塑料薄膜疊加組成(圖1是按反光率由大到小排列的)3.這個是觸摸板 不用多說 有觸屏功能全靠它 附在液晶面板上面 (這是電阻式觸摸屏 現在三星的sa觸摸都是直接集成的 所以可以做的很薄)4.這個就是大名鼎鼎的背光光源了 沒他 你就是睜眼瞎 (OLED笑了)。

UFB是專門為行動電話和PDA設計的顯示屏,它的特點是:超薄,高亮度。可以顯示65536色,解析度可以達到128×160的解析度。UFB顯示屏採用的是特別的光柵設計,可以減小像素間距,獲得更佳的圖片質量。UFB結合了STN和TFT的優點:耗電比TFT少,價格和STN差不多。

本篇由小編進行網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本人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㈣ 液晶屏是怎麼製造的

就是用......
液晶製造的
液晶顯示器(LCD) 目前科技信息產品都朝著輕、薄、短、小的目標發展,在計算機周邊中擁有悠久歷史的顯示器產品當然也不例外。在便於攜帶與搬運為前題之下,傳統的顯示方式如CRT映像管顯示器及LED顯示板等等,皆受制於體積過大或耗電量甚巨等因素,無法達成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而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正好切合目前信息產品的潮流,無論是直角顯示、低耗電量、體積小、還是零輻射等優點,都能讓使用者享受最佳的視覺環境。
2. 液晶的誕生 要追溯液晶顯示器的來源,必須先從「液晶」的誕生開始講起。在公元1888年,一位奧地利的植物學家,菲德烈.萊尼澤(Friedrich Reinitzer)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他從植物中提煉出一種稱為螺旋性甲苯酸鹽的化合物,在為這種化合物做加熱實驗時,意外的發現此種化合物具有兩個不同溫度的熔點。而它的狀態介於我們一般所熟知的液態與固態物質之間,有點類似肥皂水的膠狀溶液,但它在某一溫度范圍內卻具有液體和結晶雙方性質的物質,也由於其獨特的狀態,後來便把它命名為「Liquid Crystal」,就是液態結晶物質的意思。不過,雖然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發現,但是真正實用在生活周遭的用品時,卻是在80年後的事情了。 公元1968年,在美國RCA公司(收音機與電視的發明公司)的沙諾夫研發中心,工程師們發現液晶分子會受到電壓的影響,改變其分子的排列狀態,並且可以讓射入的光線產生偏轉的現象。利用此一原理,RCA公司發明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顯示的屏幕。爾後,液晶顯示技術被廣泛的用在一般的電子產品中,舉凡計算器、電子表、手機屏幕、醫院所使用的儀器(因為有輻射計量的考慮)或是數字相機上面的屏幕等等。 令人玩味的是,液晶的發現比真空管或是陰極射線管還早,但世人了解此一現象的並不多,直到1962年才有第一本,由RCA研究小組的化學家喬.卡司特雷諾(Joe Castellano)先生所出版的書籍來描述。而與映像管相同的,這兩項技術雖然都是由美國的RCA公司所發明的,卻分別被日本的新力(Sony)與夏普(Sharp)兩家公司發揚光大。
3. 什麼是液晶 液晶顯示器是以液晶材料為基本組件,由於液晶是介於固態和液態之間,不但具有固態晶體光學特性,又具有液態流動特性,所以已經可以說是一個中間相。而要了解液晶的所產生的光電效應,我們必須來解釋液晶的物理特性,包括它的黏性(visco-sity)與彈性(elasticity)和其極化性(polarizalility)。液晶的黏性和彈性從流體力學的觀點來看,可說是一個具有排列性質的液體,依照作用力量不同的方向,應該有不同的效果。就好像是將一把短木棍扔進流動的河水中,短木棍隨著河水流著,起初顯得凌亂,過了一會兒,所有短木棍的長軸都自然的變成與河水流動的方向一致,這表示著次黏性最低的流動方式,也是流動自由能最低的一個物理模型。 此外,液晶除了有黏性的反應外,還具有彈性的反應,它們都是對於外加的力量,呈現了方向性的效果。也因此光線射入液晶物質中,必然會按照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行進,產生了自然的偏轉現像。至於液晶分子中的電子結構,都具備著很強的電子共軛運動能力,所以當液晶分子受到外加電場的作用,便很容易的被極化產生感應偶極性(inced dipolar),這也是液晶分子之間互相作用力量的來源。而一般電子產品中所用的液晶顯示器,就是是利用液晶的光電效應,藉由外部的電壓控制,再透過液晶分子的折射特性,以及對光線的旋轉能力來獲得亮暗情況(或著稱為可視光學的對比),進而達到顯像的目的。
4. 液晶顯示器的種類 液晶顯示器,英文通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屬於平面顯示器的一種,依驅動方式來分類可分為靜態驅動(Static)、單純矩陣驅動(Simple Matrix)以及主動矩陣驅動(Active Matrix)三種。其中,被動矩陣型又可分為扭轉式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轉式向列型(Super Twisted Nematic;STN)及其它被動矩陣驅動液晶顯示器;而主動矩陣型大致可區分為薄膜式晶體管型(Thin Film Transistor;TFT)及二端子二極體型(Metal/Insulator/Metal;MIM)二種方式。(詳細的分類請參考附圖)TN、STN及TFT型液晶顯示器因其利用液晶分子扭轉原理之不同,在視角、彩色、對比及動畫顯示品質上有高低程次之差別,使其在產品的應用范圍分類亦有明顯區隔。以目前液晶顯示技術所應用的范圍以及層次而言,主動式矩陣驅動技術是以薄膜式晶體管型(TFT)為主流,多應用於筆記型計算機及動畫、影像處理產品。而單純矩陣驅動技術目前則以扭轉向列(TN)、以及超扭轉向列(STN)為主,目前的應用多以文書處理器以及消費性產品為主。在這之中,TFT液晶顯示器所需的資金投入以及技術需求較高,而TN及STN所需的技術及資金需求則相對較低。
5. 液晶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如以上所提,目前液晶顯示技術大多以TN、STN、TFT三種技術為主軸,因此我們就這從這三種技術來探討它們的運作原理。 TN型的液晶顯示技術可說是液晶顯示器中最基本的,而之後其它種類的液晶顯示器也可說是以TN型為原點來加以改良。同樣的,它的運作原理也較其它技術來的簡單,請讀者參照下方的圖片。圖中所表示的是TN型液晶顯示器的簡易構造圖,包括了垂直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偏光板,具有細紋溝槽的配向膜,液晶材料以及導電的玻璃基板。 其顯像原理是將液晶材料置於兩片貼附光軸垂直偏光板之透明導電玻璃間,液晶分子會依配向膜的細溝槽方向依序旋轉排列,如果電場未形成,光線會順利的從偏光板射入,依液晶分子旋轉其行進方向,然後從另一邊射出。如果在兩片導電玻璃通電之後,兩片玻璃間會造成電場,進而影響其間液晶分子的排列,使其分子棒進行扭轉,光線便無法穿透,進而遮住光源。這樣所得到光暗對比的現象,叫做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簡稱TNFE(twisted nematic field effect)。在電子產品中所用的液晶顯示器,幾乎都是用扭轉式向列場效應原理所製成。STN型的顯示原理也似類似,如下圖,不同的是TN扭轉式向列場效應的液晶分子是將入射光旋轉90度,而STN超扭轉式向列場效應是將入射光旋轉180~270度。 要在這邊說明的是,單純的TN液晶顯示器本身只有明暗兩種情形(或稱黑白),並沒有辦法做到色彩的變化。而STN液晶顯示器牽涉液晶材料的關系,以及光線的干涉現象,因此顯示的色調都以淡綠色與橘色為主。但如果在傳統單色STN液晶顯示器加上一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並將單色顯示矩陣之任一像素(pixel)分成三個子像素(sub-pixel),分別透過彩色濾光片顯示紅、綠、藍三原色,再經由三原色比例之調和,也可以顯示出全彩模式的色彩。另外,TN型的液晶顯示器如果顯示屏幕做的越大,其屏幕對比度就會顯得較差,不過藉由STN的改良技術,則可以彌補對比度不足的情況。
6. 液晶屏幕的驅動方式 在TN與STN型的液晶顯示器中,所使用單純驅動電極的方式,都是採用X、Y軸的交叉方式來驅動,如下圖所示,因此如果顯示部份越做越大的話,那麼中心部份的電極反應時間可能就會比較久。而為了讓屏幕顯示一致,整體速度上就會變慢。講的簡單一點,就好像是CRT顯示器的屏幕更新頻率不夠快,那是使用者就會感到屏幕閃爍、跳動;或著是當需要快速3D動畫顯示時,但顯示器的顯示速度卻無法跟上,顯示出來的要果可能就會有延遲的現象。所以,早期的液晶顯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並不適合拿來看電影、或是玩3D游戲。 為了改善此一情形,後來液晶顯示技術採用了主動式矩陣(active-matrix addressing)的方式來驅動,這是目前達到高數據密度液晶顯示效果的理想裝置,且解析度極高。方法是利用薄膜技術所做成的硅晶體管電極,利用掃描法來選擇任意一個顯示點(pixel)的開與關。這其實是利用薄膜式晶體管的非線性功能來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線性功能。 如上圖,在TFT型液晶顯器中,導電玻璃上畫上網狀的細小線路,電極則由是薄膜式晶體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陣開關,在每個線路相交的地方則有著一弄控制匣,雖然驅動訊號快速地在各顯示點掃瞄而過,但只有電極上晶體管矩陣中被選擇的顯示點得到足以驅動液晶分子的電壓,使液晶分子軸轉向而成「亮」的對比,不被選擇的顯示點自然就是「暗」的對比,也因此避免了顯示功能對液晶電場效應能力的依靠。
7. TFT型液晶顯示器的運作原理 TFT型的液晶顯示器較為復雜,主要的構成包括了,熒光管、導光板、偏光板、濾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體管等等。首先液晶顯示器必須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熒光燈管投射出光源,這些光源會先經過一個偏光板然後再經過液晶,這時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進而改變穿透液晶的光線角度。然後這些光線接下來還必須經過前方的彩色的濾光膜與另一塊偏光板。因此我們只要改變刺激液晶的電壓值就可以控制最後出現的光線強度與色彩,並進而能在液晶面板上變化出有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了。

㈤ 液晶顯示器生產工藝流程

1.液晶顯示器的結構
一般地,TFT-LCD由上基板組件、下基板組件、液晶、驅動電路單元、背光燈模組和其他附件組成,其中:下基板組件主要包括下玻璃基板和TFT陣列,而上基板組件由上玻璃基板、偏振板及覆於上玻璃基板的膜結構,液晶填充於上、下基板形成的空隙內。圖1.1顯示了彩色TFT-LCD的典型結構, 圖1.2圖進一步顯示了背光燈模組與驅動電路單元的結構。
在下玻璃基板的內側面上,布滿了一系列與顯示器像素點對應的導電玻璃微板、TFT半導體開關器件以及連接半導體開關器件的縱橫線,它們均由光刻、刻蝕等微電子製造工藝形成,其中每一像素的TFT半導體器件的剖面結構如圖1.3所示。
在上玻璃基板的內側面上,敷有一層透明的導電玻璃板,一般為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簡稱ITO)材料製成,它作為公共電極與下基板上的眾多導電微板形成一系列電場。如圖1.4所示。若LCD為彩色,則在公共導電板與玻璃基板之間布滿了三基色(紅、綠、藍)濾光單元和黑點,其中黑點的作用是阻止光線從像素點之間的縫隙泄露,它由不透光材料製成,由於呈矩陣狀分布,故稱黑點矩陣(Black matrix)。
2 液晶顯示器的製造工藝流程
彩色TFT-LCD製造工藝流程主要包含4個子流程:TFT加工工藝(TFT process)、彩色濾光器加工工藝(Color filter process)、單元裝配工藝(Cell process)和模塊裝配工藝(Mole process)[1][2]。各工藝子流程之間的關系如圖2.1所示。

圖2.1 彩色TFT-LCD加工工藝流程
2.1TFT加工工藝(TFT process)
TFT加工工藝的作用是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TFT和電極陣列。針對圖1.3所示TFT和電極層狀結構,通常採用五掩膜工藝,即利用5塊掩膜,通過5道相同的圖形轉移工藝,完成如圖1.3TFT層狀結構的加工[2],各道圖形轉移工藝的加工結果如圖2.2所示。

(a)第1道圖形轉移工藝 (b) 第2道圖形轉移工藝 (c) 第3道圖形轉移工藝

(d) 第4道圖形轉移工藝 (e) 第5道圖形轉移工藝
圖2.2 各道圖形轉移工藝的加工結果
圖形轉移積工藝由淀積、光刻、刻蝕、清洗、檢測等工序構成,其具體流程如下[1]:
開始�8�1玻璃基板檢驗�8�1薄膜淀積�8�1清洗�8�1覆光刻膠�8�1
曝光�8�1顯影�8�1刻蝕�8�1去除光刻膠�8�1檢驗�8�1結束
其中刻蝕方法有干刻蝕法和濕刻蝕法兩種。上述各種工序的加工原理與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中使用的相應工序的加工方法原理類似,但是,由於液晶顯示器中的玻璃基板面積較大,TFT加工工藝中採用的加工方法的工藝參數和設備參數有其特殊性。
2.2濾光板加工工藝

(a)玻璃基板 (b) 阻光器加工 (c) 濾光器加工

(d) 濾光器加工 (e) 濾光器加工 (f) ITO淀積
圖2.3濾光器組件的形成過程
濾光板加工工藝的作用是在基板上加工出如圖1.4所示的薄膜結構,其流程如下:

開始�8�1阻光器加工�8�1濾光器加工�8�1保護清洗�8�1檢測�8�1ITO淀積�8�1檢測�8�1結束

上述主要工序或工藝的加工效果示意如圖2.3所示。
在濾光基片上設置的一系列由不透光材料製成的並以矩陣形狀分布的黑點,它們通過相應的圖形轉移工藝(也稱為阻光器加工工藝)加工出,並安排於濾光器加工工藝的開始階段,所述圖形轉移工藝依次包含如下工序:濺射淀積、清洗、光刻膠塗覆、曝光、顯影、濕法刻蝕和去除光刻膠,各工序基本原理分別如圖2.4(a)-(g)所示。

(a) 濺射淀積 (b) 清洗 (c) 光刻膠塗覆 (d) 曝光

(e)顯影 (f) 濕法刻蝕 (g) 去除光刻膠
圖2.4阻光器圖形轉移工藝
阻光器加工完畢後,進入濾光器加工階段,三種濾光器(紅、綠、藍)分別通過3道圖形轉移工藝完成加工,由於三種濾光器直接由不同顏色的光刻膠製成,該圖形轉移工藝與前述圖形轉移工藝有所不同,它不包含刻蝕和除光刻膠的工序。其具體流程為:彩色光刻膠塗覆�8�1曝光�8�1顯影�8�1檢驗,各工序的原理示意如圖2.5所示。
阻光器加工結束後,經過清洗和檢測工序後,進入ITO淀積工藝,最後在濾光器層上敷上一層導電玻璃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 簡稱ITO),形成濾光板的公共電極。

(a)彩色光刻膠塗覆 (b)曝光 (c)顯影 (d)檢驗
圖2.5彩色濾光器圖形轉移工藝
3 液晶顯示器的典型製造工藝
液晶顯示器的製造工藝與集成電路的製造工藝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液晶顯示器中的TFT層狀結構製作於玻璃基板上,而不是矽片上,此外,TFT加工工藝所要求的溫度范圍是300~500oC,而集成電路製作工藝要求的溫度范圍是1000 oC。
3.1淀積工藝
應用於液晶顯示器製造工藝的淀積(Deposition)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離子增強型化學氣相淀積法,另一種是濺射淀積法。離子增強型化學氣相淀積的基本原理是:將玻璃基板至於真空腔室中,並且加熱至一定的溫度,隨後通入混合氣體,同時RF電壓施加於腔室電極上,混合氣體轉變為離子狀態,於是在基體上形成一種金屬或化合物的固態薄膜或鍍層。濺射淀積法的基板原理是:在真空室中,利用荷能粒子轟擊靶,使其原子獲得足夠的能量而濺出進入氣相,然後在工件表面淀積出與靶相同材料的薄膜。一般地,為不改變靶材的化學性質,荷能粒子為氦離子和氬離子。濺射淀積法有直流濺射法、射頻濺射法等多種。
3.2光刻工藝
光刻工藝(Photolithography process)是將掩膜上的圖形轉移至玻璃基板上的過程。由於LCD板上的刻線品質取決於光刻工藝,因此它是LCD加工過程中最重要的工藝之一。光刻工藝對環境中的粉塵顆粒很敏感,因此它必須置於高度潔凈的室內完成。
3.3刻蝕工藝
刻蝕工藝分為濕法刻蝕工藝和干法刻蝕工藝,濕法刻蝕工藝用液體化學試劑以化學方式去除基板表面的材料,其優點是用時短、成本低、操作簡單。干法刻蝕工藝是用等離子體進行薄膜線條腐蝕的一種工藝,按照反應機理可分為等離子刻蝕、反應離子刻蝕、磁增強反應離子刻蝕和高密度等離子刻蝕等類型,按結構形式又可分為筒型、平行平板型。干法刻蝕工藝的優點是橫向腐蝕小,控制精度高,大面積刻蝕均勻性好,利用ICP技術還可以刻蝕垂直度和光潔度都非常好的鏡面,因此,干法腐蝕在製作微米及深亞微米,納米級的幾何圖形加工方面,有很明顯的優勢。
4 液晶顯示器製造工藝的發展趨勢
4.1TFT-LCD的發展趨勢
由於玻璃底板的大小對生產線所能加工的LCD最大尺寸,以及加工的難度起決定作用,所以LCD業界根據生產線所能加工的玻璃底板的最大尺寸來劃分生產線屬於哪一代,例如5代線最高階段的底板尺寸是1200X1300mm,最多能切割6片27英寸寬屏LCD-TV用基板;6代線底板尺寸為1500X1800mm,切割32英寸基板可以切割8片,37英寸可以切割6片。7代線的底板尺寸是1800X2100mm,切割42英寸基板可以切割8片,46英寸可以切割6片。圖4.1給出了1~7代的玻璃底板尺寸界定情況。目前,全球范圍已經進入第6代和第7代產品生產的階段,預計在未來兩年裡,第5代及第5代之前的生產能力的增加幅度將逐漸減小,而第6代和第7代的生產能力在近兩年將形成加快增長的態勢。目前,各大設備廠商也紛紛推出了能夠與第6代以上生產線配套的設備,如尼康公司的面向第6代、第7代和第8代生產線應用的步進投影式平板顯示器光刻機FX-63S,FX-71S和FX-81S。

㈥ 液晶顯示器是什麼原理製造的

一.工藝流程簡述:

前段工位:

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 玻璃清洗與乾燥(CLEANING)——塗光刻膠(PR COAT)——前烘烤(PREBREAK)——曝光(DEVELOP) 顯影(MAIN CURE)——蝕刻(ETCHING)—— 去膜(STRIP CLEAN)—— 圖檢(INSP)——清洗乾燥(CLEAN)——TOP 塗布(TOP COAT)——
UV 烘烤(UV CURE)—— 固化(MAIN CURE)——清洗(CLEAN)—— 塗取向劑(PI PRINT)——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絲網印刷(SEAL/SHORT PRINTING)—— 烘烤(CUPING FURNACE)—— 噴襯墊料(SPACER SPRAY)—— 對位壓合(ASSEMBLY)—— 固化(SEAL MAIN CURING)

1. ITO 圖形的蝕刻:(ITO 玻璃的投入到圖檢完成)

A. ITO 玻璃的投入:根據產品的要求,選擇合適的ITO 玻璃裝入傳遞籃具中,要求ITO 玻璃的規格型號符合產品要求,切記ITO 層面一定要向上插入籃具中。

B. 玻璃的清洗與乾燥: 將用清洗劑以及去離子水(DI 水)等洗凈ITO 玻璃,並用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將ITO 表面的雜質和油污洗凈,然後把水除去並乾燥,保證下道工藝的加工質量。

C. 塗光刻膠: 在ITO 玻璃的導電層面上均勻塗上一層光刻膠,塗過光刻膠的玻璃要在一定的溫度下作預處理:(如下圖)

D. 前烘:在一定的溫度下將塗有光刻膠的玻璃烘烤一段時間,以使光刻膠中的溶劑揮發,增加與玻璃表面的粘附性。

E. 曝光:用紫外光(UV)通過預先製作好的電極圖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膠表面,使被照光刻膠層發生反應,在塗有光刻膠的玻璃上覆蓋光刻掩模版在紫外燈下對光刻膠進行選擇性曝光:(如圖所示)

F. 顯影:用顯影液處理玻璃表面,將經過光照分解的光刻膠層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膠層,用化學方法使受UV 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膠溶於顯影液中,顯影後的玻璃要經過一定的溫度的堅膜處理。(如圖:)

G. 堅膜:將玻璃再經過一次高溫處理,使光刻膠更加堅固。

H. 刻蝕:用適當的酸刻液將無光刻膠覆蓋的ITO 膜蝕掉,這樣就得到了所需要的ITO 電極圖形,如圖所示:

註:ITO 玻璃為(In2O3 與SnO2)的導電玻璃,此易與酸發生反應,而用於蝕刻掉多餘的ITO,從而得到相應的拉線電極。

I. 去膜:用高濃度的鹼液(NaOH 溶液)作脫膜液,將玻璃上餘下的光刻膠剝離掉,從而使ITO 玻璃上形成與光刻掩模版完全一致的ITO 圖形。(即按客戶要求進行顯示的部分拉線蝕刻完成,如圖)

J. 清洗乾燥:用高純水沖洗餘下的鹼液和殘留的光刻膠以及其它的雜質。

2. 特殊製程:(TOP 膜的塗布到固化後清洗)

一般的TN 與STN 產品不要求此步驟,TOP 膜的塗布工藝是在光刻工藝之後再做一次SiO2 的塗布,以此把刻蝕區與非刻蝕區之間的溝槽填平並把電極覆蓋住,這既可以起到絕緣層的作用,又能有效地消除非顯示狀態下的電極底影,還有助於改善視角特性等等,因此大部分的高檔次產品要求有TOP 塗布。

3. 取向塗布(塗取向劑到清洗完成)

此步工藝為在蝕刻完成的ITO 玻璃表面塗覆取向層,並用特定的方法對限向層進行處理,以使液晶分子能夠在取向層表面沿特定的方向取向(排列),此步驟是液晶顯示器生產的特有技術。

A. 塗取向劑:將有機高分子取向材料塗布在玻璃的表面,即採用選擇塗覆的方法,在ITO 玻璃上的適當位置塗一層均勻的取向層,同時對取向層做固化處理。(一般在顯示區)

B. 固化: 通過高溫處理使取向層固化。

C. 取向摩擦:用絨布類材料以特定的方向摩擦取向層表面,以使液晶分子將來能夠沿著取向層的摩擦方向排列。如TN 型號摩擦取向:45 度

D. 清洗: 取向摩擦後的玻璃上會留下絨布線等污染物,需要採取特殊的清洗步驟來消除污染物。

4. 空盒製作:(絲網印刷到固化)

此步工藝是把兩片導電玻璃對疊,利用封接材料貼合起來並固化,製成間隙為特定厚度的玻璃盒。制盒技術是製造液晶顯示器的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必須嚴格控制液晶盒的間距)

A. 絲印邊框及銀點:將封接材料(封框膠)用絲網印刷的方法分別對上板印上邊框膠和和下板玻璃印是導電膠。

B. 噴襯墊料: 在下玻璃上均勻分布支撐材料。將一定尺寸的襯墊料(一般為幾個微米)均勻分散在玻璃表面,制盒時就靠這些材料保證玻璃之間的間距即盒厚。

C. 對位壓合: 按對位標記上與下玻璃對位粘合,將對應的兩片玻璃面對面用封接材料粘合起來。

D. 固化: 在高溫下使封接材料固化。固化時一般在上下玻璃上加上一定的壓力,以使液晶盒間距(厚度保持均勻)。

後段工位:

切割(SCRIBING)—— Y 軸裂片(BREAK OFF)—— 灌注液晶(LC INJECTION)—— 封口(END SEALING)——X 軸裂片(BREAK OFF)—— 磨邊—— 一次清洗(CLEAN) ——再定向(HEATING) ——光台目檢(VISUAL INSP)—— 電測圖形檢驗(ELECTRICAL)——二次清洗(CLEAN)—— 特殊製程(POLYGON)——背印(BACK PRINTING)—— 干墨(CURE)—— 貼片(POLARIZER ASSEMBLY)—— 熱壓(CLEAVER)—— 成檢外觀檢判(FQC) ——上引線(BIT PIN)—— 終檢(FINAL INSP)——包裝(PACKING)—— 入庫(IN STOCK

㈦ 手機顯示屏是怎麼生產,加工的

隨著手機彩屏的逐漸普遍,手機屏幕的材質也越來越顯得重要。手機的彩色屏幕因為LCD品質和研發技術不同而有所差異,其種類大致有TFT 、TFD、UFB、STN和OLED幾種。一般來說能顯示的顏色越多越能顯示復雜的圖象,畫面的層次也更豐富。
除去上面這幾大類LCD外,還能在一些手機上看到其他的一些LCD,比如日本SHARP的GF屏幕和CG(連續結晶硅)LCD。兩種LCD相比較屬於完全不同的種類,GF為STN的改良,能夠提高LCD的亮度,而CG則是高精度優質LCD可以達到QVGA(240×320)像素規格的解析度。
UFB、STN、TFT比較
STN是早期彩屏的主要器件,最初只能顯示256色,雖然經過技術改造可以顯示4096色甚至65536色,不過現在一般的STN仍然是256色的,優點是:價格低,能耗小。
TFT的亮度好,對比度高,層次感強,顏色鮮艷。缺點是比較耗電,成本較高。
UFB是專門為行動電話和PDA設計的顯示屏,它的特點是:超薄,高亮度。可以顯示65536色,解析度可以達到128×160的解析度。UFB顯示屏採用的是特別的光柵設計,可以減小像素間距,獲得更佳的圖片質量。UFB結合了STN和TFT的優點:耗電比TFT少,價格和STN差不多。
相關術語:
STN屏幕
STN(Super Twisted Nematic)屏幕,又稱為超扭曲向列型液晶顯示屏幕。在傳統單色液晶顯示器上加入了彩色濾光片,並將單色顯示矩陣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個像素,分別通過彩色濾光片顯示紅、綠、藍三原色,以此達到顯示彩色的作用,顏色以淡綠色為和橘色為主。STN屏幕屬於反射式LCD,它的好處是功耗小,但在比較暗的環境中清晰度較差。
STN也是我們接觸得最多的材質類型,目前主要有CSTN和DSTN之分,它屬於被動矩陣式LCD器件,所以功耗小、省電,但么應時間較慢,為200毫秒。
CSTN一般採用傳送式照明方式,必須使用外光源照明,稱為背光,照明光源要安裝在LCD的背後。
TFT屏幕
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場效應晶體管,屬於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中的一種。它可以「主動地」對屏幕上的各個獨立的像素進行控制,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反應時間。一般TFT的反應時間比較快,約80毫秒,而且可視角度大,一般可達到130度左右,主要運用在高端產品。所謂薄膜場效應晶體管,是指液晶顯示器上的每一液

㈧ 液晶顯示器 生產工藝

液晶顯示器的製造工藝流程
彩色TFT-LCD製造工藝流程主要包含4個子流程:TFT加工工藝(TFT process)、彩色濾光器加工工藝(Color filter process)、單元裝配工藝(Cell process)和模塊裝配工藝(Mole process)[1][2]。各工藝子流程之間的關系如圖2.1所示。

圖2.1 彩色TFT-LCD加工工藝流程
1.1TFT加工工藝(TFT process)
TFT加工工藝的作用是在下玻璃基板上形成TFT和電極陣列。針對圖1.3所示TFT和電極層狀結構,通常採用五掩膜工藝,即利用5塊掩膜,通過5道相同的圖形轉移工藝,完成如圖1.3TFT層狀結構的加工[2],各道圖形轉移工藝的加工結果如圖2.2所示。

(a)第1道圖形轉移工藝 (b) 第2道圖形轉移工藝 (c) 第3道圖形轉移工藝

(d) 第4道圖形轉移工藝 (e) 第5道圖形轉移工藝
圖2.2 各道圖形轉移工藝的加工結果
圖形轉移積工藝由淀積、光刻、刻蝕、清洗、檢測等工序構成,其具體流程如下[1]:
開始玻璃基板檢驗薄膜淀積清洗覆光刻膠
曝光顯影刻蝕去除光刻膠檢驗結束
其中刻蝕方法有干刻蝕法和濕刻蝕法兩種。上述各種工序的加工原理與集成電路製造工藝中使用的相應工序的加工方法原理類似,但是,由於液晶顯示器中的玻璃基板面積較大,TFT加工工藝中採用的加工方法的工藝參數和設備參數有其特殊性。
隨著電子產品向數字化、多功能化、網路化、輕薄化及便攜化發展,液晶技術以其工作電壓低,功耗低,體積輕、薄,顯示柔和,無輻射等一系列優點,將成為今後較長時間內主流顯示技術.
今後液晶顯示器市場將新品迭出(尤其是帶AV、TV功能),促銷不斷,PC商與顯示器廠商共同推廣液晶產品,銷售渠道呈現多元化、扁平化和專業化趨勢中國已成為顯示器產品的全球供應商,入世之後,隨著關稅壁壘的打破 和外商進入大陸更加容易,中國將逐漸成為顯示器的製造大國。
伴隨著IT網路的大發展,如今中國的家庭網路普及率已經超過了2%。與之息息相關的顯示器市場,尤其是液晶顯示器的銷售價格不斷下降,加速了該類產品從家庭奢侈品向生活必需品的轉型。而隨之而來的製造成本上升,利潤攤薄等特徵,無一不昭示著液晶顯示器製造行業正在走向成熟。一個成熟行業的臨界點,最為明顯的特徵莫過於行業內部資源的整合。一部分實力強勁,市場戰略對路的企業逐漸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縮小競爭包圍圈;而另一部分企業則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最後整個市場呈現一家或幾家獨大的局面。
目前的液晶顯示器市場正處在這個階段,這同時也是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液晶顯示器經歷了多年的「戰國時代」,巔峰時刻顯示器品牌不下近百家,而現如今,越來越多末流品牌已經在一次次的洗牌中漸漸淡去,最後在市場上留下的正是那些大浪淘沙後的精華了。他們中有像優派這樣以品牌通路制勝的,也有像飛利浦這樣以產品技術制勝的,還有像美齊這樣以上游資源和製造實力制勝的。可以預見,經過06年的洗禮,07年的液晶顯示器市場將會呈現液晶顯示器品牌的精英會。
計世資訊的研究報告預測表明,2007年19英寸以上寬屏液晶顯示器銷量將不斷提升,預計到2007年下半年,19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市場銷量將超過19英寸非寬屏液晶顯示器市場銷量;預計2007年第三季度,19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銷量達到24.6%,19英寸非寬屏液晶顯示器市場銷量為22.3%,而17英寸非寬屏液晶顯示器市場銷量將加速下降,其銷量由2007年第一季度的49.2%,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1.3%,並將逐步退出液晶顯示器市場。

㈨ 手機顯示屏生產工藝流程

目前的手機廠商中使用最多的就是OLED屏幕,OLED面板生產工藝流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背板段、前板段以及模組段三道工藝。OLED發光結構是OLED面板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制備工藝十分復雜。OLED的生產製作流程圖如下:

  1.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即有機發光顯示器,在手機LCD上屬於新型產品,被稱譽為"夢幻顯示器"。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並且能夠顯著的節省耗電量。

  2. 目前在OLED的二大技術體系中,低分子OLED技術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LG手機的所謂OEL就是這個體系的產品)的技術及專利則由英國的科技公司CDT的掌握,兩者相比PLED產品的彩色化上仍有一定困難。

(9)顯示器屏幕生產技術擴展閱讀:

OLED 即有機發光顯示器,在手機OLED上屬於新型產品。OLED顯示技術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無需背光燈,採用非常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當有電流通過時,這些有機材料就會發光。而且OLED顯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輕更薄,可視角度更大,並且能夠顯著的節省耗電量。

㈩ 液晶屏的生產過程是怎樣的

無論是NB、桌面TFT-LCD、超薄TV,還是便攜DVD、DC、DV、PDA、手機用彩色面板,液晶無處不在,時時刻刻用絢麗的色彩與影像向您展示高科技的魅力。雖然液晶顯示器應用十分廣泛,但其生產卻是技術十分復雜、工藝高度精密的過程,甚至不亞於集成電路晶元的製造. 2 M+ N/ t! D8 _1 D9 H6 [7 q
筆者數日前有幸接受明基的邀請參觀了世界第三大TFT-LCD友達光電蘇州模組廠的生產線,對LCD液晶面板的「組裝」過程有了一定認識,在此撰文描述之,如有不妥之處請讀者和專家批評。 7 s g' `3 Z7 x( B
所謂「模組」廠(LCM)其實是液晶顯示器的「後段」生產過程,顧名思義,模組二字即模塊組合,它共有三個步驟:
' s7 Q1 i1 x/ c% Y% U第一步:將LCD液晶成品面板(Cell)、異方向性導電膠(ACF)、驅動IC、柔性線路板(FPC)和PCB電路板利用機台壓合(其間需在太上老君煉丹爐內經過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才能練就火眼金睛:),
7 p' ^# p, @& |第二步:接下來和背光板、燈源、鐵框一齊組裝成品;
* U* i5 e! j0 v+ M" J" A% y6 Y+ n* A第三步:老化處理,經過重重檢測就是我們見到的「液晶面板了」。 }8 J+ f# w6 Q; [9 _
總之,相對於第五代面板廠那種天價的投資(動輒數十億美元)、驚人的佔地面積(起碼五個足球場)和需要的無數高精尖設備(全在美國對大陸禁運之列),模組廠在技術、規模上還屬於小巫見大巫的,不過能親眼進入無塵車間也是一大快事,在進入車間前,沐浴修身是不必了,不過所有的電子設備包括數碼相機、手機等均需統統槍斃。 ; \3 I% c$ q* f, E7 Z9 B
在用圖片展示整個生產流程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液晶顯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吧,這能加深我們對工廠的認識。
" e. J+ T$ e+ x5 \TFT-LCD液晶屏顯示原理 ; ^' V! P: C0 _5 v" C$ p3 t$ Q2 I- x
液晶顯示屏是透過硅玻璃上的電路形成電場,來驅動玻璃與濾光片間的液晶分子,在自然狀態下呈並列平行排列,當電路對液晶層施加電場,液晶分子會朝不同的方向偏轉,這時液晶類似於開關作用可以讓光線通過,令液晶層形成不同的透光效果,從而達到顯示不同畫面的目的. ,

閱讀全文

與顯示器屏幕生產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phone4越獄恢復教程 瀏覽:29
電腦關機桌面文件丟失 瀏覽:657
哪些app不要刪掉 瀏覽:240
手機儲存路徑找不到文件 瀏覽:908
debian升級軟體 瀏覽:732
昆明做什麼網站比較好 瀏覽:480
法甲去哪個app看 瀏覽:680
小米手機刪除錄音文件在哪裡 瀏覽:257
word字體高寬比例 瀏覽:539
app怎麼查看流量用在什麼網站 瀏覽:684
為什麼sns文件找不到 瀏覽:671
解壓cad提示文件破損 瀏覽:249
如何對圖片加密文件名 瀏覽:410
數據管理庫系統軟體有哪些 瀏覽:861
蘋果7如何打開軟體網路連接 瀏覽:831
手機圖片加入文件管理 瀏覽:718
pp助手210歷史版本 瀏覽:259
攝像頭都有哪些app 瀏覽:303
macos如何刪除文件 瀏覽:150
大廠用什麼語言編程 瀏覽:7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