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據分析 > 聯邦數據壁壘是什麼病

聯邦數據壁壘是什麼病

發布時間:2024-10-28 00:46:31

① 微眾銀行哪個區塊鏈好做,微眾銀行哪個區塊鏈好做

目前做哪個區塊鏈項目(好?

區塊鏈項目的話,肯定是挖礦最好,這個項目也是區塊鏈項目中最受歡迎的,也是最沒有風險的,而且挖礦還是區塊鏈的基石,在區塊鏈的行業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哈魚礦工是挖礦這一行業的做的比較好的,可以體驗下哈魚礦工,區塊鏈的好項目一定要好好選擇,否則血本無歸,那可就慘了。

區塊鏈方面哪家做的好?

房產區塊鏈這方面還是蘭房鏈平台做的好,為房地產全行業提供高效、可信任、優質的線上運營管理服務,你要是有用過它們的區塊鏈技術,就會知道,各方面表現相當突出

區塊鏈應用到行業的案例有哪些?

1、微眾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貸款清算

2016年9月,微眾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投入試運行基於聯盟型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間聯合貸款清算平台,用於優化兩家銀行「微粒貸」聯合貸款的結算和清算。引入這個區塊鏈系統,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區塊鏈網路上,無法篡改,交易過程中同時清算,實現實時清算,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2、中國銀聯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跨行積分兌換

2016年9月,中國銀聯與IBM試行區塊鏈技術的共享積分系統。運用此區塊鏈系統允許用戶跨行、跨平台兌換獎勵積分,也就是說,用戶在一家銀行的積分可以兌換其他銀行的積分獎勵,甚至兌換多個航空公司里程和超市獎勵。大幅度提高了銀行積分的使用效率。

3、豐田汽車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汽車零部件

2016年10月,豐田汽車加入R3聯盟,通過區塊鏈技術,將每個零件的生產加工使用情況都存儲到區塊鏈中,這樣,在汽車零件出現問題後,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到零件的出處。

4、央行區塊鏈數字票據交易平台

2017年1月,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測試成功。引入數字貨幣進行結算,可以實現數字票據交易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同步轉移,從而實現DVP票款對付結算。同時,區塊鏈數字身份方案解決了不同金融機構間對用戶重復KYC認證的問題等。既解決了數字票據交易金額對交易無關方的信息保密,又保證了票交所等監管方在必要時擁有看穿機制。

5、螞蟻金服區塊鏈應用

2017年8月,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試水保險,助力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上線國內保險業首個愛心救助賬戶,區塊鏈技術讓每筆資金流向都公開透明,每筆資金流轉數據都不可篡改,每筆資金的去處和用途都有跡可查。同年11月,螞蟻區塊鏈用在了食品安全溯源和商品正品溯源上,目前,產自澳洲紐西蘭的奶粉和中國的茅台,用戶只要用支付寶掃一掃,就可以知道是不是正品。

還有其他很多國內外案例,這些成功案例無不標志著區塊鏈技術應用正在逐步落地推廣,為各行業所爭寵青睞。伴隨而來的是眾多區塊鏈技術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涌現,都想在這個領域分一杯羹。然而,在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的禁令出來後,隨著注冊難度的增加,更多的是中介產業鏈式的空殼公司,有實際應用的公司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關於區塊鏈的安全技術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區塊鏈現如今主要面臨5大安全問題:底層代碼的安全性、密碼演算法的安全性、共識機制的安全性、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和數字錢包的安全性。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方向也有研發嗎?

是的呢,2015年,微眾銀行就開始了區塊鏈方向的研發,還構建了第一個應用在理財領域的區塊鏈原形。目前,微眾銀行在政務、版權、智慧城市、司法、金融、供應鏈、社會治理等諸多領域落地了多款成熟應用。

有人用過微眾銀行嗎,靠譜不?

微眾銀行是正規銀行,很靠譜的,累計服務的個人客戶超過2.9億人了。微眾銀行由深圳銀監局頒發的金融許可證,有一系列的金融安全保護措施,有健全完善的風險控制系統,同時「微眾銀行APP」的用戶賬戶也會有多重密碼保護,可以放心使用。

(1)聯邦數據壁壘是什麼病擴展閱讀:

微眾銀行於2014年正式開業,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專注為小微企業和普羅大眾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運用金融科技探索踐行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並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嚴控風險。微眾銀行嚴格遵守國家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以合規經營和穩健發展為基礎,致力於為普羅大眾、微小企業提供差異化、有特色、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微眾銀行已陸續推出了微粒貸、微業貸、微車貸、微眾銀行App、微眾企業愛普App、小鵝花錢、We2000等產品,服務的個人客戶已突破2.5億人,企業法人客戶超過170萬家。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的底層演算法研究和應用方面開展技術攻關,在2017年成為國內首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的商業銀行。

微眾銀行已躋身中國銀行業百強,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和標普分別給予微眾銀行「A3」和「BBB+」評級。國際知名獨立研究公司Forrester定義微眾銀行為「世界領先的數字銀行」

微粒貸:

微眾銀行推出的全線上、純信用、隨借隨用的小額信貸產品「微粒貸」,已累計向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近600座城市的超2800萬客戶發放4.6億筆貸款,累計放款金額超過3.7萬億元。「微粒貸」授信客戶中約77%從事非白領服務業,約80%為大專及以下學歷;筆均貸款約8,000元,超過70%已結清貸款的利息低於100元。

微業貸:

微眾銀行推出中國第一個線上無抵押的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微業貸[34-35]。微業貸客戶70%以上企業是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和高科技行業,60%以上企業首次獲得銀行企業貸款。微業貸服務的小微企業法人客戶超過170萬家,累計發放貸款近4000億元,間接支持近400萬人就業。

2020年10月,微眾銀行在微業貸的基礎上進一步將企業金融服務品牌升級為「微眾企業+」,服務小微企業的金融與非金融需求,打造全鏈路商業服務生態。

微眾銀行:擁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科技創新賦能金融服務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標志著大灣區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粵港澳大灣區要想成為國際上首屈一指的灣區,離不開科技創新驅動的力量。它肩負著構築我們國家創新發展新高地、引領和帶動珠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創新轉型的歷史重任。

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與金融業總體發展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實力位居前列,科技和金融要素結合緊密。作為全國首家獲批開業的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誕生於這座創新創意之都。成立以來,微眾銀行一直發力金融科技建設,積極探索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Computing)、大數據(BigData)等技術在金融方面的落地應用,發揮金融科技在賦能實體經濟、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上的積極作用。

「ABCD」開道,年度104件專利居全球第五

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可以深度驅動銀行業的金融創新,積極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微眾銀行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科技、普惠、連接」的企業願景,將「ABCD科技戰略」提升到全行發展戰略的高度,希望能夠通過科技的手段,探索出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互聯網銀行服務模式,服務目前傳統金融行業未能覆蓋的市場,踐行普惠金融的初心。據悉,開業四年來,微眾銀行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金融科技方面累計投入10億元以上,全行科技人員始終保持員工總數一半以上。

憑借開源技術、分布式架構的技術平台創新搭建方式,微眾銀行已成功建成完全自主可控、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並發交易的銀行核心系統。目前,微眾銀行已建成253個關鍵系統、1223個子系統,入選了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並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深圳市金融創新一等獎。據了解,微眾銀行2018年公開申請的專利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五、居中國第三,全年專利申請高達104件。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身在其中的金融科技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其關鍵在於「開放合作」。微眾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一直貫徹「三大開放策略」:一是開放平台,通過API、SDK等方式,為合作夥伴提供金融能力。二是遵循開源的科技潮流,通過開源及開放軟體的方式,將自身的科技能力開放出來給市場。三是開放協作,包括和金融同業,特別是大灣區「9+2」城市群的金融機構之間協作,以及和產業之間進行協作,使金融真正服務好實體經濟。

強化金融科技能力,賦能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離不開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四大板塊。微眾銀行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強化金融科技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自身的「三大開放策略」,與其他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開展了多個層面的合作,賦能金融服務,力圖形成行業合力推動金融服務業改革,獲得新的競爭力、觸動銀行業的發展未來。

作為一家純線上的創新型銀行,微眾銀行沒有營業網點和櫃面人員。為解決客戶身份認證、客戶服務等問題,微眾銀行將人工智慧、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到遠程客戶身份認證、智能客戶服務等領域,構建了具有微眾銀行特色的創新產品服務。在智能客服方面,微眾銀行推出的智能雲客服「微金小雲」,通過深度學習模型訓練而成。目前,一個智能機器人(行情300024,診股)可替代400位人工客服,98%的客服服務均由智能雲客服完成,不僅有效支撐了海量客戶需求,而且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

人工智慧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面臨一系列的新問題。最典型的比如「數據孤島」問題,該問題一日不被解決,將可能抑制人工智慧領域的長期發展,並造成嚴重的商業後果。針對以上問題,楊強教授與微眾銀行經過眾多努力,提出了基於「聯邦學習」的系統性的通用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個人(toC)和公司間(toB)聯合建模的問題。近期,微眾銀行還牽頭主辦了IEEEP3652.1(聯邦學習基礎架構與應用)標准工作組第一次會議,IEEEP3652.1項目是首個聯邦學習領域的國際標准。將來,「聯邦學習」有望能夠打破各領域、各行業的數據壁壘,將人工智慧帶來的紅利落實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微眾銀行在區塊鏈運用方面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區塊鏈具有包括分布式架構、一致性、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等屬性。微眾銀行在創立之初就投入資源發展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構建了自主研發的分布式銀行核心架構,以處理海量客戶和高並發交易。2016年5月,微眾銀行聯合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著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同年,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基於聯盟鏈的機構間對賬平台,這也是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致力於解決金融機構間對賬成本高的問題。最近,微眾銀行還與澳門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設立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將以區塊鏈等創新技術作為主要支點,加強特區的科創能力,推動智慧城市發展,進一步落實科技惠及民生的福祉措施。

產學研深度融合,確保持續科技創新能力

要持續保持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符合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成為關鍵。微眾銀行非常注重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了充分發揮深圳本土金融科技資源優勢,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2018年微眾銀行聯手深圳大學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由雙方共同承擔科研和開發項目、聘任高水平研究人員,共同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人才,以推動教師基礎研發實踐、學生科技創新鍛煉和企業技術項目研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多方共贏。

今年1月,微眾銀行又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同創辦了新加坡金融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將充分結合微眾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優勢、南洋理工大學國際一流科技大學科研優勢,緊密追蹤金融科技領域前沿技術研發及應用,加速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大力培養金融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構建行業與專業聯動、教學與科研貫通、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微眾銀行還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計算所等在區塊鏈的架構、性能、安全、共識演算法、跨鏈通信等方向展開研究合作,還擬將硬體計算加速、高通量虛擬機等前沿技術應用到更多金融場景中,共同打造新一代高通量區塊鏈計算引擎。

在政府合作方面,微眾銀行積極對接國標委、工信部標准院、ISO/TC307、IEEE等標准組織,深度參與了多個區塊鏈相關的國際、國家、行業與團體標準的制定;與央行、互聯網金融協會、支付清算協會、金信委等組織的區塊鏈研究工作組深度合作,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

守正創新者進。微眾銀行將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以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金融服務於實體產業,不斷藉助金融科技創新手段,持續增強風控能力,提升風控水平,提高服務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化解企業融資難題,扶持中小微企業,助推實體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② 誰能給我提供些「綠色壁壘」方面的資料要包括數據、圖形的。

主要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狀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環境意識的增強,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重大分化重組,國際領域也呈現出引人注目的新特色。關貿總協定(現為世貿組織)在削減關稅方面所取得的節節勝利、世界貿易組織的正式成立,以及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的國際經濟一體化運動,使得整個國際貿易呈現出貿易自由化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之下,國際貿易中的保護措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歐共體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採用隱蔽性較強、透明度較低、不易監督和預測的保護措施——技術壁壘,給我國及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造成很大的障礙,同時也成為阻擋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屏障,是當今國際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一種貿易壁壘。

技術壁壘主要是指商品進口國家所制定的那些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商品標准、法規以及檢驗商品的合格性評定所形成的貿易障礙,即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定、建立技術標准、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術、衛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准,從而提高產品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就目前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是發達國家如美、日、歐盟等國憑借其自身的技術、經濟優勢,制定了苛刻的技術標准、技術法規和技術認證制度等,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貿易產生了巨大的限製作用,因此,研究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所實施的技術壁壘的狀況,無論是對我國的出口貿易還是企業的生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主要發達國家關於技術標准和技術法規的技術壁壘狀況

(一)技術標准、法規為發達國家廣泛用來設置技術壁壘的具體體現

經過分析研究發現,在國際貿易中用來設置技術壁壘最為廣泛的是技術標准和技術法規,主要是因為憑借技術標准、技術法規很容易達到使所實施的技術壁壘具有名義上的合理性,提法上的巧妙性,形式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隱蔽性,從而使得出口國望之興嘆,其具體體現在:

1.技術標准、法規繁多,讓出口國防不勝防。

為了阻礙外國產品的進口,保護本國市場,許多國家制定了繁多嚴格的標准、法規,甚至用法律明確規定進口商品必須符合進口國標准。目前,歐共體擁有的技術標准就有10多萬個,德國的工業標准約有1.5萬種,據日本1994年3月調查的結果其就有8184個工業標准和397個農產品標准。美國是目前公認的法制、法規比較健全的國家,其技術標准和法規之多就不必多說了。

2.技術標准要求嚴格,讓發展中國家很難達到。

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技術優勢,制定出非常嚴格苛刻的標准,有的標准甚至讓發展中國家望塵莫及,如西歐有些國家規定,面條內的雞蛋含量要在13.5%以上,食鹽含量不能超過1%,不準加顏色等。歐共體的OKO一生態紡織品標准100中對服裝和紡織品中的某些物質的含量要求高達PPb級,如對苯乙烯的要求是不超過5PPb,乙烯環乙烷不超過2PPb,這無疑給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出口貿易造成很大的難度,一方面由於技術有限,很難控制到PPb級,另一方面由於經濟、實驗條件有限,而無法檢測出PPb級的物質。如果讓發達國家的檢測機構檢測,費用相當昂貴,成本增高,從而起到了技術壁壘的作用。

3.有些標准經過精心設計和研究,可以專門用來對某些國家的產品形成技術壁壘。

如法國為了阻止英國糖果的進口而規定禁止含有紅黴素的糖果進口,而英國的糖果普遍採用紅黴素染色劑製造的;法國禁止含有葡萄糖的果汁進口,這一規定的意圖就在於抵制美國貨物,因為美國出口的果汁普遍含有葡萄糖這一添加劑。又如原西德曾制定過一部法律,規定禁止進口車門從前往後開的汽車,當時義大利生產的菲亞特500型的汽車正是這種形式,結果使其完全喪失了德國的市場。

4.利用各國的標準的不一致性,靈活機動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標准。

如法國規定純毛的服裝含毛率只需達到85%以上,就可以算作純毛服裝了,而比利時規定的純毛含毛率必須達到97%,聯邦德國則要求更高,只有當純毛的含毛率達到99%時,才能成為純毛的服裝,這樣對於德國來說,它出口時就選擇對方的標准,而防止純毛服裝的進口時就選擇自己的標准,而使得法國的羊毛製品在德國和比利時就難以銷售。

5.技術標准、法規不僅在條文上可以限制外國產品的銷售,而且在實施過程中也可以對外國產品的銷售設置重重障礙。

如英、日汽車技術標準的實施,英國方面規定,日本銷往英國的小汽車可由英國派人到日本進行檢驗,如果發現有不符合英國技術安全的,可在日本檢修或更換零件,這種做法比較方便,但日本方面規定,英國銷往日本的小汽車運到日本後,必須由日本人進行檢驗,如不符合規定,英國則須雇日本雇員進行檢修。這種作法費時費工,加上日本有關技術標准公布遲緩,客觀上較大地妨礙了英國小汽車進入日本市場。

此外,一些國家還利用商品的包裝和標簽標准、法規給進口商品增加技術和費用負擔,設置技術壁壘。如德國和法國禁止進口外形尺寸與本國不同的食品罐頭;美國和紐西蘭禁止利用乾草、稻草、谷糠等作為包裝或填充材料,在某些情況下,這類包裝材料只有在提供了消毒證明後才允許使用;又如,有一年,澳大利亞准備從我國南京某化工廠進口白油,澳方對產品質量表示滿意,但因我國包裝規格高為900cm,與他們的包裝規格高為914cm不符,不便於流通周轉,這樣,包裝規格便成了貿易的壁壘,使100噸白油的出口未能成交。

總之,利用技術標准、法規而設置技術壁壘的方法很多,而且形成各異,在此不一一列舉了。

(二)日本的技術標准、法規的技術壁壘狀況

戰後的日本以貿易立國,通過發展貿易,成功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也成功地保護了民族工業,這與日本帶有強列保護色彩的技術標准和法規是分不開的。

日本有名目繁多的技術法規和標准,其中,只有極少數是與國際標准一致的,當外國產口進入日本市場時,不僅要求符合國際標准,還要求與日本的標准相吻合。如化妝品,要與日本的化妝品成份標准(JSCL)、添加劑標准(JSFA)、葯理標准(JP)的要求一致。只要有其中一項指標不合格,日方就可以以質量不達標為由拒之門外。

日本工業標准調查會(JISC)是日本國際標准化工作的主管機構。日本的技術標准、法規及合格評定程序,一方面促進了企業提高產品質量,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阻止了外國商品的進口,日本依據各種法規,如《食品衛生法》、《葯品法》、《蠶絲法》、《消費生活用品安全法》、《電器使用與材料控製法》等以及檢驗與檢疫要求、自動標准等對進口商品進行嚴格管制。《食品衛生法》要求氯乙烯樹脂容器和包裝必須進行特定的實驗過程以測定鎘和鉛。對於聚合氯化二酚、有機汞化物等要進行污染控制。《安全法》要求對四輪滑冰鞋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測。《葯品法》、《化妝品法》要求葯品、化妝品必須在日本政府指定的實驗室進行試驗;包裝物禁止使用乾草和秸桿;葯品、化妝品有許可證和標簽的規定。日本對很多商品的技術標准要求是強制性的,並且通常要求在合同中體現,還要求附在信用證上,進口貨物入境時要由日本官員
檢驗是否符合各種技術性標准。

進入日本市場的商品,其規格選擇亦為嚴格,堪稱抑制國外商品進入日本市場的枷鎖。而這些商品分為兩種規格:一是強制型規格。這主要指商品在品質、形狀、尺寸和檢驗方法上均須滿足其特定的標准,否則就不能在日本製造與銷售(如醫葯、化妝品、食品添加劑、電器和計算儀器等);二是任意型規格。這類商品主要是每年在日本市場消費者心目中自然形成的產品,此規格又分為國家規格、團體規格、任意質量標志三種。其中JIS規格(工業品)、JAC規格(農產品)、G標志、SG標志和ST標志等均為日本消費者所熟知,是任意的,但如果不能滿足這些標準的要求,基本上不可能進入日本市場。

日本食品的農葯殘留量的要求非常嚴格,如1989年我國輸往日本的綠茶農葯的殘留量超標而被退回,又如1993年,山東的一家外貿公司輸往日本的10餘噸凍雞被日方檢出二氧二甲吡啶酚(即克球粉)殘留量超過0.01PPm限量遭退貨,而歐洲國家的凍雞,基本上沒有此項指標的限量要求。

(三)美國的技術標准、法規的技術壁壘狀況

美國一方面表面上極力倡導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為維護自身利益,在技術標准、法規等方面具有較強的保護主義色彩。如美國利用安全、衛生檢疫及各種包裝、標簽規定對進口商品進行嚴格檢查。美國在要求進口商品滿足ISO9000系列標准之外,附加了許多進口商品制定的條例,例如關於葯品方面,FDA(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制訂了相應的法規,該法規對各種葯物的認證,包裝、標識及檢測試驗的方法等都逐一進行了規定,就連非處方銷售的葯品和器械上的警告詞句都做了具體規定。

美國對進口商品的要求,專門制定了各種法律條例,據了解,由於各種原因,每月被FDA扣留的各國進口商品平均高達3500批左右,如1989年,FDA因發現中國蘑菇罐頭中存在葡萄球菌腸毒素污染而自動扣留了中國的蘑菇罐頭。與FDA有關的法律包括《食品、葯品、化妝品法》、《公共衛生服務法》、《公平包裝和標簽法》、《嬰兒葯法》、《茶葉進口法》、《嬰兒食品法》等。對進口食品的管理,除了市場抽樣外,主要在口岸檢驗,不合要求的將被扣留,然後以改進、退回或銷毀等方式處理。我國從1987年以來,每年被美國海關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左右是由於標簽不符合「美國食品標簽法」的規定,另有約8%的批次是因使用了未經FDA認可的添加劑。

此外,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環境保護局、聯邦貿易委員會、商業部、能源效率標准局等都各自頒布法規包括《聯邦危險品法》、《家庭冷藏法》等。對電子產品的進口限制規定主要有《控制放射性的健康與安全法》,對植物檢疫最重要的聯邦法律有《植物檢疫法》、《聯邦植物蟲害法》、《動物福利法》。

有些條例是專門針對進口國家或商品而制定的,例如,制定等級、尺寸、質量和成熟度與進口國農業產品不同的標准。例如,美國為了阻止墨西哥的土豆輸入美國,美國對土豆的標准規定有成熟性個頭大小等指標,這就給墨西哥種植的土豆銷往美國造成了困難,因為要銷往美國不能太熟就得收獲,否則易爛,這樣又難以符合成熟性的要求。在一段時間內,美國對進口汽車的安全性能和廢氣排放標准就訂得十分苛刻,對於外國中小汽車製造廠而言是一道難以突破的技術壁壘。

美國還利用推行國內生產加工方法及其他標准設置技術壁壘。例如,美國為保護國內的汽車工業,在《空氣凈化法》和《防污染法》中明確規定,所有進口汽車都必須安裝防污裝置,並制定了十分苛刻的技術標准,從而使得排氣量過大的汽車等被擋在美國市場之外。

最近美國作出規定:要求供應商都要進行ISO9000注冊,否則不購買其產品。

(三)歐共體的技術標准、法規的技術壁壘狀況

歐共體是最先意識到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國家,同時這些成員國也是設置技術壁壘最嚴重的國家,尤其在有關汽車、電機、機械和制葯產業更為明顯。

歐共體各國由於普遍經濟、技術實力較高,因而各國的技術標准水平較高,法規較嚴,尤其是對產品的環境標准要求,讓一般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望塵莫及。以歐盟進口的肉類食品為例,不但要求檢驗農葯的殘留量,還要求檢驗出國車生產廠家的衛生條件;此外,歐盟理事會92-5EEC指令還對工作間溫度、肉製品配方及容器、包裝等作出了嚴格的規定。歐共體不僅有統一的技術標准、法規,而且各國也有各自的嚴格標准,它們對進口商品可以隨時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標准,從總體來看,要進入歐共體市場的產品必須至少達到三個條件之一,即:①符合歐洲標准EN,取得歐洲標准化委員會CEN認證標志;②與人身安全有關的產品,要取得歐共體安全認證標志CE;③進入歐共體市場的產品廠商,要取得ISO 9000合格證書。同時,歐共體還明確要求進入歐共體市場的產品凡涉及歐共體指令的,必須符合指令的要求並通過一定的認證,才允許在歐洲統一市場流通。

在技術標准、法規方面,德國目前應用的工業標准約有1.5萬種,雖然這些標准並非全部屬於強制性規定,即並非要求進口商品全部符合這些標准,但許多德國客戶喜歡符合這些標準的商品,因而進口產品是否符合德國工業標准,實際上已成為推銷產品的一個重要因素。除工業標准外,德國法律規定,某些進口產品必須符合特別安全規定或其他強制性技術要求,例如,電氣用品必須符合VDE安全標准;用氣體燃料為動力的設備必須符合DVGW標准,機器、工具、家用器具、運動設備、玩具等,必須遵照目前德國承認的有關安全的機器工程條例。英國法律規定所有在英國出售的用於電器用品的三線電線必須地線是綠色或黃色,火線為棕色,不帶電的線為藍色;所有在英國銷售的電熱毯必須符合英國技術標准3456號的安全要求,標簽上應說明人躺在床上時這種毯子是否可用,必須註明是蓋毯還是床墊。對於化妝品英國禁止使用類固醇結構的抗雄激素;限制染發劑內乙酸鉛的含量。法國政府規定,凡進口或在法國銷售的汽車或某些汽車設備型號都要符合1969修訂的《法國公路法》,所有進口彩電必須符合法國政府頒布的電視機NFC92-250強制性標准,所有進口玩具必須符合政府頒布的NFS 51-202和NFS 51-203法令中強制性安全標准。奧地利法律明確規定,必須服從強制技術規章的產品包括電子技術設備、工廠機械、采礦和石油生產設備、運輸設備、葯品、化肥、殺蟲葯、種子、民用武器、度量衡器械等。這些產品在進口銷售或使用前必須由當局檢驗並批准,並且必須免費向有關實驗所提供用作檢驗的樣品。

歐共體各國對衛生、安全技術要求不盡相同,質量一般要求較高,特別是對不同形態紡織品的耐燃性要求不同。建築物使用的紡織品材料必須滿足歐共體建築產品的指令和行種防火試驗;目前歐共體對家用紡織尚無統一的安全規則。義大利制定了旅館傢具覆蓋物、褥(墊)和地板覆蓋物等紡織品的安全法規。英國、愛爾蘭制定安全法規的依據是香煙試驗和火柴試驗,並禁止使用聚氨脂材料。

在質量標准方面,歐洲共同體規定對進口商品的質量必須符合ISO 9000國際質量標准體系。

二. 主要發達國家關於合格評定方面的技術壁壘狀況

(一)日本合格評定的技術壁壘狀況

日本不僅通過標准,而且通過認證制度和產品的合格檢驗等對進口商品設置重重障礙。利用復雜的進口手續、苛刻的檢驗,對進口商品設置壁壘,凡進入日本市場的各國商品,日本的進口部門均須與其國內的生產、消費、需求領域作動向調查,並由其商品流通業界做出定性分析,確定其具有對比性、代表性、適用性、流通性,而且趨於多樣化、個性化、感性化和市場暢銷率高的商品才能獲得進入日本市場,以確保日本市場的實際效益。

日本質量認證管理體制是由政府部門管理質量認證工作,各部門分別對其管轄的某些產品實行質量認證制度,並使用各自設計和發布的認證標志。日本通產省管理認證產品佔全國認證產品總數的90%左右,其實行強制性和自願性兩類產品認證制度。強制性認證制度是以法律的形式頒布執行,其認證產品主要有消費品、電器產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氣用具等。自願主證制度使用JIS標志,有兩種標志圖案。一種是用於產品的JIS標志,表示該產品符合日本有關的產品標准。另一種是用於加工技術的JIS標志,表示該產品所用的加工方法符合日本工業標準的要求。

關於產品檢驗方面,日本規定對不同時間進口的同種商品,每一次都要有一個檢驗過程。而對本國同類商品,只需一次性對生產廠家作檢驗就可以了,這是明顯的歧視性待遇。

日本從1991年起,開始對進口水產品實施外國廠商注冊制度,日本政府規定,進口商在進口水產品時,必須事先將進口的水產品品名數量報告給厚生省,然後由政府的檢驗機構或厚生省於1989年授權指定的57個實驗室之一檢驗合格後方能通關。檢測項目包括微生物、農獸葯殘留及大腸肝菌等共計近30個,通關手續也較繁瑣。

(二)美國關於合格評定的技術壁壘狀況

美國目前有55種認證體系,如產品安全認證體系UL、軍用MIL、電磁兼容、FCC等具有較大影響的認證體系。盡管質量認證的管理體制是自由分散的體制,沒有統一的國家質量認證管理機構,政府部門、地方政府機構、民間組織都可開展質量認證工作,但對於美國進口的商品,美國利用安全、衛生檢疫及各種包裝、標簽規定會進行嚴格的檢查。美國為了對商品的安全性能進行認證,設立了代號為UL的「保險商實驗室」,外國商品必須通過UL認證後才能順利地進入美國市場,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很難達到UL標准水平。

ISO9000系列標准在美國被等效採納,美國標准學會(ANSI)開展對第三方認證體系的認可、質量認證機構的注冊認可、實驗室的認可。外國進口商向美國市場銷售某些產品時須向某些認證機構申請認證。其中保險商實驗室聯合公司(UL)、美國石油學會(API)是著名的認證機構。

美國的海關查驗中要查驗貨物是否標明原產地;是否貼上所要求的特殊標志或標簽,而且貼標志或標簽的方法是否符合海關要求;是否符合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法律條例規定特殊要求。對進口商品的要求,美國專門制定了各種法律條例。

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依據《食品、葯品、化妝品法》、《公共衛生服務法》、《公平包裝和標簽法》、《營養標簽和教育法》、《嬰兒葯法》、《茶葉進口法》、《嬰兒食品法》等對進口食品的管理除市場抽樣外,主要在口岸檢驗。要查驗進口貨物是否貼上所要求的特殊標志或標簽而且貼標志或標簽的方法是否符合海關要求,是否符合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法律條例規定的特殊要求。不合要求的將被扣留,然後以改進、退回或銷毀三種方式處理。

(三)歐共體關於合格評定的技術壁壘狀況

歐洲以外的國家的產品要進入歐洲市場,必須符合歐共體指令和標准(CE),才能在歐洲流通。歐洲指令規定了哪些產品要經過第三方認證,哪些可以自我認證,對不同產品有不同要求,實行自我認證的要保存一套完整資料並且要先寄樣品到該國檢驗。歐共體12個新指令把市場上流通的產品都做了規定,這12個指令覆蓋的產品都必須有CE標志,在國家之間互相承認檢驗(認證)結果之前,外國產品要進入歐洲市場,就必須取得一個歐洲國家的認證。這12個指令覆蓋的產品生產廠,要想把產品賣到歐洲,生產廠要有較好的質保體系,在取得CE標志之前是否應取得體系認證,這要看具體情況。每個指令中對質保體系的要求都做了規定,有的要按ISO 9002、有的要按ISO 9003、有的沒有做規定,有的產品還要求提供樣品檢驗。12個指令覆蓋的產品是否要經體系認證,這要看該國的法規是否有這方面的要求(如向法國出口葡萄酒就要經體系認證,而該產品不在12個指令覆蓋之內)。

歐共體部長理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要求對輸入歐共體的產品加強安全檢查,不管從哪個成員國的口岸進來,均需根據統一標准接受安全和衛生檢查,任何一個海關,只要在檢查時發現進口的產品不符合歐共體的標准,可能會危及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僅有權中止報關手續,還應該立即通知其他海關口岸。歐共體主要加強對進口玩具、食品和葯品的衛生、安全檢查。

三. 主要發達國家關於標簽、包裝方面的技術壁壘狀況

美國是世界各國食品標簽法規最為完備、嚴謹的國家,新法規的研究制定處於領先地位。美國的食品標簽在1992年12月12日實施。新的食品標簽於1993年開始出現,而從1994年5月起,美國所有包裝食品,包括全部進口食品都必須強制使用新的標簽,但新鮮肉類、家禽、魚類和果菜可不受其限。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防腐劑、品質改良劑、合成色素等)必須在配料標示中如實標明經政府批准使用的專用名稱。1995年9月FDA頒布正式法令對《聯邦法典》中強化食品營養標簽一章作出修改,要求銷售的強化食品應按規定加附營養標簽。營養標簽上的信息應包括:
(1)食品單位,使用與該食品形態相應的詞語(如塊、膠囊、包或勺)(2)每盒份數
(3)膳食成分信息,如日參考攝入量(RDI)或日參考消耗量(DRV)。修改後的法規對強化食品標簽的格式、字體的大小、線條的精細等都作了明確而具體的規定。

FDA要求大部分的食品必須標明至少14種營養成份的含量,僅僅是在這一領域處領先地位的美國製造商就為此每年要多支出10.5億美元,由此可以想像其他落後國家的出口商的成本壓力了,尤其是對沒條件進行食品成份分析的國家而言無疑就是禁止進口性措施了。

今年9月中旬美國農業部提出,中國出口商品的包裝使用了未經處理的木料,將亞洲地區的長刺蜂帶進了美國。該部向中國發出了90天的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商品在此期限內改換包裝,否則到今年12月17日以後將禁止使用上述包裝材料的商品出口到美國。

歐共體一直通過產品包裝、標鑒的立法來設置外國產品的進口障礙。如對易燃、易爆、腐蝕品、有毒品,法律規定其包裝和標簽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標志要求。法國根據1975年12月31日頒布的第75-1349號法規,所有商品的標簽說明書、廣告傳單、使用手冊、保修單及其他情報材料都要強制性地使用法文。對於加工食品法國法律規定必須在食品包裝的外包裝上用法文印刷准確的產品說明書包括廠商名稱、包裝者和賣主、原產國、數量成份單等,有添加劑也必須註明,罐頭或半成品罐頭的盒外須標明日期。關於食品標簽英國在1990年公布了《食品標簽通用規則》,德國在1984年公布《食品標簽條例》,1993年作了修改。

歐共體於1979年發布了《食品標簽說明及廣告法規的指令》(79/112/EEC)為食品標簽制訂總則,並於1986年和1989年作了兩次修訂,1990年又發布了《關於食品營養標簽指令》(90/496/EEC)還有一些有關食品標簽專項指示的指令。歐共體發布這些技術法規的目的是協調、推動其成員國制定統一的食品標簽法規。

CE標志是歐共體1985年開始制定的系列安全合格指令,世界任何國家的產品要想進入歐盟市場就必須加貼CE標簽。加貼CE標簽是用以證明產品已通過相應的安全合格評定程序,成為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它與美國的UL·Mark、加拿大的CSA·Mark,德國的VDE·Mark一樣都是產品的檢驗認證標志,目前對歐共體出口的產品需加貼CE標簽的產品有:簡單壓力容器、安全玩具、建築產品、電磁相容性產品、機械類產品、個人保護裝置、非自動衡器產品、主動式植入醫療器具、醫療設備、電信終端設備、鍋爐、民用爆炸物、氣體燃料設備、低電壓電器產品、用於電訊的地面衛星接收站、升降機、使用於易爆炸環境下的設備、休閑用設備、非簡單壓力容器等16項大類產品。

歐共體對紡織品等的進口產品還要求加貼生態標簽。目前在歐共體最為流行的生態標簽為OKO-Tex Standard 100,是紡織品進入歐共體市場的通行證。

四. 主要發達國家的「綠色技術壁壘」狀況

隨著人類環境意識的提高,發達國家利用自己的經濟、技術優勢,假借環保之名,實貿易保護之實,對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設置「綠色技術壁壘」。這種壁壘已越來越成為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使用的主要技術壁壘,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發達國家假借保護環境,人類動植物的衛生,安全健康之名,對商品中的有害物含量制定較高的指標,從而限制了商品的進口。如1994年,美國環保署規定,在美國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中含有的硫、苯等有害物質必須低於一定水平,國內生產商可逐步達到有關標准,但進口汽油必須在1995年1月1日生效時達到,否則禁止進口。美國為保護汽車工業,出台了《防污染法》,要求所有進口汽車必須裝有防污染裝置,並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技術標准。上述內外有別,明顯帶有歧視性的規定引起了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委內瑞拉、墨西哥等國為此曾上訴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加拿大、歐共體也曾與美國「對簿公堂」。

(二)「綠色技術標准」。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較高,處於技術壟斷地位。它們在保護環境的名義下,通過立法手段,制定嚴格的強制性技術標准,限制國外商品進口。這些標准都是根據發達國家生產和技術水平制定的,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是可以達到的,但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是很難達到的。這種貌似公正,實則不平等的環保技術標准,勢必導致發展中國家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市場之外。1995年4月,由發達國家控制的國際標准化組織開始實施《國際環境監查標准制度》,要求產品達到ISO9000系列質量標准體系。歐盟最近也啟動一項名為ISO14000的環境管理系統,要求進入歐盟國家的產品從生產前到製造、銷售、使用以及最後和處理階段都要達到規定的技術標准,一般以消費品為主,不含服務業和已有嚴格環保標準的葯品及食品,優先考慮的是紡織品、紙製品、電池、家庭清潔用品、洗衣機、鞋類、建材、洗護發用品、包裝材料等26類產品。1993年6月英國首先完成了洗衣機、洗碗機、燈泡、護發用品、防臭劑、化肥的環境標準的制定,歐共體已表決通過。目前,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典、瑞士、法國、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制定環保技術標准,並趨向協調一致,相互承認。

(三)「綠色環境標志」。它是一種在產品或其包裝上的圖形。它表明該產品不但質量符合標准,而且在生產、使用、消費、處理過程中符合環保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均無損害。發展中國家產品為了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必須提出申請,經批准才能得到「綠色通行證」,即「綠

閱讀全文

與聯邦數據壁壘是什麼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包資料庫用哪些 瀏覽:777
散步在網路里怎麼說 瀏覽:561
java設置網頁 瀏覽:412
java中按鈕 瀏覽:653
dvd光碟里的exe視頻文件轉換 瀏覽:846
蘋果文件掃描為什麼只能24張 瀏覽:572
tcp文件傳輸越來越慢 瀏覽:104
電腦已刪除文件恢復 瀏覽:924
已激活的win10重裝 瀏覽:861
php資料庫安裝 瀏覽:259
法院網站怎麼申請聽庭審 瀏覽:808
junit最新版本 瀏覽:701
美妝測評app 瀏覽:366
去哪裡app查對方行程 瀏覽:379
有什麼好用的存文件的手機軟體 瀏覽:483
數控車床編程切槽精加工用什麼 瀏覽:859
軟媒魔方怎麼移動文件夾 瀏覽:222
java新聞採集 瀏覽:926
一個公司的網站如何管理 瀏覽:854
數據通信順序怎麼分 瀏覽:333

友情鏈接