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ls -lht命令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其中有一列就是顯示這個文件的大小。
如果要看一個文件夾的大小,可以用 -sh *
⑵ linux 下怎麼查看文件大小
1. 首先我們先來看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只是適用於有圖形界面的linux操作系統,例如fedora操作系統。右擊我們需要查看文件夾,然後點擊屬性選項,在彈出的屬性框中找到內容所在一行,會列出此文件夾有多少項和其大小 2.當然以上方法適用范圍有限,只適用於圖形界面的linux操作系統,下面小編介紹一種通用的方法,那就是使用命令行操作。你的linux操作系統可以沒有圖形界面,但總不會不能操作命令行吧,我們點擊終端開始操作命令行。 3.首先我們使用ls命令,列出當前文件夾下的所有文件和神隱晌文件夾,然後我們使用cd命令打開我們需要查看文件夾大小的文件夾,然後我們使用 -s命令,此時我們可能會看到一長串的數字,這就是我們先要的文件夾的大小,只不過顯示的是文件夾的位元組數。 4.很多朋友可能不習慣位元組數,不知道它到底是游鋒代表多大,此時我們可以再次使用命令,只不過把後面的參數多加一個h,具體命令是 -sh,然後我們再來看看數值,是不是變了呢,已經變成了以M結尾的數字。 5.當然命令除了這種用法之外還有其他的用法,那就直接在 -sh /輸入你想要查詢的文件夾路徑即可,例如 -sh /home/fengshenlong/vm就是查詢vm文件夾的大小,輸入命令即可看到,跟直接進入目錄輸入的結果是一致的。 6.當然除了命令之外還有ls命令也可以查詢文件和目錄的大小,但是小編使用命令之後查詢出來的大小都是4.0k不知道是用法不對還是其他的原因,故在此沒有詳細的做出介紹,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攜散它的具體用法。
⑶ linux怎麼使用stat命令查看文件信息
linux下查看文件詳細信息命令stat。
說明:Access訪問時間。Modify修改時間。Change狀態改變時間。可以stat *查看這個目錄所有文件的狀態
與文件相關的3個時間:
1、訪問時間,讀一次這個文件的內容,這個時間就會更新。比如對這個文件使用more命令。ls、stat命令都不會修改文件的訪問時間。
2、修改時間,對文件內容修改一次,這個時間就會更新。比如:vi後保存文件。ls -l列出的時間就是這個時間。
3、狀態改變時間。通過chmod命令更改一次文件屬性,這個時間就會更新。查看文件的詳細的狀態、准確的修改時間等,可以通過stat命令文件名。
size: 427
說明:
文件的大小.
Blocks: 8
說明:
這個文件佔用了8個塊,塊的單位是512個位元組,因為文件系統的塊為4096個位元組,除以512個位元組,就是8個Blocks.也就是一個文件最小也要佔用8個block.
regular file
說明:
文件的狀態是不是正常的,此處為完整文件(個人理解是這個意思,請高手指點)
Device: fd00h/64768d
說明:是指存放文件的設備 詳細的不太理解 請高手賜教
IO Block: 4096
說明:
IO
Block表示文件系統塊的大小,ext3默認為4096,可以調整為2048等,但ext3最大也即是4096,可以通過tune2fs
-l /dev/sda1來確認.
Inode: 23724038
說明:
Inode就是I節點,這里說明的是23724038並不是系統已經用了這么多個inode,比如現在新建文件2,inode為23724039,這時新建文件3,inode為23724040,此時你刪了文件2,再建文件4,它的inode還是23724039.
最後要注意一個文件只有一個Inode,Inode指引我們找到文件的信息.
Links: 1
說明:
只有這個文件名用了這個Inode.如果有兩個文件名用了這個Inode,這里的數字將是2,例如一個硬鏈接。
⑷ 在Linux中如何查看文件的修改日期
有時候可能需要檢查有關文件的詳細信息,例如文件的修改日期。當你要檢查文件的最後編輯時間時,本文可能會派上用場。在本文將學習4種方法查看文件的修改日期。
使用stat 命令
stat 命令 可以顯示文件屬性的詳細信息,比如最近一次訪問和修改文件的時間、文件大小等信息,使用起來比較簡單,命令後面只需要加上文件名就可以:
[root@localhost ~]# stat hello_script.sh
File: 『hello_script.sh』
Size: 31 Blocks: 8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
Device: fd00h/64768d Inode: 67169379 Links: 1
Access: (0755/-rwxr-xr-x) Uid: ( 0/ root) Gid: ( 0/ root)
Context: unconfined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Access: 2020-10-15 19:13:24.628009932 +0800
Modify: 2020-10-15 19:07:18.266426499 +0800
Change: 2020-10-15 19:11:48.227856412 +0800
Birth: -
從上面的輸出中,我們可以看到文件的訪問日期、文件的修改日期、文件許可權的修改日期以及其他參數。
如果只希望查看文件的修改日期,而不考慮所有其他信息,運行以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stat -c %y hello_script.sh
2020-10-15 19:07:18.266426499 +0800
-c選項用於指定自定義格式代替默認的輸出,而'%y'標志顯示上次修改時間。對於文件夾,語法保持不變。只需將文件名替換為文件夾名稱即可。
使用date命令
date命令的用法是顯示當前日期。但是當與-r選項一起使用時,可以顯示文件的最後修改日期,如下所示:
[root@localhost ~]# date -r hello_script.sh
Thu Oct 15 19:07:18 CST 2020
使用ls -l命令
ls -l命令通常用於使用長列表顯示有關文件的其他信息,例如文件許可權和所有者,大小和創建日期。可以添加-t選項,這樣就可以按照文件的修改時間來排列:
[root@localhost ~]# ls -lt
或者
[root@localhost ~]# ll -t
total 288
drwxr-xr-x. 2 root root 177 Oct 16 14:36 b
drwxr-xr-x. 2 root root 177 Oct 16 14:36 a
-rwxr-xr-x. 1 root root 119 Oct 15 19:20 backup_script.sh
-rwxr-xr-x. 1 root root 31 Oct 15 19:07 hello_script.sh
-rw-r--r--. 1 root root 227 Oct 13 16:39 content.txt
-rw-r--r--. 1 root root 277159 Oct 12 14:37 a.txt
drwxr-xr-x. 2 root root 195 Aug 6 14:12 Files
-rw-------. 1 root root 1284 Dec 29 2019 anaconda-ks.cfg
使用httpie工具
另一種檢查文件的修改日期的方法是使用httpie ,是HTTP命令行客戶端工具。該工具通常用於與HTTP伺服器和API交互,還可以檢查駐留在web伺服器上文件的修改時間。
首先需要確保安裝了python的pip包管理工具,然後安裝httpie工具:
在 Centos 7/RHEL7中,運行以下命令安裝httpie: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python-pip
[root@localhost ~]# pip install --upgrade pip
[root@localhost ~]# pip install httpie
在Ubuntu / Deepin / Debian中運行以下命令安裝httpie:
$ sudo apt install httpie
安裝完成之後,那麼如何查看web伺服器上文件的修改時間呢?語法如下:
http -h [url] | grep 'Last-Modified'
例如,從www. linux probe.com網站中,查看一張.png格式的圖片修改時間:
[root@localhost ~]# http -h https://www.linuxprobe.com/wp-content/uploads/2020/06/6-1.png | grep -i '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 Fri, 05 Jun 2020 14:26:11 GMT
總結
在本文中,介紹了各種方法,可以使用這些方法列出文件的最後修改日期,甚至可以使用httpie工具列出web伺服器上的文件的最後修改日期。
⑸ linux下ps aux里頭stat為Ss,S+, Rs,Ds是什麼意思
S處於休眠狀態,靜止狀態;+位於後台的進程組,R正在運行,御沖梁在可中斷隊列中,D無法中斷的休眠狀態(通常io的鎮運進程)。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stat --help顯示命令幫助信息。
⑹ linux查看文件信息命令
ls命令 - list directory contents
顯示文件詳細信息:ls -l <file name>
file命令 — determine file type
determine file type :file <file name>
output MIME type strings (--mime-type and --mime-encoding) :file -i <file name>
stat命令 - display file or file system status
顯示文件狀態信息:stat <file name>《Linux就該這么學》一起學習
顯示文件在系統的狀態信息:stat -f <file name>
簡明顯示文件的狀態信息:stat -t <file name>
⑺ 在linux系統中怎麼查詢文件的訪問時間
stat 命令
終端下運行命令:
# stat 文件名
Access後面的時間就是訪問時間
會顯示文件內時間信息例容如:
#stat test
File: "test'"
Size: 307 Blocks: 8 IO Block: 4096 普通文件
Device: 807h/2055d Inode: 590978 Links: 1
Access: (0755/-rwxr-xr-x) Uid: ( 1000/ tester) Gid: ( 100/ users)
Access: 2011-04-08 15:53:22.000000000 +0800
Modify: 2010-07-23 15:02:23.000000000 +0800
Change: 2011-02-17 17:01:15.000000000 +0800
此test文件訪問時間是 2011-04-08 15:53:22
⑻ linux 中 /proc/<pid>/stat文件中的內容與man 5 proc 中的內容不符
根據不同的kernel ver, 可能有不同的項次
根據你的描述,可以參照kernel source code /fs/proc/array.c 的do_task_stat API 了解
部分source code 如下:
494 seq_printf(m, "%d (%s) %c", pid_nr_ns(pid, ns), tcomm, state);
495 seq_put_decimal_ll(m, ' ', ppid);
496 seq_put_decimal_ll(m, ' ', pgid);
497 seq_put_decimal_ll(m, ' ', sid);
498 seq_put_decimal_ll(m, ' ', tty_nr);
499 seq_put_decimal_ll(m, ' ', tty_pgrp);
500 seq_put_decimal_ull(m, ' ', task->flags);
501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in_flt);
502 seq_put_decimal_ull(m, ' ', cmin_flt);
503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aj_flt);
504 seq_put_decimal_ull(m, ' ', cmaj_flt);
505 seq_put_decimal_ull(m, ' ', cputime_to_clock_t(utime));
506 seq_put_decimal_ull(m, ' ', cputime_to_clock_t(stime));
507 seq_put_decimal_ll(m, ' ', cputime_to_clock_t(cutime));
508 seq_put_decimal_ll(m, ' ', cputime_to_clock_t(cstime));
509 seq_put_decimal_ll(m, ' ', priority);
510 seq_put_decimal_ll(m, ' ', nice);
511 seq_put_decimal_ll(m, ' ', num_threads);
512 seq_put_decimal_ull(m, ' ', 0);
513 seq_put_decimal_ull(m, ' ', start_time);
514 seq_put_decimal_ull(m, ' ', vsize);
515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 ? get_mm_rss(mm) : 0);
516 seq_put_decimal_ull(m, ' ', rsslim);
517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 ? (permitted ? mm->start_code : 1) : 0);
518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 ? (permitted ? mm->end_code : 1) : 0);
519 seq_put_decimal_ull(m, ' ', (permitted && mm) ? mm->start_stack : 0);
520 seq_put_decimal_ull(m, ' ', esp);
521 seq_put_decimal_ull(m, ' ', eip);
522 /* The signal information here is obsolete.
523 * It must be decimal for Linux 2.0 compatibility.
524 * Use /proc/#/status for real-time signals.
525 */
526 seq_put_decimal_ull(m, ' ', task->pending.signal.sig[0] & 0x7fffffffUL);
527 seq_put_decimal_ull(m, ' ', task->blocked.sig[0] & 0x7fffffffUL);
528 seq_put_decimal_ull(m, ' ', sigign.sig[0] & 0x7fffffffUL);
529 seq_put_decimal_ull(m, ' ', sigcatch.sig[0] & 0x7fffffffUL);
530 seq_put_decimal_ull(m, ' ', wchan);
531 seq_put_decimal_ull(m, ' ', 0);
532 seq_put_decimal_ull(m, ' ', 0);
533 seq_put_decimal_ll(m, ' ', task->exit_signal);
534 seq_put_decimal_ll(m, ' ', task_cpu(task));
535 seq_put_decimal_ull(m, ' ', task->rt_priority);
536 seq_put_decimal_ull(m, ' ', task->policy);
537 seq_put_decimal_ull(m, ' ', delayacct_blkio_ticks(task));
538 seq_put_decimal_ull(m, ' ', cputime_to_clock_t(gtime));
539 seq_put_decimal_ll(m, ' ', cputime_to_clock_t(cgtime));
540
541 if (mm && permitted) {
542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start_data);
543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end_data);
544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start_brk);
545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arg_start);
546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arg_end);
547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env_start);
548 seq_put_decimal_ull(m, ' ', mm->env_end);
549 } else
550 seq_printf(m, " 0 0 0 0 0 0 0");
551
552 if (permitted)
553 seq_put_decimal_ll(m, ' ', task->exit_code);
554 else
555 seq_put_decimal_ll(m, ' ', 0);
556
557 seq_putc(m, '\n');
558 if (mm)
559 mmput(mm);
560 return 0;
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