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ubuntu的內核映像文件在那個目錄中
在Ubuntu的根目錄/boot/目錄下。
Ubuntu根目錄下各文件的功能介紹:
/bin/ 用以存儲二進制可執行命令文件,/usr/bin/也存儲了一些基於用戶的命令文件。
/sbin/ 許多系統命令的存儲位置,/usr/sbin/中也包括了許多命令。
/root/ 超級用戶,即根用戶的主目錄。
/home/ 普通用戶的默認目錄,在該目錄下,每個用戶擁有一個以用戶名命名的文件夾。
/boot/ 存放Ubuntu內核和系統啟動文件。
/mnt/ 通常包括系統引導後被掛載的文件系統的掛載點。
/dev/ 存儲設備文件,包括計算機的所有外部設備,如硬碟、是、鍵盤、滑鼠等。
/etc/ 存放文件管理配置文件和目錄。
/lib/ 存儲各種程序所需要的共享庫文件。
/lost+found/ 一般為空,當非法關機時,會存放一些零散的文件。
/var/ 用於存放很多不斷變化的文件,例如日誌文件等。
/usr/ 包括與系統用戶直接有關的文件和目錄。
/media/ 存放Ubuntu系統自動掛載的設備文件。
/proc/ 這是一個虛擬目錄,它是內存的映射,包括系統信息和進程信息。
/tmp/ 存儲系統和用戶的臨時信息。
/initrd/ 用來載入啟動時臨時掛載的initrd.img映像文件,以及載入所要的設備模塊目錄。
/opt/ 作為可選文件和程序的存放目錄,否則將無法引導計算機進入操作系統。
/srv/ 存儲系統提供的服務數據。
/sys/ 系統設備和文件層次結構,並向用戶程序提供詳細的內核數據信息。
② windows內核文件在哪
C盤
├—WINDOWS
│ ├—system32(存放Windows的系統文件和硬體驅動程序)
│ │ ├—config(用戶配置信息和密碼信息)
│ │ │ └—systemprofile(系統配置信息,用於恢復系統)
│ │ ├—drivers(用來存放硬體驅動文件,不建議刪除)
│ │ ├—spool(用來存放系統列印文件。包括列印的色彩、列印預存等)
│ │ ├—wbem(存放WMI測試程序,用於查看和更改公共信息模型類、實例和方法等。請勿刪除)
│ │ ├—IME(用來存放系統輸入法文件,類似WINDOWS下的IME文件夾)
│ │ ├—CatRoot(計算機啟動測試信息目錄,包括了計算機啟動時檢測的硬軟體信息)
│ │ ├—Com(用來存放組件服務文件)
│ │ ├—ReinstallBackups(電腦中硬體的驅動程序備份)
│ │ ├—DllCache(用來存放系統緩存文件。當系統文件被替換時,文件保護機制會復制這個文件夾下的文件去覆蓋非系統文件)
│ │ ├—GroupPolicy(組策略文件夾)
│ │
│ ├—system(系統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虛擬設備文件)
│ ├—$NtUninstall$(每給系統打一個補丁,系統就會自動創建這樣的一個目錄,可刪除)
│ ├—security(系統安全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重要的數據文件)
│ ├—srchasst(搜索助手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搜索助手文件,與msagent文件夾類似)
│ ├—repair(系統修復文件夾,用來存放修復系統時所需的配置文件)
│ ├—Downloaded Program Files(下載程序文件夾,用來存放擴展IE功能的ActiveX等插件)
│ ├—inf(用來存放INF文件。INF文件最常見的應用是為硬體設備提供驅動程序服務,不建議刪除其中文件)
│ ├—Help(Windows幫助文件)
│ ├—Config(系統配置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的一些臨時配置的文件)
│ ├—msagent(微軟助手文件夾,存放動態的卡通形象,協助你更好地使用系統。若覺的沒有必要,可直接刪除)
│ ├—Cursors(滑鼠指針文件夾)
│ ├—Media(聲音文件夾,開關機等wav文件存放於此)
│ ├—Mui(多語言包文件夾,用來存放多國語言文件。簡體中文系統中這個文件夾默認是空的,但不建議刪除此文件夾)
│ ├—java(存放Java運行的組件及其程序文件。不建議刪除其中文件)
│ ├—Web
│ │ ├—Wall*****(存放桌面壁紙的文件夾)
│ │
│ ├—addins(系統附加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附加功能的文件)
│ ├—Connection Wizard(連接向導文件夾,用來存放「Internet連接向導」的相關文件)
│ ├—Driver Cache(驅動緩存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已知硬體的驅動文件)
│ │ └—i386(Windows操作系統自帶的已知硬體驅動文件,可刪除以節省空間)
│ ├—TEMP(系統臨時文件夾,其中內容可以全部刪除)
│ ├—twain_32(掃描儀相關)
│ ├—AppPatch(應用程序修補備份文件夾,用來存放應用程序的修補文件)
│ ├—Debug(系統調試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運行過程中調試模塊的日誌文件)
│ ├—Resources(系統資源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SHELL資源文件,就是我們在桌面上所看到的主題)
│ │ └—Themes(桌面主題都存放於此,可刪除無用主題)
│ ├—WinSxS(存儲各個版本的Windows XP組件,減少因為DLL文件而引起的配置問題)
│ ├—ime(輸入法信息)
│ ├—PCHealth(用來存放協調、配置和管理計算機正常運行的文件)
│ │ └—HelpCtr(幫助和支持)
│ │ ├—Binaries(我們常用的msconfig就在這里喲)
│ ├—Offline Web Pages(離線瀏覽文件存放於此)
│ ├—Prefetch(預讀取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已訪問過的文件的預讀信息(此信息是系統在訪問時自動生成的新信息),以加快文件的訪問速度,其擴展名為「PF」。可以將此文件夾中的文件刪除)
│ ├—ShellNew
│ ├—Fonts(字體文件夾。要安裝某種字體只需將字體文件復制到該目錄下即可)
│ ├—pss(用來備份系統啟動配置文件的,一般對「Boot.ini」、「System.ini」和「Win.ini」三個文件進行備份,擴展名為「backup」。如果系統原有的這三個文件損壞的話,可以從這里進行恢復。不建議刪除)
│ ├—Registration(注冊文件夾,用來存放用於系統COM+或者其他組件注冊的相關文件。不建議刪除這里的文件)
│ └—Downloaded Installations(存放一些使用Windows Installer技術的安裝程序,主要用來對程序進行修復等操作)
├—Documents and Settings
│ ├—Default User
│ │ ├—Application Data(通用應用程序數據文件夾。此處存放著已經安裝的一些應用程序的專用數據)
│ │ ├—桌面
│ │ ├—Favorites(收藏夾)
│ │ ├—NetHood(網路共享目錄)
│ │ ├—My Documents(我的文檔)
│ │ ├—PrintHood(列印共享目錄)
│ │ ├—Recent(最近打開的文檔)
│ │ ├—SendTo(滑鼠右鍵的發送到)
│ │ ├—「開始」菜單
│ │ ├—Templates(模板文件夾,可能有Word、Excel等的模板文件)
│ │ └—Local Settings
│ │ ├—Application Data
│ │ └—Temp(臨時文件目錄。在系統和軟體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臨時文件就存放在於此。需定期清理)
│ │ └—Temporary Internet Files(Internet臨時文件夾。需定期清理)
│ ├—All Users(所有用戶文件夾,這里的更改對所有用戶有效)
│ └—Administrator(系統管理員帳戶的文件夾)
├—Program Files
│ ├—Common Files(共享的應用程序文件存放於此)
│ ├—Internet Explorer(IE瀏覽器)
│ ├—ComPlus Applications(COM+ 組件的配置和跟蹤,一般為空)
│ ├—Windows Media Player(WINDOWS媒體播放器)
│ ├—WindowsUpdate(用於Windows的升級,可刪除)
│ ├—InstallShield Installation Information
│ ├—Uninstall Information(存放軟體反安裝信息,刪除後可能導致部分軟體無法卸載)
├—wmpub(windows media service的目錄)
├—boot(一鍵還原等軟體的文件夾)
├—Inetpub(IIS文件夾)
├—Downloads(Flashget默認下載文件夾)
├—System Volume Information(系統還原文件夾)
└—TDdownload(迅雷默認下載文件夾
不知道有沒有用....
③ linux內核的文件都在哪兒
linux內核默認存放到/boot下,而/usr/src中可查看內核的信息。
幾種linux內核文件的區別:
1、vmlinux 編譯出來的最原始的內核文件,未壓縮。
2、zImage 是vmlinux經過gzip壓縮後的文件。
3、bzImage bz表示「big 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採用zImage或bzImage都行,如果比較大應該用bzImage。
4、uImage U-boot專用的映像文件,它是在zImage之前加上一個長度為0x40的tag(64個位元組,說明這個映像文件的類型、載入位置、生成時間、大小等信息)。其實就是一個自動跟手動的區別,有了uImage頭部的描述,u-boot就知道對應Image的信息,如果沒有頭部則需要自己手動去搞那些參數。換句話說,如果直接從uImage的0x40位置開始執行,zImage和uImage沒有任何區別。
5、vmlinuz 是bzImage/zImage文件的拷貝或指向bzImage/zImage的鏈接。
6、initrd 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