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科技大全 > 大中華系統文化

大中華系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8-11 20:28:58

⑴ 大中華文庫的介紹

《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工程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系統地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國文化典籍的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工程於1995年正式立項,計劃從我國先秦至近代文化、歷史、哲學、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經典著作中選出100種,由專家對選題和版本詳細校勘、整理,由古文譯成白話文,再從白話文譯成英文。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盛贊,它整體籌劃周全、版本選擇權威、英譯准確傳神、體例妥當完善,代表了中國的學術、出版和翻譯水平,濃縮了中華文明五千年,可以向世界說明中國。

⑵ 說說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的內容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有鑒於此,幾十位對於傳統文化素有研究的學者通力協作,編纂了這部《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奉獻給各位讀者。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復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而聞名。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淀,中華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各種文化形式之間相互貫通,相互影響。只有在比較全面了解中華文化各個門類形式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其總體特徵與實質獲得較深入的理解。事實上,整體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傑出人物都是在眾多領域均有重要建數、樹的文化全才。世界級文化大師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智慧,而且還具有出色的文字表達能力、政治管理經驗以及藝術、體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技藝。孔子本人正是這樣一位全面發展、多才多藝的偉大人物。作為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孔子對於音樂等藝術領域、射御之類技能甚至烹飪與服飾的原則等,都曾提出過非常精妙的見解。中國古代傑出人物對於文化的全面追求,啟發本書作者將不同門類的知識融匯貫通,集為一帙。

本書內容涉及的時間范圍因門類而略有差別,一般說來,上起原始社會,下至近現代。面對浩如煙海的歷人物、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星羅棋布的文物遺存,本書沒有採取編年體的中國文化大事記的寫作手法和按詞條分門分類的文化詞典的編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術語、事件的簡單堆砌並不能揭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蘊。在有限的篇幅內,本書為讀者奉獻的是系統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本書努力把尋找中華傳統文化各個門類的發展線索放在首位,力圖達到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同時,本書也試圖分析每一文化門類的基本特點,闡釋這些文化門類在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處的位置。最終展現給讀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以外,還包含對各方面知識的整合與品味,包含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整體性總結與反思。相信這種撰寫方式能幫助讀者獲得清晰、明了和系統的知識。

強烈的時代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又一大特徵。文化的本質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變的過程。本書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傳統文化一直處於《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繼承與變易的對立統一發展之中,舊的形式不斷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著持久恆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視為「國粹」的京劇實際上是一門非常「年青」的藝術,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過百年上下。自宋代以來,主導戲曲舞台的藝術形式曾發生過多次重大繁榮。然而,這種變革並非脫離歷史的獨立創造,而是繼往開來,在吸收過去遺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也正在於此。盡管許多舊的形式已隨著歷史變遷而失去生命力,但卻可以通過改造,使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繼續發展。因此,本書在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各門類歷史發展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

中華傳統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徵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時期外,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著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一政治機構。因而,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市場早在數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漢唐時代,中國文化是相當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從意識形態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模的交流之一。從藝術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並使之中國化。「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容也十分驚人。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製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傳統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氣功、武術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需要加以專門研究。因內容和篇幅所限,本書只是約略地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將進一步擴大,具有悠久傳統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邁進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

篇章目錄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築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樂志和樂律學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理論

·漢字的形質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方言
漢語語音
漢語詞彙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
拳術
武術器械
對練
集體項目
攻防技術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
要領簡述
應用價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展
理論基礎
形式特徵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
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中葯
基礎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
中葯學
養生學
名醫名案

·建築園林
構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居住建築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築
宮殿建築
禮制與祠祀建築
陵墓建築
佛教建築傳統園林建築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採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漢俗
滿漢並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鬥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禮儀
節日
禁忌
相術
風水
算命

⑶ 中華文化系統,全面的整理有多難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為何源遠流長?原因:漢字傳載、史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些方面?(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2)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4、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有什麼關系: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5、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6、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什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新時期,我國愛國主義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7、為什麼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重要性]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推進當代文化建設、創新時代精神的客觀要求。⑥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8、如何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請你說說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要發揮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2)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3)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4)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豐富發展。第四單元1、面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帶來的問題(喜與憂、陽光下的陰影),從國家和公民角度看應該如何應對?國家:①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不能放任自流,必須加強管理,正確引導。②加強法制建設和公民道德建設,提高經營者素質,依法制裁取締文化市場的混亂現象和違法行為,以保證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健康有序發展。③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公民:作為公民,應當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既要追求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要提高辨別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強抵禦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2、當代人民大眾對文化的需求呈現出的特點:多層次、多樣化。原因: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求: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但無論什麼類型、風格的文化產品或文化活動,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都是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4、怎樣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怎樣才能創作出富有更大活力和競爭力的「主旋律作品」?)(1)弘揚「一個原則」,即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2)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即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3)努力「三貼近」和「三創新」,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4)大力倡導「四種思想和精神」,即一切有利於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的進步。5、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特點、表現、措施的區別):落後文化: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後文化。落後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落後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斷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腐朽文化: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於腐朽文化。這些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7、我們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什麼?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8、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是指什麼?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的要求是核心的、本質的要求,「三個面向」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等特點,則是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體現,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所應具有的時代品格)9、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意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10、怎樣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1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因)必要性: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物質文明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發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重要性: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就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1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3、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2)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建設(3)必須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億萬人民的創建活動,當代青年要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做新時期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14、為什麼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1)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時代性特徵,要求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2)實現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重要性:(1)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系統工程中,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2)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3)進行思想道德建設,能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也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5、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三原則)(國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是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工程。16、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的聯系是怎樣的?(為何要堅持二者的統一?)(1)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2)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17、如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個人)(1)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2)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不斷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我們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4)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18、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如何發展先進文化)(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們樹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主人翁的創造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通過先進文化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提高人們的素質,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從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立足於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創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於億萬人民的生活實踐之中.只有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⑷ 3、分析題:什麼是中華文化圈形成的過程有什麼影響

對於「大中華文化圈」,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學者對「大中華」一詞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有一派學者認為,「大中華」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台灣。此外,有些學者把「大中華」的概念擴大為涵蓋所有華人種族為主要居民的地區。還有學者認為「大中華」不僅是一個地區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文化概念。

⑸ 中華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區別

1、概念不同

中華文化是中華各地文化的泛稱,以良渚文明為代表,中國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這個大范圍裡面,一些地方率先進入到文明階段。歷經數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

而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2、發展不同

中華文化是國家在歷史上形成的、發展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國家在歷史上形成的、發展的學術。

3、涵蓋的內容不同

中華文化就是指中國傳統社會中華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價值系統,其精神學術層面,應該包括知識、信仰、藝術、宗教、哲學、法律、道德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則指的是中國固有的學術。國學所包含的內涵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它的學術部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文化

網路-中華傳統文化

⑹ 大中華的分析詳細解釋

舊詞「大中華」的新概念
晚近以來,港台和海外的好些報章和電視台,已經新辟了「大中華經濟圈」或近似名稱的欄目,報道兩岸三地的財經狀況、股市行情、藝術市場、資訊科技信息等。好些機構也開設了以「大中華」為名的網站
例如:《大中華論壇》是一個以中國、香港和台灣為主的綜合性大型論壇;

大中華經濟
《e大中華》和《大中華貿易網》則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轉換成簡體、繁體或英文界面的網站;
《大中華中醫葯網》則可以通過中文、日文、韓文或英文來瀏覽;《大中華飲食網》則可以找到中國、香港和台灣各地的著名美食;
《大中華帝國英特網中國音樂曲》則可以聽到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傳統音樂、現代音樂和少年歌曲。
還有其他各種各樣以「大中華」為名的不同性質的網站,只要在有關導航網站上敲上「大中華」三個字,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到了,茲不贅述。
其實,「大中華」一詞,常出現於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里,例如他曾這么寫道:「猶記曾作一小說,名曰《新中國未來記》。其理想的國號曰『大中華民主國』。其理想的第一代大總統,名曰羅在田。」
梁啟超渴望建立民主的大中華,中華書局於1912年創立初期,他曾主編《大中華》雜志。
再往前推,早在16世紀時,西班牙歷史學家兼傳教士門多薩(1487年-1537年)曾撰寫《大中華帝國史》,把明朝描寫成強大而有效的中央集權國家,使到歐洲人對中國產生了極大的正面影響。不過,像這樣的「大中華」字眼,都是指中國本土而言,是有國界的疆土。[1]
2擴展概念
然而,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與經濟的快速騰飛,未來的「大中華」的概念,可能不限於兩岸三地。
正如當年的北京城,原指圍繞於天安門廣場和王府井周邊的地段;後來由於各方面建設的不斷擴展,北京城也就逐步擴展到二環、三環而至四環;2002年申辦奧運的成功,北京城又加快速度進行建設五、六、七等環。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建設的蓬勃發展,當周邊的國家發覺到中國的國力和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時候,大中華經濟圈或文化圈可能就不限於兩岸三地,而是擴展到周邊的地區。
不過,既然是經濟圈或文化圈,就是指經濟的發展或文化的影響而言,不是指國土的、疆界的,正如晚近西方學者提出的文化全球化一樣:「文化可以協助改善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這種文化應該由所有人類社會共享,應該叫做『人類共有的文化』,而不必問這種文化屬於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屬於西方還是東方。」(見《亨廷頓與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一書)
受儒家影響和用筷子吃飯
總的來說,大中華文化圈第三圈的國家,大都受到儒家文化(中國文化主流)的影響。日本學人大前研一在《中華聯邦》里則從經濟的角度,對於大中華經濟圈的自然形成,作了總結性的說解:「中國大陸吸收了全世界的資金。在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下,周邊國家如不善用機會,與中國大陸形成合作夥伴關系,勢必會被邊緣化,並走上衰退之路,連日本也不例外。」
在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已經覺察到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勢不可擋,所以亞洲各國政府大力鼓勵企業前往中國投資,希望在中國大陸找到合作的夥伴,以維持經濟的成長。

⑺ 什麼是大中華文化圈

大中華圈是指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台灣完全實現自由貿易。

⑻ 大中華區的大中華文化圈

大中華文化圈具體指漢字的誕生地中國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琉球、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為文化圈的概念之一。其指歷史上受中華政治及中華文化影響、曾經或現在仍然使用漢字、以漢語文言文(日韓越稱之為「漢文」)作為書面語(並不使用口頭語言的漢語官話作為交流媒介)、文化、習俗相近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中國、日本(包括以前的琉球,現日本沖繩縣和鹿兒島縣南部奄美群島)、朝鮮、韓國、越南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

⑼ 大中華文化圈的范圍是哪些地方

對於「大中華文化圈」,目前似乎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首先,學者對「大中華」一詞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有一派學者認為,「大中華」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澳門、台灣。此外,有些學者把「大中華」的概念擴大為涵蓋所有華人種族為主要居民的地區。還有學者認為「大中華」不僅是一個地區概念,同時也是一個文化概念。

就目前的經濟、政治現狀和地理位置而言,一般人比較容易接受剛才所說的第二種概念,即「大中華」是指中國大陸、港澳和台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兩岸三地」。

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逐漸增強,大中華文化圈將擴展到周邊地區,因為既然是「大中華文化圈」,就是中華文化影響所及的范圍,而不涉及國土和疆界。按照這種說法,「大中華文化圈」的發展模式就是首先以中國大陸為核心,香港、澳門、台灣是第二圈;第三圈則是歷史上曾經受到中國文化重大影響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越南和泰國等。

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而中華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深遠,日本至今仍在使用漢字。韓國、越南、泰國和中華文化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總的說來,大中華文化圈的國家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

對於大中華文化圈的第四圈,可以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指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特別是亞洲以外的華裔,他們大多居住在美洲、歐洲、大洋洲,並在當地建立了自己的社區。大中華文化圈第四圈的第二類指的是熱愛中華文化或者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非華裔人士。

閱讀全文

與大中華系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5國行備份文件大小 瀏覽:754
linux恢復刪除文件命令 瀏覽:805
win10家庭版打不開qq文件 瀏覽:794
女生來例假有哪個app比較好 瀏覽:66
調用後台介面為什麼不顯示數據 瀏覽:363
js判斷重復 瀏覽:422
聯通如何切換到網路電視 瀏覽:191
學編程的優勢哪裡靠譜 瀏覽:939
溝通文件 瀏覽:267
水準測量平差程序 瀏覽:78
cf如何解決網路誤封 瀏覽:952
折疊式文件夾是什麼意思 瀏覽:796
js彈窗登錄注冊 瀏覽:563
怎麼把游戲數據備份到另一個手機 瀏覽:361
微信封殺搶紅包神器破解教程 瀏覽:536
帶貨數據什麼時候更新 瀏覽:500
微信通訊錄復制到手機 瀏覽:498
編程貓怎麼連接音響 瀏覽:589
有沒有什麼app在家點餐 瀏覽:501
win10視頻文件看不到縮略圖注冊表 瀏覽:23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