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數據是什麼意思 就業前景如何
大數據行業近幾年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許多高校也相繼開設了與其相關的專業,但大數據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 [2] 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大數據涉及到的學科:計算機,信息科學,統計學等。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將在BI,工業4.0,雲計算,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慧等更多的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據數聯尋英發布《大數據人才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的大數據人才僅46萬,未來3-5年內大數據人才的缺口將高達150萬。
據職業社交平台LinkedIn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最熱職位人才報告》顯示,研發工程師、產品經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運營和數據分析是當下中國互聯網行業需求最旺盛的六類人才職位。其中研發工程師需求量最大,而數據分析人才最為稀缺。領英報告表明,數據分析人才的供給指數最低,僅為0.05,屬於高度稀缺。數據分析人才跳槽速度也最快,平均跳槽速度為19.8個月。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統計,未來中國基礎性數據分析人才缺口將達到1400萬,而在BAT企業招聘的職位里,60%以上都在招大數據人才。而且大數據人才的薪資也是很可觀的,選擇大數據的相關專業進行學習深造,是個不錯的選擇。
B. 中國城市人口大數據出爐,都有哪些城市的人口超過了500萬
1. 中國城市人口大數據最新公布,目前我國有91個城市的人口超過500萬,這一數字顯著反映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
2. 通常情況下,一個城市若市區人口達到500萬以上,便被定義為大城市。根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有91個城市符合這一標准。
3. 這些城市的人口總和高達4.5億多,僅以平均每市500萬人口計算,便構成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數字。
4. 統計顯示,在這91個城市中,有70個城市的人口正在增長。山東擁有10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領先全國,而廣東和河南則各有9個。
5.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91個城市中,有18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0萬。這些城市分別是重慶、上海、杭州、武漢、東莞、廣州、深圳、鄭州、青島、臨沂、石家莊、北京、天津、西安、蘇州、成都、長沙和哈爾濱。
6. 與2010年相比,2020年有8個城市新晉人口達到1000萬級別,它們是武漢、鄭州、西安、石家莊、青島、杭州、東莞和長沙,其中6個是省會城市。
7. 以長沙為例,過去十年間,其人口增長了300萬,總人口已達到1000萬級別。長沙也成為東南部地區第三個人口突破1000萬的省會城市,前兩個分別是鄭州和武漢。
8. 綜上所述,最新公布的中國城市人口大數據顯示出,全國共有91個城市人口超過500萬,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我國城市化發展的迅猛態勢。
C. 大數據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3)超過萬的大數據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數據就是互聯網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表象或特徵而已,沒有必要神話它或對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這些原本看起來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容易被利用起來了,通過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大數據會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
技術是大數據價值體現的手段和前進的基石。在這里分別從雲計算、分布式處理技術、存儲技術和感知技術的發展來說明大數據從採集、處理、存儲到形成結果的整個過程。
實踐是大數據的最終價值體現。在這里分別從互聯網的大數據,政府的大數據,企業的大數據和個人的大數據四個方面來描繪大數據已經展現的美好景象及即將實現的藍圖。
D. 世界上最大的數值是999999999999,現在數值單位最大的單位是萬億,如果超過這個值怎麼計數
按照目前在用的電腦存儲量的表示法,按千進位是:
B、K、M、G、T、P,更大的還有E、B還沒有普遍使用。這些都是英文表示方法, 分別是 Kilo (103) 、 Mega (106) 、 Giga (109) 、 Tera (1012)的簡寫,更大的 還有 Peta (1015) 、 Exa (1018) 、 Bronto (1021)等。
盡管現在常用的是英文表示方法, 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描述大數量時也毫不遜色。東漢徐岳所著的《數術記遺》中,就相當完整地 記載了中國表示數量的數詞,由小到大依次為一、十、百、千、 萬、億(108) 、兆(1012) 、京(1016) 、垓(1020) 、秭(1024) 、穰 (1028) 、溝(1032) 、澗(1036) 、正(1040) 、載(1044) ,此後隨著 佛教的傳入和文化交流,又增加了極(1048) 、恆河沙(1052) 、阿 僧只(1056) 、那由他(1060) 、不可思議(1064) 、無量(1068) 、大數(1072)等,其中萬以下是十進位,萬以上則為萬進位。從上文可以發現,中國的數次是以104為單位晉級,而西方是以103為 單位晉級, 在使用習慣上有所不同, 這樣也造成了中英文數詞對 應上的不便。 也許正是由於中英文數詞對應上的不便, 造成早期 學者對「兆」這個單位的不恰當地翻譯。 顯然, 中國古代早就有 「兆」這個單位,其大小也很明確,為1012。但 1987年出版的科 學出版社詞頭卻標注「兆」對應於英文的「M」,其大小為 106, 1991年出版的 《海洋行業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手冊》 也沿用了這一 用法, 因此造成國內在「兆」這個單位使用上的混亂。 盡管目前 「兆」為 106的使用已經頗為普遍,但是為尊重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應該恢復「兆」的本來面目,在台灣、新加坡、韓國及日本 規定的詞頭體系中,「兆」的大小仍是 1012,而 106則稱為百萬。
所以你不必擔心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描述……
E. 微信晚上轉賬達到1萬會被大數據監控嗎
不會。
根據大額支付的有關規定,個人當日單筆或累計轉賬5萬元或以上將會進入監控狀態,負責監控的機構有銀行、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
交易數額龐大,監控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會通過系統來判斷此次交易是否屬於可疑交易,如果監測結果正常,那麼不影響用戶的正常轉賬。如果監測結果為可疑,則需要上報給監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