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人學畫畫都有哪些坑
新手在學習一些東西的時候,難免會走一些彎路,這些彎路有可能成為我們的致命傷,最終讓我們停止前進的步伐。所以在學習任何新東西之前,去了解一些我們可能掉進的坑,對我們以後的學習一定有很大幫助。
當然繪畫這件事情也不例外,很多小白初期學繪畫都會條件很多坑,那麼到底有哪些坑呢?
如果一個人,學習繪畫一年,但是他中間停頓了好久,停頓三個月繪畫一次,停頓三個月會換一次,那麼到年底的時候,他是不是和年初是一樣的呢?所以我們在繪畫初期要保持一個持續的輸出,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肌肉記憶,那樣我們學到的技能才不至於輕易忘記。
最後總結一下,在繪畫初期我們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有彈性的目標,不要因為目標太高而放棄,在繪畫過程中要不斷的去向高人請教,那樣才能少走彎路,最後要保持一個持續的輸出,否則我們的繪畫技能很難提高。
我是手繪愛好者墨竹,用畫筆記錄生活的點滴,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墨竹手繪屋】
『貳』 怎麼畫國畫急急急!!!
國畫 分為寫意 工筆 工筆就是細致、認真、有耐心、我感覺主要是臨摹知道相關的知識就能畫的還可以。 寫意就是靠感覺 靠積累了 如齊白石的畫 畫出來形 神 。不好畫 要多加練習。多看相關書最好有老師指點。說起來有點麻煩
這個要簡單點
『叄』 初學中國畫怎樣畫
◆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 院體畫
簡稱「院體」、「院畫」,中國畫的一種。一般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其後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亦有專指南宋畫院作品,或泛指非宮廷畫家而效法南宋畫院風格之作。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魯迅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採用」》)
◆ 文人畫
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參見「南北宗」)。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發抒「性靈」或個人抱負,間亦寓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姚茫父的《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評:「唐王右丞(維)援詩入畫,然後趣由筆生,法隨意轉,言不必宮商而邱山皆韻,義不必比興而草木成吟。」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 畫分十門
中國畫名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門、人物門、宮室門、番族門、龍魚門、山水門、畜獸門、花鳥門、墨竹門、蔬菜門等。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參見「十三科」。
◆ 十三科
中國畫術語。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為六門;北宋《宣和畫譜》分為十門;南宋鄧椿《畫繼》分為八類。元代湯垕《畫鑒》說:「世俗立畫家十三科,山水打頭,界畫打底。」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載「畫家十三科」是:「佛菩薩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剛鬼神羅漢聖僧、風雲龍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騾走獸、人間動用、界畫樓台、一切傍生、耕種機織、雕青嵌綠。」
◆ 人物畫
繪畫的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歷代著名人物畫有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唐代韓滉的《文苑圖》,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北宋李公麟的《維摩詰像》,南宋李唐的《採薇圖》、梁楷的《李白行吟圖》,元代王繹的《楊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圖》卷、曾鯨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現代徐悲鴻的《泰戈爾像》等。在現代,更強調「師法化」,還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發展。
◆ 山水畫
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於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從此成為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 青綠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清代張庚說:「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元代湯垕說:「李思訓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自為一家法。」南宋有二趙(伯駒、伯驌),以擅作青綠山水著稱。中國的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設色畫中先有重色,後來才有淡彩。
◆ 淺絳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在水墨鉤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亦稱「吳裝」山水。
◆ 金碧
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凡用這三種顏料作為主色的山水畫,稱「金碧山水」,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鉤染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但明代唐志契《繪事微言》中另持一說:「蓋金碧者:石青石綠也,即青綠山水之謂也。後人不察,加以泥金謂之金筆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筆之名可笑也!」
◆ 青綠
中國畫顏料中的石青和石綠。也指以這兩種顏料為主色的著色方法。清代王翚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余於青綠法靜悟三十年,始盡其妙。」(《清暉畫跋》)惲壽平也說:「青綠重色,為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澹矣,而愈見穠厚為尤難。……運以虛和,出之妍雅,穠纖得中,靈氣惝恍,愈淺淡愈見穠厚,所謂絢爛之極,仍歸自然,畫法之一變也。」(《甌香館畫跋》)闡述了青綠設色的要旨。參見「青綠山水」。
◆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肆』 怎樣快速學習素描
繪畫20年,從央美畢業後一直從事素描基礎教育。有不少關於素描基礎的詳細見解與認知,在此分享給所有喜歡畫畫的人。尤其是剛剛接觸繪畫的小白。希望我的分享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寫這篇文章也是對我這些年來教學思路的一個總結:准備好流量,我將用大量的案例和事實講明白素描基礎到底應該怎麼學,並且怎樣才能學好。
既然要講明白怎麼學好素描基礎,那麼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素描基礎?
可能每個人對素描的理解不一樣,我就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吧。我認為繪畫基礎主要是兩個問題:怎麼看?怎麼畫?也就是觀察思路和作畫技巧。
那麼我先從怎麼畫(作畫技巧)開始講
在講素描怎麼畫之前,我想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工筆和水墨的作畫基礎是什麼?看看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理解繪畫的。
在這幅工筆畫里,我們可能會聽到一個人說他是怎樣去構圖,怎樣上顏色,怎樣去描繪栩栩如生的動物。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去看這幅畫,我們就會發現該畫家的功力體現在線條上,每一根羽毛,每一組毛發的邊緣線都非常的清楚仔細。
而這些都是用一隻非常小的毛筆一根一根畫出來的。實際上這對筆墨的運用要求非常高。對線條控制非常講究。
而上面這張國畫它的美感主要來源於他對線條的控制。石頭,天空和樹枝的線條,筆觸的感受都不一樣。他純粹地用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深淺,製造了不同的質感效果。
至於這一幅李苦禪的國畫墨竹,則是完全用線條的排列,筆墨的深淺粗細控制來完成的大型繪畫。
這三幅畫都是以線條的功力為主的,你能想像如果線條控製得不好,不能夠畫出恰當的粗細深淺變化,這樣的筆墨控制能畫這些工筆畫或者國畫嗎?
所以無一例外,學國畫的人都得從線條開始練習。因為筆墨控制是最基礎的基本功。
那麼素描最基礎的基礎功是什麼呢?
拉斐爾的素描手稿
在文藝復興畫聖拉斐爾的素描手稿上,我們可以看到肌膚的顏色是一根一根規整的線條組成的。身體的輪廓也是用線條勾勒的!
安格爾素描手稿
而在18世紀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的素描手稿上,我們同樣可以看見規整的排線,粗細變化微妙的人像輪廓線條。
不論國畫還是素描,它們的基本表現語言都是線條
所以線條的控制就是我們學習素描的第一基本功啊!
我相信有很多同學在網上看教程,看繪畫視頻的時候總會感覺到困惑,明明好像看著老師是這樣子畫的,但是自己跟著一起畫的時候就是畫不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會在教程里看到一個人,他是如何構圖,如何上色如何安排顏色的深淺,但是我們很難了解示範者到底是怎樣用力怎樣發力去畫線條的,我們也很難聽到一個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仔細的說,他到底用了幾分力道在畫線條。而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的基本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著視頻看著教程,跟著一起換,卻總是畫不出來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手頭功夫。繪畫,本質上是一種技藝。藝術是審美上的。技術是由手的力量控制的。
我們問一下自己有專門的為了素描練習過手的力量嗎?如果不會控制力量,那麼我們在學習素描之前,實際上是個繪畫的殘疾人。不管老師如何完整示範,我們如何努力地跟著視頻去模仿,最後只能挫敗地發現自己就是畫不出來。
其實學書法的人入門時都會練習永字八法。關於這八法,各有各的解釋,但要我來說,本質上是在練習毛筆的轉向,力量的控制。用力大,墨色就會掉,只有用力均勻的時候,墨水才能完整的形成一個規則的痕跡。
所以無一例外,無論是國畫還是書法,我們的老祖先早就認識到了,力量的控制,才是繪畫技藝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它是描繪對象的前提條件。
我們每天拿著鉛筆畫素描,卻沒有真正的學習過,到底怎麼用鉛筆,到底怎麼去畫線條。如果沒有我們的確沒有練過,那麼我們其實是沒有基本功的。
在這幅香蕉裡面,它的影子上面有很多排線,但都是凌亂的,我們會知道這個同學已經看到了顏色的深淺變化,但他畫出來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是他的觀察不夠仔細嗎?不是。是影子的顏色,他畫不均勻。他之所以畫不均勻,就是因為它的線條控制的不夠穩定,顏色不能很好的過渡,不能均勻的呈現色塊,是力量控制的問題。
如果我們有真正的學習過關於線條的知識的話,我們就會明白,在素描裡面是筆頭的正側角度使用決定了線條的粗細。
『伍』 楊育才的藝術特點
陳進軒
著名畫家楊育才出生於牡丹之鄉——山東菏澤,家鄉的牡丹給了他豐厚的生活體驗。他愛牡丹,畫牡丹,常寫生,多感悟,使他生發出新的觀念,獨創了「漬色牡丹」的繪畫技法,別具一格地表現出牡丹的花形、花性、花情、花貌、花神。
一個畫家能否有所成就,與他本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內涵乃至傳統功力等綜合因素不無關系。楊育才是一位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他精研畫理,又善思辨,因此他的畫才能在傳統沒骨畫法的基礎上,吸取西方繪畫中印象派的色彩表現,並發揮水的作用,是牡丹在墨與色、色與色、水與墨、水與色的沖撞與互動中,再現牡丹花、葉、乾的風情萬種的變,使得他的作品煥發出一種永遠鮮活的神采。
楊育才筆下的「漬色牡丹」,重「師法造化」,更重「中得心源」,早已經走出了傳統意義的形神規范,而更具現代人的審美感受。他在牡丹的美麗中注入了他的功力與創造、內涵與想像,並賦予其嶄新的時代精神。這一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表現方法,不同於古人,也不同於他人,無疑是畫家心性、才氣、乃至對藝術的真誠袒露。
談漬色牡丹:
楊育才獨創「漬色牡丹」,其作品富貴嬌媚,意象生動,深刻繪就了千年牡丹蓬勃向上的氣派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其漬色方法既繼承了中國畫寫意之傳統,又融入了西法繪形之精神,體現了牡丹的特徵及色彩。
生於牡丹之鄉的楊育才,牡丹給了他豐厚的生活體驗。他愛牡丹,畫牡丹,常寫生,多感悟,使他生發出新的觀念,獨創了「漬色牡丹」的繪畫技法,別具一格地表現出牡丹的花形、花性、花情、花貌、花神,自然而生動。「我期望藝術給人以自在充實的內在美,給人熠熠光明的憧憬,帶給人以純朴與善良。」畫家如是說。
「獨創漬色法,別開新生面;既可見筆墨,西法融其間;花葉不勾骨,更顯色斑斕;雅俗共欣賞,觀者都稱贊;循此再努力,奇葩更鮮艷。」著名美術評論家鄧福星評介說。
楊育才的漬色牡丹花不只是紅色的,而且大多數是畫成了淡綠色或者乾脆用白色。他說牡丹是木本植物,完全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畫牡丹不能只見花朵不見樹。所謂木本就是要以木為本,不能舍本求末。他畫的牡丹樹枝蒼勁老道、舒展有力、沖天豪放,看著畫面就猶如走進遮天蓋日的牡丹森林。他說自己畫牡丹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追求,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上都與眾不同。構圖上他追求一種大疏大密,鬆散有至,手法上他追求兼工帶寫,色彩上他追求樸素淡雅的藝術風格。他的漬色牡丹不拘泥於其形,卻在枝葉上再現了牡丹的風骨,在形似之外賦予牡丹獨秀精魂,用巧創的漬色裝點滲透,使其形神超然,既在物中,又在物外,心神交融,丹靈精透,恰似月暈珠浸,又如貴妃微醉,直達飄然妙境。
其方法是先用大號羊毫筆將白色調稀,按照花的生長結構,畫出花的形態;用小號狼毫筆著色,按花瓣的結構從花瓣根部沖注該色,讓色自然流淌滲化,直至顏色完全沉漬於紙上;用小號狼毫筆著色點花蕊。然後根據畫面的色調用花青加墨或純墨,寫出葉和嫩枝;用石綠色沖注至葉柄上,使色自然流淌滲化;用藤黃色或朱鏢色沖注至葉柄受光部位,讓色自然流淌滲化;將胭脂色注寫至內枝上。最後用朱鏢加墨或赭石加墨再加水稀釋,用長鋒兼毫筆,著飽色自上而下寫之。
楊育才將大量筆墨用在了牡丹的樹幹上,畫出了牡丹的別樣風骨,他專從骨入枝,從神建蕊,以漬色狀花魂,以汁色透紙壁;從大象中寫大意,從質朴中寫率真,從無言中開玄機,從寂寥中躍稚性,從而還原出渾然天成,高處亦勝寒。他不僅把牡丹當成參天大樹來畫,還畫四季牡丹,畫風雪中的牡丹。他說:「秋冬丹花,蘊春夏之氣,藏風雨之華,斂天地之精,雖枝瘦而花肥,清香悠遠;若秀女雖飽苦而倍富;雖歷艱而貴無比!」
當然,也有人對他這種畫法提出異議,甚至大為不喜歡。他說曾經有一位收藏家找到他要買他的牡丹圖,他就給他推薦自己畫的白色牡丹,那個收藏家搖頭,又給他推薦淡綠色的,收藏家還是搖頭,最後給他推薦紫紅色的,他仍然搖著頭走了。他說買牡丹圖是為了送人的,送人給人送白牡丹讓人想到送花圈不吉利。楊育才對於這種收藏迷信不屑一顧,他說我畫牡丹是追求一種牡丹高貴的品質,不在乎是否帶來多少利益,畫家就是要以藝術為天。
一個畫家能否有所成就,與他本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內涵乃至傳統功力等綜合因素不無關系。楊育才是一位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他精研畫理,又善思辨,因此他的畫才能在傳統沒骨畫法的基礎上,吸取西方繪畫中印象派的色彩表現,並發揮水的作用,是牡丹在墨與色、色與色、水與墨、水與色的沖撞與互動中,再現牡丹花、葉、乾的風情萬種的變,使得他的作品煥發出一種永遠鮮活的神采。
楊育才筆下的「漬色牡丹」,重「師法造化」,更重「中得心源」,早已經走出了傳統意義的形神規范,而更具現代人的審美感受。他在牡丹的美麗中注入了他的功力與創造、內涵與想像,並賦予其嶄新的時代精神。這一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表現方法,不同於古人,也不同於他人,無疑是畫家心性、才氣、乃至對藝術的真誠袒露。
楊育才就是在這樣一種不理解甚至非議中,默默地畫著自己的心中的參天牡丹!他三十多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牡丹相伴,構思孕育花魂,似飛岩擊石,恰瓊漿降露,動靜兩宜,張馳舒緩,點墨成影,生機昂然,用滿腔熱血精心澆灌著自己的牡丹園。有評論家說他的牡丹是「洞悉了玄機一隙,秉承了率性自然,專在那婉約婀娜中既存牡丹本真,又獨創漬色奇筆,猶如朝霞染露,猶如霓裳滴珠,猶如妙春女子巧梳妝,猶如豐腴小婦卸粉黛,不盡的風情,難言的柔骨,脫俗的雅韻,出神的冰潔,頓時化作牡丹一朵,靄雲一片。」
靜觀楊育才的漬色牡丹,飄搖中傳達著生命的張力和堅韌,寄託著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和超然於物外的灑脫。有評論家說楊育才筆下的「漬色牡丹」是世界上最聖潔的牡丹,給人寧靜,令人通達。相信不久的將來,他的漬色牡丹定會開出更加奔放絢麗的花朵。
楊育才先生論畫墨竹: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的悠久文化歷史和文明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人們早就贊譽中國是一個竹子文化的國家,據考證竹子在中國領土上就有39個屬的500餘竹種,可稱是一個竹子王國。由於竹子具有四時常青,天寒不凋,凌風傲雪之特性,人們便以竹喻人,賦以「高風亮節」「堅貞不屈」之品質,「凌雪清拔」」虛心向上」之美德,畫家以不同的表現手法將竹子的精神用中國的筆墨,在中國特製的宣紙上抒發各自的性情和思想。所以畫墨竹是中國畫中的一門專科,它能給人們以生命力旺盛和美的享受,歷代以墨竹而知名的畫家很多,由於文人畫的發展墨竹在元代頗為流行,自元代起擅長者高克恭、趙孟頫、管仲姬、趙琪、楊維翰、倪瓚、吳鎮、顧安、吳瓘、王維、蕭悅、文同、李衍、張遜、王紱、夏昶、石濤、鄭板橋等諸大家無不都從愛竹開始,繼而觀竹畫竹。
我畫墨竹三十餘年,回顧一下,深有所感,起初是因愛而畫竹,陶冶情操,無名利之思,故以臨傳統的墨竹印刷作品為入門之道,掌握了一些用筆之法,理解了墨竹的枝葉結構和水墨運用的技法。要畫好墨竹,必須在熟練運用筆墨水的基礎上,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寫生、去感受,帶著感情將風情、煙雨、雪露中的不同變化注入腦海,融入胸中,使之產生創作靈感和抒發沖動,這時提筆急從之,運墨直遂,以迫其所見,然得佳作也。
板橋先生說:「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不是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眼中之竹是客觀生活中的自然生長的竹,胸中之竹是通過觀竹而得的感受並加以提煉的竹,手中之竹是通過筆墨表達意象的竹,手中之竹可能與胸中之竹相結合,也可能不合,不合之時,就是要隨機應變,即胸無成竹……,隨著之揮毫弄墨信手寫去自然成章,其行神意具足也,著名畫家李衍先生說:」求一藝之精,信不易矣「,他強調畫竹需深入觀察生活,初學必守法度,久之可達於規矩筆墨之精,切忌信筆塗抹。要分析竹之品類及生長規律,深入淺出地論述畫竹方法,李衍先生在《畫竹譜》中論及畫墨竹上談到畫竿五忌,即忌沖天撞地、偏重偏輕、對節排竿、鼓架勝眼、前枝後葉,畫葉中的八忌四要,一忌似桃、二忌似柳、三忌孤生、四忌並立、五忌如叉、六忌如井、七忌如手指、八忌似蜻蜓。要翻正向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具姿態。筆墨的運用:筆墨技法是中國畫技法的基礎。一幅好的中國畫,在表現技巧上要有筆有墨。所謂筆者,即骨法用筆,要落筆成形有神,這種用筆方法是指運用筆的輕重、疾徐、剛柔、虛實、頓挫、轉折、勻衡等不同筆法變化,按照心靈的意圖,以意運筆,意到筆到。筆落而形出,而神現。做到筆是形、是體、是質、是量、是空間、是神、是態、是情、是意…..。若意想寫一幅墨竹來抒發愉快舒暢的情意,要用凝重干澀和飄灑輕松,圓潤而富於彈性的筆墨,畫出挺拔求勁,迎風取勢的竿和挺秀婀娜、隨風搖曳紙條、竹葉『總之用筆更有意、有韻、有力、有趣,要穩、、要活、要狠、要准,方為骨法用筆,所謂「有墨「就是墨韻生動。昔人雲:墨法之妙全自筆出,筆法之精全由墨現,墨者要有厚、潤、凈、活、骨、干、濕、枯、漓之感,方為有墨,用墨之本在於用水。以墨為形,以水為氣,以水化墨,以水運墨,以水分干濕、濃淡、虛實等。就以墨的厚重之感為例:厚重之感並不是墨的濃淡所產生的,而是水墨在生宣紙上完全飽和的一種現象,濃墨能產生這種身後不浮薄的質量之感,就在於水墨顯示在生宣紙上達到了完全飽和。以風雨中的墨竹為例:墨色雖不黑,但是給人的確實厚重之感,搖搖欲墜之勢。故筆墨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筆為里是骨幹,墨為表是皮肉,筆重於墨,筆為帥,墨為從,墨氣中見筆法,墨氣始靈,筆法中見墨氣,筆法始活。一幅好畫精作,首先要看意境,即為靈魂。再論其筆墨,要筆精墨妙,使之感到形神畢現意境活出,令人動情,使作者本人也不能復制的作品,才是真正完美的作品、有價值的作品,即神品也!
『陸』 國畫竹子入門簡單教程
竹子入門畫法如下:
行筆一抹而起即收筆,做到筆收意到。運筆不能太快,否則易飄、薄。
筆蘸墨汁逆鋒起筆,按筆鋪毫,筆力漸用於葉中部。
國畫中的竹常以水墨表現竹的形象與氣韻,墨竹畫在寫意花鳥畫中佔有重要位置,其筆墨特徵是以書入畫、骨法用筆,畫竹要「成竹在胸」,才能在運筆用墨時揮灑自如,表現出竹的神韻與氣節。
竹葉是整幅作品的主要部分,按葉的組合式大致為「個」字、「分」字、「川」字、「雙人」字等,然而每叢竹葉的組合又由每個葉的組合形式積疊組合而成。
立竿發枝要有上仰奮發的精神,挺立生動,勾節要凝穩。竹葉與枝的組合,發枝生葉,貴在隨機生發,葉葉附枝,可參用仰葉、俯葉基本生發式合理組合、並根據畫面取裁,或增添、轉折、向背,各有姿態。
作畫時筆蘸清水,再蘸濃墨,用寫意法落筆,充分發揮筆頭中含的濃、淡墨,濃淡竹葉墨色相互滲化,達到水墨淋漓,痛快酣暢的感覺。
立竿分主次,濃淡分前後,按葉也前濃後淡,葉口上揚,交疊自然,使竹寧靜、清逸、傲立。注意前後布葉要密、疏呼應,畫面有輕松、爽朗的感覺。
『柒』 我想學國畫,怎麼入門
學國畫入門可以先從臨摹開始,同時兼學素描寫生以提高造型能力。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臨摹前最好看一些相關的工具書,如怎樣畫國畫等入門教材,置備好工具材料。
臨摹國畫先選擇自己特別喜歡的名家作品,最好是簡單一些的古代畫作。簡單一些的在於易見成就,鼓舞信心。名家作品一般在構圖、布局、運筆上千錘百煉,多臨摹是通過多次實踐以領悟,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彷彿讀唐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選擇的作品要判斷它是工筆畫還是寫意畫,一般建議小寫意,運筆、水分容易控制。
然後根據作品選擇相應的筆與宣紙。
臨摹好的作品掛在牆上自己多看,對照原作找毛病。
覺得還可以就讓周圍的人評論一下,大家認為還可以就可以到專業網站求教了,現在熱心人不少,一定會有所收益的。
如果能進入專門的培訓班也是一條比較好的學習途徑與環境。
『捌』 國畫竹子畫法技法教程
國畫竹子畫法技法有寫竿法、寫節法、寫枝法、寫筍法、寫葉法等技法,其教程如下:
一、寫竿法:
墨竹寫竿,要選較硬的蘭竹筆為宜。運筆要有起、行、收的過程。行筆不可太慢,亦不可太快。中鋒行筆,可先下而上,亦可先上而下,初短後長,節節相承,筆意貫通,至稍漸短漸細。
畫兩竿竹或兩竿以上時要注意:一是忌平行,竹節要錯開;二是交叉忌垂直,更忌多竿交於一點;三是一般情況下畫竹要求彎節不彎竿,但亦不可太直,太直則僵,要有一定弧度,才能表現出竹竿的彈性;四是多竿竹時要注意濃淡虛實的變化。
寫葉要有大小、長短、肥瘦、正側、俯仰、濃淡等變化。老葉、枯枝多下垂,用宜枯;新葉、嫩葉多上揚,用筆宜濕;正葉宜畫寬,側葉宜畫窄,前葉宜濃,後葉宜淡。
天氣不同,葉的姿態亦不同。晴天之葉勁拔爽利,四面生發;風起之時則臨風飄舉,因風取勢;下雨時虛心低首,蒼翠欲滴;雪壓時則擁雪搖曳,欲揚先抑。
寫葉之最要緊處在疏密變化,古人總結為「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畫者要多到竹叢前觀察,特別是逆光時觀察,最易體會竹葉的疏密變化。
寫葉常見弊病有:交叉如「義」、如「井」、如手掌等。畫葉不可太寬,太寬則如桃;不可太細,太細則如柳。
『玖』 如何學習花鳥畫
學寫意花鳥畫要想入門:
首先,最好是先尋找書畫基礎培訓班上上課!
其次,學些基本筆法、墨法、水法、技法、技巧、用色、配色、立意、構圖、章法、布局、款識,等基礎知識。
第三,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後再學習一些特殊技法,如:加鹽破墨法,加礬,加鹼、加肥皂水,加洗滌靈、加一些可溶性材料等等的特殊效果方法。
第四,初學臨摹時,先去畫店或書店選一些你覺得最容易找到感覺的,最能和你產生共鳴的優秀範本畫集,但不要過於繁瑣,要簡潔明快,用筆用墨大膽而又不失於法度的大家之作,作為你的摹本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斷加深,逐漸遞進。
第五,要想提高的快,最好多參加筆會,多結交畫友,多結識書畫家,結交書畫高手,書畫名家,書畫行家,書畫大家,書畫大師,再多參觀書畫展覽等等,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也一定成為書畫行家和高手的。
第六,選擇行家,專家,名家,大家,大師,拜師學藝,多加指導,點撥,提升,然後創作,繼承中發展自己的個性、特性、創造性。
最後與之你早日學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