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常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有哪些,及它們之間的轉換關系
常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包括Kbps、Mbps、Gbps和Tb/s。以下是最快以太區域網的理論傳輸速率(帶寬):10Gbit/s。
轉換關系如下:
1Kbps = 10^3 bps
1Mbps = 10^6 bps
1Gbps = 10^9 bps
1Tbps = 10^12 bps
數據傳輸速率的計算公式是:
R = (1/T) * log₂N (bps)
其中:
T是數字脈沖碼信號的寬度(全寬碼)或重復周期(歸零碼),單位為秒;
N是一個碼元所取的有效離散值個數,也稱調制電平數,通常取2的整數次方值。如果一個碼元只能取0和1兩種離散值,那麼它能攜帶一位(bit)二進制信息;如果一個碼元可以取00、01、10、11四種離散值,那麼它能攜帶兩位二進制信息。以此類推,如果一個碼元可以取N種離散值,那麼它能攜帶log₂N位二進制信息。當N=2時,數據傳輸速率的公式可以簡化為:R=1/T,表示數據傳輸速率等於碼元脈沖的重復頻率。這也引出了另一個技術指標——信號傳輸速率,也稱碼元速率、調制速率或波特率(單位為波特,記作Baud)。信號傳輸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也就是信號經調制後的傳輸速率。如果每個碼元所含的信息量為1比特,則波特率等於比特率。計算公式:B=1/T(Baud),其中T為信號碼元的寬度,單位為秒。
數據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它數值上等於每秒鍾傳輸構成數據代碼的比特數。
B. usb3.0實際傳輸速率是多少
USB3.0實際傳輸速率大約是3.2Gbps(即320MB/S),理論上的最高速率是5.0Gbps(即500MB/S)。
請注意5Gb/s的帶寬並不是5Gb/s除以8得到的640MB/s而是採用與SATA相同的10 Bit傳輸模式(在USB2.0的基礎上新增了一對糾錯碼),因此其全速只有500MB/s。
不過,大家要注意這是理論傳輸值,如果幾台設備共用一個USB通道,主控制晶元會對每台設備可支配的帶寬進行分配、控制。如在USB1.1中,所有設備只能共享1.5MB/s的帶寬。如果單一的設備佔用USB介面所有帶寬的話,就會給其他設備的使用帶來困難。
USB-IF公布了最新的USB命名規范,原來的USB 3.0和USB 3.1將會不再被命名,所有的USB標准都將被叫做USB 3.2,考慮到兼容性,USB 3.0至USB 3.2分別被叫做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x2。
(2)可傳輸的數據數率是多少擴展閱讀:
USB 3.0的規格:
當初規劃USB 3.0的規格時,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數據傳輸速率過低的問題,因此在規劃USB 3.0 SuperSpeed架構時,採用新的物理層(PHY)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從PCIe與SATA等高速IO移轉經驗是再自然不過的考慮。
然而USB-IF還是堅持backward兼容性的問題,所以USB 3.0的規范主軸,包含了以下各點:
1、比既有的USB 2.0 Hi-Speed快10倍以上的傳輸速率。
2、完整考慮向後兼容性問題,包含既有的Class Driver都可以在新的組件上正常工作。
3、相同的USB device model,這包含了PIPE model、USB Framework與Transfer type。
4、電源管理的效率,在新規格中,提供了更好的電源效能的管理,特別是在Idle的狀況之下,另外也為了取代USB所採用的輪流檢測(polling)和廣播(broadcast)機制,提供更佳的電源管理效能。
5、架構與技術的延伸性,為了增加技術的scalability,在通訊協議上的規劃都已考慮有效率的Scale up and Scale down的問題。
C. 目前區域網能提供的數據傳輸速率是多少
你以為是光纜啊??也就10mbps-100mbps了,那也要網卡支持了,現在一般都是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