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d列印機的步驟簡述
一.3d列印機使用教程:
我們拿到一台FDM3d列印機時候,首先打開包裝,按照拆裝要求,進行合格操作方式進行拆卸。然後,我們開始檢查3d列印機是否有損壞,如果3d列印機存在很大問題,可以嘗試去與廠家取得聯系,進行更換處理。好了,這些是使用3d列印機預前操作,我們來說3d列印機操作流程吧!
①我們使用3d列印機第一步,就是把用切片軟體建立模型,進行切片,然後進行導出文件,最後存儲在sd卡中,進行保存。至於模型文件,我們可以去3d列印啦或者極光爾沃官網()下載,來進行切片處理。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導出文件進行命名時候,建議使用英文或者數字,不要去使用中文字元。
②3d列印平台與噴嘴預熱。當我們選擇文件列印,會根據3d列印材料熔點進行設置噴嘴與熱床溫度預熱處理。當噴嘴與平台溫度後,3d列印機的x軸、y軸、z軸會自動回到原點,開始模型。
③聯機列印。我們列印機安裝測試完成後,將配備的usb線將電腦與列印機連接在一起。3d列印機右下角會提示安裝成功,可以下來選擇需要列印文件進行列印機即可。 二.使用3D列印機需要注意事項:
我們在使用3d列印機之前,要確保3d列印平台上用夾子固定好,讓美紋紙貼在平台上,保持平台與美紋紙不重合。在3d列印耗材沒有消耗完的前提下,避免噴嘴長時間堵塞,導致出絲不順暢。還有3d列印材料不要放潮濕的地方,容易變脆。
㈡ 極光爾沃3D列印機用什麼切片軟體
一般的3D列印機都用cura切片,極光爾沃也不例外,但極光爾沃還有自主研發的切片軟體配套使用。
㈢ 極光爾沃軟體怎麼調整方向
1、首褲型先打開極光爾沃軟體,切片軟體是一種3D軟體。
2、其次點擊進入主頁,找到模型擺放。
3、最後在模型擺放選中一個選中枝返模型後,可胡搭猜以用X,Y,Z三個方向移動位置。
㈣ 3d列印機無限位阻塞值多少合適
接著上次的《3D列印中切片常用的幾個參數功能解析•上篇》繼續進行講解。上回對「層高」、「壁厚和頂底厚度」、「填充」、「列印溫度」等4塊的相關參數進行了講解,這次接著繼續說明其餘的常用參數。
一.速度
1、列印速度
列印速度是所有噴頭移動動作的速度,在切片軟體中,當其他速度為0時默認遵循列印速度的設置,而當其他速度如填充速度進行了設置後,則會按照填充速度的設置來運行。
基於方便用戶可直接上手操作,JGcreat在安裝後速度參數便已按照測試較好的設置。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只是單純地調整列印速度,只會對總體的列印速度和列印時長產生較小影響,如果希望縮短列印時長,則需要對支撐、內外壁、填充、空走等速度進行調整。
2、填充速度
填充速度即列印填充時噴頭移動的速度,須知填充不僅僅是網格線。如圖,包括在壁層之間、曲面變化處的排線線條也是填充,因此填充速度設置過快時可能列印曲面列印效果變糟糕,建議控制在50以下。
3、內外壁-頂底速度
內外壁的列印速度和頂部頂部列印速度對模型表面成型效果有不小的影響。FDM列印是將線材擠壓在完全冷卻後的材料的上層,擠壓後的線材數秒內便會冷卻成型,而當移動速度過快時就會出現,噴頭拖動擠出的耗材,因此會導致模型表面出現多孔疏鬆的瑕疵。
4、空走速度
當噴頭未擠出耗材時移動時,即為空走。高速的空走會對模型列印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2點:
1.空走時會拉扯出細絲——拉絲情況;
2.細絲假若掛在模型上或者橫貫出模型外表面則會影響後續的列印,產生縫隙。
對於上述2點,是可以解決的,第一點可通過「回抽」設置來,第二點可通過設置中開啟「梳理模式」來避免,極光爾沃切片軟體是自動開啟這個功能的,因此只需要根據列印的真實拉絲情況設置好回抽,便可把空走速度提高到100mm/s的較讓茄鏈高水平。
另外,由於噴頭組件較重,因此慣性較大,當空走速度過高時,瞬時加速及減速很大,會產生很大的慣性,容易導致丟步,因此要麼不要使用過高的空走速度,要麼則開啟加速控制,減少加速度。
二.支撐
支撐是大多數模型無法避免的但會對模型列印效果產生不良影響的因素,最直觀地預先了解支撐影響范圍就是看JG軟體上模型底部的紅色區域,據此來做調整。支撐設置合理與否是切片技巧高低的分水嶺。
1、支撐角度
支撐角度即指模型各區域和水平面夾角的角度,小於等於這個角度的區域都會產生支撐。角度並不是越大越好,雖然這樣的確會較少支撐范圍,但同樣意味著模型打壞的風險會提高。支撐設置的合理區間為40°~70°,至於該如何設置較佳的角度,則需要看模型表面坦孫過渡平緩度。
如表面過渡平緩,如球體,在40°甚至30°設置都可成功,過渡平緩意味哪怕是小角度的模型範圍,它下方是有模型體積在做支撐的。大多數模型表面過渡大,如突出或凹陷的細節、結構,則需要設置更大的角度。可進一步地在切片後,在列印層視圖模式下,逐層查看實時列印效果,如出現成型絲線懸空較多,則需要增加角度。
如圖中所示,由於層厚為0.3,層跨度大,因此更容易出現這種成型絲線懸空情況,此時則需要增加支撐角度,若不修改,此處會產生絲線脫出,除去後留有坑洞的瑕疵。
2、支撐樣式
極光爾沃切片軟體中共有六種支撐樣式,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只有「折線」和「網格」較為實用。
「線」支撐不夠牢固,非常容易變形;「回環」、「三角形」支撐內部間隙較大,容易有支撐頂部及支撐處模型脫離的風險;「3D回環」有多方面的缺陷。
「折線」和「網格」相比,前者間隙較大,但也意味著和模型接觸少,對模型表面影響小,同時前者也更加容易拆除。由於JG軟體的支撐會在接觸模型前按照接觸面形狀變化,如下圖,因此間隙問題實際上沒多大影響。除了在模型表面十分多復雜結構外,一般情況推薦使用「折線」。
3、支撐密度
支撐密度即支撐樣式的密度。密度越小,支撐間的縫隙越大,支撐強度越低,也更容易拆取。一般20%密度以上的支納銀撐就能獲得足夠的支撐強度,50%以上就完全不必要了。密度變大耗材使用也變多,那如何在低密度的情況下保證支撐表面能夠完好列印出來呢?
除了上面所講的極光爾沃切片軟體自帶的支撐頂部隨模型變化的功能外,還可以通過手動設置「支撐接觸面」來在支撐頂部製造額外的樣式,通過設置密度更高的「網格」支撐來保證模型表面效果。
需要額外注意,當支撐很高時,低密度的「折線」會受噴頭帶動的力產生晃動,導致支撐處模型打散或者整個模型打廢,因此在這類情況中,要麼增加密度,要麼則使用結構更加穩固的「網格」支撐。
(如圖示,支撐接觸面相當於把支撐頂部替換成可設置樣式)
4、支撐距離
如果支撐太難拆取,則需要設置2個參數:「支撐頂部的距離」、「支撐底部的距離」。這兩個距離即支撐頂部與底部和模型之間的間隙,推薦設置范圍是0.1-0.15。
極光爾沃切片軟體以及CURA軟體的默認參數為0.1,可設置為0.12,支撐會更容易拆除,且對模型表面的效果影響較少。
對於支撐接觸模型表面要求較高的可設置至0.15,但是這個數值只適用於較為平緩的支撐接觸區域,因為假設0.1mm層高的情況下,0.15已經足足產生了一層半的間隙,會使較小的模型細節下落導致細節處模型打散。
模型底部展示,0.12的支撐頂部距離下,黃框所示範圍因受力較大,因此仍然會在模型上產生支撐痕跡,紅框所示範圍因受力較小,則基本看不到支撐痕跡。
三.平台粘附
1、粘附類型
粘附類型有3種,「外圈」其主要功能是把存在於噴頭內部的耗材消耗點,避免因為內部殘留的變脆、不同色的耗材影響模型效果。「檐邊」、「底墊」則是為了擴大模型和平台的接觸面積,降低模型脫離平台、過高模型頂部晃動的風險。
此外「底墊」還可對調平效果做補償,使模型能在底墊上以更水平的基底上列印,同時也避免了因為模型和列印平台直接接觸,導致取模型時鏟刀對模型的損失。
不過由於JG軟體在「底墊」功能上存在未修復bug,需要額外設置「底墊間隙」至0.12-0.18。
2、檐邊寬度、底墊外擴距離
噴頭是把耗材擠壓成型的,這意味著噴頭會對已成型模型產生壓力,尤其是對於豎直的較高且細的模型,頂部的模型容易被噴頭的力帶動,晃動情況下列印就會出現下圖中的糟糕效果。
對於這類情況,首先需要提高支撐密度或使用更牢固的支撐樣式,其次,則需要增大模型和平台的接觸面積,使模型「站」得更穩。使用「檐邊」或「底墊」後,再分別增加「檐邊寬度」或「底墊外擴距離」來增大和平台的接觸面積。
切片是一門技術,但這個技術並不是令人望而生畏,需要的只是多用心多思考多疑問多探尋。希望認真看完文章的你,能夠有所收獲,能夠體驗到3D列印給工作生活帶來的樂趣和便捷。
對於上面內容有疑問或見解的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㈤ 3D列印機怎麼操作
其實基於FDM技術的3D列印機,其工作原理都相差不大,通常需要3D列印機和3D切片軟體共同完成。用EasyPrint 3D列印控制軟體為例:
1、打開EasyPrint 3D列印控制軟體;
2、載入.xtl格式的模型;
3、對模型進行切片;
4、鏈接3D列印機(建議使用捷泰技術的3D列印機,性能與其他品牌相差不大,配合該軟體比較方便兼容);
5、開始列印。
主要的3D列印機的操作流程就是這樣,你可以參考下。
㈥ 極光爾沃3d列印機切片用什麼軟體,在哪裡可以下載
打敗亂隱印前需要先用極光爾沃的軟體切片,切片軟體的話,陪基
在他們官網上面可以下載。
找到官網後,導航欄中的「服務支持」-「下載察廳中心」。
就可以下載的。
㈦ 3d列印 加速度怎麼理解
3D列印通常是採用數字技術材料列印機來實現的。常在模具製造、工業設計等領域被用於製造模型,後逐漸用於一些產品的直接製造,已經有使用這種技術列印而成的零部件。該技術在珠寶、鞋類、工業設計、建築、工程和施工(AEC)、汽車,航空航天、牙科和醫療產業、教育、地理信息系統、土木工程、槍支以及其他領域都有所應用。
原理技術
3D列印機,已成功列印一輛F1賽車 [2]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列印機可以列印電腦設計的平面物品,而所謂的3D列印機與普通列印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列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列印機的列印材料是墨水和紙張,而3D列印機內裝有金屬、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列印材料」,是實實在在的原材料,列印機與電腦連接後,通過電腦控制可以把「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實物。通俗地說,3D列印機是可以「列印」出真實的3D物體的簡大一種設備,比如列印一個機器人、列印玩具車,列印各種模型,甚至是食物等等。之所以通俗地稱其為「列印機」是參照了普通列印機的技術原理,因為分層加工的過程與噴墨列印十分相似。這項列印技術稱為3D立體列印技術。
列印過程
三維設計
英國工程師「列印」出無人飛機 [9]
三維列印的設計過程是:先通過計算機建模軟體建模,再將建成的三維模型「分區」成逐層的截面,即切片,從而指導列印機逐層列印和稿。
設計軟體和列印機之間協作的標准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一個STL文件使用三角面來近似模擬物喚咐孝體的表面。三角面越小其生成的表面解析度越高。PLY是一種通過掃描產生的三維文件的掃描器,其生成的VRML或者WRL文件經常被用作全彩列印的輸入文件。
應用領域
海軍艦艇
2014年7月1日,美國海軍試驗了利用3D列印等先進製造技術快速製造艦艇零件,希望藉此提升執行任務速度並降低成本。
航天科技
2014年9月底,NASA預計將完成首台成像望遠鏡,所有元件基本全部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NASA也因此成為首家嘗試使用3D列印技術製造整台儀器的單位。
醫學領域
3D列印肝臟模型
日本築波大學和大日本印刷公司組成的科研團隊2015年7月8日宣布,已研發出用3D列印機低價製作可以看清血管等內部結構的肝臟立體模型的方法。據稱,該方法如果投入應用就可以為每位患者製作模型,有助於術前確認手術順序以及向患者說明治療方法。
3D列印頭蓋骨
2014年8月28日,46歲的周至農民胡師傅在自家蓋房子時,從3層樓墜落後砸到一堆木頭上,左腦蓋被撞碎,在當地醫院手術後,胡師傅雖然性命無損,但左腦蓋凹陷,在別人眼裡成了個「半頭人」。
3D列印脊椎植入人體
2014年8月,北京大學研究團隊成功地為一名12歲男孩植入了3D列印脊椎,這屬全球首例。據了解,這位小男孩的脊椎在一次足球受傷之後長出了一顆惡性腫瘤,醫生不得不選擇移除掉腫瘤所在的脊椎。不過,這次的手術比較特殊的是,醫生並未採用傳統的脊椎移植手術,而是嘗試先進的3D列印技術。
3D列印手掌治療殘疾
2014年10月,醫生和科學家們使用3D列印技術為英國蘇格蘭一名5歲女童裝上手掌。
3D列印心臟救活2周大先心病嬰兒
2014年10月13日,紐約長老會醫院的埃米爾·巴查博士(Dr.Emile Bacha)醫生就講述了他使用3D列印的心臟救活一名2周大嬰兒的故事。這名嬰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它會在心臟內部製造「大量的洞」。在過去,這種類型的手術需要停掉心臟,將其打開並進行觀察,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來決定接下來應該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