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pp項目采購社會資本方采購文件的主要內容
法律分析:(一) 在項目發起階段,政府方作為項目發起篩選人,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組織完成PPP儲備項目的立項、用地、環評審批/核准/備案。
2. 徵集遴選儲備項目,對是否適宜PPP模式進行評估認證。
財政部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陸搏應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物有所值和財政承受能力驗證,通過驗證的,由項目實施機構報政府審核;未通過驗證的,可在實施方案調整後重新驗證;經重新驗證仍不能通過的,不再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3. 編制審核項目(初步)實施方案。
發改部門應會同行業管理部門、項目實施機構,及時從項目儲備庫或社會資本提出申請的潛在項目中篩選條件成熟的建設項目,編制實施方案並提交聯審機制審查,明確經濟技術指標、經營服務標准、投資概算構成、投資回報方式、價格確定及調價方式、財政補貼及財政承諾等核心事項。
4. 編制本行政區域內PPP項目年度和中期開發計劃。
根據國家發改委要求,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要建立PPP項目庫,並從2015年1月起,於每月5日前將項目進展情況按月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
5. 建立PPP項目專家庫
PPP項目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財政部冊模鼓勵各級政府部門通過政府采購平台選擇一批能力較強的專業中介機構及專業人士,如律師、造價咨詢、注冊會計師早姿祥、注冊稅務師等,為PPP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持。
(二) 選擇社會資本階段,政府方作為項目采購人,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指定項目實施機構
2. 組織資格預審
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需要准備資格預審文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邀請社會資本和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參與資格預審,驗證項目能否獲得社會資本響應和實現充分競爭,並將資格預審的評審報告提交財政部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備案。可邀請有意願的金融機構及早進入項目磋商進程。
3. 決定采購方式並依法選擇社會資本
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依託政府采購信息平台,或搭建信息服務平台,公開PPP項目的工作流程、評審標准、項目信息、實施情況、咨詢服務等相關信息,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環節的規范與監督管理,保障信息發布准確及時、審批過程公正透明、建設運營全程監管。
4. 參與合同談判、完善及審核。
5. 將采購涉及的財政支出依法列入預算(含財政中期規劃)並報同級人大審批。
法律依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采購管理辦法》
第四條 PPP項目采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采購。項目實施機構應當根據PPP項目的采購需求特點,依法選擇適當的采購方式。公開招標主要適用於采購需求中核心邊界條件和技術經濟參數明確、完整、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府采購政策,且采購過程中不作更改的項目。
第五條 PPP項目采購應當實行資格預審。項目實施機構應當根據項目需要准備資格預審文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邀請社會資本和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參與資格預審,驗證項目能否獲得社會資本響應和實現充分競爭。
第六條 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發布。資格預審合格的社會資本在簽訂PPP項目合同前資格發生變化的,應當通知項目實施機構。
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包括項目授權主體、項目實施機構和項目名稱、采購需求、對社會資本的資格要求、是否允許聯合體參與采購活動、是否限定參與競爭的合格社會資本的數量及限定的方法和標准、以及社會資本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和地點。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自公告發布之日起不得少於15個工作日。
㈡ PPP項目完整操作流程
PPP項目完整的操作流程是什麼?該怎麼進行?下面是中達咨詢帶來的關於PPP項目完整操作流程的主要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PPP模式運作的基本流程
(一)項目前期准備階段
在PPP模式中,項目前期准備階段包括項目發起和項目准備兩個部分。
1、項目發起。
項目發起階段的工作主要內容包括啟
動准備和前期調研:組建項目實施班子、制定整體工作計劃、開展項目調鋒核查等。
實施PPP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復雜、專業程度極高。一要組建一個PPP項目實施團隊,由市政府牽頭,規劃、建設、土地、發改、財政、審計、國資委、法制辦等部門組成領導小組;二是制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部門責任分工、目標任務和實施工作計劃安排等;三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由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或機構梳理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擬新建項目和存量項目,決定可以通過PPP模式運作的具體項目清單,構建PPP項目庫。
2、項目准備。
項目准備階段工作主要是項目策劃實施方案研究和編制:一是聘請顧問團隊;二是項目協議;三是開展項目的前期論證,確定項目范圍和實施內容(項目建設規模、主要內容和總投資);四是前期溝通,研究項目模式,設計項目結構,編制項目實施方案;五是設計項目主要商業原則;六是財務分析,編制財務模型;七是確定投資人比選方式和原則(確定投資人應具備的條件和能力及招標方式;雙方的主要權利和義務);八是組織相關單位討論方案;九是實施方案公示和報批。
在項目實施的最初階段,需要考慮項目的可融資方式和財政是否負擔得起,並要評估傳統方式與PPP方式之間的效率比較,分析該項目是否適合採用PPP方式,擬定項目協議。
聘請專業咨詢機構,負責研究項目模式,設計項目結構,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關鍵是設計項目主要商業原則,進行財務分析,編制財務模型。組織專家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論證,並報市政府批准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備案。
(二)項目招投標實施階段。
項目招投標實施階段包括協議編制、競爭性程序、簽署協議三個部分。
1、協議編制。細化研究協議文件編制:研究和分析項目的技術、商務邊界條件(如:投資、運營成本與收益測算,回購總價、回購期限與方式,回購資金來源安排和支付計劃);落實建設內容分工、投資范圍(投資建設期限、工程質量要求和監管措施);研究和編制項目協議等法律文件(項目移交方式及程序、項目履約保障措施、項目風險和應對措施等);落實招標條件。
2、競爭性程序。主要包括:發布項目信息;投標人
准備投標文件;制定評標標准、評標細則和評標程序;成立評標工作組,開標、組織評標;編寫評標報告,推薦候選人;與候選人澄清談判。
3、簽署協議。先草簽項目協議,中標人在約定時間
內辦理好項目公司成立的有關事宜,資金到位,政府配合完成資產交割及項目審批有關事宜,正式與項目公司簽約。
(三)項目實施階段。
實施階段包括項目建設和項目運營兩個部分。
1、項目建設。首先,項目公司與各聯合單位簽訂正式
合同,包括貸款合同、設計合同、建設合同、保險合同以及其他咨詢、管理合同等;其次,項目公司組織各相關單位進行項目開發。在開發過程中,政府及相關部門對項目開發的過程進行監督,出現不符合合同的情況及時與項目公司溝通,並確定責任主體。工程驗收試運營合格以後,開發階段結束,項目進入運營階段。
2、項目運營。政府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經營權協議,
約定特許經營期限。在整個項目運營期間,項目公司應按照協議要求對項目設施進行運營、維護。為了確保項目的運營和維護按協定進行,政府、貸款人、投資者和社會居民都擁有對項目進攔渣行監督的權利。
(四)合同終結階段。
轉移中止是項目運作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項目移交和項目公司解散等內容。
1、項目移交。特許經營期滿後,項目公司要將項目的
經營權(或所有權與經營權同時)向政府移交。在移交時,政府應注意項目是否處於良好運營和維護狀態,以便保證項目的繼續運營和服務提供的質量。
2、項目公司清算。項目移交以後,項目公司的業務隨之中止。因此,項銀衡掘目公司應按合同要求及有關規定到有關部門辦理清算、注銷等相關手續。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PPP項目實施方案應包含哪些內容
PPP項目實施方案需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對項目概況、運作方式等內容作出詳細、可操作性的說明。那麼,項目實施方案應包含哪些內容呢?下面jy135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項目實施方案應包含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項目實施方案包含哪些內容
一、項目概況
項目概況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經濟技術指標和項目公司股權情況等。
基本情況主要明確項目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內容、項目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運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項目運作的目標和意義。
經濟技術指標主要明確項目區位、佔地面積、建設內容或資產范圍、投資規模或資產價值、主要產出說明和資金來源等。
項目公司股權情況主要明確是否要設立項目公司以及公司股權結構。
二、風險分配基本框架
按照風險分配優化、風險收益對等和風險可控等原則,綜合考慮政府風險管理能力、項目回報機制和市場風險管理能力等要素,充分識別PPP項目所存在的風險,並在政府和社會資本間合理分配。
三、項目運作方式
項目運作方式主要包括委託運營、管理合同、建設-運營-移交、建設-擁有-運營、轉讓-運營-移交和改建-運營-移交等。具體運作方式的'選擇主要由塌搜收費定價機制、項目投資收益水平、風險分配基本框架、融資需求、改擴建需求和期滿處置等因素決定。項目實施方案中必須明確項目的運作方式,並對運作方式進行闡述。
四、交易結構
交易結構主要包括項目投融資結構、回報機制和相關配套安排。
項目投融資結構主要說明項目資本性支出的資金來源、性質和用途,項目資產的形成和轉移等。
項目回報機制主要說明社會資本取得投資回報的資金來源,包括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和政府付費等支付方式。
相關配套安排主要說明由項目以外相關機構提供的土地、水擾慶、電、氣和道路等配套設施和項目所需的上下游服務。
五、合同體系
合同體系主要包括項目合同、股東合同、融資合同、工程承包合同、運營服務合同、原料供應合同、產品采購合同和保險合同等。項目合同是其中最核心的法律文件。
項目邊界條件是項目合同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權利義務、交易條件、履約保障和調整銜接等邊界。
權利義務邊界主要明確項目資產權屬、社會資本承擔的公共責任、政府支付方式和風險分配結果等。
交易條件邊界主要明確項目合同期限、項目回報機制、收費定價調整機制和產出說明等。
履約保障邊界主要明確強制保險方案以及由投資競爭保函、建設履約保函、運營維護保函和移交維修保函組成的履約保函體系。
調整銜團李歷接邊界主要明確應急處置、臨時接管和提前終止、合同變更、合同展期、項目新增改擴建需求等應對措施。
六、監管架構
監管架構主要包括授權關系和監管方式。授權關系主要是政府對項目實施機構的授權,以及政府直接或通過項目實施機構對社會資本的授權;監管方式主要包括履約管理、行政監管和公眾監督等。
七、采購方式選擇
項目采購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及相關規章制度執行,采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邀請招標、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采購。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采購需求特點,說明社會資本需具備的條件,依法選擇適當采購方式。
望採納!
㈣ PPP項目采購的17個步驟
步驟1:做好項目采購前的准備工作
與一般的政府采購項目相比,PPP項目方案復雜,采購環節多、周期長。集采機構在拿到一個PPP項目後,首先要對項目內容進行分析,了解項目內容和特點;要與項目實施機構進行交流,就項目方案進行溝通、協商,了解項目在識別、准備階段的有關情況,熟悉項目方案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在此過程中,需要對項目方案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查,伍液查驗項目立項、審批手續的齊備性和項目資料的完整性;必要時,可組織專家進行方案論證,並與潛在的社會資本及相關供應商進行溝通,全面掌握項目建設方案、預算構成、收益及回報和項目運營、執行、移交等過程中的相關內容。其次,要與項目實施機構簽訂委託代理協議,明確委託代理事項以及雙方在項目采購中的權利和義務。
步驟2:選擇適當的采購方式
根清彎據《指南》《辦法》有關規定,PPP項目采購方式包括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和單一來源。《辦法》對公開招標方式適用范圍作了界定,同時提出,應結合PPP項目情況和采購需求特點,依照《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選擇恰當的采購方式。需要注意的是,PPP項目一般都會超過公開招標的限額標准,如因情況特殊需採取公開招標以外的非招標方式,應在采購活動開始前報設區的市級財政部門審批。一般來說,PPP項目方案在完成識別、准備工作後,就已經擬定了采購方式,集采機構可按照方案中批準的方式組織采購。
步驟3:開展資格預審
《指南》《辦法》均明確規定PPP項目采購應當實行資格預審,也就是說,不管採取何種方式進行采購,都必須實施資格預審。在一般的政府采購項目中,資格預審並非強制性的前置程序,而在PPP項目中,無論採取哪種方式,都要求對參加采購活動的社會資本進行資格預審。這是因為,PPP的本質是政府購買服務,在PPP項目中,政府需要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因而希望通過前置的資格預審程序,由項目實施機構對參與投標的社會資本進行更為嚴格的篩選和把控,保障後期項目腔正物安全運行。在PPP項目采購中,通過發布資格預審公告,能夠邀請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采購,實現充分競爭。具體說來,《指南》《辦法》明確,PPP項目采購資格預審包括准備資格預審文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邀請社會資本參與、進行資格預審、提交資格預審結果報告等環節。
(一)編制資格預審文件。集采機構開展資格預審,需要編制資格預審文件,明確資格預審的程序和辦法。資格預審文件需明確PPP項目名稱、內容、需求、采購方案以及對社會資本的資格要求、社會資本申請資格預審須知、是否允許聯合體參與采購活動、資格預審申請響應文件的格式和編制、提交要求和資格預審程序、辦法以及擬確定參與競爭的合格社會資本的辦法、標准等。資格預審文件編制完成後,須經項目實施機構審核同意。
(二)發布資格預審公告。資格預審文件經項目實施機構審核同意後,集采機構應編寫並發布資格預審公告。資格預審公告包括項目授權主體、項目實施機構和項目名稱、采購需求、對社會資本資格的要求、社會資本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地點和截止時間。資格預審公告應在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公告媒體上發布。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自公告發布之日起不得少於15個工作日。
(三)成立資格預審評審小組。集采機構應當成立資格預審評審小組,負責PPP項目采購的資格預審評審工作。資格預審評審小組由項目實施機構代表和評審專家共5人以上的單數組成,其中評審專家人數不得少於評審小組成員總數的2/3。評審專家可在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如專家庫專家不足,可由項目實施機構推薦選定,但評審專家中至少應當包含1名財務專家和1名法律專家。項目實施機構代表不得以評審專家身份參加資格預審的評審。
(四)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社會資本應當按照資格預審文件的要求,編制資格預審申請文件,並在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截止時間之前,向集采機構提交書面資格預審申請文件以及能證明其資格、資質的文件資料。
(五)進行資格預審。資格預審評審小組按照資格預審文件規定的評審辦法,對社會資本提交的資格申請文件及證明文件進行審查,判定其是否具備資格。資格預審分為基本資格審查和專業資格審查。其中,基本資格審查主要審查社會資本成立及開展經營活動所具備的資格條件是否合法有效,如法人營業執照等證照是否合法有效;專業資格審查主要審查社會資本是否具有完成項目建設、運營所要求的專業資質條件,以及是否具有完成項目建設、運營所需的能力和業績等。經過評審,有3家以上社會資本通過資格預審的,集采機構可繼續開展采購活動。通過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不足3家的,應在調整資格預審文件、公告內容後重新組織資格預審。經重新進行資格預審後合格的社會資本仍不夠3家的,可以依法變更采購方式。經批准採用競爭性磋商方式的,通過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只有兩家的,可繼續開展采購;只有1家的,則采購應予以終止。經批准採用單一來源方式的,參與競爭的社會資本可以是一家。
(六)編寫資格預審結果報告。資格預審結束後,資格預審評審小組應匯總資格預審評審情況,編寫資格預審結果報告。資格預審結果報告應說明資格預審的程序、方法,參與申請的社會資本數量、通過資格預審合格的社會資本名單、不合格的社會資本名單及不合格的原因等。評審小組成員應在資格預審結果報告上簽字,對預審結果有異議的應在報告上註明;既不簽字又不註明的,視為同意資格預審結果。資格預審結果應告知所有參與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並將資格預審的評審報告提交財政部門備案。
步驟4:編制項目采購文件
資格預審結束後,若通過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數量符合規定,則需編制項目采購文件。按照所選擇的采購方式,PPP項目采購文件可分為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競爭性磋商文件、單一來源采購文件。無論是何種采購文件,其內容一般都應包括采購邀請,項目內容和要求,合同主要條款,競爭者須知,競爭者的資格、資質要求以及應提交的資格、資質、資信及業績證明文件,競爭者須提交響應文件的格式、內容和編制要求,對采購程序的規定和相關政策依據說明,提交響應文件截止時間、開啟時間及地點、保證金交納的數額和方式及不予退還的情形,項目評審方法、評審標准,確定中標或成交的原則以及具體程序,對簽訂項目合同的程序和要求等內容。
應注意的是,PPP項目與一般政府采購項目的一大區別在於,PPP項目的實施需要取得政府對項目實施機構的授權。因此,PPP項目采購文件中需明確政府對實施方案的批復和項目立項的相關審批文件,還應明確項目合同必須報請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在獲得政府同意前合同不得生效。PPP項目評審結束後,還要經過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簽署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備忘錄並公示談判結果後才能最終確定中標、成交社會資本。因此,需在采購文件中對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簽署談判結果備忘錄及采購結果公示作出規定。在PPP項目合同方面,如果項目實施機構需要成立項目公司,則需在合同簽訂後,就項目公司與社會資本簽訂補充合同的內容和程序作出相應規定。此外,由於PPP項目采購必須進行資格預審,采購文件中還應明確是否允許未參加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參與競爭並進行資格後審等內容。
與一般的政府采購項目相同,PPP項目采購文件編制完成後,須經項目實施機構審核、確認同意。
步驟5:發布采購公告
采購文件編制完成並經項目實施機構審核、確認同意後,應發布采購公告。與采購方式相對應,PPP項目采購公告也分為招標公告、競爭性談判公告、競爭性磋商公告、單一來源采購公告等幾種形式。PPP項目采購公告與一般項目采購公告的內容大體相同,包括項目基本情況、對競爭者的資格要求和提交響應文件的地點、截止時間以及保證金交納的方式和賬戶、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等。PPP項目采購公告應在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公開發布。
步驟6:發售采購文件
對通過資格預審的社會資本,集采機構應向其發售或提供采購文件。與采購方式相對應,發售的采購文件可分為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競爭性磋商文件、單一來源采購文件。一般來說,采購文件、采購公告對采購文件的發售時間、地點和售價都有具體規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范性文件對采購文件的發售也有規定,集采機構在發售采購文件時必須遵守。
步驟7:組織現場考察或召開采購答疑會
社會資本在獲取采購文件後,可能會就采購文件中的項目方案、采購程序等進行詢問,這就要求集采機構作出解釋和澄清。
為了讓社會資本充分了解項目方案的內容及要求,集采機構應與項目實施機構共同組織社會資本進行現場考察或者召開采購前答疑會,凡是獲取了采購文件的社會資本均可受邀參加。在此過程中,集采機構或項目實施機構不得單獨或者分別組織只有一家社會資本參加的現場考察或答疑會。現場考察或答疑會結束後,應根據現場考察及答疑情況,對項目方案和內容作出調整。若調整的內容涉及項目核心內容,影響社會資本編制響應文件的,則需向社會資本發出對采購文件的書面澄清說明或變更通知。書面澄清說明或變更通知是采購文件的有效組成部分。若書面澄清說明或變更通知發出後距提交響應文件截止時間不足於法定時間的,則應順延提交響應文件截止時間。
步驟8:成立評審小組
在PPP項目采購階段,集采機構應成立評審小組,由評審小組對社會資本提交的響應文件進行評審。與招標、談判、磋商、單一來源采購方式相對應,評審小組可分為評標委員會、談判小組、磋商小組、采購小組。評審小組一般應由項目實施機構的代表和評審專家共5人以上的單數組成,其中評審專家不得少於評審小組成員總數的`2/3。評審專家一般應在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如專家庫中的專家不能滿足評審需要時,集采機構可會同項目實施機構自行選定,但其中應包括1名法律專家和1名財務專家。項目實施機構代表不得以評審專家的身份出現在評審小組中,集采機構工作人員也不得參與項目評審。資格預審階段的評審小組成員,可作為評審小組成員,參加評審。
步驟9:接收社會資本提交的響應文件
社會資本參加PPP項目采購,須按照采購文件規定的格式和要求編制響應文件。根據采購方式的不同,社會資本需對應編制投標文件、談判響應文件、磋商響應文件、單一來源采購響應文件,並在提交響應文件截止時間前向集采機構提交。集采機構應在采購公告、采購文件規定的時間和地點,安排專人負責接收社會資本遞交的響應文件。社會資本提交響應文件時,須提交資格證明文件及要求提交的其他相關文件;凡未與響應文件一並提交的文件資料,在采購評審時不得作為評審依據。
步驟10:舉行開標儀式或召開采購會
集采機構應在采購公告、采購文件規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開標儀式。如採取談判、磋商等方式的,則應舉行談判、磋商采購會。開標儀式或談判、磋商采購會由集采機構主持,項目實施機構應派代表出席並在開標會上介紹項目情況;提交了響應文件的社會資本也應派代表參加開標。集采機構還應邀請紀檢、監察等有關部門派代表進行現場監督。PPP項目開標儀式、談判及磋商采購會與一般政府采購項目的開標儀式程序相同,除了公開查驗響應文件的密封情況、宣布查驗結果外,還應公開宣讀社會資本的投標報價(參加談判、磋商時的第一次報價)、報價聲明以及應當宣讀的其他內容。開標時未公開宣讀的報價內容,在項目評審時不得作為評審依據。
步驟11:進行評審
在評審環節,集采機構的職責主要是召集、組織評審小組按照采購文件的規定進行評審,集采機構工作人員應協助評審小組的工作,承擔評審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和後勤服務工作,但不得參與項目評審,不得影響和干擾評審小組成員獨立開展評審工作。項目評審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召開評審預備會議。在項目評審開始前,集采機構應召集評審小組成員,召開評審預備會議,介紹項目基本情況,宣布評審工作紀律,安排評審工作。在預備會上,評審小組成員應認真閱讀並確認采購文件,簽訂評審承諾書,推選評審小組負責人。評審小組負責人要對成員進行分工,並對評審程序、步驟和辦法作出安排。評審預備會議結束後,評審小組應獨立進行項目評審。評審小組發現采購文件內容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應停止評審,並向集采機構說明情況。
(二)進行符合性審查。符合性審查主要是對社會資本的資格、資質以及提交的響應文件進行審查,以判定其是否符合要求。前期已進行資格預審的,在采購評審階段可不再對社會資本進行資格審查。前期未進行資格預審,允許進行資格後審的,或者前期已經進行過資格預審,但采購文件規定在采購評審階段還要再進行資格預審的,在評審時,評審小組均應對社會資本進行資格審查。符合性審查的第二項內容,是審查社會資本提交的響應文件是否完整、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重大缺漏項、是否含有項目實施機構不能接受的條件等。響應文件的符合性審查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審查響應文件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採購文件的要求;二是審查響應方案是否符合採購文件要求,技術響應方案、商務響應方案是否對項目方案作出實質性響應。最終通過審查的社會資本數量不足法定數量的,評審應予終止;經批准轉為其他方式的,評審可按相應規定繼續進行。
(三)進行詢問和澄清。在評審過程中,評審小組對響應文件的內容及技術、商務方案對采購文件的響應情況可向社會資本進行詢問,要求社會資本就詢問的事項作出解釋和澄清說明。社會資本應就詢問的事項進行澄清並作出說明,重要的澄清及說明必須以書面形式作出,並由其法人代表或被授權人簽字確認。
(四)進行綜合評審。在符合性審查、詢問、澄清之後,進入綜合評審階段。綜合評審僅針對通過符合性審查的社會資本進行。綜合評審時,如項目採取招標方式,則由評標委員會根據招標文件規定的評標辦法、評標標准對社會資本進行評分,並根據評分情況對各社會資本作出綜合評審結論。
如採取競爭性談判方式,則在符合性審查之後,由談判小組與參與談判的各社會資本分別進行一對一談判;經談判後,談判小組應對社會資本的談判方案作出綜合評審結論,並對項目采購方案作出調整和完善;社會資本就完善後的采購方案重新提交響應文件,作出最終承諾報價;談判小組對各社會資本提交的響應文件及最終承諾報價作出綜合評審結論。
如採取競爭性磋商方式,則在符合性審查之後,磋商小組與參與磋商的社會資本分別進行一對一磋商;磋商結束後,磋商小組可以根據磋商文件和磋商情況,調整采購方案,就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要求以及合同草案條款作出實質性變動;各社會資本應針對調整和變動後的采購方案重新提交響應方案,提交最後報價;磋商小組根據磋商文件規定的評審辦法、評審標准,對各社會資本的響應文件和最後報價進行綜合評分,根據綜合評分情況,對社會資本作出綜合評審結論。
(五)編寫評審結果報告。綜合評審結束後,評審小組應根據綜合評審情況,編寫評審結果報告。評審結果報告中應推薦1至3名中標、成交候選人。採用招標、競爭性磋商方式的,候選人的順序按照綜合評分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排列;採用競爭性談判方式的,按照符合最低要求的社會資本的最終承諾報價,從低到高依次排列。允許進行資格後審的,評審結果報告還應包含資格評審結果。評審小組成員應在評審結果報告上簽字,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法律責任。評審小組成員對評審結果報告有異議的,應在報告上簽署不同意見並說明理由,否則視為同意評審結果報告。
步驟12:采購結果確認談判
評審結束後,進行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經談判後再確定中標、成交候選社會資本,是PPP項目區別於一般政府采購項目的另一特點。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可按以下程序開展:
(一)成立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評審結束後,集采機構應成立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談判工作組成員及數量由集采機構確定,其成員應包括預算管理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代表及財務、法律等方面的專家。涉及價格管理、環境保護的PPP項目,還應包括價格管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機關代表。評審小組成員可作為談判工作組成員參與采購結果確認談判。
(二)進行采購結果確認談判。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按照評審結果報告推薦的候選社會資本排名,依次與候選社會資本就PPP項目方案以及項目合同中可變的細節問題進行合同簽署前的確認談判,率先達成一致的候選社會資本即為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確認談判過程中,不得涉及合同中不可談判的核心條款,也不得與排序在前但已終止談判的社會資本進行重復談判。
(三)編寫談判結果報告。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結束後,談判工作組應根據談判情況以及與中標、成交社會資本達成一致的事項,編寫談判結果報告,確定最先達成一致的候選社會資本為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談判工作組成員應在談判結果報告上簽字確認,對談判結果有異議的應在報告上簽字並註明;既不註明也不簽字確認的,視為同意談判結果。
步驟13:簽署確認談判備忘錄
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確定後,集采機構應組織項目實施機構與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簽署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備忘錄。采購結果確認談判結果備忘錄應在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確定後10個工作日內簽署。
步驟14:公示采購結果及擬定的合同文本
簽署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備忘錄後,應將談判確認結果即預中標、成交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於5個工作日。預中標、成交結果公示應在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公告媒體上進行,並與項目采購公告原發布媒體保持一致。此外,還應同時公示根據采購文件、響應文件及有關補遺文件和確認談判備忘錄擬定的項目合同文本。合同文本應將預中標、成交社會資本響應文件中的重要承諾和技術文件等作為附件,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內容可以不公示。
步驟15:公告采購結果
公示期滿2個工作日後,如公示期間有關當事人未提出異議,可確定中標、成交社會資本。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確定後,應將中標、成交結果在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進行公告,向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並將中標、成交結果告知參加采購活動的其他社會資本。
中標、成交結果公告應包括PPP項目實施機構和采購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中標或者成交社會資本的名稱、地址、法人代表;中標或者成交標的名稱、主要中標或者成交條件(包括但不限於合作期限、服務要求、項目概算、回報機制)等;評審小組和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成員名單等。
步驟16:簽署合同
PPP項目合同由項目實施機構與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簽訂,集采機構應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合同須在中標、成交通知書發出後30日內簽訂,具體程序為:
(一)組織項目實施機構與中標、成交社會資本協商、洽談合同條款,協商一致後,簽訂合同草案,並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核、批准。
(二)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批准後,項目實施機構與中標、成交社會資本正式簽訂合同。
(三)PPP項目設立專門項目公司的,待項目公司成立後,由項目公司與項目實施機構重新簽署PPP項目合同,或簽署關於繼承PPP項目合同的補充合同。
(四)合同公告。項目實施機構應在PPP項目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合同在省級及以上財政部門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上公告,但合同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內容除外。
(五)合同備案。合同正式簽訂後,項目實施機構應將合同向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步驟17:退付保證金
集采機構接受委託組織實施PPP項目采購的,應在采購文件中要求社會資本交納參加采購活動的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並就交納時間、交納數額、交納方式及保證金不予退還的情形作出明確規定。關於履約保證金,可要求中標、成交社會資本在簽訂合同前向項目實施機構交納。
PPP項目采購活動結束後,集采機構應按采購文件規定向社會資本退付保證金。其中,未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的保證金,應在中標、成交結果通知書發出後5個工作日內退付;中標、成交社會資本的保證金,應在合同簽署後5個工作日內退付。發生了保證金不予退還的情形時,應按采購文件規定及時辦理有關手續。履約保證金的退付,也應在采購文件中予以明確,項目實施機構應按規定及時為社會資本辦理履約保證金的退付、結算手續。
㈤ PPP項目全操作流程
PPP項目的操作流程包括項目識別、項目准備、項目采購、項目執行、項目移交五塌判個階段,PPP項目所涉的全套法律文件亦分別體現在這五個階段之內。下面是中達咨詢帶來的關於PPP項目全操作流程的主要內容介紹以供參考。
一、項目識別階段
所謂項目識別,即政府在確定一個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類項目是否採用PPP模式時,需綜合評價該項目就是否符合「投資規模較大、需求長期穩定、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等條件,從而最終決定是否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一)項目發起
根據PPP項目發起方式的不同,PPP項目包括政府發起、社會資本發起兩種方式。
在政府發起方式中,財政部門(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應負責向交通、住建、環保、能源、教育、醫療、體育健身和文化設施等行業主管部門徵集潛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行業專項規劃中的新建、改建項目或存量公共資產中遴選潛在項目。
在社會資本發起方式中,社會資本應以項目建議書的方式向財政部門推薦潛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
二、項目准備階段
(一)管理架構構成
通過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可進行項目准備。縣級(含)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建立專門協調機制,主要負責項目評審、組織協調和檢查督導等工作,實現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政府或其指定的有關職能部門或事業單位可作為項目實施機構,負責項目准備、采購、監管和移交等工作。
(二)項目實施方案編制
項目實施機構應組織編制項目實施方案。
在上述過程中,涉及:
《項目實施方案》,該文件主要包括:
項目概況。項目概況主要包括基本情況、經濟技術指標和項目公司股權情況等。基本情況主要明確項目提供的公共團源改產品和服務內容、項目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運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項目運作的目標和意義。經濟技術指標主要明確項目區位、佔地面積、建設內容或資產范圍、投資規模或資產價值、主要產出說明和資金來源等。項目公司股權情況主要明確是否要設立項目公司以及公司股權結構。
三、項目采購階段
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需要准備資格預審文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邀請社會資本和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參與資格預審,驗證項目能否獲得社會資本響應和實現充分競爭,並將資格預審的評審報告提交財政部門備案。資格預審公告應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
四、項目執行階段
(一)項目公司設立
社會資本可依法設立項目公司。政府可指定相關機構依法參股項目公司。項目實施機構和財政部門應監督社會資本按照采購文件和項目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出資設立項目公司。
(二)融資管理
項目融資由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負責。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應及時開展融資方案設計、機構接洽、合同簽訂和融資交割等工作。財政部門和項目實施機構應做好監督管理工作,防止企業債務向政府轉移。
(三)政府支付及績效監測
項目合同中涉及的政府支付義務,財政部門應結合中長期財政規劃統籌考慮,納入同級政府預算,按照預算管理相關規定執行。財政部門和項目實施機構應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政府支付台賬,嚴格控制政府財政風險。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立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中的政府支付義務應納入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五、項目移交階段
(一)移交准備
項目移交時,項目實施機構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機構代表政府收回項目合同約定的項目資產。項目合同中應明確約定移交形式、補償方式、移交內容和移交標准。移交形式包括期滿終止移交和提前終止移交;補償方式包括無償移交和有償移交;移交內容包括項目資產、人員、文檔和知識產權等;移交標准包括設備完好率和最短可使用年限等指標。採用有償移交的,項目合同中應明確約定補償方案;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項目實施機構應按照「恢復相同經濟地位」原則擬定補償方案,報政府審核同意後實施。
(二)性能測試
項目實施機構或政府指定的其他機構應組建項目移交工作組,根據項目合同約定與社會資本或項裂局目公司確認移交情形和補償方式,制定資產評估和性能測試方案。項目移交工作組應委託具有相關資質的資產評估機構,按照項目合同約定的評估方式,對移交資產進行資產評估,作為確定補償金額的依據。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㈥ PPP項目實施的基本流程
中達咨詢帶來關於PPP項目實施的基本流程的介紹,希望可以給廣大建築人士帶來幫助。
(一) 編制實施方案和資格預審文件
主要工作:按照財政部要求編制項目實施方案,進行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編制資格預審文件。
1. 編制資料清單;
2. 向政府相關部門調研訪談,詳細了解項目情況;
3. 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內容主要包括:
(1)項目概況
(2)風險分配基本框架
(3)項目運作方式
(4)交易結構
(5)合同體系
(6)監管架構
(7) 采購方式選擇。
4. 進行物有所值評價;
5. 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1)編制財務模型,進行財務測算
(2)重點進行財政支出測算和承受能力評估
(3)形成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結論
6. 向相關政府部門匯報實施方案,並進行修改完善;
7. 形成項目實施方案報批稿;
8. 項目實施方案獲批後,編制資格預審文件和資格預審公告;
9. 協助發布資格預審公告;
10. 協助項目實施機構成立評審小組;
11. 協助組織項目資格預審和評審工作。
(二) 實施招標程序
主要工作:編制招標文件,進行招商推介,解答投資人有關問題,吸引投資人關注和參與投標。
1. 制定招標階段的具體工作計劃;
2. 主持起草招標文件,招御尺標文件主要包括:
(1)投標人須知
(2)項目協議
(3)合資合同(如政府部門或其指定機構參股項目公司的)
(4)技術參考資料
3. 與政府有關部門討論招標文件;
4. 修改招標文件並完成終稿;
5. 起草招標公告並協助項目實施機構在相關媒體發布招標公告,組織發售招標文件;
6. 協助項鎮滾高目實施機構接待潛在投標人進行現場踏勘備逗及盡職調查;
7. 參加標前會議;
8. 編制標前會議備忘錄,並向所有潛在投標人發送;
9. 回答和澄清潛在投標人的提問,並以招標文件補充文件的形式通知所有潛在投標人;
10. 繼續研究招標文件並使文件符合法律規范和行業慣例,如發現重大疏漏或對項目實施機構不利的條款,及時以招標文件補充文件的形式進行修正;
11. 將招標文件的任何變化及時通知潛在投標人;
12. 與有關政府部門保持聯系,協調解決招標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
13. 制定開標計劃和開標安排,制定開標階段的各種有用文件;
14. 協助布置開標現場並派工作人員參加開標儀式。
(三) 評標及談判階段
主要工作:制定評標標准,協助進行談判,並就協議關鍵條款進行解釋和修改,形成最終項目協議。
1. 制定評標和澄清談判的計劃;
2. 制定評標標准、評標方法和澄清談判策略;
3. 協助評審小組對全部投標文件進行澄清、摘錄、比較和評估,計算各投標人的分值,並起草評審報告;
4. 協助組建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
5. 參加采購結果確認談判工作組與候選社會資本就項目合同進行的談判;
6. 在每一輪談判結束時編制談判備忘錄,並根據談判結果修改協議文本;
7. 形成協議文本定稿;
8. 協助進行中標公示;
9. 發出中標通知書;
10. 根據需要參與政府與投資人協議簽署儀式。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PPP項目采購文件需包含哪些內容
中科節電為你解答:1、采購公告發布及報名 2、資格審查及采購文件發售 3、采購文件的澄清或修改 4、響應文件評審
㈧ PPP項目的操作流程包括哪些內容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或是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系,配晌棗並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操作的5個階段:
1.項目識別
2.項目准備
3.項目采購
4.項目執培拆行
5.項目移交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操作的19個步驟:
1.項目發起
2.項目篩選
3.物有所值評價
4.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5.管理構架組建
6.實施方案編制
7.實施方案審核
8.資格預審
9.采購文件編制
10.響應文件評審
11.談判與合同簽署
12.項目公司成立
13.融資管理
14.績效監測與支付
15.中期評估
16.移交准備
17.性能測試
18.資金交割
19.績效評謹者價
㈨ PPP協議有三個組成部分,他們分別是什麼
點對點協議(PPP)
為在點對點連接上傳輸多協議數據包提供了一個標准方法。PPP 最初設計是為兩個對等節點之間的 IP 流量傳輸提供一種封裝協議。在 TCP-IP 協議集中它是一種用來同步調制連接的數據鏈路層協議(OSI 模式中的第二層),替代了原來非標準的第二層協議,即 SLIP。除了 IP 以外 PPP 還可以攜帶其它協議,包括 DECnet 和 Novell 的 Internet 網包交換(IPX)。
PPP 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封裝:一種封裝多協議數據報的方法。PPP 封裝提供了不同網路層協議同時在同一鏈路傳輸的多路復用技術。PPP 封裝精心設計,能保持對大多數常用硬體的兼容性。
鏈游睜路控制協議:PPP 提供的 LCP 功能全面,適用於大多數環境。LCP 用於就封裝格式選項自動達成一致,處理數據包大小限制,探測環路鏈路和其他普通的配置錯誤,以及終止鏈路。LCP 提供的其他可選功能有:認證鏈路中對等單元的身份,決定鏈路功能正常或鏈路失敗情況。
網路控制協議:一種擴展鏈路控制協議,用於建立、配置、測試和管理數據鏈路連接。
配置:使用鏈路控制協議的簡單和自製機制。該機制也應用於其它控制協議,例如:網路控制協議(NCP)。
為了建立點對點鏈路通信,PPP 鏈路的每一端,必須首先發送 LCP 包以便設定和測試數據鏈路。在鏈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選功能被選定之後,PPP 必須發送 NCP 包以便選擇和設定一個或更多的網路層協議。一旦每個被選擇的網路層協議都被設定好了念旦,來自每個網路層協議的數據報就能在鏈路上發送了。
鏈路將保持通信設定不變,直到有 LCP 和 NCP 數據包關閉鏈路,或者是發生一些外部事神高歲件的時候(如,休止狀態的定時器期滿或者網路管理員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