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為linux釋放緩存
當在Linux下頻繁存取文件後,物理內存會很快被用光,當程序結束後,內存不會被正常釋放,而是一直作為caching。這個問題,貌似有不少人在問,不過都沒有看到有什麼很好解決的辦法。那麼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通常情況
先來說說free命令: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163 86 0 10 94
-/+ buffers/Cache: 58 191
SWAP: 511 0 511
其中:
total 內存總數
used 已經使用的內存數
free 空閑的內存數
shared 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 buffer Cache和cached Page Cache 磁碟緩存的大小
-buffers/cache (已用)的內存數: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可用)的內存數: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用的memory=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有了這個基礎後,可以得知,我現在used為163MB,free為86MB,buffer和cached分別為10MB,94MB。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果我執行復制文件,內存會發生什麼變化。
# cp -r /etc ~/test/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244 4 0 8 174
-/+ buffers/cache: 62 187
Swap: 511 0 511
在我命令執行結束後,used為244MB,free為4MB,buffers為8MB,cached為174MB,天吶,都被cached吃掉了。別緊張,這是為了提高文件讀取效率的做法。
為了提高磁碟存取效率,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除了對dentry進行緩存(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還採取了兩種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後者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這些Cache有效縮短了 I/O系統調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時間。
那麼有人說過段時間,linux會自動釋放掉所用的內存。等待一段時間後,我們使用free再來試試,看看是否有釋放?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244 5 0 8 174
-/+ buffers/cache: 61 188
Swap: 511 0 511
似乎沒有任何變化。(實際情況下,內存的管理還與Swap有關)那麼我能否手動釋放掉這些內存呢?回答是可以的!
二、手動釋放緩存
/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做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操作如下:
#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0
首先,/proc/sys/vm/drop_caches的值,默認為0。
# sync
手動執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運行 sync 子常式。如果必須停止系統,則運行sync 命令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3
將/proc/sys/vm/drop_caches值設為3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66 182 0 0 11
-/+ buffers/cache: 55 194
Swap: 511 0 511
再來運行free命令,會發現現在的used為66MB,free為182MB,buffers為0MB,cached為11MB。那麼有效的釋放了buffer和cache。
有關/proc/sys/vm/drop_caches的用法在下面進行了說明
/proc/sys/vm/drop_caches (since Linux 2.6.16)
Writing to this file causes the kernel to drop clean caches,dentries and inodes from memory, causing that memory to become free.
To free pagecache, us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Because this is a non-destructive operation and dirty objects are not freeable, the user should run sync first.
② linux 下怎麼查看一個進程佔用內存大小
你好,方法如下: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後,查看%MEM的內容。可以選擇按進程查看或者按用戶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戶的進程內存使用情況的話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1)top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佔用狀況,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
可以直接使用top命令後,查看%MEM的內容。可以選擇按進程查看或者按用戶查看,如想查看oracle用戶的進程內存使用情況的話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
$ top -u oracle
內容解釋:
PID:進程的ID
USER:進程所有者
PR:進程的優先順序別,越小越優先被執行
NInice:值
VIRT:進程佔用的虛擬內存
RES:進程佔用的物理內存
SHR:進程使用的共享內存
S:進程的狀態。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運行,Z表示僵死狀態,N表示該進程優先值為負數
%CPU:進程佔用CPU的使用率
%MEM: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和總內存的百分比
TIME+:該進程啟動後佔用的總的CPU時間,即佔用CPU使用時間的累加值。
COMMAND:進程啟動命令名稱
常用的命令:
P:按%CPU使用率排行
T:按MITE+排行
M:按%MEM排行
(2)pmap
可以根據進程查看進程相關信息佔用的內存情況,(進程號可以通過ps查看)如下所示:
$ pmap -d 14596
(3)ps
如下例所示: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其中rsz是是實際內存
$ ps -e -o 'pid,comm,args,pcpu,rsz,vsz,stime,user,uid' | grep oracle | sort -nrk5
其中rsz為實際內存,上例實現按內存排序,由大到小
③ linux硬碟緩存大小應該怎麼查看
Linux中要查看硬碟緩存大小,可以使用hdparm命令。
1、在終端中執行如下命令。
sudohdparm-I/dev/sdb
2、執行效果如下圖所示,其中cache/buffer size行即為緩存大小。
-a<快取分區>:設定讀取文件時,預先存入塊區的分區數,若不加上<快取分區>選項,則顯示目前的設定;
-A<0或1>:啟動或關閉讀取文件時的快取功能;
-c<I/O模式>:設定IDE32位I/O模式;
-C:檢測IDE硬碟的電源管理模式;
-d<0或1>:設定磁碟的DMA模式;
-f:將內存緩沖區的數據寫入硬碟,並清楚緩沖區;
-g:顯示硬碟的磁軌,磁頭,磁區等參數;
-h:顯示幫助;
-i:顯示硬碟的硬體規格信息,這些信息是在開機時由硬碟本身所提供;
-I:直接讀取硬碟所提供的硬體規格信息;
-k<0或1>:重設硬碟時,保留-dmu參數的設定;
-K<0或1>:重設硬碟時,保留-APSWXZ參數的設定;
-m<磁區數>:設定硬碟多重分區存取的分區數;
-n<0或1>:忽略硬碟寫入時所發生的錯誤;
-p<PIO模式>:設定硬碟的PIO模式;
-P<磁區數>:設定硬碟內部快取的分區數;
-q:在執行後續的參數時,不在屏幕上顯示任何信息;
-r<0或1>:設定硬碟的讀寫模式;
-S<時間>:設定硬碟進入省電模式前的等待時間;
-t;評估硬碟的讀取效率;
-T:平谷硬碟快取的讀取效率;
-u<0或1>:在硬碟存取時,允許其他中斷要求同時執行;
-v:顯示硬碟的相關設定;
-w<0或1>:設定硬碟的寫入快取;
-X<傳輸模式>:設定硬碟的傳輸模式;
-y:使IDE硬碟進入省電模式;
-Y:使IDE硬碟進入睡眠模式;
-Z:關閉某些Seagate硬碟的自動省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