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DIY一個基於Freenas的家用NAS
1 序
前段時間終於把自己設想了好久的家用NAS配好了,想好好寫一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對別人有一點幫助,也希望和大家交流關於ZFS和Freenas的意見和想法。
2 你需要NAS嗎?
你認為數據的價值很重要,願意投入一點資金來降低數據丟失的風險。比如,你自己原創的文字和圖片、各種word和excel的文件、各種照片和視頻,這些原創性的內容都是全世界僅此一份的,還有一些你認為很難再從網路上下載到的資源,這些內容都需要一個比台式機(或者手提電腦)、U盤、移動硬碟和光碟等,更安全可靠的儲存方式。由於網路條件和價格的限制,或者是由於對雲儲存的不信任,把大容量的文件備份到雲端好像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你的家庭網路內有2台或更多的電腦,需要中轉空間來傳遞文件,特別是大容量的文件。如果只有2台電腦的話,網路鄰居共友衡享或者FTP訪問也算可行。但如果3台或更多電腦,動輒幾個G容量的內容,還要分發到每一台電腦,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大容量、訪問速度快的共享儲存空間就方便很多了。
如果以上兩段描述符合你的實際,那麼你應該開始考慮入手一台NAS了。
3 買成品還是DIY?
3.1 NAS與其它備份手段的比較
3.1.1 U盤和移動硬碟
NAS一般容量相對比較大。如果U盤和移動硬碟也是在線使用,除了RAID 0的配置,個人覺得其它RAID配置的可靠性都比U盤和移動硬碟好。當然,如果把U盤和移動硬碟作為離線備份的手段,可靠性應該會提高不少,不過要犧牲部分的數據可用性。
3.1.2 光碟(DVD和藍光)
如果是可擦寫的,每次重新擦寫的速度比較慢。如果是不可擦寫的,倒可以作為離線備份的手段。數據的不可更改始終會帶來不方便,比如整理好資料目錄,刻碟完,結果以後又發現要往中間加內容。
3.1.3 雲儲存
主要有三方面的限制:速度、容量和價格。那些不是世界知名的IT巨頭搞的,會擔心它不知道哪一天就宣布停止服務啟告手。Amazon的S3倒是信得過(相比之下),但是訪問速度和價格又是個問題。
3.2 成品NAS和自己DIY的區別
3.2.1 安全性、價格和售後服務
幾個著名的品牌(如synlogy、qnap、thecus、zyxel、buffalo、netgear等等)提供的家用NAS,大部分最多到六盤位,組RAID 6吧?(不知道可不可以組多個RAID 1),理論上是最多允許兩只硬碟損壞。如果是自己DIY的話,無論是硬RAID或者基於ZFS,RAID的配置都可以更加靈活,只要硬體配置跟得上,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完全悄嫌沒有問題。
盤位越少,成品NAS的價格貌似更有優勢。假如需求只是兩個盤組RAID 1,那毫無疑問成品NAS更便宜。DIY的話,固定成本是主板、CPU、內存、機箱和電源(或者加上RAID卡),硬碟數量一般不少於3個。同樣是4個盤位,不算硬碟的話,DIY的價格已經大大低於成品NAS。6個盤位,京東上有個要9k+,自己DIY的話,2k搞定。
自己DIY的NAS,各個零配件的售後服務要看你選擇的硬體品牌的生產商。整台NAS在組裝和調試的時候,以後的使用中要排除故障或增加功能,都需要你自己在網上找資料或者和別人討論,所以如果你是伸手黨,還是買成品NAS好了。
3.2.2 功能、靈活性和功耗
成品NAS提供的功能,大部分可以通過各種開源的解決方案來實現。而DIY的NAS提供的靈活性,比如和htpc或者網關結合在一起,硬體配置的更改都是成品NAS所不能比擬的。
功耗方面,DIY的NAS要追求低功耗,可以選擇直流電源+整合主板,貌似網上也有人可以做到待機十幾瓦的。個人就覺得沒必要苛求,相比節省的電費,我更希望電源和UPS都穩定可靠,機箱內空間夠大方便散熱。
3.2.3 噪音控制和外形
現在很多DIY的機箱,也足夠小巧和精緻了,擺在客廳或書桌檯面都完全沒問題。捨得花錢的話,用無風扇電源和CPU散熱器,加上機箱內全用靜音風扇,相信可以把噪音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圍。
3.3 DIY NAS的種類
首先要把專用和多用途的NAS區分開來。專用的NAS一般只提供文件共享和相關的網路服務,可能也作為24*7的下載機。多用途的NAS有的是作為HTPC,連接電視來直接播放媒體內容,也有是利用虛擬化,通過一台硬體伺服器提供網關、媒體伺服器等多台虛擬伺服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種組建RAID的方式:
軟RAID,利用主板晶元組自帶的功能組建RAID。性能比不上硬RAID,和ZFS的比較我不清楚,感覺應該也不如。好像有些軟RAID認主板,轉移的時候一定要同型號的主板才可以認出來原有的RAID配置,也有人說intel的是認晶元組,不要求同型號主板。雖然不需要額外的硬體RAID卡投入,也限制了安全性的提示和功能的擴展,除非是換主板。
硬RAID,在主板上插RAID卡,RAID卡再接硬碟。注意有些便宜的RAID卡其實是把運算交給CPU的,自己純粹就是一個介面。一般好的硬RAID卡上有專門的運算晶元,還要帶電池,防止數據丟失。硬RAID是目前最主流的解決方案,價格範圍廣,可以投入很小,也可以很發燒。
基於ZFS,不需要安裝RAID卡,也不利用主板晶元組的RAID功能。硬體配置豐儉由人,數據安全可靠。。。(ZFS的特點請看4.1)
4 軟硬體配置
4.1 ZFS的特點
請允許偷懶一下,介紹ZFS的資料網上已經有很多了,如果有興趣,一定可以深入了解,
簡單來說,基於ZFS的儲存,不怕斷電(就算正在寫入的時候斷電了,數據也不會損壞或者丟失,用硬RAID卡的有可能的哦),有快照功能,不怕誤刪除(而且快照佔空間很小),可以通過加入固態硬碟來大幅提高讀寫性能(跑滿千兆區域網很輕松),容易擴充(把原來的RAID裡面每個硬碟都換成容量更大的,總容量自動增加),硬體無關(換主板都毫無壓力),操作簡單(常用命令才幾個,如果是用Freenas的圖形管理界面的話,更加簡單)。
4.2 操作系統的選擇
所有支持ZFS的操作系統(或發行版)都可以在ZFS的wiki查到,主要用來做NAS的系統有以下幾個:
4.2.1 Oracle Solaris和 OpenIndiana
Oracle Solaris的zpool(ZFS的管理軟體)版本最新,不過是商業軟體;OpenIndiana是OpenSolaris的後續,開源的,我自己沒有用過,跟FreeBSD一樣,應該沒有ZFS的圖形管理界面。
4.2.2 FreeBSD
網上介紹也很多,簡單說就是穩定、穩定和穩定。我在virtual box裡面用FreeBSD,對照著文檔,測試過ZFS的各種操作和功能。另外,FreeBSD的Handbook寫得非常好,有中文版哦,喜歡折騰的同學首選。
4.2.3 Freenas
主角登場,熱烈鼓掌!安裝簡單,界面清爽!第5章將會介紹安裝和配置的過程。這是一個商業公司維護的開源,基於FreeBSD,專門用於NAS的系統。
4.2.4 NexentaStor Community Edition
跟Freenas一樣,都有ZFS的圖形管理界面,根據網路上的測試報告,貌似這個的IO性能比Freenas好。一點小限制是免費版最大容量為18TB。
4.3 硬體配置
4.3.1 終於寫到我最喜歡的部分了,確定硬體搭配讓我糾結了n長時間,最終結果兼顧了錢包、個人喜好和性能,還算滿意。我的NAS的配置如下:(推薦配置從4.3.2開始)
UPS:APC Smart-UPS SC420
(UPS最重要,所以排第一。雖然說ZFS不怕斷電,不過有個在線式的UPS,應付各種拔插頭、按開關和電網的浪涌,還可以接NAS的串口實現市電中斷時自動關機,實在是硬體配置裡面的MVP。這個UPS是以前買的,伏安只有420,容量有點小,現在拖三個硬碟,估計拖5個沒問題)
電源:全漢(FSP)藍暴節能版360
CPU:AMD A4-3300
技嘉(GIGABYTE)GA-A75M-D2H
(選這個主板CPU的搭配是因為功耗較低又有較多的SATA 6G介面,最大內存又可以到32G,跑ZFS的話,內存越大越好。寫文章的時候才看到技嘉出了F2A75M-D3H,更加適合,搞到我都想換主板了,T_T)
三星(SAMSUNG)DDR3 1600 4G *2
西部數據 WD20EARX *3
(這三塊硬碟是跑去廣州的百腦匯買的,第一次的時候自己小白了,居然買到兩塊是換標簽的WD20EARS,只好跑多一次去換,大家如果在電腦城買的請小心)
聯力PC A04A
(我是第一次用聯力機箱的土人,一邊安裝一邊贊嘆「做工果然好啊」,然後各種調整硬碟位置,各種拆裝硬碟籠子,各種調整走線。圖片等寫完這篇文章的第一版再補上)
因為一開始就確定了NAS要配已有的UPS,而且不兼任HTPC,所以我的NAS是放在書房裡面的。書房裡面有一台D-Link的5口百兆交換機,連接一台台式機,一台手提和NAS,再通過電力貓連接整個家庭網路的核心交換機和無線路由Linksys WRT610N。
功耗測試用的是深圳北電的電力檢測儀,實測數據如下:
關閉NAS電源(全漢藍暴)上的開關,0 W
打開NAS電源上的開關,NAS未開機,3.2 W
按NAS機箱面板的開關開機,功耗一直爬升,最高達到 72 W
NAS的啟動過程結束,進入正常狀態,44 W
測試連續讀取,通過百兆的LAN連接,台式機播放NAS共享出來的mkv文件,44W
測試連續寫,用FTP上傳大文件,速度大概10MB/s,56W
在NAS的web管理界面點關機,等到機箱的電源指示燈熄滅,1.5W
另外,在Freenas裡面可以設置每個硬碟的電源選項,比如多長時間之後進入待機。我這台NAS現在還負責BT下載,所以硬碟是一直沒有停的,測不了全部硬碟都進入待機時候的功耗。
4.3.2 普通版配置
強烈推薦UPS作為標配,花的錢不多,可靠性大幅提高。後備式的也可以接受。注意UPS一般容量標的是伏安,要轉換成瓦特。這里插播一段網上找來的計算硬碟功率的方法:先通過spec sheet找到硬碟12V的最大電流(據說就是啟動的時候了),比如WD20EARS的是1.75A,然後在硬碟標簽上找到5V的電流,這個例子裡面是0.55A,所以這個硬碟的最大功率就是12V x 1.75A + 5V x 0.55A = 24W。在挑選UPS和NAS的電源的時候就要注意考慮功率了。當然,伺服器專用的主板通常有逐個啟動硬碟的功能,可以降低對功率的要求,這個在高帥富版的推薦配置裡面談。
千兆網路,你懂的。
最少三個硬碟,組RAIDZ 1,可以承受其中一個硬碟損壞。ZFS當然也支持條帶(RAID 0)和鏡像(RAID 1),還有RAIDZ 2和RAIDZ 3,還可以加熱備,加L2ARC等等,看需求和預算來配置吧。如果你的配置裡面硬碟數量超過9個,最好分組,具體參考:
http://doc.freenas.org/index.php/Hardware_Recommendations
8G+ 的內存,跑ZFS的話,內存越大越好,所以挑選主板的時候注意選最大內存容量比較大的。
一個4G+的U盤,做系統盤。把Freenas的系統裝在U盤上是最簡單快捷的,還可以把這個系統U盤備份多幾個。安裝到硬碟上的話,Freenas一定要獨占整個硬碟,浪費空間和一個SATA介面。
4.3.3 屌絲版配置
百兆網路,我用的就是了,淚奔。
兩個硬碟,組鏡像。其實這個組合也很靈活,以後你可以把這兩個硬碟都換成容量翻倍的,那麼你的ZFS的容量也翻倍。或者再增加一對鏡像配置的硬碟,跟原有的鏡像做條帶,總容量也可以增加。再或者為了提高可靠性,加入第三塊硬碟到鏡像裡面,變成1:3的鏡像,ZFS果然很靈活吧,呵呵。
4G內存,最低配置了。
4.3.4 高帥富版配置(其實這些高端硬體我也不是很懂,不過yy起來好爽,哈哈)
全屋強電弱電的防雷裝置,這個算題外話,不過確實很必要,特別是多雷雨的地區。
在線式UPS,作用前面講過了。
冗餘電源,這個算伺服器的基本配置了吧。
伺服器主板、伺服器CPU和ecc buffered內存。可以用容量更大、可靠性更高的內存,可以接更多的硬碟,可以熱插拔,可以ooo,可以xxx。。。
SAS硬碟,N個,怎麼組RAID就只看對容量、可靠性和速度的需求了。記得其中一些硬碟做熱備。
固態硬碟,N個,做L2ARC,大幅提高NAS的讀性能;做ZIL(ZFS Intent Log),大幅提高NAS的寫性能。
千兆網卡,N張加上支持LACP(鏈路聚合)的千兆網管交換機,突破千兆區域網的帶寬就靠它們了。
機箱,塞得進上面所有東西的,隨便挑吧。
作為高帥富,當然不只一套房子了,請把以上配置克隆到每一套房子,這樣就可以實現異地容災遠程鏡像自動備份了,鼓掌!
5 Freenas的安裝和配置
大概的流程是這樣的:
把映像文件寫到U盤
用U盤啟動,進行初始化設置,包括網卡、DNS和Web界面的密碼
創建volume
設定scrub(對volume的定時檢查)
在volume裡面創建dataset(dataset是Freenas裡面的管理單位)
針對dataset設置snapshot(快照,用於回滾和遠程備份)
建立用戶和用戶組
針對dataset設置許可權
設置share(有CIFS、NFS、iSCSI、AFP等等)
從客戶端測試(測試連接和讀寫許可權)
備份配置文件和系統U盤 。
B. 如何用舊電腦DIY家用NAS
舊電腦開機後先進入BIOS設置U盤啟動。因為每個型號的電腦主板的設置不同,以我的電版腦為例,進入開權機界面按F12可以進入BIOS設置開機啟動順序。其他的型號可以自行網路。
2
下載NAS系統鏡像。這里推薦一個國產的開源免費WISNUC系統,配備有PC客戶端和移動客戶端,使用很方便。
首先需要下載WISNUC 燒錄鏡像,下載後解壓得到名稱為」wisnuc-appifi-ustick-bootx86」的鏡像文件。
C. 如何用u盤安裝nas
去官網下載准備好NAS4Free的LiveCD文件,根據您的內存大小選擇i386還是amd64。建議使用64位版。
對於需要將系統安裝到CF卡或者U盤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載IMG文件,再用IMG寫盤軟體寫到U盤或者CF卡里,建議大家使用physdiskwrite這個軟體寫盤。
或者刻盤,當然比刻盤更好的方法就是量產U盤的方法了。
那麼我們這個就從最開始的量產U盤開始。
U盤准備好後,使用ChipGenius晶元檢測工具,檢測你的U盤的晶元以及U盤所使用的主控;
下圖這是我的U盤晶元:
檢測到U盤所使用的晶元後,可以到U盤量產網等網站下載對應主控的量產化工具,進行量產;比如上圖我的U盤就是慧榮主控的,去u盤量產網站內搜索sm3257enaa最新版的量產工具把下載的ISO鏡像量產到U盤為cdrom啟動盤即可。
各品牌的U盤量產的方法不同,這里為了避免誤導就不詳細贅述,網上的量產教程也都很詳細了。
量產後完成後把U拔下,再插回,你會發現原來的U盤可移動磁碟已經變成了一個CD-ROM如下:
到此,U盤已經量產化完成,你只需要把U盤插到你DIY的USB口上,從BIOS里設置啟動,最優先啟動為usb-cdrom即可。
好了,U盤量產好後,我們開始安裝NAS4FREE吧,為了方便截圖,所以就用虛擬機代替,在實體機器上的安裝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
首先我新建虛擬機,虛擬機本身可以直接使用ISO文件安裝的,但是實體機我們需要用U盤安裝,所以新建時我直接使用U盤量產的CD—ROM作為虛擬機的CDROM.
啟動完後出現這個界面:
什麼也不用做,等等等,然後CD就會自己啟動:
如果你只是想體驗下NAS4FREE到這里就可以體驗了,默認IP地址就是192.168.1.250.用瀏覽器進去就可以了。
可以無需安裝,如果你需要安裝NAS4FREE,就選擇9,按回車,
然後就會出現如下界面:
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你的安裝模式,
選擇1是安裝系統到CF或者USB里,
選擇2是安裝到硬碟快閃記憶體或USB里並安裝SWAP分區,
選擇3是完整安裝整個NAS4FREE到你的硬碟。並創建SWAP分區。如果我們是安裝到完整的物理機里,我們就選擇3,完整安裝,注意NAS4FREE安裝系統的系統盤會完全佔用整個硬碟,而不是佔用分區,不管你的硬碟有多大,所以安裝
NAS4FREE 必須要擁有兩個或者以上的硬碟,也可以用電子盤,U盤CF卡等安裝!
好了,我們選擇3
做完以上步驟後繼續等等,正常的話。10分鍾內肯定安裝完成的。
安裝完成後重啟動機器!移除你的Live-CD
——————————分割線——————
如果一切正常。會出現如下界面,恭喜你,系統安裝完成了
如果你的網路是192.168.1.X的話你現在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進如NAS4FREE的WEB管理界面了,如果不是,可以選擇2設置好你想要的IP地址後再進去!
我就需要設置,設置好後就是這樣!使用192.168.8.139打開WEBGUI
輸入默認用戶名:admin 密碼:nas4free 進入後:
選擇system-general
在這里修改系統語言為中文-點擊保存,系統就會變成大家熟悉的中文了
到此,NAS4FREE系統安裝搭建完畢!
D. 怎麼用路由器搭建家庭私有雲存儲nas,每個用戶只能訪問特定的文件夾
我說一下我的經驗,情況和你類似,設置外網登錄nas時折騰的我夠嗆,網上的教程幾乎沒有,只能自己摸索,希捷的nas沒用過,但原理應該差不多,你參考參考。
裝備:4M光纖,中興F420光貓,iptv,威聯通TS110
接線:光貓LAN1接路由(dlink600a)lan2接iptv,nas接路由
設置nas:威聯通新版的固件帶mycloudnas傻瓜式域名解析,只要路由帶upnp就能用,域名為xxx.mycloudnas.com的形式,更新之前用的dyndns的免費域名。像墨墨の守護說的,做指定個靜態ip。
路由:你不做埠映射的話,就做dmz,我用的dmz,直接解放nas到外網,比較省事。
一切准備就緒,開始測試,內網訪問外網的域名,之前的設置好的域名怎麼也進不去,PING也是超時,排除網線、路由、nas的問題之後,開始以為是兼容不好,最後在真正的「外網」訪問這個域名的時候,順利登錄。這個問題最後還是沒搞明白,現在反正是能順利遠程管理了。
之後又遠程測試了qpkg外掛,mldonkey(恩ip段許可權問題,所以沒登錄上去);joomla個人網站遠程管理,80埠網站瀏覽都順利通過;遠程web網頁文件管理也順利通過,直接在工作地點備份回家,極其方便。
咱倆的方案基本相同,dlink的路由,光貓iptv,只是nas不同,希捷如果沒有類似mycloudnas的傻瓜式方案,又不用要錢的服務,那你就歹用花生殼,dyndns或是3322的域名解析。nas和路由里都有這個ddns(動態域名解析)功能,只設置nas里的就行,路由設置埠映射或是dmz。最後你都設置好以後,注意一下設置域名網站的時候,里邊的外網ip是不是你現在路由里的外網ip,因為有時候路由改個參數就自動重新斷網撥號換ip了,域名網站里更新會滯後,這個你要注意下。最後,測試的時候用外邊的網路測試!祝你成功!
E. 求交組裝NAS,需要什麼配件怎麼DIY
NAS就是台普通的電腦。只是偏重存儲與安全穩定性,對性能要求不高。
建議買HP的N54L微型服內務器。容品牌機做工、穩定性都很好,價格也不貴,比自己組裝靠譜。
1600左右,標配4個3.5寸盤位+1個5.25寸盤位,如果增加RAID卡,可以擴展到8個盤位。(4個3.5寸+4個2.5寸)足夠家庭使用。
系統選用黑群暉,很好用。
F. 如何將手機改造成為nas
其實用ARM安卓低功耗方案搞NAS咱前年吧開始有整NAS私有雲的念頭的時候就想過,但是最後還是放棄了,原因很簡單,第一是性能,第二是系統。
安卓平台上幾乎沒有 SMB 伺服器端NAS方案的原因:
Windows 平台上的 SMB 實現(服務端和客戶端)硬編碼了它的埠號 137-139 (基於 NetBIOS )或 445,使用非標準的埠提供 SMB 共享正常是無法被 Windows 找到的,所以為了適配 Windows 以及一眾其他 SMB 客戶端,必須使用這些標准埠號。 而在安卓上,必須擁有 root 許可權才可以開啟(監聽)小於 1024 的埠
監聽小於 1024 埠需要 root 許可權是從 linux 一脈相承的
linux 更多時候是用於當伺服器,並且還是多人多賬戶同時使用的. 為了避免某個低級別的用戶監聽埠而導致某些基礎功能服務不能使用, linux 要求必須是管理員才能監聽 1024 以內的埠。而安卓的使用者只有一個普通用戶, 管理員用戶 和 root 用戶都是默認關閉,不允許用戶擁有管理員許可權,所以安卓全系基本就GG了,除非能ROOT。所以安卓陣營就是改,也得先ROOT或者刷LINUX開發系統,這倒是顯得IOS干這種活更容易些可惜IOS不開放文件管理權。
同樣的解釋適用於為什麼安卓端沒有 smtp 伺服器,Pop 伺服器
當然非標埠又不是不能用。使用 NsdManager 廣播一下協議和埠,一樣可以在 Windows 上鏈接。(不過我並不懂怎麼做上述操作
曾經有一個功能比較完善的 SMB 伺服器和客戶端(安卓),叫 LAN drive。當然,同樣的,它在未 root 的設備上只能使用 1024 及以上埠。所以對於 Windows 來說,要充當一個客戶端去連接它,必須進行埠轉換。為此這軟體還專門寫了一篇教程,洋洋灑灑一大段都是為 Windows 能連上它( PS. MAC 和 Linux 可自定義埠)搞功能轉換。所以正常安卓舊手機改NAS沒有物理限制但是實際上要 root 才可以用這就打翻一大堆小白了(包括我也不願意為了改NAS特意折騰ROOT)
此外一般咱以圖吧圖釘的角度來看的話都是做內網伺服器,外網環境基本還是依靠網盤或者直接拔NAS的移動硬碟解決了。不然NAS外網訪問還要買內網穿透或者申請公網IP,而且安全性也堪憂,外網網速不能保證的前提下直接把NAS掛的移動硬碟都拉走是最穩妥的方案。
安卓端是有支持網路共享的軟體的,比如上圖這個就是一個,軟體幾乎沒有體積(小於1M)在手機上安裝之後開啟服務就可以搞DLNA分享(要求手機不能鎖屏不然訪問會失敗)
WINDOWS網路是可以直接找到設備
需要安裝驅動
然而DLNA這個協議我們並不知道怎麼用來搞NAS,WIN下反正連文件目錄都摸不到
所以我們還是決定繼續搞SMB(SAMBA),用這個Servers_ultimate_pro
其可運行超過70種協議的60類伺服器。包括CVS, DC Hub, DHCP, UPnP,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