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OSI模型中,數據是怎樣傳輸的
數據從自己電腦發送到皮仿野對方電腦是經過從上到下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到達最後的物理層,然後轉換成比特流,最後通過一定的傳輸介質,像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燃喊傳到對方電腦上。在到達對方電腦的物理層時,同樣是一層一層往上傳應用層。
(1)數據鏈路層按什麼傳輸擴展閱讀: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大侍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
㈡ 數據包,數據報文,數據幀之間的關系
一、數據幀(Frame):數據鏈路層,傳遞的單位是frame 幀,就是數據鏈路層的協議數據單元,包括三部分
1、幀頭,裡面有mac地址,通過這個地址可以在底層的交換機這個層面里順著網線找到你的計算機。
2、數據部分,ip數據包,意思是使用ip地址定位的一個數據包。
3、幀尾。其中,幀頭和幀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錯控制信息等;數據部分則包含網路層傳下來的數據,比如ip數據包。
二、數據包(Packet):TCP/IP協議通信傳輸中的數據單位,處於網路層,在區域網中,「包」是包含在「幀」里的。packet是整個tcpip通信協議里網路層的傳輸單位,也是最小的單位。
有著目的地的ip地址及其來源的ip地址和其他的校驗信息。它也被稱為頭。來自傳輸層託付給自己待傳送的信息。這個信息會被分成多個ip數據包發送出去。所以網路層傳遞的是ip包,ip包里是待傳輸消息的一部分。
三、數據報(Datagram):現在來到傳輸層了,傳輸層直接接受來自你的消息,小到給朋友發個晚安,大到給別人傳遞個文件,只要提供對方的ip地址(還有埠號),其它的都交給傳輸層幫助實現。
這兩種協議都會在發送前把你的消息拆分成多個ip數據包來傳輸。udp英文就叫 user datagram protocol。所以數據報是啥,就是帶地址的消息。
(2)數據鏈路層按什麼傳輸擴展閱讀:
1、據報是不能比數據幀大的,數據幀根據不同網路(無線有線)長度會有所區別,數據包(一塊數據)進行為網路層傳輸時會進行判別,如果長過是網路層要進行分片,成為數據報。
2、假設要傳輸一個UDP數據包,乙太網的MTU為1500位元組,一般IP首部為20位元組,UDP首部為8位元組,數據的凈荷(payload)部分預留是1500-20-8=1472位元組。如果數據部分大於1472位元組,就會出現分片現象。
3、IP分片發生在IP層,不僅源端主機會進行分片,中間的路由器也有可能分片,因為不同的網路的MTU是不一樣的,如果傳輸路徑上的某個網路的MTU比源端網路的MTU要小,路由器就可能對IP數據報再次進行分片。而分片數據的重組只會發生在目的端的IP層。
4、TCP:對於TCP數據,在建立連接的三次握手的過程中,連接雙方會相互通告MSS(Maximum Segment Size,最大報文段長度),MSS一般是MTU—IP首部(20)—TCP首部(20),每次發送的TCP數據都不會超過雙方MSS的最小值,所以就保證了IP數據報不會超過MTU,避免了IP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