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給linux安裝新內核
第二步:清除垃圾(這一步:一般是在就內核重新編譯時使用,在編譯新的內核是不需要);make clean及make mrproper;
第三步:進行內核裁減配置;
內核裁減配置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
如:根據支持的硬體設備來決定需要選擇的驅動模塊,根據需要選擇所支持的文件系統格式等;
具體配置命令為:
make config :通過命令介面,依次要求你設定每個選項,如果.config文件存在,會根據該文件來設置默認值;
make menuconfig :顯示以curses為基礎的、終端式的配置菜單。
make xconfig :圖形界面,顯示以Tk為基礎X Window配置菜單。
最常用的為:make menuconfig(註:需要ncurses的rpm包)。
說明:這一步中選擇為M模式的,編譯到/lib/moles/下相關目錄文件中;選擇為*模式的,編譯到內核中即/boot/vmlinuz中,啟動時載入到內核中。
具體內核裁減配置參閱其它資料。
第四步:生成依賴關系(make dep)
內核源碼樹中大多數文件都會與一些頭文件有依存關系,要想編譯內核順利,在正式編譯前必須讓內核源碼樹中的各個Makefile文件知道這些依存關系。
依存關系建立期間會在內核源碼樹中每個子目錄里產生一個隱藏的.depend文件,此文件內含子目錄里各個文件所依存的頭文件清單。
第五步:建立內核映像和模塊
2.4內核:make bzImage :在arch/YOUR_ARCH/boot/中生成在在zImage內核映像文件;
make moles :在相應目錄下生成內核模塊(即驅動模塊)
2.6內核:make :作用相當於make bzImage與make moles
第六步:安裝模塊(make moles_install)
讓make moles或make 過程中產生的.o驅動模塊拷入/lib/moles/下相應目錄中;
第七步:安裝內核
第一種情況:直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即可。
第二中情況:先採用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表示自己隨意的命名)
mkinitrd /boot/×××.img 2.6.12.6(內核版本號)
2. 如何編譯linux版本
編譯安裝內核
下載並解壓內核
解壓內核:tar xf linux-2.6.XX.tar.xz
定製內核:make menuconfig
參見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編譯內核和模塊:make
生成內核模塊和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
安裝內核和模塊:sudo make moles_install install
復制模塊文件到/lib/moles目錄下、復制config,vmlinuz,initrd.img,Symtem.map文件到/boot目錄、更新grub
其他命令:
make mrprobe:命令的作用是在每次配置並重新編譯內核前需要先執行「make mrproper」命令清理源代碼樹,包括過去曾經配置的內核配置文件「.config」都將被清除。即進行新的編譯工作時將原來老的配置文件給刪除到,以免影響新的內核編譯。
make dep:生成內核功能間的依賴關系,為編譯內核做好准備。
幾個重要的Linux內核文件介紹
config
使用make menuconfig 生成的內核配置文件,決定將內核的各個功能系統編譯進內核還是編譯為模塊還是不編譯。
vmlinuz 和 vmlinux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執行的Linux內核,vmlinuz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內核時通過「make zImage」創建,zImage適用於小內核的情況,它的存在是為了向後的兼容性;二是內核編譯時通過命令make bzImage創建,bzImage是壓縮的內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誤解,bz表示「big zImage」,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壓縮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壓縮文件,而且在這兩個文件的開頭部分內嵌有gzip解壓縮代碼,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內核文件中包含一個微型的gzip用於解壓縮內核並引導它。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的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可以採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兩種方式引導的系統運行時是相同的。大的內核採用bzImage,不能採用zImage。 vmlinux是未壓縮的內核,vmlinuz是vmlinux的壓縮文件。
initrd.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比如initrd- 2.4.7-10.img主要是用於載入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如果你使用的是scsi硬碟,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 scsi硬體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載入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創建的,mkinitrd實用程序能夠創建initrd映象文件,這個命令是RedHat專有的,其它Linux發行版或許有相應的命令。這是個很方便的實用程序。具體情況請看幫助:man mkinitrd
System.map是一個特定內核的內核符號表,由「nm vmlinux」產生並且不相關的符號被濾出。
下面幾行來自/usr/src/linux-2.4/Makefile: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在進行程序設計時,會命名一些變數名或函數名之類的符號。Linux內核是一個很復雜的代碼塊,有許許多多的全局符號, Linux內核不使用符號名,而是通過變數或函數的地址來識別變數或函數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符號,而是像c0343f20這樣引用這個變數。 對於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更喜歡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名字,而不喜歡像c0343f20這樣的名字。內核主要是用c寫的,所以編譯器/連接器允許我們編碼時使用符號名,而內核運行時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符號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對應的符號,這由符號表來完成,符號表是所有符號連同它們的地址的列表。
Linux 符號表使用到2個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個「proc file」,在內核引導時創建。實際上,它並不真正的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內核數據的表示,卻給人們是一個磁碟文件的假象,這從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 出來。然而,System.map是存在於你的文件系統上的實際文件。當你編譯一個新內核時,各個符號名的地址要發生變化,你的老的System.map 具有的是錯誤的符號信息,每次內核編譯時產生一個新的System.map,你應當用新的System.map來取代老的System.map。
雖然內核本身並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 lsof和ps等軟體需要一個正確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錯誤的或沒有System.map,klogd的輸出將是不可靠的,這對於排除程序故障會帶來困難。沒有System.map,你可能會面臨一些令人煩惱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數驅動需要System.map來解析符號,沒有為你當前運行的特定內核創建的System.map它們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內核日誌守護進程klogd為了執行名稱-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應當放在使用它的軟體能夠找到它的地方。執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沒有將System.map作為一個變數的位置給klogd,那麼它將按照下面的順序,在三個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夠智能地查找正確的映象(map)文件。
makefile menuconfig過程講解
當我們在執行make menuconfig這個命令時,系統到底幫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呢?這裡面一共涉及到了一下幾個文件我們來一一探討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scripts文件夾
arch/$ARCH/Kconfig文件、各層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各層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的.config文件、arch/$ARCH/configs/下的文件
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
1)scripts文件夾存放的是跟make menuconfig配置界面的圖形繪制相關的文件,我們作為使用者無需關心這個文件夾的內容
2)當我們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出現上述藍色配置界面以前,系統幫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系統會讀取arch/$ARCH/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生成整個配置界面選項(Kconfig是整個linux配置機制的核心),那麼ARCH環境變數的值等於多少呢?它是由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決定的,在makefile下有此環境變數的定義:
SUBARCH := $(shell uname -m | sed -e s/i.86/i386/ -e s/sun4u/sparc64/ \
-e s/arm.*/arm/ -e s/sa110/arm/ \
-e s/s390x/s390/ -e s/parisc64/parisc/ \
-e s/ppc.*/powerpc/ -e s/mips.*/mips/ \
-e s/sh[234].*/sh/ )
..........
export KBUILD_BUILDHOST := $(SUBARCH)
ARCH ?= $(SUBARCH)
CROSS_COMPILE ?=
或者通過 make ARCH=arm menuconfig命令來生成配置界面
比如教務處進行考試,考試科數可能有外語、語文、數學等科,這里我們選擇了arm科可進行考試,系統就會讀取arm/arm/kconfig文件生成配置選項(選擇了arm科的卷子),系統還提供了x86科、milps科等10幾門功課的考試題
3)假設教務處比較「仁慈」,為了怕某些同學做錯試題,還給我們准備了一份參考答案(默認配置選項),存放在arch/$ARCH/configs/目錄下,對於arm科來說就是arch/arm/configs文件夾:
此文件夾中有許多選項,系統會讀取哪個呢?內核默認會讀取linux內核根目錄下.config文件作為內核的默認選項(試題的參考答案),我們一般會根據開發板的類型從中選取一個與我們開發板最接近的系列到Linux內核根目錄下(選擇一個最接近的參考答案)
4).config
假設教務處留了一個心眼,他提供的參考答案並不完全正確(.config文件與我們的板子並不是完全匹配),這時我們可以選擇直接修改.config文件然後執行make menuconfig命令讀取新的選項。但是一般我們不採取這個方案,我們選擇在配置界面中通過空格、esc、回車選擇某些選項選中或者不選中,最後保存退出的時候,Linux內核會把新的選項(正確的參考答案)更新到.config中,此時我們可以把.config重命名為其它文件保存起來(當你執行make distclean時系統會把.config文件刪除),以後我們再配置內核時就不需要再去arch/arm/configs下考取相應的文件了,省去了重新配置的麻煩,直接將保存的.config文件復制為.config即可.
5)經過以上兩步,我們可以正確的讀取、配置我們需要的界面了,那麼他們如何跟makefile文件建立編譯關系呢?當你保存make menuconfig選項時,系統會除了會自動更新.config外,還會將所有的選項以宏的形式保存在Linux內核根目錄下的 include/generated/autoconf.h文件下
內核中的源代碼就都會包含以上.h文件,跟宏的定義情況進行條件編譯。
當我們需要對一個文件整體選擇如是否編譯時,還需要修改對應的makefile文件,例如:
我們選擇是否要編譯s3c2410_ts.c這個文件時,makefile會根據CONFIG_TOUCHSCREEN_S3C2410來決定是編譯此文件,此宏是在Kconfig文件中定義,當我們配置完成後,會出現在.config及autconf中,至此,我們就完成了整個linux內核的編譯過程。
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linux內核配置過程中,留給用戶的介面其實只有各層Kconfig、makefile文件以及對應的源文件。
比如我們如果想要給內核增加一個功能,並且通過make menuconfig控制其聲稱過程
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修改對應目錄下的Kconfig文件,按照Kconfig語法增加對應的選項;
其次執行make menuconfig選擇編譯進內核或者不編譯進內核,或者編譯為模塊,.config文件和autoconf.h文件會自動生成;
最後修改對應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完成編譯選項的添加;
最後的最後執行make命令進行編譯。
Kconfig和Makefile
Linux內核源碼樹的每個目錄下都有兩個文檔Kconfig和Makefile。分布到各目錄的Kconfig構成了一個分布式的內核配置資料庫,每個Kconfig分別描述了所屬目錄源文檔相關的內核配置菜單。在執行內核配置make menuconfig時,從Kconfig中讀出菜單,用戶選擇後保存到.config的內核配置文檔中。在內核編譯時,主Makefile調用這 個.config,就知道了用戶的選擇。這個內容說明了,Kconfig就是對應著內核的每級配置菜單。
假如要想添加新的驅動到內核的源碼中,要修改Kconfig,這樣就能夠選擇這個驅動,假如想使這個驅動被編譯,則要修改Makefile。添加新 的驅動時需要修改的文檔有兩種(如果添加的只是文件,則只需修改當前層Kconfig和Makefile文件;如果添加的是目錄,則需修改當前層和目錄下 的共一對Kconfig和Makefile)Kconfig和Makefile。要想知道怎麼修改這兩種文檔,就要知道兩種文檔的語法結構,Kconfig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Makefile 文件包含 5 部分:
Makefile 頂層的 Makefile
.config 內核配置文件
arch/$(ARCH)/Makefile 體系結構 Makefile
scripts/Makefile.* 適用於所有 kbuild Makefile 的通用規則等
kbuild Makefiles 大約有 500 個這樣的文件
頂層 Makefile 讀取內核配置操作產生的.config 文件,頂層 Makefile 構建兩個主要的目標:vmlinux(內核映像)和 moles(所有模塊文件)。它通過遞歸訪問內核源碼樹下的子目錄來構建這些目標。訪問哪些子目錄取決於內核配置。頂層 Makefile 包含一個體系結構 Makefile,由 arch/$(ARCH)/Makefile 指定。體系結構 Makefile 文件為頂層 Makefile 提供了特定體系結構的信息。每個子目錄各有一個 kbuild文件和Makefile 文件來執行從上層傳遞下來的命令。kbuild和Makefile文件利用.config 文件中的信息來構造由 kbuild 構建內建或者模塊對象使用的各種文件列表。scripts/Makefile.*包含所有的定義/規則,等等。這些信息用於使用 kbuild和 Makefile 文件來構建內核。Makefile的語法參見參考文獻《【linux-2.6.31】kbuild》。
參考文獻
【linux-2.6.31】內核編譯指南.pdf
【linux-2.6.31】kbuild.pdf
Linker script in Linux.pdf
linux內核的配置機制及其編譯過程
Linux內核編譯過程詳解
Linux Kconfig及Makefile學習
3. 如何進行Linux Kernel 開發
學習匯編語言、C語言,這兩種語言是你進行Linux Kernel開發與維護的必備語言能力,這樣你才有能力閱讀與編寫Linux Kernel的能力。
下載Linux Kernel源代碼,建議下載先前的版本,因為目前的新版本代碼數量太龐大,技術太新,如果是進行Linux Kernel的開發的話,先從簡單的版本0.11或者1.XX.XX版本開始,以前的版本中沒有過多的新技術的代碼,適合入門Linux Kernel的學習。
當你熟悉了Linux Kernel了後,可以下載目前最新的版本Linux Kernel3.18版本的源代碼,裡麵包含了很多的新技術的知識,方便你了解與學習~~~
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檔,它介紹了內核開發的方方面面。這篇文檔已被加入到內核源碼樹的Documentation文檔里(名字為HOWTO),你可以在最新的內核樹里找到它。盡管已經有網友翻譯過這篇文檔,但是我還是決定自己再翻譯一遍。翻譯完之後,我的感觸是如果依靠翻譯來進行學習,速度太慢了。以後的技術文檔直接看英文,適當的做做筆記即可。
山濤
-----------------------------------------------------
How to do Linux Kernel development
-----------------------------------------------------
關於如何進行Linux Kernel development,這篇文檔是最值得你閱讀的一篇。它指導你如何成為一名Linux內核開發者以及如何和Linux內核開發社區一同工作。盡管它不包含內核編程的技能方面的知識,但是本篇能夠給你正確的指導去做內核開發。
如果這篇文檔講述的任何東西已經過時了的話,請給這篇文檔的維護者發送你的更新。
Greg [email protected]
Introction
-----------------
你想成為一名Linux內核開發者嗎?或者你的老闆曾經告訴你:去給某個設備寫個Linux驅動程序。這篇文檔的目標是,通過描述你進行開發時需要經歷的一些流程規則去指導你如何與社區一起工作,教會你所需要的一切從而讓你實現你的目標(成為一名合格的內核開發者,或者寫出合格的令老闆滿意的驅動程序);這篇文檔也會說明內核社區工作的風格和原因。
內核絕大部分代碼是基於C語言編程,與體系結構有關的一小部分由匯編完成。很好的理解和掌握C語言,是內核開發的必備要求。匯編語言(不同的體系結構有不同的匯編語言)不是必需的,除非你計劃做體系結構相關的底層開發。如果你想加強C語言的掌握,很好的參考資料如下:
-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by Kernighan and Ritchie [Prentice Hall]
- "Practical C Programming" by Steve Oualline [O'Reilly]
Linux內核是使用GNU C和GNU工具鏈完成的。盡管它遵循ISO C89標准,但是內核的編寫也使用了許多的GNU C的擴展特性,這些特性不屬於標準的一部分。內核的C編程環境自成體系,不依賴於C標准庫,所以C標準的一部分特性沒有被支持:例如Arbitrary long long divisions和浮點指針不被支持。有時你會很難理解內核基於GNU工具鏈的一些假定以及內核使用的一些GNU C擴展,不幸的是對於這類問題沒有確定性的參考資料。如果你遇到這類問題,建議你查閱GCC的info pages來獲取相關的信息(在Linux PC上,通過命令info gcc可以獲得信息)。
請記住你正在學習如何與已經存在的內核開發社區一起工作。內核開發社區由全球不同地方的開發人員組成,它以代碼、風格、開發流程的高質量標准著稱。這些高質量的標准使內核開發社區(這個組織非常大,地理位置非常分散)能夠非常有效的進行。應當提早努力學習這些高質量標准(編程風格、代碼要求以及開發流程),它們有很好的文檔;不要期望內核開發社區別的開發人員會適應你自己的或者你公司的開發風格。
Legal Issues
------------------
Linux內核代碼基於GPL許可協議發布。請閱讀內核源碼樹的主目錄里的COPYING文件,它提供了GPL許可的詳細描述。如果你有關於GPL許可的進一步問題,請聯系一名律師,不要在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里詢問。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里的開發人員不是律師,所以你不應當聽取他們的任何關於法律事務的建議。
對於一些通常的關於GPL許可的問題和解答,請參考:
http://www.gnu.org/licenses/gpl-faq.html
Documentation
---------------------
Linux內核源碼樹里有大量的非常有用的文檔用於學習,使你與內核社區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當一個新的特性要加入到內核里,建議相關的文檔也要加入到內核里,用於描述如何使用這個新特性;當一個內核的修改導致了內核提供給用戶的介面發生了變化,建議你發送信息或者一個補丁給[email protected],告訴manual pages的維護者用戶介面的變化。
這里羅列了一些內核源碼樹里的需要閱讀的文檔:
README
這篇文檔簡要的介紹了Linux內核的背景,描述了配置和build內核需要什麼。一個剛剛接觸內核的新手應當從這里開始。(註:build kernel,就是編譯內核源代碼,生成可供系統使用的內核二進制文件(vmlinux/zImage)的過程。
Documentation/Changes
這篇文檔給出了一個用於成功編譯和運行內核的各種軟體包的列表的最小集合。
Documentation/CodingStyle
這篇文檔描述了Linux內核編碼風格,和一些隱藏在背後的基本原理。所有的想加入內核的新代碼應當遵循這篇文檔的指導。絕大數的內核代碼維護者只願意接受那些符合這篇文檔描述的風格的補丁,許多內核開發者也只願意審查那些符合Linux內核編碼風格的代碼。
Documentation/SubmittingPatches
Documentation/SubmittingDrivers
這些文檔清楚而又詳細地告訴你如何成功的創建和向社區遞交一個補丁,包括:
----郵件內容
----郵件格式
----發送者和接收者
遵循文檔里提倡的規則並不一定保證你提交補丁成功(因為所有的補丁遭受詳細而嚴格的內容和風格的審查),但是不遵循它們,提交補丁肯定不成功。
其他的一些非常優秀的描述如何正確的創建補丁的文檔如下:
"The Perfect Patch"
http://www.zip.com.au/~akpm/linux/patches/stuff/tpp.txt
"Linux kernel patch submission format"
http://linux.yyz.us/patch-format.html
Documentation/stable_api_nonsense.txt
這篇文檔描述了有意決定在內核里沒有固定內核API的基本原因,包含下面的討論主題:
---子系統的shim-layers(為了兼容性?)
---操作系統之間的驅動移植性
---減緩內核源碼樹的快速變化(或者說,防止快速變化)
這篇文檔對於理解Linux的開發哲學非常關鍵,也對於從其他操作系統轉移到Linux上的開發人員非常重要。
Documentation/SecurityBugs
如果你確知你在Linux Kernel里發現了security problem,請遵循這篇文檔描述的步驟,幫助通知內核的開發者們並解決這類問題。
Documentation/ManagementStyle
這篇文檔描述了Linux內核開發者們如何進行管理運作,以及運作方法背後的分享精神(shared ethos)。這篇文檔對於那些內核開發新手們(或者那些好奇者)值得一讀,因為它解決或解釋了很多對於內核維護者獨特行為的誤解。
Documentation/stable_kernel_rules.txt
這篇文檔描述了一個穩定的內核版本如何發布的規則,以及需要做些什麼如果你想把一個修改加入到其中的一個版本。
Documentation/kernel-docs.txt
關於內核開發的外部文檔列表。如果你在內核開發的內部文檔中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請參考這篇文檔提供的資料鏈接。
Documentation/applying-patches.txt
這篇文檔很好地描述了什麼是補丁(patch),以及如何將它應用到內核的不同開發分支(branch)上。
內核里也有大量的由內核源碼自動生成的文檔。其中包括了內核內部API的全面描述,和如何處理好鎖的規則。這些文檔在Documentation/DocBook/下創建,格式可以是PDF、Postscritpt、HTML和man pages,在內核源碼主目錄下通過運行下面命令自動生成:
make pdfdocs
make psdocs
make htmldocs
make mandocs
附上出處鏈接:http://www.cppblog.com/flyonok/archive/2011/04/15/144316.html
4. linux內核編譯和根文件系統製作過程
內核編譯:
make menuconfig配置相應的平台,然後保存退出直接make命令就可以編譯了。
文件系統內製作:
一般都用容busybox開源軟體來做,下載,解壓,然後make menuconfig配置你想要的屬性,然後保存退出,make就可以了,然後make install就會在目錄下看到__install的目錄就是你要的根文件系統目錄了。
5. linux內核創建內核線程有哪些方法
1.頭文件
#include <linux/sched.h> //wake_up_process()
#include <linux/kthread.h> //kthread_create()、kthread_run()
#include <err.h> //IS_ERR()、PTR_ERR()
2.實現
2.1創建線程
在模塊初始化時,可以進行線程的創建。使用下面的函數和宏定義:
struct task_struct *kthread_create(int (*threadfn)(void *data),
void *data,
const char namefmt[], ...);
#define kthread_run(threadfn, data, namefmt, ...) \
({ \
struct task_struct *__k \
= kthread_create(threadfn, data, namefmt, ## __VA_ARGS__); \
if (!IS_ERR(__k)) \
wake_up_process(__k); \
__k; \
})
例如:
static struct task_struct *test_task;
static int test_init_mole(void)
{
int err;
test_task = kthread_create(test_thread, NULL, "test_task");
if(IS_ERR(test_task)){
printk("Unable to start kernel thread. ");
err = PTR_ERR(test_task);
test_task = NULL;
return err;
}
wake_up_process(test_task);
return 0;
}
mole_init(test_init_mole);
2.2線程函數
在線程函數里,完成所需的業務邏輯工作。主要框架如下所示:
int threadfunc(void *data){
…
while(1){
set_current_state(TASK_UNINTERRUPTIBLE);
if(kthread_should_stop()) break;
if(){//條件為真
//進行業務處理
}
else{//條件為假
//讓出CPU運行其他線程,並在指定的時間內重新被調度
schele_timeout(HZ);
}
}
…
return 0;
}
2.3結束線程
在模塊卸載時,可以結束線程的運行。使用下面的函數:
int kthread_stop(struct task_struct *k);
例如:
static void test_cleanup_mole(void)
{
if(test_task){
kthread_stop(test_task);
test_task = NULL;
}
}
mole_exit(test_cleanup_mole);
3.注意事項
(1) 在調用kthread_stop函數時,線程函數不能已經運行結束。否則,kthread_stop函數會一直進行等待。
(2) 線程函數必須能讓出CPU,以便能運行其他線程。同時線程函數也必須能重新被調度運行。在例子程序中,這是通過schele_timeout()函數完成的。
4.性能測試
可以使用top命令來查看線程(包括內核線程)的CPU利用率。命令如下:
top –p 線程號
可以使用下面命令來查找線程號:
ps aux|grep 線程名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顯示所有內核線程:
ps afx
註:線程名由kthread_create函數的第三個參數指定
在分析usb_hub_init()的代碼的時候,忽略掉了一部份.
代碼片段如下所示:
int usb_hub_init(void)
{
……
khubd_task = kthread_run(hub_thread, NULL, "khubd");
……
}
Kthread_run() 是kernel中用來啟動一個新kernel線程的介面,它所要執行的函數就是後面跟的第一個參數.在這里,也就是hub_thread().另外,順帶 提一句,要終止kthread_run()創建的線程,可以調用kthread_stop().
6. linux內核升級,怎麼生產initrd文件
是隨便一個數字,你給kernal定義的版本號;你想叫它3.4,就是3.4
man mkinitrd看幫助
7. Linux內核源碼如何編譯
首先uname -r看一下你當前的linux內核版本
1、linux的源碼是在/usr/src這個目錄下,此目錄有你電腦上各個版本的linux內核源代碼,用uname -r命令可以查看你當前使用的是哪套內核,你把你下載的內核源碼也保存到這個目錄之下。
2、配置內核 make menuconfig,根據你的需要來進行選擇,設置完保存之後會在當前目錄下生成.config配置文件,以後的編譯會根據這個來有選擇的編譯。
3、編譯,依次執行make、make bzImage、make moles、make moles
4、安裝,make install
5、.創建系統啟動映像,到 /boot 目錄下,執行 mkinitramfs -o initrd.img-2.6.36 2.6.36
6、修改啟動項,因為你在啟動的時候會出現多個內核供你選擇,此事要選擇你剛編譯的那個版本,如果你的電腦沒有等待時間,就會進入默認的,默認的那個取決於 /boot/grub/grub.cfg 文件的設置,找到if [ "${linux_gfx_mode}" != "text" ]這行,他的第一個就是你默認啟動的那個內核,如果你剛編譯的內核是在下面,就把代表這個內核的幾行代碼移到第一位如:
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3.2.0-35-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linux/boot/vmlinuz-3.2.0-35-generic root=UUID=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ro quiet splash $vt_handoff
initrd/boot/initrd.img-3.2.0-35-generic
}
當然你也可以修改 set default="0"來決定用哪個,看看你的內核在第幾位,default就填幾,不過我用過這種方法,貌似不好用。
重啟過後你編譯的內核源碼就成功地運行了,如果出現問題,比如滑鼠不能用,usb不識別等問題就好好查查你的make menuconfig這一步,改好後就萬事ok了。
最後再用uname -r看看你的linux內核版本。是不是你剛下的那個呢!有沒有成就感?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8. linux內核態如何創建文件夾(c代碼實現)用戶態可以使用mkdir,內核態怎麼做,非常感謝您的幫忙!
沒研究過內核代來碼
不過有個方向 希望自對你有幫助
proc下面的文件和文件夾應該是內核創建的吧
你看一下它們是怎麼被創建的,應該是同樣的思路
似乎有一個proc_mkdir的函數,專門在proc下創建文件夾的
你可以查一下它的源代碼
9. ubuntu下怎麼編譯linux內核
Ubuntu 系統
1. 准備工作
切換為管理員許可權,sudo –i 輸入用戶密碼 進入root 許可權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libqt3-headers
build-essential (基本的編程庫(gcc, make 等)
kernel-package (Debian 系統里生成 kernel-image 的一些配置文件和工具)
libncurses5-dev (meke menuconfig 要調用的)
libqt3-headers (make xconfig 要調用的)
2. 下載特定版本的內核源代碼
3. 復制源碼linux-3.2.12.tar.bz2 到/usr/src 目錄,解壓縮
命令.假設源碼存放在/home 目錄下
cp /home/linux-3.2.12.tar.bz2 /usr/src
cd /usr/src
tar xvjf linux-3.2.12.tar.bz2
解壓後生成 linux-3.2.12 目錄
4. cd linux-3.2.12
接下來配置內核選項
make menuconfig 這一步比較復雜,內核選項很多,可以使用當前內核的配置選項,
但編譯內核的時間會比較長,因為裝系統的時候使用的配置是適應大多數系統的,非定
制選項。關於內核配置選項怎麼定製,網上很多。
5. 把正在使用系統中的內核配置文件/usr/src/linux-headers-2.6.38-13-generic/.config 拷到
/usr/src/linux-3.2.12 目錄下
cp /usr/src/ linux-headers-2.6.38-13-generic/.config /usr/src/ linux-3.2.12
執行:
cd /usr/src/ linux-3.2.12
make menuconfig
終端會彈出一個配置界面
注意主菜單最後有兩項:
load a kernel configuration…
save a kernel configuration…
先選第一項load ….,意思是,利用當前的內核配置詳單來設置將要編譯的內核,然後選save 這一項保存,最後退出配置界面
6. 開如編譯安裝新內核
執行:make mrproper (清除以前曾經編譯過的舊文件,如果是第一次編譯,可不執行)
執行:make (編譯,加-j4,必須加,雙核並行編譯,速度快很多,不過使用原先配置
選項)
然後:make install
再:make moles (編譯模塊)
再:make moles_install (安裝模塊)
最後創建initrd 文件:
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linux-3.2.12
7. make install 以後,系統自動更新了啟動項,可以cat /boot/grub/grub.cfg 看下.之前的啟動項不能刪除,如果編譯內核不成功,之前的啟動項又不見了,系統也就跪了
8. reboot
10. 在linux根目錄下創建一個名為myusr的文件夾
詳情如下
在Linux根目錄下創建一個文件夾myusr,流程上和你去登記戶口一樣的:一個人出生後,會有一個唯一的身份證號碼,來標識你,伴隨你一生,哪怕後面你改名字、改性別、改年齡,身份證ID都是不變的。同樣的道理,你創建一個文件,內核也會用一個唯一的ID來標識它,文件創建成功後,無論你如何修改文件名,修改文件的讀寫許可權,修改文件的時間戳,標識這個文件的ID也是不變的,是固定死的。
內核一般會使用一個inode結構體來標識這個文件,在這個inode結構體中,存放了文件的各種信息:文件大小、文件許可權、文件的創建者、文件數據在磁碟上的存儲地址。所有文件的inode存放到磁碟的一個固定區域:inode table,這個區域是在格式化磁碟的時候創建的,inode table中的inode的個數決定了你在這個磁碟分區(使用文件系統格式化後的)上能創建文件的最大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