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條碼密度是多少
條碼的密度是指條碼中單個模塊的尺寸,通常用於衡量條碼的清晰度和掃描的准確性。一維條碼的密度以其最窄的黑條或白條的寬度來衡量,而二維碼的密度以其最小的黑塊或白塊的邊長來衡量。密度的單位通常是mil(密耳),1mil等於1/1000英寸,大約等於0.0254毫米。
例如,如果一個一維條碼的密度為5mil,這意味著條碼中最窄的黑條或白條的寬度是5乘以0.0254毫米,即0.127毫米。同樣,如果一個二維碼的密度為10mil,這意味著二維碼中最小的黑塊或白塊的邊長是10乘以0.0254毫米,即0.254毫米。
由於直接測量如此小的尺寸較為困難,通常會先測量條碼的整體長度,然後將條碼拍照並放大,再計算條碼整體寬度的像素數和模塊的像素數,最後通過公式計算出條碼的密度。計算公式為:模塊邊長(即條碼密度)=(條碼整體長度(毫米)/ 條碼整體長度的像素數 * 模塊像素)/ 0.0254。
以一個QR碼為例,如果整個QR碼的實物的邊長是10毫米,單個模塊的邊長不到1毫米,無法直接用尺子測量,因此需要使用上述公式進行計算。首先,需要放大並拍照記錄QR碼,然後量取照片中整個QR碼的邊長像素(例如1677像素)和單個模塊的邊長像素(例如76像素)。接著,使用上述公式計算模塊的邊長(即條碼密度):模塊邊長(條碼密度)=(二維碼邊長(毫米)/ 二維碼像素 * 模塊像素)/ 0.0254,計算結果的單位為mil。
例如,如果按照上述步驟計算,可能會得到約為17.84mil的結果,這表示該QR碼的密度大約是17.84mil。實際上,使用專業的條碼生成軟體(如Bartender)生成一個內容相同、尺寸接近的二維碼,觀察到的密度可能會略有不同,例如19.17mil,但這個差異通常是由於測量工具的精確度和實際操作中的小誤差所導致的,屬於正常現象。
❷ 條碼密度是多少
條碼分一維和二維兩種,一維條碼的密度,指的是最窄的黑條或白條的寬度;二維碼的密度,指的是最小的黑塊或白塊的邊長。這兩種最窄的圖像單元稱為模塊。密度通常用mil為單位,中文叫密爾或密耳,1mil = 1/1000 inch(英寸)≈ 0.0254mm(毫米)。所以,如果說一個一維碼的密度為:5mil,即是說:一維碼的最窄的黑條或白條的寬度為 5*0.0254mm =0.127mm。如果說一個二維碼的密度為:10mil,即是說:二維碼的最小黑塊或白塊的邊長為 10*0.0254mm = 0.254mm。
由於用尺來量度這么小的長度比較難,所以我們可以量度條碼的整體長度,再將條碼拍照放大,然後查看條碼整體寬度的像素數量,以及模塊的像素數量,再套用公式計算出條碼密度:模塊邊長(即 條碼密度) = (條碼整體的長度mm / 條碼整體長度的像素 * 模塊像素)/ 0.0254。
以下示例計算QR CODE的密度。
用bartender查看內容和尺寸接近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