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平天國運動綱領性文件其內容意義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出現兩個綱領性文件,即《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天朝田畝制度》:
(1)基本內容:
是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把每畝土地按每年產量的多少,分為上、中、下三級九等,然後好田壞田互相搭配,好壞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歲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數量的土地,15歲以下的減半。同時,還提出「豐荒相通」、以豐賑荒的調劑辦法。
①土地分配:原則: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產品分配:原則:「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方法: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國庫。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理想社會(絕對平均主義的理想社會)。
(3)評價(意義):
①積極作用:徹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革命性)。是中國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②消極作用:絕對平均主義,根本無法實現;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農經濟作為理想化目標,沒有超越封建經濟范疇(落後性)。
《資政新篇》
(1)主要內容:政治:統一政令,以法治國;設立新聞官,聽取社會輿論;設票箱,公眾選官。
經濟:學西方,發展工商業,獎勵發明,實行保險事業。
文教:反對迷信,興辦新式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嚴禁買賣人口和吸食鴉片。
外交:同外國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
(2)影響:
進步性:它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中國第一部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良方案。)
局限性:由於缺乏相應社會基礎和實施條件,加之處於戰爭環境,未能真正推行。
㈡ 太平天國運動提出了明確的革命綱領是
太平天國提出的綱領性文件是《天朝田畝制度》,後期還提出了《資政新篇》。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時期頒發的一部綱領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後頒布。是洪秀全根據《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著作中闡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來的。
《天朝田畝制度》以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為中心,它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和社會改革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1、宣布一切土地和財富都屬於皇上帝所有。確定「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它把土地分為九等,好壞平均搭配。然後以戶為單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2、規定縣以下行政制度,設立各級鄉官,並規定鄉官的保舉,升貶、獎懲辦法。設「兩司馬」負責管理生產、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裝等工作。
3、規定余糧、余錢繳「國庫」的辦法,每家農副業收獲,扣除口糧外,其餘送繳「國庫」按制發給。
4、廢除封建買賣婚姻。太平天國在其佔領區雖多次頒布,但未實施平分土地的規定。
(2)太平天國綱領文件核心內容擴展閱讀
影響:
太平天國革命發生在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的初期,它既是單純的農民戰爭,又帶有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它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發展到了頂峰。從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統治還延續了近半個世紀,但在這半個世紀中,中國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國革命的影響和鼓舞,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封建王朝的斗爭,半個世紀後終於爆發了辛亥革命。
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教訓同樣是非常深刻的。這場由千百萬群眾參加的偉大戰爭,由於領導集團政治上過早的封建化,組織上不能始終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軍事上戰略決策一再失誤,以及外交上缺乏經驗,使其領導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列強的實質,最後遭到內外鎮壓,陷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