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統計調查能力提升方案
【篇一】統計調查能力提升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數據質量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全力推進「六項工程」,實現統計調查能力的全面提升,為統計調查工作躍居全省前列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六項工程
(一)規范化雙基建設工程。結合開展的統計「雙基」建設年、「三解三促」、「三進三幫」主題活動,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局隊領導每年調研時間不少於1個月,其他人員不少於15天。開展「達標在今年」、「我是規范統計崗」、「我的特色我展示」、「四進四有」、「零距離面對面」等活動,全面扎實推進縣級、鄉鎮街道和聯網直報企業的統計規范化達標創建,進一步改進業務流程,健全質量保證機制,規范統計管理行為,力爭2013年所有縣級和全部鄉鎮(街道)統計機構、70%聯網直報企業統計工作規范化建設達標。樹立一批不同層次的統計規范化創建示範典型,加速推進全市統計規范化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
(二)法制化環境營造工程。強化統計執法和業務培訓,將執法檢查和業務指導有機融合,推進雙基規范和提高數據質量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統計法制工作的「規范、引導、服務、保障」作用。以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統計法》頒布30周年為契機,大力開展統計法「六進」活動。市縣兩級統計部門在黨校開設統計講座或培訓課程不少於1次,「統計法下基層」集中宣傳活動不少於1次,進村居進企業活動不少於1次,通過地方主流媒體宣傳不少於2次。將法制工作與統計重點工作推進融為一體,不斷完善法律事務告知制度,深入推進信用檔案建設,切實發揮信用檔案的規范和引導作用。積極探索統計執法新方式,嚴肅查處統計違法行為。
(三)長效化機制創新工程。扎實推進學習型、服務型、法治型、勤廉型「四型機關」建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范業務工作流程,優化內部管理機制。瞄準統計改革科學發展方向,尋求統計創新工作突破口,加快特色品牌建設。圍繞統計工作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創新創優」項目的申報和評選活動,實現統計工作向全省先進行列跨越。修訂完善項目化管理機制,通過目標任務分解、督促檢查指導、嚴格考核獎懲等手段,保證政令暢通。完善綜合考評辦法,細化專業評比規則,構建以綜合考評、重點考核、分專業評比為一體的創先爭優機制。
(四)專業化素質提升工程。加大幹部培養選拔和輪崗交流力度,努力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制定本級統計幹部培訓教育計劃,選派青年幹部進修鍛煉,在統計調查業務、分析研究、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養一批能力強、素質高、有干勁、出實績的復合型人才。市縣兩級統計機構專業人員業務培訓不少於2次;統計機構中高級統計職稱人數佔比不低於30%,在專業部門試行首席統計師制度。繼續做好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認真組織新增「三上」及重點服務業企業統計人員的培訓,使其盡快達到現有「三上」單位統計水平,持證上崗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啟動鄉鎮統計人員第二輪業務培訓。開發網路教育系統,進行統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網上培訓。
(五)信息化技術應用工程。加大統計信息化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一個中心、四套系統」建設,全面提升統計信息應用水平。建立以統計資料庫體系為核心的、能夠支持統計設計和數據採集、處理、存儲、分析、發布和管理的市級統計數據中心。建立全面的監測評價系統,強化趨勢分析、預警預測分析、綜合分析應用功能。同時開發移動版和電腦版領導查詢系統,並預留部門數據載入的介面。建設市縣兩級互動視頻培訓系統,實現統計從業人員教、學、考、管的一體化和網路化。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處理環境准備,建立普查數據查詢系統,方便各級統計部門查詢、使用普查數據。強化信息網路安全,開展聯網直報系統等級保護工作。
(六)品牌化服務創優工程。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幸福等熱點問題,建立融合全面小康建設、八項工程、十大行動計劃、生態市建設、新興產業、文化產業、農業現代化、節能減排、服務外包等各項監測的統一監測體系,及時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提出政策建議。開展五大建設、收入倍增、民生物價等50項以上專項調查,提高統計數據解讀能力。確定年度調查研究課題,加強區域比較,撰寫深層次分析精品,組織開展評比活動。創新統計宣傳載體,完善統計信息發布體系,完善改版統計門戶網站,為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提供更為快捷高效、豐富多彩的統計產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市局隊統計調查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領導小組。
(二)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分層實施、分級負責、分工落實、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市局隊對年度重點工作進行目標任務分解,明確標准要求和責任部門,實行項目化管理;各縣(區)、各處室結合工作實際制訂具體方案,逐項分解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工作責任。
(三)建立長效機制。把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強化自身與指導基層相結合,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定期開展督促檢查,強化對重點專業、薄弱地區的指導,加大考核獎懲力度,把統計能力提升活動引向深入,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篇二】統計調查能力提升方案
一、創新服務理念
統計調查部門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要積極創新服務理念,進一步增強統計調查工作的主動性和適應性,不僅要敢於表態,更要善於表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判斷,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重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開展調研,「快、精、准」地反映經濟社會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成果。
二、增強服務能力
增強調查服務能力,就是要著力提高數據質量,加強統計分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今年我們工作要的重點有:
1、根據現行抽樣調查網點的現狀,加強對提高調查網點代表性的研究,結合全省農村住戶、城鎮住戶和規下工業等調查樣本輪換,研究各調查主題制度方法的配套改革,不斷改進各主題網點調查數據收集方法,進一步提高調查數據質量。
2、在提高數據採集、監測、處理、審核、評估、應用能力上實現新突破,力爭客觀、真實、准確、完整地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情況。
3、高質量完成常規調查任務。如:農民工流動監測調查、企業景氣和規模以下工業調查、各種價格指數、城鄉居民收入、糧食產量、農戶固定資產投資、農村貧困監測等等,並切實提高數據質量。
4、深入開展專題調研分析,注意發現經濟運行中的苗頭性、趨勢性問題,及時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准確的信息、科學的判斷和政策建議。
三、拓寬服務領域
今年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開基之年,江西調查隊系統圍繞「創業服務年」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開展優勢產業、低碳經濟、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培育發展情況和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資源與環境、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調查研究,加強對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全民創業情況和企業景氣等的動態監測。同時在服務對象上,由單純為領導、部門服務向為全社會服務轉變。把企業和社會公眾對統計產品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內容更豐富,數據更翔實、用戶更廣泛」的要求,努力延伸統計信息社會公眾的服務平台,通過統計網站、《江西調查》、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全方位公開各類統計指標詮釋、熱點統計調查信息,努力拓寬服務對象。
四、優化服務環境
我們今年注重打造調查服務的軟環境,努力把江西調查隊系統建設成為服務型、創新型、務實型、廉潔型「四型」機關,在系統內營造「爭做服務型幹部、創新型幹部、務實型幹部、廉潔型幹部」的良好氛圍。一是加強學習,增強統計調查能力。要在總結調查隊組建四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思想、意識、觀念進一步轉變到提高統計數據質量上來;加強統計業務知識和經濟理論的學習,努力提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和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提高數據質量、做好統計調查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加強調查隊系統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完善各級調查隊領導班子考核機制。繼續加強業務建設和人才培養,落實《江西調查隊系統人才工作規劃(-XX)》,充實業務人員力量,提高一線調查人員的比例。為「三個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五、改進服務方式
新形勢,新任務,對各級統計調查部門的自身能力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傳統的、常規的統計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需求。因此,統計調查部門既不要固守陳規,也不能隨波逐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主動開展「短平快」的調查,乘勢建立統計快速反應機制,切實提高監測評價水平,滿足各方面的統計需求,樹立統計的權威。一方面要完善統計調查指標體系,通過數據反映經濟形勢。另外一方面要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反映各方面的信息,及時提供有價值的情況。
六、夯實服務基礎
基礎牢則事業興。我們一直以來都把調查服務的基層基礎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今年我們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廣泛深入宣傳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在系統內營造人人關心和支持基層基礎工作的良好氛圍,掀起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潮。將基層基礎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事跡匯編成冊,供系統學習和借鑒,以期達到交流經驗、提高基層基礎工作質量的目的。二是加強《基礎工作規范化規程》的貫徹落實工作。今年將各地落實《規程》情況納入基層基礎工作檢查的內容,並將檢查結果進行通報。三是6月份舉辦一次系統調查技能知識競賽,不斷提高基層統計調查人員業務知識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四是不斷完善對調查網點的動態管理和維護。認真做好新一輪有關專業調查樣本輪換、城鎮住戶大樣本調查、消費價格的基期更換年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