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的組成部分有哪些
「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分為5大部分,分別是:
1、探測器系統
探測器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主要任務是研製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兩器組成。著陸月面後,在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支持下,探測器攜帶的有效載荷開展科學探測。
2、運載火箭系統
運載火箭系統的主要任務是研製長征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嫦娥三號探測器直接發射至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3、發射場系統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發射場系統通過適應性改造,具備長征三號乙改進型火箭的測試發射能力。
4、測控系統
測控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運載火箭、探測器在各飛行階段及探測器在月面工作階段的測控、軌道測量與確定、月面目標定位以及落月後著陸器和月面巡視器的控制。該系統主要由運載火箭測控網,S頻段航天測控網、深空測控網、甚長基線干涉VLBI測軌分系統和國際聯網測控站組成。測控系統新建喀什35m、佳木斯66m深空測控站及遙操作系統,首次主用X頻段對探測器進行測控。
5、地面應用系統
地面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科學探測任務,研究提出有效載荷配置需求;制定科學探測計劃和有效載荷運行計劃,監視著陸器和巡視器有效載荷的運行狀態,編制有效載荷控制指令和注入數據,完成有效載荷運行管理;
使用北京密雲50m和雲南昆明40m口徑兩個地面站並行工作,同時接收著陸器和巡視器的下行探測數據,進行本地儲存和備份;對科學探測數據進行處理、解譯,組織開展科學應用研究;受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委託,管理科學探測數據並按規定分發數據產品。
(1)嫦娥三號衛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統設計與實現擴展閱讀:
嫦娥-3的整個探測過程中,包括地月轉移、環月、軟著陸、巡視勘察幾個階段,需要攻克多項關鍵技術與發射、近月制動、變軌等階段相比,落月更為關鍵。著陸是從距月面15km時開始下降,要在短短的幾百秒內安全降落到月面預選著陸區,這是一個全新的、也是一個最重要的考驗。
這當中的主要技術成就是研製了很多新的敏感器:微波測距、測速敏感器、激光測距敏感器、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和光學成像敏感器,都是為了確保探測器實現安全區著陸。一開始我們在全國招標,有的設備很多的單位想做卻做不下來,只好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己兜底,最後都成功研製出來了,由此也帶動了我國很多敏感器的研製工作。
2. 關於''嫦娥工程''的資料
1、中國探月是我國自主對月球的探索和觀察,叫做嫦娥工程。開展月球探測工作是我國邁出航天深空探測第一步的重大舉措。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
2、工程目標: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構造單元,初步編制月球地質與構造綱要圖,為後續優選軟著陸提供參考依據;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分布特點。對月球表面有用元素進行探測,初步編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圖;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
3、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繞」,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突破至地外天體的飛行技術,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落」,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地外天體的著陸技術,並攜帶月球巡視勘察;「回」,發射月球軟著陸器,突破自地外天體返回地球的技術。
(2)嫦娥三號衛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統設計與實現擴展閱讀:
嫦娥三號的成果
1、完成首幅月球地質剖面圖
展現了月球表面以下330米深度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演化過程,並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岩石——月球玄武岩。通過這些數據,可以了解月球從形成到現在的演變歷史。
2、完成首次天體普查
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相當於一個沒有雲層的「透明」球體,所以在抬頭仰望太空的時候,就不會受到雲層的干擾。這樣一來,就可以把「目光」投向任何一片天空。
3、首次獲得地球等離子體層圖像
「嫦娥三號」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觀察地球。在地球周圍有幾道天然屏障,其中第一個就是等離子體層,它可以延伸到地球表面以外四萬公里左右。著陸器上安裝的全球首個極紫外相機,就是專門用來觀測等離子體層變化的設備。
3. 嫦娥三號大概什時候發射目的又是什麼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中央電視台報道,中國的探月一期工程已經圓滿完成,探月二期工程全面啟動。 二期工程中的兩顆探月衛星之一——嫦娥二號,預計今年12月完成整星綜合測試,2010年或2011年發射;另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三號已經完成方案設計,預計今年9月轉入初樣研製階段。 此外,已經完成任務的嫦娥一號衛星,目前還在繼續進行在軌試驗,將擇機降落月球表面。 「嫦娥三號」有望2013年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 嫦娥三號衛星簡稱嫦娥三號,專家稱「三號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嫦娥三號」要攜帶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實現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探測活動。 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三號已經完成方案設計,今年9月已轉入初樣研製階段。嫦娥三號衛星又名嫦娥三號,專家稱「三號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方案中嫦娥系【濕魂洛魄】列的第三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 「嫦娥三號」要攜帶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完成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嚴重打破,展開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結構、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探測活動。依據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中國將在2012年左右完成月球軟著陸探測自動巡視勘查。 嫦娥三號將完成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並將選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在科學技術方面,二期工程將完成四個第一,要研製並發射本人國第一個地外天體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第一次應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地月轉移軌道航天器,第一次樹立和運用深空測控網停止測控通訊,第一次完成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嚴重打破,展開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結構、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構造、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活動,建成根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
4. 嫦娥三號探測器的研製進度
嫦娥三號研製進度表時間研發項目研發單位備注2008年3月嫦娥三號設計工作開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工程二期立項 2009年11月5日月球探測器系統模擬與驗證廠房開工航天五院基建開始 2009年11月13日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方案設計航天五院方案轉初樣 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工程二期先導星 2011年1月20日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著陸器推進分系統試車成功研發單位航天801所,試車單位航天101所登陸器推進系統試車 2011年8月嫦娥三號巡視器內場試驗開始航天五院內場試驗 2011年9月已經完成各型試驗用探測器的總裝航天五院開始內外場、變推等試驗 2012年1月完成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試驗航天五院完成著陸試驗 2012年2月嫦娥三號紅外成像光譜儀月面在軌定標技術研究通過轉正樣評審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嫦娥三號的紅外儀轉正樣 2012年2月21日探月工程二期著陸器推進分系統總裝交付航天801所首個分系統交付 2012年3月13日嫦娥三號轉入正樣研製航天五院初樣轉正樣 2012年7月8日嫦娥三號完成發射場合練航天科技集團合練完成2012年8月嫦娥三號衛星開始正樣電測工作航天五院正樣電測 2012年9月27日固體所承擔的CE-3著陸機構正樣產品通過驗收評審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著陸機構樣品 2012年11月嫦娥三號著陸器熱試車力學試驗成功航天五院著陸器熱試車 2012年12月3日嫦娥三號巡視器紅外成像光譜儀感測器控制FPGA通過測試航天科工三院304所有效載荷評審 2012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進行兩器正樣EMC測試航天五院總體部EMC測試 2013年1月發射嫦娥三號的長三乙火箭開始總裝航天科技集團211廠火箭總裝 2013年1月8日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啟動正樣階段獨立評估工作航天科技集團、國防科工局正樣評審 2013年1月大口徑天線的航天測控站全面投入應用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大口徑天線投入使用 2013年2月嫦娥三號伽瑪關機敏感器在月球著陸環境模擬裝置內的模擬試驗成功航天五院508所伽瑪儀 2013年3月月球地形地貌相機研製成功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效載荷地形地貌相機正樣產品 2013年4月嫦娥三號進入熱試驗准備階段航天五院五院總裝與環境工程部熱試驗 2013年7月嫦娥三號著陸緩沖試驗順利進行航天五院508所著陸緩沖試驗 2013年8月19日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正樣階段獨立評估圓滿結束航天科技集團、國防科工局正樣評審完成 2013年8月審議批准了嫦娥三號任務由研製建設階段轉入發射實施階段國防科工局轉入發射階段 2013年9月12日嫦娥三號運抵西昌發射場航天五院到達發射場 2013年10月1日嫦娥三號地面應用系統軟體完成測試航天科工三院304所地面應用 2013年10月16日嫦娥三號任務火箭通過出廠評審航天一院火箭評審通過 2013年10月27日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啟程航天一院火箭啟運 2013年11月8日嫦娥三號探測器通過加註暨轉場前評審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探測器加註 2013年11月嫦娥三號順利轉場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完成轉場 2013年11月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扣罩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三號上箭 2013年11月27日嫦娥三號月球車定名玉兔號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玉兔號 2013年11月30日火箭開始常規推進劑加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推進劑加註 2013年12月1日嫦娥三號任務將進入射前工作程序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進入發射程序
5. 我國的嫦娥三號衛星的研製和發射計劃
2010年10月02日02:27 中國人登月要到2020年以後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昨日接受采訪時披露,嫦娥三號和四號已處於初樣研製階段,中國人估計於2020年以後登月。 2013年前後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嫦娥二號之後,探月工程還有哪些規劃? 吳偉仁:二期工程一共有三次任務,包括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三號和四號處於初樣研製階段,現在正在推進,估計2013年前後,我們能夠在月面實現軟著陸,而且在月面釋放出月球車。 二期工程之後,我們還要實施三期工程實現中國探月工程「回」的任務,主要是發射無人月球探測器到月球並采樣返回,現在已經論證了實施方案,並得到批准,目前我們正在組織實施,計劃大致在2020年之前完成這項工程。 記者: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吳偉仁:這個必須按步驟走。探月階段我們制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方案,如果這三步都能順利實施,那麼就具備了人上月球的基本條件,估計是在2020年以後了。 記者:在月球探測成功以後,還有探測其他星球的計劃嗎? 吳偉仁:我們首先把探月工程搞好。在此基礎上,它的一些技術,比如火箭技術、探測技術、控制技術,也可以用到其他星體探測上。 在不遠的將來,探測火星、金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為這兩個星球離地球最近。然後,我們可以再延伸到太陽系的其他星球。 我國探月水平屬於第二梯隊 記者:與其他國家比較,現在我國的探月技術大概處於什麼水平? 吳偉仁:我們是本世紀初才開始起步的,比第一梯隊美國、蘇聯晚了50年。當然,並不是說我們落後50年,雖然我國起步晚,但起點比較高。我們這個總體規劃、逐步實施的方案應該說是比較嚴謹的。 在現在的第二輪探月高潮中,印度和日本都比我們起步早。日本上世紀90年代就發射了「羽衣號」探測器,在2007年9月份,它又發射了「月亮女神」。印度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探月,它能夠依賴廣泛的國際合作。總體看,第二集團中我們的技術跟日本、印度各有千秋。
中國探月總共分三步 據國防科工局介紹,考慮到我國科技水平、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以無人探測為主,分三個實施階段。 「繞」:2004年-2007年(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 「落」:2013年前後(二期),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 「回」:2020年前(三期),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主要任務是突破采樣返回探測器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鑽岩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技術;在現場分析取樣的基礎上,採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進行試驗室分析研究;深化對地月系統的起源與演化的認識。 在「繞」「落」「回」均成功實現以後,我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人登上月球的計劃。
6. 探月工程的嫦娥系列衛星
「嫦娥一號」(Chang'E1)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嫦娥一號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嫦娥一號將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一號工作壽命1年,計劃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後將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地區。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嫦娥一號平台以中國已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為基礎進行研製,並充分繼承「中國資源二號衛星」、「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等衛星的現有成熟技術和產品,進行適應性改造。衛星平台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對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進行了適應性修改。嫦娥一號星體為一個2米×1.72米×2.2米的長方體,兩側各有一個太陽能電池帆板,完全展開後最大跨度達18.1米,重2350千克。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衛星平台和有效載荷兩大部分組成。嫦娥一號衛星平台由結構分系統、熱控分系統、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數據管理分系統、測控數傳分系統、定向天線分系統和有效載荷等9個分系統組成。這些分系統各司其職、協同工作,保證月球探測任務的順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載荷用於完成對月球的科學探測和試驗,其它分系統則為有效載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保證服務。
根據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四項科學任務,在嫦娥一號上搭載了8種24台件科學探測儀器,重130千克,即微波探測儀系統、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激光高度計、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離子探測器、CCD立體相機、干涉成像光譜儀。
在初樣研製階段,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承擔衛星測試工作。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性能的設備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兩顆初樣星進行整星測試。整個初樣測試階段持續到2007年6月份,隨後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
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對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運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圓形極軌道上執行科學探測任務。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發射後,將用8天至9天時間完成調相軌道段、地月轉移軌道段和環月軌道段飛行。經過8次變軌後,於11月7日正式進入工作軌道。11月18日衛星轉為對月定向姿態,11月20日開始傳回探測數據。
2007年11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
2007年12月12日上午10時,慶祝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嫦娥一號衛星在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為我國月球探測的一期工程,劃上了圓滿句號。
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葉培建2008年2 月21號透露,嫦娥二號衛星將於2010年前後發射。 於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發射。這是嫦娥一號衛星的姐妹星,由長征三號丙火箭發射。由於嫦娥二號的主要任務是要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象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因此衛星上搭載的CCD照相機的解析度將更高,達到十米左右,其它探測設備也將有所改進,所探測到的有關月球的數據將更加翔實。
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葉培建:(嫦娥)二號星的飛行程序和(嫦娥)一號相似,關鍵是它的工作軌道是200公里,我們准備把它降到100公里,應該在2010年前後發射嫦娥二號。
葉培建介紹,嫦娥工程分為三步,在實現衛星繞月之後,將是發射著陸器到月球上。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已經開始,將在兩年內獲得突破。全國人大代表、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主任胡浩表示,嫦娥一號當初還有一顆備份星,目前正在對這顆備份星進行改進,改造完成後將作為嫦娥二號進行發射,發射方式與嫦娥一號相同。
胡浩表示,嫦娥二號暫時還沒有發射的具體時間表。「要等攻關結束,問題都解決了,最後的設備系統測試、驗證完成後,才考慮發射的問題。」胡浩分析說,我們關注過程,但群眾關心發射的結果,大家的關注點並不一樣。他透露,嫦娥二號目前正在論證,方案還未拿出,會借鑒嫦娥一號的管理、技術和對空間環境了解的經驗,但在技術方面將有所提高。同時,胡浩表示,嫦娥二號的技術狀態不想大動,否則容易帶來風險,花錢也多。 探月工程二期啟動 將發射嫦娥三號、四號 。
1月12日下午15時,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舉行繞月探測工程全月球影像圖發布暨科學數據交接儀式。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陳求發透露,「嫦娥二號」計劃於2010年底前完成發射。 陳求發指出,「嫦娥一號」衛星已在軌運行一周年,完成了工程各項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這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一期取得圓滿成功!工程的圓滿成功,實現了領導小組提出的「出成果,出經驗,出模式,出人才」的目標。 陳求發說,國務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項。二期工程主要是研製並發射「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要實現月球軟著陸,技術跨越大,工程風險大。為確保二期工程成功,我們對一期工程的備份星進行技術改進,作為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命名為「嫦娥二號」,主要是先期試驗驗證部分新技術和新設備,降低工程風險,深化月球科學探測。
嫦娥三號將實現月球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並將選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在科學技術方面,二期工程將實現四個第一,要研製並發射我國第一個地外天體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第一次利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地月轉移軌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測控網進行測控通信,第一次實現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月球內部結構、地月空間與月表環境等探測活動,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測工程系統。嫦娥三號已經於2013年12月2日凌晨搭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升空 。 嫦娥四號衛星簡稱嫦娥四號,專家稱「四號星」,是嫦娥繞月探月工程計劃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顆人造繞月探月衛星,主要任務是接著嫦娥三號著陸月球表面、繼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7. 嫦娥三號衛星有哪幾部分組成
選擇與以往不同區域著陸;月面軟著陸就位探測與月球車巡視勘察二者同時進行並有機結合,將獲得比以前更有意義的探測成果;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測月雷達實測月壤厚度(1~30米)和月殼岩石結構(1~3千米);首次在軟著陸地點利用數據轉發器精確測定地月間距離,進行月球動力學研究;首次開展日地空間和太陽系外天體的月基甚低頻射電干涉觀測,進行太陽射電爆發與空間粒子流、光千米波輻射、日冕物質拋射行星低頻雜訊和太陽系外天體的甚低頻觀測研究;首次在月球上採用極紫外相機觀測太陽活動和地磁擾動對地球空間等離子層極紫外輻射的影響,研究該等離子層在空間天氣過程中的作用;首次進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星震和活動星系核。
新型火箭
中國內地目前長征系列火箭,使用的推進劑均為劇毒的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燃料。近期中國國內試車成功了120噸液氧煤油發動機和50噸液氫液氧發動機,其中120噸發動機用於助推模塊,50噸為箭身模塊。這兩種發動機按照使用的火箭燃料來看是無毒無污染的,如果計劃順利,長征五號將採用這種模塊化技術設計。這種大推力火箭,將用於大噸位物體運輸。長征五號已在研製,由於新火箭直徑太大,火車、汽車均無法運輸,只能走水路運到海南文昌發射場。歐陽自遠說:「待探月工程的三期任務完成後,就可以證明我們中國人既可以到達月球、降落月球,還可以在上面進行科學探測,幹完活兒後還可以安全返回,這時我們就可以送人上月球了。」
探月衛星
與「嫦娥一號」的探月軌道不同,將來「嫦娥三號」衛星將不再採取多次變軌的方式,而是直接飛往月球。「嫦娥三號」要攜帶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實現月面巡視、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開展月表地形地貌與地質構造、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等探測活動。根據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規劃,中國將在2013年左右實現月球軟著陸探測自動巡視勘查。
月球車
中國多所高校及科研所已研製出10多個月球車樣本,將分別為月球車最終定型提供技術支持。他說,月球車的名字叫「中華牌」。國產月球車通過輪子「行走」,輪子上面是一個「箱子」,兩側分別有兩扇能活動的太陽能板,中間有一個「桅桿」,上面有它的「眼睛」———相機。此外,還有一個機械臂,能做簡單的探測活動。國產月球車整體構成相當於一個100公斤的「公交車」,搭載20公斤的儀器在工作。月球車能在月面方圓3公里的范圍內行走10公里,還能繞過障礙,這樣的活動將被看作是中國第一次在月球留下「足跡」。
[1]「嫦娥三號」各項關鍵技術已突破,月球車將在月面巡遊,著陸器則定點守候。月球車將在月探測90天,抓取月壤放到車內分析,得到的有關數據直接傳回地球。月球車巡遊的范圍可達到5平方公里,著陸器拍攝月球車巡遊的圖像也能傳回到地面。
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近日透露,「嫦娥三號」將在世界上首次「窺探」月球內部。「嫦娥三號」上攜帶的月球車,底部被安裝了雷達裝置,可以探測到距離月球表面幾百米的深處,「邊走邊切,行走中探測月球內部結構。」
歐陽自遠透露,「嫦娥三號」將同時攜帶著陸器和月球車「奔月」,兩者搭配一起工作,「這在世界上還是首次」。
北京交通大學機械繫副主任姚燕安教授說,各國研究的月球車,有輪式、足式、輪腿復合式、履帶式。目前已經登月的月球車均採用輪式。姚燕安說,輪式月球車最可靠,技術最成熟。
titlename在研製中,履帶式月球車較早被排除,因為月球上像沙子樣的月壤顆粒對履帶磨損非常厲害。相對而言,履帶不如輪子技術成熟。另外,球形「月球車」在操控上不能精確定位轉向,控制位置難度更大,也被排除。
也有專家說,在月球車的研製中,模擬月球環境很關鍵。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月壤更松軟。如何讓月球車不失穩定性、不陷下去,都需要特殊的環境進行實驗。該專家告訴記者,國內已有研究機構,在地球上模擬出六分之一重力下的土壤環境。
不僅在設計月球車時會遇到困難,在發射時,航天部門也會對月球車提出嚴格要求。比如,火箭的運載成本很高,空間有限,這樣就要求月球車不能過大過重,要根據火箭的承載能力和空間進行設計。
現在學界也有人研究可折疊月球車。姚燕安說,在火箭里月球車團成團兒,到達月球後自動展開。這樣既省空間,又能保障性能。有專家告訴本報記者,著陸艙著陸後會像花瓣樣散開,月球車從裡面駛出來。
排險
月球重力較輕,月壤較為松軟,溫差跨度較大,國產月球車如何避免在這樣的環境下翻車、被卡或者變形?
車輪結構克服翻車
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表面月壤松軟,這要求設計月球車時要避免沉降和翻車。專家姚燕安說,為此,月球車輪上花紋經過特殊處理。
有專家說,因為月球上低重力,月球車更容易顛覆,所以設計時要保證不管遇到什麼障礙都要讓車輪和月面接觸,這樣不容易翻車。專家稱,月球車遇到難以攀爬的障礙時會選擇繞行,這樣很少會翻車。
被卡時前腿抬起自救
目前月球上可以預知的障礙有斜坡、台階、壕溝、松軟路面等。姚燕安說,面對這些障礙,現在的月球車一般都是輪腿復合式,在腿前腳的部位安裝輪子,類似哪吒腳踩的風火輪。遇坡時,月球車可抬腿爬行,最高爬坡30度,如遇特別艱難地段可繞行。
去年4月,美國勇氣號火星車被卡在火星上,月球車也面臨被卡危險。如果被卡,月球車也會自救。姚燕安表示,比如輪子前後左右轉一轉,把「前腿」抬起,會試著走出來。
當然,除了被卡,專家們也為月球車准備了多套自救措施。姚燕安介紹,假如掉到溝里,輪腿復合式系統就可能伸開,試著爬上來。
新型材料要耐巨大溫差
公開資料顯示,月球車受到輻射加熱,極限溫度可達150℃。未受光部位,溫度則為零下130℃─零下160℃,月球夜間可達零下180℃,有些地區甚至達零下200℃。
專家說,溫差很大易造成材料變形,所以月球車材料要做到「同性不冷焊,異性不裂斷」。
專家解釋說,同種材料,在真空高低溫下,可能會「冷焊」粘在一起,而合金材料不同物質會分離造成斷裂。所以,在選擇材料時,必須避免這些情況。專家預計,中國所用材料,可能會選擇更新的優質材料。
承擔任務
編輯本段
2012年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發布消息稱,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目前已經圓滿完成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試驗,月球巡視器的綜合測試及內、外場試驗等各項驗證性試驗,技術方案得到驗證,該工程研製取得重大進展。「嫦娥三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關鍵任務,將突破月球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運載火箭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等關鍵技術,實現中國首次對地外天體的直接探測。「嫦娥三號」將攜帶中國的第一台月球車於2013年奔月,也就是說,國產月球車將是下一階段探月工程的亮點之一。
技術創新
編輯本段
中科院院士、中國繞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透露,計劃於2013年發射的「嫦娥三號」衛星將實現軟著陸、無人探測及月夜生存等技術創新。
月夜生存
月球晚上的溫度是零下180℃,而且一天黑就是半個月,如果不能持續提供能源,保證一定溫度,所有的儀器都會凍壞,唯一能滿足這種要求的是原子能電池,可連續工作30年,這項技術中國已經攻克。
軟著陸
軟著陸是踏上另一個星球進行實地科學探測的第一步,是所有探測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目前,軟著陸方式分為降落傘式,緩沖氣墊式和火箭反推式三類。歐陽自遠介紹,在月球表面降落從某種程度上說比在火星降落要難的多。月球上由於它沒有大氣,是真空狀態,所以降落傘是不能用的,氣墊也沒辦法,它外面是真空,氣墊它會極度的膨脹的很快,唯一的一個選擇就是整個的降落的過程完全用著陸器底下的發動機往反方向在底下往上推,減少著陸器的下降速度。而這種軟著陸方式對於發動機控制技術,月球著陸器的姿態控制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嫦娥三號在月表著陸主要分為探測器接近月面、軟著陸發動機點火、著陸撞擊直至穩定三個階段。大概一直下降到100米高度的時候我們要懸停,就停在那兒了。嫦娥三號的著陸器確實有很好的功能,有智能,它對月球表面就看得很清楚了,它來選擇自己挪動一點位置,看到底下是特別特別平緩的地方,它就會決定在這個地方下降,完全可以控制。軟著陸就進行到了第二個階段。處主發動機外,軟著陸發動機降開始工作。控制人員就在它下降的過程當中發動機反推,這個當然都算好了,用多大的能量,發動機點火多少時間,慢慢慢慢讓它降下來,最後到達距月面4米高的地方,那就是比一層樓高一點吧,把所有的發動機關掉。再開的話,月面上的塵埃、灰塵都會把它吹起來,這樣的話要影響以後的工作,也影響安全,所以到了4米高的時候讓它的速度達到零,然後把所有的發動機關掉,4米高就讓它自己掉下來,就是自由落體了,當然能確保著陸器上所攜帶的東西以及月球車能夠完整的,完好的,安全的降落在月球表面。
目前,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的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分階段軟著陸等多項關鍵試驗已經圓滿完整,整套技術方案也得到了驗證。
月球車高度智能化
「嫦娥三號」最大的特點是攜帶有一部「中華牌」月球車,實現月球表面探測。歐陽自遠表示,從「嫦娥三號」衛星著陸器中走出的月球車,將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具有最高智能的機器人,它可以實現自我導航、避障、選擇路線、選擇探測地點、選擇探測儀器等,在它上面還安裝了一台雷達,可以邊走邊探測月球內部的結構變化,此外著陸器上搭載了七套設備,包括一套天文望遠鏡,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另外,「嫦娥三號」還將克服溫度在零下180℃環境下的月夜長期生存難題。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為「繞」、「落」、「回」三步,待實現「落」月任務後,探月工程三期工程將最終實現探月器的成功返回。歐陽自遠介紹,屆時將由月球車在月球表面進行打鑽取樣。這些採集的樣品最終會放置在返回艙內,返回艙自己發動發動機,離開月球表面,進入繞月空間,加速離開月球,最後控制飛向地球,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可使用降落傘將所有樣品安全降落在地球上,以進行充分利用。
登月將不使用降落傘
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日在天津召開的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23屆院士大會上表示,我國探月工程正在為2013年「嫦娥三號」探測器「軟」著陸月球做准備。
「嫦娥三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啟後的關鍵一步。它將實現我國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開展著陸器懸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視勘察。目前,「嫦娥三號」任務正樣研製進展順利,各項工作抓緊推進。
「穩穩當當地在月球表面實現『軟』著陸是一個難題。」歐陽自遠告訴新華社記者,「嫦娥一號」是撞月「硬」著陸。「嫦娥三號」是「軟」著陸,不能使用降落傘。目前研究團隊已計劃在接近月球表面時首先利用反作用力緩沖,然後讓「嫦娥三號」自由落體實現降落。
落地後隨之而來的難題是抵禦巨大的溫差。地球上的一天相當於月球上一個月,夜晚溫度最低時達到零下180多攝氏度,白天溫度大都在100攝氏度以上。「這對電子元器件是一個巨大考驗。」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團隊已經有完備的計劃,特別是將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研製的原子能電池,抵禦嚴寒、酷暑的考驗。
歐陽自遠還透露,「嫦娥三號」將採取定位探測與巡視探測相結合的方式。著陸器著陸後就不能移動了。它配備的多台照相機將對周圍的地形地貌進行拍攝。月球車將在月球表面自主「行走」。
「『嫦娥三號』將創造多個『第一』。」歐陽自遠說,它將第一次在月球安裝月基天文望遠鏡。月球上沒有大氣,比在地球上觀測效率要高得多。月球車上將首次配備360度全景相機、紅外光譜儀和X射線譜儀。
歐陽自遠表示,我國有望在2017年實現月球采樣與返回,對登陸地點附近區域的月球表面資料進行更詳細的收集,從而完成無人探月工程「繞、落、回」三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
技術風險
編輯本段
以技術程度來看,中國國內火箭發射風險也不小,目前沒有可靠的數據。對比美、蘇、歐、日的火箭技術,火箭發射爆炸傷人的事故並不罕見。所以大多數火箭發射基地都建造在地廣人稀的近海和內陸地區(大家有條件可以在google earth上搜索一下蘇聯拜科努爾、法屬蓋亞那和美國的肯尼迪發射基地,看看周圍環境)。但英國BBC有個中國火箭發射失敗導致一個村莊被摧毀的紀錄片惡意造謠,據查證1996年2月14日那次長征三號乙發射失敗爆炸的地點正好在航天工程技術人員住的宿舍附近,傷亡人數也沒這么多,對於此次事件,可以參考紀錄片《撼天記》。
相關數據
編輯本段
探測器發射質量約3.7噸,著陸器質量約1.2噸,月球車質量約120千克,可載重20千克,計劃在2012年冬至2013年春之間使用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嫦娥三號探測器將使用X波段測控,新建成的35米和64米大直徑天線和原有的VLBI結合進行軌控定位。嫦娥三號探測器的著陸器將在15公里高度開啟發動機反推減速;2公里以上高度實現姿態控制和高度判斷,轉入變推力主發動機指向正下方的姿態;2公里以下進入緩慢的下降狀態,100米左右著陸器懸停,降落相機進行月面識別,著陸器自動判斷合適的著陸點,下降到距離月面4米高度時進行自由下落著陸。
現場參展人員告訴記者,由於月球自轉和公轉都是28天,月夜長達14天,為了保證著陸器的能源供應,嫦娥三號使用了RTG同位素電池,這將是中國首次將核能用於航天器。嫦娥二號著陸器攜帶了7套儀器,包括一台紫外波段天文望遠鏡。月面天文望遠鏡可以規避地球大氣影響,觀測精度大大提高。嫦娥三號的月球車由航天五院研製,為三軸六輪結構,設計月面壽命為3個月,目前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驗,它將攜帶望遠鏡進行短距運行和天文觀測,為建立實際天文台做准備。月球車將在著陸點附近3平方公里巡遊,行走路線不超過10公里,月球車還將使用機械臂採集月壤樣本現場分析。
研製階段
編輯本段
2012年初嫦娥三號轉入初樣研製。
2012年3月13日,國防科工局確認,經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會議審議,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正式由初樣研製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2012年5月,嫦娥三號衛星有效載荷分系統在產品性能、技術狀態、質量問題、元器件、工藝、原材料、軟體/FPGA、可靠性、安全性、數據包等12個方面,接受了初樣鑒定產品質量復查。復查結束後,有效載荷分系統將按照復查結果查漏項、補不足,確保正樣產品質量。
2012年7月初,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嫦娥三號研製進展順利,探測器已完成發射場合練,著陸器完成中心艙結構部裝,各項大型試驗和測試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2012年8月初,嫦娥三號著陸器正式開始了正樣階段測試。負責測試任務的五院總體部組織召開了「嫦娥三號探測器正樣階段電測動員會」,全面布置嫦娥三號探測器正樣電測工作。據悉,正樣的測試內容較初樣有較大變化,測試狀態十分復雜。為了確保完成整器電測工作的問題,該部首先加強策劃,借鑒試驗隊的管理模式,加強保障條件落實、加強質量控制、加強測試覆蓋性分析,加強數據判讀、加強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的落實、加強過程保密與大工序交接等環節控制,確保按時完成電測任務。
衛星發射
編輯本段
時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三號將於2013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並將實現月面軟著陸。
他說,帶「腿」帶輪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對中國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航天器,也是中國第一次研製,技術難度很大。「嫦娥三號面臨的最大難度是如何穩穩當當落在月球上。」葉培建說,必須是軟著陸,不能硬撞,但軟著陸不能使用降落傘,因為月球是真空,只能是一邊降落,一邊用反推力把發動機的速度降下來。
他認為,通過攻關,相信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將實現一系列技術突破,以保證順利完成探月工程二期「落」月任務,即實施月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2013年左右,嫦娥三號將實現中國月球著陸器著陸月球的目標。」葉培建透露,目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共有5個:虹灣、酒海、濕海、開普勒和阿里斯基撞擊坑,第一次任務時,虹灣地區是首選,這個地區較平坦,光照好,易觀測。
葉培建表示,嫦娥三號著陸器將攜帶7台科學儀器,還有幾台照相機,進行不同的科學探測任務,能夠拍攝地球和地球以外的天體;月球車則攜帶8台儀器,包括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等。月球車在月球上將實現自動導航、自動拐彎、自動選擇路線、自動爬坡、自動避開障礙,然後自己或經著陸器把數據傳輸回地球。
據介紹,嫦娥三號之後,還將發射嫦娥四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將共同完成中國探月二期工程「落」月任務,即實施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
地點
如果條件成熟,嫦娥三號探月衛星或許會移至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海南航天發射場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繼酒泉、太原、西昌之後的第四個衛星發射場,也將是中國發射條件最優越的發射場。由於已建成使用的3個發射場不是戈壁沙漠就是黃土高原,再就是深山老林,其運輸條件很難滿足未來5米直徑大型運載火箭的轉場需要,而通過海上運輸,此難題便迎刃而解。「嫦娥三號」有望於2013年發射,而於2009年9月開建的海南航天發射場也稱將在2013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加之該發射場又是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建,所以種種跡象表明,「嫦娥三號」有望在海南發射並非子虛烏有。
突破
據了解,「嫦娥三號」是我國第一個月面軟著陸探測器,開展著陸器懸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視勘察,還將突破在嚴酷環境下生存以及深空測控通信等關鍵技術。有關負責人表示,「嫦娥三號」任務的實施,將使中國航天相關技術實現巨大跨越。
據了解,嫦娥三號已經完成總裝,目前正在總裝測試大廳進行電測試,嫦娥三號上的產品已經陸續組裝到衛星上,各個單機組合以後,互相之間的性能是否匹配,組成一個探測器後性能是否滿足預期設計的指標要求,要進行驗證測試。
據專家介紹,由於要實現落月任務,嫦娥三號的結構與嫦娥一號和二號有所不同,包括兩個系統,一個是著陸器,另一個是巡視器,也就是俗稱的月球車。發射升空後,著陸器帶著巡視器經過奔月、環月後,最後著陸於月球表面。
據了解,除了敏感器和自主導航儀器外,還有降落時用的大推力發動機、著陸緩沖機構等都是新研製的產品,這些新研製的產品比例超過80%。
著陸點
編輯本段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專家葉培建表示,按照原先公布的計劃,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有5個,分別是虹灣、酒海、濕海、開普勒和阿里斯基撞擊坑。但綜合各方面情況,虹灣地區的地勢相對平緩,最適合飛行器著陸。為給「嫦娥三號」落月選址,嫦娥二號衛星對虹灣地區拍攝了解析度達1—1.5米的「特寫」圖片。記者在虹灣影像圖上看到,該地區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平坦,地形坑坑窪窪,遍布米級甚至幾十米直徑的環形坑,同時還有許多約米級大小的零散石塊,大多分布在環形坑底部、坑壁及坑緣地區。
對此李春來表示,與月表其他地方相比,虹灣地區相對平坦,但月球著陸器對地面平整度的要求非常高,在虹灣地區著陸並非沒有風險,需憑借高解析度的數據,開展進一步分析驗證,才能做出最終選擇。驗證過程中,研究人員要對該處地形的平整程度、撞擊坑情況、地質背景、石塊大小及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以獲得的地形數據、圖像數據和統計分析數據作為試驗論證的依據。
同時他介紹,著陸點的選擇通常不止一個。「發射窗口確定在幾月、具體發射時間是在窗口的第幾天,這些因素都會給著陸點的位置變化帶來影響。所以需要多個預備著陸點。」
登月計劃
編輯本段
尚無時間表和路線圖
針對中國載人登月的種種猜想,我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19日在此間明確表示,我國載人登月計劃目前還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歐陽自遠在天津舉行的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3屆院士大會上介紹說,中國的探月工程共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現在正處於第一個階段。」歐陽自遠進一步介紹說,這個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步走。第一步是發射一顆繞月衛星,即「嫦娥一號」,對月球進行概貌性掃描。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由於「嫦娥一號」完美完成了預定目標和任務,原本作為「嫦娥一號」備份星的「嫦娥二號」更改目標,為「嫦娥三號」服務,目的是讓後者軟著陸在月球上,從而完成第二步的「落月」。按計劃,「嫦娥三號」將在2013年登陸月球。「『嫦娥二號』目前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在完成前兩步後,第三步是讓載有月球車的「嫦娥三號」在月球完成打孔取樣後安全返回。「至於如何安全返回,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組織研究。」
歐陽自遠透露說,我國在2017年將有望實現月球采樣與返回,對登陸地點附近區域的月球表面的資料進行更加詳細的積累和收集,從而完成無人探月工程中「繞、落、回」的三個探測階段,為下一步載人探月奠定基礎。
至於中國何時能載人登月?歐陽自遠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載人登月計劃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載人登月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包括航天員出艙、航天器對接、月面返回、月面生存等等。只有掌握這些關鍵技術之後,中國才會結合未來國際、國內月球探測的發展情況,擇機實施載人登月。」
8. 「嫦娥」探月工程的資料
中國探月工程,又稱「嫦娥工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9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1離開拉郎日點L2點後,向深空進發現今仍在前進,意在對深空通信系統進行測試。2013年9月19日,探月工程進行了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
中國探月工程,標志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
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2014年12月2日表示,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返回器安全著陸在預定著陸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9. 中國的探月工程介紹是什麼
中國的探月工程介紹是: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時57分57秒「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
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中國人的探月工程,為人類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貢獻。
探月寓意:
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象徵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徵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是一群自由飛翔的和平鴿構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願望。
從關於「月亮人」的討論和想像,再到關於外星人月球基地的想像,並不是僅僅具有一般科學探索的意義,或只是為公眾提供娛樂,還有著某種非常強烈的象徵意義——將來真的會有「月亮人」。最有可能出現的「月亮人」其實就是地球人類——因為世界各大國對月球的競逐早已經開始。
10. 嫦娥三號衛星有哪些承擔任務和技術突破
工程目標任務
一、突破月面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
二、研製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面深空站,獲得包括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器、發射場、深空測控站、地面應用等在內的功能模塊,具備月面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
三、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科學任務
一、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
二、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
三、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
技術突破
一、著陸減速
月球表面無大氣,因此,嫦娥三號無法利用氣動減速的方法著陸,只能靠自身推進系統減小約1.7公里每秒的速度,在此過程中探測器還要進行姿態的精確調整,不斷減速以便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為了保證著陸過程可控,研製團隊經過反復論證,提出「變推力推進系統」的設計方案,研製出推力可調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經過多次點火試車和相關試驗驗證,破解著陸減速的難題。
二、GNC系統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著陸器GNC(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主任設計師介紹,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是一個時間較短、速度變化很大的過程,無法依靠地面實時控制。對此,GNC系統設計了專門的敏感器,進行對月測速、測距和地形識別,確保探測器在著陸段自主制導、導航與控制。
三、著陸緩沖
研製團隊充分考慮了月壤物理力學特性對著陸沖擊、穩定性的影響以及月塵的理化特性等,採用特殊的材料、設計和工藝,研製出全新的著陸緩沖系統,解決上述難題,確保探測器實施軟著陸過程中,在一定姿態范圍內不翻倒、不陷落,並為探測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撐。
四、月面生存
月球表面光照條件變化大,晝夜溫差超過300℃,白晝時溫度高達150℃,黑夜時溫度急劇下降到-180℃。在長達地球14天的晝、夜裡,探測器面臨著月晝高溫下的熱排散問題和月夜沒有太陽能可利用情況下如何保證溫度環境的問題。為了能夠應付極端溫度條件下的惡劣環境,嫦娥三號採用了全球首創的熱控兩相流體迴路以及此前從未在星上用過的可變熱導熱管,攻克月面生存的難題。
(10)嫦娥三號衛星探月信息展示系統設計與實現擴展閱讀:
2014年3月14日6時42分,「玉兔號」月球車收到了正常遙測信號,成功地自主喚醒。此前,嫦娥三號著陸器於2014年3月12日15時21分已實現自主喚醒。進入第四月晝工作期後,著陸器和月球車搭載的載荷重新開機,按計劃開展有效探測工作。
在此前三個月晝工作期,著陸器工作正常。著陸器上搭載的有效載荷月基天文望遠鏡、極紫外相機以及工程載荷月塵測量儀完成了既定的探測任務,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和工程數據。進入新的月晝工作期後,這些載荷將進行長期的有效探測,以獲得更多科學數據和探測成果。著陸器已轉入長期管理模式。
自2013年12月14日實現月面軟著陸以來,「玉兔號」月球車經歷了三個月夜極低溫度考驗,迎來了第四個月晝。按照工作計劃和相關程序,月球車將轉入長期管理模式。月球車此前出現的機構控制異常問題仍未排除,有關方面仍在繼續進行故障排查工作。
月球車其它功能正常,車上的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等四台有效載荷按計劃開展了科學探測。在此後的月晝工作期間,月球車搭載的設備將根據需要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揮控制下開展後續探測工作。
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在三個月晝工作期間,圓滿完成了工程任務,獲取了大量工程數據和科學數據,為今後月球探測和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