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window上如何設置才能獲取mp文件
第一步丶打開電腦的mp文件存儲功能。
在「我的電腦」上右鍵——屬性——高級,選好後點確定,下次再出現藍屏時,系統就會存儲下mp文件,一般存放位置在系統盤的minimp文件夾下。(建議在該文件夾上點右鍵——屬性——發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以後就能在桌面上找到該文件夾了) 。
第二步丶下載安裝
隨便選一個下載,安裝時,一路「下一步」就行了。
第三步丶使用windbg診斷藍屏錯誤
上面兩步設好後,就想辦法開始「製造」藍屏吧,平時怎麼用會出現藍屏就拚命用直到出現藍屏。
藍屏後重啟,在minimp文件夾下會出現一個以日期為文件名的東東,那就是我們要的了。接下來打開windbg,點屏幕左下的 「開始」,軟體啟動點File——Open Crash Dump, 然後找到minimp文件夾,mp文件一般是"時間.dmp",打開後就會自動分析了。分析完後,看最下面,找到3.probably caused by這一行, 那個myfault.sys文件就是罪魁禍首。 導入mp文件分析完畢後,不要關閉,在後面輸入 !analyze -v ,這個命令可以查看mp文件的詳細情況。
Ⅱ adb命令刪除coremp文件
使用命令刪除data目錄下的文件夾,和刪除一般文件不同,data目錄下的文件需要777許可權,所以需要的命令不同。
這里刪除的是ipconfig.xml文件夾,本來是個文件,但是錯誤的生成了文件夾格式。刪除文件夾及文件夾的內容rm-r,刪除一般目錄下文件夾。
adb啟動失敗時調試過程:
1、adbdevices顯示adb服務所查找到的設備(如果啟動不了時,進入第二步)
2、netstat-ano|findstr5037查找包含5037的埠(看是5037埠被那個進程佔用:例如是進程號是5200)
3、tskill5200殺掉5200進程
4、adbdevices再重新啟動adb服務
5、netstat-ano|findstr5037再次查看埠
Ⅲ 如何生成core文件
1、先用#ulimit -a可以查看系統core文件的大小限制(第一行),core文件大小設置為0, 即沒有打開core mp設置;
[cpp] view plain print?
root@XZX:~/cnnic/project/dnsx/dnsX#ulimit-a
corefilesize(blocks,-c)0
datasegsize(kbytes,-d)unlimited
schelingpriority(-e)0
filesize(blocks,-f)unlimited
pendingsignals(-i)46621
maxlockedmemory(kbytes,-l)64
maxmemorysize(kbytes,-m)unlimited
openfiles(-n)1024
pipesize(512bytes,-p)8
POSIXmessagequeues(bytes,-q)819200
real-timepriority(-r)0
stacksize(kbytes,-s)8192
cputime(seconds,-t)unlimited
maxuserprocesses(-u)46621
virtualmemory(kbytes,-v)unlimited
filelocks(-x)unlimited
ulimit -c 0 不產生core文件
ulimit -c 100 設置core文件最大為100k
ulimit -c unlimited 不限制core文件大小
執行#ulimit -c unlimited,然後#ulimit -a查看結果如下(第一行):
[cpp] view plain print?
root@XZX:~/cnnic/project/dnsx/dnsX#ulimit-a
corefilesize(blocks,-c)unlimited
datasegsize(kbytes,-d)unlimited
schelingpriority(-e)0
filesize(blocks,-f)unlimited
pendingsignals(-i)46621
maxlockedmemory(kbytes,-l)64
maxmemorysize(kbytes,-m)unlimited
openfiles(-n)1024
pipesize(512bytes,-p)8
POSIXmessagequeues(bytes,-q)819200
real-timepriority(-r)0
stacksize(kbytes,-s)8192
cputime(seconds,-t)unlimited
maxuserprocesses(-u)46621
virtualmemory(kbytes,-v)unlimited
filelocks(-x)unlimited
例如:
#gdb ./test core.2065
註:Linux下的C程序常常會因為內存訪問錯誤等原因造成segment fault(段錯誤),此時如果系統core mp功能是打開的,那麼將會有內存映像轉儲到硬碟上來,之後可以用gdb對core文件進行分析,還原系統發生段錯誤時刻的堆棧情況。這對於我們發現程序bug很有幫助。
很多系統默認的core文件大小都是0,我們可以通過在shell的啟動腳本/etc/bashrc或者~/.bashrc等地方來加入 ulimit -c 命令來指定core文件大小,從而確保core文件能夠生成。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里設置core文件的文件名模板,詳情請看core的官方man手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法只是在當前shell中生效,重啟之後,就不再有效了。永久生效的辦法是如下:
永久生效辦法:
#vi /etc/profile 然後,在profile中添加:
ulimit -c 1073741824
(但是,若將產生的轉儲文件大小大於該數字時,將不會產生轉儲文件)
或者
ulimit -c unlimited
這樣重啟機器後生效了。 或者, 使用source命令使之馬上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三、指定內核轉儲的文件名和目錄
修改完內核轉儲設置後,當程序core mp後發現確實在本地目錄產生了core文件,但是如果程序多次core mp時,core文件會被覆蓋,原因是每次core mp後生成的文件名默認都叫core,接下來就分享下如果想在每次core m時產生的core文件都帶上進程號怎麼操作,或者你想把內核轉儲文件保存到其他目錄怎麼辦?
1、core mp文件名自動加上進程ID
#echo 1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最後生成的core mp文件名會加上進程ID.
2、另外可以通過修改kernel的參數,指定內核轉儲所生成的core文件的路徑和文件名。
可以通過在/etc/sysctl.conf文件中,對sysctl變數kernel.core_pattern的設置。
#vim /etc/sysctl.conf 然後,在sysctl.conf文件中添加下面兩句話:
kernel.core_pattern = /var/core/core_%e_%p
kernel.core_uses_pid = 0
保存後退出。
註:如果/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這個文件的內容被配置成1,即使core_pattern中沒有設置%p,最後生成的core mp文件名仍會加上進程ID。
這里%e, %p分別表示:
%c 轉儲文件的大小上限
%e 所mp的文件名
%g 所mp的進程的實際組ID
%h 主機名
%p 所mp的進程PID
%s 導致本次coremp的信號
%t 轉儲時刻(由1970年1月1日起計的秒數)
%u 所mp進程的實際用戶ID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使修改結果馬上生效。
#sysctl –p /etc/sysctl.conf
請在/var目錄下先建立core文件夾,然後執行a.out程序,就會在/var/core/下產生以指定格式命名的內核轉儲文件。查看轉儲文件的情況:
#ls /var/core
core_a.out_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