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dsd是音頻格式還是什麼
音頻格式。
Direct Stream Digital(DSD) 是Sony和Philips用於他們的系統的商標,用於對Super Audio CD(SACD) 的音頻信號進行數字編碼。
信號本身以ΔΣ調制後的數字音頻存儲,連續單一個比特的序列以64倍於CD采樣率(44.1 kHz)的頻率來采樣,即2.8224 MHz。
藉由64倍過采樣(oversample)來達成noise shaping,把以往由於量化不精確的聲音頻號而造成的噪音和有損,減少至一個比特以內的誤差。可議的是,1-bit Sigma-Delta運算是否真的可能解決有損問題。
由於1-bit Sigma-Delta變換的運作方式,以DSD編碼的聲音在中低頻上有著比PCM更好的解析度、高頻的相位誤差更是降到極低,然而在高頻的動態較PCM差。
DSD 與 PCM
DSD 和 PCM 的支持者之間對於哪種編碼系統更勝一籌一直存在很大爭議。2001 年,Lipshitz 和 Vanderkooy 表示 DSD 所採用的一位轉換器由於其高失真而不適合高端應用。2002年,飛利浦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了相反的觀點。
安格斯進一步批評了利普希茨和范德庫伊的論文。 Lipshitz 和 Vanderkooy 回應了批評。Stuart 還定義了Sigma Delta 調制對於高解析度數字音頻「完全不合適的選擇」。
DSD 的常規實現具有固有的高失真。使用多位 DAC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失真。最先進的 ADC 基於 Sigma-Delta 調制設計。過采樣轉換器通常用於線性 PCM 格式,其中 ADC 或 DAC 輸出受到帶寬限制和抖動的影響。
大多數現代 ADC 和 DAC 轉換器使用過采樣和多位設計;換句話說,雖然 DSD 是 1 位格式,但現代轉換器在內部使用 2 位到 6 位格式。
『貳』 DSD格式的音樂體積為什麼這么大
採用dsd編碼的音頻格式文件。因為可以獲得更完整的還原波形和更高的信噪比,所以佔用空間更大。
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縮寫,表示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是SACD(Super Audio CD)的編碼模式。它是Sony與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發展的高解析數字音響規格。
DSD與線性PCM的區別
PCM(Pulse-Code Molation,脈沖編碼調制)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音頻編碼格式,什麼wav,ape,flac,mp3等等幾乎所有常見音頻都是PCM編碼格式。
其原理簡單來說,先准備好一組規定電平值(對於電平這個概念,可以簡單地等同理解為電壓),如-3,-2,-1,0,1,2,3等等,每個值給一個編號,就像ABCD這樣,不過我們給這些電平值使用二進制的編號(就是000 001 010 等等)。
然後從先前的那組規定電平內,採用四捨五入的辦法找出最接近采樣電平的值,然後記錄下來這個最接近值的編號,然後進行下一次采樣..如此反復,就能用一組二進制編號(也就是數字信號)把麥克風過來的原始模擬信號給記錄下來了,記錄下來的數字信號就是PCM了。
『叄』 dsd是什麼格式
DSD是Direct Stream Digital的縮寫,表示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是SACD(Super Audio CD)的編碼模式。它是Sony與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發展的高解析數字音響規格。
DSD是Sony與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發展的高解析數字音響規格, DSD新技術與DVD的音響技術指針競爭,用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樣,采樣率2.8224MHz的高取樣方式,直接把模擬音樂訊號波形以脈沖方式轉變為數字訊號,以將近四倍於CD的空間,儲存音樂,因此可以提供更為優秀的聲音效果,由於取樣次數高,所以取樣過的波形很圓順,比較接近原來的模擬波形。再者由於不採用多位,省去位轉換程序,降低了因為數字濾波而可能產生的失真與雜訊。
(3)dsd文件格式擴展閱讀:
DSD的編碼過程中,對信號進行量化的方式和PCM完全不一樣。
DSD不像PCM那樣用一組規定電平值去度量,而是只使用一個固定值"Δ"去度量原始信號.依然是隔一段固定時間取一次樣,每次取樣得到的電平會拿來與上一次取樣的信號進行比較,如果其插值大於Δ,則輸出"1",如果插值小於Δ或者為負數,則輸出"0"。於是就這樣,每個采樣點就能以1bit的形式被記錄下來。Δ調制有著一個缺點,就是隨著輸入模擬信號的頻率增高,信噪比會急劇下降.我們可以通過減小Δ的值,並且增大采樣率,來控制量化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