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如每天產生一個/data/access.log這樣的文件,我們每天備份到backup目錄的專access_2011-01-12.log.gz這樣的文件。屬
2、增加計劃任務
export EDITOR=vi
crontab -e
0 0 * * * /data/bak.sh;
3、bak.sh文件內容如下:
cat /data/bak.sh
#!/bin/bash
logs_dir=/data
bak_dir=/data/backup
bak_file=access_`date +%Y%m%d`.log
# tar everyday
#echo "begining of tar"
tar zcf $bak_dir/$bak_file.gz $logs_dir/access.log
# clear bak_file
#echo "clearing file.log"
find $bak_dir -mtime +7 -exec rm -rf {} \;
#end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2. linux中怎麼用ftp做自動備份
#!/bin/bash
#設置日誌文件,前提建好了/backup/log目錄
LogFile=/backup/log/`date +"%Y-%m"`.log
#備份源目錄
SourceDir=/cvs
#備份目標
BakDir=/backup
#保存20天過期自版動刪除
RetainDay=20
#備份的內權容可以寫進project.lst,如cvs目錄下有a,b,c三個目錄,project.lst填寫多少就備份多少,下面是備份的
#具體腳本,其核心是tar打包,並把重要的內容記錄到日誌文件里
3. Linux自動備份MySQL資料庫的實用方法
MySQL定期備份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人工操作太繁瑣,也難避免有所疏漏,使用下面的方法即可讓系統定期備份數據。
◆1、創建備份文件夾
#cd /www
#makedir backup
◆2、編寫運行腳本
#vi autobackup
寫入以下內容:
filename=`date +%Y%m%d`
mysql_bin_dir/mysqlmp _opt dataname -u user -ppassword | gzip
/www/mysqlbackup/name$filename.gz
保存退枝褲出
說明:
(1)mysql_bin_dir:mysql的bin路徑;
(2)dataname:資料庫名;
(3)user:資料庫用戶名;
(4)password:陸搭歲用戶密碼;
(5)name:早睜自定義備份文件前綴標識。
如上例,將自動備份mysql資料庫,並以gzip壓縮方式存儲,文件名為name20080101.gz的形式。
◆3、為腳本添加執行許可權
#chmod +x autobackup
◆4、讓crontab來完成定期執行的任務
這一步中,Redhat的方法會不一樣,後面專門給出。
編輯crontab:
#vi /etc/crontab
在最後一行中加入:
01 5 * * * root /www/autobackup
每天5點運行腳本,也可以修改5為其他指定時間。
Redhat方法:
Redhat的crontab採用按時間調用4個目錄(/etc/cron.hourly:每小時;/etc/cron.daily:每天;/etc/cron.weekly:每周;/etc/cron.monthly:每月)中腳本出來運行的方式。
Redhat中只需要將剛才編輯的腳本復制到相應的目錄即可。
◆5、重啟crontab
#/etc/rc.d/init.d/crond restart
完成。
4. Linux自動遠程備份一個文件夾所有文件至一台伺服器上的配置命令步驟
1.備份Linux系統window系統在運行狀態下,我們是無法將文件拷貝出來的,那麼在Linux下呢?她的文件結構式一種樹型結構。而且在系統運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打包所有系統文件。特別要說的在Linux的root賬戶具備系統上的任何操作,這也是為什麼要創建一個比較低級別的用戶許可權來防止系統誤操作導致系統崩潰的暈因了。下面看備份命令。#切換到rootsudosu#進入系統根目錄cd/#執行打包命令tarcvpzflinuxbackup.tgz--exclude=/proc--exclude=/lost+found--exclude=/linuxbackup.tgz--exclude=/mnt--exclude=/sys/命令解釋:tar:linux常用的打包程序cvpzf:式tar的參數,c-創建新文檔v-處理過程中輸出相關信息p-表示保持相同的許可權z-調用gzip來壓縮歸檔文件,與-x聯用時調用gzip完成解壓縮f-對普通文件操作linuxbackup.tgz:要打包成的文件名--exclude=/proc:排除/proc目錄,不打包這個目錄,後面也同理,記得排除自身打包的文件名/:表示打包linux根目錄所有文件,當然了排除的文件不包含在內整個過程理解起來意思就是,創建一個新的文件名linuxbackup.tgz壓縮文件,它保存式從排除了指定目錄後的文件,並且保存原有的許可權設置,這里必須記下你排除的目錄,恢復的時候需要手動創建。具體哪些目錄要排除在外,這個根覺不同的環境和工作需要進行選擇就是了。執行後等待一定時間就可以了,將這個linuxbackup.tgz拷貝到其他地方即可,備份完成了。重點指出:在打包過程中不要進行任何的操作,否則會修改某些文件,在備份完後tar會提示錯誤。恢復也是一樣。2.恢復Linux系統按照上面的方式備份完系統就可以使用該方法恢復你的備份文件了。如果你的系統崩潰了無法進入系統那麼你可以藉助引導CD或者其他引導系統進入,如果你可以進入系統,首先拷貝該備份文件到/目錄下,然後執行下面命令進行恢復系統:#提升到rootsudosu#進入根目錄cd/#解壓恢復系統tarxvpfzlinuxbackup.tgz-C/等執行完後,別急著重啟系統,要記得創建你在備份時候排除的目錄,手動創建,例如上面我們排除,我們需創建mkdirprocmdkirlost+foundmkdirmntmkdirsys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重啟系統了。恢復完成了。
5. linux下備份文件
一、使用tar命令進行備份:
tar命令本來的作用是能夠把很多文件放到一個小文件中進行歸檔,但是同時又能夠對文件進行壓縮。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採用tar進行文件整理和壓縮。
/* 把/root整個目錄進行壓縮備份 */
# tar cvzf /tmp/root_backup_1215.tar.gz /root
那麼就能夠把 /tmp/root_backup_1215.tar.gz進行存儲,比如保存到磁帶機上等。
說明: 壓縮的tar檔案通常的擴展名是 tar.gz、tgz、或者tar.bz2。前兩個擴展名一般是使用gzip命令進行壓縮的tar檔案,後一個擴展名是
基於bzip2的壓縮,因為壓縮演算法的原因,後一個壓縮更強。
同時,也很容易把已經打包壓縮的文件進行恢復:
/* 從備份文件中進行還原 */
# tar tkvzf root_backup_1215.tar.gz
二、使用cpio備份存檔:
cpio ( in/out) 命令可以建立存檔,跟tar不同之處在於,能夠處理標準的輸入輸出。顧名思義,就是復制,輸入,輸出的意思。
如果要備份root的文件,使用下列命令:
# find /root | cpio -o > /tmp/root_backup_1215.cpio
cpio能夠使用通配符將一組文件設置成標准輸入。比如,下面見所有的.tif文件建立檔案:
# find *.tif | cpio -o > /tmp/back.cpio
記住,find命令很靈活,下列命令把系統中所有的.tif文件進行歸檔:
# find / -name '*.tif' | cpio -o > /tmp/back_tif.cpio
同時,也很容易從cpio檔案中恢復文件。下列命令恢復back_tif.cpio中的文件:
# cpio -i < back_tif.cpio
和tar命令一樣,cpio命令恢復從目錄保存的文件時,取決於是相對路經還是絕對路經。
cpio命令還有一個優點是可以直接將文件發送給外部源。
例如,下列命令恢復/root主目錄中的文件,並把文件發送到SCSI磁帶機:
# find /root | cpio -o -> /dev/st0
# cpio -i < /dev/st0
6. Linux NFS掛載,實現異地文件備份
最近做了一個文件的異地備份,採用網路掛載的方式,效果比之前用sync拷貝要方便的多。
也比之前簡單的多,其實也就是幾件事情。
首先是,需要備份的伺服器和備份的伺服器都裝上nfs。
yum install nfs-utils
有的可能還需要單獨安裝一下rpcbind
那就
yum install rpcbind
接著在被掛載伺服器編寫配置文件
vim /etc/exports
/root/work 192.168.0.3(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async)
/root/work 192.168.0.16(rw,no_root_squash,no_all_squash,async)
如像這樣,授權了本地的/root/work 目錄可以被兩個伺服器訪問胡槐,許可權是讀寫(rw)
這一部分就完成了。
接下來是需要備份的伺服器:
安裝玩nfs以後,在/mnt目錄下建一個目錄(通常都是在這個目錄下,別問為什麼?問就是通用習慣。)
cd /mnt
mkdir backserver
這就完成了目錄創建
接著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mount -t nfs 192.168.0.18:root/work/backup /mnt/backserver/
這條命令的意思是掛載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錄到本機的/mnt/backserver/
-t 是指定掛載類型,nfs,就是網路文件系統的簡稱。
這樣之後,本機的/mnt/backserver/存的文件實際上是存在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錄下的。
接下來就是一個見的文件拷貝命令。
rsync -avz /usr/local/nginx /usr/local/tomcat /mnt/backserver/09back
就把文件備份到192.168.0.18:root/work/backup目錄下了。
實現自族橡動備份就更簡單了,直接把剛才的命令寫入shell腳兆做旁本
保存為backup.sh
然後加入系統定時計劃
crontab -e
30 3 * * * sh /root/work/work/backup.sh
意思是每天三點執行一次腳本,就完成了自動異地備份。
整個過程還是很簡答的,其中涉及一個cs的模式。
需要知道:
1,是客戶端掛載到服務端。
2,服務端需要授予客戶端訪問許可權。
7. linux下mysql自動備份資料庫與自動刪除臨時文件
一、每日23:00自動刪除臨時文件
首先查看一下crontab的任務列表:
crontab
-l
然後新建:
crontab
-e
添加一行:
00
03
*
*
*
rm
-rf
/www/cmstest/my120/public/scripts/jpgraph/*
保存退出。
重啟服務:
/etc/rc.d/init.d/crond
restart
二、每日24:00自動備份資料庫
利用系統crontab來定時執行備份文件,按日期對備份結果進行保存,達到備份的目的。
1、創建保存備份文件的路徑/mysqldata
#mkdir
/mysqldata
2、創建/usr/sbin/bakmysql文件
查找資料庫庫文件的路徑:
一般都是:/var/lib/mysql,或者,/usr/local/mysql/var
查找方法:
1、/usr/local/mysql/bin/mysql
-u
root
-p
進入資料庫
2、輸入:show
databases;
3、這是可以查看到所有的資料庫,然後
4、find
/
-name
db(你想查找的資料庫名)
之後:#vi
/usr/sbin/bakmysql
輸入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rq=`
date
+%Y%m%d
`
tar
zcvf
/mysqldata/mysql$rq.tar.gz
/var/lib/mysql
3、修改文件屬性,使其可執行
#
chmod
+x
/usr/sbin/bakmysql
新建任務:
首先查看一下crontab的任務列表:
crontab
-l
然後新建:
crontab
-e
添加一行
00
04
*
*
*
/usr/sbin/bakmysql
表示每天24點鍾執行備份
4、重新啟動crond
#
/etc/rc.d/init.d/crond
restart
此後每天就可以在/mysqldata中看到類似下的文件了:mysql20040619.tar.gz。
8. 如何在linux下實現mysql資料庫每天自動備份
方法/步驟
1. 在根目錄下新建定時備份存儲文件夾mkdir /mysql_backup
2.新建備份的腳本vim /root/mysql_backup.sh
3.在mysql_backup.sh中輸入內容:
backupdir=/mysqlbackup time=` date +%Y%m%d%H`mysqlmp -uroot -proot abc | gzip > $backupdir/abc$time.sql.gzfind $backupdir -name 「abc*.sql.gz" -type f -mtime +5 -exec rm {} \; > /dev/null 2>&1
——————————————————————————————
說明:
backupdir = 備份文件存儲文件夾time = 獲取當前時間 年月日時(2014111417)2014年11月14日17點mysqlmp 備份資料庫指令 abc要備份的資料庫find $backupdir -name 「abc*.sql.gz" -type f -mtime +5 -exec rm {} \; > /dev/null 2>&1 刪除5天前的備份文件
3 :wq 文件保存成功後
先按一下鍵盤上的 " esc " 然後輸入 」 :wq 「
執行一下腳本,看根目錄下的mysql_backup文件夾是否有.sql.gz後綴名的文件
./mysql_backup.sh
寫入每天的定時任務 修改 /etc/crontabvi /etc/crontab
按鍵盤上的"i",開始輸入
02 4 * * * root /root/mysql_backup.sh
表示每天4點2分執行備份任務
先按一下鍵盤上的 " esc " 然後輸入 」 :wq 「 表示保存
8
重新啟動crond
service crond restart 或 /etc/rc.d/init.d/crond restart
9. linux系統如何備份
做法是:
1、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文件 backup.sh,其內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備份的時候進入到保存備份內容的目錄執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消春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叫拿襲耐 restore.sh 的文件,其內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統恢復,我就禪亮用光碟啟動,mount 原來的根目錄為 yyy,接著 mount 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為 xxx,接著進入到 /mnt/yyy,並在此下達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10. linux 每日自動備份文件的腳本
1、比如每天產生一個/data/access.log這樣的文件,我們每天備份到backup目錄的access_2011-01-12.log.gz這樣的文件。
2、增專加計劃任務
export
EDITOR=vi
crontab
-e
0
0
*
*
*
/data/bak.sh;
3、bak.sh文件內屬容如下:
cat
/data/bak.sh
#!/bin/bash
logs_dir=/data
bak_dir=/data/backup
bak_file=access_`date
+%Y%m%d`.log
#
tar
everyday
#echo
"begining
of
tar"
tar
zcf
$bak_dir/$bak_file.gz
$logs_dir/access.log
#
clear
bak_file
#echo
"clearing
file.log"
find
$bak_dir
-mtime
+7
-exec
rm
-rf
{}
\;
#end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