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聯網時代產生的大數據用來干什麼
物聯網時代產生的大數據用來干什麼_數據分析師考試
據悉,包括健身穿戴設備、智能手錶、智能眼鏡,以及用來跟蹤醫療儀器的遠程感測設備在內的聯網設備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將得到快速的發展。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的設備和裝置將達到260億台,這其中還不包括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
有如此多的感測器來收集數據,這些數據包括設備的狀態、周圍的環境,以及人類的行為等等,企業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信息獲取利益。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利用這些數據信息究竟能做些什麼?如何高效地處理這些數據,並盡可能地以一種最明智的方式來利用這些數據?
對於企業,他們正在意識到光收集到大量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就數據本身來說,企業對它的興趣點也是很小的。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分析師Vernon Turner說:「數據收集完成後,如果不做任何分析、預測的話,它只是一種靜止的狀態,不能帶來任何價值。」
一些近期發生在消費者市場中的案例就證明了這一點。例如,一款健身的可穿戴設備,它的功能只是告訴用戶每天走了多少步路。然而,如果將這款可穿戴設備同其他的醫療數據連接起來,那麼它的價值將會更大。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相關的應用,用戶就可以知道他的高血壓的症狀或許和缺乏運動有關。或者,這款健身設備可以識別出用戶在周末時候的運動量比較少,那麼它就會發送消息提醒用戶適當地多進行一些運動。
SunPower app
美國SunPower公司的一名員工指出,使用該公司集成太陽能板屋頂的用戶可以利用該公司專門開發的應用檢查家庭每天、每周、每月的能源生產和使用情況。
美國SunPower公司的一名員工指出,使用該公司集成太陽能板屋頂的用戶可以利用該公司專門開發的應用檢查家庭每天、每周、每月的能源生產和使用情況。
這種情況對於企業來說也同樣如此,企業可以收集其所專注領域產品的詳細信息,並把這些信息同其他來源的數據結合到一起,然後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商業決策。
Avalon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語義技術的首席佈道者Kurt Cagle說:「現在人們的思想逐漸傾向於:『你的公司能夠世界帶來哪些改變?而不只是涉及消費者自身的利益,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Avalon咨詢公司是一家幫助商業組織、機構管理物聯網的企業。
Cagle表示,傳統上,企業通常會使用類似於商業智能(BI)的軟體來查看公司內部活動或運作產生的數據。但是,這些企業如果再加上一些關於周圍環境或本地事件的公共數據,或者是同一領域其他公司的感測器中產生的數據的話,一定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多、更大的價值。
但是,事實表明,要收集到所有的這些數據信息很多時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因為這些數據的形式都不盡相同。目前,許多企業都已經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但是構建完整的、精妙的解決方案的企業並不多;即便一些企業用類似的解決方案,他們也仍然需要不斷的修正、檢驗以使其達到良好的狀態。
學會整合
IDC公司的Turner說:「我們看到已經有無數的企業經歷了實驗階段,開始部署感測器,並收集數據。但是,大部分的企業並沒有一個關於數據收集的完整的解決方案。而利用數據為企業帶來利益,這在實際的實施和部署過程中是非常復雜的。」
企業需要後端基礎設施的支撐,以幫助企業收集各方來源的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讓收集來的數據發揮它應有的價值。然後,企業還需要儀錶板和虛擬化技術來讓企業的業務人員懂得這些數據的意義,以便基於這些數據信息作出明智的決策。
Daikin Applied就是這樣一家公司,通過合作夥伴的幫助,該公司已經部署了一套精密的軟硬體產品用來收集並分析了4000多個不同的有關其商業化的屋頂供熱和空調單元的數據點。這套由英特爾公司設計的系統可實現與天氣預報同步,使大廈的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天氣預報提前調整好整座大廈的溫度,並且可以讓Daikin公司了解到某個調節能源供應的部件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樣Daikin公司就可以提前派遣一個維修機器的技術人員前去維護。
未來,利用這套系統Daikin公司將會分析一些本地化的應用基礎設施上產生的重要數據,基於此可以幫助減少特定設備部件的能源輸出和損耗。Daikin Applied公司的執行運營副總裁Kevin Facinelli說:「目前,應用基礎設施這方面的工作還處在初期的准備階段。」 Daikin Applied公司是日本Daikin工業的一部分,Daikin工業是世界上最大的HVAC製造商。
要完成這項工作的實施和部署,硬體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該系統的啟動網關是基於英特爾Quark SoC晶元,運行了風河的操作系統,安全軟體使用的是邁克菲的軟體產品。
Facinelli指出:「我們利用SoC就可以完美地傳輸所有的數據,而不是只通過雲來傳輸。」 Facinelli的這種說法就意味其系統中配置的基於英特爾晶元的網關將部署到Daikin公司未來的所有屋頂系統中去,用來傳輸重要數據,這就像是改變了部件的狀態一樣,而不是僅僅輸出一行行「系統正常」的提示信號。一些現場的處理工作減少了數據需要傳輸的容量,Daikin公司主要採用了數據流量連接的方式,這有助於減少其後端基礎設施的數據存儲負載。
同時,Daikin公司使用功率計來檢測每個單元中的能源供應情況。通過網路,這個功率計可以將能源信號的相關數據傳輸到英特爾的雲上,並在這個雲上分析這些數據以便決定HVAC系統中每個組件,如風扇或製冷壓縮機實際的能源使用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物聯網時代產生的大數據用來干什麼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B. 物聯網中如何使用大數據
物聯網中如何使用大數據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組織很難趕上不斷涌現的新概念。但人們需要區分哪些技術和概念是有用的,哪些只是一種炒作。在數據分析領域,正是大數據引發了這個時代的質疑。而如今,當這個概念日益清晰時,一個新的應用浪潮即將到來:人們需要了解在物聯網中如何使用大數據。
關於什麼是大數據及其可帶來的價值的熱烈討論已經開始消退。然而,當專家們開始大量使用大數據和物聯網的技術組合時,人們又再一次試圖定義物聯網與大數據連接的方式。
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接觸點
簡而言之,物聯網是連接到互聯網的設備網路。這些設備具有內置的感測器,可以生成數據並對外發送,從而可以相互通信,並與分析系統進行通信。
即使對物聯網設備仍然很陌生,這個概念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找到了方向。設想一個智能家庭,它可以通過調節供暖和空調系統的運行模式來調節溫度,可以開啟和關閉照明系統,可以發出有關漏水或氣體泄漏或外人入侵的信號。最重要的是,智能家居可以在沒有戶主參與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物聯網業務的一個典型例子是機器監控,使用安裝在不同機器部件上的多個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將有關溫度、振動、壓力、潤滑等讀數發送給分析系統,分析系統對其進行處理並識別一些隱藏的模式和相關性。如果系統識別出讀數與某種故障模式相匹配,則會向維護團隊發送即時警報。
以下將回答物聯網如何與大數據相交的棘手問題。當一些技術正在炒作時,物聯網可能是其中之一。實際上,物聯網數據是大數據的類型之一,這使得大數據技術堆棧在所有階段處理物聯網數據都是一個很好的(但不是唯一的)選項。對於數據攝取,企業可以使用Apache Kafka,因為該技術支持數據流。Apache Hadoop生態系統是數據存儲和處理歷史數據的理想選擇,而Apache Spark則非常適合近實時數據處理。
大數據使用案例中的物聯網數據規則
而人們開始了解製造商所提供的用例。同時,也可以在其他行業了解物聯網數據,了解物聯網大數據用例。
醫療保健:在醫療保健領域,配戴移動應用技術的可穿戴感測器設備可以實現遠程健康監測。該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感測器監測特定患者的狀態(心跳、體溫、血壓、呼吸率等),並將這些數據實時傳送到雲端,然後傳送到應用程序。分析系統不斷搜索所有患者物聯網數據中的隱藏趨勢,並試圖找出可能引發並發症的模式。如果物聯網的大數據分析顯示某些令人擔憂的症狀,系統會立即向患者和醫生發送警報。
零售:知名零售商亞馬遜公司最近推出了一個新概念 - Amazon Go。這是一家沒有收銀員的商店,顧客不必排隊等待購物。要進入商店只用掃描他們的智能手機即可。事實上,在這里採用的是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商店裡遍布感測器和攝像頭,顧客在商店中購物,攝像頭能夠區分其中的每一個人,並且跟蹤他們放入購物車或返回貨架的所有產品。重量感測器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控制點:他們可以認識到特定的產品已經不在貨架。當顧客完成購物時,他們選擇的所有產品都顯示在真實和虛擬的籃子中,顧客可以離開商店,系統將在稍後收費。
毫無疑問,Amazon Go是一個有遠見的概念。然而,零售業表現出更多腳踏實地的想法,例如智能物流技術,可以跟蹤和優化路線,並識別每位卡車司機的行為模式。零售商還使用信標激活訪問者的應用程序,並在訪問者進入商店並通過信標時,推出相關產品優惠和促銷活動。訪客會因此感到滿意,因為他們收到參加促銷活動提供的個性化優惠。同時,信標對商店員工也有幫助,因為它們可以識別需要高質量服務的具有價值的客戶。
銀行業:銀行業也從物聯網中受益。銀行正在努力獲取客戶全方位的視角,並提供無縫的客戶體驗。雖然這一切始於智能手機的積極參與,但物聯網進一步擴展至可穿戴設備。例如,美國銀行與FitPay公司合作進一步推動可穿戴支付技術。通過這種合作,持卡人將能夠直接從他們的智能手錶和其他可穿戴設備付款。銀行將能夠識別客戶的行為和偏好。
語結
盡管圍繞物聯網進行了更多的炒作,但它只是大數據源其中之一。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有價值的領域,而且正在不斷發展。如果企業已經實施了一些大數據解決方案,也許已經處理物聯網數據,如果企業正計劃採用大數據方案,希望以上描述的用例可以激發一些偉大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